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此处所收的两部书并非佛典,而是印度婆罗门教文化的根本典籍。我们仿自大正藏的「外教部」体例,也收集了一些佛教以外的重要著作,主要原因是,这些书与佛教研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以此处二书为例,「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内容的改写。「摩诃婆罗多」梵名为 Mahābhārata,内含 18 篇 10 万颂,是古印度最有名的叙事诗。由于其中包含有宗教、哲学、神话、文学、道德、法律……等内容,也蕴涵为数极多的故事,因此,历代印度人所受该史诗的影响之大,几乎是无法估量的。然而,由于原诗份量太大,而且是诗歌体,不如散文易读,所以散文式的缩写本乃应运而生,本书即是其中之一,依此以入「摩诃婆罗多」史诗之门,应该是甚为适当的。
本册所收的另一书「博伽梵歌」(Bhagavad -Gītā),又译为「薄伽梵歌」。这书原是前述史诗「摩诃婆罗多」之中的一部份。属于该史诗第六卷第 25-42 章。由于该部份蕴涵有宗教、哲学等启發性哲理,因此后代的印度教徒都将它单独印行而视为福音书,置之案头,朝夕讽诵。其与印度文化的密切关系及对后代印度人的深厚影响,也与「摩诃婆罗多」一样,是一般外国人所难以想像的。
这二书的内容是长时间累积而成的,并不是成于某一时代,或某一作者之手。就形成的过程而言,已经掺入不同时代的印度思想与文化,再加上其对后代的不断影响,二书乃成为两千年来印度文化史上的核心内容。后世佛教大德所可能受到此二书的思想渗透,也自是可以想见。因此,要瞭解印度文化也好,要研究印度佛教也好,对这两部书的起码常识,都是必须具备的。
有关二书的详细内容,在各书卷首都有专文介绍,请读者迳行參考,兹不多赘。希望这二书的刊行,多少能开拓佛教研究者的视野。也希望因此而使国内的佛教研究者,能稍稍认识佛教是印度文化中之一环,与其他部份的印度文化息息相关。要研究印度佛教,并不能将它从整体印度文化中孤立出来。
附注
㈠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拉贾戈帕拉查理改写,唐季雍译.金克木校。
㈡博伽梵歌原本:内含博伽梵歌原文,字汇注释、译文、要旨说明。将本书译为英文并且加上注释、要旨说明的人是巴帝维丹达史华米巴布巴(A. G.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āda)。中译本是从英译本迻译而成的。出版者是 Bhaktivedanta Book Trust 出版社,译者是 Ya`somatisūta dāsā。
【经文资讯】《大藏经补编》第 36 册 No. a037 编辑说明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7-2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藏经补编》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