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3]所行藏经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

一 施波罗蜜

第一 阿伽提所行

于十万劫与四无量〔劫〕其间所为之一切行为熟练菩提者

于过去劫依有除有间之行于此劫我谈出行向我闻之

我名阿伽提苦行者于空漠彼森等荒野入住广大之阿兰若时三天之天主我苦行力而热取婆罗门之身相为乞食者而近我

有由森林持来未加油盐之叶见于我门口我以己之锅多量施与

我倾器物与彼叶再求施舍入由叶所成之小屋

再次又三次彼近我前无震无踌如是我已与之

依此予之身体已未变色持喜乐持欢乐而过日

虽然若一月若二月如得善受施者不恐不惓我与最上之施物

一〇

与彼施物名声所得我无所求以一切智性为目的我为此等之业

[P.74]第二 僧伽所行

又于他我僧伽名为婆罗门时欲渡大河以近港市

于彼路上见我方向坚热地步履难行之道无他乃胜自在者

我于路上会见彼思考以下之义「此〔福〕田愿到福人来

然为农夫之人见有此大收护之土地如不向彼处种芽彼则非希求谷物者

如是我愿为求福者见最胜优良之福田若于彼处不作业则我非希求福者

恰如大臣于王后宫诸人之处将欲得印若不与彼等财谷物则不得印

如是我愿为求福者见广大受施者若我不与彼施物未来将离福

如是我思考已脱履礼彼之两足施盖与履

由此我实柔和百倍住于安乐又充实施物如是我施与彼

第三 达难阇耶所行

其他我又于最上之市因达跋陀名达难阇耶〔库鲁国〕王具备十善之时

住迦陵伽王国之诸婆罗门来近我向我思求幸运吉兆之象

「大国土不降雨乞食难陷饥饿与名安阇那最胜黑象

[P.75]

「我得乞求时谢绝不适为我勿绝于受我与广大之象

捕象之鼻手洒宝所成水瓶中之水对婆罗门等与象

彼象之被与大臣等如次云「因何汝向求者等与最上之象

具备幸福而为吉兆战斗最胜之象如彼象与之如何汝为治王国

「我一切之王国亦将与之己之身体亦可被与我之爱求者为一切智性如是之故我与象

第四 摩诃须达沙那所行

于姑尸瓦提市我为王名摩诃须达沙那大力为转轮王时

于此我日三次彼处此处高声告示「谁以何望为目的向何人应施与何施物

谁为饥者谁为恐怖者谁为〔求〕花鬘颜料者谁为裸体而著种种被染之衣类在路上受盖谁和而〔求〕净履

如此朝夕彼方此方高声高示不唯于十塲所又不只于百塲所

于几百塲所向希求者备财昼有夜亦有乞求者来

得原望之食物〔彼等〕手伸向前而行如是极生之限我与之大施

又不与不有益之财不好之财我亦不蓄财恰亦实为病者除脱疾

犹如以财使医师满足而由病逃脱如是我知将使人满足而无遗

为满足少财者我施物与乞求者我无家已无〔生活之〕资为获得正菩提故

[P.76]第五 摩诃果银达所行

于他我为七王之主宰成为仰望人天婆罗门摩诃果银达之时

其时我于七王国中若我如有赠物以此不易得譬喻大海而行大施

我非憎财与谷我无蓄积我好一切智性如此之故施与良财

第六 尼弥王所行

于他我于为最上弥提罗市名为尼弥大王有学识为求善法时

其时我作四室建有四入口之家于此向兽女赠与施物

无有间断令作包衣卧榻米饭饮物食物我行大施

恰如奴仆以财之故近于主人以身向可尊者求

如是我于一切之有求菩提生以施令众生满足望最上之菩提智

[P.77]第七 阐陀库摩罗所行

于他我为耶伽罗阇之实子名为阐陀王子于普婆瓦提城时

其时我避离供牺由供牺塲出〔对世〕生倦怠而行大施

若我五六日间不与受施者我亦不饮不啮又不摄食物

恰如实际商人蓄积商品后有得大利益处持运去商品

如是实际为自享受不若施与他人较有大果故应与他应有百之得分

知此意义由有于有之间〔我〕行施为得正菩提我依施不违

第八 师威王所行

于名为阿利托市我名为斯威之士族彼时座于胜大之高台如是我思

「无论如何之物施人之物而不与者非我之根本任谁非我眼中所望者我无惜而施与

诸天之主帝释知予之思考坐向天众而为此语

「有大势力之斯威王坐于胜高台上思惟『彼不知种种施而有不与者

彼为真实而非不真实我尚未确认汝等可暂为应至其间我可知其意

彼作不断震颤白发之头曲躯而恼老彼以盲目之状近于王

[P.78]

彼于其时伸左右肱在头上为合掌而为此语

「大王我望法之繁荣娱乐施故汝之名声高于人天

导我之目二皆被害成盲与我一目汝亦为一可过

一〇

我闻彼之语而喜心惓怠而为合掌喜悦为此言曰

一一

「今我思议由宫殿到此汝知我心为望目而来

一二

我意成就成满思考未尝与之胜施今日我与乞者

一三

汝来西瓦伽汝立勿踌躇汝勿震动两眼皆取出施与乞者

一四

于此彼西瓦伽被劝说如我语而为如陀罗之树髓彼施与乞者

一五

我续与施于续与施物之某时予心无他只为菩提之故

一六

我非憎恶两眼我亦非憎恶自己我为好一切智性故我施与双眼

第九 卫珊陀罗所行

我母名为普沙提是刹帝利族彼于过去生为帝释之大妃

见彼女之命尽天王如是云「于汝汝如有愿望将与汝十希望吾爱者

如是言而彼妃向破城者帝释云「我有何过失耶我不为汝所好耶汝由所乐令我将没恰如风中之树

如是言而彼帝释亦再向彼女如次云「依汝未为恶又汝亦非我所不好

[P.79]

汝之寿命唯存仅少没时将来应取吾与汝十最胜之愿望

彼女依帝释所与之愿望满喜欢喜普沙提撰十之愿望我亦入于其中

彼女普沙提由彼地没而生为刹帝利于阇头陀罗市与珊阇耶结婚

我入爱母普沙提之胎时我依威力令我母常喜施舍

向无财者病者老者乞者愿求诸人〔又〕疲敝贫者婆罗门与以施舍

一〇

彼女持我十个月后右绕彼等之街于卫沙诸人街之正中普沙提生我

一一

我无母方之名由此无所出之名我于卫沙街出生故为卫珊陀罗

一二

我于幼年生为八岁时思虑坐于宫殿行施舍

一三

心脏我亦可施与若谁如愿乞者身体我亦可与

一四

我无震无住思惟自性时尔时耳饰闻须弥山林之土地發生震动

一五

每半月之第十五日于满月之布萨乘乘料之象为施而出

一六

住于迦稜伽王国之婆罗门等近我向我请求被思考为幸运吉兆之象

一七

「大国土不降雨为饥馑而饥饿请乞与最良之象纯白而最良之象

一八

我不踌躇将与诸婆罗门对我之望我不隐慝存在者我意为乐施

一九

我得求者时谢绝不适我勿为绝受我欲与广大之象

二〇

捕象以鼻〔乃至〕〔第三之五〕

二一

然又我与纯白最胜之象时耳饰闻须弥山林之土地發生震动

二二

依彼施象而诸斯卫怒集己由国土逐出「彼行往万伽之山

二三

为行无震无住之大施我被逐出我将望彼等一撰择

[P.80]二四

一切之斯卫等愿与我一撰择望耳鼓而我行大施

二五

时于其处生大恐怖音响〔彼等〕以施之故逐出我然我行施

二六

我与象财而行大施时我由街而出

二七

我由街出以目返顾尔时耳饰闻须弥山林土地發生震动

二八

施与四马之车立于十字路口大道孤独而无从者之我摩提妃如次云

二九

「摩提汝伴康哈彼女妹而轻我应伴阇利而行何以故彼为其兄而重

三〇

如莲花白莲花摩提捕捉康哈阇那我则取刹帝利生如金像之阇利以水洒手我向诸婆罗门与象

三一

生〔位〕高美我等四人之刹帝利续步险要平坦〔处〕往万伽山行

三二

无论向如何之人由风方向或反方向有来者我等向彼等问道「何处是万伽山

三三

彼等见我等哀悯而语彼等告苦云「万伽山在甚远

三四

若于森中子等如见结果诸树子等为此等果物之故而哭泣

三五

高广大之诸树见子等之泣实自下曲近子等

三六

喜而身毛竖立见未曾有之不思议全四支美之摩提出「善哉」之语

三七

「为汝于世令身毛竖立有未曾有之不思议依卫珊陀罗之威光诸树实自行弯下

三八

夜叉等怜悯儿童缩短道路实于出發当日彼等到达阐陀罗陀

三九

尔时母方之兄弟住六万之王皆合掌号叫近于彼等

四〇

于此与阐陀等及阐陀之子等交谈彼等由彼离去行往万伽山

四一

天主帝释有大神力命令维须竭摩「善作中心地好隐遁处与善造叶屋

[P.81]四二

闻帝释之语有大神力之维须竭摩善作中心地好隐遁处与善造叶屋

四三

入于音响少而无杂乱之森中我等四人住于彼处山中

四四

我与妃摩提又阇利与康哈阇那之二人相互去忧彼时住于隐遁处

四五

守子等在于隐遁处中我已无暇摩提持来果实以养三人

四六

旅人近我求住森林之我子阇利与康哈阇那两人

四七

见乞求者接近我生欢喜取二人之儿女彼时我施与婆罗门

四八

自己之子等与婆罗门乞求者时尔时耳饰闻须弥之森林土地發生震动

四九

天帝释再降现婆罗门之姿向我乞求具戒贞妇摩提

五〇

以手取摩提两手满水以欢喜之意思考我摩提与彼

五一

因摩提之被与而于天空诸天欢喜尔时又为耳轮闻须弥之森林地發生震动

五二

施舍阇利与女康哈阇那及贞妇摩提妃实为菩提之故已无何考虑

五三

二人之子于我非憎恶妃摩提我亦非憎恨我好一切智性故我施与所爱之物

五四

他于更大阿兰若中遭遇时父母以慈而叹息以谈苦乐

五五

两亲以耻之重痛近于我尔时以耳饰闻须弥之森林土地又發生震动

五六

又更已与亲类共同由大阿兰若出我入于可爱之街市最胜之阐头陀罗市

五七

雨降七宝大云降雨尔时又耳饰闻须弥之森林地發生震动

五八

此地无心不知苦乐又我施力之故七次之震动

[P.82]第十 兔贤者所行

此外我为兔仿徨于森林食草叶不为他害之时

彼时水獭之子与我住同一之邻居彼等朝夕相见

我向彼等教行为之善恶「汝等避诸恶雨注众善

于布萨日见满月于此处我告彼等「此日今日为布萨

将与应供者准备诸施施与应供者汝等为布萨

彼等向我云「善哉」相应力与能力准备诸施而求应供者

我坐思考可供相应之施物「若我得应供者我应如何之施物

我〔无〕胡麻绿草豆类粳米酥油我以草生活不能与草

若应供者乞食来我近边我将自己施与然彼无所得而将不去

一〇

帝释知我之思考以婆罗门之形来近我住所为将试练我之施与

一一

我见彼满足而为此语「实善哉为御身之食来我之前

一二

今日我将与汝未尝与之善施物御身具戒德害他于汝不宜

一三

汝来燃火集种种之薪我将自烧煮可为汝食

一四

「善哉」彼意喜而集种种薪以炭中央作大薪堆

一五

于此处迅速扩大如默火振抖附尘之肢体彼坐于一方

一六

大薪被积热而〔起〕烟时于彼时彼飞上而于光焰中落下

[P.83]一七

恰如实际任谁如入于冷水者喜而消忧亦与满足

一八

如是入于燃火之时诸忧之〔火〕恰如以冷水消失之

一九

我以毛皮肤心脏单一之全身与婆罗门

〔此之摄颂〕

阿伽提婆罗门僧伽达难阇耶王摩诃须达沙那王摩诃果银达婆罗门

尼弥阐陀库摩罗斯威王卫珊陀罗彼时我为兔我施彼等最胜物

此等装饰之施与此等施与之成就施与乞求生命者我成就此波罗蜜

我见来为乞食为此我舍己之身于施我为无等者波罗蜜吾成就

[P.84]二 戒波罗蜜

第一 具戒象所行

我于森林中为象而养母者时于地上以功德已无似我者

樵夫于森林中见〔我〕以我事告王「大王适汝之象住森林中

对彼而言勿用试练沟枪亦〔勿用〕彼如以牙牵之实将自来此处

王闻彼之此言意尚满足派遣有学识才能之师而为象调御师

彼象调御师见〔我〕于莲池中为养母而拔莲根

彼见知我戒德之相「汝来」捕我之牙

尔时我身所具自然之力以现等千象等力故

若我遣怒为捕我而接近之诸人者则不得对向全国之人

然我为守戒为成满戒波罗蜜对落我于沟者心不作变异

一〇

若彼等于彼处以诸斧枪虽欲击打我恐破戒故而不怒彼等

[P.85]第二 般达龙所行

于他我般达龙言为大神力者时与威鲁婆伽(广目天)大王共往天界而行

于此我见诸天具备安乐之一途为往彼天而行持戒禁

身之处理支持生之食量持四分而横卧于蚁穴之顶

「以皮毛肤肉或腱骨以此有可为事者被与故可持去

伴不知恩者之蛇使而捕我投入笼中到处舞踊

投入笼中或用手打时我恐破戒故不令蛇使發怒

对我舍己生命事较草还易越戒之事对我如由地上升尚〔难〕

无限百生亦有舍我生之事虽为四洲故决定我不破戒

又我为守戒为成满戒波罗蜜虽然投我入笼〔我〕心已不作异态

第三 瞻波龙所行

于他我为大神力者瞻波龙时是顺法者具戒禁

其时我为法行者修布萨调蛇者捕我于王门舞踊

彼之思考青黄或赤色以心从彼我为似被思考者〔之色〕

[P.86]

我使地将成为水使水亦将成为地若我为彼事成怒则一瞬之间将为灰烬

若于心力之下我如成就则由戒脱落无戒者不能成就最上之目的

身被破于此处被分散亦佳然则我不破戒虽然身散如粉

第四 周罗普提所行

于他我为周罗普提为善具戒者时见为恐惧有为出离

我妻为梵女有如黄金彼女不望成劫而为出离

无住所断结缚于家族或众无愿望陆续回绕市村我等至波罗奈

于彼处与族众不交往而为贤明我等居住我等二人住于无杂然少音之王园

为见园而行王见梵女近而问我「彼女为汝之物耶为谁之妇耶

如此问我向彼作以下之语「彼女非我之妻乃为共一法教者

对彼女得爱著而令捕我以力〔强〕压使入后宫

为一教而我被牵行于水瓶妇之〔车〕使予生怒

于怒起同时我忆念戒禁实于此处捕怒不许普徧增长

一〇

纵然虽有人用锐利之枪打击梵女我为菩提故我不破戒

一一

我并非憎恶彼梵女我亦非无力我为好一切智性故我守戒

[P.87]第五 牛王所行

于他我又为仿徨森林中水牛时身体發达而有力为一大可怖之形相

山之倾斜面山之崄岨地或在树下水边在彼处有诸水牛之住所各各〔水牛〕于彼处

步于大阿兰若我见满幸福之处到彼处我或立或卧

其时于彼处有恶贱而轻率之猿向肩眉放尿而击打

第一日然第二第三第四日亦是一切之时使我受辱由彼我为所苦

夜叉见我受苦如是向我云「汝以角蹄令彼为恶曲者亡

夜叉如是云时我如下话之「何故汝为恶持贱尸向我涂血

若我怒彼之事则将较彼为卑敝者我将破戒欤贤者等将谤我

轻蔑生命之不若清净故而死较为胜虽然为生我等可为害他人耶

一〇

彼续对我轻侮对他者等亦同样将为如是彼等必将在彼处害彼此乃我将为解脱之事

一一

向卑贱之人中等之人最胜之人忍耐侮蔑如是而为善智者以意得达如望

第六 辘轳鹿王所行

于他我似金线名为辘轳鹿王具最上之戒时

美而乐离人里而为人所不居之处我入于心乐恒河岸之住家

[P.88]

尔时于恒河之上游为诸富者所恼之人落入恒河「我生耶或死耶

彼昼夜于恒河大水中流续为哀呼之声行于恒河之当中

我闻彼悲哀之声立恒河之岸问曰「汝为何人

彼时彼为我问说明己之因缘「我受富者恐怖战栗投入大河

我起愍彼之情舍生入河于夜之黑暗中救彼而出

知满足之时我向彼如下云「于我有此一愿对任何人亦勿云我事

往街行而被问彼谈财故彼伴王来予之前

一〇

我向王说明一切因缘王听彼语向彼拉箭云「我在此發现将害我此偽骗友之卑贱者

一一

我为守护彼以我身化作「大王可置如原汝之所望者我将不为

一二

我守戒但我己不守生此时实我为菩提故我已成具戒者

第七 摩坦伽所行

于他我为𦈐发者心气高傲名为摩坦伽具戒而心善安立之时

我与一婆罗门二人住于恒河之岸我住于上游婆罗门住于下游

沿岸继续步行往上彼见我苦行林于彼处嘲我而咒我头碎

若我怒彼若我不守戒我卑视彼将成如灰

[P.89]

彼于其时为恶心而發怒咒我彼自行头落依瑜伽而除我

我守戒我己不守生此时我实为菩提故我为具戒者

第八 法天子所行

于他我为大夜叉有大神力名为达摩大夜叉为一切世界之爱愍者时

为大众而令取十善业道伴友与从者共同巡视街村

婆婆为一卑鄙夜叉彼点现十恶彼亦时伴友与从者共巡视地上

说法者与非法者吾等二人为相反者共同对于道轭于轭相冲张合对峙

依此而善者与恶者之争起由避道發生大斗

若我怒彼如破苦行之德与诸从者同使彼将成尘埃之态

然我为守戒心意令寂与从者同向下我向恶者让道

为心之寂静我由道向下同时地立即于恶夜叉与孔隙

[P.90]第九 阇耶帝沙所行

于般阇罗国中最胜市都之迦毘罗名为阇耶帝沙王具有戒德

我为其王子名为须陀达摩善具戒力有德而不衰退常伴最上之从属

我父行猎近食人者彼捕我父「汝为我食物勿动

彼闻此语充满恐怖见食人者于彼腿起麻痺

「再取所获之物许一时归宅离〔我〕

父命我与婆罗门以财

「子践祚王位再勿怠此事食人者为许我一时之归宅

我礼父母变形自己置弓与刃近食人者

若彼恐惧手执武器接近时我如令作恐怖则我将破

我恐破戒故己不持彼之嫌恶物以慈心利言我如下云

一〇

「请燃大火我由薪木堕落知时之至请食祖父

一一

如是持戒故我己不守生命又以彼之故我常令其他之杀生者出家

[P.91]第十 珊伽婆罗所行

于他我为有大神力僧伽婆罗有牙为剧烈之武器毒蛇为诸蛇之王时

于四街大道为种种之人群处住四分布萨戒于此处定为住所

「若人为皮毛肤骨如以此等有用者为与之物则请持去

粗暴而成贪欲无慈悲之普奢族等见吾于此处手持棒椎接近我

突刺鼻尾与脊髓之骨载乘于担棒之上普奢族人等运我

我望海森林共是此地于此处以鼻息烧灭〔自焚〕

诸神以杵刺或以短鎗切我已不怒普奢族等此成就我戒波罗蜜

〔此之摄颂〕

具戒象般达龙与瞻波龙周罗普提牛王辘轳鹿摩坦伽与大夜叉

阇耶帝沙王子此等一切有戒力为资具指示者舍弃生命守诸戒

僧伽婆罗自焚时〔曾住四分布萨戒〕一切生时如何人此为我戒波罗蜜

[P.92]三 出离波罗蜜等

第一 优单阐耶所行

我名声无量之王子为优单阇耶时见露水滴落于太阳之热心怀厌世之情

其不倦怠(厌世)之情所征服使我已增大礼父母愿求出家

合掌与村人为共同与国人成彼等望我「今日领有富贵而为繁荣之大地

实不顾王属后宫村民国人悲怜之〔父母〕而我出家

舍弃一切之地王国亲类从属名声实为菩提故我已不思

非憎恶父亦非憎恶大名声我好一切智性故舍弃国

第二 须曼那沙所行

于他我在最上之市印达婆陀受慈爱之子被知为须曼那沙时

具备戒德有善辩才恭敬老人有廉耻又通晓诸摄取

彼王之从者是偽苦行者种植摩罗之树而为生活

[P.93]

我见彼虚偽无内容稻谷之堆积如中空之树无髓之芭蕉

于我无安堵其法远离沙门之道生活故舍离廉耻安乐之法

国境依远住于森林住者而混乱为除此而续行父之教诫我

「所爱者汝勿轻蔑自我卓越𦈐发者与一切希望者何以故〔彼〕为施与一切之愿望者

我入彼勤行堂如下云「家主汝之健康如何或汝应持何去者耶

依此彼之虚偽依憍慢而發怒「今日我将令杀害汝或将令逐放国外

一〇

王除境外人后向虚偽者云「汝有何难事耶对汝行尊敬耶」彼向王说明「此恶王子换言之应消灭

一一

闻彼之语王命令云「即座斩头为四片由车道向车道以示汝等此为轻蔑𦈐发者所行之道

一二

于此处彼等所行无慈悲残忍凶暴无同情我于母之膝坐时引我而行

一三

我向彼等如是云「请坚缚我速以我示于王于我有应为王事

一四

彼等以我侍恶人恶事示王见彼我教示更说服之

一五

尔时彼谢我与大王国于我我破迷妄而出家

一六

我非憎恶大王国非憎爱欲之享受我好一切智性故舍王位

[P.94]第三 阿育伽罗所行

于他我为伽斯王之子时生长于铁屋名为阿育伽罗

我困苦中以得生命于苦恼中被养育「今日汝踏此一切地

国人村人与从属皆合掌礼刹帝利对我作此语

「于此地任何人卑贱贵重中等亦均于己家中无守护与亲类共同生长

于苦难中彼为养育我为最优秀者〔我〕于铁屋中少光太阳月之下成长

由满不净尸粪之母胎出生由彼再投入恐怖苦难铁屋之中

若我如是在最残酷苦中落下若我如染著王位则将为恶人中之最上者

我以身成为不满之物我不以王位为目的者死之我无可压我望于灭

如此我思如断象之缚断泣之大众而入于森林

一〇

我非憎恶父母我非憎恶大名声我好一切智性故我舍王位

第四 莲根所行

于他我在伽斯人之最胜街市时在一梵净之家生我七人姊妹兄弟

我为彼等之兄具忏悔清净见有恐怖我乐出离

[P.95]

由父母送来之友人为同样之思考以爱著相招致「汝应维持家系

彼等所云之语为在家之法赍与安乐然对我则如热刃铓之残酷

尔时对有谢词之我彼等问我之目的「若汝不享受爱欲正以何为目的

望求彼等之幸福者乃我云如是愿求之目的「我不望家主之位我乐出离者

彼等闻我之语使父母闻母如是云「我等亦皆去出家

我父母二人兄弟姊妹七人均舍无量财我等入于大林

第五 贤者须那所行

于他又我住婆罗门越陀那市于彼殊胜大楼室之善家族中出生时

我见世之暗黑态而住迷妄心恰如被鈎急打由里而外

见种种之恶彼时我如是思考「何时我由家出离入于森林

亲者等以享乐诸爱欲招我我向彼等说我之望「勿以彼等诸享乐招我

我弟难陀为贤者彼亦学我乐于出家

我须那与难陀及我父母诸人同舍享乐而入大林

[P.96]第六 提弥耶所行

于他又我为王之子名哑跛者人呼我提弥耶时

彼时于一万六千之妇女中无男儿经几昼夜我独出生

由困苦而得为可爱善生光辉子之我父于卧床持白盖而养育

我眠于佳床尔时我醒觉见我往地狱之白盖故

我见盖之同时發生恐怖「何时到达决定而我将此逃脱

我以前分血而为天神为我而望幸福者彼见我烦恼令我止住于三立塲

「于同族之人勿显示贤明思虑多一切之人将轻蔑汝如此可成目的

加是我向彼云以下之语「天神将如汝所云汝之此语而作

尊爱者汝愿为我之利益者望幸福者天神」闻彼之语我如在大海中得陆

一〇

持欢喜厌世之意我决定三分「聋哑不能行跛者

一一

决定为此之分住十六年尔时擦我手足见我为无缺之物人们骂我为「黑耳者

一二

由此一切国民军将主宰婆罗门皆为一之思考为喜舍之事

一三

我厌世之意闻彼等之思考而欢喜「为彼我成就苦行之目的

一四

令我沐浴涂油缠著王服以盖灌顶人人为市右绕

一五

使担行七日间日轮东升之时御者以车运我出城入于森林

[P.97]一六

于一空所手离驾马之车御者为埋我于地而掘穴

一七

虽依种种之因缘不断恐怖而作决定然为菩提故我不破彼决定

一八

母不憎我自己亦不憎我我好一切智性故决定此事

一九

决定此等之分我住十六年之年月以决定我无等者此我成就决定波罗蜜

第七 猿王所行

我为猿在何之岸住岩隙之兽穴时为鰐所恼我已不得步行

我立于河之或上或下休止处鰐为恐惧害者之敌而相坐

彼命令我「汝来」我向彼云「我将去」超越彼头到达彼岸

我如言而为非向彼云偽我于真实为无等者此乃我真实波罗蜜

第八 名为沙阇贤者所行

于他我又为沙阇苦行者时以真实守护世间我令人平和一致

[P.98]第九 鹑雏所行

于他我又于摩伽陀为鹑之雏幼小于巢中不生羽而为肉团

母以嘴育我使食由彼女之接触我始活而我身体无力

于某年之暑季被点野火使(物)变黑之火接近于我

如是烟烟相继發生大火立音次又其次烧灭而火近于我

我父母为火势之可怖而恐怖弃巢舍我而自救

无足羽而我身体无力彼时我不得离去时我如是思考

「彼等应走近充满畏惧恐怖之我然竟舍置我而去我今有如何之方法耶

世间有戒德真实清净与慈爱依彼之真实我祈最上真实

思法力忆念昔之胜者依于真实力我为真实祈誓

一〇

有不落之翼有不蹒之足母由离火而逃出去

一一

我为真实祈誓与大燃火退避距离十六伽里沙恰如火之落水〔有如是〕以真实我为无等者此我真实波罗蜜也

[P.99]第十 鱼王所行

于他我又为大湖之鱼王时太阳之暑热湖水已尽

于此处乌兔鹘日夜近坐食诸鱼

与亲族共所恼彼时我如是思「实以如何方法将由苦得救亲族耶

思考法利依真实而观察「住于真实得救亲族之尽灭

忆念正法思考最胜义我于世间真实祈誓永远不变

我由思念自己更又得理智性后我以意识虽然为一生物〔我〕不认应被杀害依此真实之语雨云令之降雨

「雨云鸣响灭乌之贮粮妨乌之忧导诸鱼解于忧

当我为真实之祈祷雨云又呜响一瞬陆地凹满注雨水

如是最胜之精进真实之祈誓依真实之威力我令大云以降雨于真实我无等者此乃我真实波罗蜜

第十一 康哈提婆耶那所行

于他我又为康哈提婆耶那圣仙时五十有余年无欢乐而游行

任何人不知此我无欢乐意我不向任何人告我无欢乐而等有欢乐之意者

[P.100]

同梵行者曼达普耶是我友而为大仙受前业所缚蒙受枪之刺裂

我看护彼令得健康向彼告別我到自己之隐遁处

我友婆罗门伴妻子三人同来作客

我迎接彼等同坐于己之隐遁处彼儿由后投球以恼怒毒蛇

于此彼男儿往寻球之道以手摩毒蛇之头

彼之触依止毒力之蛇怒极〔怒〕而一瞬之间咬儿

为剧毒〔之蛇〕所咬此儿滚转于地于此我烦恼我喜亦成苦

一〇

我忍满苦忧慰彼等始为为第一最胜之真实祈誓

一一

我曾经七日间以清净之心求福而行梵行其后五十余年之间我一切为之

一二

「我实无欲依此真实有幸运毒已消失婆罗门童子得生

一三

我为真实之祈誓毒势力被贯彻之幼儿不觉而立又为健全以真实我无等者此我真实波罗蜜

第十二 须陀护摩所行

于他我又为王须陀护摩为食人者所捕时思出与婆罗门之约束

缚百人刹帝利之掌令彼等柔弱为牺牲而将我引入

[P.101]

食人者问我「何故汝望为自由若汝再归于我我应如汝所思而为

对彼之问我约再归近于乐都我让王位

依胜者而被用为善人之法而忆念古者财与婆罗门而近于食人者

其时于我彼之杀害与否已无疑惑守真实之语为舍生命而接近以真实我无等者此乃我真实波罗蜜

第十三 须曼那娑摩所行

于森林中我由帝释化作娑摩时森林中之狮虎亦近于慈悲

由诸狮子豹又水牛斑鹿野猪围绕我而住森林中

于任何者我不令恐怖又我于何者亦不恐怖尔时依慈悲力之支持乐于森林中

第十四 耶伽罗阇所行

于他我又被知为耶伽罗阇时住最胜之戒治理大地

进于十善业道而无遗以四摄护事摄护大众

如是于此世于他世我不放逸而达婆阇那接近掠夺我都城

[P.102]

从属于王或有军备或有国民之诸村落均为其手中之物而埋我于穴中

大臣之群有王位我之繁荣后宫亦被掠夺取去我视彼如爱子以慈悲我无等者此乃我慈悲波罗蜜

第十五 摩诃罗摩汉沙所行

我于塚墓中置人骨而作卧床村民接近而示现多样

又他者以〔关怀〕世间倦怠之意以手持来香花鬘多种多量之食物及其他捧献物

等于对我为苦又等于对我作乐对一切者平等而无爱

于乐苦而平等又于名声不名声亦于一切时成为平等此乃我舍波罗蜜

〔此之偈颂〕

优单阇耶须曼那沙阿育伽罗毘沙〔莲根〕贤者须那提弥耶猿王贤者名沙阇

鹑与鱼王所行康哈提婆耶那仙须陀护摩与须曼那睒摩耶迦罗阇舍婆罗如是大仙说舍波罗密

如是多种苦多种之成就由有而有受最上之菩提

施与可与者充实戒无遗出离波罗蜜最上之菩提

食人问贤者最胜之精进忍成波罗蜜最上之菩提

坚固为决定信守真实语慈悲波罗蜜最上之菩提

[P.103]

有得与非得名声不名声尊敬与侮蔑一切皆平等

恐怖懈怠为见解安稳精进与發勤汝等精进勤劳者此为佛陀之教诫

恐怖诤论为见解安稳见解无诤论〔戒行〕一致无遗漏此为佛陀之教诫

一〇

恐怖放逸为见解安稳见解不放逸人人修习八支道此为佛陀之教诫如是世尊自己言尊贵之前世行说示名佛前生谭之法门

校注

底本之 vivinakānane 不得译依在暹罗本有 vivanakānane 译之 底本之 tadā maṁ 亦被想像为 tadā naṁ在暹罗本亦有 tadā maṁ且在 Jtm 与此相当之处有 tasya(= bodhisattvasya)tapaḥprakarṣāt pravisṛtena yasasāsamāvarjitahṛdayaḥ śakro devendrḥ 之故 maṁ 应订正为 me 底本之 khetta 应为 puññakkhetta 之略其次付以 * 号者亦然 底本 muddikāmo 误暹罗本有 muddakāmo次之有 * 者底本亦为 muddito 暹罗本有 muddato me yācakam anupatte(暹罗本 anuppatte)之 me 为于格见 Pis-chala 415 底本之 anucchava 与 anucchavika 同义 在底本虽有 Kopāhanā mudusabhā在暹罗本则有 Ko pākana mudū subhā依此译之 底本之 ratti 在暹罗本则有 rattiṁ此为正 底本之 yadicchikaṁ 应倣照暹罗本之 yad icchakaṁ 底本之 na pāhaṁ 在暹罗本写为一字之故应成为 'n apāhaṁ(na aprārthaṁ)之意 vajjaṁ 在暹罗本有 vejjaṁ通于此意 ūnadhanaṁ 虽得译为少财可见注释为有财 在底本有 niccayo 为 nicayo 之误暹罗本亦作后者 在底本有(nikkhanto)yaññavāṭako在暹罗本有 yaññavā tato 共如为误恐应成为 yaññavāṭato vimaṁsayāmi 由 Skt. vimarsayāmi→vimassayāmi 更为使变化者 为师威王之医师在暹罗本有 Sivaka 在底本虽有 dantayi在暹罗本则有 dandhayi依于此 在底本 ubbidhā在暹罗本有 ubbhiggā应成为 ubbiddhā(= Sktụdviddhā)之误 底本之 cubho 见 'C ubho 底本之 Pāto 成为梵语之 prātas 底本 nahāru 在暹罗本有 nhāru 在底本虽有 idaṁ pāramī在暹罗本有 imaṁ pārami 在底本虽有 ahosi取暹罗本之 ahosiṁ 底本之 ālaka 不见于辞典在 Hemacandra; Desīnāmamālā I, 73 有 āla 之语附以 alpasrotas 之意今依此在暹罗本有 āḷhake 此亦应成为误 sarīrakicca 普通虽为火葬之意在此处不适返回原意译之 底本之 kapi māgantvā 应为 kapi-m-āgantvā mutteti 是 mūrtayati(Skt) 底本之 gahareyyum 不正确于暹罗本有 garaheyyu 者为宜 底本暹罗本虽皆为 tassa不仅成为多余之字不得译应改为 taṁ dubbhi 成为 dambhin(Skt)成为稀有之变化 底本之 nimmini 在暹罗本有 nimminiṁ tiṭṭha te so mahārāja 之 te 为利害为格so 第二人称从属为例译之 在底本虽有 dhammadhammadevaputtacariyaṁ依在暹罗本有 dhammadevaputtacariyaṁ 底本之 dasa pāvake 为误在暹罗本有 dasa pāpake 底本之 samimhā 为 sāmyati 之 I. Pl. iṣ aor.(cfḷabhimhā Geiger, Pāli Literatur undSprache 166)依荻原云来博士之教示 底本之 bakkho 为误在暹罗本有 bhakkho 方为正Skt. bhakṣyo 相当 底本之 bhijjissati 在暹罗本有 bhijjīssatīmetre 之关系上后者为正 显示亲爱之意 底本之 niyantaṁ 在暹罗本有 niyyantaṁ两者皆可 底本之 patikaro 在暹罗本有 paṭikaro此在普通梵语而成为 prat ikaro于此不能译此为 r 与 I 混同而被视 i 和 t 为同一故而成为 Parikara→Palikara→Paḷikara→Patikara 底本之 mālāvacchañ ca 在暹罗本有 mālāgacchañ ca(摩罗之丛)ārāma 非为于格又有 ca 故并非为「在园植摩罗树」之意作园而用 ropayati 之语 底本之 kacci te bhante khamanīyaṁ 在暹罗本有 kacci khamanīyaṁ tava 底本之 nāsito 在暹罗本有 nāsiyo依此视为与 nāsyo(Skt)相当者 sā gati jaṭila-hiḷitā 之最后之合成语可视为鬼语位置变迁而如此译之 底本之 ajāy, ahaṁ 在暹罗本有 ajāyi'haṁ 在暹罗本为 mūgapakkha-cariya vutāya 应被用为能动意义之过去分词此语虽无用例不然则以意义不通而如是译之 成为一种之恶兆 底本之 orapāraṁ 在暹罗本有 orā pāraṁ应为河之上游与下游之意 底本之 vaṭṭāpoṭaka 在暹罗本有 vaṭṭakapotaka此语甚良 底本之 vicintayitvā 在暹罗本有 vicintayitvāna 底本之 addasa 在暹罗本有 addasaṁ pamocesiṁ 被用为希求法之 aorist 之例与 M-Vastu, I, P. 224, 10 praviśensuḥ 对照 vaṭṭa 译为轮虽为不良依前后之关系可译为球 tyā 乃为吠陀之 tya 而与 te 相等
[A1] 波【CB】婆【南传】
[A2] 波【CB】婆【南传】
[A3] 波【CB】婆【南传】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所行藏经
关闭
所行藏经
关闭
所行藏经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