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近数十年来大藏经的编印翻版充斥海内外民初以前那种「大藏经稀世难求」的情况已经完全消失即以一九八六年的台湾为例中文版大藏经在坊间轻易即可觅得五种之多大正藏卍正续藏中华藏佛教藏高丽藏等皆不难觅致在这种情形之下为什么我们还要编印这部「大藏经补编」呢这件事在佛教文化上又有什么意义呢对这几点疑问我们应该向读者稍作说明

不论各种大藏经的出版时间与地点是如何地歧异大致而言它们的主体内容还是相差不远换句话说各种藏经的内容其重复比例是相当大的譬如某一人如果家中同时备有上述五种藏经则其所拥有的同一部佛书(如「华严经」)即可能重复出现在五种藏经里这种重复当然是一种浪费

在所有中文大藏经里大正藏一向最为国际学者所称道如果再加上专收中国历代著述的卍续藏则重要的中文佛书大体已备因此关于中文藏经方面在学者圈内最常看到的是同时拥有大正藏与卍续藏两种藏经

本来这种看法确是不错只是近数年来从梵藏文译出佛书的风气日兴佛书的發掘工作也大有斩获因此重新出现的古佚佛典以及新译的佛书乃不断地出笼数十年的累积乃使人益觉大正卍续二藏的收书量并不具足在这种趋势之下如能将上述两种藏书所未收集的佛典汇为一炉则对学术界佛教界自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大藏经补编」的出版原动力就是在这种观念与认识之下所产生的

在著手进行编辑这部书时我们为自己订下两项收书原则其一是重视其书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不是有书就收其二是著述性的佛典只收到清末为止民国以后所出版的佛典我们只选入古代名著的翻译或经律论注疏侭可能不收今人创作这并不是民国以后没有值得入藏的著作而是其数量太多难为本丛书之有限篇幅所容纳

其次我们愿为这套书的特色与价值略作舖陈兹分数点说明如次

如前所述这套书所收的是大正藏卍续藏两部藏经中所未有的佛典中外佛教界具有这两部藏经的人远较拥有其他藏经者为多因此这套「补编」的流通于世相信会给佛教文化界以相当程度的方便拥有上述二藏再加上这套「补编」则在查索佛教资料时当必较为迅速可以省却不少精力与时间

这套书的最大特色应该是收集不少任何藏经所未有的珍本佛典像第一册所收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为韩国华严学大师均如上人的大作均如大师的书不只为各种大藏经所未收而且即使在韩国也是佚失了数百年的新發现佛书此等资料之珍贵是稍谙学术行情者所能揣度得知的

此外像「判比量论」是新罗元晓的因明学名著可惜数百年来都只是有目无书此事每为研究因明学史者所怅憾若干年前在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家中珍藏的佛书残卷中终于發现到这部书虽然全文并不完备但该论要义则大体已具其贵重程度也广受学术界所肯定此次「补编」能收有此书令同仁等雀跃不已

在佛教史料方面「补编」所收的「朝鲜寺刹史料」一书是日本占领朝鲜时由当时的总督府所收集的书中包含韩国各大寺院的碑铭文字这种第一手史料其价值之高当为治史者所熟知至于「朝鲜佛教通史」则是韩国佛教史之脍炙人口的名著收之入「补编」对于一向不注意韩国佛教的我国学术界而言应该是相当有意义的

此外日本佛教及中日佛教交流史的重要性一向为国人所忽这在佛教研究领域里不能不说是一项缺憾在这方面我们也选辑了日本佛教史上的十余部华文著作以供国人參考其中「入唐求法巡礼记」「出定后语」「元亨释书」「參天台五台山记」「吃茶养生记」等书史料价值都相当高值得咀嚼

在相关宗教类里「补编」收有印度婆罗门教的资料像「薄伽梵歌」与「摩诃波罗多」等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绝不逊于四书对中国的影响如果没读过这类书而想瞭解印度文明绝难窥见印度文明的堂奥因此要知道释尊及后代印度大德的思想背景这类古籍是非读不可的

除了这些书以外「补编」所收的藏外重要佛典还有甚多像明成祖「金刚经集注」「集量论略解」「正理滴论」「玉琳国师语录」「法藏碎金录」屠隆「佛法金汤」世亲「三自性论」「三阶教残卷」「绝观论」「二障义」「冠导阿毘达磨俱舍论」「吴都法乘」「相宗络索」「诸佛世尊如来尊者名称歌曲」「归元镜」「祖堂集」「华严经疏论纂要」「禅林象器笺」及藏传佛典数十部或为当代新译或为海外孤本或为敦煌遗书或为四库珍本皆为台湾佛教界所罕见值得注意

其三就资料来源说「补编」所收诸书也有值得一提之处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与「朝鲜佛教通史」取自韩国「判比量论」「元亨释书」「朝鲜寺刹史料」「吃茶养生记」「佛法金汤」等书取自日本九州东京等地「金刚经集注」「集量论略解」「正理滴论」则来自香港至于国内获得的资料除了从坊间书肆所觅得者外其他有从学界宿儒处搜求而得者有自各大图书馆善本书室影印而来者因此虽然所收仅有二百余书然而也耗时耗力并非唾手即得

此上所述是「补编」全书的特质所在我们绝不敢因此而沾沾自喜其所以向读者喋喋于此的原因只是要向大家说明我们之所以在藏经充斥的今天还再从事「补编」的编印必有其客观的理由我们希望这些理由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认同

必须向读者声明的是由于原出版计㓰在册数上有一定的限制(卅六册)因此大正卍续以外的佛典并未能全然收录于兹编之中尤其是宋朝以来的禅宗语录由于数量过份庞大我们曾作相当程度的删舍此外我们取自嘉兴藏中的甚多中国佛教著述也由于篇幅所限而无法悉数容纳因缘如此亦无可如何不过如果读者能由「补编」所收瞭解到现行大藏经在文献集成上仍然有所不足从而了悟到中国佛教文献的美富并进一步地从事挖掘与探索则「补编」虽有不足至少其抛砖引玉的角色对学术研究或佛法弘扬当亦不无小补这是编辑同仁所愿与读者诸君共勉的


校注

[A1] 一九八六年的【CB】〔-〕【补编】
[A2] 「相宗络索」「诸佛世尊如来尊者名称歌曲」「归元镜」「祖堂集」「华严经疏论纂要」「禅林象器笺」及藏传佛典数十部【CB】等书【补编】
[A3] 〔-〕【CB】偶得其一尚且珍逾拱璧更何况聚集百余部【补编】
[A4] 皆为台湾佛教界所罕见值得注意【CB】于一炉【补编】
[A5] 一九八六年撰于台北【CB】〔-〕【补编】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出版说明
关闭
出版说明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