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诸佛般若生, 般若摄受亦复尔。
过现未来三世佛, 遍十方界亦复然,
皆从佛母般若生, 众生心行无不摄。
迨及般若波罗蜜, 皆一味法离分別。
过现大智诸菩萨, 各各住此法空行,
彼诸菩萨如实已, 是故如来名作佛。
般若园林华菓盛, 佛依止故甚适悦,
般若波罗蜜高山, 十力诸佛而依止,
三涂众生悉救度, 度已不起众生相。
师子依山而大吼, 诸兽闻已皆恐惧,
人师子依般若吼, 外道邪魔悉惊怖。
如日千光住虚空, 普照大地诸相现,
法王住般若亦然, 说度爱河之妙法。
色无相以受无相, 乃至想行亦复然,
识亦如是五法同, 是法无相佛佛说。
起虚空见众生相, 虚空无相不可得,
佛说法法非相应, 不说非有非无相。
「若如是见一切法, 一切我见悉皆舍,
佛行法及声闻等, 皆从般若而成就。
如王不行于国邑, 所有王务而自办,
菩萨离相依般若, 自然获佛功德法。
「若菩萨發坚固心, 修行最上般若行,
如人欲渡于大海, 所乘船舫忽破坏,
不依草木命不全, 若得依附达彼岸。
若人不發坚信心, 依于般若求解脱,
溺轮回海无出期, 处生老死常苦恼。
若有信心持般若, 解有无性见真如,
是人获福智有财, 速证最上佛菩提。
如人担水用坏器, 知不坚牢速破坏,
不见具信诸菩萨, 远般若行求退堕,
能發信心持般若, 证大菩提超二地。
未有商人欲入海, 不造坚固大船舫,
依坚固船无怖畏, 获多珍宝到彼岸。
信心菩萨亦如是, 离般若行远菩提,
若修最上大智行, 当得无上菩提果。
如百岁人复病患, 是人不能自行立,
菩萨般若力微劣, 往菩提岸不能到,
兼行最上方便行, 得佛菩提无罣碍。
「所有菩萨住初地, 發信心行般若行,
为求无上菩提故, 亲近善友及智者。
大智功德云何获? 当从般若波罗蜜。
如是一切诸佛法, 功德皆从善友得。
修行六度般若行, 一一回施于菩提,
佛蕴非有不可求, 勿为初地如是说。
菩萨修行功德海, 救度世间无度者,
求菩提意离颠倒, 说最上法如电光。
發于最上菩提心, 不求名称不嗔恚,
离蕴识界及三乘, 不退不动不可取。
于如是法得无碍, 达甚深理离妄想,
闻般若信及化他, 知此菩萨住不退。
彼甚深法佛难知, 无有人得不可得,
为利益故证菩提, 此非初心众生知。
众生愚痴复盲冥, 乐住世间求境界,
法无所住无取得, 从无所住生世间。
「东方虚空界无边, 南西北方亦如是,
乃至上下及四维, 无种种相无分別。
过去未来及现在, 一切佛法及声闻,
一切如实不可得, 不可得故无分別。
菩萨乐求如是法, 应行方便般若行,
离种种相即菩提, 菩萨离此无由证。
如鸟能飞百由旬, 折翅翼故飞无半,
忉利天及阎浮人, 忘失般若故自坠。
乐行佛智心平等, 犹如父母观一切,
时须菩提瞻仰问: 「不退菩萨何殊胜?
离言声相云何说? 愿佛说彼功德藏。」
「不住沙门婆罗门, 及行十善离三涂,
大智离于种种相, 如山谷响声相应。
若欲法无碍行化, 一向善说诸言教,
行住坐卧四威仪, 一念观心悉通达。
三业清净如白衣, 不为利养故乐法,
降魔境界及化他, 观四禅定而不住。
不求名誉无嗔恚, 乃至在家尘不染,
或为富贵及脱命, 不染纤毫之欲尘。
若求清净不退时, 当行最上般若行。
为法舍命如须弥, 是名不退之菩萨。
「色受想行识甚深, 本来寂静而无相,
如海之深杖莫测, 得般若蕴亦如是。
菩萨知此甚深法, 住真如乘不可染,
六尘十二界体空, 无蕴宁有所得福。
如人思彼染欲境, 心著女色如目见,
乃至日日心所行, 菩萨思觉亦如是。
若多俱胝劫布施, 罗汉缘觉持戒者,
不如说行般若法, 百千万分不及一。
若菩萨观般若理, 安住说法而无相,
回施一切证菩提, 彼三界师无有等。
所说成就而无相, 非空非实不可得,
若如是行名觉智, 得受成就义无边。
于一念知一切法, 信佛所说及他说,
演说俱胝那由劫, 法界不增亦不减。
此得名佛波罗蜜, 菩萨于中而说法,
「譬如灯光从众缘, 假以膏油芯火等,
光非芯火及膏油, 非火非芯光不有。
或有菩萨初發心, 不求无上菩提果,
岂唯不得证菩提, 亦复不得寂静故。
从种生树及华菓, 无种华菓悉皆无,
發心不为佛菩提, 修行终远菩提果。
从种子生麦谷等, 彼果非有亦非无,
佛菩提果亦如幻, 离彼有性及无性。
譬如涓滴水细微, 渐次必能盈大器,
初心为求无上果, 久修白法终能证。
行空无相无愿行, 不求寂静无行相,
亦如船师善济渡, 不著两岸非中流。
菩萨修行无所著, 乃得受佛菩提记,
若了菩提非所有, 此即是行佛般若。
「菩萨奉行佛般若, 了知本来蕴不生,
佛法众生界悉空, 以空三昧起悲智。
如人有德力最胜, 善解一切幻化法,
乃至器仗及工巧, 而能一向为世间。
彼人父母妻及子, 游行远路多冤中,
是人勇猛众所知, 安乐还家无怖畏。
大智菩萨为众生, 安住第一三摩地,
降伏四魔离二乘, 亦复不求佛菩提。
世间众生得快乐, 虚空无意住非住。
菩萨住空亦如是, 现于世间种种相,
以众生智及愿力, 非彼寂静非空故。
若菩萨行大智时, 住空寂静三摩地,
此中不见一切相, 亦复不见彼非相。
菩萨行此解脱门, 非求寂静非行相,
如鸟飞空而往来, 非住虚空非住地。
亦如有人习射法, 习之不住经多岁,
射法久习得尽妙, 一一箭發无不中。
最上般若行亦尔, 修习智慧及方便,
直至众善悉圆满, 方获最上神通力。
若苾刍证神通力, 现神变化住虚空,
行住坐卧四威仪, 经俱胝劫不退倦。
住空菩萨亦如是, 修无相行到彼岸,
行种种行现世间, 经俱胝劫不退倦。
如人经险遇大风, 二手持盖心专注,
是人怖险不能行, 直至无风乃前进。
大智菩萨住大悲, 智慧方便为二手,
执空无相愿法盖, 见法不住于寂静。
如人求宝往宝洲, 获宝安隐而还家,
是人心足而快乐, 岂有眷属心苦恼。
诣空宝洲亦如是, 获得根力禅定宝,
菩萨不住欢喜心, 令诸众生离苦恼。
商人为利悉所经, 聚落国城诸里巷,
虽达宝所亦非住, 大智善道而复还。
大智菩萨悉了知, 声闻缘觉解脱智,
乃至佛智亦非住, 何况行彼有为道。
大智菩萨为世间, 住空无相愿三昧,
若得寂静无所著, 乃可得知于无为。
譬如人生人未识, 称其名故众乃知,
菩萨若行解脱门, 于解脱门众知识。
菩萨闻彼甚深法, 而于诸根悉照明,
观于三界如梦幻, 不求声闻缘觉地,
如佛说法为世间, 名不退地应授记。
知诸众生堕三涂, 發愿刹那灭恶道,
以真实力灭火蕴, 名不退地应授记。
诸恶宿曜及鬼神, 作种种疫恼世间,
真实愿力悉灭除, 无我能作应授记。
「我得授记非能所, 是实愿力得增长,
若见授记及能所, 是名执著及少智。
菩萨有执魔即知, 现亲友相来娆恼,
或作父母七代人, 言汝名此佛可证。
魔所现作无数相, 皆云:『愍汝作利乐。』
菩萨闻已有所忻, 是名少智魔所著。
或住城隍及聚落, 山林旷野寂静处,
虽住城隍聚落中, 不求声闻缘觉证,
此心为度众生故, 我说是名为菩萨。
五百由旬山险深, 共诸恶兽多年住,
若见逼迫著我慢, 若无分別知菩萨。
彼著山野寂静行, 此亦知彼魔所作。
虽住城隍及山野, 乐佛菩提离二乘,
「有大智者依师学, 速疾得证无上觉,
亦如良医除众患, 学从善友心无疑。
菩萨行佛菩提行, 依彼善友波罗蜜,
此最上地能调伏, 为二种事证菩提。
过去未来十方佛, 行此正道无异路,
行佛菩提最上行, 说波罗蜜如电光。
如彼般若空无相, 知诸法相亦如是,
了知一切法皆空, 此即名行佛般若。
系著色欲及饮食, 常在轮回不休息,
此愚迷人所见倒, 于不实法生实想。
譬如得食疑有毒, 以虚妄见而不食,
亦如恒说诸烦恼, 于诸烦恼不著相,
烦恼清净俱无有, 如是菩萨知般若。
如阎浮提诸众生, 皆發无上菩提心,
多千俱胝劫布施, 回施一切证菩提。
若复有人于一日, 奉行最上般若行,
千俱胝施不及一, 行般若功无为故。
菩萨大悲行般若, 度众生故不起想,
恒行乞食于国城, 是得一切名大智。
菩萨欲度于人天, 乃至三涂极苦众,
皆令速到于彼岸, 昼夜勤行于般若。
如人欲求无价宝, 必过大海诸险难,
无心忽尔而获得, 忧恼皆除喜无量。
求菩提宝亦如是, 勤行般若诸功德,
佛母宝德藏般若经伽陀卷中
校注
佛【大】,佛说佛【宋】【元】,不分卷【明】 般若伽陀【大】,〔-〕【明】,XII. Lokasan darśana. 十【大】,〔-〕【明】 令【大】,今【宋】【宫】 至【大】,到【元】【明】 力诸根【大】,方诸根【元】【明】 XIII. Acintya. XIV. Aupamya 超【大】,起【宋】【元】 无【大】,不【明】 侍【大】,持【明】 XV. Deva. XVI. Tathatā. 虽【CB】【丽-CB】【宫】,难【大】 卷上终【明】 卷下首【明】 XVII. Avinivartinīyaliṅgakāra. 男女互【CB】【碛-CB】【宋】【元】【明】【宫】,更互相【大】 顺【大】,愿【宫】 XVIII. Śūnyatā. 亦【大】,六【宫】 XIX. Gaṅgadevābhaginī. 饥【大】,饥【元】【明】 后【CB】【碛-CB】【宋】【元】【明】【宫】,小【大】 XX. Upāyakauśalya mīmānsā. 大【CB】【碛-CB】【宋】【元】【明】,火【大】 空【大】,于【宋】【元】,于【宫】 XXI. Mārakarma. 秤【大】,穪【明】 XXII. Kalyāṇamitra. 妄【大】,忘【宋】【元】【明】 佛母…译【大】,〔-〕【明】,不分卷【明】[A1] 堕【CB】【丽-CB】,坠【大】(cf. K34n1200_p0246b09)
[A2] 己【CB】【碛-CB】,已【大】(cf. Q33_p0080a10)
[A3] 摩【CB】【丽-CB】【碛-CB】,魔【大】(cf. K34n1200_p0248a09; Q33_p0080a15)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8 册 No. 229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校对,CBETA 自行扫瞄辨识,CBETA 提供新式标点,其他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