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悟禅师语录卷下
佛事
为慧帆上座封龛
以如意指灵龛云。松月堂前落翠阴。虬枝盘屈冻云侵。化坛人去空山冷独掩重关花雨深。遂封。
又举火
丛林尊宿法社规模。要去撒手径去。更不者也之乎。卖弄家私人前不讳。知他此去作马作驴。掷火炬喝一喝云。送君千里终须別。何必相逢在半途。
为寂照开之和尚入塔
举骨榇云。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匿影韬光。即此离此。南阳塔样古今传寂照宗风扇无已遂入。
为戒矛禅师火
末后句最条直。凡情圣见都难测。溪边春景有消磨。火里精金无变色。以火炬作一圆相。复喝一喝。便掷下火炬云赤。
为归宁所居士起棺
拈拄杖㓰地云。门里出身易。身里出门难。十日滩头坐。一日过九滩。一条楖栗从兹去。何日重来看药栏。曳拄杖便行。
又举火
海涌峰前㘞声恁么来。绝不通知。幽湖渚畔瞥尔恁么去。复不相待。如此与我作相知。山僧只合热不采。且道今日事又作么生。掷火炬云。老冻侬犹有乡情在。
为一乘禅师封龛
拈封条云。三春花事雨连绵。今日方知不夜天。赤眼衲僧心已歇。白云深处坐忘年。遂封。
又起龛
拈拄杖卓一卓云。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记取旧生涯。莫问来时路。复卓拄杖云。明月光风绿水边。前头正是莲华渡。
管维诚洪济请为庶母某氏起龛
以如意击灵几云。不著无不著有。眼光落地云山吼。蓦然撞著末山尼。是神是鬼都惊走。不露首。回身北面看南斗。
为若伦老宿火
举火炬云旧年里非心非佛白雪纷飞千岩凛冽新年头即心即佛韶光满目万象昭回恁么荐去何得有今日事不恁么荐何得有今日事何也撺火炬云秪图燎却面皮。
为白谷和尚起龛
去即印住。住即印破。此是我白谷法兄和尚。法战先锋利物赤帜。今日济悟法弟到来。不过借师兄鼻孔一为出气。遂召众云。大家齐奋铁牛机。图南捷似金鹏翅。
为慧持法姪入塔
捧骨榇云。高蹈于上方山麓。继席于鴈塔室中一则心同父子。一则荫借祖翁。遂送入云。嬴得自家田地稳。更怜松竹引清风。
为尔暹禅师封龛
拈起封条云。今冬虽半不为冷。昨夜严加雪上霜此际禅翁能作主蓦然撒手绝商量。生也有出尘之志。死也有不灭之光。日午三更打不了。元辰觌露不囊藏。掩龛便封。
为法涵上座起龛
以如意击龛三下云。行一步转全身。承足宝华朵朵新。檐前雨过天方霁。身里谁云难出门。复击三下云起。
又举火
秉火炬云。生则入清凉之境。灭则游胜热之门。生灭性真。去来无碍。秪如离却生灭去来一句又作么生道。放下火炬云要识真金火里看。
为智龄禅德起龛
拈拄杖云。昨朝风雨飞。洒作枫林血。行步且龙钟。看取石头滑滑。随卓拄杖云。足底莲花香玉屧。
为慧如禅人起龛
春寒多雨多雪。兼之路涂偏僻。不是福善婆心念公招提协力莫打之绕贵乎条直。喝一喝云。特地一番开辟。
为仪成衣师兄起龛
以拄杖击龛云。霜寒枫叶满溪红。绝似桃花三月中。十锦连云收宿雨。袈裟风卷豁鸿蒙。顾左右云且道鸿蒙作么生。豁卓拄杖云不涉程途信步行。
又举火
拈火炬云。昔有老宿念法华。今有老宿衣法华。诸仁且道是同是別。仝则象王回顾落花红。別则齿颊香生莲漏彻。彻彻初三初四蛾眉月。孝徒德庆子承父业。山僧手足情深。不惜唇皮。代为提掇。连喝两喝掷火炬云。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
为云芝禅师封龛
举封条云。立冬三日后。却过九秋终。飞锡別峰见。白云千万重。忽西去。复回东。龛中独坐三更月。衣带梅泾两岸风。便封。
为体如禅人封龛
梅泾未及小春候。一片白云来掩扉。庭际秋深香雨落。飘枫也解指南归。以封条封上云。等闲不费纤毫力。坐断威音第一机。
又起龛
生七十一。死七月七。不是优游亦非逐物。虽然连得便行程也是东壁打西壁。复高声叫云出。
又举火
山僧二十年前曾见汝为优婆塞身。于灵山会里參询乞戒。嗣后双径巾瓶已至辞归指南。不惜一片闲田地种种栽培。即今福善修建梵宇。且道体如上座还来著力也无。良久掷火炬云。衣带火云去。自然秋气生。
为自在禅人火
举起火炬云。闭却咽喉唇吻。道将一句来。良久云拨开胜热门。捩转涅槃路。便抛火炬云。也是大虫看水磨。
为福衡上座火
拈火炬云。小火头大解脱。三日已前知时节。一生穿衣寸丝不挂。终日噇饭粒米无啜。道是行业殊胜。脑后直须抽钉。道非行业殊胜。更要顶上拔楔。蓦掷火炬云。试看火里开莲。不管梅梢吐月。
为虚舟渡和尚封龛
以封条上画⊙相云。曹溪一脉法流长。习习风生殿角凉。明月堂前宾主句。今朝不假更商量。真寂定豁行藏。巍巍独坐法中王。遂封。
又举火
月明帘外转身。荆棘林中下脚。消受六十一年一。向以楔出楔。且道今日事又作么生。举火炬云。炎云披拂雨天花。看取红炉飞白雪。便烧。
为如润殿主火
一物不将来。两手空索索。旷劫鹘臭衫。今朝须脱却。任逍遥真洒落。以火炬作挥剑势云。倚天长剑逼人寒。复掷下云。脑后神光飞出鹗。
为照岑禅师火
日升月恒。风倦云腾。世相浮脆。幻妄非真。特向邓尉山中薙染却来白云影里藏身。喝一喝云。无影树根都斫尽。没藏身处任纵横。秪如十五日已前生也不道。十五日已后死也不道。正当十五日又作么生。拈火炬便掷下云。金风玉露空清彻。秋月寒潭照碧岑。
超方禅师请为聆静本师起棺
拈拄杖云。世尊金椁示双趺。宝树潜辉意不孤。寒雪夜深峰顶白。晓霜侵影寂然无。诸仁还知聆静老师叔生平作用么。良久曰。辅佐法门赞成藂席。为法为人全终全始。到今日坦坦然花开果满去也。秪如济悟到来又作何相为。便曳拄杖先导云。逴得便行真成好手。
又入塔
以拄杖指金井。复扣骨函三下。震威一喝云。顶礼华严南询。不別五十三员。孰云饶舌。青山重重白云叠叠。叶落归根天然一穴。金刚三昧没囊藏。荫覆儿孙无终极。复喝一喝送灵骨入。
为调宇上人封龛
连朝多雨雪。今日半晴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一缽香羹浑不顾。双趺犹觉冻痕深。拈封条作[十○]相便封。
又起龛
雨凄凄云暗暗。古木挂袈裟。寒风吹佛面。就路便抽身。前途莫打算。莫打算。恰恰期于腊月半。
又举火
把火炬。云定香院里执巾瓶。动静无非清净心。今日全身參胜熟。要从火里试精金。便烧。
为巨冶老师火
举火炬云。知交深厚。手脚毒辣。不近人情。何堪凑泊。面皮翻转在今朝。火里麒麟三只角。便掷火炬。
为开之和尚悬真
三吴景物正当秋。黄叶飘空桐水流。直得金风全体露。天真神妙两悠悠。蓦以拂子指真唤大众云。者是阿谁。良久复高声云。礼拜著。
为却尘禅师封龛兼起龛
不离不即意雍雍。话到关山九日重。素月凉风归去也。夜阑谁听五更钟。欲相见过別峰。秋林一片白云封。拈封条便封上。复云起。
又举火
龙潭首领鹿苑规箴。發言无忌讳处事却同心生缘不出大清国里。寂灭秪在濮川古林。九秋九日三叹三吟。要把止啼黄叶掷地。戛玉铿金。撺火炬云。昨夜泥牛拗角折。今朝花雨袭禅襟。
赞咏
天童老和尚像赞
华山见老和尚像赞
罗汉无饰严法师像赞
法轮普和尚像赞(牧庵法姪请)
鲍于揆居士像赞
观音大士赞
题圣一应护法行乐图
咏倪云林画
咏画卷
题锡山图
诗偈
过茅庵偶成
水木庵赠仪成老宿
杨远修居士四十
清远座主五十
乙丑初夏酬赠素庵和尚
示戒雷小师
立夏后三日偕友游芝山寺
舟中阅天逸兄灵隐留別诗慨然有作
宿古云岩
宿万如茶庵
月夜上双径二首
二
朢江亭送友
惜罂粟花逢雨
雨阻杏泉房作
次涉围诗原韵六首
二
三
四
五
六
辛酉秋日承陶居士贻诗慰留依韵奉荅
南河舟中
步洪衍畴见赠原韵
赠灵峰和尚
访洪社长
和赤雯涉园读书原韵
示旭余居士
赠伯陞居士持金刚经
更慧密字示赠
茂如禅师七十
和仲改庵先生原韵
赠周晋生居士
种松
二
赠陈胜初居士
二水汇流
湍月交光
古树重阴
石漾垂襟
毘陵闻雷
送所中先生之吴门
古黟访友
赋得白豆花开天又凉
师子峰
次阳府寺壁间韵
舟中寄怀
昌江道中
庚戌秋复过芝城见越三故友笔墨有感
偶成
白云山
寓佛华庵赋得霞字
披云台
登凤凰山作
歌词
茶歌四首
和中峰国师乐隐词十六首
行状
临济三十三世鹤峰和尚讳济悟。吴门费氏子。父思梅母顾氏。年十二有出尘想。父母可之。送至松陵罗汉寺礼瑞芝光律师而雉度焉。年满二十即造万峰剖石师伯许进具足戒。自此慧發乃以心地不明为忧。谓人曰今之说禅故。多皆未若具和尚之响应如雷也。遂往依之。始于佛日堂中体究本来面目。每叹曰面目不识安得为人。夫子之道费而隐非我欺也。饮食睡眠刻不放下。一夕为灯花一爆。话头不觉粉碎。乃云灯光眼光大地光铓。月不敢白金不敢黄。回途得妙枫落吴江。首座闻之曰。堂头室中添一筹矣。师以淆讹未尽触处用心。时蘗庵亦以淆讹有碍。自灵岩来參灵隐。隐即別立一堂令师与之共相砥砺。隐之勘辨愈毒愈辣。一日隐乃痛搥一僧。师从傍顿明下载清风。又作偈云掌掌天难覆髑髅识尽乾日不知火𦶟冰高水自寒难难可惜空花灯上残。隐以为此语不但压倒蘗庵。即有鼻孔衲僧亦无有不。压倒也。寻命之职为众激扬而咸服其调摄。渐以事烦而生隐心。故游西江之景德。又栖京江之宝觉。灵隐遣书责之。归而授法焉。康熙六年之夏也。佛眉继席双径乃以濮水之福善。而为师最初开法之地。彼中士大夫聆其旨要。甚生庆幸。嘉禾保社于斯为盛。四方之慕日起。故姑苏之宝树。当湖之竺隐。桐溪之寂照。靡不虚席以相迎也。及主福寿大有疲于津梁之状。云水至者俱惋辞却之。惟以戒雷辈日夕研穷以明宗趣。到老而志不衰唯此一事耳。丁卯秋仲知身不久。一切谢绝。病作而药石亦谢。非有定力而前知者其能之乎。九月十一日起浴。说偈而永诀矣。入室之子四人。师之生也。天启丙寅九月二十日示寂也。康熙丁卯九月十一日住世六十有二。戒腊四十有四。塔建本寺开山和尚之左也。语录若于卷板存楞严藏中。诗文佳处自成机杼。总由性出不事雕琢。性又澹宕颇多古人之雅。人言师之囊橐一无长物而高之。予曰小之矣。夫为知识取其道眼则可如无长物为高不犹同夫丐者耶。此可愈乎贪多务得之辈耳。若知其生平之所重而重之。是真能重鹤兄矣。
同门弟慧辂顿首谨状
鹤峰悟禅师塔志铭
和尚讳济悟号鹤峰。临济座上为三十三代。本籍吴门费氏裔。父思梅母顾氏。幼见师敦礼释迦知有夙慧。遂送松陵罗汉寺光律师瑞芝剃染。时盖十二岁云。稍长受具于万峰剖石和尚。夙夜修持不怠。时灵隐具老人住佛日见师而异之。命參本来面目。师见灯花爆遂有省。后同蘗庵和尚打七于大悲堂。逢具老人警策邻单侍者。师闻之遂大澈法源。偈载行状中不具述。自是华严广孝显宁径山天宁诸刹历充首规。具老人深相器重。迨分卫江西景德镇。则结茅施茶开辟古路。种作利济不倦一方。皈依者甚众。师归灵隐具老人益加印合。遂授衣缽焉。于是受京江之请。开堂于云阳宝觉寺。五年之间宗风丕振。吾里福善寺慕师高风。遂敦请移锡。使命再三得师遘止。时即有五鹤来巢殿庭。都人士观者咸以为与师号相符。殆天意也。莅众十年凡正殿后楼莫不巍然金碧。葺而新之。中逢饥岁云厨罄如。师则封灶绝烟与众同馁。于是远近闻者莫不负米担薪求师举火。福善复兴。亦丛林中一段佳话也。自是退休于。姑苏之宝树。当湖之竺隐。而桐谿之寂照。又相迎请。不得已再行驻锡三年。即举同门句公和尚主席。而退老于吾里之福寿禅林。盖闭门却扫遂初志也。岁丁卯八月距辞寂照之日已复四年。偶染微疴遂有终焉之意。至九月初旬索历择日沐浴更衣。作偈別众。有生日前重阳后。趁此时光。踔然便走。之句。果于十一日遂趺逝焉。呜呼师在濮水二十余年知交甚广。惟与予及我友高子玉涵尤相友善。临终我两人合掌恭送。师遂以后事托高而以诗序及墓铭托予。今玉涵竭力营其丧葬。可谓不负托矣。而塔铭尚迟迟未就。予果何心敢负师委乎。师生于天启六年九月二十日。寂灭于康熙念六年九月十一日。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有四。示寂后门人戒雷若水等卜葬于本寺开山和尚塔院之左。置桑地二亩三分于山门之内。取租以为春秋扫塔之费。为经久计也。遂系之以铭。铭曰。
跋
和尚赋性真纯。禀资高简。故所著法语诗偈字字皆从妙净明心流出。不落名句文身识相。如摩尼宝珠颗颗皆圆随机取给。便与倾出一栲栳也。雨窗岑寂焚香展诵。则于行墨间別有无量异光转注。又如日轮涌现。一时昏翳廓然开霁。伟矣哉根本智光若是。其干还造化者乎。自念钝根以蠡测海。虽复潜心体会。不觉望洋而叹。盖和尚泛教海余波。衍滹沱正脉。沾沾乎灌溉福田。汲引方来。若庐岳江浙近而至于今桐川寂照皆其所建法幢立宗旨处也。至若耽枯喜寂乐于恬退那有工夫与俗人拭涕。一副冰雪心胸则又性使然矣。法华言独王顶上有此一珠不以与人今和尚则不然。和盘托出遍周贫窭。无不从此法界流究竟还归此法界。读斯录者报恩有分。
壬戌夏五下浣四日 华亭学者能印顿首谨识
校注
【经文资讯】《嘉兴藏》第 38 册 No. B421 鹤峰禅师语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嘉兴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LINDEN 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