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法乘——摘录自「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卷六
吴都法乘三十卷,明周永年撰。一九三六年上海石印抄本。书为志乘体,辑录法门文献之有涉于吴者。分三十篇,篇冠以韵语小序,所引多注出典,间附己作,卷帙厚者复分子卷,故名为三十卷,实有四十二卷,诚吴门法典之大观也。四库释家类附存目作十二卷,分十二篇,盖仅得前半部耳。
永年吴江人。字安期,与四库馆纂修历城周永年字书昌者同姓名,同好佛。钱谦益有学集三十一有周安期墓志铭,曰:「故太宰吴江周恭肃公用有曾孙二人,曰永年字安期,宗建字季侯,与余俱壬午生。余与季侯相继中甲科,季侯入西台,忤奄拷死,赐谥忠毅。而安期为老生自如,家世奉佛,安期禀承父叔,刻藏饭僧,誓终紫柏付嘱,穷老尽气,若营其私。晚年撰吴都法乘百余卷。弘光南渡,诒余书数万言,条列东南战守中兴建置事宜,余将疏荐而未遑也。乱后移家西山,与余执手嘘巇,酒半脱帽,垂顶童然,顾影长叹,以谓老可贱而死可贳也,丁亥八月卒」云云。则永年固明末义士也。
是书传本甚少,吾友李印泉采虎阜金石,得抄本于怡亲王祠,乃假抄一部,叶遐庵为影印叙而行之,始知四库附存目者为不全本。书中颇有后人附益,如弘通篇有毛奇龄语,普慈篇有康熙十二年癸丑事,皆在永年卒后。又知归子彭际清撰居士传,成于乾隆四十年,善女人传尤在其后,是书弘通、礼诵、憩寂、普慈、清信、提策等篇,皆引及之,清信篇所引尤众。幸悉低一格缮写,尚易识別。
又书中颇有错简,如袭灯篇三之前三叶,应在袭灯篇一之前;又坛宇篇有卷下之上,无卷下之下;永年所自撰之吴江接待寺殿堂修造记,亦有目无书,似有脱漏;又清信篇后半,曾引法苑珠林敬佛篇一则,书口遂以敬佛篇标题,故总目多出一篇,皆缮校时偶有疏忽,不足为本书病也。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4 册 No. a035 吴都法乘简介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1-16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