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六帖解题
释氏六帖又名释氏纂要六帖。由于作者是五代时的僧人义楚,所以又称为义楚六帖。这是一部分类编排佛门掌故的类书。
这部书为什么叫「六帖」?「六帖」是什么意思?历来迄无确定的解说。依宋高僧传义楚传所载,这书的撰写动机及体例是:
「慨儒家为佛教之文,而多谬解。解既谬欤,事多误用。拟白乐天六帖,纂释氏义理文章、庶事群品,以类相从,建其门目。总括大纲,计五十门,随事別列,因百四十门。」
由此可见,这书是仿照白居易的六帖、所撰成的一部佛门工具书。唐代的白氏六帖计三十卷,到宋代又有孔传撰后六帖三十卷,后人将这两书合为一书,改名为白孔六帖。有人说「六帖」之名是由唐代开元中科试法中之「帖经」而来,但是清代的四库馆臣并不同意此说。四库提要子部类书类「白孔六帖」条:
「程大昌演繁露,称唐开元中举行科试之法,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视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六帖之名所由起,取中帖多者名其书也。然此书(白孔六帖)杂采成语故实,备词藻之用,与进士帖经,绝不相涉,莫详其取义之所在,大昌所说,殆亦以意附会欤。」
可见「六帖」一词,历来并无的解。大概在义楚当时、白氏「六帖」之名已相当通行。义楚既然模仿该书体例,则沿用该书书名而冠以「释氏」二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义楚这部书将有关佛教的重要故实,分为五十类。每一类下面又细分若干门,总共有四百四十门之多。读者要瞭解某一类故实,只要查索此书的相关门类,则自然可以得到解答。譬如查阅卷二「信奉谤毁部」,就可以得知历代王侯卿相信奉或排斥佛教的故事。查阅卷二十「雅乐清歌部」,就对音乐在佛教中的用处与相关故事,有进一步的理解。可见这部书是颇为贯用的。如果能细心研索,则在所述故事之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珍贵的史料,这也是佛教史研究者所不能忽略的。
侭管这部书颇为实用,但是在我国并未受到重视。在近代各种藏经中(如缩刷、频伽、大正、卍正续藏等),也都未曾收存此书,因此,近代的我国佛教界对这部书是相当陌生的。甚至于连听过这书书名的人也为数不多。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编辑「大藏经补编」的理想,不只在滙集重要佛教著述,同时也在發掘为世人所忽的古逸资料,因此我们乐于将义楚的这部书收辑于此,以供读者參考。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13 册 No. a011 释氏六帖解题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1-1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