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近百年来国际佛学界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大体而言,对唐末以前的佛教史用力较勤,收获也较大,但对宋初以后,尤其是明清佛教,则未發之覆甚多,尚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册所收三书,就是有关北宋以来的佛教史籍或史料。
「新续高僧传」是民初喻谦(昧庵)所撰的巨著。我国古代有慧皎、道宣、赞宁三位史家撰述三部高僧传,网罗汉末迄北宋之名僧高僧于三书之中,是北宋以前之中国佛教史的基本内容。北宋以后的高僧传,虽偶有继起者从事著述,但是内容都稍欠充实。喻谦此书,「博采群书,自北宋以迄于今,择其道行超著者汇为一编。」(作者原序),颇可以与慧皎等三部僧传分庭抗礼。尤其是有清一代高僧,素为治近世佛教史者所忽略,因此,兹书之出,恰可以补其不足。
「普济玉琳国师语录」是清初名僧玉林通琇的弘法记录。通琇字玉林,为顺治时之临济宗僧,曾被赐号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因此乃有「玉林国师」称谓。其弘法记录,古代通行本都称为「玉林琇国师语录」或「玉林禅师语录」。但是在雍正「御选录」里,则称之为「大觉普济能仁玉琳国师语录」,改「玉林」为「玉琳」。今本之名,或许是沿「御选语录」旧称吧!
有关玉林通琇其人,坊间虽有小说铺述其事,佛教界亦乐道其人事迹,隐然为一代不世出之高僧,然而清代文学家陈维崧则斥之为「牵缀权势,凭借贵游,攫人之田庐而鱼肉之」(百愚语录序)。清僧智操也讥其为「狐假虎威之辈,盗名欺世之流」(指迷普说),当时人对他微辞如此,可见其人之是非,仍然有待史家作进一步的探讨。不过,无论善恶如何,玉林之为清初一具影响力之名僧,则是不容否认之事实。因此,就史料价值言,此书仍然不可忽视。
「法藏碎金录」为宋代晁迥所撰。有关此书之著述,四库提要(子部释家类)有简要的说明。兹摘录数语,以供读者參考:
「(迥)性耽禅悦,喜究心于内典。是编乃天圣五年退居昭德里所作。皆融会佛理,随笔记载。盖亦宗门语录之类。其曰碎金,取世说新语安石碎金义也。」
有意推考宋代佛教及当时士风者,此书当亦是一辅助史料。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27 册 No. a027 编辑说明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2-0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