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佛种姓经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一 宝珠经行处品

世界之主宰者而娑婆主梵天合掌向无比伦〔佛〕请申曰

「于此眼覆尘秽少质之有情〔世尊〕愍此辈而为说法

具明智德行有荣光达最后之生无比俦此如来对一切有情起悲愍之〔念〕

「卿彼天不知此人中最上之佛乃如何之人神通之力智慧之力是如何者利益世间者之佛力是如何者

彼天不知此人中最上之佛是如是神通之力智慧之力是如何者利益世间者之佛力是如是者

予为汝示无上之佛力以宝珠化造所饰空中之经行处

〔住〕地上之诸大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所化〔天〕他所化〔天〕更与梵身诸天之喜者等發声

[P.2]

〔大〕地与天界皆共光辉广大世中间〔地狱〕又已混沌〔黑暗〕彼时见不思议之神通耶密之黑暗已被攘去

于天乾闼婆罗刹〔等之上〕亦起广大之光于此世又于他世之两所于下于上又广扩右斜光已

师是有情中之最上者无比伦者指导者而受天人之供养有大威力有百福相示不思议之神通

一〇

彼之具眼者人中最胜之〔佛〕尔时应最胜天子〔梵天〕之请思彼事由于此处世间导师乃化造经行处巧妙一切宝珠建造

一一

神足宣示(读心)教诫世尊已熟悉此三种神通世间导师化造经行处巧妙一切宝珠而建造

一二

以十千世界最胜之须弥山示如石柱次第以宝珠造于经行处之上

一三

胜者过十千世界化造经行处两侧皆是黄金所造镂宝珠于经行处

一四

平坦而缝接相宜所盖黄金造之板皆是黄金所造于飞檐两侧而设计巧妙

一五

散撒摩尼珠真珠砂而化造宝珠之〔经行处〕映照一切方角如升百光之〔日轮〕

一六

三十二殊胜之优良相好贤士〔佛〕于彼经行处上胜者正觉者放光而经行

一七

一切天子等群集于经行处散撒天之曼陀罗华莲华波利质多罗华

一八

十千〔世界〕之天子群喜而见此满悦欣跃礼〔佛〕欢喜而集

一九

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诸天及自在天亦心中跳跃适快而礼见世间导师

[P.3]二〇

天人乾闼婆罗刹金翅鸟更又紧那罗如升空中之月轮礼见彼世间利益者慈愍者

二一

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有顶天著净白之衣服行合掌而立

二二

散五种色曼陀罗华混栴檀抹香尔时振衣服于空中而言曰呜呼胜者利益世间者悲愍者

二三

汝是师是旗帜是幢是有生者之支柱依处寄托〔处〕灯明是两足者中之最尊

二四

十千世界之天人有大威力然围绕礼拜〔佛〕满悦欣跃而欢喜

二五

天人天女有净信心满悦心向〔此〕人〔中〕牛王以供养五色之花

二六

天子之群有净信心满悦心仰见此人〔中〕牛〔王〕以供养五色之花

二七

于此世实不思议未曾有而身毛弥立我未曾有如是不思议而为身毛弥立

二八

天子各各坐于天界见空中之不思议大笑而笑

二九

住于空中者栖于草之路边住于地上者皆满悦欣跃而喜合掌礼拜

三〇

植彼之善根长寿而有威力之龙王亦欢喜礼拜供养人中最尊之〔佛〕

三一

于空中顺风而起合诵见上空成不思议而击打皮鼓

三二

螺贝与小鼓由此又多之手鼓见上空之不思议而于空中鸣响

三三

「实是希有今日我等起身毛弥立我等必得义利对我等来好机」

三四

闻「佛」彼等立即起喜念言〔对〕「佛佛」合掌而立

三五

种种之群众合掌欢呼之声采之声礼赞欣悦之声發于空中

三六

歌唱呼叫又奏乐又拍手又舞蹈而散撒混栴檀抹香之五色曼陀罗华

[P.4]三七

大雄者犹如在汝足下有轮相有幢金刚以被覆万字之鈎

三八

〔汝〕于形色三昧智慧无双于解脱于转法轮之无等等

三九

于汝身生得之力有十象之力无以神通力相等者于转法轮亦无等者

四〇

如是所有之诸德礼拜具有完全肢体大牟尼悲愍之世尊

四一

汝悉堪受恭敬赞叹礼敬称赞礼拜供养

四二

如有于世应礼拜者彼等堪受礼敬大雄者一切于汝之所长无有等者

四三

有大智慧熟练三昧禅定舍利弗依然立于灵鹫山上礼见世尊

四四

礼见人〔中〕牛〔王〕如善开花沙罗树王又如空中之月如日中之太阳

四五

放光如灯明台升如朝暾礼见辉照一寻量之后光辉耀贤者导者

四六

所作已诸漏尽已无垢秽此之五百比丘于刹那之间集合

四七

「示现之摄护世间名神通我等亦往彼处礼敬胜者

四八

我等皆行往礼问胜者拜世间导师以〔问〕而除疑念

四九

彼贤者摄诸根之辈承诺云「可」持钵衣急赴〔世尊之所〕

五〇

尽诸漏无垢秽与于最上之调御被调御等大智者舍利弗共以神通赴〔世尊之所〕

五一

伴此等之比丘大群〔之指挥〕者舍利弗戏于天人之空中以神通近〔佛〕而礼敬

五二

此等有恭敬心有服从心善禁行之诸人担心咳嗽喷嚏而接近正等觉者

五三

近已恰如上空之月自存者世间导师升至空中以见贤者

五四

见放光如灯明台犹如上空电光如日中太阳之世间导师

五五

五百之比丘等见如一切澄清湖水花开莲华之世间导师

[P.5]五六

合掌满悦欣跃欢喜礼拜伏于〔大〕师轮相〔足之下〕

五七

似同寇兰德华大智者巧于三昧禅定舍利弗礼拜世间导师

五八

如黑云似同青莲华大神通目犍连于通力无等者

五九

似溶解之黄金大迦叶长老被置于头陀第一位被礼赞为佛所称扬

六〇

大群之〔指挥〕者阿那律为天眼者中第一为世尊亲族之长而立于〔彼〕侧

六一

有罪无罪通己身治愈之道优波离于律置为第一位得大师之称扬

六二

熟知纤细微妙之意义演说者中最胜者率群之〔彼〕伊西曼达尼之子富楼那广被称知

六三

知此等诸人之心巧为譬喻以断疑惑大雄牟尼〔尊〕而语己德

六四

「有情之群集虚空无边之铁围山其四阿僧祗数而不可知其果佛智无量而且不能知

六五

予于〔此〕世所行神通有何不思议耶在他不可思议未曾有而多身毛弥立

六六

当予在兜率〔天〕群中彼时予已称为散多西达〔知足〕十千〔世界〕之天群集而合掌劝请予〔言曰

六七

『天〔王〕大雄〔尊〕〔今〕时〔来〕令宿于母亲之胎度天〔人〕两〔界〕悟不灭之路

六八

由兜率天灭而入于母胎十千世界大地尔时震动

六九

予由母胎正智而出十千世界举喝采之声而震动

七〇

于入〔胎〕无等予者于生于出家〔无等于予者〕于正菩提于转法轮予为最尊

七一

实不思议哉于世诸佛之德广大十千数之世界六种震动

七二

光明广大而有不可思议身毛弥立尔时世尊为世之第一尊而为人〔中〕之牛〔王〕

七三

胜者以神通教示人天两界之经行于经行处经行世间导师已示说恰如于四手量之经行处由中途而不转还

[P.6]七四

为大智慧者而熟练三昧禅定舍利弗已达智慧之彼岸向世间导师礼问

七五

「大雄〔尊〕上人尊之〔起作佛之〕决意如何者贤者于如何时尊乃志求最上菩提

七六

布施〔持〕戒出离智慧与精进是如何忍辱正谛决定慈与舍如何

七七

贤者世间导师尊之〔果〕十波罗蜜如何者以如何尊之十种近波罗蜜果真谛波罗蜜如何

七八

逢彼〔舍利弗〕之问持迦陵频伽之蜜音〔佛〕净〔有情〕之心于〔人〕天与喜说明

七九

过去之诸佛诸胜者之所说乃游戏三昧次第传于诸佛之间佛伴宿住智以智慧于人天界说此世间利益之法

八〇

闻予之所言起喜悦之心拔忧悲之箭以令念得一切之成就

八一

以心踏行醒狂醉攘忧悲令逃轮回灭一切苦恼之道

宝珠经行处品 终

二 第一佛 提槃迦〔燃灯〕品

四阿僧祗及十万劫之昔名为阿摩那〔不死〕美乐之都

满十种之声食物饮料丰富象声马声螺又车之〔音〕

「饮」以饮食互响〔招客〕声响都中各般设备一切业务亦在此处

悉备七种之宝种种诸人群集住善业之辈繁荣如天人之都

于此阿摩那瓦提〔不死城〕之都有称为苏美达〔善慧〕婆罗门积数亿〔之宝〕持有多财

[P.7]

彼为学生而谙神咒通三吠陀相术史传又于正法之上已达其极意

予彼时唯独坐而如是思惟「再出生是苦身坏亦同

予是生病质之身以求无老无死平稳安乐

弃此满种种死尸腐烂之身无期待无欲望之予去之

一〇

有彼之道应有此不能无此事予脱离彼生存努力为道〔努力达成〕

一一

「恰如有苦者亦存在乐然如有〔生存〕者非有〔非生存〕亦应有希望

一二

恰如有热者亦存在寒然有三种之火〔贪痴〕时涅槃亦应有希望

一三

恰如有邪恶者亦有善良然有生时不生亦应有希望

一四

恰如陷入粪中之人虽见满水之池不努力〔欲达〕于池此非彼池之过

一五

然虽洗净烦恼之垢以甘露之池若不探索其池此过不在甘露之池

一六

恰如四方为敌所遮之人有应去之路〔由彼〕不遁此非路之过

一七

然诸方为烦恼所遮者虽有安稳之路不探索其路此过不在安稳之路

一八

恰如罹病者虽有〔可愈〕彼医生于彼不令其病得愈此过不在医生

一九

然被烦恼之病所苦所恼而不访其师此过不在导者

二〇

恰如厌挂人首之尸弃此而安乐自由善为自制而去

二一

然予弃积种种死尸之此腐烂身而无期待无欲望之身

二二

恰如男女于不净处弃不净物无期待无欲望而去

二三

然弃满种种死尸之此肉身如辨用〔以去〕不净处

二四

恰如其主之弃破旧漏水之船为无期待无欲望而去

[P.8]二五

然弃有九孔常漏出汁之此肉身如为船主之〔弃〕破船

二六

恰如人携宝与贼共行见恐有失宝弃贼而去

二七

然此肉身如等大贼有恐失善根故弃此身而予去之

二八

予如斯思考向有依怙者无依怙者施数百俱胝之财而入于雪山中

二九

于近雪山之处名为达摩伽〔有法〕山于其处予善构道院善设树叶之家

三〇

予于其处离五种之不便设有八种便利之经行处获神通力

三一

予在其处脱弃九种之不便俗衣衣具十二种便利之树皮衣

三二

弃满八种不便树叶之家赴有十种便利之树下

三三

莳植谷类皆避〔摄守〕有种种利益之果实随有摘取

三四

于此处坐又经行精进努力未经七日获得神通力

三五

如此予达完成〔之域〕于教得自在而名曰提槃迦〔燃灯〕胜者世间导师出世

三六

〔佛〕宿于母胎出生开觉说道予则专乐禅定不见〔此等〕四种之相

三七

〔诸人〕于边鄙之土地招奉如来持欢喜之心继续扫净如来之来路

三八

尔时予已出道院振树皮之衣飞行于空中

三九

诸人得感激之情见而喜悦狂喜予由空中下而先问诸人

四〇

「众多人人起悦喜狂喜感激之情为何人如此扫净人应行之道路耶

四一

彼等受予之问答曰「无比伦之佛名提槃迦罗胜者世间导师已出世为此佛而扫净路

四二

闻言「佛」之语予直起欢喜之念予示满悦之情云「佛佛」

[P.9]四三

立于其处起欣喜感激之心而如斯思惟「予在此处莳种子勿空逸机会

四四

若汝等为佛扫净与予一处予亦扫净人行之路

四五

尔时彼等与予应扫路之处予时唯念「佛佛」而扫路

四六

予扫之处未终大牟尼胜者提槃迦罗具六种之神通力与尽诸漏离垢秽俱众人四十万而步行其道

四七

行迎拜多鼓打鸣人天扬起欢呼之声

四八

天人见人间人间见天人彼等共合掌随如来之后而行

四九

天人以天界之乐器人界以人间之〔乐器〕响鸣随如来之后而行

五〇

升于空中之诸天人于处处散撒天之曼陀罗华莲华波利质多罗华

五一

于地上诸人于处处投上素馨花沙罗罗〔芳香花〕尼婆花山花芬那伽花开他佳花

五二

予于其处解发将树皮之衣及兽皮布敷于泥土之上而俯伏

五三

「佛与弟子等俱踏予而行勿踏泥土此应为予之利益

五四

予俯伏地上起如是念「予以望今烧尽予之烦恼

五五

予于此处有何要耶以行异相而证法予达一切智于人天世界成佛

五六

予唯一人度作显示力量之人有某种之要达一切智度人天世界

五七

为最上人予依此决心达一切智度数多之诸人

五八

断轮回之流灭三之生有乘正法之船度人天世界〔然希望将成佛人〕

五九

生为人得为〔男〕性有因缘见佛奉侍出家具德奉仕与愿心结合此八种之法〔完成作佛之决心〕

六〇

〔相应〕于知世间受供养提槃迦罗佛立于予之头边而为是语

[P.10]六一

「见此结发之行者行极度之苦行由此经无量劫时彼将出世成佛

六二

实则如来由名为迦毘罗乐都遁出以勤应勤以行难行

六三

如来坐在阿伽婆罗〔牧羊〕树下于其处受乳糜供养将入于尼连禅〔河〕

六四

彼胜者于尼连禅河岸而啜乳糜攀寻整理善道而近至菩提树下

六五

由于最上者右绕菩提塲之礼大名声之人于阿萨陀〔树〕之下得〔正〕觉

六六

此佛之生母名为摩耶父名输头檀那〔净饭〕彼是瞿昙

六七

无漏离垢秽心寂静得禅定之寇利他〔目犍连〕与乌婆提沙〔舍利弗〕将成为上首弟子

六八

侍者名阿难陀奉事此之胜者企摩〔后〕与乌婆罗般那〔莲华色〕而为上首之女弟子

六九

无漏离垢秽心寂静而为得定者此世尊之菩提树被名为阿萨陀

七〇

质多与阿他罗越迦而为上位之常侍信士难陀之母与郁多罗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七一

无比伦之大仙闻此语人天喜悦云「彼为佛之种子幼芽

七二

扬起欢呼之声拍手且笑十千世界之人天合掌而礼拜

七三

我等甚善然此世所依怙〔提槃迦罗佛〕之教将失于来世会有眼目此行者

七四

恰如渡河之人若迷失对岸之登上塲则指向下游之上塲渡此大河

七五

我等皆向此〔提槃迦罗〕胜者別离于来世将会有眼目此〔行者〕

七六

〔相应〕知世间受捧物之提槃迦罗〔佛〕称赞予之行后举右足而〔去〕

七七

于在塲胜者之子等皆向行右绕予礼天人阿修罗亦礼拜予而去

七八

世间导师之弟子众俱去离予之视线尔时予由座起结跏而坐

七九

尔时予以乐而乐以悦而乐充满欢喜之情结跏而坐

[P.11]八〇

继续结跏而坐尔时予如是思惟「予于禅定得自在于神通达彼岸

八一

于千世界予为无等仙士于神通法无俦类予得此乐

八二

当予结跏而坐十千世界之住者發大声言曰「汝必成佛

八三

昔诸菩萨之结跏严坐时前兆已现然今日现此等〔之前兆〕

八四

寒去热亦退此等之〔前兆〕今日出现汝必成佛

八五

十千世界无音亦无骚扰此等〔之前兆〕今日出现汝必成佛

八六

大风不吹起大雨不降注此等〔之前兆〕今日出现汝必成佛

八七

陆生花水生花皆立即开花此等又于今日开花汝必成佛

八八

蔓草及树木立即结果实此等今日结果实汝必成佛

八九

空中地上之宝立即共同放光此等之宝又于今日放光汝必成佛

九〇

人天界之乐器立即發声此等之两者又于今日發声汝必成佛

九一

各色各种之花立即由空中降下此等之前兆今日出现汝必成佛

九二

大海〔之水〕退去十千世界震动此等两者又于今日發音汝必成佛

九三

地狱中一万之火立即消灭此等之火今日亦消灭汝必成佛

九四

大阳无云星星皆出现此等〔之前兆〕今日出现汝必成佛

九五

雨不降而即时于地上涌出水此又于今日涌出于地上汝必成佛

九六

星群星斗辉光于空之座卫萨迦〔氐〕星与月相合汝必成佛

九七

栖穴栖窟者已由栖处出彼等又于今日出汝必成佛

九八

生者无有不满事皆立即已满足彼等又于今日皆满足汝必成佛

[P.12]九九

尔时病愈嫌恶之念消失此等〔之前兆〕今日出现汝必成佛

一〇〇

尔时贪欲灭嗔恚与愚痴已消失此等又于今日皆消失汝必成佛

一〇一

尔时已无恐怖心今日又无此由此之兆我等应知汝必成佛

一〇二

尘已不向上吹散今日又已见此由此之兆知汝必成佛

一〇三

可厌之香已消去天上香之吹来今日又见此香吹来汝必成佛

一〇四

除无色界天一切天人皆已出现彼等今日又总出现汝必成佛

一〇五

至地狱为止一切之物立即皆已出现彼等今日又皆出现汝必成佛

一〇六

尔时此等而是无障碍此等今日又〔同现〕于虚空汝必成佛

一〇七

死与生于彼刹那而不起此等今日又复得见汝必成佛

一〇八

坚执而精进不止不退我等又知此汝必成佛

一〇九

闻佛之语与十千世界天人之语大为满悦欢喜尔时予已如是思

一一〇

「佛未宣二意味之语胜者无虚妄之语于诸佛无有虚偽予必成佛

一一一

恰如向空中投土块必落下于地上然尊佛之语确实不变诸佛无有虚偽予必成佛

一一二

恰如一切生物之死确实是不变然尊佛之语亦确实不变乃至

一一三

恰如夜分之至尽太阳之必升然尊佛之语确实而不变乃至

一一四

恰如由栖处而出必为狮子吼然尊佛之语确实而不变乃至

[P.13]一一五

恰如宿胎之生者必定卸其荷担然尊佛之语确实不变乃至

一一六

于是予于诸处探佛之本上方下方十方乃至法界之边际为止

一一七

予于尔时探求见第一之布施波罗蜜此古诸大仙所依之大路

一一八

「汝若欲得菩提先须坚持此第一〔波罗蜜〕于行布施达成满

一一九

满水之水瓶由某物而使之倾覆其水无残吐出更无所留

一二〇

然汝若见乞物者不问卑贵与中间行施无所余犹如被倾覆之水瓶

一二一

成佛(之本法)不应唯于此如于他可令熟练菩提之法将探求彼

一二二

予探访于彼时见第二之持戒波罗蜜此古诸大仙之行所

一二三

「汝若欲得菩提须坚持此第二之波罗蜜于持戒达成满

一二四

恰如牦牛之尾为某物所牵挂时彼于其处〔虽然待〕死而不损其尾

一二五

然于四阶级成满于戒而常持戒应如牦牛之护尾

一二六

成佛〔之本〕法应非唯此等此外如有可令熟练菩提之法将探求彼

一二七

尔时予探见第三出离波罗蜜此古诸大仙常行之所

一二八

「汝若欲得菩提须坚持此第三波罗蜜而达成满于出离

一二九

恰如久栖狱中而苦痛烦恼者于其处不起爱著唯求脱出

一三〇

汝见一切生有如牢狱为由生有脱出而趣向出离

一三一

成佛〔之本〕法应不只此等如有可令熟练菩提之法将探求此

一三二

尔时予探见第四智慧波罗蜜此古诸大仙常行之所

[P.14]一三三

「汝若欲得菩提须先坚持此第四〔波罗蜜〕于智慧达成满

一三四

恰如乞食比丘于卑中间之诸家无一遗漏如斯乞而得其资粮

一三五

然汝亦常问知者如得智慧波罗蜜之成满者将达菩提

一三六

成佛〔之本〕法应不只此等如有其他令熟练菩提之法将探求此

一三七

尔时予探见第五精进波罗蜜此为古诸大仙之行所

一三八

「汝若欲得菩提须坚持此第五〔波罗蜜〕于精进达成满

一三九

恰如兽类之王者狮子之坐立又经行而有常高

一四〇

然汝亦于一切生存中坚持精进如得精进波罗蜜之成满则成佛

一四一

成佛〔之本〕法应不只此等如有其他令熟练菩提之法将探求彼

一四二

尔时予探见第六堪忍波罗蜜此为古诸大仙之行所

一四三

「汝今须坚持此第六〔波罗蜜〕如心无脱离此汝将达成上菩提

一四四

恰如大地净不净亦皆堪忍被投掷不嗔亦不慈

一四五

然汝须宽恕一切称扬毁訾如得堪忍波罗蜜之成满将达上菩提

一四六

成佛〔之本〕法不应唯此如有其他令熟练菩提之法予将探求彼

一四七

予探求时见第七之真实波罗蜜此为古诸大仙之行所

一四八

「汝今须坚持守此第七〔波罗蜜〕此处无为二语汝将达上菩提

一四九

恰如于人天界无比类之晓明星无论如何时如何之季节亦无离其道外

一五〇

然汝亦无外离真实道得真实波罗蜜之成满将达成上菩提

一五一

成佛〔之本〕法不应只有此等如有其他令熟练菩提之法予将探此

[P.15]一五二

尔时予探见第八之决定波罗蜜此为古诸大仙之行所

一五三

「汝今须坚持此第八〔波罗蜜〕于此处汝无动摇将达上菩提

一五四

恰如由盘石所成之山坚立而无动对强风亦不震动时立于其处

一五五

然汝亦决定于上恒常不动得决定波罗蜜之成满将达上菩提

一五六

成佛〔之本〕法不应唯于此等如有其令熟练菩提之法予将探求彼

一五七

尔时予探见第九慈波罗蜜此为古诸大仙之行所

一五八

「汝若欲得菩提须坚持此第九波罗蜜于慈爱成为无比类者

一五九

恰如水之于善人与恶人皆令同等感受寒冷除尘与垢

一六〇

然汝亦于利者不利者养慈爱之平等心如得慈波罗蜜之成满将达上菩提

一六一

成佛〔之本〕法不应只于此如有其他令熟练菩提之法予将探求彼

一六二

尔时予探见第十舍波罗蜜此为古诸大仙之行所

一六三

「汝今须坚持此第十〔波罗蜜〕于此坚持无比汝将达上菩提

一六四

恰如大地受投掷之物污净忿怒慈爱皆弃舍而见为〔平等〕

一六五

然汝对乐苦当应平衡如得舍波罗蜜之成满将达上菩提

一六六

于此世界可令熟练菩提之法唯有此由此为以上者有此而无他须坚持此

一六七

此等之法其性质妙味形相并为思惟依法之威力成为清净十方世界震动

一六八

如缔结甘蔗之缔机大地摇动而且叫恰如油缔机之车轮大地为之震动

一六九

限于随侍佛之群众皆震失其气而已倒卧于彼大地上

一七〇

闻陶工所造数百数千之瓶于其处互相击打已为碎末

[P.16]一七一

心病之群众集来提槃迦罗佛所言

一七二

「世将起何事福耶或祸耶世人皆为此所恼有眼者请与攘解

一七三

尔时大牟尼提槃迦罗宣示彼等「汝等安心对此大地之震动勿怀畏怖

一七四

予今日预言『于未来世成佛』彼胜者踏行思惟古法

一七五

彼作佛之本法思惟无遗因此大地十千之人天世界乃震动

一七六

闻佛之语群众已安心皆再来向予礼拜

一七七

持佛之德心坚固予拜提槃迦罗佛其时由座而起

一七八

天人人间之两者〔取〕天界人界之花由予座起散撒诸花

一七九

天人人间之两者皆言确知予之幸运「汝之愿大汝依汝之原望将得果

一八〇

攘一切之祸愈一切之病于汝无障碍速实现最上菩提

一八一

恰如时到花树之花开然大雄者汝亦依佛智而开花

一八二

恰如一切正觉者十波罗蜜之行果然大雄者汝亦行十波罗蜜果

一八三

恰如一切正觉者之开悟于菩提塲然大雄者汝亦于开悟胜者之菩提

一八四

恰如转一切正觉者之法轮然大雄者汝亦应转法轮

一八五

恰如十五日澄清月轮之光辉然汝心满徧十千世界之光辉

一八六

恰如由罗睺之口脱出之月轮似日轮之热而辉汝亦以汝尊严令世之人解脱而辉

一八七

恰如一切之河流入大海然人天之两界皆流入汝所

一八八

为彼等如是称赞持彼十种法遂行此等之法其时彼入于森林

苏美陀之谭 终

[P.17]一八九

尔时彼等与彼比丘众俱供养世间导师归依提槃迦罗〔大〕师

一九〇

如来令某者住于三归依或者住于五戒其他者令住十种戒

一九一

对某者与沙门道之四种最上果对某者与无比类法之〔四种〕无碍解

一九二

人间之主对某者令得八种之胜禅定或对某者令得三明六神通

一九三

大牟尼用此方法教群众世之依怙教由牟尼广扩大

一九四

丰颊广肩名提槃迦罗〔佛〕度化诸多之人脱出苦界

一九五

大牟尼见应令开悟之人于刹那往十万由旬令彼得悟

一九六

于第一〔法〕之领会佛令十亿人得悟于第二〔法〕之领会所依者令九亿人得悟

一九七

佛之于天宫中说法于第三〔法〕之领会者有九千亿人

一九八

于提槃迦罗佛此三之集会在第一之会座有一兆之有情

一九九

其次胜者在那拉达峰上闲居时集合漏尽离垢者有十亿

二〇〇

大雄〔尊〕住苏达萨那〔善现〕山时尔时牟尼受九千亿诸人之侍奉

二〇一

尔时予为激烈苦行之结发行者往来虚空达五种神通之彼岸

二〇二

二十万人领会法一二之悟者不可以数计

二〇三

尔时提槃迦罗〔吉〕祥者之教丰荣广行者当应令群生开悟

二〇四

四十万之悟者有六神通有大威神力常侍奉世间之了解者提槃迦罗佛

二〇五

尔时弃人界未得志其有学之徒尚不免非难

二〇六

善为开花之佛语由无烦恼无垢秽之此等阿罗汉于人天界發光辉

二〇七

都名蓝摩瓦提(有喜乐)被称为提槃迦罗师之〔父〕苏美陀(善慧)为刹帝利族母亦称为苏美陀

[P.18]二〇八

彼营在家生活于一万年具有汉萨(白鸟)昆阇(鹭)玛优罗(孔雀)三所优良之宫殿

二〇九

有三十万之善饰之妇女夫人名为般头摩(莲华)名乌萨巴堪达(牛王肩)乃其实子

二一〇

见四种之相骑象出城胜者于满十个月之间已能执应勤之事

二一一

提槃迦罗大牟尼大雄(尊)由梵天王之请牟尼行正勤行令人人开悟

二一二

于难陀园之斯利伽罗(家)中坐于斯利安树下已击碎外道等

二一三

苏曼伽罗(善吉祥)与提萨为弟子中之上首提槃迦罗师之侍者名曰萨伽陀(善来)

二一四

难陀(喜悦)与苏难陀(善喜悦)为女弟子中之上首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毘波梨

二一五

陀普萨与婆利伽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师利摩(有祥)与索诺为提槃迦罗师之常侍信女

二一六

大牟尼提槃迦罗之身量有八十肘如第婆(灯明)树又已如开花之沙罗树王之美

二一七

彼大仙之寿量为十万岁生存于此期间此〔佛〕济度多数之众生

二一八

光辉正法度脱大众光𪸩照明如大火聚与彼弟子众已共入涅槃

二一九

彼之通力彼之名声于足下之轮宝皆悉归于无岂非诸行是空耶

二二〇

胜者提槃迦罗师于难陀园已入涅槃其处有此胜者之塔高三十四由旬

提槃迦罗世尊之种姓第一 终

[P.19]三 第二佛 孔达尼耶品

提槃迦罗〔佛〕之次名为孔达尼耶导师威光无边名声无限而不可测不可胜

彼佛以忍辱比大地以(持)戒比大海定于须弥〔山王〕依智慧而譬大空

佛为利益一切有情而说明〔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四圣〕谛

世间导师孔达尼耶〔佛〕之转法轮于第一会令领会法者有一兆之数

由此之后于人间天人之会座说〔法〕于此第二会令领会者有九千亿

佛之说法时打挫外道等于第三会令领会法者有八千亿

在康达尼耶大仙如是归于漏尽离垢心寂静诸人之集会俱有三次

第一会座为一兆数第二(亦)一兆数而第三为九千亿

予于彼时名为威极他威(甚胜者)国王以海为涯行主权〔于其间〕

一〇

一兆数之离垢大仙等与世间第一依怙之孔达尼耶〔佛〕共同受最上食物供养

一一

此世间导师孔达尼耶佛亦为予豫言宣示「于由今难测之远劫将〔出世〕成佛

一二

勤应勤行难行于阿萨陀树下开悟将成大名声之正觉者

一三

此佛之生母应称为摩耶父名净饭〔王〕此为瞿昙〔姓〕

一四

寇利他〔目犍连〕与乌婆提沙〔舍利弗〕为上首弟子阿难陀为侍者奉事此胜者〔佛〕

一五

企摩与乌婆罗般那(莲华色)为上首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阿萨陀

一六

质多与阿达罗越迦为上位之常侍信士难陀之母与郁多罗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P.20]一七

此誉高瞿昙佛之寿命应为一百岁

闻无比伦大仙之此语人间天人欢喜而言「为此佛之种子幼芽

一八

〔由此〕扬起欢呼之声十千〔世界〕之天子等拍手且笑合掌礼拜

一九

「予等此世依怙孔达尼耶〔佛〕之教虽将失去于未来世将面彼瞿昙佛

二〇

犹如众人渡河失见对岸之上岸处指向下游之上岸处渡大河

二一

又我等若皆虽与此胜者离別于未来世将面彼胜者

二二

闻彼〔佛〕之此语予心愈得澄净为实现此利益予向胜者布施大王国〔喜〕舍大王国于彼佛之处出家

二三

佛之经律有九分教一切学尽以光辉胜者之教

二四

于此处坐立经行不放逸而过日达神通之极予生梵天界

二五

都名蓝玛瓦提(有喜乐)孔达尼耶大仙之〔父〕名为须难陀(善吉悦)为刹帝利族名须伽陀(善生)为生母

二六

一万年之间彼营在家生活具〔有〕卢至(喜)须卢至(善喜)须婆(净)三所优美宫殿

二七

有三十万之善饰妇女夫人名为卢至德威(喜妃)有子名威吉他阇那(能胜军)

二八

见四种之相〔乘〕车之乘物而去满十个月之间胜者能作应勤之事

二九

成为两足者中之尊孔达尼耶大雄〔尊〕受梵天之请为天上之胜都民而转〔法〕轮

三〇

拔陀(贤)与须拔陀(善贤)而为上首之弟子阿那律陀为大仙孔达尼耶之侍者

三一

提沙与鸟婆提沙而为上首之女弟子可喜可度之沙罗树成为孔达尼耶大仙之菩提树

三二

须那与乌婆须那为上位之常侍信士难陀与师利摩亦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三三

彼大牟尼之身量为八十八肘如同月王日中太阳之光辉

三四

时人寿为十万年此佛于此世生存中济度众多之人

[P.21]三五

依漏尽离垢之徒众严饰大地恰如于大空有多数月宫之美彼亦为美者

三六

此等龙象无限〔数〕不摇不动此等大名声之诸人恰如显示落雷而入于涅槃

三七

胜者此无比之神通依慧〔而〕养定一切归于无〔故〕诸行岂非成空耶

三八

尊称为孔达尼耶之胜佛于阐达罗摩(月园)而入于涅槃其处有支提名质多其高为七由旬

孔达尼耶世尊之种姓第二 终

四 第三佛 曼伽罗品

孔达尼耶〔佛〕之次有曼伽罗〔佛〕为除世黑暗而扬举法炬

此〔佛〕之光明无比比他之胜者殊胜伏日月之光照十千〔世界〕

此佛亦殊胜尊说四谛〔之理〕人各各吸谛理之妙味而攘除大黑暗

〔佛〕达无比之菩提后开始说法于第一会令〔领会法〕者其数为一兆

佛于天王天〔帝释〕宫中说法之时于第二会令〔领会法〕者其数有数百亿

转轮王须难陀(善庆)来正觉者之处正觉者为彼击殊胜之尊法鼓

此时须难陀王随伴之辈九亿数彼等皆无遗被言「来比丘」〔而得出家〕

于曼伽罗大仙之有三集会于第一会座〔集来者〕为一兆之数

第二会座一百亿而第三有九亿尔时集漏尽离垢之徒众

一〇

予其时名为须卢奇(善喜)婆罗门是读诵者持呪者三种之吠陀通达者

[P.22]一一

予诣彼佛之处归依于师向正觉者为首及比丘众行供献香华供献香花更以飨宴牛乳

一二

此两足尊中之曼伽罗佛亦预言予「由此于无量劫将成佛

一三

并宣示勤应勤行难行后于未来世吾等将面此佛

一四

予闻彼语心益澄净为成就十种波罗蜜决心由此行苦行

一五

尔时予为成最殊胜正菩提增喜悦心施此家与佛于其处出家

一六

师之教有经律及九分教一切学尽光辉胜者之教

一七

于此处住不放逸修梵〔住〕修达神通之极位予往生于梵天界

一八

都名郁陀罗〔父〕名郁陀罗是刹帝利族而名郁陀罗〔夫人〕乃成此曼伽罗仙之生母

一九

彼九千年之间营在家之生活具有雅萨瓦〔有名〕须奇玛〔有净〕师利玛〔有祥〕三处优美之宫殿

二〇

有满三万数善饰之妇女名雅萨瓦提〔有名〕之夫人与名师瓦罗之子

二一

见四种之相骑马离去〔宫殿〕满八个月之间胜者勤所应勤之事

二二

世间导师大雄〔尊〕之曼伽罗〔佛〕受梵天之请于优善斯利〔吉祥〕之林转大〔法〕轮

二三

须德巴〔善天〕与丹玛赛那〔法军〕为曼伽罗大仙之上首弟子名波利陀〔所护〕者是〔彼之〕侍者

二四

师巴罗与阿殊伽〔无忧〕为世尊上首之女弟子〔彼之〕菩提树称为那伽树

二五

难陀与威萨伽为上位之常侍信士阿鲁罗与须檀那为上首之常侍信女

二六

大牟尼尊身量为八十八拉他那〔长量〕由彼發数百千之光

二七

时人寿九万年此佛于生存世间济度众多之人

二八

恰如不能计算海上之波数此佛之弟子等亦不能计算彼〔之数〕

[P.23]二九

正觉者曼伽罗导师存在于世间于其教无有不净之死

三〇

揭法炬度大民众如火放光此大名声〔之佛〕已入于涅槃

三一

于人天世界示诸行之真性放光如火炬没如太阳

三二

曼伽罗佛已在名卫萨罗苑林入寂于此处有此胜者之塔其高为三十由旬

曼伽罗世尊之种姓第三 终

五 第四佛 须曼那品

在曼伽罗〔佛〕之后有须曼那〔善意〕导师依一切法而无等流为存在一切有情之长

此〔佛〕亦于彼时在美伽罗都调和法螺击甘露之鼓〔即〕说胜者之九分教

此〔大〕师克服烦恼达上正菩提筑造殊胜尊法城之都

彼佛常恒存在广扩正直无曲之大路〔即〕创建殊胜尊之四念处

佛于此大路之上扩建沙门之四种果四种无碍解六神通八等至

人之精勤无邪障有惭耻人精进者等随意受纳此等尊德

如是依此方法〔大〕师令大众向上初令一兆〔人〕开悟

大雄〔尊〕训示外道之群时于〔此〕第二说法领会法者其数有数百亿

天人人间相和一心问寂灭之事又质问心之疑

一〇

于此第三时之说法说明〔佛〕之涅槃而领会法者其数有九千亿

一一

须曼那大仙漏尽离垢秽心归寂灭如是辈之集会总有三次

[P.24]一二

雨安居终了宣示世尊之自恣伴随如来者其数及一兆

一三

由此后于康奢那〔黄金〕山无垢之诸人集合此第二之会座者有九千亿数

一四

帝释天王为见佛而来时〔此〕第三之会座时集会者为八千亿数

一五

尔时予为大神通力之龙王名为阿陀罗〔无比〕积有善业之缘

一六

时予出龙之住居与亲族一类以共同龙族之天乐向胜者及〔比丘〕众侍供

一七

以饮食之类飨一兆之众一一施一领之衣服而向佛归依

一八

此佛导师须曼那亦为予预言「由此于无量劫将成佛

一九

勤应勤行难行后并宣示予等于未来世将面此佛

二〇

予闻此佛之语心益澄清为令成就十种之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二一

须曼那大仙之都为美伽罗〔父〕名须达陀〔善施〕刹帝利族名师利摩〔有祥〕是生母

二二

彼佛营在家之生活为九千年有阐达(月)须阐达〔善月〕瓦单萨三优美之宫殿

二三

有六万三千之善饰妇女有名瓦单斯伽之夫人与称阿努波摩之子

二四

见四种之相骑象出〔宫〕而去满十个月之间胜者勤应勤之事

二五

须曼那导师大雄尊受梵天之请于优善之美伽罗园大转法轮

二六

萨罗那〔归依〕与波威他陀〔修身〕为佛之上首弟子乌提那〔上升〕是须曼那大仙之侍者

二七

须那与乌婆须那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佛又名声无限在那伽树下开悟

二八

瓦鲁那与萨罗那共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奢罗〔动〕与乌婆奢罗〔近动〕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九

此佛身量为九十肘如黄金之花环照耀十千世界

三〇

时人寿为九万年此〔佛〕存在其世间济度众多之人

[P.25]三一

应度者已度应令悟者已令悟正觉者入般涅槃如八月夜之月王

三二

彼等为漏尽比丘彼佛为无等伦者示现无比之光明此等大名声之诸人皆入于涅槃

三三

其智慧无比者其宝亦无比皆归于无故诸行岂非成空耶

三四

名声高之须曼那佛于安伽罗园入涅槃此胜者之塔于其同处高四由旬

须曼那世尊之种姓第四 终

六 第五佛 丽瓦陀品

在须曼那〔佛〕之后有名为丽瓦陀〔谄曲〕导师无可喻之无比无伦最上之胜者

此〔佛〕亦依梵天之恳请为蕴处界所摄说由生而不现生之法

于佛之说法领会〔人之法〕者有三次于第一会领会法者其数量不可语

丽瓦陀牟尼导阿林达摩〔伏敌〕王于此第二会领会法者其数为一兆

七日〔之后〕由宴坐而起人〔中〕牛〔王〕导十亿之人间天人〔入于〕最上果

丽瓦陀大仙尽诸漏离垢秽如是解脱诸人集会计有三次

第一之会座超越〔会者〕计数之路第二之会座为一兆之数

依智慧无等伦之彼〔佛丽瓦陀〕转〔法〕轮者此时有罹病命迫旦夕

此时欲问此弟子之病来牟尼〔尊〕之前阿罗汉其数为一兆〔此〕为第三之会座

一〇

予彼时名阿提德瓦婆罗门赴丽瓦陀佛之前归依于佛

一一

礼赞彼戒慧殊胜之德予于礼赞同时施上衣

[P.26]一二

此世间导师丽瓦陀亦对予预言「由此经无量劫后将成佛

一三

勤应勤行难行后并宣示予等于未来世将面此〔佛〕」

一四

予闻彼〔佛之此〕语予心益澄净为成就十种波罗蜜决心更行苦行

一五

尔时予增修忆念彼佛之法自希求成就彼〔佛〕之法

一六

丽瓦陀大仙〔在俗当时之〕都名须檀若伽〔父〕为威普罗是刹帝利族其生母名威普罗

一七

六十万年之间彼〔佛〕营家庭之生活须达沙那〔善现〕与罗陀那义及庄严之阿耶罗乃由善业生出为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八

有三万三千善饰之妇女名须达沙那之妃与名瓦鲁那之子

一九

见四种之相乘车出〔城〕而去满七个月之间胜者勤应勤之事

二〇

世间导师之丽瓦陀大雄〔尊〕于瓦鲁那园之斯利伽那〔吉祥密林〕大转法轮

二一

瓦鲁那与普罗夫摩提瓦〔梵天〕为丽瓦陀大仙之上首弟子名珊勃瓦〔出生〕彼之侍者

二二

拔达与须拔达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佛于那伽树下开悟

二三

婆度摩及昆加罗为上位之常侍信士斯利摩及耶沙瓦提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四

此佛之身量高达八十肘如揭扬帝释天之旗照耀一切方

二五

由其身无上光鬘昼夜无別普照于一由旬之间

二六

时人寿为六万年此〔佛〕于此世间度化多数之人

二七

说明于世不死之道示现佛之力量〔佛〕入无余涅槃恰如薪木燃尽之火

二八

其身似宝珠其法无等者总归于无〔故〕一切之行岂非空耶

二九

誉高之丽瓦陀佛彼大牟尼入于涅槃此处彼处各处土地广配分舍利

丽瓦陀世尊之种姓第五 终

[P.27]七 第六佛 须毘陀品

在丽瓦陀〔佛〕之后有称须毘陀〔所照〕导师住于善定心寂静无等无比类

彼胜者心由离远彼在家〔生活〕转法轮而达一切智

上由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于其中间说法〔唯〕一之集会

于此集会正觉者之转法轮于第一会领会法者其数不可说

由此以后于人间天人之集〔会〕而说法〔其〕第二会领会法者为九千亿数

其次又名奢耶阇那〔胜军〕王子刹帝利族彼尔时令植林园而以此向佛捧献

有眼者〔成佛〕赞彼专精说法于彼第三会领会法者为百亿之数

此须毘陀大仙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如是〔诸人〕之集会计有三次

彼名郁伽陀〔上行〕之王对此人中尊行布施參与此布施之阿罗汉有十亿

一〇

复次都中之众供养此人中尊此第二会座为九亿之数

一一

胜者住天上之都而降来时为第三之会座八亿之数

一二

予尔时名为须奢陀〔善生〕婆罗门弟子等共同以饮食物供养佛

一三

须毘陀世间导师亦为予预言「由此经无量劫将成佛

一四

勤应勤乃至〔第四之一三〕将面此〔佛〕」

一五

闻彼佛之语又欣悦得感激之心为欲成此义予更为努力

一六

须毘陀大仙之都城名须达摩(善法)〔父〕名为须达摩刹帝利族母名须达摩

[P.28]一七

彼佛九千年间营在家之生活具〔有〕库姆达那利罗婆多摩所谓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八

有七万之善饰妇女其妃名沙曼吉有名为尸哈之子

一九

见四种之相由宫殿出人中最尊者七日之间行正勤行

二〇

世间导师须毘陀大雄尊应梵天之请于须达摩之优美苑林之中大转法轮

二一

阿沙摩(无等)与须内陀(善眼)为须毘陀大仙之上首弟子名阿努摩为彼之侍者

二二

那具罗与须奢陀为上首之女弟子当开悟〔时〕此佛于那伽树下开悟

二三

兰摩与须达陀为上位之常侍信士那具罗与奢陀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四

大牟尼尊有五十八罗陀那〔长度〕身量如千光之太阳照耀一切方

二五

恰如善开花林之种种香气薰育佛之语亦以持戒之香气薰育

二六

恰如大海水只可见而不可饱(饮)只闻佛之语亦不可饱

二七

时人寿为九万年佛存在此世间度化多数之人

二八

对其他之诸人训诫与教示如火之燃尽此佛与弟子等同于入涅槃

二九

彼佛为无等等彼之弟子等获得力量一切归于无〔故〕诸行岂非空耶

三〇

须毘陀为尊贵正觉者于尸哈(狮子)园中入于涅槃此地彼地到处施行配分〔佛〕之舍利

须毘陀世尊之种姓第六 终

[P.29]八 第七佛 阿诺摩达西品

于须毘陀〔佛〕之后有两足尊之正觉者阿诺摩达西(高见)〔佛〕名声无限有威光而难胜

佛断一切结缚碎破三有为人天说示到达不退转之道

难摇如大海难到如大山无限如虚空开花如沙罗树王

生类只见此佛亦得满悦闻其發声彼等达不灭〔涅槃〕

彼时闻佛〔之说法〕令领会者数多而盛第一次之说法即有十亿之〔人〕领会〔法〕

其后于领会〔法〕而降法雨于第二次之说法有八亿人领会〔法〕

其后又降〔佛之法雨〕润泽生类第三次领会〔法〕者为七亿八千万

此大仙亦获神通力在于解脱而开花之辈集会有三次

舍憍慢愚痴如是心归寂静之辈为八十万人之会座

一〇

第二次无执著离尘垢如是归静息辈为七十万人会座

一一

第三次获神通力入于涅槃之苦行者为六十万人之会座

一二

予彼时有大威神力之夜叉在净居天为数千万夜叉之主将

一三

尔时予亦接近此大仙世间导师殊胜之佛与彼众僧一并供养饮食

一四

此清净眼之牟尼彼时亦为予预言「由此〔经〕无量劫时将成佛

一五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此佛

一六

闻彼佛之语而欣悦得感激之心欲成就十种之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P.30]一七

阿诺摩达西师之都城名为阐达瓦提(有月)〔父〕耶沙瓦(有称)为刹帝利族母称为耶输陀罗

一八

此佛营在家之生活事一万年具有斯利(荣)乌婆斯利(近荣)瓦达之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九

有二十三万之善饰妇女妃名为斯利摩实子名为乌婆瓦那

二〇

见四种之相乘驾笼〔出城门〕满十个月之间勤所应勤

二一

由大梵天之请彼阿诺摩达西大牟尼大雄〔尊〕于须达沙那苑林大转〔法〕轮

二二

尼沙娑(人主)与阿须伽(无忧)为上首弟子阿诺摩达西师之侍者名瓦鲁那

二三

孙达利与须摩那为彼之上首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阿周那

二四

难第瓦达及斯利瓦达(吉祥增)为上位之常侍信士郁婆罗与婆多摩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五

大牟尼〔尊〕之身量为五十八罗陀那放其光明如升百光之太阳

二六

当时人寿为十万岁此〔佛〕生存此之间济度多数之人

二七

善开花之语〔即〕胜者之教依如是离贪离垢之阿罗汉而愈益增美

二八

彼〔大〕师名声无限对此〔诸人皆共〕无双总归于无〔故〕诸行岂非空耶

二九

〔大〕师胜者阿诺摩达西于达摩园入涅槃其处此胜者之塔高为二十五由旬

阿诺摩达西世尊之种姓第七 终

[P.31]九 第八佛 婆睹摩品

阿诺摩达西〔佛〕之后有两足尊之正觉者其名为婆睹摩(莲华)为无等者无双者之人

其戒为无等者定亦无有涯际殊胜之智慧不可量解脱亦不可喻

此威光无双〔之佛〕转法轮除大黑暗之〔法〕领会计有三次

于第一之〔法〕领会佛令十亿之人开悟于第二之〔法〕领会所依者令九亿之开悟

婆睹摩佛训示彼之实子尔时于第三之〔法〕领会有八亿人

婆睹摩大仙之集会有三在第一之会座〔集合〕一兆之人

奉献迦𫄨那〔衣〕之时当施迦𫄨那衣比丘等为正法将军缝制法衣

彼时此等离苦有六通有大威神力无败事之比丘集合者为三十万

又其次此人〔中〕牛〔王〕于森林中入雨安居彼时集合二十万〔之人〕

一〇

予尔时为〔百〕兽之王者狮子于森林之中增修远离之念来见胜者

一一

以头礼拜胜者之足下行右绕之礼三度为狮子吼七日之间近侍胜者

一二

七日〔而〕如来由殊胜之等至而起心中继续思惟集千万之比丘

一三

尔时此大雄〔尊〕亦于彼等之间豫言「由此〔经〕无量劫时此者将成佛

一四

勤于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此佛

一五

闻彼之语予心益为澄净为欲成就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六

婆睹摩大仙之都名为阐娑迦〔父〕名阿沙摩(无等)为刹帝利族生母名阿沙摩

[P.32]一七

营在家生活为一万年具有难陀苏耶沙郁陀罗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八

有三百三十万之善饰妇女彼之夫人名郁陀罗实子名蓝摩

一九

见四种之相乘车〔出城门〕而去胜者满半个月之间勤所应勤

二〇

应梵天之请婆睹摩世间导师大雄〔尊〕于达难迦之良苑林中大转法轮

二一

娑罗与乌婆娑罗为婆睹摩大仙之上首弟子名为瓦鲁那为彼之侍者

二二

罗陀与须罗陀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摩诃须那

二三

毘耶与阿沙摩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卢奇与难陀罗摩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四

大牟尼上升空中之事为五十八罗陀那彼无双之光明光出四方

二五

月之光日之光尊宝摩尼珠之光会于胜者殊胜之光者一切失势

二六

时人寿为十万年彼于生存其间济度多数之人

二七

心熟之有情令悟无遗其他者则唯训示而彼〔佛〕入于涅槃

二八

如〔弃〕蛇之古蜕〔弃〕树之老叶佛弃诸行〔蕴〕而入于涅槃恰如火焰

二九

殊胜之胜者〔大〕师婆睹摩在达摩之园入于涅槃依地方而此处彼处配分舍利

婆睹摩世尊之种姓第八 终

[P.33]一〇 第九佛 那罗陀品

婆睹摩〔佛〕之后两足尊之正觉者其名为那罗陀无等类无可比对之人

此佛转轮王之长子爱子著华鬘璎珞前赴苑林

于此处有一棵树美观而名广传蔓延清茂近此而坐〔彼〕摩诃须那树下

彼获无限可比金刚之胜智由此识別诸行之兴起灭亡

彼于此处尽诸种烦恼无遗达一切智与十四之佛智

达正菩提转法轮于第一会领会〔法〕者有一兆之数

大牟尼调伏大都那龙王彼时行神通向〔人〕天示现

彼时为人天说法九千亿者超脱一切疑惑

大雄尊之训己子时彼之第三会领会〔法〕者八千亿之数

一〇

那罗陀大仙之集会〔总计〕有三第一会座为一兆之数

一一

佛之佛德并说其因缘时九千亿无垢〔之人〕达于寂静

一二

维楼奢那龙向〔大〕师捧献施物时胜者之弟子达寂静者为八千亿

一三

予彼时为严厉苦行之结发行者步于虚空于五种神通达到彼岸

一四

彼时予亦伴无等等〔之佛〕对僧众亦一并供养饮食亦奉献栴檀之香

一五

此世间导师那罗陀〔佛〕亦为〔予〕宣示豫言「由今于无量劫此者将成佛

一六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此佛

[P.34]一七

闻彼之语又益心喜为欲十种之波罗蜜果决意更行苦行

一八

都城名为单尼耶瓦提(有谷)〔父〕为刹帝利族为须提瓦〔善天〕为阿诺摩〔非卑〕是那罗陀大仙之生母

一九

彼营在家之生活事为九千年有质陀威质陀阿毘罗三所优美之宫殿

二〇

有四万三千之善饰妇女名为质陀阇那是彼妃名为难多郁陀罗为其实子

二一

见四种之相步行由宫殿出行七日之间世间导师行〔正〕勤行

二二

受梵天之请世间导师那罗陀大雄〔尊〕于达难迦之优美苑林大转〔法〕轮

二三

跋达沙罗(贤沙罗)与质陀蜜陀(胜友)为那罗陀大仙之上首弟子名为瓦阇陀为彼侍者

二四

郁陀罗与跋具尼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摩诃须那

二五

郁伽陵陀与瓦沙婆为彼上位之常侍信士印达瓦利与阐提为彼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六

大牟尼〔尊〕之身量达八十八罗多那似黄金花环照耀十千世界

二七

一寻量之光明由彼身發出由一方及于一方昼夜常扩散方由旬

二八

当时徧于四方由旬之间为佛之身光所覆任何人亦无点燃炬火灯火者

二九

时人寿为九万年此〔佛〕生存此世间济度诸多之人

三〇

恰如大空因有月宫种种之美彼之教亦因阿罗汉等而增添其美

三一

其他入道之士为欲度由轮回界之流此人〔中〕生〔王〕坚构正法桥而入于涅槃

三二

此佛为无等等彼之漏尽弟子等又威光无双归于无〔故〕诸行岂非空耶

三三

所谓那罗陀胜者人〔中〕牛〔王〕于须达沙那都入于涅槃彼处胜者优美之塔高为四由旬

那罗陀世尊之种姓第九 终

[P.35]一一 第十佛 跋陀无陀罗品

在那罗陀〔佛〕之次有两足尊之正觉者跋陀无陀罗(莲华上)名为胜者可譬喻为大海难扰之事

此佛出生之劫为曼达劫培植善〔根〕多数之诸人于此劫中出生

跋陀无陀罗世尊于第一之说法令领会法者其数有一兆

其后〔佛之法雨〕降下利乐生类于第二会领会法者有三万七千

大雄〔尊〕之赴阿难陀父之处击甘露打法鼓

击法鼓降法雨时于第三会领会〔法〕者有五百万数

为一切生类之训诫者教示者济度者而巧妙说法之佛济度多数之众生

此跋陀无陀罗〔大〕师之集会〔计〕有三第一之会座为一兆之数

无等等之佛住耶婆罗山此第二会座〔集合〕者为九千亿之数

一〇

其次游行出至大小村邑国土彼之第三会座集合者为八千亿之数

一一

其当时予名奢提罗(结发)之国吏〔跋陀无陀罗〕正觉者为首及僧众施舍食物与衣服

一二

此佛亦坐于僧众之间〔为〕予豫言「由此十万劫之后此者将成佛

一三

勤应勤者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四

闻彼佛之语决意更〔行〕苦行为成满十波罗蜜而强固守道

一五

尔时外道等一切皆被排除其中任何者亦均心惑气挫无祭〔火神〕之事被排除于国土之外

[P.36]一六

一总集于此处赴佛之前而申告「大雄〔尊〕汝为依怙有眼者〔为我等〕作依所

一七

〔汝〕一切生类之慈爱者悲愍者又求利益之人令集来外道皆令住于五戒

一八

如此汝为无烦恼之身外道等而为空无严饰伏此〔诸根〕之阿罗汉故

一九

都城名为汉沙瓦提(有鵞)〔父〕名阿难陀为刹帝利族此跋陀无陀罗大仙之生母为须奢〔善生〕

二〇

彼营在家之生活为一万年〔有〕那罗瓦哈那耶沙瓦娑瓦提三所优美之宫殿

二一

有四万三千之善饰妇女所谓〔大仙原有之〕妃为瓦须达陀郁陀罗为实子

二二

见四种之相由宫殿出七日之间上人行正勤行

二三

应梵天之请导师跋陀无陀罗大雄〔尊〕于所谓美提罗之优美苑林大转法轮

二四

帝瓦罗(执天)与须奢(善生)为跋陀无陀罗大仙之上首弟子名须曼那(善意)为侍者

二五

阿弥陀(无量)与阿娑摩(无等)为此世尊之上首女弟子其菩提树为娑罗罗

二六

威提因那与提娑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哈陀与威奇陀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七

大牟尼似黄金之花环有三十二种之优美相好其身量成为五十八罗陀那

二八

虽有垣树木丘陵山岳于四方十二由旬之间无有妨彼之物

二九

彼当时人寿为十万年彼〔跋陀无陀罗〕于生存此世间济度多数之有情

三〇

度多数之诸人断一切之疑念如火聚之放焰佛与其弟子同入于涅槃

三一

胜者跋陀无陀罗佛入涅槃于难陀园此处此〔佛〕优美之塔高为十二由旬

跋陀无陀罗世尊之种姓第十 终

[P.37]一二 第十一佛 须美陀品

跋陀无陀罗〔佛〕之后有名须美陀(善慧)之导师高大而为难胜之威光为一切世间之胜者牟尼

眼清口美大直庄重求一切有情之利益令众多之人脱出系缚

达佛最上之全智于须达娑那(善现)城大转法轮

于彼说法〔人〕领会法有三次于第一会领会法者为一兆之数

其后又此胜者调伏所谓昆婆康那(瓶耳)夜叉于此第二会领会法者为九千亿之数

复次此名声无限〔之佛〕说明四种之谛理此第三会之领会法者为八千亿之数

须美陀大仙漏尽离垢心归寂静为如是诸人之集会〔总计〕有三次

胜者之近于须达娑那(善现)以近优美都城时漏尽比丘来集者有十亿

又其次于提瓦库陀向比丘等捧迦𫄨那衣彼时此第二之会座为九亿之数

一〇

其次又十力世尊之游行尔时此第三之会座为八亿之数

一一

予彼时名为郁陀罗(上胜)之婆罗门青年在予之家积财为八亿

一二

向世间导师及僧众施舍归依于佛且愿出家

一三

此佛亦述随喜之辞宣示豫言予「由今于八万劫此者将成佛

一四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于佛

一五

闻此佛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六

〔大〕师之教经律有九支分一切尽习而光辉胜者之教

[P.38]一七

此处予坐〔卧〕行住上为无疏失而过日达六种之神通出生于梵天之世界

一八

〔彼之〕都名须达娑那(善现)〔父〕名须达陀(善施)为刹帝利族须美陀大仙之生母名为须达陀

一九

彼营在家之生活为九千年具有须阐陀康洽那斯利瓦陀三所优美之宫殿

二〇

有四万八千美饰之妇女名须曼那(善意)为彼妃须弥陀(善友)为彼子

二一

见四种之相骑象而出去正半月之间胜者勤所应勤

二二

应梵天之请而会须美陀世间导师大雄〔尊〕于须达娑那优美之都大转〔法〕轮

二三

婆罗那(归依)与萨娑伽摩(一切欲)而为须美陀大仙之上首弟子沙迦罗(海)乃彼之侍者

二四

罗摩及须罗摩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哈宁巴(大苦楝)

二五

乌鲁耶罗与耶沙瓦(名称家)而为上位之常侍信士耶输陀罗与斯利摩(光辉家)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六

大牟尼之身量为六十八肘恰如星群中之月照耀一切方

二七

如轮王之摩尼珠照耀一由旬〔之所〕同等〔此佛〕之宝珠向四方放一由旬之光

二八

时人寿为九万年此佛存在于此世间曾济度众多之人

二九

如彼〔佛〕之〔具〕三明六通如彼之得五力之阿罗汉等均集于此教

三〇

彼等一切名声无限为善得解脱灭〔再生之〕本质现智慧之光此等大名声之士入于涅槃

三一

殊胜之胜者须美陀佛于美陀园入涅槃于处处之地方广分配舍利

须美陀世尊之种姓第十一 终

[P.39]一三 第十二佛 须阇陀品

于同曼陀劫有名须阇陀(善生)导师有狮子之颊有牛王之肩不可测不可胜

如无垢清净之月如千光日之多热如是正觉者由吉瑞放光明耀辉

正觉者达最上之全菩提在须曼伽罗(善吉祥)之都大转法轮

世间导师须阇陀〔佛〕说殊胜之法于〔此〕第一会领会法者有八亿之数

名声无限须阇陀〔佛〕于天界入雨安居于此第二会领会法者有三万七千

无等等之须阇陀佛赴父之前时于〔此〕第三会领会法者有六百万人

须阇陀大仙对诸漏尽垢秽除心归寂静如此〔人人〕之集会有三次

既达〔六〕通〔五〕力与此〔转〕未达生生集于此等第一会座者为六百万

于次之集会胜者之降下三十三天此第二之会座为五百万人

一〇

彼之为第一弟子者赴正觉者人〔中〕牛〔王〕之前与四十万者俱

一一

予彼时为四洲之主行空中大力量之轮王

一二

见世有不思议希有身毛弥立往诣世间导师须阇陀〔佛〕之处

一三

四洲之大王权与七种之贵宝供养于佛于其前出家

一四

园丁等返施国土所产之受用具坐卧之类向比丘众等奉献

一五

十千〔世界〕之主此佛亦〔为〕予豫言「由此为三千劫此者将成佛

[P.40]一六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七

闻彼之语予益起喜悦心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八

师之教有经律九支分一切尽习以光辉师之教

一九

此处予精勤以过时日增修〔四〕梵住而达(六)神通之极出生于梵天界

二〇

于名为须曼伽罗(善吉祥)之都名郁伽陀(上行)是刹帝利族为须阇陀大仙之〔父〕婆婆瓦提(有光)为其母

二一

彼营在家生活为九千年具有斯利(荣)乌婆斯利(近荣)难陀(善悦)三所优美之宫殿

二二

有二万三千之善饰妇女有名斯利难陀(荣喜)之妃与乌婆阇那(近军)是其实子

二三

见四种之相骑马出城而去满九个月之间胜者勤所应勤

二四

世间导师依梵天之请须阇陀大雄〔尊〕在须曼伽罗殊胜之林苑大转法轮

二五

须达娑那(善现)与须提瓦(善天)为须阇陀大仙之上首弟子名那罗陀为侍者

二六

那伽(龙)与那伽娑摩罗(龙共鬘)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摩诃耶鲁(大竹)

二七

此树干坚无孔叶繁直而大美而可爱

二八

先在干之一枝而茂盛由此而分枝叶犹如善结之团扇而为此树之美丽

二九

此树无棘孔亦不大树枝蔓延而繁浓垂影甚为可爱

三〇

须阇陀与质陀为上首之常侍信士须巴达与跋陀摩为上首之常侍信女

三一

此胜者身量为五十罗陀那皆具有优美之容姿且具一切之美德

三二

彼之光明无等者散至四方无量无俦不可以譬比例

三三

彼当时人寿为九百万此如来生存此世之间济度众多之人

三四

恰如大海之波恰如大空之星如此教之语依阿罗汉而集

[P.41]三五

此佛他亦无等者此等之德亦无俦比归于无〔故〕诸行岂非空耶

三六

优越之胜者须阇陀佛于师罗(岩石)园入于涅槃其处支提为三牛所呼之高远

须阇陀世尊之种姓第十二 终

一四 第十三佛 毘耶达西品

在须阇陀〔佛〕之后有自存之世间导师毘耶达西(喜见)佛无等等大名声而不可胜

此名声无限之佛如太阳之光辉拂去一切黑暗转大法轮

此威光无比〔之佛〕亦有三次〔法〕领会于第一会领会法者为一兆之数

须达娑那(善现)天王执著邪见〔大〕师排除彼之〔邪〕见而为说法

时行无双之大集会于第二会令领会法者为九千亿之数

成为人间之〔御者佛〕调伏似水槽口之大象时于第三会令领会法者为八千亿之数

此毘耶达西〔佛〕集会此有三次第一之会座为一兆之数

其次九亿之牟尼等集于一处第三会座有八亿之众

予彼时名为迦叶之婆罗门为〔吠陀〕之读诵者神腭之护持者通达三吠陀者

一〇

闻此〔佛说〕法予心起喜悦以一兆之金构筑僧伽蓝

一一

向佛捧献〔僧伽〕蓝得欣喜感激之情予归依佛坚时五戒

一二

此佛亦坐于僧伽中为予豫言「由今一千八百劫此者将成佛

[P.42]一三

勤所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彼面〔佛〕

一四

闻彼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五

在须单尼耶(善谷)之都〔父〕谓须达陀为刹帝利族名须阐陀(善月)为毘耶达西师之母

一六

彼营在家之生活为九千年有须尼摩罗(善无垢)威摩罗(离垢)义利屈哈(山窟)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七

有三百三十万之善饰妇女名为威摩罗为夫人名为康奢那罗(金滨)为实子

一八

见四种之相乘车出行六个月之间人中尊者行〔正〕勤行

一九

大牟尼依梵天之请毘耶达西大雄〔尊〕于可爱乐之郁娑瓦那(兴起)苑林转大法轮

二〇

婆利陀(所护)与沙婆达西(一切见)为上首弟子谓须毘陀(所照)为此毘耶达西师之侍者

二一

须阇陀(善生)与达摩提那(法所施)为上首之女弟子而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伽屈陀

二二

山那伽(流下)与达弥伽(适法)为上位之常侍信士而伊娑迦与达摩提那又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三

此名声无限具三十二殊胜相好之佛高八十肘见如沙罗树王

二四

如此无等比之大仙之光虽火月亦非如是之光

二五

此天中天者〔佛〕之有寿命之间有眼者已九万年间存立于世

二六

此佛无等者此等双弟子亦无可比者一切归于无〔故〕诸行岂非空耶

二七

此毘耶达西为尊牟尼于阿娑陀园入涅槃于其处有此胜者之塔其高为三由旬

毘耶达西世尊之种姓第十三 终

[P.43]一五 第十四佛 阿陀达西品

同于曼陀劫有阿陀达西(义见)为人〔中〕牛〔王〕攘除大黑暗成就最上菩提

依梵天之请转大法轮以甘露飨与十千之〔人〕天世界

于此世界之依怙此亦有三次〔法〕领会于第一会领会〔法〕者有一兆之数

阿陀达西佛之游行天人界时于第二会领会〔法〕者有一兆之数

次又佛于父之前说〔法〕时于此第三会领会〔法〕者又有一兆之数

此大仙亦已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如是诸人之集会此有三次

第一会座有九万八千人第二会座有八万八千人

第三会座则集合三万八千之无取著得脱离垢之大仙等

予其时为热烈苦行之结发行者其名为须西摩被认于地上第一

一〇

天上之曼陀罗华波头摩〔华〕波利质多罗(昼度)〔华〕由天上世界采来供捧正觉者

一一

此佛大牟尼阿陀达西为予豫言「由此千八百劫此者将成佛

一二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三

闻此佛之语亦欣悦心感激为成就十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四

都城名为须婆那(严饰)阿陀达西〔大〕师之〔父〕名沙迦罗〔海〕为刹帝利族母名须达娑那〔善现〕

一五

彼营在家之生活一万年有阿摩罗吉利(无魔山)须罗吉利(天山)吉利瓦哈那(山窟)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六

有三万三千善饰之妇女其夫人名为威娑迦彼之实子名为阇那

[P.44]一七

见四种之相后骑马出行满八个月之间胜者勤应所勤

一八

依梵天之请大名声之阿陀达西大雄〔尊〕人〔中〕牛〔王〕在于阿诺摩(非卑)园转大〔法〕轮

一九

山陀(息)与乌婆山陀(安息)为阿陀达西师之上首弟子名阿婆耶(无畏)为侍者

二〇

达摩(法)与须达摩(善法)为彼之上首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阐婆迦

二一

那屈罗与尼沙婆(人主)为上位之常侍信士摩奇罗与须难陀(善喜)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二

此无等等之佛身量亦有八十肘如沙罗树王之光辉如乌鲁罗伽(竹王)之丰满

二三

彼自然之身光有数十亿时时照耀上下十方由旬之间

二四

此佛人〔中〕牛〔王〕所有生类中之最优者有眼者牟尼〔尊〕在世生存十万年

二五

与无双光明照耀人天世界如火燃薪尽达于无常

二六

优越胜者阿陀达西〔佛〕于阿诺摩园入涅槃此处彼处随处分配舍利

阿陀达西世尊之种姓第十四 终

[P.45]一六 第十五佛 达摩达西品

同于一曼陀劫有大名声之达摩达西(法见)〔佛〕彼破盲暗光辉照耀人天界

此威无双〔佛〕转大法轮于第一会领会法者有一兆之数

达摩达西佛之调伏珊阇耶仙时于〔此〕第二会领会〔法〕者有九亿之数

帝释天与眷属共来达摩达西〔佛〕之前于此第三会领会〔法〕者有八亿之数

此天中天亦灭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如是之〔人人〕之集会此有三次

达摩达西佛于娑罗那入雨安居此第一会座为百亿之数

其次佛由天界来人界此第二会座为十亿之数

其次佛说头陀行之德时此第三会座为八亿之数

予于其时为都市之破击者帝释天以天上之香花鬘音乐供养佛

一〇

此佛亦坐于天人之间为予豫言「由此千八百劫此者将成佛

一一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二

闻彼之语心益澄净为成就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三

都城为娑罗那(归依)达摩达西师之〔父〕名为娑罗那为刹帝利族母名为须难陀(善喜)

一四

彼营在家生活八千年具有阿罗奢(无尘)威罗奢(离尘)须达娑那(善现)为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五

有四万三千善饰之妇女有夫人名威质多利有芬若瓦达那(善业增)为实子

[P.46]一六

观四种之异相由宫殿脱出人中殊胜者(佛)七日之间行〔正〕勤行

一七

为梵天之请人〔中〕牛〔王〕人中殊胜者达摩达西大雄〔尊〕于美伽达耶(鹿野苑)转大法轮

一八

婆多摩(莲华)与普娑提瓦(触天)为彼之上首弟子须尔陀(善眼)为达摩达西师之侍者

一九

凯摩与娑奢那摩为彼之上位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频婆伽罗

二〇

须拔兹达(善贤)与伽提沙哈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娑利耶与瓦利耶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一

此无等等之佛亦身量八十肘以彼之威光照耀十千世界

二二

如善开花之沙罗树王恰如空中之电如日中之太阳是彼〔佛〕之照耀

二三

此威光无比之〔佛〕具眼者之寿命亦同世生存十万年

二四

教之除垢腻现光明如空中之月显现光辉与彼之弟子等共入涅槃

二五

大雄〔尊〕达摩达西于凯沙(毛发)园入涅槃于彼处有彼优美之塔其高为三由旬

达摩达西世尊之种姓第十五 终

[P.47]一七 第十六佛 悉达陀品

于达摩达西〔佛〕之后有名悉达陀(义成就)之导师攘除一切黑暗如升空之太阳

此佛亦达正觉度人天降法雨使人天入涅槃

此威光无双〔之佛〕亦有三次法领会第一会之领会〔法〕者为一兆之数

次于毘摩(怖畏)国击〔法〕鼓时其第二会领会法者为九亿人

此人中尊之佛于卫婆罗〔城〕说法时此第三会领会〔法〕者为九亿人

此两足尊亦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如是人人之集会有三次

于此三处有十亿九亿八亿离垢秽诸人之会座

予其时名为曼伽罗(吉祥)苦行者威光炽盛难与克击有〔六〕神通〔五〕力达于善定

予由阎浮树采果实来捧献悉达陀〔佛〕正觉者受取而宣示此语

一〇

「见此激烈之苦行结发行者由今九十四劫此人将成佛

一一

勤所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此〔佛〕

一二

闻彼之语心益澄净为成就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三

都名卫婆罗悉达陀大仙之〔父〕名乌提那为刹帝利族母名须婆娑(善触)

一四

彼营在家之生活一万年有库伽娑郁婆罗库伽努陀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五

有四万八千之善饰妇女彼之夫人名须曼那(善意)名阿努婆摩(无譬喻)为实子

一六

观四种之相乘驾笼〔轿〕出行满十个月之间胜者勤应勤

[P.48]一七

依梵天之请世间导师人间之胜者悉达陀大雄〔尊〕于鹿野苑转大法轮

一八

珊婆罗(共果)与须弥陀(善友)为上首之弟子为悉达陀大仙之侍者名丽瓦陀

一九

西瓦罗与须罗摩(善乐)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伽尼伽罗

二〇

须毘耶(善意)与沙无达(海)为上位常侍信士蓝摩(所乐)与须蓝摩(善所乐)为上位常侍信女

二一

此佛上升空中为六十罗陀那似黄金之花环照破十千世界

二二

此佛有眼者是无等等无双无比伦之人生存在世十万年

二三

放无垢之光使诸弟子开花依等至令有光辉后与弟子等同入涅槃

二四

尊牟尼悉达陀佛于阿诺摩园入涅槃彼处彼尊之塔高为四由旬

悉达陀世尊之种姓第十六 终

一八 第十七佛 帝沙品

于悉达陀〔佛〕之后有无等无对比之人持戒无限名声无量最第一之导师帝沙佛

彼攘盲暗照人天慈愍者大雄〔尊〕出现于世

彼神足又无比类定均无有比类于一切事达成满而转〔法〕轮

此佛对十方世界發清净之音声彼第一说法〔之际〕集者为一兆之数

于第二为九亿于第三为六亿尔时彼〔佛〕于所集之人天令脱出系缚

世间第一之导师帝沙〔佛〕以灭尽诸漏舍离垢秽心归寂静如是〔人人〕之集会有三次

其第一会座漏尽之人为一千第二会座为九百万

[P.49]

第三会座尽诸漏离垢秽依解脱而开花之人人为八百万

予彼时名须阇陀(善生)为刹帝利族弃多大之财宝入仙人之道而出家

一〇

予出家值世间导师出〔世〕闻「佛」之声予心起喜悦

一一

双手持天之曼陀罗〔华〕波头摩〔华〕波利质多罗〔华〕不断震颤来至佛前

一二

伴四种姓之〔人人〕世间最第一之导师帝沙〔佛所〕持彼华置于胜者〔之头〕上

一三

此佛亦坐于人人之间为予豫言「由此九十二劫此者将成佛

一四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五

闻彼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六

都名凯摩伽帝沙大仙之〔父〕名阇那珊陀(结民)是刹帝利族母名婆头摩(莲华)

一七

彼营在家生活七千年有具哈阇罗(窟石山)那利(妇女)尼沙婆(人牛王)之三所优美宫殿

一八

有三千之妇女皆著善饰夫人为须跋陀(善贤)名阿难陀为实子

一九

见四种之相胜者骑马出行而勤应勤八个月无缺欠

二〇

应梵天之请世间导师帝沙大雄〔尊〕于耶沙瓦提(有名声)之优美〔都〕市转大〔法〕轮

二一

婆罗门提婆(梵天)与乌达耶(上升)为此大仙之上首弟子名沂曼迦(平等行)为彼之侍者

二二

普萨(触)与须达陀(善与)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阿沙那

二三

珊婆罗与斯利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奇沙乔达弥与乌婆阇那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四

此佛胜者之身量为六十罗陀那无譬喻无等类见如雪山

二五

此威光无双之有眼者寿命亦无上生存在世为十万年

二六

受高尊优之大名声放光如火聚后佛与彼弟子众共入涅槃

[P.50]二七

如云由风之被拂如黑暗灯由之被灭如露由日之被消佛与弟子众共同入涅槃

二八

尊胜者帝沙佛于难陀园入涅槃彼处有此胜者之塔高三由旬

帝沙世尊之种姓第十七 终

一九 第十八佛 普沙品

于同曼陀劫有无上之师世间第一之导师普沙佛为无譬无等者

此佛亦驱逐一切黑暗解大缠结降甘露之雨使饱人天

普沙佛于星回善日转大法轮此第一会令领会〔法〕者为一兆之数

于第二会领会〔法〕者而为九百万之数于第三会领会〔法〕者为八百万

普沙大仙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为如是人人〔集合〕有三次

第一会座〔集〕六百万人于第二会座〔集〕五百万人

于第三会座无取著而解脱断谢托胎者〔集〕四百万人

予彼时名威质多威(甚胜者)为刹帝利族弃大王之位于此佛之前出家

此世间第一之导师普沙佛亦为予豫言「由此九十二劫此者将成佛

一〇

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此佛

一一

闻彼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二

〔大〕师经律九分之教一切学尽光辉胜者之教

[P.51]一三

于此〔教〕之上不放逸而度时修〔四〕梵〔住〕达〔六〕神通之彼岸予往生梵天世界

一四

普沙大仙之都府名为伽西伽〔父〕名伽阇耶那(胜军)为刹帝利族母为悉利摩(有祥)

一五

彼营在家生活六万年〔有〕伽鲁罗汉沙〔鵞〕须万那婆罗(金养)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六

有二万三千善饰之妇女夫人名奇沂瞿昙弥实子名阿难陀

一七

观四种之相骑象出行行上人之正勤行为六月

一八

受梵天之请世间第一之导师普沙大雄〔尊〕上人于鹿野苑转大〔法〕轮

一九

须奇陀(所乐)与达摩阇那(法军)为普沙大仙之上首弟子侍者名为珊毘耶

二〇

阇罗(动)与乌婆阇罗(近动)为世尊之上首女弟子菩提树称为阿曼陀

二一

达难阇耶(财胜)与威沙伽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婆多摩与那迦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二

此牟尼之身量五十八罗陀那如百光之日满月宫王之光辉

二三

时人寿为九万年此佛生存此世之间济度众多之人

二四

诫诸多之有情度大量人众此名声无双之师与彼弟子众同入涅槃

二五

优越之胜者普沙师于须那园入涅槃随处处地方分配其舍利

普沙世尊之种姓第十八 终

[P.52]二〇 第十九佛 毘婆尸品

于普沙佛之后有正觉者两足者中之尊胜者其名为毘婆尸具眼者出现于世

破一切无明达最上之正菩提为转法轮出至般多摩提(有亲者)之都

转大法轮导师令〔在家出家〕两者开悟第一会令领会〔法〕者其数不可计算

其次又名声无量〔之此佛〕于此处说谛理此第二会领会法者有八万四千人

八万四千之人人傚正觉者出家彼等到达园林具眼者为之说法

彼随侍之徒闻胜者一切方便之语又达殊胜之法此为第三之〔法〕领会

于毘婆尸大仙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为如是人人之集会此有三次

第一之会座为六万八千人第二会座〔集〕十万之比丘

第三之会座有八万之比丘正觉者于比丘众之中照耀光辉

一〇

予彼时为龙王有大神通力其名阿都罗为〔无比〕植善根有荣光

一一

彼时数千万之龙为供养避开天乐接近此尊贵者

一二

接近世间导师毘婆尸正觉者以摩尼真珠之宝镂一切璎珞为饰物持来请献法王尔时以布施黄金之座床

一三

此佛亦于僧众中为予豫言「由今于九十一劫此者将成佛

一四

于迦毘罗卫之乐都如来出家勤应勤行难行后

[P.53]一五

如来坐于阇婆罗树下于彼处受取粥饭达尼连禅河

一六

于尼连禅河之岸胜者啜粥寻已修理之善路近至菩提树下

一七

由此〔对〕殊胜善菩提道塲右绕行礼于阿沙陀树下大名声之人将悟正菩提

一八

此〔人〕之生母为摩耶父名净饭此〔人〕为瞿昙

一九

无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住善定之库利达与乌婆提沙为彼上首之弟子

二〇二一

侍者名阿难陀随侍此胜者凯摩与郁婆罗万那无漏离垢静心住善定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阿沙陀

二二

予闻此〔佛〕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二三

毘婆尸大仙之都名般头摩提父名般头摩为刹帝利族母名般头摩提

二四

彼营在家生活八千年有难陀(喜悦)须难陀(善喜悦)斯利摩(有祥)之三所优美宫殿

二五

有四万三千之善饰妇女彼女名须檀那为彼之夫人名珊瓦达康陀为实子

二六

见四种之相乘车出去满八个月之间勤应勤

二七

应梵天之请世间导师毘婆尸大雄〔尊〕最上人转大法轮

二八

康陀(蕴)与提沙为毘婆尸大仙之上首弟子名阿须伽为侍者

二九

阐陀(月)与阐陀弥陀(月友)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婆陀利

三〇

普那婆须弥陀与那迦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又斯利摩与郁陀罗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三一

毘婆尸世间导师之身量为八十肘其光明及于四方七由旬

三二

佛之寿量为八万年佛生存之间济度数多之人

三三

为众多之人天解系缚〔为〕余地之凡夫说道与非道

[P.54]三四

显示光明说不灭之道如火聚照明光辉后佛与弟子众同入涅槃

三五

优越之神通优越之智慧〔欲无色出世〕四地之相一切归无然则诸行岂非空耶

三六

毘婆尸是殊胜之胜者贤者于须弥陀(善友)园入涅槃其优美之塔其处为高七由旬

毘婆尸世尊之种姓第十九 终

二一 第二十佛 尸弃品

毘婆尸〔佛〕之后有正觉者两足尊其名为尸弃为无等类无可对比之胜者

碎魔王之军达最上之正菩提〔佛〕为慈愍生类转大法轮

最上第一之胜者尸弃〔佛〕之转法轮第一会令领会〔法〕者为一兆之数

其后为群之长最上人〔佛〕之说法第二会令领会〔法〕者为九千亿之数

于人天界示现二神通第三会令领会〔法〕者为八千亿之数

于尸弃大仙尽诸漏去垢秽心归寂静为如彼〔佛〕人人之集会有三次

于第一之会座有十万之比丘于第二之会座有八万之比丘

于第三会座有七万之比丘如池中生长之莲华无污染之处

予彼时名阿林达摩(伏敌)为刹帝利族由正觉者为上首及比丘众供养饮食物

一〇

布施几千万领诸多优美之衣服予向正觉者布施饰象之乘物

一一

象之乘物适宜之化造常确乎建立予心立成满

[P.55]一二

此世间第一导师尸弃佛亦为予豫言「由此三十一劫此者将成佛

一三

于迦毘罗卫之乐都乃至言〔第二十之一四〕〔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四

闻彼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五

尸弃大仙之都名为阿鲁那瓦提(有日)〔父〕名阿鲁那为刹帝利族母名为婆婆瓦提(有光)

一六

彼营在家生活七千年〔有〕须阇陀(善月)义利(山)瓦哈那(运载)三所优美之宫殿

一七

有二万四千之善饰妇女夫人名为沙婆羯摩(一切欲)实子名阿脱罗

一八

此最上人见四种之相骑象之乘物出去八个月之间行〔正〕勤行

一九

应梵天之请世间第一导师尸弃大雄〔尊〕最上人于鹿野苑转大〔法〕轮

二〇

阿毘浮(优胜者)名珊婆瓦(出生)为尸弃大仙之上首弟子凯曼伽罗(作安稳)为彼之侍者

二一

阿奇罗(无障碍)婆头摩(莲华)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芬达利伽(白莲)

二二

斯利瓦陀(吉禅增)阐达(月)为上位之常侍信士质多(心)须屈陀(善所护)为常侍之信女

二三

此佛之身量为七十肘如黄金之花环有三十二种之优美相好

二四

由其身昼夜常向诸方放一寻量之光明其光〔及〕三由旬

二五

此大仙之寿量为七万年此佛在生存此世之间济度众多之人

二六

降法雨润人天使彼等达到安稳〔地〕后佛与其弟子等同入涅槃

二七

有〔八十〕随好〔有〕三十二种尊相一切归无故一切行岂非空耶

二八

谓尸弃尊牟尼佛于都沙(衣服)园入涅槃其处有此佛之尊塔高为三由旬

尸弃世尊之种姓第二十 终

[P.56]二二 第二十一佛 毘舍浮品

于同曼陀劫无比伦无对等者名为毘舍浮胜者出现于世

此处知欲火之被点渴爱之被伏如龙象之断系缚已达最上之菩提

世间导师毘舍浮〔尊〕之转法轮第一会领会〔法〕者有八千亿

世间之长者人〔中〕牛〔王〕于出此国游行第二会领会〔法〕者为七千亿

彼〔佛〕拂大〔邪〕见行神通十千世界之人间天人集于人天两界

为未曾有身毛可弥立见大不思议天人人间之开悟者其数为六亿

于毘舍浮大仙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如彼〔人人〕之集会此有三次

第一之会座为八万之比丘第二之会座为七万之比丘

第三之会座为六万之比丘有畏老衰之心〔佛〕之实子等大仙

一〇

彼无比之佛转殊胜之〔法〕轮闻彼之胜法予喜而出家

一一

予彼时名须达沙那(善现)为刹帝利族以饮食衣服供养胜者与比丘众俱

一二

昼夜不懈行大布施于胜者之前具万德出家之身

一三

具阿阇梨之德有苦行持戒善定求一切智使乐胜者之教

一四

起信心喜悦心予礼拜佛〔大〕师以菩提之故予起喜悦心

一五

知〔予〕心无退转正觉者如次宣告「由此三十一劫此者将成佛

一六

于乐都迦毘罗卫乃至言〔第二十之一四〕〔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P.57]一七

闻此〔佛〕之语心益澄净为成十种波罗蜜决心更行苦行

一八

毘舍浮大仙之都名为阿诺摩〔父〕为须婆提陀为刹帝利族母名为耶沙瓦提(有名声)

一九

彼营在家之生活六千年〔有〕卢奇(喜)须卢奇(善喜)瓦达那(增)三所优美之宫殿

二〇

有满三万之善饰妇女彼夫人名为须奇陀(善心)实子名为须婆普达(善觉)

二一

见四种之相乘舆出去最上人六个月之间行〔正〕勤行

二二

应梵天之请世间导师毘舍浮大雄〔尊〕于阿鲁那(日)园转大〔法〕轮

二三

须那与郁陀罗为毘舍浮大仙之上首弟子名乌婆珊陀(安息)为侍者

二四

达摩(调伏)与沙摩罗(共鬘)为此世尊之上首女弟子大沙罗为彼之菩提树

二五

须提伽(吉瑞者)与蓝摩(乐)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又瞿昙弥与斯利摩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六

可等比黄金之柱身量有六十肘夜时身亦發光明为如尸弃山

二七

佛之寿量为六万年佛生存于此之间济度多数之人

二八

为诸多之人人详分別说法整理法船佛与其弟子等同入涅槃

二九

大众所见为美精舍与威仪亦然一切归于无〔故〕一切诸行岂非空耶

三〇

毘舍浮尊胜者〔大〕师于凯摩园入涅槃随处处地方行分配舍利

毘舍浮世尊之种姓第二十一 终

[P.58]二三 第二十二佛 拘留孙品

于毘舍浮〔佛〕之后有两足尊之正觉者其名为俱留孙不可测难克之事

断尽一切生有达行之彼岸如破狮子之槛达最上之菩提

世间导师俱留孙〔佛〕之转法轮第一会领会〔法〕者为四千亿

于中空又于上空行双变之神通济度三千亿之人天

人中天〔佛〕为夜叉说四谛之理已领会其法者为难测其数

拘留孙世尊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为如彼〔佛〕人人唯一之集会

依灭诸漏其他之块团令人人调御达于地彼时集合为四万

予彼时为刹帝利族名为凯摩向如来胜者之子施大施物

施钵涂眼药甘味之新芽调此等殊胜尊之所望者

一〇

此牟尼世间导师拘留孙〔佛〕亦为予豫言「于此贤劫此者将成佛

一一

于名迦毘罗卫之乐都乃至言〔第二十之一四〕〔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二

予闻彼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三

都城名凯摩瓦提(有安稳)予彼时名凯摩(安稳)求一切智彼佛之前出家

一四

阿义达陀(火授)婆罗门为此佛拘留孙大仙之父名威沙迦为其母

一五

正觉者之大家族住于其处之凯摩都为人间中之优胜者长者家世善名声高者

一六

彼营在家生活四千年〔有〕卢奇须卢奇瓦达那三所最上之宫殿

一七

有满三万数之著善饰妇女名威罗阇摩那(能遍照)为夫人名郁陀罗为实子

一八

见四种之相乘车出行胜者勤应勤之事八个月无缺

一九

应梵天之请世间导师拘留孙大雄〔尊〕最上人于鹿野苑转大〔法〕轮

二〇

名威都罗(离担)珊阇瓦(共活)者为拘留孙师之上首弟子名菩提迦(觉生)为侍者

二一

沙摩(黑)与阐婆那摩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斯利沙

二二

阿秋陀(未死)与须曼那(善意)为上位之常侍信士难陀(欣喜)与须难陀(善欣喜)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三

大牟尼身量为四十罗陀那發金色之光〔及〕于四方十二由旬

二四

此大仙之寿命为四万岁存在此世间济度数多之人

二五

于人天两界为男女张设法店作狮子吼佛与弟子众同入涅槃

二六

彼之言语有八支分常无瑕疵一切归无〔故〕一切行岂非空耶

二七

拘留孙胜者于凯摩园入涅槃于其处有彼美优之塔耸立于空中为一牛呼〔声之高广〕

拘留孙世尊之种姓第二十二 终

[P.60]二四 第二十三佛 拘那含牟尼品

拘留孙〔佛〕之后为正觉者两足尊名为拘那含牟尼胜者是世界之长者人〔中〕牛〔王〕

满十种之法过难路除尽一切垢秽已达最上之正菩提

尊师拘那含牟尼之转法轮第一会领会〔法〕者为三千亿数

行神通伏外道等于第二会领会〔法〕者为二千亿数

由彼又行神通胜者上天子之都住于其处为赤黄毛毡色之石座

牟尼尊说七部论入雨安居于第三会领会〔法〕者为一千亿数

于此天中天〔佛〕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此如彼人人之会座之一

时超四种之瀑流打碎死王比丘等之集合者为三万

予彼时名婆婆陀(山)为刹帝利族有朋友同僚持无限之力

一〇

为见正觉者前往赴会开无上之法招胜者与比丘俱随求而奉献施物

一一

毛织物中国制之布绢布毛布与黄金制之履亦奉献于师之弟子等

一二

此牟尼〔尊〕亦坐于大众之间为予豫言「于此贤劫此者将成佛

一三

于迦毘罗卫之乐都乃至言〔第二十之一四〕〔勤应勤〕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四

闻彼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一五

求一切智向最上人捧献施物予投弃大王之位于彼佛之前出家

一六

都名须婆瓦提(有彩)彼名须婆(彩)为刹帝利族正觉者之大家族住于其处为都城

[P.61]一七

彼映若达陀(祭施)婆罗门为佛之父名郁陀罗为拘那含牟尼之生母

一八

彼营在家生活三千年〔有〕头斯陀(满足)珊头斯陀(知足)珊头陀三优美之宫殿

一九

满一万六千善饰之妇女名卢奇伽陀(喜肢)为夫人名萨陀瓦哈(商主)为实子

二〇

见四种之相骑象出去最上人六个月之间行〔正〕勤行

二一

依梵天之请导师拘那含牟尼大雄〔尊〕最上人于鹿野苑转大法轮

二二

名频约沙(渐多)与郁陀罗为上首之弟子名须提奢(吉祥生)为拘那含牟尼师之侍者

二三

沙摩陀(海)与郁陀罗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优昙婆罗

二四

郁伽(上)与须摩德瓦(月天)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喜瓦罗与沙摩(黑)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五

此佛其身长三十肘如坩埚边缘之环饰以光明

二六

彼佛之寿量为三万年佛生存于此之间济度数多人

二七

以正法之衣服建立饰正法之支提造正法之花环佛与其弟子众同入涅槃

二八

彼人人有大魅力说明吉瑞之法者一切归无〔故〕一切行岂非空耶

二九

正觉者拘那含牟尼于婆婆陀(山)园入涅槃随此处彼处之地方行分配舍利

拘那含牟尼世尊之种姓第二十三 终

[P.62]二五 第二十四佛 迦叶品

于拘那含牟尼之后有正觉者两足尊名为迦叶为法王放大光辉

弃传家财宝与诸多之饮食物与乞食等施物满心〔之所愿〕如破牛王之杙达最上之正菩提

世间导师迦叶〔佛〕之转法轮于初会领会法者有二千亿之数

佛四个月之间游行于世彼时第二会领会〔法〕者为一千亿之数

行双神变宣示智根于第三会领〔会法〕者为五百亿之数

于天上之乐都须达摩(善法)城于其处说法胜者令三百亿之天人开悟

其后人中天〔佛〕为夜叉说法于彼等之中领会〔法〕者其数不可举算

此天中天亦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亦如彼人人一次之会座

其超越生有依惭与戒如彼之比丘为二万人之会座

一〇

予彼时为婆罗门青年名为觉提婆罗(光护)为人所知有学志谙神咒精通三种之吠陀

一一

达相术传说正法之极意巧知地上空中〔之吉兆〕通诸明无疾病

一二

于迦叶世尊有名伽提迦罗(作瓶)为侍者有服从心恭敬心于第三果而入涅槃

一三

伽提迦罗伴予赴迦叶胜者之处予闻彼之〔说〕法于彼处出家

一四

精进努力善识別正与不正之勤任何事亦无退堕以完成胜者之教

一五

凡佛所宣示师之九分教一切修习以光辉胜者之教

一六

见予之不思议此佛亦豫言「于此贤劫此者将成佛

[P.63]一七

于名为迦毘罗卫乐都如来出家勤应勤行难行后乃至言〔第四之一三〕将面彼〔佛〕」

一八

如来坐于阿阇婆罗树下于彼处受取粥饭而至尼连禅之河

一九

于尼连禅河之岸胜者啜粥登上善加修理之路以近菩提树下

二〇

于是彼最上人〔对〕于菩提道塲右绕行礼为难克取之塲所登最上菩提之座上

二一

以跏趺坐此大名声之〔人〕将开觉此人之生母为摩耶父名净饭此人为瞿昙

二二

无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住于善定之库利达与乌婆提沙为彼之上首弟子

二三二四

侍者名阿难陀随侍此胜者凯摩与郁婆罗蔓那无漏离垢静心住善定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阿沙陀

二五

质多与哈达罗瓦迦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又难陀母与郁多罗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二六

闻无等比之大仙此语天人与人间欢喜「此佛种子将成幼芽

二七

十千世界之天与人扬赞美之声拍手且笑合掌谟拜

二八

若我等虽有将失此世尊之教于未来世我等将面此佛

二九

恰如人人渡河如见失对岸之上塲指向下流为上塲以渡大河

三〇

然我等一切虽然离別此胜者于未来世将面彼胜者

三一

闻彼佛之语心益澄净为成满十种波罗蜜决意更行苦行

三二

予如是记忆避非行亦行难之行唯为成菩提故

三三

都名波罗奈彼名奇奇为刹帝利族正觉者之大家族住其处为都城

三四

彼婆罗门达陀(梵与)婆罗门为佛之父名檀那瓦提(有财)为迦叶大仙之生母

[P.64]三五

彼营在家生活二千年〔有〕汉沙(白鵞)耶沙(名声)斯利难陀(吉祥喜)三所优美之宫殿

三六

有四万八千之美饰妇女名须难陀为夫人名伊质多阇那(能胜军)为实子

三七

见四种之相由宫殿而出最上人七日之间行〔正〕勤行

三八

应梵天之请世间导师迦叶大雄〔尊〕最上人于鹿野苑转大法轮

三九

帝沙与婆罗豆瓦阇为迦叶大仙之上首弟子萨婆弥陀(一切友)为彼之侍者

四〇

阿鲁罗与乌鲁卫罗为上首之女弟子此世尊之菩提树称为尼拘律

四一

须曼伽罗(善吉祥)与伽提迦罗为上位之常侍信士又伊质多阇那(能胜军)与婆达(贤)为上位之常侍信女

四二

如谓身长此佛为二十罗陀那如空中之电杖如蚀〔后再〕满之月光

四三

此大仙之寿量二万年佛生存此之间济度多数之人

四四

掘正法之池施〔持〕戒之涂香著正法之衣服饰正法之花鬘

四五

〔依〕正法离垢秽立于大众间之镜〔宣示〕「无论任何人欲望得涅槃者见予之庄严

四六

施〔持〕戒之胸衣禅定之甲胄著正法之皮衣施最善之武装

四七

施正念之楯锐利智慧之楯可碎〔破〕戒之敌施正法殊胜之刀

四八

三明之装饰四果之花鬘六神通之璎珞正法之华彩饰

四九

施制邪恶之正法白伞化造无畏之花佛与其弟子等共入涅槃

五〇

彼实难测难克之正觉者实唯此〔应示云〕「来见」善说之法宝

五一

实此为善履行塲所之无上法宝一切归无〔故〕一切行岂非空耶

五二

胜者大迦叶师于阇陀围耶园入涅槃于其同处有此胜者之塔高为一由旬

迦叶世尊之种姓第二十四 终

[P.65]二六 第二十五佛 瞿昙品

予今为释迦族之增长者为瞿昙佛勤应勤达最上之正菩提

受梵天之请转大法轮第一会领会〔法〕者有一亿八千数

由彼而后又〔为〕人天之会座说法于第二会领会〔法〕者为不可说之数

今同于此处教诫实子第三会领会法者为不可说之数

予大仙声闻之集会唯有一次集聚一千二百五十人之比丘等

离垢秽于比丘众中辉光与一切望满足一切之诸欲如摩尼珠

弃生有之欲望得〔极〕果之有情等垂慈悲而说四谛之理

领会法者有一万乃至二万以一人二人之领会者为不可量

远闻为大众之物丰荣善开花予释迦牟尼之教善净于此处

一〇

尽诸漏离垢秽心归寂静住于善定比丘几百之徒常伴于予

一一

今于此处弃人间之生有者彼心少己我有学之比丘等无被智者所难处

一二

赞叹圣直者常喜正法之人人有正念不忘轮回之辈将得开悟

一三

予之都府迦毘罗卫父为净饭大王予之生母称为摩耶妃后

一四

予营在家生活二十九年具有罗摩(脱乐)须罗摩(善悦乐)须婆陀(善养)三所优美宫殿

一五

有四万善饰之妇女夫人名为婆达迦阇那名罗睺罗为实子

一六

见四种之相骑马出城六年之间予勤行〔正〕精勤难苦行

[P.66]一七

于婆罗奈之伊西波陀那(仙人堕处)予转〔法〕轮予为正觉者瞿昙为一切有情之所依处

一八

寇利陀与乌婆提沙二人之比丘为上首弟子名阿难陀为予近侍之侍者

一九

凯摩与郁婆罗万那为比丘尼上首之女弟子质多与跋陀罗瓦伽为上位之常侍信士

二〇

难陀母与郁陀罗为上位常侍之信女予于阿沙陀树下达最上之菩提

二一

予一寻量之身光常升及十六肘之高今在此处寿命仅为百岁

二二

予生存之间令悟最后生之人人开设法炬度多数之人

二三

予亦不久与弟子众同于此处入涅槃一如火之燃尽〔时〕

二四

彼等威光无尽之人人此等有十力之人人具此三十二相殊胜有德之身

二五

如六色之太阳放无双光明一切归于无实亦一切诸行空耶

瞿昙世尊之种姓第二十五 终

二七 诸佛品

由今不可测劫之前有四人之导师单罕伽罗(作爱)美单伽罗(作慧)其后是沙罗难伽罗(作归依)与正觉者提槃迦罗(燃灯)此等同一劫出为胜者

在提槃迦罗之后有名毘檀尼耶导师一劫中唯有一人济度数多之人

提槃迦罗世尊与毘檀尼耶师此等间之劫以数不可计算

毘檀尼耶之后〔有〕名曼伽罗(吉祥)导师彼等以中间劫亦数之是不可计算

曼伽罗(吉祥)须曼那(善意)丽瓦陀(谄曲)与须毘陀(所照)牟尼此等有眼者放光明之佛亦同出一劫

[P.67]

于须毘陀〔佛〕之后有阿诺摩达西(高见)大名声家彼等之中间劫亦数之是不可计算

阿诺摩达西婆多摩那罗陀导师此等之佛亦同一劫除黑暗之智者

于那罗陀〔尊〕之后有名导师婆都无达罗于同一劫中出现济度数多之人

那罗陀世尊与婆都无达罗师又其中间劫亦数之是不可测

一〇

由今十万劫之昔有一人之大牟尼尊世间解之婆都无达罗为应受供养之人

一一

〔由今〕三万劫之昔有二人之导师须弥陀(善慧)与婆都无达罗之儿须阇陀(善生)

一二

由此八千劫之昔有三人之导师毘耶达西(喜见)阿陀达西(义见)达摩达西(法见)之诸导师

一三

须阇陀〔佛〕之子此等正觉者两足尊于同一劫之中出现为世无比伦之正觉者

一四

由今九十四劫之昔有一人之大牟尼〔尊〕彼世间解之悉达陀(义成)为无上之辨別者

一五

由今九十二劫之昔有二人之导师提沙普沙无等同无比伦之正觉者

一六

由此九十一劫之昔有名毘婆尸之导师彼亦为悲愍之佛令有情脱出系缚

一七

由今三十一劫有二人之导师为无等同无比伦之尸弃与毘沙浮

一八

于此贤劫有三人之导师为拘留孙拘那含牟尼及导师迦叶

一九

予今成正觉者弥勒亦将成正觉者此等之此五人佛为贤世间之慈愍者

二〇

此等诸法王等向其他数亿之〔法王等之赐教〕语说彼道彼佛与彼弟子等共入涅槃

诸佛品 终

[P.68]二八 舍利配分品

优异胜者大瞿昙于拘尸那揭罗入涅槃彼处此处依地方而行分配舍利

一分向阿阇世王之都一分向毘舍离之都一分向迦毘罗卫一分向遮罗颇

一分向罗摩村一分向毘留提一分向波婆所属之末罗族一分向拘尸那揭罗

名为香姓婆罗门〔用配分舍利之〕瓶筑塔心喜之莫利耶族民建炭灰之塔

八座之舍利塔第九为瓶塔第十为炭灰塔彼时已建立此十塔

齿在三十〔三天〕之都一〔齿〕在龙〔王〕之都一〔齿〕在健陀罗之地而一〔齿〕在迦陵王之〔都〕

四十排列甚善之齿毛一切由铁围山为次第之天人等将此一一持去

世尊之此金刚之钵衣服内衣于其姑尸之都敷具于名为迦毘罗之都

于华氏城有水盌与带于瞻波城有浴水衣于拘萨罗国有白毫

一〇

于梵天世界有袈裟于三十〔三天〕之都有缠头布又有印于石上之优美足迹犹如涅槃不灭之足迹在阿槃提之都有座具同在其国有敷具

[P.69]一一

于弥提罗城有火燧石于伊提哈国有漉水布同在因达罗陀又有刀与针箱

一二

其他之资具一切在阿婆罗陀地方无有遗漏牟尼尊所受用诸人供养之物

一三

瞿昙大仙之舍利配分已为有生之慈悲古人彼时所言

舍利配分谭 终


校注

五种之不便八种之便利九种之不便十二之便利八种之不便十种之便利等见汉译南传大藏经三一卷本生经一三页以下之注
[A1] 呜【CB】鸣【南传】
[A2] 采【CB】釆【南传】
[A3] 办【CB】辨【南传】
[A4] 采【CB】釆【南传】
[A5] 丰【CB】豊【南传】
[A6] 波【CB】婆【南传】
[A7] 波【CB】婆【南传】
[A8] 丰【CB】豊【南传】
[A9] 丰【CB】豊【南传】
[A10] 佛【CB】佛【南传】
[A11] 楝【CB】栋【南传】(cf. T18n0901_p0874a01)
[A12] 丰【CB】豊【南传】
[A13] 波【CB】婆【南传】
[A14] 波【CB】婆【南传】
[A15] 丰【CB】豊【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种姓经
关闭
佛种姓经
关闭
佛种姓经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