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和尚语录卷第二十
佛事
润拙禅人火
历劫慈心恨未修。累他一衲便仙游。问渠撒手归何处。乃掷下火炬云。胜热门中得自由。
圆闻衣库火
晨早雨琅琅。愁君上火场。忽地天垂祐。回阴而作阳。佛声浩浩。智火煌煌。相送圆闻往乐邦。生前有愿如未了。再来典库有何妨。
无瑕比丘尼火
一星烈火最无情。𦶟却从前五障身。直下迥超尘世界。藕花国里乐天真。
道可典库火
典库由来季未周。谁知一病便归休。可怜十载勤劬志。都付人间逝水流。道可典库登我庆云堂。摸著半边之鼻。典我净业客。未终三月之期。方冀天宁院里大展功勋来。岂期生死海中打个筋斗去。虽上座脚头脚底去来本无系缚。但我念昔念今襟怀大有感慨。况囊无为己之金。众所共见。胸有作人之志。我乃独知。今则临岐撒手。快便难逢。平生造履。于此可见。即今转身一句如何证据。乃掷下火炬云。有愿生前酬未了。火光三昧里圆通。
以虚上座火
两到天宁。三过华岭。于禅于律。十分吃紧。无毛鹞子。止望冲天。无索称锤。何期落井。以火炬掣一掣云。丙丁童善挈领。殷勤引拔归安隐。
涧木禅人火
麦虽黄。蚕未老。问君归。何太早。蓦竖火炬云。聊借此君助一程。幻缘都向今朝了。
行堂素持禅人火
禅家流但得杓柄在手。不惟舀得百千万个祖师著。即游生死海。登涅槃山。亦不为难事。即今是伊临岐撒手底时节。且游戏神通一句又作么生道。蓦掷下火炬云。要得通身白汗流。先看火里君洗澡。
龙秀禅人火
执役丛林不惮劳。▆▆人数却难逃。而今一火无情甚。撺下火炬云。都▆▆前障业消。
自修庵主火
寄迹阎浮七二春。谁知一旦便归真。殷勤乞得邻家火。燎却从前五障身。便恁么。绝相亲。回首尘寰是要津。乘风直达莲花国。起止欣同上善人。
子开禅人火
平生多行力。垂老志不衰。五蕴山前路。端然借子开。蓦直去。绝徘徊。证得火光中三昧。直教诸佛叹奇哉。
森森上座火
望八老僧甚矍铄。拟学赵州来行脚。那知才到淮南寺。一病便登真极乐。以火炬掣一掣云。智炬炎炎。心灯灼灼。珍重先觉觉后觉。
衣碧上座入塔
生缘八十六。蒂落瓜自熟。有子兼有孙。送入无生国。从今不预尘寰事。消受佛家清净福。
佛保道人火
哀哉佛保。为人最好。才欲披缁。一病便了。专期打个筋斗来。依他昔日栽松老。恐后无凭。以火炬打圆相云。立此存照。
素真圊头火
东司头。后架上。汝执劳。老愈壮。一病垂危。犹然不放。而今打断葛藤。与汝一个火葬。
雷惟龙居士为先严调甫公请下火
薰风拂拂夏初长。一棹遥遥入帝乡。不谓中途波浪险。俄然覆却渡头航。恭惟大护法调甫居士宦游五岭。系出三韩。为人倜傥无羁。作事慷慨有度。掠地攻城。闻于昔日。擎山持杵。见之今时。作清泉护法之人。为华首皈依之子。方冀长光法社。永庇精蓝。岂期使符方接于上都而病魔忽起于中道。烦恼海中打翻筋斗去。解脱场里夺得信符归。即今群僧梵颂。阖宅伤悲。且作么说个入火得清凉底句。蓦掷下火炬云。才触烈燄便升腾。此为寂住真三昧。
惺源主规率诸大德请为三际越和尚入塔
师以拄杖指塔云。这关西老。一生平惯用没头脑著子。虽则竖穷三际。横亘十方。简点将来。要且只明得法身量边事。那知同条生也共相知。不同条死底还殊绝么。诸仁若善成褫。不须湘南潭北觅充国黄金。即此层落落。影团团处则吾弟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岂不称善继善述也哉。如其不然。无相法身恐成埋没。记得弟入灭时。使乎报我曰。瘗葬法身有人矣。结集法眼亦有人矣。今屈指三阅岁。云龛孤冷。无一人过而问焉。则结集法眼又可知也。呜呼。岂所宝者非贤。而所托者非人耶。天宁忝在同源。敢辞出一只手。且末后一案又如何结断。蓦以拄杖卓三下云。此吉祥地。为公归藏。千秋万载。安乐无央。
醒悟尼大德请为梵音上座火
梵音清雅真堪听。一病何当久日缠。此际顿捐皮袋去。飘然迳直往西天。往西天。不留连。赤火光中绽白莲。
白梵主规火
这个向北老。为人最孤硬。行脚将半生。未曾了本分。纵云清白梵行是汝安身。那知触目菩提为渠立命。而今冒雨方行。脚跟下正好烂搥一顿。且道是赏伊罚伊。遂掷下火炬云。自有丙丁童子为之作证。
佛乾上座火
寒风飒飒。寒雨霏霏。不惜泥水。送汝真归。直得水里火發。方知吾道稀奇。蓦掷下火炬云。普请诸人著眼。
恒明主规火
哀哉恒明。令我钟情。见汝之来。喜不自胜。闻汝之去。泣不成声。犹忆匡庐东鼓。延令庆云。两山大刹多借汝成。况复道心坚固。德行清真。正堪辅弼吾道。何事忙里抽身。尺头虽曰称短。临岐可煞精神。愿依栽松老子例。打个筋斗到天宁。且道毕竟以何为记。蓦撺下火炬云。看取当阳这一星。
明悟上座火
生不欣。死不厌。就里机关。智者明见。要知此际大神通。试看全身入火燄。
相融禅人火
这个小瞎驴。忽染𢬼不断。淹淹两月余。昼夜累人看。而今撒手归。不上阎罗筭。且道具何三昧。蓦以火炬打圆相云。自从经过大冶来。悟得元宵是月半。
李万育居士火
以火炬打圆相云。此是现成公案。苟能入火不烧。便许你是个烈汉。说甚生不欣。死何憾。从此打破情关。不须论尺头长短。设或尚滞犹疑。且看山僧今日为汝决断。遂掷下火炬云。看。
慧圆上座同姪沧水王居士请为知幻阇黎师入塔(字德先)
知幻即离。幻无自性。离幻即觉。觉遍自他。即今春雨淋淋一滴滴。滴穿上座耳窍。且道还觉么。若觉则观世音菩萨在汝顶上。其或未然。且归石室里安坐。时节彰时有德光。
慧舟禅人火
慧舟慧舟。生死海里优游。而今拽断篷索。到底不住中流。且道住在甚么处。乃以火炬打圆相云。请向这里著眼。
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前路茫茫。无本可据。要有据。直须识取还源句。苍然片雪点红炉。烈火光中恣游戏。
入塔
大解脱门。原无关锁。虽然八字洞开。要且收放在我。蓦卓拄杖一下云。这里拶得身入。定超三乘四果。
海寿比丘尼火
涅槃山峻。生死路遥。要得超越。须倩火烧。蓦下火炬云。不须別处寻解脱。精金炼后价偏高。
继贤沙弥火
噫嘻。小子方得开蒙。来既有始。去何无终。今朝与汝记莂。临岐切莫匆匆。遂掷下火炬云。不用丙丁重复乞。天然性火彻真空。
恒明主规入塔
生住大伽蓝。死入普同塔。若还不与么。到底无合煞。恒禅今日归。须防石头滑。苟能一跶到。定超极乐国。
灵一上座请为师元章法主火
释迦双林入灭。达磨熊耳归真。传持一代时教。毕竟谁是其人。元章座主天资近道。履行存仁。正期布金绳于觉路。驾宝筏于迷津。不谓年方富而缩手。志未展以抽身。致无数人天陨泪。几多眷属伤神。呜乎。岂斯文之将坠。此道之欲沦。天宁与公地隔吴楚。交昧平生。一旦投契。始自三春方欣。长水来踏觉瑯琊之路。可惜亮公又去马簸箕之门。所以今朝不惜只手。为公聊助一程。蓦竖火炬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是汝本有自家珍。
印之尼禅人火
燃起无情智火。要焚有漏幻躯。直待灰飞烟灭。看他有底存余。没存余。送入无生国里居。
恕文禅人请为迦年沙弥入塔
迦年迦年。怜汝于后。惜汝在先。自小披缁而志未立。及长涉世而命难坚。多分为情尘固蔽。障业牵缠。今日为君都了却。须信人间別有天。
定安禅人火
游遍三吴与两浙。那知世念犹未歇。而今打入火光中。销却从前颠倒业。
已仁禅人请为师水天上座火
三十年前学共同堂。三十年后天各一方。今朝狭路撞著。空余这片皮囊。水天老。行脚早。不知那事可曾晓。如未晓。抖擞精神。乃以火炬打圆相云。请向这里了。
入塔
寒风飒飒。寒日辉辉。打开石户。送汝真归。且道归后如何。良久云。坐看天地老。笑指海山移。
觉慧侍者请为师还初上座火
生似寄。死如归。生死真得不思议。今朝赠汝一星火。红炉燄里逞全威。乃掷下火炬云。咄。照顾眉毛著。
入塔
这个老山蛮。一生最性燥。生死海一踢踢翻。涅槃山一拳拳倒。行遍南岳与天台。安身不如此地好。且道好在甚么处。石门高锁藓苔封。近市红尘飞不到。
解应宝火
举世侭多素口者。十成难得素心人。汝既素心兼素口。真金入火愈鲜新。便恁么。绝纤尘。但得通身无罣碍。还源当卜得通津。
佛我上座火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佛既不立。我自何来。若向这里道▆一句。方知佛我上座向火燄里转大法轮。如其不▆。蓦掷下火炬云。试向这里验取。
大乘园头火
金锄不动土。灵苗当处生。是汝寻常作略。今日灵苗生矣。汝真个不动那。顾左右云。诸仁者。即今谓伊是生。一兆之形已委。谓伊是死。菩提触目全彰。要得证验分明。遂掷下火炬云。烈燄一星才动著。通身炼得似黄金。
道真尼禅人火
以火炬打圆相云。只这个非男女相。岂五障身。尔若相委。即名道真。所以临岐飘然长往。撇下皮囊。惟有火葬亲。
汝近阁主火
这个老禅和。一生有盛作。晚岁过天宁。即住三层阁。续燄与添膏。传佛灯寥廓。而今忙里便抽身。遂掷下火炬云。赢得神光脑后著。
指月禅人火
十日前汝来甚驩然。十日后汝去太骇然。一去一来浑莫测。浮云身世总堪怜。今日归根得旨。火里迸出金莲。急著眼。莫迟延。不须重指月孤圆。
祖英一轮二上座请为父母灵骨入塔
生同堂。死同塔。世出世间都超越。问你从何得此缘。有子空门称贤达。前导后引。左提右拔。殷勤送入无生国。从兹永谢尘寰事。是名观自在菩萨。
新竹上座火
薙染空门岁月多。衲衣下事总蹉跎。而今打入火光去。急早回心礼佛陀。
受庵维那为师静修老宿请入塔
残雪方融。阴云未散。汝既归真。时中好看。柳眼开。梅头绽。一片风光虽可人。到头犹自存涯岸。何涯岸。家山当下绝程途。归去来兮犹不晏。
允修比丘尼火
这个老尼。大有神辩。涅槃不欣。生死不厌。而今撒手西归去。烈燄光中飞白练。
普渡沙弥请为师本印上座火
世界有成住怀空。人身有生老病死。本上座。汝昔亦曾说禅灏灏。即今生死到来。还能抖擞精神。透关去么。天宁有把无情智火。要将你四大幻躯。五蕴业窟一齐烧尽。正恁么时。且道如何是你本来面目。掷下火炬云。看取红炉片雪春。
纯朴禅人火
这个独眼龙。自小失依怙。削发而披缁。却又多所负。两度生逃逃。不出白云之门。一番死脱脱。便入黄泉之路。今日丙丁觌面逢。看伊回互不回互。蓦掷下火炬云。生前障业顿时消。好驾莲车归乐土。
宝相尼火
只此一幻躯。成全因五障。但了妄缘空。是名真宝相。只今撒手西归。超出人间天上。诸人要识神通。以火炬打圆相云。试向这里定当。
恒实宗胤遐荫三化主入塔
同条生也还同死。始信从前愿不违。撒手那边何处著。到头庐岳是真归。惟我恒实宗胤遐荫三化主。生缘共里。邗江南北岂殊途。秉戒同师。华岭后先原一辙。所以把手入盂峰。不畏林寒涧肃。比肩为执事。惟知义让仁谦。守身处人人念似冰霜。荷众时个个心如铁石。饮水茹荼而坚苦节。栉风沐雨以任勤劳。方期镜湖院里长转食轮。何难洪都管内广宣慈化。讵意成绩未奏。愿海先倾。致使兄怀弟以啣悲。师念徒而饮泪。虽则幻生幻灭。固无伤于既往。为主为伴。还有望于将来。今者三点成伊。一真为界。匪共南阳矜式。聊与遮那标模。草木生辉。云峦炫彩则且置。只如末后一句又如何分付。良久云。五老烟霞封背面。黔岗端坐自安祥。
法澄尼请为师祖真空大德火
昨日交秋。今宵入灭。叶落归根。不失时节。末山得力句。验在目前。玅总真三昧。看取脑后。金刚燄里悉圆通。生死涅槃俱不受。
为恒慈禅德火
接物以慈。是汝本愿。历尽勤劳。至今不倦。赵州公案相期后日圆成。葛藤椿子不谓今朝倒断。西方此去路非遥。烈火光中须好看。
直生启禅人火
朴实无过者汉。寻常自有功干。手把断索一条。往来绿杨堤畔。任是溈山牛。戴嵩牛。蓦鼻穿来。管甚韩干马。支遁马。从头生按。都卢调治既驯和。更有一头性最悍。长年累月费抽牵。夜来一拽鼻绳断。夕阳影里去无踪。撇下皮囊待火锻。
祖器禅人入塔
者个无缝塔子。分付来多少时也。若是知有者。便尔全身奉重。自然森罗稽首。群象趋朝。又何待南阳父子花擘而开。然后去无影树下同船。未免太虚空里翻成途辙。天宁今日更不周由者也。与汝个瞥脱转身。蓦喝一喝云。向者里入。
道广禅人火
薙染多年业未弘。无端撒手闹蓝中。长林泪洒云天雨。孤鹤哀连海岱风。归去也。太匆匆。归根得旨信何通。踏翻胜热门前路。劫外遥看舞六龙。
徐氏夫妇二道人入塔
全机在握。舒卷同时。其舒也金乌玉兔交辉。其卷也威凤祥麟匿彩。直得庞公笤篱获无漏智。庞婆梳子证坚密身。今者齐赴觉场。且转功就位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烟霞生背面。星月绕簷楹。
了空禅人入塔
乃指窣堵云。秪者个乾坤未辟。早已现成。但当局者不解。就路而归。致使伶俜累劫。天宁今日不惜只手。与汝八字打开。苟能不涉程途。直登宝所。任是权分诸道。自然尊显一人。那待黄阁帘垂。紫罗帐合。方称不落今时。即今时至理彰。转身一句如何分付。蓦喝一喝云。看脚下。
一雨禅人入塔
宝印当风。豁开锦缝。密室相承。伏惟珍重。
从吾老宿入塔
者个阿师。一生平奉重尸罗。犹如髻宝。谓是波离所使。其奈不知者道。戒光落处。正拟开粥过岁。与汝商量。讵意转身神速。直得碧眼黄头。罔追踪影。今者狭路相逢。落在者个场里。且道如何安置。良久云。收拾冻云封石户。不教屐齿破苔痕。
净持上座火
净持诸佛戒。不与世同流。自入匡山里。松间枕石头。相期永为山长。不谓遽尔仙游。以火炬打圆相云。顶后圆光如荐得。去来生死等云浮。
久默上座请为师祖珂雪老宿下火
七十余年律身以正。末后真归示寂灭定。田地稳密公不攀。熊耳之条游戏神通。我却行胜热之令。说甚四大无我。五蕴无性。都卢一火焚之。直教毫末无剩。试看烟灭灰飞。毕竟珂雪老宿在何处安身立命。遂以火炬打圆相云。直饶向这里见得分明。据正眼观来。也是重添缽柄。
心如庵主火
本来面非男女相。现前形是五障身。但了妄原无自性。何难即俗便成真。况乎长年积行。早岁脱尘。临岐撒手。大有精神。以火炬掣一下云。莫言此际神通別。烈火丛中转法轮。
宗侍者起龛
妙庄严路。如掌而平。既无坑坎堆阜。那有荆棘丛生。草鞋紧峭底直登宝所。楖栗肩横底肯恋化城。宗侍者。仔细听。珍重直透玄关去。莫向他山浪问津。
佛瑞寮元火
这阿师。受性既纯。秉质亦朴。接待水云。大有方略。只因四大失调。所以疫痢顿作。不解一屙便了。秪管的的卓卓。直待一息不存。方始捐此皮壳。不须他处觅真归。烈火丛中甚寥廓。
闻临禅人火
生死非有。涅槃非无。尔今撒手。不涉二途。即今归根得旨。试看雪点红炉。便撺下火炬。
密行上座火
生前立行以密。死后存心亦密。透过生死关头。全不用一毫气力。此是老禅一生修行。所以罗睺罗称此为第一。蓦撺下火炬云。烁火光中入得身。霎时一雨清凉出。
救生寺祥生上座入塔
住福隆而福不隆。去救生而生不救。一朝四山相逼。直得通身漏逗。而今叶落归根。免得许多生受。遂喝一喝云。这里拶得身入。生死门头自然无咎。(福隆祖和尚剃度)。
岳庵禅人请为师万缘买办火
十字街头行货。识者能有几个。汝充买办三年。绝胜寻常典库。而今摆脱万缘。直达无生一路。乃竖火炬云。赠君一把无情火。珍重眉毛须照顾。
入塔
树凋叶落正秋天。体露金风甚可怜。要识转功就位句。赤条条地绝中边。
休微老禅火
这阿师。八十年空门混迹则具体而微。要得圆同如来毫相。须是翻转面皮。即今面皮翻转也。作么生得圆同毫相去。遂掷下火炬云。皮肤脱落存真实。不筭如霜骨一堆。
智善禅人火
不生不灭体。乍雨乍晴天。相将送入红炉里。定移短寿作长年。且毕竟以何为证。蓦下火炬云。火里蟭螟吞大千。
圆照尼上座火
真心卫护丛林久。此日偏多去后思。生死海原无著处。涅槃山定有登时。无明断去凭圆照。觉性澄来在了疑。要得光前并耀后。丙丁为汝作先驰。
真山禅人火
树凋叶落。体露金风。生死既幻。涅槃亦空。要识还源无別旨。全身打入燄炉中。
明通侍者火
一年病得骨如柴。忙里抽身大不该。今日打翻筋斗去。再来依样有黄梅。且道如何是火后事。遂掷下火炬云。秪有黄金骨一堆。
以闻禅人火
汝号以闻。闻个甚么。若谓返闻闻自性。性是甚么破草鞋。更云性成无上道。道是甚么闲家具。如是则二途不立。中道何依。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其或未然。遂掷下火炬云。且向烈燄光中荐取。
泰兴如生师为徒碧云请入塔
岭梅初放早春天。嘱汝归途好著鞭。既到涅槃山里住。定回短寿作长年。
兴化尔闻上座请为师一隐老宿火
者位尊慈。净修榜样。一隐昭阳。万缘俱放。时节到来。不妨火葬。胜热门中。十方通畅。燄后真金。全无色相。浊恶世中留不住。超然直踞莲台上。
行真隐岳二禅德请为法幢道淇二上座入塔
无缝塔子。彻底玲珑。湘南潭北。大有家风。黄金国不离当处。琉璃殿休问別峰。八字打开齐入得。始知万类悉和同。
佛选上座请为剃度国清山牧和尚入塔
恭惟山翁法叔和尚缁林名宿。法苑耆年。容止渊秀。诚堪标榜人天。骨格权奇。侭可规模佛祖。众首邗江。尚存芳躅。堂开台岭。现有风规。道望方著于遐迩。闲情早厌乎烦嚣。拂袖归来。便尔趋寂。今则云龛久阁。卯塔未营。肩锹觅灵骨。虽无渐源。卜地得安贞。幸有妙总。大树分枝。千花共艳则且置。且返本还源一句毕竟作么生道。拈拄杖卓一下云。一锥高卓青山里。万古人传法脉长。
修方禅人入塔
死生如幻。去来如幻。达者知机。道业自办。撒手临岐虽自由。全身入土尤腾焕。今朝送尔入浮屠。永与云山作主伴。
问源侍者火
一声小玉梦初回。自昔曾经授记来。今日踢翻生死窟。玄关金锁应时开。归去也。莫疑猜。试看南询小善财。胜热门中拶得入。光前绝后实奇哉。
文先副司火
这汉一生孟浪。惯自当仁不让。虽然历遍百城。那识眉横眼上。今朝撒手临岐。顿了诸法无相。蓦以火炬掣一下云。聊借此君助一筹。乐邦直达无遮障。
谛瑞玉衡二大德请为恒持禅人火
丛林干办。贵在得人。闻汝小子作事任真。方冀为人出手。不期遽尔抽身。寿既云短。道亦称贫。不如打个筋斗。补拙庶几将勤。
福山莲脉上座请为师弟云开禅人入塔
江上涅槃。山中入塔。若不与么。终无合煞。有合煞。湘潭捏聚浑无缝。归去来兮苔藓滑。
六和禅德请为道存愿修二禅士及钱道人入塔
以拄杖指灵骨云。一个曾直山中岁。一个曾典山中浴。二人同事复同心。一齐回向普同宿。更有一个在家流。形虽混俗心超俗。闹市红尘不肯居。一心来住黄金国。证得分明共一真。不愧如来好眷属。
嘉定道明禅师请为先慈智庵尼入塔
以拄杖指窣堵波云。此净法界。一切无碍。今汝安居。得大自在。殷勤得子。导引归真。不负佛云。孝名为戒。
还度上座请为众道人入塔
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要得两不相负。为君大启慈门。且真俗不二一句作么生道。乃卓拄杖一下云。潭北湘南浑不顾。无影树下是安身。
四弘禅人请为师秉白上座入塔
绿树阴浓。青苔日厚。好个转身时节。切忌途中逗遛。不逗遛。急须走。归到家山即便休。涅槃之乐真稀有。
丽中自筏二禅德送师曹源野凤和尚入耆宿塔
曹源一滴。流入三峰。既到祖翁田地。何妨密迩普同。生死不与清众隔。从来佛祖有家风。
陶实甫居士为亡男请起棺
旷劫无明最祸根。致令性地日长昏。吁天自昔嗟无路。叩佛于今幸有门。多生业障。累世冤魂。慈光静摄一何存。转身直入无生国。且待知恩再报恩。
普同塔众亡灵锻骨
大冶红炉。烹佛锻祖。任是铁额铜头。也知回避无处。既无处销融。顿入不思议。各依诸法空而住。
重圣大德请为母重然比丘尼火
六十三年苦行心坚。一朝撒手冷落秋天。送君咫尺归安养。烈火光中绽白莲。
御辉侍者火
哀哉光侍者。入室经二秋。南阳苦呼唤。只是不回头。负汝负吾浑莫论。胜热门里且优游。
绪嶷昆仲请为师智光上座封龛
昔年秉戒共同师。別后天涯各异驰。方庆广陵重聚首。那堪今日又分离。恭惟智光戒兄老禅师生缘双井。托迹文峰。为人一味谦恭。处己多方整密。岂期宝坊甫毕。法驭俄归。风号草木以啣悲。云黯海天而带愤。天宁昔称联裓。今处邻封。闻讣以奔。小展知交之谊。抚龛而痛。大兴风水之哀。今则一龛才入。两扇犹开。且作么生得团𪢮无缝去。良久云。聊备玄沙张白纸。重封密护自安祥。
拈花诸大德请送本师天镜和尚于月来集入塔
云去山河静。月来天地辉。莫言楼阁闭。弹指得真归。恭惟天镜彻公和尚灯分大树。法绍拈花。慈云悲雨以济人。玉洁冰清而治己。变瓦砾成释梵之宫。生存至德。幻珠玑为法苑之宝。死有余光。今者化缘既毕。乐国方登。且道如何是向去底事。良久云。坐倚蜀岗存远脉。行看邗水汇长流。
彻明上座入塔
春风蔼蔼。春日熙熙。打开窣堵。送汝安居。卓拄杖一下云。但向此中能撒手。管保无欲亦无依。
子哲禅德为父母灵骨请入塔
大道不分男女相。一法界中无两样。而今且喜得和同。立地证真成最上。有子能将道事亲。殷勤请我开宝藏。乃卓拄杖云。八字打开解脱门。一朝直入超无量。(子禅以父母二灵骨共贮一袋故云)。
天育禅人请为师正伦上座火
行年七十复有一。一命何缘顿了毕。若云障业久难销。蓦掷下火炬云。试看而今应手𦶟。
重纯重瑞二禅人请为师道勤尼上座火
人向龙华会里来。汝从龙华会里去。虽然撩起贵便行。可惜不会末后句。末后句。为君举。火燄今朝转法轮。几人到此得公据。
不昧大德火
宝戒未登。涅槃先证。撒手便行。急如律令。此去南方遇丙丁。不须更问安身立命。
顶生禅人请为涵辉惠远二上座灵骨入塔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卢老风规。汝曾会否。一齐送向窣堵波。再来须打个筋斗。
定元上座请为了空禅人火
四大本空。五蕴非我。一法既无。何用真火。乃掷下火炬云。人义道中。无可不可。
学及上座请为徒逊庵书记火
庐岳人来秋暮天。兄亡弟哭甚堪怜(九月念七庵闻庐山祖西堂讣。痛哭不已)。而今弟去何人哭。午夜寒灯只老禅(庵受业师住天宁)。惟我法侄书记禅师。气类寒云。形同槁木。印心于万杉寺里。脱鞴于大树堂中。峻机无敌。当仁不让。于师处众存诚持节。堪标于世。大祖父之门。专期异日。發爨桐之泪。顿见今朝。呜呼。公于生死为游戏。何有罣碍。但我念法社孤冷。宁无惨伤。今则鸟兽未鸣。云天先泣(是日大雨雪)。且全身入火一句又作么生道。遂掷下火炬云。锻后精金无色相。须知別有好风光。
受庵维那请为师静修老宿火
萧萧老衲。密密静修。涅槃未证。生死先游。踢倒玄关撒手去。圣不管兮凡不收。且道如何是他脱体无依一句。掷下火炬云。红炉燄里看优游。
古坛比丘尼封龛
以拄杖指灵龛云。此处没障。难多吉祥。汝住此。得安祥。说甚古坛月冷。云树孤芳。但自回头看本地。天然一片好风光。即今末后一句。为禅极力提纲。从来不用无须锁。只是玄沙纸半张。
雨山和尚语录卷第二十(终)
扬州天宁雨山思和尚塔铭(并序)
震旦初祖圆觉大师曰。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故凡绍斯位者类多乘愿命世。亚圣大人。故能俛仰以超诸有。谈笑而起真宗。住法王家。持法王令。广大以存心。勤苦以立教。接从上之脉。传无尽之灯。道契宸衷。名满天下。近世若我雨山和尚思公者。固无忝于超然过量之称矣。公名上思。字雪悟。晚号雨山。族出泰州于氏。其先本吴人。明初迁于海陵。遂为泰州著姓。公生而凝重。不类常童。稍长益自异。雅慕空宗。志存向上。乃走郡之天宁。以图出世。时方丈恒和尚继灵隐老人法化。大唱临济之道于淮南。衲子趋承无间。遐迩大江以北。使三峰一灯炳耀不绝者。实自兹始。公以初机跌荡炉鞴。疑情猛烈。寝食几废。恒每示以本色钳鎚。恍然有得。时万杉璞和尚居西堂。重与勘辨。极称赏之。公时犹布巾芒𪨗。若卢行者之在黄梅。众无知者。嗣后始就净业庵。礼新开上人薙染。从恒和尚而纳具焉。未几腰包南迈。谒具老人于灵隐。俾居近侍亲炙。休光敏励。操持温研不替。老人一日顾谓曰。子之因缘合在天宁。亟行无滞。为我子。为我孙。均不失为老僧印下物也。公即日礼辞北返。恒遥见。喜曰。吾待子久。不意迟至今日。复子才放。即命领职。公愈谦抑。痛自针砭。去优居匮。舍佚就疲。食不充腴。衣常垢敝。荷众忘形。混诸劳侣。其诣稳实。其学精深。间常语其同事曰。实际理地。著个元字。早是涴汝胸臆。佛事门头才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我非作业求佛。直欲自充其不欺之力耳。闻者无不叹服。由是恒和尚益加器重而心有所属矣。比承记莂。远即匡庐。危坐孤峰。嗒焉丧我。下顾尘寰。蛮争触斗。恍烟云之聚散。曾无累于虚明。如是者十年。名蓝争欲致之。翘企而莫可得。岁丙午。闻恒和尚示寂。奔赴天宁。暂留谢墅。旋应延令庆云之请。至则机用超然。说法充贵。诸方咸知宗门有人。而公忽厌尘嚣。思归旧隐。由彭蠡复匡庐。雪被冰床。刀耕火种。仰追古德住山家风。不肯呈身自鬻。学者非忘名位甘枯寂者不至也。既迁东鼓之法轮。舒城之白云。皆不事缘。饰以道自娱。惟用本分接人。有识者甚称其得宗师体裁。康熙壬戌。维扬檀越诸山耆旧佥议天宁一席非公不能振起。乃削牍命使远致恳诚。公念祖席不可久虚。舆情亦难终负。遂幡然而起。舒城善信拥道遮留。公以软言慰谕。人得欢心。无不望尘下拜。刻顷致米千斛。即此可想见其平居善诱。慈惠及人之深矣。天宁恒和尚唱灭。继席者择乳未精。典型几覆。公一至而翕然称善。风动江淮。摧辟振兴。不资余力。山门内外。百废具举。见者恍疑弥勒从天而降。若移兜率于人间也。甲子十月。圣驾南巡至扬州。羽卫陈设。首幸天宁。公率万指出迎。威仪整肃。闲假如常时。奏对详明。皇情大悦。乃御书萧闲二字以赐。临行又命侍卫赍金饭僧。公乃肇启龙华。仰酬帝德。挝鼓陞座。具表谢 恩。 上复降旨赐额。仍用天宁名字。人咸以为希有遭逢。近世罕匹。公道力坚。凝不挠于物。虽造次危疑之际。泰宇自定。纷然酬应中挥笔作书。事理条达。绰有余裕。雅度汪洋。众莫得而涯量也。昭阳檀护念公度世利生之心肫肫如不容己。又复愍其勤苦。乃私相谓曰。吾乡菰蒲烟水。鸥鹭可盟。有庵极乐者。足可为公逸老地。吾辈亦得借以称青松社主。不可俾濂溪。佛印独专美于当年。因力致之。公亦欣然而往。席未暇煖。而海虞三峰之命旋至。公复念汉祖旧庭。众方归我。虽欲自爱如慧命。何同香象之截流。径趋彼岸。若神龙之降泽。岂拣枯枝。沛法雨之滂沱。起祖华之憔瘁。虽病者自败其根茎。然弱者已超于兔马。继往开来。厥志甚伟。而维扬都人士重复致书。再申劝请。谓道因人重根本。讵可轻移。地以江分彼此。安能兼顾。即欲大功不宰。退己让人。更期古路重扬。光前裕后。公韪其说。聿来芜城。扬当南北要冲。舟车毕至。日未盥漱。户履已盈。公素以荷法为己任。始终不少懈息。有以假鸡自雄。惑世乱真者。据关勘核。杀活全提。要必死尽偷心而后放行。卒以劳瘁致疾。医不能治。遂屏息诸缘。挥斥药饵。惟嘱左右黾勉进修。以护惜常住为念。余皆置而不问。一日忽问侍者。今日是几。侍者祗对甫毕。乃遽起沐浴。泊然而化。实康熙戊辰仲春二月二十五日也。寿五十有九。腊三十九夏。嗣法门人广元等前后十二人。手度弟子若干人。受具戒者若干人。至若虚往实归。仰沾法利者不可以数计。示寂之明年。塔全身于寺之西北隅。生平著述有九会录行世。元继席住山。能体先志。具状来乞塔上之铭。余请授之显者。元以余知公最深。辞不获命。乃次其行略。序而铭之。铭曰。
临济三十三世嗣祖沙门前住灵岩华山晓青撰 嗣法门人师昂元 耳圆音 懒余勤 智胜慧 根洁莲 月峤琏 弘泰证 受庵明 豁庵彻 珊辉秀 旦文震 勇彻▆赐进士出身吏科掌印中正五品加四级侍 经筵前福建道监察御史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 郡人李宗孔篆额
校注
【经文资讯】《嘉兴藏》第 40 册 No. B494 雨山和尚语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6-27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嘉兴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版本一),LINDEN 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