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果寺位于浙江杭州凤凰山,凤凰山位于西湖东南。自昌化竹岭起,过西天目,直至凤凰山,形势飞凤。圣果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五八二),时称「胜果」。寺山景胜,梵宇僧集,故名胜果。唐昭宗乾宁间(八九四~八九七),无著文喜禅师复兴开法,寺废顿兴,即名「圣果」。吴越王钱镠于梁开平四年(九一〇),镌三佛及罗汉像于寺左石壁。宋仁宗景祐间(一〇三四~一〇三七),僧惠然建塔。庆历五年(一〇四五),赐额「崇圣」。高宗南渡,废为禁苑。孝宗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重建,德祐末(一二七五)毁。元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复兴,至正间(一三四一~一三六八)毁。明洪武四年(一三七一)重建,永乐十五年(一四一七)立为丛林。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僧子敬力任鼎新。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倭祸被焚。三十七年(一五五八)僧正因复建,所毁者四而重兴者六。寺自兹以后,历经更变。清顺治年间,释超乾居寺二载。因寺无记录,乃修寺志一卷。首为序与图,无目录;以次记山,即凤凰山也;再次记寺山旧迹,其目有峰、岩、石、洞、坞、岭、径、松、涧、井、泉、池、潭、场、石像、同等;再次记寺,即圣果寺;再次记寺旧迹,其目有殿、堂、房、楼、阁、堂、门、亭、庵、桥、塔、碑、记、疏等。再次记历代禅师,载唐无著文喜禅师,宋希最法师、净梵法师,元珠明禅师,明子敬禅师;再次记历来住持,仅载无际禅师;再次载祖塔,有无著文喜禅师塔、马僧摩居士塔。是志体例,以山寺旧迹为纲,采取各家题咏为之目。其历代禅祖,敍述禅门宗派。超乾为诗僧,性慕风雅,故有此辑。虽篇幅无多,然灵光片羽,亦可珍宝。兹据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钱塘丁氏刋本景印。
凤凰山圣果寺志序
宗风提唱,九日花新。大事因缘,初机直接。高老追踪古德,圣果开门见山。坐听海涛,水月在指。而南山石公复为辑志,岩洞泉涧之幽奇,殿阁桥榭之萦带,楮毫灵赉,元要胥融,师子铁牛,转身亲切。无著师开山灯,安贴一尘,承天布地矣。老僧阇黎,是同是別?壁立万仞,传诸耳孙。雄鸣雌鸣,不烦更索转解。
时康熙元年,岁次壬寅,小春望后一日,关西慕天颜题于圣湖公署
曩履学地时,熟闻禅侣云:「武林城南凤山圣果寺,唐无著文喜禅师法席。其山灵怪异,岩壑奇踪,过者顿忘物我,而胸中不存些子滞气。遇玲珑怪石处,则全身浑是玲珑怪石;厯览左江右湖,则全身浑然是江、是湖、岩石;诵诸感慨题咏,则全身浑是兴废心肠;登嶟望诸远峰疉嶂,则全身浑是百亿诸山环绕。浙中名山胜刹,而山巧变幻秀丽,未牟有若是者也。」即闻其说,知其所遇不在山,而以本分事随类应诸所遇矣。丁酉年闲,余为扶人,居寺两载,落成禅舍、僧寮十余所。日与二三禅侣履诸旧迹,惟见左右峰头如光拳竖举于空中。及其楼基佛阁,祗存断碪堆砖,欲觅株树条枝,不复得见也。呜呼!自古迄今,千百年来,兴兴废废,其间事迹存亡,属知于儿童野老之所指耳。吁!何繇否变之遇,而山林亦有此难欤!呜呼!人难无惜乎衣食,山难剥脱乎丛木。如暴露之山,而嶙层之骨,若立若卧,若颠若圮,壅壅塞塞,凹凹凸凸,顷然而见也。或有过者遇之,总有满眼悲泪涕泣之状,莫不以自感情伤而痛哉。是年霜后,寺主高林老㝛与九宾、彻平二孙,向余叹云:「虽寺废山荒,然有不废者,怀浸久矣,徒增岁月,未适所愿。葢自隋文帝开皇二年时寺建,唐无著喜禅师复兴开法。高宗南渡,竟改为苑。至于我祖懒耕禅师,力任鼎新。嘉靖丙辰年被焚。戊午中,僧正因复建。其所毁者四,而复建者六。自兹以来,又经更更变变,反反复复,不至于寺埋僧冷者,赖合郡护法暨诸檀越护持之力也。良以历来数辈古锥主持法缘。夫古今名贤遗剩墨迹,深苦于亡羊,以是为不息之病远矣。」由是属余修辑寺志。兹因叨忝同衣,难囘斯命;不揣识浅,妄伸管见。而使千百年后,若行云无嫌于寺冷山贫,犹恋乎荒基殿角,而废有不废之意是矣。是知寺主高林老师修志之愿,亦属是矣。
南山石屋隐佛岩上,释超乾石堂撰
凤皇山圣果寺志
山
凤皇山
按舆图,自昌化竹岭起,过西天目,直至凤皇山,形势飞凤,杭城王气尽属于是矣。隋文帝开皇二年间,寺建胜果者,寺山景胜、梵宇僧集,故名。唐昭宗乾𡩬间,无著文喜禅师枯坐岩下,寂定放光,寺废顿兴,即名圣果。(府志载此圣字。详览诸志,亦此圣字。后有不稽者,二字不一。今依府志定。)一音两字,意有所重。前以景胜,后以果圣。二者因世所慕而名也。
凤皇山诗
白居易(寄周判官)
张潮
苏轼(词)
黄溍
赵孟𫖯
蓝涧
高应冕
屠隆
沈捷(观潮)
沈调元
宗泐
大壑
寺山旧迹
峰
中峰
即寺坐山。绝顶平夷,透起石峰如屏。前有亭,名中峰亭。(依府志)
岩
月岩
在寺右肩,去御教场中路。群玉瓣瓣攒立,宛然如削。青芙蕖中拥规峰,有隙如镜,径二尺余。惟中秋子夜与隙相映,若合璧然,故名。壁镌题咏,漶灭过半。如「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本来面目」;蔡襄题「石门月岩无影相」;杨思孔题「垂莲石」;陈天瑞诗旁有「月榭」,废;「夕照通明」,方九思题石坊,存。
陈天瑞诗(石刻)
沈捷诗
放光岩
在石门内。昔无著禅师始此结茆寂定,晦夜放光,故名。又名三三室。师初往五台,亲见文殊,有「前三三,后三三」之机,因名。
侯大功诗
垂云岩
在跃云石上,崭然壁立,如百堵灵霳垂垂欲下,名垂云。
虞湻熙诗
桂岩
在将军池上。昔有桂在傍,其大过群木,因名。石刻「桂岩」二字。
石
卧醉石
在寺右郭公泉下。石如掌平,长江浮面,其形若醉若卧。上镌「卧醉」二字。
苏轼诗
队石
在御教场平顶。群石竦奇,行列如班仗。吴越王初命为「排衙石」。最小一支,形如芝,高丈许,镌「涌地云」三字。郡志又名「石笋林」。
圆志诗
跃云石
在寺右竹坞间。坚方嶻𡺼,翘立于古藤竹树阴中,环以奇矗,其巧难名。「跃云」篆书,字大径尺,奇大。
圆志诗
洞
通明洞
在中峰亭下。巨石削拔,玲珑中空如堂。户壁镌「石门」,字楷;「飞龙」,字隶。
归云洞
在寺右、卧醉石西。旧名仙姑洞,县令樊良枢易名归云洞。门多古篆文,藓蚀不可辨,内劖「万厤乙酉九月虞湻熙开公结茅于此」。旁有隐豹岩、白玉宫墙、鼐狮、香象诸胜。
坞
竹坞
在跃云石下。翠竹漪漪,宛如画中。即塔院也。
项士昌诗
岭
八盘岭
自外山门至御莲桥。
陈元章诗
径
薜萝径
自钟公巷外山门,纡回至寺二里许。松竹藤萝,四季黯然幽异,故名。
吴之鲸诗
松
罗汉松
在崇圣塔侧,凤山第二峰顶。大百围,高数十丈。上接紫霄,恍若虬龙,帡覆成荫,广阔数亩。并三株,俗呼三株松。今废。
德祥诗
邵棠诗
涧
宫涧
半山亭下起,至苕箒湾。水势腾涌,昼夜滔滔,若奔驰声。慕兰亭例,故有「流觞曲水凤山窝」句。今水闸存。
井
宫井
在水坞口。宋南渡,废寺为宫,盖所遗也。银床玉甃,碧乳犹寒。井左下有潜龙潭、山腰泉。
徐渼诗
德祥诗
泉
郭公泉
明秀诗(尝茶)
山腰泉
在半山亭侧。泉味甘美,如巨瓮许,涓涓不竭。
池
将军池
在桂岩下,清隐房侧。其深丈余,石上镌将军形像,故名。
鹿池
在队石西南。石间镌三鹿,故名。
潭
潜龙潭
在宫井左下方数丈。恒有潜龙居之,俗呼潜龙潭。
场
御教场
在寺右绝顶,四平长广约三十余亩。南有将台,雄峙数仞,周遭皆壁垒,宋殿前司营为亲军护衞之所也。志载孝宗尝阅江操,能执铁棒六十觔许,驰马上下,以志恢复云。一名女教场,相传南渡,山属大内,嫔妃演武于此。登兹则江湖俱在指掌,而龛赭对峙,海门一线,尽入览观。旧有介亭,废,惟队石存。
刘思唐诗
王守仁诗
李衷骏诗
朱里诗
石像
三石佛
在寺之中峰左偏。梁开平四年,吴越王镌弥陀、观音、势至三佛像于石,约高三丈,今千佛阁遗影是。下有将军池,有「桂岩」二字大书镌壁。下即「对月房」,今废。
陶望龄诗
蒋公胤诗
石罗汉
在寺左,吴越王钱氏镌。五代晋开运元年,南山僧弥洪遇神人指云:「此山有圣迹,何不显之?」洪寻至岩石,有石刻罗汉像六尊。洪未举而物故矣。后钱氏梦一释告云:「吾兄弟十八人,今有六,请为聚之。」因访圣果岩洞,镌天台贤圣像,以符所梦。
石观音
在忠实亭上
同
石门
在寺右通明洞上。两山中断,穹窿扉开,表里深窝,可容精舍,又称天门。正德嘉靖间,姑苏陆鏊、盐官僧明秀相继结茅于此。僧因为号,有《石门集》行世。旁石镌观微、听讲、逅仙窝诸胜。由绝壁升窝,历阶级,名「上天梯」。
白玉蟾诗
明秀诗
又(感事)
石同
在千佛阁顶,佛祖亭左。上即崇圣塔,小迳石壁夹道,通人往来,又名石巷。巷镌字径尺许,同中有巨石横其上,名石梁,今废。登此,南望长江带绕,北眺西湖鉴开,宋诸名公题刻其间,近采毁殆尽。郡志云:凤山第二峰石同,镌「吴越王钱镠撰」。
寺
圣果禅寺
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无著喜禅师重兴。吴越王钱镠于梁开平四年镌三佛及罗汉像于寺左石壁。宋仁宗景祐间,内僧惠然建塔。庆历五年,郡守郑戬请赐额曰「崇圣」。高宗南渡,废为禁苑。孝宗淳熙十三年四月甲子重建,帝㬎德祐末毁。元至元二十年五月戊寅日复兴,至正间毁。洪武四年重建,永乐十五年立为丛林。正德九年甲子二月十九日己亥,僧子敬鼎新。嘉靖丙辰年,倭寇至,被焚。戊午年,僧正因复建焉。凡所毁者四,而重兴者六。寺当凤皇山之右翅,临江兀突,翩然欲飞。南与秦望、东与吴山诸刹相辉映,而圣果秀丽过之。加以江涛澎湃,松径盘纡,磵淙潺灂,竹木荫翳,盖昭代之竺祇园而丛林之鲁灵光也。
寺正基旧坐忠实亭左,背倚中峰,辛山乙向,坐辛朝乙。今移禅堂左者,非正向。旧址东至苕箒湾大街,今为侵卖殆尽,惟路存焉。南至月岩山冈、钱塘县界。西自慈云岭上钱塘山界,直至北一带山碪。北至本隅四图、孔子书院及官山界。寺产方圆二里许,今十有七存耳。
圣果寺诗
释处默(师,越州人,住安和。与休公比院,相酬酢。宝历间住圣果,讲演般若诸部,云衲讨究者万指。留韵一章,为古今绝唱。)
章孝标
王安石
王守仁
樊良枢
张储
王人鉴
傅岩
陈绍英
沈捷
大壑
如晓(居天目,寄圣果心海)
寺旧迹
殿
大雄殿
七楹。嘉靖三十七年戊午九月,僧正因狭为三楹,去重𥴻,以板密之,盖避岚霾,易朽也。以左辅一楹,祀伽蓝神;右弻一楹,供诸祖师。又二楹为两庑式固方焉。中奉三世佛,刻木范金,唐遗古制。旁列十地菩萨、十八罗汉、二十诸天神从,悉准常仪。
观音殿
五楹,在弥勒殿右,内奉千手观音像。
西方殿
五楹,在正殿右,今改禅堂,正殿古基是此。
地藏殿
在弥勒殿左,中奉地藏,左右十王圣像。
弥勒殿
三楹,宣德元年,僧懒耕重建,中奉慈氏并左右金刚神。
堂
法堂
五楹,在正殿左。
禅堂
五楹,在正殿右。
忏堂
五楹,在十方殿右。
观堂
在忏堂右。
十方堂
在弥勒殿右。
房(六房,起于嘉靖二十二年,俱懒耕法系。)
塔院房
在寺右竹坞中,后即懒耕骨塔,云塔院。孝廉吴之鲸额云「乘鹥山房」,榜曰「疎径曲穿藏异石,紫萝深护吸天花」,盖竹石交胜云。僧洪恩书扁云「檀栾斋」,榜云「绕屋松千个,临牕竹数竿」。僧传灯额曰「翠筠楼」。
沈捷诗
松涛房
在卧醉石下,今废。
清隐房
在正殿左,今废。
对月房
在将军池前,今废。
云岫房
在禅堂右,今废。
真如房
在千佛阁左,今废。
楼
钟楼
在弥勒殿左。钟本宋景阳旧物,每晨自鸣,其声若凤,响闻数十里。嘉靖间,胡中丞取去,楼即随毁。万历壬子年,僧真印重铸,楼未起而印卒矣。
望海楼
唐武德中建,一名东楼,在崇圣塔畔。元初废。
苏轼诗
米芾诗
阁
千佛阁
在中峰亭左㘭,即吴越王所镌三石佛也。庋阁上与像称,环列千佛于上。阁废,圣像存。
鲍子寿诗
松涛阁
在卧醉石下。王守仁题:「庭前修竹春啼鸟,屋畔长松昼宿云」。明天启间废。
张储诗
妙智阁
在忠实亭上。明万历初废,观音石像存。
堂
有美堂
在凤山之顶,宋郡守梅挚建。仁宗赐诗「地有吴山美」句,因名「有美堂」。欧阳修记云:「有美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兼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今郡守新建柳洲公馆,亦扁其堂曰「有美」,今废。
苏轼诗
中和堂
宋郡守宋沔建,今废。
宋高宗诗
门
寺门
在弥勒殿左。前宋沈伯成书额「松风海涛」,项毓桢题榜「远岫明烟树,澄江吐日华」,今废。
法聚诗
山门
在宋洗马池头,薜萝径口。蒋公晖书扁「江山胜槩」,榜云「入深松径开名刹,上尽云峰见大江」。天顺二年四月十五日,僧莲萼建。明末废,二石柱存。
孙永思诗
外山门
在苕箒弯钟公巷,对义井。天顺八年,僧宏霈建。臬司曹公给扁「圣果名山」。今废。
亭
佛祖堂
在千佛阁后平顶,今废。
白玉蟾诗
致中诗
湻朴诗
中峰亭
在妙智阁后上平顶,石壁如屏。夏少师题额「天峰孤啸」,蒋公晖书额「中峰」。今废。
祖福诗
介亭
在御教场平顶北,今名北将台。宋郡守祖无择建,今废。
苏轼诗
忠实亭
在妙智阁下,石壁镌「忠实」二字。郡志云:「『忠实』,宋高宗御书,以裦命臣者。」旁有金玉图书款,今存空隙亭。宋郡守邱岳建,今废。
钱兆元诗(圣果仗诸大护,得复如故,故以不变句,以表深心檀护之力云。)
朱天璧诗
陈锡章诗
半山亭
在薜萝径中,为寺龙虎关口,以锁一山秀气者,今废。
凤山亭
在禅堂后,碪两石镌「凤山」二字,旁镌「宋洛王大通书」,山旁篆「淳熙丁未春」,今废。
默吼居
在忠实前。
月榭
五楹,在月岩前。万历初,废。
萧一中诗
桥
御莲桥
在山门前五步余。顺治辛丑年间,僧自愚重建。俗呼遇莲桥。
塔
崇圣塔
在三石佛左顶峰畔,高七级,约二十余丈。宋景祐间,内僧惠然建。庆历五年郡守郑戬请赐「崇圣」额。南渡毁,入行宫。
张伯雨诗
白塔
在凤皇山冈尽。元端宗景炎二年十二月,西僧杨琏真伽建。名镇南,又名庆喜,又名最胜。高二百丈,内藏佛菩萨万躯,经数十万卷。其形似壶,俗称一瓶塔。以垩饰如雪,又名白塔。至顺辛未正月十四震崩。至正末,张士诚毁。
张光弻诗
圆志诗
杨仲宏诗
碑
重建圣果寺碑记
圣果寺在武林城南,枕凤皇山之右翼。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至唐无着文喜禅师重兴。宋庆历中,郡守郑戬奏赐额曰「崇圣」。宋南渡后,寺改为苑。逮德祐末,鞠为荒墟。圣朝洪武间,海昌盥初敬公永庆退席,卓锡于兹,慨寺废三百祀,而古迹犹存,力以鼎建为任。惟师戒珠智炬,足以耸动四众,故倡而和者风靡焉。不数寒暑,殿阁、堂宇、诸佛塑像焕然一新,如化人之宫幻出于层峦之麓、涛江之𣸣。禅诵于斯者,佥为刹兴久废之余,铸辞硺石以揭之;则后者无以知敬公之善倡、众檀之善和也,属笔于予焉。嗟夫!予龆年诵诸贤之作,慕圣果之景,意其得于天巧。然欲布袜青鞵往游其间以寓目,限以官守而不可得。乃得铸辞托名于贞珉之末,何幸如之!遂论次其鼎建之颠末,而系之以铭。铭曰:
正统九年,岁次甲子二月十九,重开山沙门懒耕子敬,同徒文广、文恒、文宪、文雅、文厚、德良立石
宋淳熙十三年,夏四月甲子重建。右纪大元至元二十年,五月戊寅复新建,立伽蓝。下纪三十三僧为懒耕法系。嘉靖二十二年,僧继祯以寺役为艰,列为六室,曰塔院、松涛、对月、清隐、云岫、真如。
记
钟楼记
凤皇山,志称「钟一郡王气,而圣果寺居其翠微」,释处默诗云:「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遂为千古名胜。上方钟磬,与下方笙歌,齐鸣答响,抑何盛欤!自昔唐迄宋明,历千劫矣。旧有巨钟,每晨鸣,如凤应朝阳。岁久,钟徙楼圮,寸莛不發,道场岑寂,郡城风会,若或缺焉。万历庚戌之夏,樊子宰是邑,会壑上人登猊座讲《楞严经》,予数过从,因笑谓壑公:「渊明过虎谿乃不闻钟,故应不攒眉去耳。」于是吴伯霖为南郊檀越,与壑公谋兴道场。首议三亟,而凫氏之钟为最。虞长孺先生感而疏之,谓予喜闻桐鱼之扣,必能以七宝杵發此鲸音也。夫引七宝杵者,予则安能?壑公高座,挝钟说法,令三千人众开聋聩,予亦能扣者耳。若夫长孺以大觉证菩提,伯霖以大乘观声闻,予尚不能暗解;庶几闻此霹雳声,醒我睡梦中人也。华钟既铿,凤皇其鸣;郊雉既雊,蒲牢震吼。政于是和,地于是灵,人文于是兴,钟可綦重矣。钟楼成,而后开薜萝之径,起松涛之阁,举中峰归云洞三三室,次第振饰。此伯霖所谓「素朴略施点缀,而昙林莲社共证圣果」者也。
许泉记
许泉,故郭公泉也。石门山人更为之名。浙山水胜天下,泉值江回谷邃处,涓涓出,倾崖嵌窦中,俗远境绝为尤胜。山人过而乐之,亭其右,卓锡焉。已而喟然叹曰:「有天地则有兹山,有兹山则有兹泉。临兹泉,挹且玩者,前公而往,后公而来,可十百数耶?公专而名之者何?尚其志,不二于物而托之泉,泉由以传。然则非公名泉,泉以公名尔。夫天下之物,名可以荣,利可以富;珍丽之物,把玩之可以怡情。交乎吾前,日纷如也。世固当毕力营之,忘死趋之。志溺分渝,造物者莫之许而有也。或有之,弗久;或久之,得咎,犹无许耳,况名以传耶?秀自分槁寂沦放,世无可挠吾志者。兹泉冽寒孤迥,委藏于奥阻荒间之区,用可资于世,莫便于用也。秀适遭之,泠然而𣂏,沸然而瀹,畅然而饮,嗒焉乐以终老。人莫吾竞,造物者莫吾禁也。公去我来,泉将不许我乎?」故更之曰「许泉」,持以告予。予怃然,莞尔曰:「有我哉!」山人以正德十有四年八月九日亭,予以嘉靖元年正月三日记。
疏
重复钟楼疏
圣果寺在凤皇山巅,旷爽清,傲江湖。供几席间,收武林诸峰之胜。多幽壑奇踪,名贤奇迹,访古之士无不流连忘返。第岁久芜废,岿然仅存一殿。山门、亭台俱为町畦榛荆矣。僧朴且贫,不能达于司礼左右,以故绀碧徧南北山,兹幸不为其所赏识。古貌萧森,似亦有天全之者欤!然荒亭半欹,松阁渐圮,无一席琪龛、数竿文篆,以备昙林禅习、莲社夷犹。高贤过者,咸为惋惜。顷樊明府见而喜之,许筑亭建碑,山灵大有起色。而元津法师开席讲德,远近争赴,则兴其期乎!不佞谓兴宜有次第。寺原有巨钟,闻数十里,为胡大中丞取去。鸣凤不闻,大为郡治缺典。今未能办五色,或以铁为之,取其易就凤皇高冈之鸣,以此助宣文运、振起风会,功力非尠,亟宜图者一。寺势左逼右虚,识者谓当复钟楼旧基。则龙尊虎伏,奥区增胜,亟宜图者二。小桥、石亭,称薜萝径,是山行向道,不可不新。因为饰松涛阁、仙姑洞、中峰亭诸胜。恍惚点缀,使素朴冲淡,不染丹被翠;而韵士胜流,所至如归,亦快事也,亟宜图者三。但集资非易,倡和有因,不佞请先其一,而俟缘至以渐及之,庶成胜缘,不为唐语也。
重建法华忏堂疏
武林圣果寺形胜,自天目飞来,盘踞于凤皇山之中峰。而晋宋间,郭公、子瞻皆有栖赏之迹,迄今芳躅俨然,故唐人有「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之句。吁!山灵地胜具在,其寺之殿宇之存,十仅一二尔。僧大材常念,既为寺僧,奚不为寺虑?一旦,持瓢锡,孤游箕子国,国人竞瞻上国沙门能独游戏我朝鲜者,非道德为天人护持,而曷能至海外哉?大材住彼五百日,获国人供金三百余。感大总戎李公,以乡曲谊,乃为囊金归寺,重建法华忏堂。左右廊庑、斋厨等室,工十七而金竭矣。且圣果,无论证果最胜,文喜胜于文殊,亦果胜于诸寺矣;予与冯开之祭酒所建忏堂,胜之胜也。盖西来诸经,《法华》独胜,而天台忏法尤为胜。因大材梓公航海入高丽,其国方庆全胜,施以多金。李总戎缇致之,集诸胜流,成此胜事。生胜莲华、证上品果者,胜幢来迎,象驾遥驻,非创琳宫金刹,尊胜安依?两庑胜军,亦须庇以宏宇;因名乞士,求结胜缘。岂有胜地胜士,而不思所以胜高丽者?务胜远夷,胜景由之弥胜矣。果位绝胜,将无意乎?惟较胜负之数,作者此无能胜殊胜功德,当胜我与开之百千亿倍。大材师乞高丽钱搆宫修忏,堂堂天朝,独不思箕子国人善求五福乎?倘云罪福无相,不须忏亦不必求,则金钱粟帛,五福中一福耳,当作何相而执不忍舍耶?守之称卤,施之证圣;卤思作圣,圣世之人定不甘为卤。请问:舍钱营当忏事及不可忏事,舍钱修忏事及助人修忏事,二人何地往生净土?中华泥犂边地,虽各无相,未得慧者,苦乐条然。中国君子,多已得慧者,不妨为诸众生,作三轮体空施。
历代
唐
无著文喜禅师
师,嘉兴语溪人朱氏子,宪宗元和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寅时生。七岁出家圣果寺,国清剃染。开成二年初受具,习律听教。属会昌澄汰,反服韬晦。大中初,重例忏度于盐官齐峰寺,后谒大慈山性空禅师。空曰:「子何不徧參乎?」师直往五台山华严寺,至金刚窟礼谒。遇一老翁牵牛而行,邀师入寺。翁呼「均提」,有童子应声出,迎翁纵牛。引师陞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床,指绣墩命坐。翁曰:「近自何来?」师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师曰:「末法比邱,少奉戒律。」翁曰:「多少众?」师曰:「或三百,或五百。」师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师曰:「多少众?」翁曰:「前三三,后三三。」翁呼童子致茶并进酥酪。翁拈起玻瓈盏,问曰:「南方还有这个否?」师曰:「无。」翁曰:「寻常将甚么吃茶?」师无对。师睹日色稍晚,遂问翁:「拟欲一宿,得否?」翁曰:「汝有执心在,不得宿。」师曰:「某甲无执心。」翁曰:「汝曾受戒否?」师曰:「受戒久矣。」翁曰:「汝若无执心,何用受戒?」师辞別,翁令童子相送。师问童子:「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师应:「诺。」童子曰:「是多少?」师曰:「此为何处?」童曰:「此金刚窟般若寺也。」师恍然悟,彼翁者,文殊也。即稽首童子,愿乞一言为別。童子曰:「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言讫,均提与寺俱隐。懿宗咸通三年,师至洪州龙兴观音院,參仰山寂禅师,顿悟心法,令为典座。有异僧就求斋食,师减己馈之。仰山预知,问曰:「适来果位人,汝给食否?」师曰:「辍己回施。」仰山曰:「汝大利益。」又一日,见文殊跨狮子,缘鼐侧,师呵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遂掌。文殊涌空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为老僧嫌。」因去不复见。咸通七年,旋浙右,筑室千顷山居之。会巢寇之乱,避地湖州仁王院。光启三年,钱武肃王请住余杭龙泉寺廨署,令慈光院僧问:「如何是涅槃相?」师曰:「香烟尽处验。」「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唤院主来,这师僧患颠。」问:「如何是自己?」师默然,僧罔措。再问,师曰:「青天蒙昧,不向月边飞。」大顺元年,钱王奏赐紫衣,请师住圣果。乾宁四年,又奏赐「无著」徽号。光化己未,又移居无著院。于十月廿七日夜子时,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槃。」言讫,跏趺而逝。时方丈發白光,林木同色。世寿八十,腊六十。十一月二十二日,奉全身塔于灵鹫山之无垢院。哀帝天祐二年,宣城帅田𫖳应杭将许思叛,将纵兵大掠。發师塔,肉身不坏,发爪俱长。钱王镠闻,奇之,遣裨将邵志重加封瘗。至宋庆元中,韩𠈁胄取为寿地,迁院灵石山下,止存其塔。及杨郡王,复取为寿地,遂启塔,乃陶龛也。容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绕身,留三日不坏。茶毘,舍利无数。宁宗嘉定十三年,迁瘗大慈山智觉寿禅师塔左。
宋
希最法师
师霅川施氏子。四岁出家,覃恩得度。年十五,传教观于雷峰广慈,同门畏爱,号为义虎。治平中,敷讲于嘉禾隆平。已而徙居圣果。空室有怪祟所栖,师呪土掷之,得片纸,书云:「今被法来遣,若法力没,当复来此。」数日,击物扬火,变怪百出。师呵之曰:「不闻恼法师者,头破作七分?」乃为广说轮转因缘,众僧声呪,助其破障。忽空中轰然掷朱书云:「汉朝烈士沈光大,略陈悔过之词。」且云:「蒙师说法之力,当生他化天。」自此绝迹。师因净觉背宗,上十谏书。法智作解谤,净觉复作雪谤。时法智在疾,不复答。净觉在灵芝,对众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师不甘,乃作评谤以辨。净觉见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哲宗元祐庚午秋,集众,书偈,坐化。阇维,舍利数百。赐号「妙悟大师」。
净梵法师
师,嘉禾人,姓笪氏。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怀娠,生师,名佛护。十岁,投圣果永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有问:「年少念佛何为?」答曰:「我欲參访去。」十八受具戒,投湛、谦二法师习教,得其传。谒神悟,亲讲说如夙习。初住无量院,讲《法华》十余会。哲宗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受业徒徧踵吴地。尝率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至称「净梵比丘」者三,洪音如撞巨钟。三昧将圆,有来二僧曰:「春至石梁礼圣迹,忽见空中飞花,异香非常。遇一僧云:『姑苏梵法主散花至此。』语毕,辄不见。某因得礼座下。」长洲令王公度亲时目其事,记刻于石。元符中,有黄衣使者请至冥府,时王者迎就坐,令吏检祥霭簿。吏云:「净梵比丘多劫讲演《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引还。建炎元年十月朔日坐亡,阇维时有五色光,塔择横塘之般若。
元
珠明禅师
师,杭人。幼投圣果出家。谒石屋和尚,领參「狗子无佛性话」。每入室,石屋云:「汝不如狗子。」师才拟问,屋即摇手云:「须似狗子去。」师体究有年,一日饭罢,至厨下,见狗子盆内吃食,顿省不如狗子话。即以手招狗笑云:「得如似尔,堪作甚么?」遂有偈云:
是以所得谒石屋,屋云:「原来汝是个畜生。」师云:「学人与和尚同胞。」屋即怒色拈棒,师作狗吠声。屋退身唤行者云:「好妨猎犬。」师便礼拜,即归圣果,涵养自适。意无他愿,惟以补路栽松是为活计。有留三偈以记所愿:
师一日对徒众云:「汝等随侍,总不知我心事。」徒云:「师有甚么心事?请示!」师云:「与汝说得,岂是我心事?」即微笑示寂。
明
子敬禅师
师,海昌凌氏子。洪武十七年,出家海盐碧云院,礼怀忠师。二十受具,通内外典,为世所宗。永乐元年,永庆退席,卓锡圣果。慨寺废行宫经三百祀,力任其事,而恢宏之绪未备。至正统九年落成殿阁、堂宇、庖湢,像设庄严,焕然如故。正统七年三月十六日,南京僧录司因孝陵久罢讲席,奏请召师住持。天顺元年,告疾归寺。八月十五日申时坐逝,寿九十有三,法腊六十三。塔择跃云石右,谥号「懒耕」。
历来住持
无际禅师(懒耕嗣。此起住持。)
师开法桐乡戒坛院。正统五年,为师塔事,退归圣果。送师灵骨事毕,慨寺祖席。然兴废多端,守住不可乏人,顾左右徒云:「今虽地废山荒,幸有一椽可寄。汝辈能荷愿力者,接续不断,绵远住持。正如深心奉尘刹,是名报佛恩。」因是,芥庵禅师不违师嘱。自此住持,历来不冷。稽详枝谱,自无际属于芥庵,至雪峰、參云、高林,五十三代矣。
祖塔
无著文喜禅师塔
顺治八年十月十一日,塔院房僧智津、边鸿等,集众至大慈山,请师灵骨归寺,建塔月岩之前。
苏轼诗(昔往大慈礼塔,今收。)
原肇诗
懒耕禅师塔
在跃云石右,塔院房后。
正因禅师塔
在郭公泉下,卧醉石左。
附 马僧摩居士塔
僧摩曩问空隐和尚云:「不落迷悟时,请师分付。」空云:「向不落迷悟时荐取。」摩云:「此正是学人放身舍命处。」空展手云:「更须吸尽长江万道波。」摩即礼拜。僧摩自谓半世苦心,所有碍物自此尽矣。后于圣果往返有年,绅衿士庶究心者日骤。每云:「吾幻躯当归此地。」崇祯丁丑卒,塔择忠实下左。
林增志诗(礼塔)
凤皇山圣果寺志终
校注
崇圣塔、三松顶、天门、放光岩、跃云石、狮子岩、卞巽亭、五云山、千佛阁、胜果寺、孔圣祠、忠实、仙姑洞、卧醉石、塔院、月岩、嬾耕塔、龙华寺、天真寺、虎跑、六和塔、五丈、天华寺、会龙寺、尼龙庵、报先庵、地藏殿、山门、潜龙潭、八卦田、普福庵、广福庵、资福庵、奉圣寺、伏龙、毘尼庵、净因寺、龙树庵、包山寺、初地庵、道林寺、三一庵、正宗、般若庵、山川坛、洪庵、梵天寺、圣殿、御选桥、净心庵、慈明庵、慧月庵、江塘人家、圣果外山门、圆通庵、总持庵、凉日亭、柳翠桥、法华庵、映碧、报国寺、凤山门、凌庵、乌龙庵、天真寺。 按《武林梵志》载:「胜果禅寺……许僧泉,泉不盈握,大旱如注。」(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古迹之属,武林梵志,卷二,页七) 方豪,字思道。 明秀。【经文资讯】《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 A020 册 No. GA020n0018 凤凰山圣果寺志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0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中国佛寺史志汇刊》所编辑
【原始资料】法鼓文理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之「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专案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