莲华金刚藏本

大圆满的意义和内容

西藏的宁玛派(RNNIN-MA-PA)是指以前宏期入藏的莲华生(梵 PADMA-SAM-BHAVA 藏 PADMA-HBYUNN-LDAN 或梵 PADMA-KARA 藏 PADMA-HBYNĀ-GNAS)和无垢友(梵 VIMALAMITRA 藏 DIRMED-BCES-GNNEN)等为主所传承下来的密咒教法这一派在理论上和修学实践上都和印度后期密宗(超岩寺和欧丹多富梨寺建立之后)有很多地方不同所谓「大圆满」也就是这一派所特有的密法它是这一派的密法中最高深的一种也就是最流行的一种西藏新派的大师们对于这个法门也有加以怀疑的但也有信任重视的(參看土官宗派史镜旧派史抉择段 16 页至 18 页及松巴佛教史 247 页至 253 页)不管怎样这一个密法经过旧派历代的推阐已经成为现存密宗中重要学说之一

宁玛派立说的基本在将一切世出世法判为三乘即因仍人天乘(藏 SOR-BSHAG-LHA-MIKI-THEG-PA)颠倒外道乘(PHYIN-CILOG-MUTEG-KYI-THEG-PA)和真实内道乘(藏 YANN-DAG-PA-NANN-PAHI-THEG-PA)人天乘包括世间一切善法学术外道乘包括一切颠倒邪执的外道宗派内道乘则指佛法在内道乘中又可分为九乘就是通常所称的九乘次第(藏 THEG-PA-RIM-DYU)现在我们把九乘的分类列一表如下(依无垢光宗派藏论说)

真实内道乘
因乘三
下下声闻乘
小乘二佛法
九乘佛法
下中独觉乘
下上菩萨乘
因乘一
果乘六
外牟尼续乘三
中下事乘
果乘六
中中近乘
中上瑜伽乘
内大密咒乘三
上下摩阿瑜伽乘
上中阿努瑜伽乘
上上阿底瑜伽乘

在这九乘中初三乘认为是化身佛释迦牟尼所说名为共乘(藏 THUN-MON-GI-THEG-PA)中三乘认为是报身佛金刚萨埵所说名为密咒外乘(藏 GSAN-SNNAGS-KYI-PHYIHI-THEG-PA)也有把这三乘分开来判认为事乘(梵 KRIYA 藏 BYA-RGYUD)是释迦牟尼自说而近乘(梵 UPA 藏 SPYOD-RGYUD 行续)和瑜伽乘(梵 YOGA 藏 RNAL-HBYOR-RGYUD)为毗卢遮那所说上三乘认为是法身佛普贤所说名为内无上乘(NANN-GI-THEG-PA-BLA-NA-MED-PA)也有认为是大金刚持(RDO-RYE-HCHAN-CHEN-PA)在广大法生刹土(CHOS-HBYUNN-YANNS-PAHI-SHIN-KHAMS)中所说的

这九乘的次第和印度晚期以及西藏后宏期新派的密宗理论比较起来中三乘相当于新派所说的下三部而新派的无上瑜伽部在九乘次第中却开为三乘一般来说下三乘和中三乘与新派的学修差別不大分歧最大的在上三乘这一部份尤其是在上三乘中旧派另有超越一切的大圆满乘阿底瑜伽(ATIYOGA)的建立

为了要说明大圆满这一乘的意义和内容我们需要先简单地叙述一下这一派所提出的显密的区別和密部各乘的意义在九乘中除初二乘是小乘外其余七乘都是大乘大乘中一个是因乘六个是果乘即密咒乘这果乘(即真言乘)是比因乘(即显教西藏名契经乘因为以佛说契经为宗之故)更殊胜的因为密咒乘以光明心和它所有的诸法为镜而显乘(MTSHAN-NNID-KYI-THEG-PA)则于如实的体道果(GSHI-LAM-HBROS-BU)昧于抉择而且显乘总是从因明门来审察用正比量来校量胜义谛理安立止观法门要经时多刼才能得一分果证法门方面除了抉择蕴界处等世俗谛而作取舍以外也没有什么別的了真言乘则不假借因明之门直以扼持身语脉风明点等之要为道以无念之法身藏为体于一生等即可通达胜义谛现证菩提并且在密咒乘中以法界为光明曼茶罗为体(GSHI)对于以它为依的世俗谛一切蕴界处都不作取舍认为当体即是本尊(LHA)宫殿和刹土的庄严以这种观念为「道」而修持而以分位成就八大悉地究竟成就现证菩提为「果」这些都是显教所没有的至于真言乘中方便多困难少(不需难行苦行)义利大另外还有见受用瑜伽自他义利密意等分別都是密乘胜于显教的地方

在真言乘中又有六乘之分瑜伽三乘在新派中判为下三部这三乘和上三乘比较起来关于能成熟相续的灌顶和能解脱相续的修道都有不同当然以上三乘为殊胜这六乘各別的意义为

1.事乘(梵 KRIYA-TANTRA 藏 BYA-BAHI-RGYUD)中以世俗迷相所现蕴界处诸法为所净之垢以法界本性清净之心性为净治所依「体」以净行为道而观修本尊把自己和本尊智身「智慧萨埵」的关系看作主仆一样的关系来求取悉地

2.近乘(梵 UPAYA-TANTRA 藏 SPYOD-PAHI-RGYUD 俱乘或行续)「见」同瑜伽乘而「行」同事乘于自三昧耶身前观本尊智身如兄弟或同伴而求悉地

3.瑜伽乘(梵 YOGATANTRA 藏 RNAL-HBYOR-KYI-RGYUD)是把情器(SNAŪ-SRID)一切世俗谛法在胜义菩提心性中予以净治以五相现证菩提为道在生起本尊曼荼罗时于自己三昧耶身中请送本尊智身而求悉地

4.大瑜伽乘(MAHĀ-YOGA-TANTRA)也呌做大方便父续(藏 THABS-CHEN-PO-PHAHI-RGYUD)它认为一切法本来成佛都是身智(三身五智)的游戏以生起次第方便为主自己和本尊智身平等一体三业()和三曼荼罗自性不离以「微细息风瑜伽」为道而求悉地

5.随瑜伽乘(梵 ANU-YOGA-TANTRA)也呌做般若母续(藏 CES-RAB-MAKI-RGYUD)它认为一切法本来在曼荼罗中已成佛所以法界与正智无別一体依「大乐界微细瑜伽」而求悉地

6.极瑜伽乘(梵 ATI-YOGA-TANTRA)也呌做无二大圆满(藏GNNIS-SU-MED-PAHI-RDSOGS-PA-CHEN-PO)它认为一切法本来在菩提心中圆满具足所以生死涅槃不出菩提心曼荼罗无为本具不证本达一切悉地不出本分法身(RANN-CHAS-CHOS-SKU)以最后一乘无二大圆满为最殊胜这上面三乘也呌做内方便续(NANN-GI-THOBS-KYI-RGYND)大圆满是指一种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梵 SAMM-VEDANA 藏 RIG-PA)它的意思是说三有所显和生死涅槃所持的一切法无不在这个证智空性中圆满具足所以呌做圆满解脱生死的方便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所以呌做大这个内证智也就是心性光明的菩提心又名自然光明智(RAṄN-BYUN-GI-YE-CES-HOD-GSAL)从修持果果证方面来说这个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即法身本性显了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三身本来在本分上具足不必另有精勤修作即已圆满所以呌做大圆满

大圆满为什么较其他各乘殊胜呢九乘中初二乘为小乘可以不论菩萨乘不离用寻思伺察(RTOG-DPYOD 推求)以辨二谛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寻伺推求事乘住于二取(GZUṄ-HDSIN)清净之境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二取近乘(俱乘行乘)未通达(悟)无二胜义境而大圆满则是无二之菩提心瑜伽乘求生密严刹土不能住于无取无舍而大圆满则为无取无舍之菩提心大瑜伽乘求证金刚持位所以用方便胜慧(般若)为趣入门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勤修(RTSOL-SGRUB)随瑜伽求证无別(DBYER-MED)故以界智(DBYINS-DAṄ-YE-CES)为入门而大圆满之菩提心则超越因果总括地说下八乘不用自然智所以都以渐修为宗不能出因果生死的樊宠而流于没有性修的偏执但大圆满则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所以叫做「自然出过勤修」

至于大圆满的见修行果也和其他各乘不同它认为在「见」上没有所肯定的(YIN-PA-MED-PA)所以超越文句名言在「修」上没有所否定的(MIN-PA-MED-PA)所以没有取舍立破在「行」上没有所肯定和否定的所以所作之法都法尔解脱在「果」上没有所断所证的所以远离自他的观待这大圆满的修法又可以分为三部

内容如下表(以上參无垢光宗派藏第七品)

  • 大圆满

    • 心部(SEMS-SDE)

    • 界部(KLONN-SDE)

    • 要门部(MAN-NNAGGI-SDE)

      • 外(PUYI)

      • 内(MANN)

      • 秘密(GSANN-BA)

      • 无上(BLA-MED)

这大圆满内三部的意义如下

1.心部认为所现皆心都是在心性自然智中起现所以除了自然智就没有其余的可得了这一部的引导行法和新派大手印(PHYAG-RGYA-CHEN-PO)大致相同但大手印是以心住印境心部则直判有境之心即本净的心性智空所以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別的(略同中国禅宗南北两系之异)

2.界部认为除了法性普贤界外別无所趣之处所以遮遣除法性界外有其余的生起的看法这一部特別注重光明和新派的五次第大略相同但本质上也还有分別五次第以收束五种息风之要搏采幻身空色光影再要随灭(RZES-SHIG)于光明中化为精澄之身所以是有功用道界部则安住远离缘虑之深要不假事修功用依深明智慧双运而证虹身金刚身所以更为殊胜

3.要门部对于所取所舍以双运无二之智抱生死湼槃一切法都导入远离执取的法性空中依这法要现起生死湼槃都无分別的内证智性法性之境所以能成熟为自证智连系身(RAṄ-RIG-LUG-GU-RGYUD-KYI-SKU)而得解脱这一部法以超越道(THOD-RGAL)之光明(SNAN-BA)为主虽然和新派的六加行(SBYOR-DRUG)相似本质上还是很不同的六加行用收束五种息风趣入中脉的法要现起空色的影像渐次引修有功用的大乐道这一部则断绝一切意度(YID-DPYOD)后实相自显现前明证所以更为殊胜(见土官旧派史)

这三部法本身的判別又以要门部为最殊胜因为在理论上心部仍然执着意识审察(YID-DPYOD)界部则执着法性仍然流于意识审察而要门部能令实相自显故更殊胜又从修证方面说三部都要化智身为虹光但要门部则不仅是把粗重三门(三业)化为微妙澄净之身而是以究竟了「法性穷尽光明」所以一切粗细三门自然化成三身五智的体性

大圆满中最盛行的要门部的理论和内容

大圆满是阿底瑜伽(ATIYOGA)见修的总称而阿底瑜伽的深要又在要门部(MAN-ṄAG-GI-SDE)要门部中又分外(PHYI)内(NAṄ)秘密(GSAṄ-BA)无上(BLA-MED)四部这要门部中的无上部又称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RAṄ-BSHIN-RDSOGS-PA-CHEN-PO-SNNENN-THIG-RDORZE-SNNINN-POHI-THEG-PA)简称大圆满的宁提(SNNINN-THIG 心髓)这宁提的传承主要的有两派一派是由吉祥师子(SRISINIHA)传莲华生空行智慧海王(YE-^SES-MTSHO-RGYAL)而传下来的叫做空行宁提(MKHAH-HGRO-SNN^ENN-THIG)一派是由吉祥师子经智经(YE-SES-MDO)无垢友(VIMALA-MITRA)传下来的叫做上师宁提(BLA-MA-SNNINN-THIG)二派的理论大致相同祇不过修法方面少有区別

要门部所依的本续传说甚多它的内容有二万另十二部別异(SO-SO-BA)三万五千品六百四十万颂(SLOKA)五千枢要(GNAD)八大护(HPHYONN-BA)一百八十订定(GZER-BU)九十万遮遣(GAGS)七万判分(SAN-HBYED)十五万断舍(LA-ZLA-BA)及圣语(BKAH-STSAL-PA)等但是西藏译出的只有少分而且根据一般的见解(本派的和异派的)这六百四十万颂的经典原本也非印度所有(以上见无垢光宗派藏)

我们这里只把要门部的无上部的见修行果简单说明一下这一部名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又名证智自显妙道金刚藏大秘密乘(RIG-PA-RAṄ-SNAṄ-GI-LAM-BZAṄS-RDO-RZE-SNNINN-POKI-GSANN-BA-CHEN-PO)又名光明金刚藏乘(HOD-GSAL-RDO-RZE-SNNINN-POHI-THEG-PO)简称宁提(SNNIN-THIG心髓)大圆满法的全部胜于下八乘而这一部法又是大圆满中的最深之法为大圆满的极顶所以比下九乘大圆满中其余法门包括在内都更殊胜殊胜的道理有以下各点(见无垢光胜乘藏论宗义差別段及宗派藏第八品)

1.余的法门都偏重般若所以可以速得开悟但欠缺超脱力(KROL)所以不能即身解脱本部法有见根法要(MTHOṄ-BA-DBAN-POHI-GNAD 指净眼根)只论精勤的大小不管根机的利钝都可成就

2.其余的法门对于各各法性都在意识审察中建立信念所作空观如暗中投石(形同摸索)本部法则不用意识审察(YID-DPYOD)现前即有现量亲证(MṄON-SUM-LTAR-YOD)

3.其余的法门都以能说的文句(TSHIG)为凭借所以对于义境(DON)一开始就要求通达领悟(RTOGS)本部法不用文句一字而现前睹见义境(以现量亲见)因此可以不依文句而成佛

4.其余的法门对于各各实相的义境都以心慧(BLO)取为观境而建立体道果(GSHI-LAM-HBRAS-BU)时时要用思维筹量(RNAM-DPYOD)本部法显了现证(GSAL-MṄON-DU-GYUR-PA)不用心慧所作分別体道果即可成佛

5.其余的法门总要分別前后因果故不能不另外去求菩提本部法菩提自现所以不用因果胜劣的作业也不必精勤修行分別取舍

6.其余密法要用脉风明点等当年龄少壮时脉道舒展易证菩提年龄老大则大种力衰故不能得解脱本部法光明的日月从内起现所以只要具足精进不管年龄的老幼都能解脱

7.其余的法门都认为三身是究竟果是所观待的法本部法三身在道中即明朗显现所以在究竟光明本净界中能任运任持证智的妙有境界(RIG-PAHI-GTAN-SRID)

总之大圆满中心界两部虽能远离言谈安足处所现量睹见证智其心可以须臾间自显而住即许这一种动静相为究竟但事实上没有真正看见仍不过是意识审察之境本部法能以真实法要(GNAD-ṄES-PA)现前明见(MṄON-DU-MTHON-PA)当然更殊胜了又要门中的外内密三部道果方面仍然要以中有位的境界为凭借本部法则现生即可解脱为光明身为了上面这些原因光明金刚藏乘所以成为一切乘的极顶

在这一乘中又分决断(梵 KATHORA-CHEDANA 藏 KHREGS-CHOD)和超越(梵 VYUTKRANTA 藏 THOD-RGAL)两部后者以前者为依如果只修前者即身也可以化为微量而成佛(LUS-RDUL-PHRAN-DU-DENS-NAS-SAṄS-RGYAS-PA)但对于外迷相地石山岩等不能净化且修道时仍以粗脉风为依不能成就光明身现身不能达究竟极地超越法则现生能证光明身而得大迁转身(HPHO-BA-CHEN-POHI-SKU)成为广大利他事业而且所得天眼神足也有广狭大小之异因此在本部法中又以超越法为最究竟

这一部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摩大乘经中的颂文「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它建立本初之体自然智为一切法依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像虚空一样就是法身本性显了分像日月一样就是报身大悲周徧分像日月的光华一样就是化身所以三身在本分上完全具足三界众生因为业力所蔽颠倒迷乱对于这个所依的实相不能了知所以轮回六趣受种种之苦一切有情在迷乱时因为有身口意三业的搅扰这自然智虽不显现然而并不是没有就每一有情的身上说身为脉之所依脉又为「风」和「界」之所依在金刚身的三脉四轮中央有自然智宫心法殿当中即有自然智光明之体

本部法中三脉四轮的建立和其余的金刚乘相同另外不共的有四大殊脉为光明安住的处所这四个脉是

1.迦底大金脉(KATI-GSER-GYI-RTSA-CHEN)在中脉之中与肉团心中央相连有普贤根本明点光满其中

2.如白丝綫脉(DAR-DKAR-SNAL-LTA-BU)附于光明脉向上通梵穴有运转法性无生道明点这是修「识迁转」(颇瓦)的道路

3.细旋脉(PHRA-LA-HDRIL-BA)在四轮之中有贤顶明点

4.晶管脉(ṠEL-SBUG-CAN)连结心眼有具贤严明点这是现起无数金刚连系光明的依处

同时在心脏(肉团心)中央有具足光明(HOD-GSAL)的光明脉(HOD-RTSA)像放光一样照明一切细脉这就是所谓「如来藏周徧」的意思这个能明照的内证智(SAṀ-VEDANA-RIG-PA)本性即空(STOṄ-PA)本性是五光常照大悲的光辉周徧所以是三身五智的大藏(HBYUṄ-GNAS-CHE-PO 大生处)但是它的本体法身空上清净智见之分被阿赖耶和八聚识所障本性五光明照分被有质碍的血肉蕴聚所障大悲光辉和证智起处被业和习气所障因此它的体性极难睹见但并非没有它是周徧一切有情以各各有情之身为依而存在的所以说「本初界自然智如来藏」(GDOD-MAHV-DBYINS-RAṄ-BYUṄ-GI-YE-CES-BDER-GCHGS-SNNINN-PO-RIG-PA)在现前的肉身中周徧而住

(以上见无垢光宗派藏论第八品又见胜乘藏论及句义藏论)

其次关于修持的方法也和一般真言道相同分为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修持两部分如下表

  • 修持

    • 能成熟道

      • 四灌顶

        • 外有戏论宝瓶灌顶——除身障

        • 内无戏论秘密灌顶——除语障

        • 极戏论智慧灌顶——除意障

        • 最极无戏论辞灌顶——除所知障

    • 能解脱道

      • 前行

        • 共同前行

        • 不共前行

      • 不共正行

这四种灌顶都需要圆受受宝瓶灌顶可于生起次第修法得自在受秘密灌顶可于修圆满次第「拙火」(GTUM-MO)旃荼梨(CANDALI)及字轮诵咒得自在受慧智灌顶可于修大乐双运及通达本净法性智得自在受辞灌顶可于修现量任运之义得自在如不受灌顶过患极大如最胜本初续(即大乐金刚经广本)说「未灌顶者为说续令修如斯深妙法虽善了知其义利终堕地狱不解脱」要是能够圆受灌顶则在一切分位都能成就所乐求的事情在修道时光明脉清净能够生起殊胜三摩地成为诸佛之子任持佛的种姓寿命长远受用威权都能具足永断一切恶趣领受天上的广大安乐吉祥现身证得究竟佛菩提果

其次进入修道因为本部法出过一切起心作意现前令见光明智慧所以对于一切以意识审察为性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都要弃绝初步先修共同前行再修不共前行(以修金刚萨埵或莲华生为主)再依上师指授如理修持正行一般说来如果在塚间空谷洲渚等极最静的地方如说观修等到四光明的境界逐次起现那末上根只要三年中根五年下根极长七年另七个月内外质碍之境都化为光明就可以在「自显色究竟」之处现证佛法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法身普贤所住的法性土不是一般的色究竟天

本部修法的正行主要是些实修的方法所以特重口传要门部的原名梵文是 UPADE^SA(UPA-DI^S)是近处指示的意思藏文作 MAN-ṄAG 也称面教的意思修法内容的纲目大致初步是指示身语心三要身要有五种或三种姿势(师子奋迅势大象眠卧势仙人蹲踞势)等再指根门要缘境要息风要证智要等以看光明然后四种光明即可逐次现前四光明(SNAṄ-BA-BSHI)

1.法性现量光明(CHOS-NNID-MṄON-SUM-SNAṄ-BA)

2.证受增长光明(NNAMS-DE-GOṄ-HPHEL-SNAṄ-BA)

3.证智完量光明(RIG-PA-TSHAD-PHEBS-SNAṄ-BA)

4.法性穷尽光明(CHOS-NNID-ZAD-PAHI-SNAN-BA)

第四步光明又有渐尽(RIM-GYIS-ZAD-PA)和顿尽(GCIG-CHAR-ZAD-PA)的分別

在这现见光明的刹那证智中阿赖耶俱三界心心所都可遣离一般密咒下乘以味展(RO-RKYAN)二脉的风心趣入中脉所生乐明无念之智认为是「俱生智」这是仍然未遣离阿赖耶八聚识的状态因为乐明无念中的安乐受是意与染污末那未分的无念所以即是阿赖耶这里微作明净状的就是阿赖耶识色声等五种粗境仍依根识各別显现所以仍有五门识这些如果不加遣除仍是不能解脱生死的因为他还没有解脱生死之心的缘故并且下乘密咒以脉风明点一味和合之为根本义所以认为要使风界等从味展二脉趣入中脉使脉纮各各舒解由此起现初地以至佛地的各別功德这种法门障碍很多而且本风要是进入六趣轮回的脉瓣中反而可以引起很多迷乱的境相引生过患本部法则可使诸风自灭而住各各脉瓣之风自成清净这时光明脉中的智风就在本位上自然朗照所以清净智慧之境刹土等都能当前显现而迷境不复生起等到中脉里的光明脉增长那末诸脉纮就渐化光明地道功德即在本来光明中出现这就是得到解脱了譬如当初二纮(中脉中)化为光明时在外面显现的光中就现出一千二百个佛土如果把自己的光辉(HOD-ZER)分照那里再收摄到本来光明(RAN-SNON)中那末就到那一刹土去了身颈转动一下就可震动照耀百佛世界内心又能入出百种法性无分別三摩地所以此已远超下乘之地了

依这个法要以见根(净眼根)现量瞻睹的一刹那澄停不动远离合散的智慧就是在本分上证法身的决断(KHREGS-CHOD)外面显现光明照了的方便就是任运起现自性色身道的超越(THOD-RGAL)因此「外所显」就是「生起次第」起现「方便」的法要「内明照」就是无生而灭诸戏论的「圆满次第」现证远离边际的「般若」这样「方便」「般若」「生起」「圆满」「法身」「色身」「显相」「空性」(SNAṄ-BA-DAṄ-STON-PA)「福德」「智慧」等资粮都在修「决断」「超越」时刹那圆满这时五身五智也都刹那圆满因为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显无执就是报身现种种境就是化身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界无迁变就是金刚身又远离缘虑戏论就是法界智显了无障就是圆镜智住平等味就是平等性智所显五光无染就是妙观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

在修法时安住光明之刹那也可以尽标下九乘的密意胜利因为这时没有补特伽罗及法我执所以尽摄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之刹那身语意三都没有烦恼垢染所以尽标清净行「事」「近」「瑜伽」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之刹那「光明」「证智」「无二」三者双运闻觉现证殊胜三摩地所以尽标「大」「随」「极」三瑜伽乘密意其余的「陀罗尼」「三摩地」以及诸地道等都是就内证智无垢分上安立的所以也同时尽标这样一来下乘所修的一切三摩地和所闻觉的一切功德法无不尽标于此安住光明的刹那中

本部法的果证就在圆满四光明(SNAṄ-BA-BSHI)道的时候随修行者的愿心而有两种成就一种是想用现身成就广大利生事业寿命无边尽三有际就可以证取大迁转身(HPHO-BA-CHEN-POHI-SKU)这种身性像水中月一样虽有显色但没有触色如同大阿阇黎无垢友和莲华生能在一刹那中示现不可思议神通法门另外一种如果不想依现有成办广大利他事业那末在身化光明时就到法界本初地任运成就三身五智所以在法身刹土就成为普贤在报身土任运密严刹中成为自显受用身再由加持力在清净佛土现为五部如来饶益诸住地菩萨更于六趣中示现各趣大师广作义利以殊胜变化工巧及受生变化等事穷有三际饶益无尽

大圆满前后宏期在西藏的传承流布简况及抉择总结

大圆满法的内容大略如上所述这一部法是西藏宁玛派的密法之一种关于宁玛派的一般传承情况可以參考宁玛派条这里只把大圆满法的源流根据史实加以推考大圆满的梵文名称西藏旧派的著作中多用摩阿珊底(MAHA-^SĀNDHI)一语也有用摩阿扇底(MAHA-SĀNTI)的恐怕是上一名称的音讹珊底有关节相续深密密意诸义而大圆满本身所属的阿底瑜伽(ATI-YOGA)也有叫做阿讷尾瑜伽(ADVI-YOGA)的阿底(ATI)是「极」的意思中国古翻也有作「无极」的如唐代来华的阿地瞿多(ATI-GUPTA)即翻做无极高阿讷尾(ADVI)是无二瑜伽的意思印度后期密宗虽然没有和大圆满同名的法要但对于无二瑜伽是承认其存在并且也有认为应在无上瑜伽之外別立一部的

关于阿底瑜伽要门部的传承宁玛派中传说分为天上和人间两个阶段天上为提婆贤护(DEVA-BZAṄ-SKYOṄ)之子庆喜藏(KUN-DGAH-SNNIN-PO)名为具胜心天子(LHAHI-BU-SEMS-LKAG-CAN)受金刚手的传受人间的传承是由具胜心降生乌苌国(UDDI-YANA-U-RGYAN)为乌波啰遮(UPARĀCA)王女华明(ME-TOG-GSAL)之子名为极喜金刚(DGAH-BAHI-RSB-RDO-RZE-DGAH-RAB-RDO-RZE)又名喜金刚(DGYES-PA-RDO-RZE)又名笑金刚(BSHAD-PA-RDO-RZE)极喜金刚执政时金刚手亲来灌顶传法后极喜金刚传法于阿阇黎妙吉祥友(HZAM-DPAL-B^SAS-GNNEN)妙吉祥友传法于吉祥狮子(^SREE-SINIHA)吉祥狮子是[言*又]地戍奢洲(^SO^SAHI-GLINN)人父名具善(DGELDAN)母名光显女(SNAṄ-GSAL-MA)他在二十五岁时遇妙吉祥友圆满承受阿底一切教法妙吉祥友传乌苌第二佛(O-SGYAN-SANS-RGYAS-GNNIS-PA 指莲华生)智者若那修多罗(ZNNĀNA-SUTRA-YE-SES-MDO 即智经)大哲无垢友(PAN-CHEN-VIMALA-MITRA)和大译师遍照(LO-CHEN-VAIROCANA)等人自吉祥狮子以下都是持明表示传承(RIG-HDSIN-BRDAHI-BRGYUD)莲华生无垢友以下都是补特伽罗耳传(GAṄ-ZAG-SNNAN-BRGYUD)这耳传又分两系一系是莲华生传空行智慧海王(MKHAH-HGRD-YE-^SES-MTSHO-RGYAL)埋藏法宝以待有缘后由莲华业缘力(PADMA-LAS-HBREL-RTSAL)取藏传遍智自然金刚(KUN-MKHYEN-RAṄ-BYUN-RDO-RZE)大宝法王第三世及雍敦金刚吉祥(GYUN-STON-RDO-RZE-DPAL)等为空行宁提(MKHAH-HGRO-SNNIN-THIG)一派另外一系是由无垢友传娘定贤(MYAṄ-TIN-HDSIN-BZAN-PO)他建乌汝奢寺埋藏教授后由登玛伦贾(LDAN-MA-LHUN-RGYAL)取出传给娘法尊师子自在(MYAN-LCE-BTSUN-SEṄ-GE-DBAN-PHYUG)由他递传给娘迦当巴(MYAṄ-BKSH-GDAMS-PA)他把教授埋藏三处三十年后由结贡那薄(LCE-SGOM-NAG-PO)在公元一〇六七年取出这时陆续取藏的还有向巴日巴(^SANNS-PA-RAS-PA)漾敦诺札(SHAD-STON-NOR-BKRA 即吉祥金刚 BKRA-^SIS-RDO-RZE 公元一〇九七丁丑生)漾敦诺札传子亿日(NNI-HBUM 公元一〇一五八戊寅~一二一三辛酉)他又传子觉贝(ZO-HBER 公元~一二三一辛卯)以后递传师子奄迅(SEṄ-GE-RGYAB-BA)他传镜金刚(ME-LOṄRDO-RZE 公元一二四三癸卯~一三〇三癸卯)他再传持明俱摩罗阇(RIG-HDSIN-KUMĀ-RĀZA公元一二六六丙寅~一三四三癸卯)他再传隆钦饶降巴(KLOṄ-CHEN-RAB-HBYAMS-PA 公元一三〇八戊申~一三六三癸卯)这一系叫做上师宁提(BIA-MA-SNINN-THIG)隆钦饶降巴又名无垢光他也曾受学空行宁提又遍学后宏期新派密法关于明处显经密咒的著作极多被推为旧派中智者之首从现存史料上看自无垢光开始大圆满的教义才成了有组织的和系统的书面的学说现在西藏方面宁玛派的寺院有金刚崖(RDO-RZE-BRAG)成熟解脱洲(SMIN-SGROL-GLIN)和桑耶(BSAM-YAS)等寺西康方面有白玉寺(DPAL-YUL-DGON-PA)迦陀寺(KAH-THOG-DGON-PA)竹箐寺(RDSOGS-CHEN-DGON-PA)和昂藏寺(A-HDSAM-DGON-PA)等都宏扬旧派的大圆满教法

关于大圆满法的教义西藏后宏期中像宝贤夫枯巴(HGOS-KHUG-PA)等认为在印度找不到这个法的传承和教典认为是有问题的布端(BU-STON)和宗喀巴师弟等对于这个问题则置之不谈但是新派中人信奉受学大圆满法的也很多欲知其详可參看土官旧派史抉择净不净段和松巴佛教史二四一~二五三页当然本派中的极意推崇和异派的肆情诋毁这些情况都是难免的现在我们只就大圆满的起源地和發展的过程中有关人的问题和教义的问题提出几点来谈一谈

传承大圆满法的人间第一代祖师极喜金刚出生在乌苌这个地方西藏名为(U-RGYAN 或 O-RGYAN)即梵文的(UDDIYĀNA 或 ODDIYĀNA)位置在现在的(SVAT)河流域一带汉时属于高附翎候(高附即现在的 KABUL)魏书法显佛国记洛阳伽蓝记均作乌苌西域记作乌仗那求法高僧传作乌长那新唐书吐火罗传中作越底延宋史天竺传作乌填曩我们从宋云使西域记(洛阳伽蓝记引)和大唐西域记中的叙述知道这个国家自古即以咒术著称(见伽蓝记卷五宋云与惠生使西域条又大唐西域记卷三乌仗那国条)又古代从乌苌来华的沙门像昙摩罗(伽蓝记卷四)和那连提黎耶舍(见高僧传本传)等也都特娴咒术属现神变所以这个地方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是可以当作北印真言乘的一个發源的地方这地方和中国的关系我们从史书上看到汉时的高附翎候本来是由中国西部西迁的大月氏部族在西域所建立的国家之一以后张骞西使和班超定西域一直和汉地声气相通公元五一九年宋云到乌苌时国王膜拜受诏对汉土文教备致敬仰之诚公元六四二年(贞观十六年)乌苌国王达摩因陀诃斯遣使献龙脑香等太宗任诏致答公元六五八年(显庆三年)以罽宾(即迦湿弥罗 KA^SMIRA 藏语 KHA-CHE)以修鲜都督府公元七〇五~七〇六间(神龙初)拜罽宾王为修鲜等十一州诸军事修鲜都督公元七一九年(开元七年)罽宾王遣使献天文及秘方奇药玄宗册其王为葛逻达支特勤后王乌散特勤洒年老请以子拂蔴罽婆嗣位玄宗听之公元七二〇年因大食与乌苌接壤大食数诱之乌苌土与骨咄(KHOTTA)俱位(商称 KHOWAR 或 SYAMAKA)二王不肯臣四月丙午玄宗遣使者册为王公元七四五年(天宝四年)册罽宾王子勃匐准为罽宾及乌苌国王(西藏后期传西方两胜地即乌苌罽宾并擧)(见松巴佛教史三页)从上面的史实看来在唐代盛时乌苌可以算做中国属国之一密宗学说根源虽然在于佛说的经典但义理方面经过后来祖师们的發展颇多受到在中国本土所产生的各宗派像禅宗天台贤首的影响以及道家的影响值得指出的一件事就是在公元六四六年左右玄奘法师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布五印这正是大唐国威方张而印度密乘学说将兴未兴之际这一个关键性的事实应该说不是偶然的

其次关于极喜金刚这个人的问题在后宏期西藏的佛教史籍中(如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找不到关于他的资料但是从他的西藏译名看来(DGAH-BAHH-RAB,DGAH-RAB)梵文应当是以难陀(MANDA)开头的一个名字我们在义净求法高僧传中正發现他提到一个持明咒藏的大成就者叫做难陀的但他说这个难陀是阿离耶那伽曷树那(ĀRYANĀGĀR ZUNE 圣龙树)的门人现在日本的佛教学者已多认为密宗中的龙树大约是在公元六四五年左右在世的那末在一百年之内(六四五~七四九)经过四传而到莲华生(依佛海考莲华生于七四九入藏)情理均合即使不然我们看不空一系的密宗传承(不空和莲华生同时)从龙树经龙智金刚智到不空也不过四代那末从龙树经难陀妙吉祥友吉祥师子到莲华生共有五代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根据多罗那他所作的莲华生传来推断莲华生应当比不空年龄要小一点

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大圆满的传承中有一个汉人吉祥师子由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可以看到当时赴印求法的汉人是非常多的唐初受著玄奘义净西行求法所得到的伟大成就的鼓舞在义净以后当然仍不在少数而且唐时乌苌一带已列为军州前往的人就不一定限于出家僧侣了这些西行求法的人大多数都是在汉土对于内外学藏都有很好的基础的从时代来说吉祥师子可能是这些人当中之一西藏前宏期中传授大圆满的几个人像莲华生无垢友遍照都是他的弟子这几个人都是在西藏發挥所学无怪后来在印度找不到大圆满教法流传的痕迹了密宗里面特別注重传授这种印度失传的情况是不足怪的中国不空三藏所传的密法里面也有在印度和西藏找不到传承的经轨但没有理由说它是出于偽造

另外关于大圆满的教义问题也有几点可以提出来谈一谈这里我们先要说一说在西藏的实际传授大圆满教法莲华生的一件事明末的西藏史家多罗那他(TĀRANĀTHA)在一六一〇年继他完成印度佛教史一六〇八之后根据他游访印度所得的资料做了一部莲华生传(呌做三信具足 YID-CHES-GSUM-LDAN)不从旧派夸张之说一以实录为归虽然当中所列事实现在看来也有许多不无可议的地方但总算是一部比实翔实的著作他在传中提到莲华生在印度修大印悉地得到成就以后立名大乐金刚(MAHĀSUKHAVAZRA)又提到他从智足学到的法有吉祥胜初(APAL-MCHOG-DAN-PO)又提到他得到大成就以后修降三世的独钴杵(PHUR-BU-KILIKILA 镢)去降伏外道的一回事这些事情很可以同中国传译的几部经轨印证起来中国唐玄奘法师在译大般若的时候在六六三年译出理趣般若一卷继能断金刚般若之后编为第十会从玄奘法师编排大般若经的次第看来他显然认为这是一部究竟果乘之作玄奘法师次年六六四年即殁后来弟子基公作了一部般若理趣分述赞说是「理趣甚深法非我所能赞今依(亲教)尊(的)智慧加持力故说」玄奘师弟之间对于这部经的推崇重视是很显然的以后公元六九三年(长寿二年)菩提流志又重翻为实相般若波罗密经一卷公元八八〇年不空三藏又重翻为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品一卷并广译和这部经有关的密部仪轨宋施护于公元九九一年(淳化二年)又重译为徧照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公元九九九年法贤又译出密部全经最上根本(即胜初)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不空所翻的和这部经有关的仪轨

下列九种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

  • 二卷(公元八七九年)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公元八七

  • 九年)

  • 普贤金刚萨埵瑜伽念诵仪轨一卷(公元八七九年

  •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 般若波罗密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金刚

  • 菩萨等一十七尊大曼荼罗义述一卷(公元八八〇

  • 年)

  • 金刚顶吉祥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

  • 仪轨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公元八八〇年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一卷(

  • 公元八八〇年)

  •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 一卷(公元八八一年)

上面这些经轨连他所翻的本经共计十种另加有关的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和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大乐金刚即普贤延命)则有十二种这可以说是他用功最勤用力最深的一部密法了的确不空的密宗思想也就在五秘密仪轨和十七尊曼荼罗义述(这二部的体裁是不空的编述)中表现出来「胜初」是本经的原名梵文是 PARAMĀDYA 藏文是 MCHOG-DAN-PO(參看西藏译本庆喜藏所作吉祥胜初广释(DPAL-MCHOG-DAN-POHI-RGRA-CHER-BSAD-PA)收入丹珠尔续部)密部中以大乐金刚萨埵为法界身(參五秘密轨及十七尊义述)以普贤为法身为西藏旧派所祖述的义理都是这一部类的经轨的思想修法之时不安坛像(见日本阿婆嚩抄)更有眼印之仪以各种视法瞻睹此法界体之金刚萨埵(见吉祥胜初瑜伽中略出轨及修行成就轨)又要四时行住坐卧中(皆法界体性)不假功用任运修习(见五秘密轨十八会指归十三十四两会义及阿婆嚩抄)这些理事行法也和大圆满的正行相同至于不空所译仪轨中一再提到即生即证大乐金刚萨埵之智还提出来六个月一个月证金刚萨埵身能以降三世身调伏有情寿命无边等说法也和多罗那他所述莲华生的成就和大圆满家所讲的尅期取证的情况若和符契特別是莲华生得到大印的最高成就以后立名大乐金刚这「大印」是这一类法中所特有的悉地(就中国密宗而言)至于「大乐金刚」之取自理趣般若更是非常显然的

从上面所举的情况(史实和教义)看来西藏旧派的大圆满法倒可以说是真正密宗的古学这由难陀(极喜)所闻创出来的一派经过汉人吉祥师子和乌苌王族之子(据多罗那他)莲华生的传入西藏以至无垢光的發展成说不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他的特殊优越的地方它之对于印度后期兴起的无上部以修气练精为主的密法显存轻贬倒不是入主出奴而实在是另有见地了西藏后宏期有些论师和译师对于大圆满法所作的疑偽的论断主要以印度不见传承为根据那是未见其然的因为密宗中差不多每一种法门都是由某一位得成就者所创立然后递代相传演成不共的宗派如果否定这一点不特某一种法门有问题连全部的密宗以及全部大乘经典都不能成立本来密宗中所谓不共的高深义理大多是瑜伽行者内证的境界或毕生观行钻研的体会心得这是难以家喻户晓俾众周知的那末深自秘惜慎简根器择人而授免无疑谤也是理所当然印度后期失传的法门很多这种现象大小乘都有不仅密宗如此我们祇能就当时佛教教义發展的趋势和一般情况来推测某一法门中的思想基础和渊源而大略评价他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疑偽与否是没有什么一定的标准来辨別的

总结上面所说我们可以大致推定下面一些见解大乘發展到弥勒无著手中以金刚经为般若学的重点提出瑜伽行来综括菩萨的境行果护法菩萨大成唯识又提出无上菩提可以不待多时少用功力即可成就的见解(见成唯识宝生论卷一)护法菩萨的门下戒贤亲光等特就法界义加以發挥使佛境的意义具体明确起来这时般若理趣经开始受到重视亲承戒贤传法的唐玄奘法师就曾加以翻译及门弟子窥基所作述赞对于大乐和即身证果的义理都曾加以肯定(见窥基理趣述赞卷四及卷六)由这一部经的义理所形成的密法是公元六五〇年以后一百余年间中国的不空和西藏的莲华生两系密宗的中心他们的理论修法和证境(以法界为观境要即身证入法界)都可以通过这一部经的一类文献中找到基本上相同之点(不空的内证自觉圣智法和莲华生的大圆满内证智法)虽然莲华生这一系的大圆满教法在西藏流传的末期难免有驳染增饰的地方但是从佛教發展的过程来看它到是早期密乘中一种渊源深厚的纯正的古学的一支

〔參考书目〕

  • 无垢光宗派藏论胜乘藏论法界藏论无畏洲大圆满前导土官旧派史

  • 松巴如意贤树(佛教史)西藏大藏经目录精刻大藏经目录

  • 不空十八会指(来玄)十七金义述五秘密经胜初轨窥基理趣般若述赞汉书西域传洛阳伽蓝记大唐西域记隋唐书西域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圆满
关闭
大圆满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