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巍禅师竹室集序
必有非常之智识,而后能具非常之眼力;必有非常之根器,而后能任非常之事业;必有非常之造就,而后能立非常之格言。是固,钟一方山川之间气,为一代人物之英豪;展一生问学之底蕴,作一教人天之眼目。其气清、其鉴明、其力勇、其行决、其得真,故其發于言也,得古人不传之旨、扩古人未發之蕴,而足以为后人之公案、之指归、之梯航者,吾于大巍禅师所著《竹室集》见之矣。师名净伦,号大巍,本滇南昆明康氏。父讳泰,母何氏,宣德丁未诞生。师幼即超卓不凡,正统庚申出家,礼太华无极泰和尚受禅学。天顺癸未得法于浮山古庭和尚,为临济下廿四世孙,蒲团工夫及尽玄旨。成化乙酉卓锡 都城东隅,开创万福禅刹,宗风大著,缁白来者迨无虚日。师本好寂静,岁久厌于酬应,至戊戌遂谢事退居西轩,种竹自怡,号曰竹室,偃息于中。癸卯登五台访文殊师利圣迹,丙午归饭僧米麦之需,远近辐辏不假劝募。弘治庚戌复游五台,盖显通寺旺觉义,敦请抚众修净业也。壬子复归竹室,阅大藏经典。师不但为宗门山斗,而又旁通儒学,所著上堂示众、拈古、颂古,与夫赓酬、独唱之作,士林君子见之莫不起敬、起慕。其徒道宗、道义二上人,恐其久而失遗,相与掇拾成帙,名曰《竹室集》,锓梓欲传,然尚亦有失。拾者多谓余与师有方外契持,以过余请序首简,余授而展玩至再,虽未究其精义,然观其间亦有吻合于吾儒者,不能无所感焉。其曰:百城烟水不出一毛,十世古今匪移当念,岂非吾儒一贯之体用动静乎?其曰:如是孜孜不舍生死,坐卧与之,根定行到,用力不得处,忽然大悟,横竖左右,得大受用。天真明妙,圆湛虚活,拈来用去,不期而然,初无容心于其间。又非吾儒之深造自得,居安资深,左右逢原者乎。至若竖拂子以示色,击卓子以示声,与夫绝照篇云:未若打破镜、扑灭灯来与汝相见,看是甚么面孔?又岂非吾儒之德𬨎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之旨乎。其余吟咏虽皆 时应物而發,然理致之言混然天成、机杼自別,非升堂入室者,未易窥其端际,吾何能赞一辞邪?由是有以见其鉴之明、行之力、得之真,故于继往开来有不得辞其任者矣。由是有以见其钟滇云之秀气,阐象教之幽微,延禅宗之命脉,故于提撕警觉有不得已于言者矣。由是有以见其大智识、大根器,得最上一乘造就,故能具大方之眼力,成无为之事业,立方便之格言,虽不待传而自不容于不传者矣。阅是集者,苟能因言会意,于一话头反覆玩味,忽尔筑著磕著,偶一觉悟从而入之,脱脱洒洒、圆圆陀陀,得大自在,则所谓世界中心、西来祖意、无缝塔、盐官鼓悉在个中矣。否则业识茫茫甘受轮转,虽古佛与居,不能化而入矣,尚何怪其有宗门寂寞之叹也哉。然则师自谓其言如虚空鸟迹,而吾又复为之序,宁不剩矣哉。要知筌本在鱼,得鱼斯忘筌矣;蹄本在兔,得兔斯忘蹄矣;言本在意,得意斯忘言矣。噫!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同言哉。因其请书以塞白云。
弘治九年岁次丙辰夏六月望赐进士第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光禄寺少卿致仕李绅缙卿拜首序
曹溪一滴卷之六(大巍禅师竹室集)
示众
五台山大显通寺净业堂念佛道场圆满,示众指座云:「据师子座,善师子吼,煞有知音,虚空点首。」拈香云:「此香统天地以同根,会万物而一体。金罏乍𦶟,法界蒙熏,端为祝延:今上皇帝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钦愿至圣、至明,如日如月,惟福惟寿,同地同天。」又拈香云:「此香奉答,本师临济,二十三叶古庭大和尚,极难忘处。初不曾容易道一字,惹恶心处。末后来老草唱三玄。」又拈香云:「此香敬为大吉祥显通堂上,署庵宗主大和尚、忏主无方和尚,并合堂及本山、诸山诸方,今日同臻此会,江湖龙象师德,每惟愿惟道同尊、惟德同仰,若帝网珠垂光范范,如玻璃镜写影团团。在在处处,阴翊皇图,光扬佛日。」垂语云:「我此台山,无孔铁鎚当面掷,黑漆昆仑拦路阻;莫有挨拶得入、拈弄得出底么,出来道一句看。」
僧出问:「如何是台山境?」
师云:「不是下雨,便是天晴。」
进云:「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金刚宝窟万菩萨。」
进云:「寻常所谈何事?」
师云:「清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又僧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师云:「今年调雨水,农家好春麦。」
僧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饭仙山转身即向汝道。」师乃云:「拈砒霜作醍醐,亦曾有也;撒珍珠如瓦砾,谁个不然?开眼上树,特地丧全身;梦升兜率,也是扬家丑。未动情思,转魔女尽成菩提宝器;不劳腕力,指娑婆便是妙喜净邦。长水濬岳积而来,琅琊觉水消而去。信步踏翻琉璃阱,等闲击碎珊瑚枝。三圣振威一喝,正法眼里撒沙。南泉白刃高挥,古佛宗风扫土。何必不必,探竿子岂在人手;湘之潭之,塔样子脱体持来。不萌枝上放春回,烈焰堆中扬雪片,有斯大略,可谓其人。虽然,谁家井底无天,到处波心有月。体相用三大齐彰,尘尘摄入;因果智五周顿证,法法圆融。百城烟水,不出一毛;十世古今,匪移当念。红藕开时,水香触著蟭螟虫半边鼻;青山低处,天阔展开瘦蚊子一茎眉。百川竞注而水体不流,万窍共吼而风本自寂。金师子不妨踞地吼,水牯牛随分纳些些。动容满目,家山依旧,青天白日。即日恭喜大吉祥,显通堂上奉 敕提督台山,华梵僧徒自在修行,僧录左街觉义署庵旺公大和尚起居纳福,即大圣文殊之影响,继万钟钦命之高踪,建兹净业高堂,浩集江湖龙象;助宣佛化,丕赞宗猷,三载熏修,今日云满。普讽华严之大典,津济水陆之冥阳,携手法界含灵,高步同游嘉会。可谓尽善尽美,全始全终。是以俾我山僧,来上此座然一炷香,先为祝延圣寿仰答洪庥,次为序谢一期同缘大众。因兹记得华严经中有个念佛三昧,拈出供养大众。经中道:『若有如是如是思惟,则有如是如是显现;若无如是如是思惟,则无如是如是显现。』这个三昧甚有淆讹。后来善财童子,參见解脱长者,广说念佛法门,道:『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山僧道:「若有如是如是思惟,则有如是如是显现,在解脱长者得之矣。若无如是如是思惟,则无如是如是显现,便是解脱长者到此也须茫然。是你诸人三年在此,松月流辉,莲花滴漏,心湛湛口叨叨,费尽多少殷勤,这个三昧还透得过么?其或未然,曲垂一偈:十方龙象总英贤,三载熏修不偶然;如是思惟浑坐断,五台峰顶放青莲。」
示众云:「真净文禅师示众云:『头陀石被莓苔裹,掷笔峰遭薜荔缠;罗汉院里一年度三个行者,归宗寺里參退吃茶。』应庵华因僧举问:『此理如何?』华云:『他是关西子,爱说川僧话。』」师云:「我这里一年度一个行者,一日吃一缽白粥,也不管五峰头晴雪抱顶,那罗洞晚云横谷。若有问者,是汝诸人不可,也道『老僧爱说川僧话』好。」
冬至示众云:「五顶琼瑶堆,千松珠玉枝,尽台山泉石烟云、飞楼涌殿,总是文殊师利一只智眼真光,是你诸人,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还知初不曾动著伊一茎眉毛么?若也与么见得,便尔小大千于毫头,广尘沙包法界也不为难事。其或未然,切忌东卜西卜,且更听山僧为你诸人真实告报道:今朝冬至一阳生。珍重!」
示众云:「无著误入金刚窟,曼殊老问:『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又问:『多少众?』著云:『或三百或五百。』师云:『实头人难得。』无著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曼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又问:『多少众?』曼殊云:『前三三,后三三。』师云:『实头人难得。』山僧与么称赏,其间还有头高头下者么?若人捡点得出,许他亲见曼殊老。」
示众云:「尝闻老丰干要来五台礼文殊,直至如今不见消息。噫!日间莫说人好,这老汉堂堂来也。且你这一队饭袋子,毕竟著那一个代文殊师利与伊秪对得过;老僧幸是傍边人,无事且休去。」便下座。
示众云:「山高海阔,月朗风清,松苍石白,夏暑冬寒,如是历历分明,一一成现。且衲僧分上成得个什么边事?莫有道得者么,不妨出来道看。若无,老僧自道去也。」拈拄杖便下座。
示众云:「古德道:『參禅參到无參处,參到无參始彻头。』又云:『參禅參到无參处,參到无參未彻头。』」师云:「古人固是赤心片片,要且自语相违,只如參到无參处,还容你开口得么?」良久云:「一夜潇潇雨,满山松籁寒。」
示众云:「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莫可便是已过量、无有量大人之境界么?」喝一喝云:「永嘉大师来也,莫寐语。」
示众云:「松风淡淡,溪月溶溶,山苍苍而不尽,水茫茫而无穷。伶利汉一坐坐断,便见福城东际底便是普贤毛孔里底,普贤毛孔里底便是福城东际底,如师子儿独行,更谁可为伴侣?」喝一喝云:「你是谁家子弟,得与么自由?」
万福元宵。示众云:「须弥灯王佛与无量光如来,相把手于万井笙歌丛裡、千门灯火光中游戏一上,却来僧堂里,为汝诸人庆元宵,道:『好个时节因缘。』是汝诸人,还见么,还闻么?若不然,则到更深月落、灯灭不见色时,被伊扭住鼻头,莫道老僧不说来。」
示众云:「我曾于教中见外道,持一茎草插于地上云:『此是世界中心。』世尊移草插于傍云:『此是世界中心。』因此会得些子用处。当是时不自觉有偈云:『在天天高,在地地厚,一茎草上,应时应候。』自后来无往不得,大众且道外道与佛相去多少?」遂以拂子柄向空插云:「你等诸人,切忌也道:『是世界中心』好。」
示众云:「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白云自占青山,明月谁分流水?」
示众云:「是汝诸人朝三暮四,如许多时在这里,会得个入头处也未?睦州道:『若未得个入头,须得个入头;若得个入头,不得辜负老僧。』我道:『若未得个入头,须得个入头;若得个入头,不得辜负眉毛。』」
示众云:「长沙岑大师道:『尽大地草木人畜,总是般若真光。』」师乃召云:「大众看看,老僧上黄鹤楼上去也,只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你诸人也还见么?」喝一喝下座。
示众云:「云门道:『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妙喜道:『此是禅悦法喜之乐。』」师云:「同声相应,在妙喜即不无。我不与么道『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云门一上神通不同小小;冷地看来,也只是一把破扇子。」
示众云:「古人道难难难,我道也不难,贼来须打,客来须看,热则到处热,寒时天下寒。寒山逢拾得,撞著老丰干,相唤相呼归去也,珊瑚枝上月团团。」
示众云:「香积界中吃饭,新罗国里穿衣,且道是甚么人?切忌道是胡张三、黑李四。參!」
示众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我要你会,你作么生会?直晓你会得七穿八穴,也正是好肉上剜疮。」
示众云:「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你拄杖子。古人得任么不惜眉毛,且即今谁是知恩者?只如雪窦道『拄杖子吞乾坤』,又作么生?」师乃蓦拈拄杖下座。
示众云:「演祖道:『有一则奇特因缘,举似诸人,欲说又被说碍,不说又被不说碍。』」师云:「大小演祖,大似灵龟拽尾,一言既落入耳,如何又讳得住?山僧这里,也有一则奇特因缘,索性举似大方,使他依门傍户者,一个个壁立千仞,也不为分外。」下座。
示众云:「机分大小,教殊半满。我这里打一鼓,则无边刹境一闻,按一指则十世古今一念。众中莫有收拾不尽者么?出来,老僧为汝雪屈。」喝一喝下座。
示众云:「我这里也不说东村李大郎太俭,也不说西社王二姐太奢,也不会安角呼兔,也不会添足画蛇。早起一碗白粥,午后一碗清茶,更谁管他陈年烂葛藤冷地开花。」展两手云:「你等诸人来这里讨甚么乾木查?」
示众云:「机先一著,搆得著、搆不著,不免打拆你脚;句后承当底且缓缓。」
示众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是甚么人分上事?虽然,犹欠掌在。」
示众云:「德山木上座,临济金刚王,溈仰一串圆相,云门体露金风,洞山吾常于此切,法眼曹源一滴水,赵州青州布衫重七斤。其真參实悟底,犹落在第二头;况语脉理寻讨者,三千里外没交涉。」
示众云:「高坐空寂之床,大握无为之化,使尽大地草木人畜情与无情,一时立地成佛,同入涅槃真际,初不曾用少心力。且道是甚么人得与么自在?我要与汝诸人将出,恐他道我多事。」下座。
示众云:「演祖道:『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若是个人,也须悟去始得。这些子事,不是你说了便当得底。』昔佛果老人,忽然悟于日下之鸡,当是时常所谓机智语言还用得著么?比来丛林寥落之甚,盖为希见这般本色之人故耳。今既祖祢不了,屈为诸人露个消息去也。」师乃蓦召大众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示众云:「古德谓:『即此见闻非见闻,更无声色可呈君。』又云:『即此见闻非见闻,勿于声色乍盲聋。』」师云:「不归那畔,独脱今时,在古人即不无;我今不惜老性命,横身于声色里,与汝诸人相见去也。」竖起拂子云:「这个是色,还见么?」却击香卓一下云:「这个是声,还闻么?」乃云:「不因夜来鴈,争见海门秋。」
示众云:「赵州道:『三十年前在南方火炉头有一则无宾主话,直至如今无人举著。』」师云:「好一则无宾主话,可惜许。」拈拄杖云:「莫动著,动著三十棒,一棒也较不过。虽然,也是贼过后张弓。」
示众云:「石上栽花活不得,水中捉月拈不得,未为好手。我这里石上栽花春满寰区,水中捉月光含万象。」遂以拂子柄向空画一画,下座。
示众云:「金峰谓:『金峰三十年前有老婆心,三十年后无老婆心。』僧问:『如何是三十年前有老婆心?』峰云:『问凡答凡问圣答圣。』『如何是三十年后无老婆心?』峰云:『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师云:「将谓!将谓!元来!元来!噫!这老金峰教坏人家男女不少。众中莫有为伊救得此过者么?出来道看。莫道你道不得,道得也依旧可怜生。」
浴佛。示众云:「遵布衲于药山会里浴佛次,山云:『汝只浴得这个,且浴不得那个。』遵云:『把将那个来。』山便休去。」师云:「又是早晚时也,然他家用处固是不同,若是我才见道『且浴不得那个……』声未了,舀一杓蓦面便泼。识者必谓:『九龙吐水未似今日。』是说且置。即今杓柄子在手,不肖儿孙灌沐半偈作么宣扬?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示众云:「拈过倚天长剑,掷下住山𨱄斧,使他大地含灵,个个成佛作祖。可谓大施门开略无险阻,只有一个唤不回头底,宁死不肯入这里许。大众!你道是谁推倒无缝塔、不打盐官鼓?」
师一日对众云:「今早忽然忆起,我天顺癸未腊末,參见古庭老和尚于浮山,一日老和尚问:『尔从大方不惮远来,所为何事?』我谓:『特来巾瓶和尚。』老和尚云:『老僧与阇黎甚么时曾相识来?』我道将谓:『和尚忘却?』老和尚云:『即今事作么生?』我乃呈偈云:『丛林处处播春风,此日寻师到別峰,末后声前句非句,写在山河大地中。』老和尚喜而容我入室,我后来悔之不及。大众且道悔个甚么?悔不当时见道『即今事作么生』,拦腮便掌、劈面便喝。若与么,也未可便不容我入室。虽然,也是过后见识。」
弘治丙辰二月八日尚膳监太监周 请妙应净业堂示众。祝香云:「此香体极中和,薰陶治业,谨𦶟金炉,端为祝延:今上皇帝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钦愿寿同天地,道并唐虞,千载雍熙,万方宾化。」又拈香云:「此香奉为大功德主尚膳监太监周公辅,惟愿近须弥而同其宝色,入沧海而润其波澜,光赞佛乘,永膺天眷。」(问答不录)拈拂云:「拈将黄蘗蒿枝,惯打盐官大鼓,相逢不识,谁敢当机?挥德山棒倒岳倾湫,肆临济喝轰雷掣电,写出虚空鸟迹,直穿水底月痕。移净瓶、推枕子,从上爪牙;▆茶去、采药来,宗门格调。谁问他庐陵米价,且脱去鹘臭布衫,饱齁齁无证无修,赤骨律有凭有据,枯木岩前立雪,不萌枝上拈花,搜空涅槃心,点出正法眼,虽是当人本具,觅他起处无踪。」喝一喝云:「狮觔一奏,群响绝闻,即日雪消少室、春满皇州。恭惟功德主太监公,荷圣情于北阙、明祖意于西斋,内府良才、法门外护,建兹净业堂于妙应、集大比丘众于丛林,万善同归、一期嘉会,分六时之礼诵、为三载之良规。幸得我僧录讲经,信庵谅公大和尚,宗通说通,名称德称,月三八日,降此敷扬。本山方丈昺公长老、本山耆旧成公瑄公,与夫堂中江湖龙象,并内外檀越缁白人等输诚乐助,决非偶然,是以谒我山僧,肃临此座,焚一炷香,上答皇猷,助宣佛化。因兹记得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上云:『此处宜建梵刹。』天帝释持一茎草插于地上云:『建梵刹已竟。』虽云尘中能作主,化外自来宾,殊不知世尊、帝释到这里公案现成,曾谁有作?所以这些用处,如走盘珠,在在而圆,旨绝诠量,自不期然而然。秪如我太监公,换瓦砾作珠珍,转秽邦为净土,树引七行宝殿阶前枝布影,莲开九品金波池上水生香,人人口吐古佛嘉名,个个毛含遮那法界,一尘一念,互遍互融,堪酬莫大之恩,共入无生之智,可谓红炉点雪、碧海挑灯。一种也是建个梵刹,且太监公与天帝释,还有古今相隔也么?更听垂偈:信手拈来一茎草,堂堂梵刹眼中新,乾坤一色黄金界,万象咸彰劫外春。」
拈古
举南泉、归宗、麻谷礼拜忠国师,泉于路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宗于圆相中坐,谷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则不去也?」宗云:「是何心行?」
拈云:「南泉与归宗麻谷,半路做个抽身计以为自胜,然千说不如一见。」
举香严垂语云:「如人上树,口啣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枝,下有人问西来意。若不对,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当恁么时作么生?」即是有虎头招上座云:「树上即不问,未上树请和尚道。」香严呵呵大笑。
拈云:「丛林谓之虎头,可谓虎头者也。然据虎头收虎尾,须是香严老作。何也?不见道『树上道即易』。」
举云居宏觉禅师。僧问:「如何是沙门所重?」宏觉曰:「心识不到处。」
拈云:「宏觉乃洞下尊宿,恰不闻如马之馵之说欤。」
举溈山、五峰、云岩同侍立百丈大师。云:「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溈山云:「却请和尚道。」丈云:「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五峰云:「和尚也须并却。」丈云:「无入处斫额望汝。」云岩云:「和尚有也未?」丈云:「丧我儿孙。」
拈云:「老百丈耄矣!为子孙故忘于言而也不知。」
举城东老母与佛同时而生,一生不愿见佛,一日及见佛来,周回上下皆避不得,乃以手掩面,十指掌中悉皆见佛。
拈云:「城东老母不愿见佛,恰不知在己通身是佛;殆见佛后,又不能于无佛处藏身。将谓这婆子有多少奇特。」
举陆亘大夫问南泉:「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有时坐、有时卧,欲镌作佛,得否?」泉云:「得。」陆云:「莫不得否?」泉云:「不得。」
拈云:「陆大夫一片好石,不遇南泉几丧淳矣。」
举玄沙示众云:「诸方尽道接物利生,忽遇三种病人来,如何接得?患盲者,拈槌竖拂他又不见,患聋者,语言三昧他又不闻,患哑者,教伊说又说不得。若接此人不得,佛法无灵验。」
拈云:「玄沙三种病人,使卢扁再世,也只可拱手,况庸医者乎。」
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尔是甚处人?」僧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拈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道:「大小德山,龙头蛇尾。」雪窦云:「二老宿虽善裁长补短、舍重从轻,要见德山亦未可。何故?德山大似握阃外威权,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诸人要识新罗僧么?只是撞著露柱底个瞎汉。」
拈云:「若是德山当时只说到『今夜不答话』处便住,免见后来惹起这许多葛藤。」又云:「我是新罗僧,见德山才开口,呵呵一笑便出。」
举云门示众云:「老胡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
拈云:「云门虽是报恩有分,苟当时有人,则亦须吃棒,所以往往瞻前多是不知顾后。」
举台山路上有一婆子,凡有僧问台山路向什么处去?婆云:「蓦直去。」僧才行,婆云:「好个阿师,又恁么去也?」僧举似赵州,州云:「待与勘过。」州亦如前问。至来日,上堂云:「我为汝勘破婆子了也。」
拈云:「赵州勘婆话,千百年下我闻,恰如亲见这老汉一般。未知诸方作么商量?」
举投子问巨荣禅客:「老僧未曾有一言半句挂诸方耳目,何用要见山僧?」僧云:「到这里不施三拜,要且不甘。」子云:「出家儿得恁么没碑记。」僧绕禅床一匝而去。子云:「有眼无耳朵,六月火边坐。」
拈云:「这僧没碑记,何似投子没碑记。当时若见也,放这老汉不过。」
举布袋和尚颂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皆不识。」
拈云:「时人且止,布袋还自识么?」
举睦州问武陵长老:「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作么生?」陵云:「和尚问谁?」州云:「问长老。」陵云:「何不领话?」州云:「我不领话?你不领话?」
拈云:「若是睦州待武陵云『和尚问谁?』便尔休去,岂不千好万好。却云『问长老。』噫!不亦剩矣。」
举太原孚上座问鼓山:「父母未生时,鼻孔在什么处?」山云:「即今生也,鼻孔在什么处?」孚不肯,乃云:「你问,我与你答。」山云:「父母未生时,鼻孔在什么处?」孚乃摇扇而已。
拈云:「我是鼓山,但向伊道:『扇子且从你摇,切忌筑著磕著。』」
举雪峰云:「饭罗边坐地,饿死人无数;海水边坐地,渴杀人无数。」玄沙云:「饭罗里坐,饿死人无数,海水没头,渴杀人无数。」云门云:「通身是饭,通身是水。」
拈云:「老雪峰一门父子说饭说水,自有意味。我则不然,不见道『不贪香饵味,须是碧潭龙。』」
举赵州云:「老僧答话去也,有解问底,致将一问来。」时有僧出礼拜,州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下座后,法眼举问觉铁觜:「此意如何?」觉云:「与和尚举个喻,如国家拜将相似,问云:『谁人去得?』有一人云:『某去得。』答云:『汝去不得。』法眼云:『我会也。』」
拈云:「才见道老僧答话去也,便与喝散大众,尚且不堪;后来觉铁觜、法眼强说兵机。呜呼!蹉过赵州远矣。」
举法华经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拈云:「长鲸一吸海水尽,团团露出珊瑚枝。」
举崇寿指凳子云:「识得凳子,周匝有余。」云门云:「识得凳子,天地悬殊。」
拈云:「识得凳子,千株松下好坐歇凉。」
举梁武帝问达摩大师云:「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大师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大师云:「不识。」
拈云:「作家君王几被大师热瞒一上,因兹故直得少室冷雪光生。」
举白云端禅师因郭功辅到,示众云:「夜来枕上作得个山偈,谢功辅大儒,说与大众,请已后分明举似诸方。此偈非惟谢功辅大儒,只要与天下有鼻孔衲僧脱却著肉汗衫。」乃云:「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尒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拈云:「此偈谢功辅大儒即得,要脱他衲僧著肉汗衫则未可。何也?犹带笔墨气在。」
举保宁勇禅师示众云:「大方无外,大圆无内,无外无内,圣凡普会,瓦砾生光须弥粉碎,无量法门百千三昧。」拈拄杖云:「总向这里会去。苏噜苏噜,㗭唎㗭唎,娑婆诃。」
拈云:「若是这老汉,只说到『无量法门百千三昧』处,便蓦拈拄杖下座。至今天下人,不奈这老汉何。」
举如来大集会中,一切诸大众奉如来命,皆發菩提心。惟大力魔王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时,我乃發菩提心。」
拈云:「噫!名下不虚人,真可谓大力者也。」
举阿育王饭三十万比丘众,宾头卢尊者居上座,王问:「尊者亲见佛耶?」尊者以手举眉毛视王曰:「我见于如来,于世无譬类。」王又问:「何处见佛?」尊者曰:「如来将五百阿罗汉俱王舍城安居,老僧亦在其中。」
拈云:「惜乎!宾头卢!将见佛一只眼失却了也。若是育王见举起眉毛,便与踏倒饭床也,且当得一时斋会;却又问『何处见佛?』可谓相见不如初。」
颂古
举世尊降生(云云)
颂曰:
举梁武帝问达么大师(云云)
颂曰:
举僧问赵州:「如何是赵州?」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颂曰:
举道吾至一家吊慰,渐源抚棺问:「生耶?死耶?」吾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源云:「为甚么不道?」吾云:「不道不道。」
颂曰:
举乾峰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云门出众云:「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峰▆:「明日不得普请。」便下座。
颂曰:
举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梵刹。」帝释将一茎草插于地上,云:「建梵刹已竟。」世尊微笑。
颂曰:
举茶陵郁和尚悟道偈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
颂曰:
举云门因斋次拈胡饼示众云:「我这个只供养江西两淛人,不供养向北人。」时,有僧问:「为甚么不供养向北人?」门云:「天寒日短,两人共一碗。」
颂曰:
举船子诚禅师嘱夹山云:「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
颂曰:
举定上座问临济:「如何是佛法大意?」济下禅床擒住,与一掌便托开,定伫立傍。僧云:「定上座!何不礼拜?」定方礼拜,忽然大悟。
颂曰:
举僧问夹山:「如何是夹山境?」山云:「猿抱子归青嶂后,鸟啣花落碧岩前。」法眼拈云:「老僧二十年只作境会。」
颂曰:
举僧问瑯琊觉和尚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颂曰:
举石头示众云:「言语动用没交涉。」药山云:「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头云:「我这里针劄不入。」山云:「我这里石上栽花。」
颂曰:
举世尊腊月八日明星出时,忽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颂曰:
举僧问宝寿:「万境来侵时如何?」寿云:「莫管他。」僧礼拜,寿云:「莫动著,动著打折你驴腰。」
颂曰:
举云门问僧云:「光明寂照遍河沙,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门云话堕也。」
颂曰:
举张拙秀才问长沙岑大师曰:「三千诸佛但闻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未?」沙云:「黄鹤楼崔颢题诗后,秀才曾题么?」拙云:「不曾。」沙云:「得闲题取一编也好。」
颂曰:
举兜率悦禅师三关,云:「拨草瞻风直图见性,且道性在甚么处?」
颂曰:
云:「既得见性便脱生死,四大分离作么生脱?」
颂曰:
云:「既脱生死,便知去处,眼光落地,向甚么处去?」
颂曰:
嘱大宗宣禅人
嘱月潭清禅人,问答时有此语,成偈付之。
嘱晓堂明禅人
嘱普门智禅人
嘱海藏深禅人
行脚
师一日谓众曰:「净伦,滇南昆明康氏。父泰、母何氏,生子四,伦居末。生宣德丁未,正统丁巳年甫十一入学,庚申是年十四出家,受业本府太华无极泰和尚。戊辰春年二十一,因请给遂谒大方,究明大事。天顺癸未腊末,參见古庭老和尚于浮山,是年已三十七矣。自戊辰及癸未十六七年间,江南江北经寒经暑,话头上册子里掠得些子古人汗臭气,迨见老和尚总不当得。成化乙酉秋九月別浮山,丁亥三月京开山万福,遂自领众,戊戌夏谢院事闲居。癸卯春之五台,挂锡显通约有年余,常与数辈禅流者朝夕论其本有。丙午京中饭僧,弘治庚戌秋赴显通,请净业堂抚众。壬子夏,是年六十有六,即京之旧隐,俟其终身,然幻迹去在又未必其何如。于戏!人之有生为难,栖身方服之下更是为难。古云:『衣线下未明大事,诚为苦也!』可不勉哉!可不勉哉!因姑述此,以冀吾徒參学者,慎勿我效焉!」
七言律
次乔武库缙金山胜览韵
次韵送太常卿任先生坦然归田留別
新春日阅华严经有作次韵
拟济川航僧录早春望湖亭林
送清泉洪首座南归
秋早过卢沟
忆受业太华次韵
城市山林拟天目和尚作
银山僧院松棚
投宿迷解寺次壁间韵
次显通署庵僧录净业堂诗韵
过旸白谷灵峰寺次韵
五言律(成都喻监生存性西庄)
西山夕照
葛仙耸翠
古柏參天
银山
白银峰
古佛岩
说法台
东林別意寄太初元上人
竹室自适
南山访友
与聪元二上人过南山,睹其人境俱秀、云鹤同闲,遂次前韵联句笔之于壁,以纪一时之兴云。
七言绝
清凉山咏
清凉顶
清凉洞
游秘魔岩
游庐山寻竹林迹
进庵
德云
別峰
曙庵
无敌
卧云
云庵
山居杂吟
示郁上人
示滇南洪上人
寄广道者
示徒英侍者
示增上人
送杰峰昂长老下山
送僧净僧发
五言绝句
浮山別意
九月逸兴
白水池阻雪寄中岩
采药云深
昼寐
松阴小憩
盆石菖蒲为蕲州姚挥使题
沈周墨芭蕉
七言古
碧鸡山双月塔为义明二上人题
校注
【经文资讯】《嘉兴藏》第 25 册 No. B165 大巍禅师竹室集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嘉兴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二),LINDEN 大德提供,常修慈大德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