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果寺位于浙江杭州凤凰山凤凰山位于西湖东南自昌化竹岭起过西天目直至凤凰山形势飞凤圣果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五八二)时称「胜果」寺山景胜梵宇僧集故名胜果唐昭宗乾宁间(八九四~八九七)无著文喜禅师复兴开法寺废顿兴即名「圣果」吴越王钱镠于梁开平四年(九一〇)镌三佛及罗汉像于寺左石壁宋仁宗景祐间(一〇三四~一〇三七)僧惠然建塔庆历五年(一〇四五)赐额「崇圣」高宗南渡废为禁苑孝宗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重建德祐末(一二七五)毁元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复兴至正间(一三四一~一三六八)毁明洪武四年(一三七一)重建永乐十五年(一四一七)立为丛林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僧子敬力任鼎新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倭祸被焚三十七年(一五五八)僧正因复建所毁者四而重兴者六寺自兹以后历经更变清顺治年间释超乾居寺二载因寺无记录乃修寺志一卷首为序与图无目录以次记山即凤凰山也再次记寺山旧迹其目有峰石像同等再次记寺即圣果寺再次记寺旧迹其目有殿疏等再次记历代禅师载唐无著文喜禅师宋希最法师净梵法师元珠明禅师明子敬禅师再次记历来住持仅载无际禅师再次载祖塔有无著文喜禅师塔马僧摩居士塔是志体例以山寺旧迹为纲采取各家题咏为之目其历代禅祖敍述禅门宗派超乾为诗僧性慕风雅故有此辑虽篇幅无多然灵光片羽亦可珍宝兹据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钱塘丁氏刋本景印

凤凰山圣果寺志序

宗风提唱九日花新大事因缘初机直接高老追踪古德圣果开门见山坐听海涛水月在指而南山石公复为辑志岩洞泉涧之幽奇殿阁桥榭之萦带楮毫灵赉元要胥融师子铁牛转身亲切无著师开山灯安贴一尘承天布地矣老僧阇黎是同是別壁立万仞传诸耳孙雄鸣雌鸣不烦更索转解

时康熙元年岁次壬寅小春望后一日关西慕天颜题于圣湖公署

曩履学地时熟闻禅侣云「武林城南凤山圣果寺唐无著文喜禅师法席其山灵怪异岩壑奇踪过者顿忘物我而胸中不存些子滞气遇玲珑怪石处则全身浑是玲珑怪石厯览左江右湖则全身浑然是江是湖岩石诵诸感慨题咏则全身浑是兴废心肠登嶟望诸远峰疉嶂则全身浑是百亿诸山环绕浙中名山胜刹而山巧变幻秀丽未牟有若是者也」即闻其说知其所遇不在山而以本分事随类应诸所遇矣丁酉年闲余为扶人居寺两载落成禅舍僧寮十余所日与二三禅侣履诸旧迹惟见左右峰头如光拳竖举于空中及其楼基佛阁祗存断碪堆砖欲觅株树条枝不复得见也呜呼自古迄今千百年来兴兴废废其间事迹存亡属知于儿童野老之所指耳何繇否变之遇而山林亦有此难欤呜呼人难无惜乎衣食山难剥脱乎丛木如暴露之山而嶙层之骨若立若卧若颠若圮壅壅塞塞凹凹凸凸顷然而见也或有过者遇之总有满眼悲泪涕泣之状莫不以自感情伤而痛哉是年霜后寺主高林老㝛与九宾彻平二孙向余叹云「虽寺废山荒然有不废者怀浸久矣徒增岁月未适所愿葢自隋文帝开皇二年时寺建唐无著喜禅师复兴开法高宗南渡竟改为苑至于我祖懒耕禅师力任鼎新嘉靖丙辰年被焚戊午中僧正因复建其所毁者四而复建者六自兹以来又经更更变变反反复复不至于寺埋僧冷者赖合郡护法暨诸檀越护持之力也良以历来数辈古锥主持法缘夫古今名贤遗剩墨迹深苦于亡羊以是为不息之病远矣」由是属余修辑寺志兹因叨忝同衣难囘斯命不揣识浅妄伸管见而使千百年后若行云无嫌于寺冷山贫犹恋乎荒基殿角而废有不废之意是矣是知寺主高林老师修志之愿亦属是矣

南山石屋隐佛岩上释超乾石堂撰

圣果寺图

凤皇山圣果寺志

凤皇山

按舆图自昌化竹岭起过西天目直至凤皇山形势飞凤杭城王气尽属于是矣隋文帝开皇二年间寺建胜果者寺山景胜梵宇僧集故名唐昭宗乾𡩬间无著文喜禅师枯坐岩下寂定放光寺废顿兴即名圣果(府志载此圣字详览诸志亦此圣字后有不稽者二字不一今依府志定)一音两字意有所重前以景胜后以果圣二者因世所慕而名也

凤皇山诗

白居易(寄周判官)

忽忆郡南山顶上 昔时同醉是今辰 笙歌委曲声延耳 金翠动摇光照身
风景不随公相去 欢娱应逐使君新
江山宾客皆如旧 唯是当筵换主人

张潮

茨菰叶烂別西湾 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皇山

苏轼(词)

凤皇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 晚霞明 一朶芙蓉 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 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寒情 遣谁听 烟敛云收 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中寻问取 人不见 数峰青

黄溍

沧海桑田事渺茫 行逢遗老色荒凉 为言故国游麋鹿 漫指空山号凤皇
春尽绿莎迷辇道 雨多苍荠上宫墙
遥知汴水东流畔 更有平芜与夕阳

赵孟𫖯

东南都会帝皇州 三月莺花非旧游 故国金人泣辞汉 当年玉马去朝周
湖山靡靡今犹在 江水悠悠只自流
千古兴亡尽如此 春风麦秀使人愁

蓝涧

南渡山川王气消 西风松柏认前朝 紫宸无复千官宴 沧海空余半夜潮
龙去蓬莱曾驻辇 凤归寥廓不闻箫
上方楼阁依稀在 暮雨疏钟送寂寥

高应冕

凤皇宫阙昔嵬峩 无数烟花照绮罗 舞凤台空荒草乱 栖霞岭上夕阳过
不堪古道垂杨少 依旧江声入夜多
风景似余千古恨 白云来去意如何

屠隆

林响踏空沙 川光映紫霞 猕猴窃山果 童子拾松花
风磴千盘折 寒江一带斜 僧来背残日 落叶满袈裟

沈捷(观潮)

三折纡回力可支 枚生空复广陵思 古初自尔坚长信 天外何人决大疑
沙碛不来嗟误国 崖山难退恨歼师
应知兴废关神鬼 欲驾沧溟一问之

沈调元

平湖伫望水云间 人在笙歌醉梦间 却忆南朝无限事 伤心最是凤皇山

宗泐

天地无情日月徂 凤皇山下久榛芜 独怜内殿成荒寺 空见前山映后湖
塞北有谁留一老 海南无处问诸孤
蓬莱阁上秋风起 先向燕京入画图

大壑

凤山绝顶树苍苍 辇路烟消纵目荒 湖水尚浮秦缆石 寺门已没宋宫墙
地分南渡愁何在 潮去西陵恨转长
徙倚不须论往事 千秋兴废总亡羊

寺山旧迹

中峰

即寺坐山绝顶平夷透起石峰如屏前有亭名中峰亭(依府志)

月岩

在寺右肩去御教场中路群玉瓣瓣攒立宛然如削青芙蕖中拥规峰有隙如镜径二尺余惟中秋子夜与隙相映若合璧然故名壁镌题咏漶灭过半如「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本来面目」蔡襄题「石门月岩无影相」杨思孔题「垂莲石」陈天瑞诗旁有「月榭」「夕照通明」方九思题石坊

陈天瑞诗(石刻)

怪石堆云矗太空 女娲炼出广寒宫 一轮常满阴晴见 万古无亏昼夜同
𢭏药声繁驱白兎 漏天孔正透清风
光明自照如来境 肯学嫦娥西复东

沈捷诗

月岩有月窦 疑是神鬼镌 高擎石之杪 空洞径尺圆
日月出没时 光影皆斜穿 独是中秋夜 奇景不可笺
以月嵌月窦 分毫不爽焉 老僧指示予 予初疑浪传
襆被约友人 候月圣果巅 童仆性狂躁 数往惊否然
直至夜将半 明月当中天 月循窦中入 地下玉镜旋
人由窦中视 天上合璧悬 携月就心印 快睹旧物还
太息下山宿 勿复疑山川

放光岩

在石门内昔无著禅师始此结茆寂定晦夜放光故名又名三三室师初往五台亲见文殊有「前三三后三三」之机因名

侯大功诗

前三三与后三三 数目分明甚么难 两道眉毛一双眼 放光意为凤皇山
放光岩在师何在 何不今朝师再来 我望师来问兴废 殿门指点向何开

垂云岩

在跃云石上崭然壁立如百堵灵霳垂垂欲下名垂云

虞湻熙诗

跃起宛复垂 欲堕惊不堕 握麈向何人 此意未可破

桂岩

在将军池上昔有桂在傍其大过群木因名石刻「桂岩」二字

卧醉石

在寺右郭公泉下石如掌平长江浮面其形若醉若卧上镌「卧醉」二字

苏轼诗

有道难行不如醉 有口难言不如睡 先生醉卧此石间 万古无人识此意

队石

在御教场平顶群石竦奇行列如班仗吴越王初命为「排衙石」最小一支形如芝高丈许镌「涌地云」三字郡志又名「石笋林」

圆志诗

青石嵬嵬一径开 凤雏飞入卧龙垓 五丁未许多穿凿 为惜高人走壁才

跃云石

在寺右竹坞间坚方嶻𡺼翘立于古藤竹树阴中环以奇矗其巧难名「跃云」篆书字大径尺奇大

圆志诗

兀突如云势欲翀 半天崒嵂翠芙蓉 飞来岭上应难去 递与筼筜映碧空

通明洞

在中峰亭下巨石削拔玲珑中空如堂户壁镌「石门」字楷「飞龙」字隶

归云洞

在寺右卧醉石西旧名仙姑洞县令樊良枢易名归云洞门多古篆文藓蚀不可辨内劖「万厤乙酉九月虞湻熙开公结茅于此」旁有隐豹岩白玉宫墙鼐狮香象诸胜

竹坞

在跃云石下翠竹漪漪宛如画中即塔院也

项士昌诗

舞凤来江上 千年不肯啼 谁知鸣凤侣 咫尺在窗西

八盘岭

自外山门至御莲桥

陈元章诗

路远危垣上 风高松桧鸣 花飞殊失意 草长不知名
游客咨遗俗 居民指旧京 浮屠天末起 瞻望忽伤情

薜萝径

自钟公巷外山门纡回至寺二里许松竹藤萝四季黯然幽异故名

吴之鲸诗

涧转烟萝合 林疎翠壁封 荒亭惟一径 恍惚入山筇

罗汉松

在崇圣塔侧凤山第二峰顶大百围高数十丈上接紫霄恍若虬龙帡覆成荫广阔数亩并三株俗呼三株松今废

德祥诗

三个青松一草堂 白头僧住却相当 扫苔岩下仝禅定 把卷帘前𠔏晚凉
岁晏冰霜情不改 夜深风露湿何妨
有时分付巢中鹤 带取云归挂石床

邵棠诗

佛屋三间破冷开 半通云气半苍苔 行人莫问僧年纪 顶上乔松是手栽

宫涧

半山亭下起至苕箒湾水势腾涌昼夜滔滔若奔驰声慕兰亭例故有「流觞曲水凤山窝」句今水闸存

宫井

在水坞口宋南渡废寺为宫盖所遗也银床玉甃碧乳犹寒井左下有潜龙潭山腰泉

徐渼诗

银床委秋壑 泠泠桐荫永 昔日挈瓶人 销沈随断绠

德祥诗

上有千尺桐 下有千尺井 风吹井上桐 零落井中影

郭公泉

在石门西一洼嵌壁间泉下盈掬久旱不竭志云「郭文举所凿」左镌「郭公」右刻「许僧泉」款云「思道」为明秀名石刻

明秀诗(尝茶)

小堂春晚正寥寥 洗水尝茶带雨烧 病起不知红叶老 开门忽报白云招
松边落日明虚阁 梦里西山渡野桥
我已慵书今数月 怪来幽思在芭蕉

山腰泉

在半山亭侧泉味甘美如巨瓮许涓涓不竭

将军池

在桂岩下清隐房侧其深丈余石上镌将军形像故名

鹿池

在队石西南石间镌三鹿故名

潜龙潭

在宫井左下方数丈恒有潜龙居之俗呼潜龙潭

御教场

在寺右绝顶四平长广约三十余亩南有将台雄峙数仞周遭皆壁垒宋殿前司营为亲军护衞之所也志载孝宗尝阅江操能执铁棒六十觔许驰马上下以志恢复云一名女教场相传南渡山属大内嫔妃演武于此登兹则江湖俱在指掌而龛赭对峙海门一线尽入览观旧有介亭惟队石存

刘思唐诗

宋代朝元殿 凄凉麋鹿游 江山遗老泪 禾黍故宫秋
北狩龙沙杳 南征凤辇留 兴亡千古迹 登眺且消忧

王守仁诗

绝顶秋深荒草平 昔人曾此试倾城 干戈销尽名空在 日夜无穷潮自生
岩口闲云扬杀气 路边疎树列残兵
山僧似与人同兴 相趁攀萝认旧营

李衷骏诗

相国和戎议已成 内家阅武总虚声 东溟不洗千年恨 北塞空悬二帝情
白马夜腾云作阵 黄龙秋渡雨为兵
可怜最是钱塘水 犹似当时绕御营
香台杳霭翠微间 尽日登临一共攀 钟带潮声清客梦 树明云影护禅关
闲花自在开犹落 野鸟无心去复还
欲识本来真面目 举头江上是青山

朱里诗

北辕一去不知追 阅武山头却为谁 铁骑数千同国故 但教凉月向人悲

石像

三石佛

在寺之中峰左偏梁开平四年吴越王镌弥陀观音势至三佛像于石约高三丈今千佛阁遗影是下有将军池有「桂岩」二字大书镌壁下即「对月房」今废

陶望龄诗

松间三石佛 传是千年像 日日苔藓湿 看看佛身长

蒋公

风霜薄之 无时漫灭 彼大信人 度石作佛

石罗汉

在寺左吴越王钱氏镌五代晋开运元年南山僧弥洪遇神人指云「此山有圣迹何不显之」洪寻至岩石有石刻罗汉像六尊洪未举而物故矣后钱氏梦一释告云「吾兄弟十八人今有六请为聚之」因访圣果岩洞镌天台贤圣像以符所梦

石观音

在忠实亭上

石门

在寺右通明洞上两山中断穹窿扉开表里深窝可容精舍又称天门正德嘉靖间姑苏陆鏊盐官僧明秀相继结茅于此僧因为号有《石门集》行世旁石镌观微听讲逅仙窝诸胜由绝壁升窝历阶级名「上天梯」

白玉蟾诗

小伞轻包手自携 少需脚力过危梯 入门失问翁高姓 看尽壁间前后题

明秀诗

皂盖朱幡簇仗齐 西湖日日夜归迟 断桥岂是长春地 精舍多妨结夏时
朱阁卷帘惊燕子 画船呼烛照花枝
玉壶春酒民膏血 只有城中太守知

(感事)

病里度僧夏 诗篇忆旧游 空堂一叶雨 凉思满帘秋
尽日书长把 深山道自谋 芙蓉正堪采 谁为寄清愁

石同

在千佛阁顶佛祖亭左上即崇圣塔小迳石壁夹道通人往来又名石巷巷镌字径尺许同中有巨石横其上名石梁今废登此南望长江带绕北眺西湖鉴开宋诸名公题刻其间近采毁殆尽郡志云凤山第二峰石同镌「吴越王钱镠撰」

圣果禅寺

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无著喜禅师重兴吴越王钱镠于梁开平四年镌三佛及罗汉像于寺左石壁宋仁宗景祐间内僧惠然建塔庆历五年郡守郑戬请赐额曰「崇圣」高宗南渡废为禁苑孝宗淳熙十三年四月甲子重建㬎德祐末毁元至元二十年五月戊寅日复兴至正间毁洪武四年重建永乐十五年立为丛林正德九年甲子二月十九日己亥僧子敬鼎新嘉靖丙辰年倭寇至被焚戊午年僧正因复建焉凡所毁者四而重兴者六寺当凤皇山之右翅临江兀突翩然欲飞南与秦望东与吴山诸刹相辉映而圣果秀丽过之加以江涛澎湃松径盘纡磵淙潺灂竹木荫翳盖昭代之竺祇园而丛林之鲁灵光也

寺正基旧坐忠实亭左背倚中峰辛山乙向坐辛朝乙今移禅堂左者非正向旧址东至苕箒湾大街今为侵卖殆尽惟路存焉南至月岩山冈钱塘县界西自慈云岭上钱塘山界直至北一带山碪北至本隅四图孔子书院及官山界寺产方圆二里许今十有七存耳

圣果寺诗

释处默(师越州人住安和与休公比院相酬酢宝历间住圣果讲演般若诸部云衲讨究者万指留韵一章为古今绝唱)

路自中峰上 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 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 钟磬杂笙歌

章孝标

古寺孤峰上 楼台耸翠微 卷帘沧海近 洗钵白云飞
竹影侵经案 松花点衲衣 日斜登望处 湖畔一僧归

王安石

登高见山水 身在水中央 下视楼台处 空多树木苍
浮云连海气 落日动湖光 偶坐吹横笛 残声入富阳

王守仁

林深容鸟道 古洞隐春萝 天逈闻潮早 江空得月多
冰霜丛草木 舟楫玩风波 岩下幽栖者 时闻白石歌

樊良枢

一迳青萝合 逶迤白石桥 天低吴苑树 地坼浙江潮
寒晓催僧腊 春云断野樵 闲寻无著子 双涧落风饶

张储

万壑千峰绕寺门 宋家宫苑给孤园 帆樯历历槛前度 钟磬泠泠树杪喧
云里鹤归松尚静 溪边鹿过水初浑
山僧不解通名姓 破衲斜披礼世尊

王人鉴

数里投黄叶 林深畏虎逢 映门江渺渺 绕寺翠重重
莲喜开新社 榛怜没旧踪 难穷岩石趣 一步一支筇

傅岩

渡河无意再回銮 曾梦钱塘剑影寒 绝寒烟沙销远算 南州风土悮偏安
草深御道峰猿识 雨剥宫沟石凤残
散寄荆榛分五刹 凭谁王气说江干
帝子辕随白马来 临安殿倚碧山开 湖如元武闻钟没 江自蛟龙避弩回
立石犹传花是队 荒原想像绣成堆
词人莫怨南朝事 洛水秦川尽刦灰

陈绍英

君不见一轮串影落吴江 摇漾明光不胜缬 又不闻两丸合璧生盐海 打叠团栾殆如结
祗为阴晴未有常 屐齿帆风终漫灭
谁知几席可探奇 圣果幢临万松缺
芙蓉攒削千朵青 中有高峰奇更绝 一规恰受海珠圆 只到中秋不差跌
此月曾随宫里人 六朝金粉同劘切
我行犹傍绛罗帏 直引江潮上窗𫔶 僧来洗钵白云飞 茶至吹烟黄叶𤍠
如今楼观冷如灰 马溺牛溲积成雪
披卷如新见故人 有话不知谁易说
夜深风雨带江声 时作怒号时呜咽 欲看梵呗几时兴 漫漫青草春来茁

沈捷

金阙南山倚凤皇 海潮王气绕钱塘 云霞成绮开朝殿 草木为兵启教场
僧汲宫苔铜井响 人锄础玉土花黄
即今胜迹遗江上 半壁声灵尚未荒
君相和戎愿闭关 何人欲望旧君还 车前实下九哥泪 脑后空悬二圣环
痛饮诸君谁北塞 跨驴居士自西山
格天一德真无爽 八十春光湖上闲

大壑

前朝山寺昔曾经 路入松萝昼自冥 天际涛回江树白 峰头雨过石林青
寝园夕照花间洞 宫井寒余竹里亭
深夜欲投僧处宿 望中渔火乱烟汀

如晓(居天目寄圣果心海)

我本钱塘客天目 萧然欲借西崖宿 木脱风高千丈岩 虎啸猿啼声断续
师本天目客钱塘 苕溪水發源流长
喜师挂锡居圣果 道超德遇名俱扬 相逢別去年非久 平生那羡机缘偶
似鹤如云闲去留 高怀却傍谁开口
启窗挥麈适意多 西陵潮落归渔蓑 越山隔岸拍手笑 古来佛法今如何

寺旧迹

殿

大雄殿

七楹嘉靖三十七年戊午九月僧正因狭为三楹去重𥴻以板密之盖避岚霾易朽也以左辅一楹祀伽蓝神右弻一楹供诸祖师又二楹为两庑式固方焉中奉三世佛刻木范金唐遗古制旁列十地菩萨十八罗汉二十诸天神从悉准常仪

观音殿

五楹在弥勒殿右内奉千手观音像

西方殿

五楹在正殿右今改禅堂正殿古基是此

地藏殿

在弥勒殿左中奉地藏左右十王圣像

弥勒殿

三楹宣德元年僧懒耕重建中奉慈氏并左右金刚神

法堂

五楹在正殿左

禅堂

五楹在正殿右

忏堂

五楹在十方殿右

观堂

在忏堂右

十方堂

在弥勒殿右

(六房起于嘉靖二十二年俱懒耕法系)

塔院房

在寺右竹坞中后即懒耕骨塔云塔院孝廉吴之鲸额云「乘鹥山房」榜曰「疎径曲穿藏异石紫萝深护吸天花」盖竹石交胜云僧洪恩书扁云「檀栾斋」榜云「绕屋松千个临牕竹数竿」僧传灯额曰「翠筠楼」

沈捷诗

昔日读书处 相违二十年 楼基秋草合 诗壁野藤连
树失路俱改 僧亡佛并迁 惟余卧醉石 江水浸遥天

松涛房

在卧醉石下今废

清隐房

在正殿左今废

对月房

在将军池前今废

云岫房

在禅堂右今废

真如房

在千佛阁左今废

钟楼

在弥勒殿左钟本宋景阳旧物每晨自鸣其声若凤响闻数十里嘉靖间胡中丞取去楼即随毁万历壬子年僧真印重铸楼未起而印卒矣

望海楼

唐武德中建一名东楼在崇圣塔畔元初废

苏轼诗

海上潮头一线来 楼前相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 更看银山二十回
楼下谁家烧晚香 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 拜月无人见晚妆

米芾诗

云闲铁瓮近青天 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尊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 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千佛阁

在中峰亭左㘭即吴越王所镌三石佛也庋阁上与像称环列千佛于上阁废圣像存

鲍子寿诗

芒鞋踏破洞中云 石径缘山入𥥆深 竹里僧房凉似水 苔侵佛面半无金
日斜孤鹤松梢立 露下寒虫草际吟
童子捏香随客坐 一帘山色晚沈沈

松涛阁

在卧醉石下王守仁题「庭前修竹春啼鸟屋畔长松昼宿云」明天启间废

张储诗

城郭归途远 松关静夜凭 古幢云作盖 破院月为灯
林怖来栖鸽 钟妨入定僧 俗缘抛未得 一榻对南能

妙智阁

在忠实亭上明万历初废观音石像存

有美堂

在凤山之顶宋郡守梅挚建仁宗赐诗「地有吴山美」句因名「有美堂」欧阳修记云「有美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兼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今郡守新建柳洲公馆亦扁其堂曰「有美」今废

苏轼诗

娟娟云月一鈎弯 潋潋星河半隐山 鱼钥未收清夜永 凤箫犹在翠微间
西风瑟缩经弦柱 香雾凄迷看髻鬟
共喜使君能鼓乐 万人争看火城还

中和堂

宋郡守宋沔建今废

宋高宗诗

六龙转淮海 万骑临吴津 王者本无外 驾言苏远民
瞻彼草木秀 感此疮痍新 登堂望稽山 怀哉大禹勤
神功既盛大 后世蒙其仁 愿同越勾践 焦思忘吾身
艰难务遵养 圣贤有时伸 高风动君子 属意种蠡臣

寺门

在弥勒殿左前宋沈伯成书额「松风海涛」项毓桢题榜「远岫明烟树澄江吐日华」今废

法聚诗

草长柴门雨 天低树杪龛 开堂飞白鸟 山色满江南

山门

在宋洗马池头薜萝径口蒋公晖书扁「江山胜槩」榜云「入深松径开名刹上尽云峰见大江」天顺二年四月十五日僧莲萼建明末废二石柱存

孙永思诗

山门落日望江干 云树微茫晚色寒 欲向东风歌一曲 鹧鸪声里豆花残

外山门

在苕箒弯钟公巷对义井天顺八年僧宏霈建臬司曹公给扁「圣果名山」今废

佛祖堂

在千佛阁后平顶今废

白玉蟾诗

月冷松寒露满襟 天容绀碧鹤声沈 夜深独把阑干拍 只有长江识此心

致中诗

荒草遗名佛祖亭 当年曾有坐禅僧 三更月下猿啼后 野客悲吹半夜灯

湻朴诗

佛祖亭芜草尚存 废山废迹总无痕 断断续续江波浪 相像吾心感慨言

中峰亭

在妙智阁后上平顶石壁如屏夏少师题额「天峰孤啸」蒋公晖书额「中峰」今废

祖福诗

浩荡迷方客 仍淹江寺隈 旅愁添夜雨 岁事到寒梅
沧海无家问 中峰有梦回 烛光何事喜 更傍客杯开

介亭

在御教场平顶北今名北将台宋郡守祖无择建今废

苏轼诗

西风初作十分凉 喜见新橙透甲香 迟暮赏心惊节物 登临病眼怯秋光
惯眠处士云庵里 倦醉佳人锦瑟傍
犹有梦回清兴在 卧闻归路乐声长

忠实亭

在妙智阁下石壁镌「忠实」二字郡志云「『忠实』宋高宗御书以裦命臣者」旁有金玉图书款今存空隙亭宋郡守邱岳建今废

钱兆元诗(圣果仗诸大护得复如故故以不变句以表深心檀护之力云)

忠实如何似我心 我心不变汝何能 钱塘江水虽无尽 尚有晴枯未必深

朱天璧诗

忠实悬留一寸心 人来谁肯认前身 我今知是袈裟子 圣果山中一个僧

陈锡章诗

亭飞蝴蝶因风乱 树过行云雨后随 半偈未还天欲暮 归程信速失留题

半山亭

在薜萝径中为寺龙虎关口以锁一山秀气者今废

凤山亭

在禅堂后碪两石镌「凤山」二字旁镌「宋洛王大通书」山旁篆「淳熙丁未春」今废

最上庵

在御教场将台极顶名「最上」今废

圆志诗

凭虚高阁敞诸天 昔日军营今草园 几欲寻思修圣果 兹因得地辟尘缘
炊羹𬙔底烧黄叶 架竹岩头引鹿泉
夜坐蒲团观水月 心空水月两相闲

默吼居

在忠实前

月榭

五楹在月岩前万历初

萧一中诗

秋月同看此夕圆 坐中风景共悠然 微茫山色青天外 隐见江涛绮席间
蓬鬓渐因时节改 壮怀徒为世情牵
岩前高阁空寥阔 又过今朝一日添

御莲桥

在山门前五步余顺治辛丑年间僧自愚重建俗呼遇莲桥

崇圣塔

在三石佛左顶峰畔高七级约二十余丈宋景祐间内僧惠然建庆历五年郡守郑戬请赐「崇圣」额南渡毁入行宫

张伯雨诗

凤去箫韶空隐隐 鹤楼台殿旧层层 浮图立尽千秋雪 寻听风铃说废兴

白塔

在凤皇山冈尽元端宗景炎二年十二月西僧杨琏真伽建名镇南又名庆喜又名最胜高二百丈内藏佛菩萨万躯经数十万卷其形似壶俗称一瓶塔以垩饰如雪又名白塔至顺辛未正月十四震崩至正末张士诚毁

张光弻诗

白塔谁所营 今复为平地 倘有百年人 闲来说兴废

圆志诗

张君见拆塔 后代何所知 白塔竟无迹 惟存拆塔诗

杨仲宏诗

宋宫传是唐朝寺 白塔崔嵬寝殿前 夏雨染成千树绿 暮岚散作一江烟
苍苔门外铜铺暗 细柳营中画角传
寂寞葫芦宫井畔 野人拾得旧金钿

重建圣果寺碑记

圣果寺在武林城南枕凤皇山之右翼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至唐无着文喜禅师重兴宋庆历中郡守郑戬奏赐额曰「崇圣」宋南渡后寺改为苑逮德祐末鞠为荒墟圣朝洪武间海昌盥初敬公永庆退席卓锡于兹慨寺废三百祀而古迹犹存力以鼎建为任惟师戒珠智炬足以耸动四众故倡而和者风靡焉不数寒暑殿阁堂宇诸佛塑像焕然一新如化人之宫幻出于层峦之麓涛江之𣸣禅诵于斯者佥为刹兴久废之余铸辞硺石以揭之则后者无以知敬公之善倡众檀之善和也属笔于予焉嗟夫予龆年诵诸贤之作慕圣果之景意其得于天巧然欲布袜青鞵往游其间以寓目限以官守而不可得乃得铸辞托名于贞珉之末何幸如之遂论次其鼎建之颠末而系之以铭铭曰

凤山之阿 涛江之阳 有岿其宫 以奠觉皇
觉皇大觉 觉我后觉 伊谁开山 哲嗣无著 无著搆宫 高与山齐
阐大觉言 以觉群迷 五百余年 由唐迄宋
寺废为墟 山犹翥凤 盥初敬公 觉老之孙 嗣无著席 开不二门
攘臂一呼 檀那四集 乃搆琳宫 有严有翼
金铺绮疏 雕楹绘墉 于粲其辉 如化人宫 觉皇中居 诸天环衞
然灯传心 焚心讽呗 钟鼓锵锵 仰祝圣厘
祝圣之余 波及群黎 禾稼有秋 庛疠不作 永觉群迷 咸归正觉

正统九年岁次甲子二月十九重开山沙门懒耕子敬同徒文广文恒文宪文雅文厚德良立石

宋淳熙十三年夏四月甲子重建右纪大元至元二十年五月戊寅复新建立伽蓝下纪三十三僧为懒耕法系嘉靖二十二年僧继祯以寺役为艰列为六室曰塔院松涛对月清隐云岫真如

钟楼记

凤皇山志称「钟一郡王气而圣果寺居其翠微」释处默诗云「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遂为千古名胜上方钟磬与下方笙歌齐鸣答响抑何盛欤自昔唐迄宋明历千劫矣旧有巨钟每晨鸣如凤应朝阳岁久钟徙楼圮寸莛不發道场岑寂郡城风会若或缺焉万历庚戌之夏樊子宰是邑会壑上人登猊座讲《楞严经》予数过从因笑谓壑公「渊明过虎谿乃不闻钟故应不攒眉去耳」于是吴伯霖为南郊檀越与壑公谋兴道场首议三亟而凫氏之钟为最虞长孺先生感而疏之谓予喜闻桐鱼之扣必能以七宝杵發此鲸音也夫引七宝杵者予则安能壑公高座挝钟说法令三千人众开聋予亦能扣者耳若夫长孺以大觉证菩提伯霖以大乘观声闻予尚不能暗解庶几闻此霹醒我睡梦中人也华钟既铿凤皇其鸣郊雉既雊蒲牢震吼政于是和地于是灵人文于是兴钟可綦重矣钟楼成而后开薜萝之径起松涛之阁举中峰归云洞三三室次第振饰此伯霖所谓「素朴略施点缀而昙林莲社共证圣果」者也

许泉记

许泉故郭公泉也石门山人更为之名浙山水胜天下泉值江回谷邃处涓涓出倾崖嵌窦中俗远境绝为尤胜山人过而乐之亭其右卓锡焉已而喟然叹曰「有天地则有兹山有兹山则有兹泉临兹泉挹且玩者前公而往后公而来可十百数耶公专而名之者何尚其志不二于物而托之泉泉由以传然则非公名泉泉以公名尔夫天下之物名可以荣利可以富珍丽之物把玩之可以怡情交乎吾前日纷如也世固当毕力营之忘死趋之志溺分渝造物者莫之许而有也或有之弗久或久之得咎犹无许耳况名以传耶秀自分槁寂沦放世无可挠吾志者兹泉冽寒孤迥委藏于奥阻荒间之区用可资于世莫便于用也秀适遭之泠然而𣂏沸然而瀹畅然而饮嗒焉乐以终老人莫吾竞造物者莫吾禁也公去我来泉将不许我乎」故更之曰「许泉」持以告予予怃然莞尔曰「有我哉」山人以正德十有四年八月九日亭予以嘉靖元年正月三日记

重复钟楼疏

圣果寺在凤皇山巅旷爽清傲江湖供几席间收武林诸峰之胜多幽壑奇踪名贤奇迹访古之士无不流连忘返第岁久芜废岿然仅存一殿山门亭台俱为町畦榛荆矣僧朴且贫不能达于司礼左右以故绀碧徧南北山兹幸不为其所赏识古貌萧森似亦有天全之者欤然荒亭半欹松阁渐圮无一席琪龛数竿文篆以备昙林禅习莲社夷犹高贤过者咸为惋惜顷樊明府见而喜之许筑亭建碑山灵大有起色而元津法师开席讲德远近争赴则兴其期乎不佞谓兴宜有次第寺原有巨钟闻数十里为胡大中丞取去鸣凤不闻大为郡治缺典今未能办五色或以铁为之取其易就凤皇高冈之鸣以此助宣文运振起风会功力非尠亟宜图者一寺势左逼右虚识者谓当复钟楼旧基则龙尊虎伏奥区增胜亟宜图者二小桥石亭称薜萝径是山行向道不可不新因为饰松涛阁仙姑洞中峰亭诸胜恍惚点缀使素朴冲淡不染丹被翠而韵士胜流所至如归亦快事也亟宜图者三但集资非易倡和有因不佞请先其一而俟缘至以渐及之庶成胜缘不为唐语也

重建法华忏堂疏

武林圣果寺形胜自天目飞来盘踞于凤皇山之中峰而晋宋间郭公子瞻皆有栖赏之迹迄今芳躅俨然故唐人有「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之句山灵地胜具在其寺之殿宇之存十仅一二尔僧大材常念既为寺僧奚不为寺虑一旦持瓢锡孤游箕子国国人竞瞻上国沙门能独游戏我朝鲜者非道德为天人护持而曷能至海外哉大材住彼五百日获国人供金三百余感大总戎李公以乡曲谊乃为囊金归寺重建法华忏堂左右廊庑斋厨等室工十七而金竭矣且圣果无论证果最胜文喜胜于文殊亦果胜于诸寺矣予与冯开之祭酒所建忏堂胜之胜也盖西来诸经《法华》独胜而天台忏法尤为胜因大材梓公航海入高丽其国方庆全胜施以多金李总戎缇致之集诸胜流成此胜事生胜莲华证上品果者胜幢来迎象驾遥驻非创琳宫金刹尊胜安依两庑胜军亦须庇以宏宇因名乞士求结胜缘岂有胜地胜士而不思所以胜高丽者务胜远夷胜景由之弥胜矣果位绝胜将无意乎惟较胜负之数作者此无能胜殊胜功德当胜我与开之百千亿倍大材师乞高丽钱搆宫修忏堂堂天朝独不思箕子国人善求五福乎倘云罪福无相不须忏亦不必求则金钱粟帛五福中一福耳当作何相而执不忍舍耶守之称卤施之证圣卤思作圣圣世之人定不甘为卤请问舍钱营当忏事及不可忏事舍钱修忏事及助人修忏事二人何地往生净土中华泥犂边地虽各无相未得慧者苦乐条然中国君子多已得慧者不妨为诸众生作三轮体空施

重建山门疏

凤山山胜萃于圣果登巅而湖海诸峰尽如聚米萦带矣旧有山门在平坡石桥到此幽寂微翠所称徘徊薜萝游子无不旷怡心赏今仅存四石柱耳邑侯樊公议欲重建山门会以擢去顷乔侯遂欲成之然乔侯之擢期亦近矣因语志公速搆木采瓦计功以旬乔侯题扁为不朽盛事我辈各助榆钱见闻欢喜幸甚

历代

无著文喜禅师

嘉兴语溪人朱氏子宪宗元和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寅时生七岁出家圣果寺国清剃染开成二年初受具习律听教属会昌澄汰反服韬晦大中初重例忏度于盐官齐峰寺后谒大慈山性空禅师空曰「子何不徧參乎」师直往五台山华严寺至金刚窟礼谒遇一老翁牵牛而行邀师入寺翁呼「均提」有童子应声出迎翁纵牛引师陞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床指绣墩命坐翁曰「近自何来」师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师曰「末法比邱少奉戒律」翁曰「多少众」师曰「或三百或五百」师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师曰「多少众」翁曰「前三三后三三」翁呼童子致茶并进酥酪翁拈起玻瓈盏问曰「南方还有这个否」师曰「无」翁曰「寻常将甚么吃茶」师无对师睹日色稍晚遂问翁「拟欲一宿得否」翁曰「汝有执心在不得宿」师曰「某甲无执心」翁曰「汝曾受戒否」师曰「受戒久矣」翁曰「汝若无执心何用受戒」师辞別翁令童子相送师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师应「诺」童子曰「是多少」师曰「此为何处」童曰「此金刚窟般若寺也」师恍然悟彼翁者文殊也即稽首童子愿乞一言为別童子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言讫均提与寺俱隐懿宗咸通三年师至洪州龙兴观音院參仰山寂禅师顿悟心法令为典座有异僧就求斋食师减己馈之仰山预知问曰「适来果位人汝给食否」师曰「辍己回施」仰山曰「汝大利益」又一日见文殊跨狮子缘鼐侧师呵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遂掌文殊涌空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为老僧嫌」因去不复见咸通七年旋浙右筑室千顷山居之会巢寇之乱避地湖州仁王院光启三年钱武肃王请住余杭龙泉寺廨署令慈光院僧问「如何是涅槃相」师曰「香烟尽处验」「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唤院主来这师僧患颠」问「如何是自己」师默然僧罔措再问师曰「青天蒙昧不向月边飞」大顺元年钱王奏赐紫衣请师住圣果乾宁四年又奏赐「无著」徽号光化己未又移居无著院于十月廿七日夜子时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槃」言讫跏趺而逝时方丈發白光林木同色世寿八十腊六十十一月二十二日奉全身塔于灵鹫山之无垢院哀帝天祐二年宣城帅田𫖳应杭将许思叛将纵兵大掠發师塔肉身不坏发爪俱长钱王镠闻奇之遣裨将邵志重加封瘗至宋庆元中韩𠈁胄取为寿地迁院灵石山下止存其塔及杨郡王复取为寿地遂启塔乃陶龛也容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绕身留三日不坏茶毘舍利无数宁宗嘉定十三年迁瘗大慈山智觉寿禅师塔左

希最法师

师霅川施氏子四岁出家覃恩得度年十五传教观于雷峰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敷讲于嘉禾隆平已而徙居圣果空室有怪祟所栖师呪土掷之得片纸书云「今被法来遣若法力没当复来此」数日击物扬火变怪百出师呵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呪助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大略陈悔过之词」且云「蒙师说法之力当生他化天」自此绝迹师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师不甘乃作评谤以辨净觉见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哲宗元祐庚午秋集众书偈坐化阇维舍利数百赐号「妙悟大师」

净梵法师

嘉禾人姓笪氏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怀娠生师名佛护十岁投圣果永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有问「年少念佛何为」答曰「我欲參访去」十八受具戒投湛谦二法师习教得其传谒神悟亲讲说如夙习初住无量院讲《法华》十余会哲宗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受业徒徧踵吴地尝率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至称「净梵比丘」者三洪音如撞巨钟三昧将圆有来二僧曰「春至石梁礼圣迹忽见空中飞花异香非常遇一僧云『姑苏梵法主散花至此』语毕辄不见某因得礼座下」长洲令王公度亲时目其事记刻于石元符中有黄衣使者请至冥府时王者迎就坐令吏检祥霭簿吏云「净梵比丘多劫讲演《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引还建炎元年十月朔日坐亡阇维时有五色光塔择横塘之般若

珠明禅师

杭人幼投圣果出家谒石屋和尚领參「狗子无佛性话」每入室石屋云「汝不如狗子」师才拟问屋即摇手云「须似狗子去」师体究有年一日饭罢至厨下见狗子盆内吃食顿省不如狗子话即以手招狗笑云「得如似尔堪作甚么」遂有偈云

摆尾垂头咳唩声 余多馊饭饱喉咙
从今识得家无客 一任人来不管门

是以所得谒石屋屋云「原来汝是个畜生」师云「学人与和尚同胞」屋即怒色拈棒师作狗吠声屋退身唤行者云「好妨猎犬」师便礼拜即归圣果涵养自适意无他愿惟以补路栽松是为活计有留三偈以记所愿

人作千年计 吾为一路松
半生心在此 老大小桥封
兴废随他去 难为琪在心
山灵知我意 勿使有枯根
自愧人缘少 相交尽冻冰
客来学得避 答话恐无能

师一日对徒众云「汝等随侍总不知我心事」徒云「师有甚么心事请示」师云「与汝说得岂是我心事」即微笑示寂

子敬禅师

海昌凌氏子洪武十七年出家海盐碧云院礼怀忠师二十受具通内外典为世所宗永乐元年永庆退席卓锡圣果慨寺废行宫经三百祀力任其事而恢宏之绪未备至正统九年落成殿阁堂宇庖湢像设庄严焕然如故正统七年三月十六日南京僧录司因孝陵久罢讲席奏请召师住持天顺元年告疾归寺八月十五日申时坐逝寿九十有三法腊六十三塔择跃云石右谥号「懒耕」

历来住持

无际禅师(懒耕嗣此起住持)

师开法桐乡戒坛院正统五年为师塔事退归圣果送师灵骨事毕慨寺祖席然兴废多端守住不可乏人顾左右徒云「今虽地废山荒幸有一椽可寄汝辈能荷愿力者接续不断绵远住持正如深心奉尘刹是名报佛恩」因是芥庵禅师不违师嘱自此住持历来不冷稽详枝谱自无际属于芥庵至雪峰參云高林五十三代矣

祖塔

无著文喜禅师塔

顺治八年十月十一日塔院房僧智津边鸿等集众至大慈山请师灵骨归寺建塔月岩之前

苏轼诗(昔往大慈礼塔今收)

代北初辞没马尘 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 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 雨余钟鼓更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 未用深藏白[毯-炎+叠]

原肇诗

一定空山五百年 不须惆怅起颓砖 路边多少麒麟塜 转眼无人赠纸钱

懒耕禅师塔

在跃云石右塔院房后

正因禅师塔

在郭公泉下卧醉石左

附 马僧摩居士塔

僧摩曩问空隐和尚云「不落迷悟时请师分付」空云「向不落迷悟时荐取」摩云「此正是学人放身舍命处」空展手云「更须吸尽长江万道波」摩即礼拜僧摩自谓半世苦心所有碍物自此尽矣后于圣果往返有年绅衿士庶究心者日骤每云「吾幻躯当归此地」崇祯丁丑卒塔择忠实下左

林增志诗(礼塔)

几度怀思圣果山 异乡霜雪老容颜 艰难此日初瞻礼 哽咽当年莫驻攀
极目江干图画里 追惟杖履梦魂间
萧萧落叶飞阶下 恍惚光仪一往还

凤皇山圣果寺志终


校注

崇圣塔三松顶天门放光岩跃云石狮子岩卞巽亭五云山千佛阁胜果寺孔圣祠忠实仙姑洞卧醉石塔院月岩嬾耕塔龙华寺天真寺虎跑六和塔五丈天华寺会龙寺尼龙庵报先庵地藏殿山门潜龙潭八卦田普福庵广福庵资福庵奉圣寺伏龙毘尼庵净因寺龙树庵包山寺初地庵道林寺三一庵正宗般若庵山川坛洪庵梵天寺圣殿御选桥净心庵慈明庵慧月庵江塘人家圣果外山门圆通庵总持庵凉日亭柳翠桥法华庵映碧报国寺凤山门凌庵乌龙庵天真寺 按《武林梵志》载「胜果禅寺许僧泉泉不盈握大旱如注」(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古迹之属,武林梵志,卷二,页七) 方豪字思道 明秀
[A1] 此「版本说明」一文原为书本开头无页码之插页今为标记架构上之需要移到此处且以 pb001a 为虚拟页栏码
[A2] 已【CB】己【志汇】
[A3] 㬎【CB】显【志汇】
[A4] 敞【CB】厰【志汇】
[A5] 聩【CB】膭【志汇】
[A6] 尤【CB】犹【志汇】
[A7] 已【CB】己【志汇】
[A8] 槁【CB】稿【志汇】
[A9] 乔【CB】桥【志汇】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凤凰山圣果寺志
关闭
凤凰山圣果寺志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