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本书是一部佛教文集,内容除了卷一所载系录自佛经之外,其余四十四卷,所收都是中国佛教缁素所撰的文章。文章的年代,起自后汉,终于隋朝。可以说是一部初期中国佛教史的史料集。
全书内容,在时代范围上,大约相当于僧佑的「弘明集」加上道宣的「广弘明集」。但是,此书与僧佑、道宣之书仍有若干不同。其一,佑、宣之书,是站在弘法立场所编,而梅氏此书则并不以弘法者立场来收辑诸文。因此全书内容,较佑、宣之书为宽广。其二,僧佑「弘明集」未分类,道宣书则依各文性质而区分为归正、辩惑、佛德、法义、僧行……等十篇。梅氏此书在体例上与上述二书都不相同,系依时代先后,以人为主来安排文章的次第。其三,此书虽然与佑、宣之书甚多重复,但是也颇有为二书所未收的文章。其四,编者是明代的文学家,并非出家人,因此其选录文章的角度自与出家人不同。
就以上四点简单的比较,多少可以看出此书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并不是「弘明集」、「广弘明集」二书所能完全取代。至少,在使用,此书之「以人为主来收录文章」这点,就给佛教史研究者以相当程度的方便。譬如研究僧肇,则可在此书看到「物不迁论」等十余篇文章;研究梁武帝,也可在此书中看到「光宅寺金像诏」等二十余文;此外,梁简文帝的文章此书收集七十余篇;讨论神灭论的文章,也收有七十余文,皆几乎可以单独成为一书。其内容之丰赡,由此可见。这也正是佑、宣二书所不及于此书的地方。
本书历来并未入藏,四库全书将它收在集部第八。此处所收,即为四库全书本之合订(四页合为一页)。四库馆臣虽提及此书之小疵,然亦称之云:「采摭极为繁富,每人名之下,各著爵里,每篇题之下,各著事实,亦颇便检阅。……六代以前之义学,则已班班然矣。……即论其文章,亦不失为斐然可观也。」这种评价,大体而言,是颇为公允的。
编者梅鼎祚(1553-1619),明代宣城(安徽)人,字禹金。平素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为王世贞所称。后归隐书带园,构筑天逸阁于其中,专心从事著述。氏与汤显祖缔有深交,亦精曲艺,作有「昆仑奴」、「传奇玉合记」、「长命缕」等曲。著作除本书外,另有「梅禹金集」、「历代文纪」、「汉魏八代诗乘」、「古乐苑」、「唐乐苑」、「才鬼记」等书。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3 册 No. a033 编辑说明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1-1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