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皆阿罗汉也。一切大圣皆其上尊,悉知他人心所念,独阿难未也。
尔时,佛出精舍坐于虚空,为无央数百千众会围绕而为说法;及七万菩萨,皆得诸总持。彼时,佛面色光明胜常时,光明从面出,往照遍诸世界。时佛便笑,五色光从口出,上至梵天。诸佛天中天授诸弟子决时,光往照四天王,光还照佛三匝,从足心入。诸佛天中天授辟支佛道决时,光从口中出,往照波罗尼蜜天,还绕佛三匝从脐入。诸佛天中天授佛道决时,光往照梵天,还绕佛三匝从顶入。是时地神皆同时举声:「如是佛见三事——若过去、当来、今现在——说种种决。」虚空神天、四天王、忉利天上至梵天,皆举作声:「如是说三事、种种决:过去、当来、今现在;为授弟子地决、为授辟支佛地决、为授佛地决。」时,梵天皆来下,上至三十三天人皆来下。尔时,无央数百千人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贤者阿难,时知七法事,何等为七?一者、知义;二者、解法;三者、晓时;四者、了节;五者、明众;六者、知身事;七者、知他人事。贤者阿难从座起,整衣被长跪叉手,以偈赞佛言:
阿难问佛:「惟,天中天!诸有婬、怒、痴者,以色、声、香、味、细滑、法故笑;天中天断婬、怒、痴,用何故笑?天中天!不是舍利弗所问?亦不是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优为迦叶、迦翼迦叶、那翼迦叶、施罗比利迦私所问?诸佛天中天有六法不共。何等为六?一者、诸佛天中天知过去无所罣碍慧;二者、诸佛天中天有当来无所罣碍慧;三者、诸佛天中天今现在亦有无所罣碍慧;四者、诸佛天中天身所行智慧;五者、诸佛天中天口所说智慧;六者、诸佛天中天心念智慧。是为六。诸佛天中天无有不见闻,诸佛说佛道慧!」
佛告阿难:「过世时,有国名优波罗越,其国富乐炽盛、五谷丰熟,人民安隐,众多不可得计。」佛语阿难:「尔时,优波罗越国中,有王名波罗先,于诸国中独尊。所施行教敕使人,正法治国鞭杖不行。尔时,人民长寿二万岁。时其王命过,其国中有一婬妷女,为上色面貌,端正姝好。其女人往至他人舍,其主人生男,便以手牵子臂。婬女便问之:『牵儿欲作何等?』报言:『我饥饿欲啖之。』问言:『无有饭可食之耶?』报言:『无有也。』婬女人报言:『且待须,我为汝持食来。』答曰:『卿未出门顷,我当饿死,那能须卿持饭来耶?』婬女人念言:『若我持儿去,其母便当饿死;若置去者,便当取儿啖之。将当奈何令母子各得安隐?』婬女人即取利刀,自割两乳与之,其母便食之。婬女人问言:『卿为饱未?』报言:『已饱矣。』婬女人两乳血出流离,便还其家。
「时,有一男子至其婬女人舍,欲与共作非法,见之便言:『谁取此上色女乳,割如是耶?』便有悲意,以姊弟心侍之,不复起欲心。男子即问言:『姊!谁取卿如是耶?』报言:『无有娆我者也。我自至他舍,其主人适产,生便牵其子。我问言:「欲作何等?」报我言:「我饥饿,欲取子肉啖之。」我问:「卿无有饭可食耶?」报我言:「无有也。」我言:「且待,须我为汝持饭来。」报我言:「卿去未及出门顷,我便饿死。」我心念:「适持儿去,母便当死;若舍去者,则当取儿啖。」我便割乳便与啖之。』其男子闻之言,即躃地奄绝。婬女便取水洒其上,其久乃得稣息。男子问言:『姉当为我现至诚?』婬女言:『诺!』男子言:『我初不见此难。实至诚如汝言不虚者,姉乳当平复如故。』应时,其女人乳平复如故,亦无瘢也。
「释提桓因以天眼见婬妷女,言:『此上色婬女人布施为福乃如是,恐来夺我座。』则化作婆罗门,持宝枝,澡豆瓶,著金锡杖,行乞匃至此婬女家,言:『乞我分卫。』其女人便以金钵盛饭出与婆罗门,婆罗门即却行不肯受。上色女问道人:『何为却行不肯受食?』报言:『我不用食。我闻汝布施乳,为审尔不乎?』报言:『实如是。』婆罗门以偈问之曰:
「上色女,以偈报之言:
「婆罗门言:『问汝:持乳布施时,意宁转异不?』女人报言:『婆罗门!我当为汝现至诚。』报言:『现之。』女人言:『若使我至诚持乳布施意无异者,令我转女人身得作男子。』所言适竟,即转成男子。
「时优波罗越王,治国五千岁已后终亡。傍臣,左右闻婬女人转身作男子,念言:『正当立此作国王,为王者当以正法治国。』便共立作王。鞭杖不行,以正法治国,好布施金银、珍宝著四城门外及诸街里,欲得饭食、浆水、衣被、熏华、房室、座席、舍宅、金银、珍宝、明月珠、玉琉璃、水精、珊瑚、马瑙,随其欲与之。教一天下人持八关斋,如是治国五百岁,不耕种自然稻米清洁香美,无有麁犷,今日截,旦日续自然生,即取其米,茎应时没不现。取共食味,一切味食是已后,齿不落,亦不老、亦不病、亦不伛,颜色无异,长短适等;禄相亦等,譬如欝单越天下。国王自念言:『我布施与人,有何可怪?我布施与禽兽者,尔乃为难。』时,王稣香自涂身,便入山空闲处,卧岩石上。诸百鸟皆来生啖其身,便命过,生于婆罗门家——其家大富,金银珍宝无央数——十月已满便生,端正好无比。适生,四侍女共养育:第一女主拭其身;第二女主沐浴;第三女主乳哺;第四女主抱之。儿即长大,四人共侍议,不得使有见者,五百䌽女共侍相娱乐。便窃出,过向市,观见贩卖贫穷乞匃者,有悲哀之意言:『此人民若使富乐者,不复贾作贩卖。』尔时,自说偈言:
「驰还白父母:『我欲除须发行入山空处,处树下。』父母不听。所以者何?适有汝一子,甚重爱之:『我祷祠山川、日月、诸天,适得汝一子耳。我不见汝者便愁忧死。』不肯听使去,子便委卧地,一日、二日至五日不食饮。诸亲厚知识闻此儿欲学道除须发,父母不听,委卧空地不食饮五日。诸亲厚知识皆共到其所,谏晓言:『童子!何以不起沐浴、饮食、庄严,用除须发,在树间乐道?』童子亦不应;如是言者三日。诸亲厚共到父母所,言:『听使去学道,若乐者可数来往相见,不乐者便当来归。』父母言:『诺!』见听已,子便自养视六、七日,绕父母三匝为作礼,便入空闲坐行道,已后,则往至余大丛树间。
「中有两道人坐得五神通,精诚求道离婬欲,童子便至其所问:『此间作何等?』报言:『我在此间露坐禅念道,用人民故,作勤苦行。』童子言:『我亦当用人民故,露坐禅念道。』二道人言:『善!』童子即于大丛树下坐禅。于中用人民故,勤苦行道,即得五神通,精进踰于二道人;其人大圣上尊。其树间有虎妊娠。诸道人法,树果自堕落者,乃取食之,不从树摘取也。诸道人共行求果蓏,便见妊娠虎,童子道人语两道人言:『此虎今不久当产,饥饿经日,恐自啖其子。谁能持身食之者?』弥勒菩萨言:『我当持身食之。』采果还已,见虎乳饥饿,欲取其子啖之,其道人语两道人言:『虎已乳饥饿,欲还啖其子。谁能持身食之?』便共俱至饿虎所,虎开目张口向之,两道人俱畏惧,便飞上虚空中。其一人言:『道人!卿之至诚如是也。属者言:「当持身食饿虎。」今者何故飞上虚空也?』其一道人哀之泪出,左右顾视无所有。童子道人取利刀,刺右臂流血,如是七处自刺,血入虎口中,因饮之,便复自投身食饿虎,则死。」
佛语阿难:「欲知尔时上色婬女人者不?正是我身;时立为王者,亦是我身;时婆罗门子自投身𫗪饿虎者,亦是我身;两道人者,是迦叶,弥勒菩萨。」
佛告阿难:「我精进行道故,超越九劫出弥勒前。如是——阿难!——勤苦行道六十劫,布施手、足、鼻、耳、头、目、肌肉、妇、子、男、女、好衣被、饮食故,降伏六十亿魔,三十四亿得佛道。」
佛语阿难:「若使一切人知布施之福,如我所知者,穷乏𫗫口得一食,自饭继命;若不食此便死者,则当不自食与善人令受。阿难!我念昔世时所布施,用是故面色明好照曜,笑光从口出遍三千大千世界。」
佛说是经时,四千二百比丘起无余意得解脱,八十那术诸天人發无上正真道意,七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佛说如是,贤者阿难及一切众会诸天龙、鬼神、世间人皆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前世三转经
校注
前【大】,佛说前【宋】【元】【明】【圣】 西晋…译【大】,〔-〕【圣】 法炬【大】,释法炬【宋】【元】【明】 译【大】,初译【宋】【元】【明】 也【大】,〔-〕【圣】 央【大】*,鞅【圣】* 菩萨【大】,菩萨俱【宋】【元】【明】【圣】 口【大】,口中【宋】【元】【明】【圣】 光还照【大】,还绕【宋】【元】【明】【圣】 中【大】,〔-〕【宋】【元】【明】【圣】 脐【大】,脐中【宋】【元】【明】 见【大】,现【宋】【元】【明】【圣】 种【大】,说种【宋】【元】【明】 为【大】,是为【宋】【元】【明】【圣】 比丘【大】,皆比丘【宋】【元】【明】【圣】 (知义…身事)二十三字【大】,知法二者知时三者知义四者知节五者知己身六者知众会事【宋】【元】【明】【圣】 被【大】,服【宋】【元】【明】【圣】 得【大】,德【圣】 远照【大】,照远【宋】【元】【明】 得【大】,德【宋】【元】【明】 今【大】,受【宋】【元】【明】【圣】 面【大】,而【圣】 说之【大】,道说【圣】 惟【大】,唯【宋】【元】【明】【圣】 天【大】,天人【圣】 断【大】,已断【宋】【元】【明】【圣】 是【大】,用【宋】【元】【明】【圣】 施【大】,叶施【宋】【元】【明】 诸佛天中天【大】,〔-〕【宋】【元】【明】【圣】 念【大】,所念【宋】【元】【明】【圣】 无【大】,非【宋】【元】【明】【圣】 诸【大】,愿【宋】【元】【明】【圣】 佛【大】,〔-〕【宋】【元】【明】【圣】 过【大】,过去【宋】【元】【明】 得【大】,〔-〕【宋】【元】【明】,复【圣】 佛语【大】,〔-〕【宋】【元】【明】【圣】 正法【大】,以正法【宋】【元】【明】,以法【圣】 民【大】,命【宋】【元】【明】【圣】 女【大】,女人名【宋】【元】【明】【圣】 往【大】,行往【宋】【元】【明】【圣】 生男【大】,适生男子【宋】【元】【明】,这生子男【圣】 女【大】*,女人【宋】【元】【明】【圣】* 之【大】,之言【宋】【元】【明】【圣】 儿【大】*,子【宋】【元】【明】【圣】* 报【大】,儿母报【宋】【元】【明】【圣】 问【大】,又问【宋】【元】【明】【圣】 无【大】,宁无【宋】【元】【明】【圣】 报【大】,〔-〕【宋】【元】【明】【圣】 须【大】*,顷【宋】*【元】*【明】* 答曰【大】,报言【宋】【元】【明】【圣】 那【大】,耶【宋】【元】【明】 能【大】,岂能【圣】 饭【大】,食【宋】【元】【明】【圣】 见之便【大】,是人便念【宋】【元】【明】【圣】 悲【大】,悲哀之【宋】【元】【明】【圣】 侍【大】,待【宋】【元】【明】 欲心【大】,婬意【宋】【元】【明】【圣】 娆【大】,取【圣】 者【大】,如是者【宋】【元】【明】【圣】 适【大】*,这【圣】* 问【大】,问言【宋】【元】【明】【圣】 食【大】,食之【宋】【元】【明】 去【大】,〔-〕【宋】【元】【明】【圣】 念【大】,念言【宋】【元】【明】【圣】 适持儿去【大】,取儿持去者【宋】【元】【明】【圣】 死【大】,饿死【宋】【元】【明】【圣】 啖【大】,啖之【宋】【元】【明】【圣】 便与【大】,与之【宋】【元】【明】,与使【圣】 之【大】,其【宋】【元】【明】【圣】 躃【大】,堕【圣】 奄【大】,掩【宋】【元】【明】【圣】 其【大】,甚【宋】【元】【明】【圣】 我【大】,汝【圣】 瘢【大】,疮瘢【宋】【元】【明】【圣】 见【大】,见之【宋】【元】【明】【圣】 婬妷女【大】,婬妷之【宋】,妬嫉之【元】【明】【圣】 福【大】,福德【宋】【元】【明】【圣】 则【大】,即【宋】【元】【明】【圣】 宝枝【大】,三宝杖【宋】【元】【明】【圣】 杖【大】,〔-〕【宋】【元】【明】【圣】 行乞匃【大】,行匃自【宋】【元】【明】,空自【圣】 此【大】,此上色【宋】【元】【明】【圣】 乞【大】,与【宋】【元】【明】【圣】 行【大】,〔-〕【宋】【元】【明】【圣】 道人【大】,婆罗门言【宋】【元】【明】【圣】 之【大】,〔-〕【宋】【元】【明】【圣】 愿【大】,愿事【宋】【元】【明】【圣】 梵【大】,梵耶【宋】【元】【明】【圣】 为【大】,若为【宋】【元】【明】【圣】 王【大】,玉【宋】【元】【明】 如【大】,乃如【宋】【元】【明】【圣】 婆罗门【大】,所可作【宋】【元】【明】【圣】 愁忧【大】,忧愁【宋】【元】【明】【圣】 言问【大】,问言【宋】【元】【明】【圣】 无【大】,无有【宋】【元】【明】【圣】 适竟【大】,这意【圣】 正法【大】,王法【元】,法【圣】 外【大】,〔-〕【宋】【元】【明】【圣】 (饭食…舍宅)十四字【大】,(饭者与饭欲得财者与财欲得衣者与衣欲得香熏花者与熏华欲得房室坐席者与房室坐席欲得舍宅者与舍宅欲得)四十八字【宋】【元】【明】【圣】 其【大】,所【宋】【元】【明】【圣】 〔-〕【CB】【丽-CB】【宋】【元】【明】【圣】,一【大】 稻【大】,生稻【宋】【元】【明】【圣】 日【大】,〔-〕【宋】【元】【明】【圣】 其【大】,〔-〕【宋】【元】【明】【圣】 味【大】,其味【宋】【元】【明】【圣】 已【大】,以【宋】【元】【明】【圣】 越【大】,曰【圣】 下【大】,下人【宋】【元】【明】【圣】 有【大】,〔-〕【宋】【元】【明】【圣】 我【大】,哉【圣】 稣【大】,以稣【宋】【元】【明】【圣】 拭【大】,庄饰【宋】【元】【明】【圣】 人【大】,大人【宋】,夫人【元】【明】【圣】 议【大】,护【宋】【元】【明】【圣】 百【大】,〔-〕【圣】 甚【大】,其【宋】【元】【明】 不【大】,石【圣】 驰【大】,便【宋】【元】【明】【圣】 空处处【大】,于空闲【宋】【元】【明】【圣】 重爱【大】,爱重【宋】【元】【明】【圣】 食饮【大】,饮食【宋】【元】【明】【圣】 用【大】,用为【宋】【元】【明】【圣】 道【大】,道乎【宋】【元】【明】【圣】 者【大】,至【宋】【元】【明】【圣】 日【大】,反【宋】【元】【明】【圣】 来往【大】,往来【宋】【元】【明】【圣】 诺【大】,诺子【宋】【元】【明】,诸子【圣】 子【大】,〔-〕【宋】【元】【明】【圣】 入【大】,入山【圣】 空闲【大】,空树下【宋】【元】【明】【圣】 离【大】,离于【宋】【元】【明】【圣】 中【大】,其中【宋】【元】【明】【圣】 二【大】,两【宋】【元】【明】【圣】 大【大】,大神【宋】【元】【明】【圣】 妊娠【大】,妊身【宋】【元】【明】【圣】 果【大】,菓【宋】【元】【圣】 语【大】,诣【圣】 产【大】,生【宋】【元】【明】【圣】 食【大】*,𫗪【宋】【元】【明】【圣】* 虎【大】,虎已【宋】【元】【明】【圣】 啖之【大】,〔-〕【宋】【元】【明】【圣】 道人【大】,一道人【宋】【元】【明】【圣】 啖【大】,取【宋】【元】【明】【圣】 子【大】,子食之【宋】【元】【明】【圣】 食之【大】,饲者弥勒菩萨言我当持身饲之【宋】【元】【明】【圣】 开目【大】,因【宋】【元】【明】【圣】 人【大】,道人【宋】【元】【明】【圣】 道人【大】,云何【宋】【元】【明】【圣】 也【大】*,耶【宋】【元】【明】【圣】* 食【大】*,饲【宋】【元】【明】【圣】* 视【大】,〔-〕【宋】【元】【明】【圣】 流【大】,放流【宋】【元】【明】 血【大】,放血【宋】【元】【明】【圣】 因【大】,虎因【宋】【元】【明】【圣】 则【大】,童子道人即【宋】【元】【明】【圣】 𫗪【大】,饲【宋】【元】【明】【圣】 叶【大】,叶菩萨【宋】【元】【明】【圣】 道【大】,〔-〕【圣】 弥勒【大】,弥勒菩萨【宋】【元】【明】 死【大】,饿死【宋】【元】【明】【圣】【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3 册 前世三转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smine 提供新式标点,张革丰大德提供新式标点重校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