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力住寿品第二十三
尔时鞞舍离, 诸离车长者,
闻世尊入国, 住庵摩罗园。
有乘素车舆, 素盖素衣服,
青赤黄绿色, 其众各异仪。
天冠衮花服, 宝饰以庄严,
威容盛明曜, 增晖彼园林。
除舍五威仪, 下车而步进,
息慢而形恭, 顶礼于佛足,
大众围绕佛, 如日重轮光。
离车名师子, 为诸离车长,
德貌如师子, 位居师子臣,
灭除师子慢, 受诲释师子。
「汝等大威德, 名族美色容,
能除世憍慢, 受法以增明,
财色香花饰, 不如戒庄严。
荣身而安民, 在于调御心。
加以乐法情, 令德转崇高,
当日新其德, 抚养于万民,
导众以明正, 如牛王涉津。
若人能自念, 今世及后世,
唯当修正戒, 福利二世安。
为众所敬重, 名称普流闻,
仁者乐为友, 德流永无疆。
山林宝玉石, 皆依地而生,
戒德亦如地, 众善之所由。
人而无戒德, 济苦为实难。
如树美花果, 针刺难可攀,
多闻美色力, 破戒者亦然。
端坐胜堂阁, 王心自庄严,
不修于戒德, 方涉众苦难。
日夜三沐浴, 奉火修苦行,
遗身秽野兽, 赴水火投岩。
服气以绝粮, 远离于正戒。
习斯禽兽道, 非为正法器,
毁戒招诽谤, 仁者所不亲。
现世无利益, 后世岂获安?
是故智慧士, 当修于净戒,
于生死旷野, 戒为善导师。
持戒由自力, 此则不为难,
建立净戒者, 斯由烦恼微,
诸过坏其心, 丧失善功德。
先当离我所, 我所覆诸善,
犹灰覆火上, 足蹈而觉烧。
憍慢覆其心, 如日隐重云,
慢怠灭惭愧, 忧悲弱强志,
老病坏壮容, 我慢灭诸善。
诸天阿修罗, 贪嫉兴诤讼,
我于胜小劣, 斯则为愚夫,
终为磨灭法, 何用憍慢为?
贪欲为巨患, 诈亲而密怨,
猛火从内發, 贪火亦复然。
猛火焚旷野, 草尽还复生,
贪欲火焚心, 正法生则难。
贪欲求世乐, 乐增不净业,
恶业堕恶道, 怨无过贪欲。
贪则生于爱, 爱则习诸欲,
贪则为大病, 智药愚夫止,
邪觉不正思, 能令贪欲增。
无常苦不净, 无我无我所,
智慧真实观, 能灭彼邪贪。
是故于境界, 当修真实观,
真实观已生, 贪欲得解脱。
见德生贪欲, 见过起嗔恚,
嗔恚改素容, 能坏端正色,
嗔恚翳明目, 害法义欲闻,
断绝亲爱义, 为世所轻贱。
是故当舍恚, 勿随于嗔心,
能制狂恚心, 是名善御者,
若人起嗔恚, 先自烧其心,
生老病死苦, 逼迫于众生,
复加于恚害, 多怨复增怨。
见世众苦迫, 应起慈悲心,
众生起烦恼, 增微无量差。」
如来善方便, 随病而略说,
譬如世良医, 随病而投药。
尔时诸离车, 闻佛所说法,
即起礼佛足, 欢喜而顶受。
请佛及大众, 明日设薄供。
佛告诸离车: 「庵摩罗已请。」
离车怀感愧, 彼何夺我利?
如来善随宜, 安慰令心悦,
伏化纯熟归, 如蛇被严呪。
夜过明相生, 佛与大众俱,
诣庵摩罗舍, 受彼供养毕,
往诣毘纽村, 于彼夏安居。
三月安居竟, 复还鞞舍离,
住猕猴池侧, 坐于林树间。
普放大光明, 以感魔波旬,
来诣于佛所, 合掌劝请言:
「昔尼连禅侧, 已發真实要,
我所作事毕, 当入于涅槃。
今所作已作, 当遂于本心。」
时佛告波旬: 「灭度时不远,
却后三月满, 当入于涅槃。」
时魔知如来, 灭度已有期,
情愿既已满, 欢喜还天宫。
如来坐树下, 正受三摩提,
放舍业报寿, 神力住命存。
十方虚空境, 周遍大火然。
须弥顶崩颓, 天雨飞砾石,
狂风四激起, 树木悉摧折,
天乐發哀声, 天人心忘欢。
佛从三昧起, 普告诸众生:
「我今已舍寿, 三昧力存身,
身如朽败车, 无复往来因,
已脱于三有, 如鸟破卵生。」
心惊身毛竖, 问佛何因缘?
佛告阿难陀: 「我住三月寿,
余命行悉舍, 是故地大动。」
阿难闻佛教, 悲感泪交流,
扰动理迫迮, 香汁泪流下。
「亲重大师尊, 恩深未离欲,
惟此四事故, 悲苦不自胜。
今我闻世尊, 涅槃决定教,
于烦恼旷野, 迷乱失其方,
忽遇善导师, 未度忽复失。
忽遇清凉池, 奔趣悉枯竭。
智慧照幽冥, 昏冥一何速?
犹如旱地苗, 云兴仰希雨,
暴风云速灭, 望绝守空田。
无智大暗冥, 群生悉迷方,
佛闻阿难说, 酸诉情悲切,
软语安慰言, 为说真实法。
「若人知自性, 不应处忧悲,
一切诸有为, 悉皆磨灭法。
我已为汝说, 合会性別离,
恩爱理不常, 当舍悲恋心。
欲令长存者, 终无有是处。
有为若常存, 无有迁变者,
此则为解脱,
于何而更求? 汝及余众生,
今于我何求? 汝等所应得,
妙法身长存, 我住我寂静,
所要唯在此。 然我于众生,
善住于自洲。 当知自洲者,
专精勤方便, 独静修闲居,
不从于他信。 当知法洲者,
决定明慧灯, 能灭除痴暗,
观察四境界。 逮得于胜法,
离我离我所, 骨竿皮肉涂,
血浇以筋缠。 谛观悉不净,
云何乐此身? 诸受从缘生,
犹如水上泡, 生灭无常苦,
远离于乐想。 心识生住灭,
新新不暂停。 思惟于寂灭,
常想永已乖。 众行因缘起,
聚散不常俱。 愚痴生我想,
慧者无我所。 于此四境界,
思惟正观察, 此则一乘道,
众苦悉皆灭。 若能住于此,
真实正观者, 佛身之存亡,
此法常无尽。」 佛说此妙法,
安慰阿难时, 诸离车闻之,
惶怖咸来集。 悉舍俗威仪,
驱驰至佛所, 礼毕一面坐,
欲问不能宣。 佛已知其心,
逆为方便说: 「我今观察汝,
心有异常想, 放舍俗缘务,
唯念法为情。 汝今欲从我,
所闻所知者, 于我存亡际,
慎莫生忧悲。 无常有为性,
躁动变易法, 不坚非利益,
无有久住相。 古昔诸仙王,
婆私咤仙等, 曼陀转轮王,
其比亦众多。 如是诸先胜,
力如自在天, 悉已久磨灭,
其数亦甚众, 悉皆归磨灭,
无有长存者。 过去世诸佛,
数如恒边沙, 智慧照世间,
悉皆如灯灭。 未来世诸佛,
当入于涅槃。 彼有应度者,
今宜进前行, 毘舍离快乐,
汝等且自安。 世间无依怙,
三界不足欢, 当止忧悲苦,
而生离欲心。」 决断长別已,
而游于北方, 靡靡涉长路,
如日傍西山。
尔时诸离车, 悲吟逐路随,
仰天而哀叹: 「呜呼何怪哉?
形如真金山, 众相具庄严,
不久将崩坏? 无常何无慈,
生死久虚渴, 如来智慧母,
而今顿放舍, 无救苦奈何?
众生久暗冥, 假明慧以行,
如何智慧日, 忽然而潜光?
如何法桥梁, 一旦忽然摧。
慈悲大医王, 无上智良药,
疗治众生苦, 如何忽远逝?
慈悲妙天幢, 智慧以庄严,
金刚心绞络, 世间观无厌,
祠祀严胜幢, 云何一旦崩?
解脱门忽闭, 长苦无出期。」
如来善安慰, 割情而长辞。
制心忍悲恋, 如萎迦尼花,
徘徊而迟迟, 怅怏随路行,
如人丧其亲, 葬毕长诀还。
佛至涅槃处, 鞞舍离空虚,
犹如夜云冥, 星月失光明。
国土先安乐, 而今顿凋悴,
犹如丧慈父, 孤女常独悲。
心辩而口吃, 明慧而乏才。
神通无威仪, 慈悲心虚偽,
高胜而无力, 威仪而无法。
鞞舍离亦然, 素荣而今悴,
犹如秋田苗, 失水悉枯萎。
或断火灭烟, 或对食忘飡,
悉废公私业, 不修诸俗缘。
念佛感恩深, 默默各不言。
时师子离车, 强忍其忧悲,
垂泣發哀声, 以表眷恋心:
「破坏诸邪径, 显示于正法,
已降诸外道, 遂往不复还。
世绝离世道, 无常为大病,
世尊入大寂, 无依无有救。
方便最胜尊, 潜光究竟处,
我等失强志, 如火绝其薪。
世尊舍世荫, 群生甚可悲,
如人失神力, 举世共哀之。
逃暑投凉池, 遭寒以凭火,
通达殊胜法, 为世陶铸师,
老病死自在, 道丧非道通。
能坏大苦机, 世间何有双?
猛热极焰盛, 大云雨令消,
贪欲火炽然, 其谁能令灭?
复何智慧力, 能为不请友。
如彼临刑囚, 为死而醉酒,
众生迷惑识, 惟为死受生,
利锯以解材, 无常解世间。
烦恼为浮沫, 邪见摩竭鱼,
唯有智慧船, 能度斯大海。
众病为树花, 衰老为纤条,
智慧刚利刀, 能断三有树。
无明为钻燧, 贪欲为炽焰,
五欲境界薪, 灭之以智水,
具足殊胜法, 已坏于痴冥。
见安隐正路, 究竟诸烦恼,
慈悲化众生, 怨亲无异相,
一切智通达, 而今悉弃舍。
软美清净音, 方身纤长臂,
大仙而有边, 何人得无穷?
当觉时迁速, 应勤求正法,
如崄道遇水, 时饮速进路。
非常甚暴逆, 普坏无贵贱,
正观存于心, 虽眠亦常觉。」
时离车师子, 常念佛智慧,
厌离于生死, 叹慕人师子。
不存世恩爱, 深崇离欲德,
折伏轻躁意, 栖心寂静处。
勤修行惠施, 远离于憍慢,
乐独修闲居, 思惟真实法。
尔时一切智, 圆身师子顾,
瞻彼鞞舍离, 而说长辞偈:
「是吾之最后, 游此鞞舍离,
安住坚固林, 教诫诸比丘:
汝等当依法, 是则尊胜处。
真实义相违, 则不应摄受。
非法亦非律, 又非我所说,
是则为暗说, 汝等应速舍。
执受于明说, 是则非颠倒,
是则我所说, 如法如律教。
如我法律受, 是则为可信,
言我法律非, 是则不可信。
是则为愚夫, 非法而妄说。
不別其真偽, 无见而暗受,
犹𨱎金共肆, 诳惑于世间。
愚夫习浅智, 不解真实义,
受于相似法, 而作真法受。
是故当审谛, 观察真法律,
犹如炼金师, 烧打而取真。
不应说所应, 应作不应见。
当作平等受, 句义如说行,
执剑无方便, 则反伤其手。
辞句不巧便, 其义难了知,
如夜行求室, 宅旷莫知处。
失义则忘法, 忘法心驰乱,
是故智慧士, 不违真实义。」
说斯教诫已, 至于波婆城,
彼诸力士众, 设种种供养。
时有长者子, 其名曰纯陀,
饭食说法毕, 行诣鸠夷城,
彼有坚固林, 安隐闲静处,
入金河洗浴, 身若真金山。
告勅阿难陀: 「于彼双树间,
扫洒令清净, 安置于绳床。
吾今中夜时, 当入于涅槃。」
阿难闻佛教, 气塞而心悲,
行泣而奉教, 布置讫还白。
如来就绳床, 北首右脇卧,
枕手累双足, 犹如师子王,
毕苦后边身, 一卧永不起。
弟子众围绕, 哀叹世眼灭,
风止林流静, 鸟兽寂无声。
树木汁泪流, 华叶非时零,
如人游旷泽, 道险未至村,
如来毕竟卧, 而告阿难陀:
「往告诸力士, 我涅槃时至。
彼若不见我, 永恨生大苦。」
阿难受佛教, 悲泣而随路,
告彼诸力士: 「世尊已毕竟。」
诸力士闻之, 极生大恐怖,
士女奔驰出, 号泣至佛所,
弊衣而散发, 蒙尘身流汗,
号恸诣彼林, 犹如天福尽,
垂泪礼佛足, 忧悲身萎熟。
长劫之所规, 我今始获得,
离地水火风, 寂静不生灭,
永除于忧患, 云何为我忧?
我昔伽阇山, 欲舍于此身,
以本因缘故, 存世至于今。
守斯危脆身, 如毒蛇同居,
今入于大寂, 众苦缘已毕。
不复更受身, 未来苦长息,
汝等不复应, 为我生恐怖。」
力士闻佛说, 入于大寂静,
心乱而目冥, 如睹大黑暗。
合掌白佛言: 「佛离生死苦,
永之寂灭乐, 我等实欣庆。
犹如被烧舍, 亲从盛火出,
诸天犹欢喜, 何况于世人?
如来既灭后, 群生无所睹,
永违于救护, 是故生忧悲。
譬如商人众, 远涉于旷野,
唯有一导师, 忽然中道亡,
大众无所怙, 云何不忧悲?
现世自证知, 睹一切知见,
而不获胜利, 举世所应笑。
譬如经宝山, 愚痴守贫苦。」
如是诸力士, 向佛而悲诉,
犹如人一子, 悲诉于慈父。
佛以善诱辞, 显示第一义,
告诸力士众: 「诚如汝所言,
求道须精勤; 非但见我得。
如我所说行, 得离众苦网。
犹如疾病人, 依方服良药,
众病自然除, 不待见医师。
不如我说行, 空见我无益。
虽与我相远, 行法为近我;
同止不随法, 当知去我远。
摄心莫放逸, 精勤修正业。
人生于世间, 长夜众苦迫,
扰动不自安, 犹若风中灯。」
时诸力士众, 闻佛慈悲教,
尔时有梵志, 名须跋陀罗,
贤德悉备足, 净戒护众生。
欲来见世尊, 告语阿难陀:
「我闻如来道, 厥义深难测,
世间无上觉, 第一调御师。
今欲般涅槃, 难复可再遇,
难见见者难, 犹如镜中月。
我今欲奉见, 无上善导师,
佛日欲潜光, 愿令我暂见。」
阿难情悲感, 兼谓为讥论,
或欣世尊灭, 不宜令佛见。
佛知彼希望, 堪为正法器,
而告阿难言: 「听彼外道前,
我为度人生, 汝勿作留难。」
须跋陀罗闻, 心生大欢喜,
乐法情转深, 加敬至佛前。
应时随顺言, 软语而问讯,
和颜合掌请: 「今欲有所问。
唯闻佛所得, 解脱异要道。
愿为我略说, 沾润虚渴怀,
不为论议故, 亦无胜负心。」
佛为彼梵志, 略说八正道,
闻即虚心受, 犹迷得正路。
觉知先所学, 非为究竟道,
兼背痴暗障, 思惟先所习,
爱恚痴等行, 能起诸善业,
多闻慧精进, 亦由有爱生。
恚痴若断者, 则离于诸业,
诸业既已除, 是名业解脱。
诸业解脱者, 不与义相应,
世间说一切, 悉皆有自性。
有爱嗔恚痴, 而有自性者,
此则应常存, 云何而解脱?
正使恚痴灭, 有爱还复生,
如水自性冷, 缘火故成热,
热息归于冷, 以自性常故。
不增亦不减, 云何是解脱?
先谓彼生死, 本从性中生,
今观于彼义, 无得解脱者。
性者则常住, 云何有究竟?
譬如燃明灯, 何能令无光?
佛道真实义, 缘爱生世间,
本谓我异身, 不见无作者,
今闻佛正教, 世间无有我。
诸法因缘生, 无有自在故,
因缘生故苦, 因缘灭亦然。
观世因缘生, 则灭于断见,
缘离世间灭, 则离于常见;
悉舍本所见, 深见佛正法。
宿命种善因, 闻法能即悟,
已得善寂灭, 清凉无尽处。
心开信增广, 仰瞻如来卧,
不忍观如来, 舍世般涅槃,
及佛未究竟, 我当先灭度。
舍寿入涅槃, 如雨灭小火。
佛告诸比丘: 「我最后弟子,
而今已涅槃, 汝等当供养。」
佛以初夜过, 月明众星朗,
闲林静无声, 而兴大悲心,
遗诫诸弟子: 「吾般涅槃后,
汝等当恭敬, 波罗提木叉,
即是汝大师, 巨夜之明灯,
贫人之大宝。 当所教诫者,
汝等当随顺, 如事我无异。
当净身口行, 离诸治生业,
一切当远离, 如避大火坑。
垦土截草木, 医疗治诸病,
占相于利害, 此悉不应为。
节身随时食, 不受使行术,
顺法资生具, 应当知量受,
受则不积聚, 是则略说戒。
依此法能生, 一切诸正受。
一切真实智, 缘斯得究竟,
是故当执持, 勿令其断坏。
净戒不断故, 则有诸善法,
无则无诸善, 以戒建立故。
已住清净戒, 善摄诸情根,
犹如善牧牛, 不令其纵暴。
不摄诸根马, 纵逸于六境,
现世致殃祸, 将坠于恶道。
譬如不调马, 令人堕坑陷,
是故明智者, 不应纵诸根。
诸根甚凶恶, 为人之重怨,
众生爱诸根, 还为彼伤害。
深怨盛毒蛇, 暴虎及猛火,
世间之甚恶, 慧者所不畏。
唯畏轻躁心, 将人入恶道,
狂象失利鈎, 猨猴得树林,
放心令自在, 终不得寂灭,
饭食知节量, 当如服药法,
勿因于饭食, 而生贪恚心。
譬如蜂采花, 不坏其色香,
比丘行乞食, 勿伤彼信心。
若人开心施, 当推彼所堪,
不筹量牛力, 重载令其伤。
朝中晡三时, 次第修正业,
初后二夜分, 亦莫著睡眠,
中夜端心卧, 系念在明相。
勿终夜睡眠, 令身命空过,
时火常烧身, 云何长睡眠?
烦恼众怨家, 乘虚而随害,
毒蛇藏于宅, 善呪能令出,
无术而长眠, 是则无惭人。
惭愧为严服, 惭为制象鈎,
惭愧令心定, 无惭丧善根,
惭愧世称贤, 无惭禽兽伦。
若人以利刀, 节节解其身,
不应怀恚恨, 口不加恶言,
恶念而恶言, 自伤不害彼。
节身修苦行, 无过忍辱胜,
唯有行忍辱, 难伏坚固力,
是故勿怀恨, 恶言以加人。
嗔恚坏正法, 亦坏端正色,
丧失美名称, 嗔火自烧心,
嗔为功德怨, 爱德勿怀恨。
出家而怀嗔, 是则与理乖,
犹如冷水中, 而有盛火燃。
剃发服染衣, 手持乞食器,
边生裁自活, 何为生憍慢?
何况出家人, 志求解脱道,
而生憍慢心? 此则大不可。
曲直性相违, 不俱犹霜炎,
出家修直道, 谄曲非所应,
谄偽幻虚诈, 唯法不欺诳。
为安应少欲, 况求真解脱?
悭悋畏多求, 恐损其财宝,
由此少欲心, 则得解脱道,
若欲求解脱, 亦应习知足。
不知足之人, 虽得生天乐,
以不知足故, 苦火常烧心。
富而不知足, 是亦为贫苦,
虽贫而知足, 是则第一富。
其不知足者, 五欲境弥广,
犹更求无厌, 长夜驰骋苦。
汲汲怀忧虑, 反为知足哀,
不多受眷属, 其心常安隐。
安隐寂静故, 人天悉奉事,
是故当舍离, 亲踈二眷属。
多畜众亦然, 长夜受众苦,
多众多缠累, 如老象溺泥。
若人勤精进, 无利而不获,
是故当昼夜, 精勤不懈怠。
山谷微流水, 常流故决石,
善友虽为良, 不及于正念,
正念存于心, 众恶悉不入。
是故修行者, 常当念其身,
于身若失念, 一切善则忘。
正念为重铠, 能制六境贼,
正定捡觉心, 观世间生灭,
是故修行者, 当习三摩提。
三昧已寂静, 能灭一切苦,
智慧能照明, 远离于摄受。
等观内思惟, 随顺趣正法,
在家及出家, 斯应由此路。
生老死大海, 智慧为轻舟,
无明大暗冥, 智慧为明灯,
诸缠结垢病, 智慧为良药,
烦恼棘刺林, 智慧为利斧,
痴爱𫘝水流, 智慧为桥梁,
是故当勤习, 闻思修生慧。
成就三种慧, 虽盲慧眼通,
无慧心虚偽, 是则非出家。
是故当觉知, 离诸虚偽法,
逮得微妙乐, 寂静安隐处。
遵崇不放逸, 放逸为善怨,
若人不放逸, 得生帝释处,
纵心放逸者, 则堕阿修罗。
安慰慈悲业, 所应我已毕,
山林空闲处, 增长寂静心。
犹如世良医, 应病说方药,
抱病而不服, 是非良医过。
闻而不奉用, 此非说者咎。
于四真谛义, 有所不了者,
汝今悉应问, 勿复隐所怀。」
世尊哀愍教, 众会默然住。
时阿那律陀, 观察诸大众,
默然无所疑, 合掌而白佛:
「月温日光冷, 风静地性动,
如是四种惑, 世间悉已无。
苦集灭道谛, 真实未曾违,
如世尊所说, 众会悉无疑。
唯世尊涅槃, 一切悉悲感,
不于世尊说, 起不究竟想。
正使新出家, 情未深解者,
闻今慇懃教, 疑惑悉已除。
已度生死海, 无欲无所求,
今皆生悲恋, 叹佛灭何速?」
佛以阿那律, 种种忧悲说,
复以慈愍心, 安慰而告言:
「正使经劫住, 终归当別离,
异体而和合, 理自不常俱。
自他利已毕, 空住何所为?
天人应度者, 悉已得解脱。
汝等诸弟子, 展转维正法,
知有必磨灭, 勿复生忧悲,
如亲遭重病, 疗治脱苦患,
已舍于苦器, 逆生死海流,
永离众苦患, 是亦应随喜。
汝等善自护, 勿生于放逸,
有者悉归灭, 我今入涅槃。」
言语从是断, 此则最后教。
入初禅三昧, 次第九正受,
逆次第正受, 还入于初禅,
复从初禅起, 入于第四禅,
出定心无寄, 便入于涅槃。
以佛涅槃故, 大地普震动,
空中普雨火, 无薪而自焰。
又复从地起, 八方俱炽燃,
乃至诸天宫, 炽燃亦如是。
犹天阿修罗, 击鼓战鬪声。
狂风四激起, 山崩雨灰尘,
日月无光晖, 清流悉沸涌,
坚固林萎悴, 华叶非时零。
飞龙乘黑云, 垂五首泪流,
四王及眷属, 含悲兴供养。
净居天来下, 虚空中列侍,
八部诸天神, 遍满虚空中,
散华以供养, 戚戚心不欢;
唯有魔王喜, 奏乐以自娱。
大象素牙折, 牛王双角摧。
虚空无日月, 莲花遭严霜,
如来般涅槃, 世间悴亦然。
时有一天子, 乘千白鹄宫,
于上虚空中, 观佛般涅槃。
普为诸天众, 广说无常偈:
生则与苦俱, 唯寂灭为乐。
行业薪积聚, 智慧火炽燃。
名称烟冲天, 时雨雨令灭,
犹如劫火起, 水灾之所灭。」
复有梵仙天, 犹第一义仙,
处天胜妙乐, 而不染天报,
叹如来寂灭, 心定而口言:
「观察三世法, 始终无不坏。
第一义通达, 世间无比士,
悉为无常坏, 何人得长存?
哀哉举世间, 群生堕邪径。」
时阿那律陀, 于世不律陀,
已灭不律陀, 生死尼律陀,
叹如来寂灭, 群生悉盲冥,
速起而速灭, 慧者不保持,
鄙哉世轻躁, 破坏不坚固,
无常暴师子, 害龙象大仙。
何况未离欲, 而不生怖畏?
三际同一体, 烦恼之大树,
牟尼大象拔, 而不免无常。
犹如饰弃鸟, 乐水吞毒蛇,
骏马勇于战, 战毕纯熟还,
如来亦如是, 事毕归涅槃,
犹如明月光, 普为世除冥。
众生悉蒙照, 而复隐须弥,
如来亦如是, 慧光照幽冥。
为众生除冥, 而隐涅槃山,
名称胜光明, 普照于世间。
灭除一切冥, 不停若迅流,
善御七骏马, 军众羽从游。
光光日天子, 犹入于崦嵫,
日月五障翳, 众生失光明。
绝恩爱希望, 普应众生望,
众生望已满, 事毕绝希望。
离烦恼身缚, 而得真实道,
离群聚愦乱, 入于寂静处。
神通腾虚游, 苦器故弃舍,
痴冥之重暗, 智慧光照除。
烦恼之埃尘, 智水洗令净,
不复数数还, 永之寂静处。
令一切乐法, 以慧充一切。
悉安慰一切, 一切德普流,
诸有竞德者, 于彼哀愍心,
善摄于诸情, 诸根悉明彻,
以诸出要水, 虚渴令饱满。
施人所不施, 亦不望其报,
寂静妙相身, 悉知一切念。
好恶不倾动, 力胜一切怨,
一切病良药, 而为无常坏。
一切众生类, 乐法各异端,
普应其所求, 悉满其所愿。
圣慧大施主, 一往不复还,
犹若世猛火, 薪尽不复燃。
八法所不染, 降五难调群,
以三而见三, 离三而成三。
究竟寂灭道, 贤圣之所宗。
已断烦恼障, 宗奉者已度,
饥虚渴乏者, 饮之以甘露。
被忍辱重铠, 降伏诸恚怒,
胜法微妙义, 以悦于众心。
修世界善者, 植以圣种子,
习正不正者, 等摄而不舍。
转无上法轮, 普世欢喜受,
游行于人间, 度诸未度者,
未见真实者, 悉令见真实。
诸习外道者, 授之以深法,
说生死无常, 无主无有乐。
建大名称幢, 破坏众魔军,
进却无欣戚, 薄生叹寂灭。
未度者令度, 未脱者令脱,
未寂者令寂, 未觉者令觉。
牟尼寂静道, 以摄于众生,
众生违圣道, 习诸不正业。
犹若大劫尽, 持法者长眠,
少象摧棘林, 识养能利人,
云离象老悴, 斯皆无所堪。
已坏诸邪论, 而得自在道。
今入于大寂, 世间无救护。
魔王大军众, 奋武震天地,
欲害牟尼尊, 不能令倾动,
如何忽一朝, 非常魔所坏?
天人普云集, 充满虚空中,
畏无穷生死, 心生大忧怖。
世间无远近, 天眼悉照见,
业报谛明了, 如观镜中像。
天耳胜聪达, 无远而不闻,
忆念过去生, 弥劫而不忘。
诸根游境界, 彼彼各异念,
知他心通智, 一切皆悉知,
神通净妙智, 平等观一切,
悉尽一切漏, 一切事已毕,
智舍有余界, 息智而长眠。
众生刚强心, 见则得柔软,
钝根诸众生, 见则慧明利,
无量恶业过, 见各得通涂,
一旦忽长眠, 谁复显斯德?
世间无救护, 望断气息绝,
谁以清凉水, 洒之令苏息,
所作自事毕, 大悲已长息。
群生痴惑心, 谁说寂静道?
谁示安隐处? 谁显真实义?
众生受大苦, 谁为慈父救?
王者亡失国, 世无佛亦然。
多闻无辞辩, 为医而无慧,
人王失光相, 佛灭俗失荣。
良驷失善御, 乘舟失船师,
三军失英将, 商人失其导,
疾病失良医, 圣王失七宝,
众星失明月, 爱寿而失命,
如是阿罗汉, 所作皆已毕,
诸漏悉已尽, 知恩报恩故,
缠绵悲恋说, 叹德陈世苦。
诸未离欲者, 悲泣不自胜,
其诸漏尽者, 唯叹生灭苦。
时诸力士众, 闻佛已涅槃,
乱声恸悲泣, 如群鹄遇鹰,
悉来诣双树, 睹如来长眠,
犹师子搏犊, 群牛乱呼声。
中有一力士, 心已乐正法,
谛观圣法王, 已入于大寂。
今入于大寂, 毕竟而长眠。
为众建法幢, 而今一旦崩,
如来智慧日, 大觉为照明。
精进为炎热, 智慧耀千光,
灭除一切暗, 如何复长冥?
一慧照三世, 普为众生眼,
而今忽然盲, 举世莫知路。
生死大河流, 贪恚痴巨浪,
法桥一旦崩, 众生长没溺。」
彼诸力士众, 或悲泣号咷,
或密感无声, 或投身躃地,
办金银宝舆, 香花具庄严,
安置如来身, 宝帐覆其上,
具幢幡华盖, 种种诸伎乐,
诸天散香花, 空中鼓天乐,
人天一悲叹, 声合而同哀。
入城见士女, 长幼供养毕,
出于龙象门, 度凞连河表,
到诸过去佛, 灭度支提所。
积牛头栴檀, 及诸名香木,
置佛身于上, 灌以众香油,
以火烧其下, 三烧而不燃。
时彼大迦叶, 先住王舍城,
知佛欲涅槃, 眷属从彼来。
净心發妙愿, 愿见世尊身。
以彼诚愿故, 火灭而不燃。
迦叶眷属至, 悲叹俱瞻颜,
敬礼于双足, 然后火乃燃。
内绝烦恼火, 外火不能烧,
虽烧外皮肉, 金刚真骨存。
香油悉烧尽, 盛骨以金瓶,
如法界不尽, 骨不尽亦然。
金刚智慧果, 难动如须弥,
大力金翅鸟, 所不能倾移,
而处于宝瓶, 应世而流迁。
奇哉世间力, 能转寂灭法,
随世长寂灭, 唯有余骨存,
大光耀天下, 群生悉蒙照。
一旦而潜晖, 遗骨于瓶中,
金刚利智慧, 坏烦恼苦山。
众苦集其身, 金刚志能安,
受大苦众生, 悉令得除灭。
如是金刚体, 今为火所焚。
彼诸力士众, 勇健世无双,
摧伏怨家苦, 能救苦归依。
亲爱遭苦难, 志强能无忧,
持舍利入城, 巷路普供养,
彼诸力士众, 奉事于舍利,
时七国诸王, 承佛已灭度,
遣使诣力士, 请求佛舍利。
彼诸力士众, 敬重如来身,
兼恃其勇健, 而起憍慢心,
宁舍自身命, 不舍佛舍利。
彼使悉空还, 七王大忿恨,
兴军如云雨, 来诣鸠夷城。
告诸力士众: 「诸国军马来,
象马车步众, 围绕鸠夷城。
城外诸园林, 泉池花果树,
军众悉践蹈, 荣观悉摧碎。」
力士登城观, 生业悉破坏,
严备战鬪具, 以拟于外敌,
七王围绕城, 军众各精锐,
羽仪盛明显, 犹如七耀光,
力士大奋怒, 开门而命敌,
长宿诸士女, 心信佛法者,
惊怖發诚愿, 伏彼而不害,
随亲相劝谏, 不欲令鬪战。
勇士被重钾, 挥戈舞长剑,
钟鼓而乱鸣, 执仗锋未交。
有一婆罗门, 名曰独楼那,
多闻智略胜, 谦虚众所宗。
慈心乐正法, 告彼诸王言:
「观彼城形势, 一人亦足当。
况复齐心力, 而不能伏彼?
正使相摧灭, 复有何德称?
利锋刃既交, 势无有两全,
或有强胜弱, 或弱而胜强。
健夫轻毒蛇, 岂不伤其身?
有人性柔弱, 群女子所奖。
临阵成战士, 如火得膏油,
鬪莫轻弱敌, 谓彼无所堪,
身力不足恃, 不如法力强。
古昔有胜王, 名迦兰陀摩,
虽王四天下, 名称财利丰,
终归亦皆尽, 如牛饮饱归。
应以法以义, 应以和方便,
战胜增其怨, 和胜后无患。
今结饮血讐, 此事甚不可,
为欲供养佛, 应随佛忍辱。」
如是婆罗门, 决定吐诚实,
方宜义和理, 而作无畏说。
尔时彼诸王, 告婆罗门言:
「汝今善应时, 黠慧义饶益,
亲密至诚言, 顺法依强理。
且听我所说, 为王者之法,
憍慢而违义, 世人尚伏从,
况佛离憍慢, 化人令谦下,
我等而不能, 亡身而供养?
爱身而惜命, 不以力争求,
先王骄罗婆, 与般那婆战,
展转更相破, 正为贪利故;
况为无贪师, 而复贪其生?
罗摩仙人子, 嗔恨千臂王,
破国杀人民, 正为嗔恚故;
况为无恚师, 而惜于身命?
正为愚痴故, 广害于众生;
如是比众多, 无义而自丧,
况今天人师, 普世所恭敬,
计身而惜命, 不勤求供养?
汝若欲止争, 为吾等入城,
劝彼令开解, 使我愿得满。
以汝法言故, 令我心小息,
尔时婆罗门, 受彼诸王教,
入城诣力士, 问讯以告诚:
「外诸人中王, 手执利器仗,
身被于重钾, 精锐耀日光,
奋师子勇气, 咸欲灭此城。
然其为法故, 犹畏非法行,
是故遣我来, 旨欲有所白。
我不为土地, 亦不求钱财,
恭敬大仙故, 而来至于此;
尊奉彼我同, 则为法兄弟,
世尊之遗灵, 一心共供养。
法悭过最甚, 普世之所薄。
决定不通者, 当修待宾法,
无有刹利法, 闭门而自防。
彼等悉如是, 告此吉凶法。
我今私所怀, 亦告其诚实,
莫彼此相违, 理应共和合。
不顺于圣教, 云何名供养?
世人以五欲, 财利田宅诤,
若为正法者, 应随顺圣理,
为法而结怨, 此则理相违。
佛寂静慈悲, 常欲安一切,
供养于大悲, 而兴于大害?
应等分舍利, 普令得供养,
顺法名称流, 义通理则宣。
若彼非法行, 当以法和之,
是则为乐法, 令法得久住。
佛说一切施, 法施为最胜,
人斯行财施, 行法施者难。」
报彼梵志言: 「深感汝来意,
亲善顺法言, 和理雅正说,
梵志之所应, 随顺自功德。
今当用和理, 从汝之所说,
诚言而不顾, 后必生悔恨。」
即开佛舍利, 等分为八分,
自供养一分, 七分付梵志。
七王得舍利, 欢喜而顶受,
持归还自国, 起塔加供养。
梵志求力士, 得分舍利瓶,
又从彼七王, 求分第八分,
持归起支提, 号名金瓶塔。
俱夷那竭人, 聚集余灰炭,
而起一支提, 名曰灰炭塔。
八王起八塔, 金瓶及灰炭,
如是阎浮提, 始起于十塔。
举国诸士女, 悉持宝花盖,
随塔而供养, 庄严若金山,
时五百罗汉, 永失大师荫,
集彼帝释岩, 结集诸经藏,
如来前后说, 巨细汝悉闻,
鞞提醯牟尼, 当为大众说。
阿难大众中, 升于师子座,
感此我闻声, 如法如其时,
如处如其人。 随说而笔受,
究竟成经藏, 勤方便修学,
悉已得涅槃, 今得及当得,
涅槃亦复然。 无忧王出世,
强者能令忧, 劣者为除忧,
如无忧花树。 王于阎浮提,
故号无忧王。 孔雀之苗裔,
禀正性而生, 普济于天下,
兼起诸塔庙, 本字强无忧,
今名法无忧。 开彼七王塔,
八万四千塔。 唯有第八塔,
王取不能得。 虽不得舍利,
增其信敬心。 虽王领国土,
逮得初圣果, 能令普天下,
供养如来塔, 去来今现在,
悉皆得解脱。 如来现在世,
涅槃及舍利, 恭敬供养者,
其福等无异。 明慧增上心,
深察如来德, 怀道兴供养,
应受一切供, 已到不死处,
信者亦随安, 是故诸天人,
校注
赞【大】,赞经【宋】【元】【明】 亦云佛本行经【大】,〔-〕【宋】【元】【明】 造【大】,撰【宋】【元】【明】 导从翼前后【大】,羽从前后导【宋】【元】【明】 唯【大】*,惟【宋】*【元】*【明】* 鄙【大】,类【宋】【元】【明】 渡【大】,度【宋】【元】【明】 具【大】,见【宋】【元】 征【大】,化【宋】【元】【明】 服衣【大】,衣服【宋】【元】【明】 菓【大】,果【宋】【元】【明】 如【大】,而【宋】【元】【明】 隥【大】,橙【宋】 怀【大】,坏【宋】【元】【明】 德【大】,得【明】 无【大】,非【宋】【元】【明】 停【大】,安【宋】【元】【明】 燃【大】*,然【宋】*【元】*【明】* 界【大】,间【宋】【元】【明】 消【大】*,销【宋】*【元】*【明】* 元【大】,尤【宋】【元】【明】 忘【大】,亡【宋】【元】【明】 容【大】,客【宋】【元】【明】 自禁【大】,息焚【宋】【元】【明】 彼【大】,风【宋】【元】【明】 起【大】,复【宋】【元】【明】 普【大】,皆【宋】【元】【明】 佛所行赞【大】,〔-〕【明】 栴【大】,旃【宋】 音【大】,韵【宋】【元】【明】 亡【大】,忘【明】 水【大】,氷【宋】【明】 漠【大】,涂【宋】【元】【明】 渴【大】*,竭【宋】*【元】*【明】* 睛【大】,精【宋】【元】 莫【大】,何【宋】【元】【明】 在【大】,存【宋】【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 所惓【大】,师拳【宋】【元】【明】 于【大】*,于【宋】*【元】*【明】* 我今【大】,今我【宋】【元】【明】 智【大】,知【宋】【元】【明】 佛所行赞【大】,〔-〕【明】 涅槃【大】,般涅槃【宋】【元】【明】 德【大】,福【宋】【元】【明】 归【大】,寄【宋】【元】【明】 正【大】,主【宋】【元】【明】 担【大】,譬【宋】【元】【明】 重任【大】,间任【宋】【元】,间住【明】 爱欲【大】,欲爱【宋】【元】【明】 浪【大】,海【宋】【元】 芽【大】,牙【宋】【元】 往【大】,住【宋】【元】【明】 游行【大】,行游【宋】【元】【明】 加【大】,伽【宋】【元】【明】 以中夜【大】,已升天【宋】【元】【明】 慎【大】,顺【宋】【元】【明】 微细【大】,细微【宋】【元】【明】 黠【大】,智【宋】【元】【明】 至【大】,到【宋】【元】【明】 蕨【大】,菜【宋】【元】【明】 悉皆【大】,皆悉【宋】【元】【明】 形【大】,行【明】 说【大】,讫【宋】 宜【大】,宣【明】 凉【大】*,净【宋】*【元】*【明】* 见我【大】,我见【明】 收【大】,抆【宋】【元】【明】 佛所行赞【大】,〔-〕【明】 修【大】,随【宋】【元】【明】 免【大】,绝【宋】【元】【明】 众【大】,多【宋】【元】【明】 闻【大】,得【宋】【元】【明】 业【大】,乐【明】 当【大】*,常【宋】*【元】*【明】* 静【大】,灭【宋】【元】【明】 礼【大】,辞【宋】【元】【明】 及【大】,集【宋】【元】【明】 步推【大】,推步【宋】【元】【明】 合和【大】,和合【宋】【元】【明】 根【大】,本【宋】【元】【明】 亦为解脱本【大】,〔-〕【宋】 恬【大】,甜【宋】【元】【明】 险【大】,崄【宋】【元】【明】 摄【大】,执【宋】【元】【明】 速【大】,远【宋】【元】【明】 寐【大】,眠【宋】【元】【明】 虺【大】,蚖【宋】【元】【明】 多诸恼嗔恚【大】,兴嗔恚多恼【宋】【元】【明】 顶【大】,头【宋】【元】【明】 衣【大】,依【宋】【元】【明】 隐【大】,乐【宋】【元】【明】 财【大】,则【宋】【元】【明】 小【大】,少【宋】【元】【明】 常欢喜【大】,心常欢【宋】【元】【明】 具虽【大】,俱鄙【宋】【元】【明】 多集【大】,猨猴【宋】【元】【明】 进【大】,勤【宋】【元】【明】 当【大】,常【宋】【元】【明】 钾【大】*,甲【宋】*【元】*【明】* 御【大】,御【明】 勤【大】,进【宋】【元】【明】 劝【大】,勗【宋】【元】【明】 悔恨【大】,恨悔【宋】【元】【明】 示【大】,是【明】 处【大】,家【宋】【元】【明】 暗【大】,间【宋】【元】【明】 世皆【大】,知世【宋】【元】【明】 霆【大】,电【宋】【元】【明】 无【大】*,不【宋】*【元】*【明】* 眼【大】,泯【宋】【元】【明】 巅【大】,岭【宋】【元】【明】 佛所行赞【大】,〔-〕【明】 而【大】,亦【宋】【元】【明】 士【大】,上【宋】【元】【明】 若【大】,如【宋】【元】【明】 山王【大】,仙山【宋】【元】【明】 非【大】,无【宋】【元】【明】 芽【大】,牙【宋】 菓【大】,果【宋】【元】【明】 身亡【大】,亡身【宋】【元】【明】 犹【大】,猛【宋】【元】【明】 火【大】,天【明】 辉【大】,晖【宋】【明】,浑【元】 宗【大】,崇【宋】【元】【明】 于【大】,于【宋】【元】【明】 不为【大】,为不【宋】【元】【明】 著【大】,者【宋】 以【大】,而【宋】【元】【明】 殖【大】,植【宋】【元】【明】 泽【大】,露【宋】【元】【明】 世度【大】,度世【宋】【元】【明】 升【大】,腾【宋】【元】【明】 濡【大】,软【宋】【元】【明】 坏裂【大】,裂坏【宋】【元】【明】 反【大】,返【宋】【元】【明】 讼志【大】,诵悉【宋】【元】【明】 明【大】,师【宋】【元】【明】 椎【大】,搥【宋】【元】【明】 發【大】,法【明】 冤【大】,惋【宋】【元】【明】 修【大】,随【宋】【元】【明】 满【大】,流【宋】【元】【明】 泣【大】,心【宋】【元】【明】 身【大】,士【明】 心【大】,身【宋】【元】【明】 天人【大】,人天【宋】【元】【明】 佛所行赞【大】,〔-〕【明】 胜妙【大】,妙胜【宋】【元】【明】 悉皆【大】,皆悉【宋】【元】【明】 𢱍【大】,[码*戈]【宋】【元】【明】 独【大】,悉【宋】【元】【明】 如雷霆【大】,若雷电【宋】【元】,若雷霆【明】 困【大】,因【宋】【元】【明】 鬪战【大】,战鬪【宋】【元】【明】 大【大】,其【宋】【元】【明】 诤【大】,事【宋】【元】【明】 战【大】,鬪【宋】【元】【明】 争【大】*,诤【宋】*【元】*【明】* 复【大】,有【宋】【元】【明】 阿【大】,糅【宋】【元】【明】 灭【大】,残【宋】【元】【明】 清净【大】,寂静【宋】【元】【明】 国【大】,神【宋】【元】【明】 无【大】,天【宋】【元】【明】 利【大】,梨【宋】【元】,𪏭【明】 身命【大】,命身【明】 毒【大】,恚【元】【明】 心【大】,故【宋】【元】【明】 当【大】,等【宋】【元】【明】 意【大】,心【宋】【元】【明】 非大过【大】,大非道【宋】【元】【明】 教【大】,力【宋】【元】【明】 彼【大】,此【宋】【元】【明】 于彼此【大】,彼此诤【宋】【元】【明】 涂【大】,途【宋】【元】【明】 得【大】,复【宋】【元】【明】 伎【大】,妓【元】【明】 恇【大】,惟【宋】【元】【明】 推【CB】【丽-CB】【宋】【元】【明】,椎【大】 而【大】,所【宋】【元】【明】 坐悉涕流【大】,座悉流涕【宋】【元】【明】 所【大】,以【宋】【元】【明】 旦【大】,日【宋】【元】【明】 摩罗【大】,罗摩【宋】【元】【明】 骼【大】,灵【宋】【元】【明】 俱【大】,复【宋】【元】【明】 常【大】,当【宋】【元】【明】 利【大】,称【宋】【元】【明】 赞【大】,赞经【明】[A1] 大【CB】【丽-CB】,天【大】(cf. K29n0980_p0675a23)
[A2] 何𫘝【CB】,可驶【大】
[A3] 死【CB】【丽-CB】,尽【大】(cf. K29n0980_p0676a20)
[A4] 饮【CB】【丽-CB】【碛-CB】,饭【大】(cf. K29n0980_p0639a11; Q27_p0519a14)
[A5] 得【CB】【丽-CB】,有【大】(cf. K29n0980_p0681a09)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4 册 No. 192 佛所行赞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场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