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严一乘法界图
○大华严法界图序
△夫大华严。华藏法界者。以虚空。为体。以法界。为用。以遍一切处。为佛。以缘起法体。为众会。说圆满修多罗。教。所谓 刹说尘说。佛说菩萨说。三世一时说。是也。法界图者。以一海印图。圆摄无边之教海。图中。所谓 一中一切多即一。一即一切多即一。是也。东土。义相法师。始制此图。表三世间十法界。庄严无尽之义。以牖冥蒙。专门旧学。重演流布。辨记录钞。遍满世间。诞生王子 已为庶人矣。
原夫华藏之界。本无些子限量。华严之佛。亦无些子说法。但居无事田地。弄他无事活计而已。只缘一真净界。俄然晦昧。遂有一念。分彼分我。彼我既立。取舍便起。才有取舍之心。便成十法之界。于无事中。瞥然生死。不动之佛。动于无动之际。圆融之法。㭊于不二之内。则众生之佛。依业识以出世。佛之众生。昧惠身而取悟。转转相迷。至于今日。所谓 瞎狗。吠芦丛。盲人。唱贼虎。此。大雄。不得已而说。贤哲。不得已而判。而大部三十九品。小图二十五句。所以出也。
然。言者。心之發也。心者。言之宗也。譬如太和之气。本无形声。假形器。而激發。则为律吕。圆融之法。本无名相。假言句。而演说。则为经论。非律吕。无以像太和。非经论。无以阐圆融。则经论者。亦是圆融法性之风规。而三世诸佛之大意也。奈何正法已远。佛教浇漓。參佛乘者。指教网。为葛藤。讨佛语者。斥单传。为壁观。有道理而碍于事者。有达事而昧于理者。遂使圆融无二之法。变为固滞守一之物。廼至乾竺。分河。震旦。异宗。则平等之慈。自相矛盾。良可悲夫。
罗代。义相法师。制作此图。其来。尚矣。全家宿德。各以教网。臆解。支离蔓延。遂成卷[袌-包+矢]。余。一览。执卷。叹曰清净法界。岂有如此其多言乎。若固如是。相师。岂向微尘偈品中。撮其枢要。简出二百一十字。庄严一乘法界图乎。
然。以相师。一圈。观之。向二百一十字。究其宗旨。则不过法性而已。究其法性。则不过随缘而已。忽有明眼衲僧。出来道。说玄说妙。说心说性。教有明文。如何是相法师。未吐一字前消息。余。自代云。成化 丙申﨟。说于绿苔轩南窓下。
△示众云。建法幢。立宗旨。锦上添华。脱笼头。卸角駄。太平时节。
若论顿也。不留朕迹。千圣。亦摸索不着。若论渐也。返常合道。闹市里。七纵八横。若论圆也。个个。立在转处。全机作用。不存轨则。若论別也。头头。有杀人之剑。处处。藏陷虎之机。
到这里。诸天。捧花。无路。外道。潜窥。无门。终日默。而未尝默。终日说。而未尝说。毘耶城里。其声如雷。普光殿前。有耳如聋。只如顿中有渐。渐中有顿。圆中有別。別中有圆。圆陀陀。阿辘辘地。大用。现前。杀活。自由。丈六。茎章。茎草。丈六。信手拈来。无有不是。是什么境界。看取新罗义相和尚。法界图一圈○。
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既是不传底消息。祇这法界一图。从何而出。
只如纵横屈曲。字点斑文。是图耶。白纸一幅。说玄说黄。是图耶。相法师。拟心动念。垂慈利物。是图耶。只如朕兆未萌。名器未形。早是图耶。(良久云)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
○大华严一乘法界图
法者。即六根门头。森罗万像。情与无情也。性者。六根门头。常常受用。计较摸索不得底消息也。圆融者。一切法。即一切性。一切性。即一切法。即今。青山绿水。即是本来性。本来性。即是青山绿水也。无二相者。青山绿水。本来性。元是一个王太白。本来无二也。但以世人。妄生分別。遂有我人。于清净无碍中。瞥生异念。揑作十法界。炽然作用。要知不碍底消息么。
微尘刹境。自他。不隔于毫厘。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诸法。即前。现前一切受用也。不动者。即前。计较摸索不得也。本来寂者。即前。无二相。所谓不动丝毫。合本然也。道个本然。早是动也。毕竟。如何。痴人面前。不得说梦。
到这里。非佛非菩萨。非二乘非凡夫。非法非非法。非法性非非法性。非缘起非证分。可以名。目耶。可以相。知见耶。一切攀缘。拟议。都没。奈何方信道。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三世诸佛之所证。证此者也。历代禅师之所悟。悟此者也。自灵峰少室已后。代代相承。莲芳续焰者。不知其几何。但契此而已。境者。如上所云。绝一切者。非商量。有分之境也。伊么。则这介境。与世间境。同耶。异耶。 (良久云)大丈夫。秉慧釰。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咄。再犯。不容。
若论大华严。重重无尽法界。不涉唇吻。早是说了也。不干教乘。早已演了也。直饶溪声。为舌相。山色。为身器。尽山河大地。为寂场。惣情非情。为众会。言说。不着。赞扬。难尽。相师。入无缝罅处。强生穿凿。所谓 彼既无疮。勿伤之也。虽然。教海波澜。不碍默味。相师。坐宽。荡荡地。任他道。法性圆融无二相。诸法不动本来寂。无名无相绝一切。证智所知非余境。四句。道尽了也。不搽红粉。便有风流。气象。且道。四句。还有你思量计较。分別意识也无。自寂场。至于今日。便是一条铁。无你接觜处。相师。慈悲之故。不惜眉毛。有落草之谈。便道。真性。甚深。极微妙。早是十分带泥带水去也。山僧。今日。重为注脚。葛藤。不少。
前。云。法性者。融净秽。通真俗。所谓不可取不可舍。若除一切。不得全法界之智。若添一事。不得名清净之界者也。此。云。真性者。別取有情门中。证入分。退身一步。假作真性之名。非指法性外。別有一段真性也。若是藏人。竖看。有分。若是圆顿机中。横看。早是错了也。不竖不横。且道。是什么消息。横竖。且置一边。作么生是甚深底道理。以谓真也。全是梦幻。以谓假也。纯是实相。非性非相。非真非假。而性而相。而真而假。故。云。甚深也。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则深也。不可得。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別体。则浅也。不可得。妙有。得之而不有。真也。不可得。真空。得之而不空。假也。不可得。理绝名言。谓智断修证。故。云。极微妙。还会么。
莫谓如来。成断灭。一声。还续一声来。
一切法。本来无性。一切性。本来无住。无住。则无体。无体。则随缘不碍。随缘不碍。故。不守自性。而成十方。三世矣。自性者。诸法无相。本来清净之体也。会么。
去年梅。今年柳。颜色。声香。摠依旧。
所以。不守自性。随缘而成故。一法。无自性故。具一切。而成一。一切法。无自性故。以一法。而成一切。是故。一中。一切。多。不碍于一。一切中。一。一。不碍于多。伊么。则一毫端里。三世。诸佛。处处。度生。无边刹海。一切。众生。个个。涅槃。毫端。刹海。空花中。境界。诸佛。众生。梦幻中。物色。譬如虚空。虽遍一切。而亦不离于一尘。要识虚空建立底消息么。
依簷山色。连云翠。出槛花枝。带露香。
所以。一中。一切。多中。一故。以有一法故。即有一切。以有一切故。即有一法。以有众生故。即有诸佛。以有诸佛故。即有众生。虚空。无碍。生。佛。无二。缘生。无住。因果。同时。无量圆因。不出于刹那。无边果海。不离于当念。要识虚空动作底消息么。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只这一星儿中。包含无尽法界。无量生佛。净土。秽土。一一充满。一一周遍。无欠无余。伊么。则只这一星儿。还有许多限量么。无量法界。还有许多伎俩么。咄。要大。即大。要小。即小。一尘。计十方。十方。为小。以十方。量一尘。一尘。为大。无缘起故。无自性故。为甚如此。
昨夜。金乌。飞入海。晓天。依旧一轮飞。
只这十方法界。介介。是一微尘。一微尘。亦不可得。如光如影。亦如因陀罗网。互相參彻。重重交映。一一宝中。众象。无尽。一一佛国。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非拟议。所知。非智眼。所见。何也。
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
如前所说。微尘。十方。无有自性体相故。一切古今。三世诸佛。从初發心。立普贤愿。穷未来际。不离如今。或謦欬一声。或弹指一下。乃至扬眉瞬目。无不是诸佛方便。且道。还相委悉么。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即今。一念。亘彻十世。横遍十方。建立一切诸佛。同时。度生。行布一切众生。同时。灭度。非古非今。非新非旧。且道。无量远劫。还有时分也无。无影树下。合同船。瑠璃殿上。无知识。
一念。多劫。同时。无碍。故。三世中。各具三世。而融于平等之世。法法。常住。交彻无碍。
有体。则有杂。有相。则有乱。无体。则无相。故。无用为用。无用为用。故。其用。不穷。建立三世。亦在我。收摄一念。亦在我。三世。一时。一时。三世。不异古。而即新。不异新。而是古。一切亘然。古今。无间。
将谓少林消息断。桃花。依旧笑春风。
了知真性。无生。无自性。无缘起。绝对待。如是而發心。如是而行李。故。初發心时。圆圆果海。已遍了也。所谓善财童子。不离法界。遍历百城。不越初心。便登楼阁。方信道。
休论长安好风流。得便宜是落便宜。
若论生死。即是普贤。境界。若论涅槃。即是具缚轮回。且道。涅槃。与轮回。相去。几何。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说理。说事。纵有千般。不过甚深真性。不守自性而已。真性之理。妙用。恒然。真性之事。法法。常融。东林。欝密。南岳。嵯峨。普贤之境。文殊面目。攀萝登顶。挈瓶采莲。文殊之智。普贤妙用。缘起时。的的无性。无性处。常常缘起。还相委悉么。
一地。具是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要见大人境界么。
适有人。从天台来。却从南岳去。
于真性中。显理。显事。纵有多端。推其自性。了不可得。则佛与众生。乃真性中之光影。无佛可成无生可度。但一真性而已。如阎浮海中。所有阎浮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推其实体。了不可得。则山河色相。乃大海之光影。无性可见。无相可取惟一大海而已。十佛内证。只如是耳。
海印定中。所起之法。如何形状。非性非相。非理非事。非佛非众生。非真非假。而所说之教。即性即相。即理即事。即佛即众生。即真即假。一音演畅。而随类各异。随类各异。而圆摄一音。以众生。种种心。说众生。种种性。非识情。所到。非思量。所及。故。云。如意不思议。会么。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这一介如意宝。流出百千如意宝。这一海印定光三昧。流出百千海印定光三昧。然而。这海印定光三昧。非但十佛大人境界。独证。一切众生。各有十佛大人境界。海印定光三昧。从生。至死。从旦至暮。或嗔或喜。或语或默。一一。各有一一海印。一一海印。一一。流出众生烦恼海。一一烦恼海。各具真如法性海。无二无杂。故。其满虚空益但八字打开。两手分付而已。
大富。家中。器器。皆金。海印定中。法法。皆真。但有大小。方圆。染净。异耳。其所得益。不是他法。只为大者。言大。小者。言小。方者。言方。圆者。言圆。染者。言染。净者。言净。非博小以令大。刻方以为圆。革染而说净也。会么。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要识本际么
问襌。禅是妄。求理。理非亲。直饶玄会得。也是眼中尘。
三世诸佛。是守尸鬼。历代禅师。是博地凡夫。直饶佛。说。菩萨。说。刹。说。三世。一时说。不异㞘沸热椀鸣。声。于向上一著。了没交涉。尽大地。是业识。茫茫。无本可㨿。何故。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以真如。性缘起之无缘。捉出家中。无相之如意。是名。善巧。其善巧。本非伎俩。所到。会么。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归家活计。本无奇特。但以本地风光。得本来闲田地。足伊家活计。其所谓资粮。三十道品。即是。饥饭渴浆。寒附火。热乘凉。有什么消息。虽然。种瓜得瓜。种果得果。一乘清净法界。下得种子。岂无玄谈分。速道。
长因送客处。忆得別家时。
这介宝藏。不在佛界。不在生界。不在净界。不在染界。一一圆明。一一交映。要识总持法界。无尽妙宝么。
你看十二时中。遇声遇色。遇逆遇顺。方知不从他得。
因陀罗网。影像互參。重重无尽。不因庄严。不因修证。本来具足。本来圆成故。云。实。又云。这介实字。不得动着。动着。则祸生。
深入法性海。了无究竟处。故。云。穷。把断要津。不通凡圣。故。云。坐。无真无妄。不属有为。故。云。实。一切凡圣。容身无地。故。云。际。唤作一物。不得动着之谓中。三乘五性。常常履践之谓道。究竟平常。不用安排之谓床。虽然。恁么华藏世界。离染清净。岂有如此商量。若有如此商量。争到今日。若无商量。十普法界。向什么处。出生。左手。拍一下。云。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右手。拍一下。云。不见一法。即如来。还会么。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按台教。以六即。判圆教。佛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从浅。至深。位位。不二。名佛。本图总髓论。比如有人。在床。入睡。梦中。回行三十余驲。觉后。方知不动在床。喻从本法性。经三十句。还至法性。只一不动。故。云。旧来不动。佛。然。说圆说顿。以名。现佛。触犯。当头。不得名为旧来不动佛。莫有离教网葛藤。碎祖师玄关者么。请道将来。如无。自道去也。
说尽山云海月情。依前不会。空惆怅。
法界图。终。
弘治十五年 壬戌二月 日 龙寿寺开板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2 册 No. 189 大华严一乘法界图注并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世尊。七处九会。为顿机人。说顿部。已是错了。义相法师。向清平世界。为什么 凿空摸影。不识好恶。说这般闲话。到这里。安着一字。肉上剜疮。减着一字。眼中着屑。于最清净法界上。且喜没交涉。虽然。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伊么。则将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一一拈来。作一切法。亦得。将语默动静。纵横妙用。一一觑破。作不是法。亦得。奈为如此。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拈放。在我。与夺。临时。将此一图。作一法界。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