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经卷第二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行第二地已、欲得第三地,当以十心得入第三地。何等为十?一、净心,二、猛利心,三、厌心,四、离心,五、不退心,六、坚心,七、明盛心,八、无足心,九、快心,十、大心。
「诸佛子!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能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不久败坏、不可信相、念念生灭又不生不灭,不从前际来、不去至后际、现在不住。菩萨如是观一切有为法真实相,知此诸法无作、无起,无来、无去。而诸众生忧、悲、苦恼、憎爱所系,无有停积、无定生处,但为贪、恚、痴火所然,增长后世苦恼火聚,无有实性、犹如幻化。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法转复厌离,趣佛智慧。
「是菩萨知如来智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有大势力、无能胜者、无有杂相、无有衰恼忧悲之苦,能至无畏安隐大城不复转还、能救无量苦恼众生。如是,见知佛智无量、见有为法无量苦恼,于一切众生转生殊胜十心。何等为十?众生可愍、孤独无救、贫穷无所依止、三毒之火炽然不息、闭在三有牢固之狱、常住烦恼诸恶刺林、无正观力、于善法中欲乐心薄、失诸佛妙法而常随顺生死水行、惊畏涅槃。是菩萨见众生如是多诸衰恼,發大精进:『是诸众生我应救、我应解、应令清净、应令得脱、应著善处、应令安住、应令欢喜、应知所宜、应令得度、应使灭苦。』
「菩萨如是善远离一切有为法,深念一切众生,见诸佛一切智有无量利益,即时欲具佛智慧救度众生故,勤行菩萨道。
「作是思惟:『以何因缘、以何方便,是诸众生堕在大苦诸烦恼中,当拔出之,使得永住毕竟常乐?』即时知住无碍解脱智慧中者乃可得此。是无碍智慧解脱,不离通达诸法如实智、无行行慧。『如是智慧之明从何而得?当知不离多闻决定智慧。』
「复作是念:『无碍解脱等诸佛法以何为本?不离闻法为本。』菩萨如是念已,一切求法时转加精进,日夜常乐听法,无有厌足,心无休息。喜法、爱法、依法、随法、重法、究竟法、归法、救法、随顺行法,菩萨如是方便求法。
「所有珍宝、财物、金银……等库藏无所匮惜,于此物中不生难想,但于说法者生难遭想。为求法故,于内外物无不能舍。世间所有可布施者——所谓国土、人民、眷属、田业、财物、摩尼宝珠、金银库藏、象马辇舆、众宝璎珞、诸严身之具、妻子、男女,及支节、手、足、耳、目、鼻、舌,举身施与无所爱惜。又为求法故,于说法者尽心恭敬、供养、给侍,破除憍慢、我慢、大慢诸恶苦恼,无理等事悉能忍受。深求法故,若得一句未曾闻法,胜得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得闻正法一偈,胜得转轮圣王、释提桓因、梵天王处无量劫住。
「是菩萨,若有人来作是言:『我与汝佛所说法一句,能净菩萨所行道,令汝得闻。若能入大火坑受大苦者,当以相与。』是菩萨作是念:『我受一句法故,尚于三千大千世界火坑从梵天投下,何况堕小火坑?我等求法应尽受一切,诸地狱苦犹应求法,何况人中诸小苦恼?』为求法故,發如是心。又,如所闻法,心常喜乐,悉能正观。
「是菩萨闻诸法已,降伏其心,于空闲处心作是念:『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之所言。』菩萨如是能住明地,即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故,行舍心、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常念受乐,入三禅;断苦断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行舍念净,入四禅。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別异相故,知无边虚空,即入虚空无色定处;过一切虚空相,知无边识,即入识无色定处;过一切识相,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无色定处;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诸法行故而不乐著。
「是菩萨以慈心高广无量,无嗔、无恨、无恼害,以信解力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悲心、喜心、舍心高广无量,无嗔恨、无恼害,以信解力遍满一方、第二、三、四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是菩萨有种种神通力:能动大地、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现灭还出、石壁山障皆能彻过如行虚空、于虚空中加趺而去犹如飞鸟,入出于地如水无异,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有大神德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之、身力自在乃至梵世。是菩萨以清净天耳过于人耳,悉闻人天音声远近。是菩萨以他心智如实知他心,染心如实知染心、离染心如实知离染心、嗔心离嗔心、痴心离痴心、垢心离垢心、小心大心、散乱心如实知散乱心、定心不定心、缚心解心、有上心无上心如实知有上心无上心;如是,以自心知他心。是菩萨念知宿命诸所生处,所谓一世、二世,三、四、五世,乃至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乃至百世、千世、万世、百千万亿那由他世。一劫、二劫,乃至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劫数,其中诸劫无量成坏、于诸劫中所经因缘,悉能念知,我生彼处、如是种族、如是姓名、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如是久住,我于彼死生于此间、于此间死生于彼间。如是,种种相貌因缘悉能念知。是菩萨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众生生死,形色好丑、善恶、贫贱富贵、趣善恶道、随业受报,皆如实知,所谓是诸众生成就身恶业、成就口恶业、成就意恶业、距逆贤圣、受邪见教,起罪业因缘故,身死堕恶道、生在地狱;是诸众生成就善身业、善口业、善意业、不逆贤圣、信受正见,行善业因缘故,死后生善处天上。
「是菩萨于诸禅定解脱三昧能入、能出,而不随生,但见何处有助菩提法处,以愿力故,能生其中。
「是菩萨住明地中,见数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诸佛听受经法;听受法已,随力而行。
「是菩萨尔时观诸法不生不灭,众缘而有。于百千万亿劫所集欲缚渐得微薄,一切有缚、一切无明缚皆悉微薄,不复积集;不积集故,断于邪贪、邪嗔、邪痴。
「诸佛子!譬如真金,巧师炼治转更精好,光明倍胜;菩萨亦如是,住在明地、不集三缚故,断于邪贪、邪嗔、邪痴,诸善根转增明净。是菩萨忍辱心、柔软心、美妙心、不坏心、不动心、不浊心、不高心、不下心、一切所作不望报心、他少有作当生报心、不谄曲心、不染乱心转胜明净。
「尔时,菩萨于四摄法中爱语利益偏多,十波罗蜜中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转多,余助菩提法皆转明净。
「诸佛子!是名诸菩萨第三明地。
「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多作释提桓因,智慧猛利,能以方便因缘转诸众生,令离淫欲。所作善业,若布施、若爱语、若利益、若同事,皆不离念佛、念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常生是心:『我当何时于众生中为首、为尊、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是人若欲勤加精进,于须臾间能得十万三昧,乃至能示十万菩萨以为眷属——随其愿力,神通自在不可算数,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计知。」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令此义转明故而说偈言: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诸菩萨摩诃萨具足清净行第三地已、欲得第四地者,当以十法明门得入此四地。何等为十?一、思量众生性,二、思量法性,三、思量世界性,四、思量虚空性,五、思量识性,六、思量欲界性,七、思量色界性,八、思量无色界性,九、思量快信解性,十、思量大心性。诸佛子!菩萨以此十法明门能从三地入第四地。
「诸佛子!菩萨摩诃萨若得第四菩萨焰地,即于如来家转有势力,得内法故,有十种智。何等为十?一、不退转心,二、于三宝中得不坏信清净毕竟智,三、修习观生灭,四、修习诸法本来不生,五、常修习转还世间行,六、修习知业因缘故有生,七、修习分別生死涅槃门差別,八、修习众生业差別,九、修习前际后际差別,十、修习现在常灭不住行。是十智心则生佛家,转得势力。
「复次,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是菩萨第四地,观内身循身观,精勤一心除世间贪忧;观外身循身观,精勤一心除世间贪忧;观内外身循身观,精勤一心除世间贪忧;观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观,精勤一心除世间贪忧。
「是菩萨,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發心正断;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發心正断;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發心正行;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修增广故,欲生勤精进,發心正行。
「是菩萨修行四如意分:欲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精进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心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思惟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
「是菩萨修行信根,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精进根、念根、定根、修行慧根,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
「是菩萨修行信力,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精进力、念力、定力、修行慧力,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
「是菩萨修行念觉分,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修行舍觉分,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
「是菩萨修行正见,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修行正定,依止厌、离、灭,回向于舍。
「是菩萨以不舍众生心故行;以本愿力故,大悲为首、大慈合行;为摄一切智、为庄严佛国,为具佛诸力、无畏、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音声,为随顺佛深解脱、为思惟大智慧方便故行。
「诸佛子!诸菩萨摩诃萨住菩萨焰地,所有身见著等:著我、著众生、著人寿者,知者、见者,著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所起屈伸卷舒出没,推求心所行,爱著宝重所见,为归、为洲,皆悉断灭。
「是菩萨转倍精进慧方便所生助道法,随所修行,心转柔和堪任有用。心无疲惓转求上法,增益智慧救一切世间。随顺诸师,恭敬受教,如所说行。
「是菩萨尔时知恩、知报恩,心转和善,同止安乐,直心、软心。无有邪曲,行正定行;无有憍慢,则易与语。随顺教诲,得说者意。如是,具足善心、软心、寂灭心、忍辱心,净地诸法思惟修行。
「是菩萨尔时成不转精进者,不舍精进、不坏精进、不厌精进、不惓精进、广大精进、无边精进、猛利精进、无等等精进、救一切众生精进、分別是道非道精进。
「是菩萨心志清净,不失深心,信解明利,诸善根增长。远离世间垢浊,不信、疑悔等皆已灭尽。无疑、无悔,现前具足,于一切佛大信解事中不厌、不舍,自然习乐,无量之心常现在前。
「菩萨住是第四焰地能见诸佛,数百、数千、数千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诸佛,一心听法;听受法已,能信奉持,多于佛所出家修道。
「是菩萨乐心、深心清净,信解平等转更明了,住寿多劫——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善根转胜明利。
「诸佛子!如上,真金以为庄严,余金不及;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住此菩萨焰地,诸善根转增明利,下地菩萨所不能及。
「譬如摩尼珠光明清净能照四方,余宝不及,雨渍水浇光明不灭;菩萨住焰地中,下地菩萨所不能及,一切诸魔及诸烦恼皆不能坏其智慧。
「诸佛子!是名略说诸菩萨摩诃萨第四焰地。
「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多作须夜磨天王,多教化众生破于我心。所作善业,若布施、若爱语、若利益、若同事,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诸菩萨摩诃萨为伴,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常生是心:『我当何时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尊,乃至于一切众生中为依止者?』
「是菩萨摩诃萨若欲如是勤行精进,须臾之间得百亿三昧,乃至示现百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计劫。」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诸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四地、欲得第五地,以十平等心能入第五地。何等为十?一、过去佛法平等,二、未来佛法平等,三、现在佛法平等,四、戒净平等,五、心净平等,六、除见疑悔净平等,七、知道非道净平等,八、行知见净平等,九、诸菩提分法转胜净平等,十、等化众生净平等。诸佛子!诸菩萨摩诃萨以是十平等净心具足得入于五地,善修菩提法故、深心清净故、求转胜道故,则能得佛道。
「是菩萨得大愿力,以慈悲心不舍于一切,以得念慧心道理之势力修习于福慧不舍。起方便,欲得转胜道上地;明观法,受诸佛神力所护;生定不退心,如实知是苦圣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至灭苦道谛。
「是菩萨善知世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別谛、善知示成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起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令入道谛,次第成菩萨诸地故,善知习如来智谛。尔时,菩萨常在一乘故,善知第一义谛;随众生意、令欢喜故,知世谛;分別诸法自相故,知相谛;诸法各异故,知差別谛;分別诸阴界入故,知示成谛;以身心苦恼故,知苦谛;诸道生相续故,知集谛;毕竟灭一切恼热故,知灭谛;起不二法故,知道谛。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次第、成一切菩萨地故,善知习如来智谛;以信解力故,知非得无尽谛智。
「菩萨如是,以此诸谛智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偽、诳诈、败坏相,假住须臾诳惑凡夫人。菩萨尔时于众生中大悲转胜而现在前,能生大慈光明,得如是智慧力,不舍一切众生,常求佛智慧,如实观一切有为法先际、后际。知众生从先际无明有爱故生,流转生死;于五阴归处不能动發,增大苦恼聚。是中无我、无我所,无众生、无人,无知者、无寿命者;后际亦如是。如是无所有而愚痴、贪著不断,不知无边有出、无出。
「尔时作是念:『凡夫众生甚为可怪,无明痴故,有无量无边阿僧祇身,已灭、今灭、当灭。如是常受生死,不能于身生厌离想,转更增长机关苦身,常为生死水漂,不能得返归五阴舍、不能舍离、不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憍慢见箭、不能灭除贪恚痴焰、不能破坏无明愚暗、不能乾竭爱著大海、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常随魔意于生死城中,多为诸恶觉观所转。如是苦恼孤穷众生无有救者、无有舍者、无有究竟道者,唯我一人,独无等侣,修集福德智慧,以是资粮令此一切众生得住毕竟清净,乃至使得一切法中佛无碍智力。』
「如是思惟,从正观生于智力,發愿所作一切善根皆为度诸众生故、为一切众生求好事故、求安乐故、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为解脱一切众生故、为一切众生无苦恼故、为一切众生无麁恶故、为一切众生心清净故、为调伏一切众生故、为灭一切众生诸忧恼苦、满其愿故。
「是菩萨尔时住此第五难胜地中,不忘诸法故,名为念者;决定智慧故,名为智者;知经书意次第故,名为有道者;自护护彼故,名为有惭愧者;不舍持戒故,名为坚心者;善思惟是处非处故,名为觉者;不随他故,名为随智者;善分別诸法章句义故,名为随慧者;善修禅定故,名为得神通者;随世间法行故,名为方便者;善集福德资粮故,名为无厌足者;常求智慧因缘故,名为不舍者;集大慈大悲因缘故,名为无疲惓者;常正忆念故,名为远离破戒者;深心求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故,名为常念佛法者;常令众生离恶修善故,名为庄严佛国者;种诸福德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名为行种种善业者;求庄严佛身口意故,名为常行精进者;供养一切说法菩萨故,名为乐大恭敬者;一切菩萨诸世间方便中,心无嗔碍故,名为心无碍者;常乐教化众生故,名为昼夜远离余心者。
「菩萨如是行时,布施,亦教化众生;爱语、利益、同事,亦教化众生。又以色身示现,亦教化众生;亦以说法教化众生、亦示菩萨行事教化众生、亦示诸佛大事教化众生、亦示生死过恶教化众生、亦示诸佛智慧利益教化众生。菩萨如是修习,以大神力,种种因缘方便道,教化众生。
「是菩萨虽种种因缘方便,心常在佛智而不退失善根,又复常求转胜利益众生法。是人利益众生故,世间所有经书、伎艺、文章、算数、名性经书、治病医方,所谓治乾消病、小儿病、鬼著病、蛊毒病、癞病等,伎乐歌舞、戏笑欢娱经书;国土、城郭、聚落、室宅、园观池泉、华果、药草、林树、金银、摩尼珠、琉璃、珊瑚、虎魄、车𤦲、马碯,示诸宝聚;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占相吉凶、地动梦书怪相;身中诸相,布施、持戒、摄伏其心、禅定神通、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凡诸不恼众生事、安乐众生事,怜愍众生故,出令入诸佛无上之法。
「菩萨住是难胜地,值数百、数千、数万亿佛,供养、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听法;听法已,出家;出家已,于诸佛所听受经法而为法师,说法利益得转胜多闻积三昧,乃至过百千万亿劫不忘此事,是菩萨尔时一切福德善根转胜明净。
「佛子!譬如成炼真金,以车𤦲磨莹,其光转胜。菩萨住是地中,方便智慧力故,功德善根转净明胜,下地所不及。又如日、月、星宿、诸天宫殿,风持令去,不失法度。如是,佛子!菩萨住难胜地,以方便思惟故,福德善根转倍明净,而不取证亦不疾至佛道。
「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多作兜率陀天王,诸根猛利,能摧伏一切外道。有所作业,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念法、念菩萨伴,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我当何时于众生中为首、为尊、乃至于一切众生中为依止者?』
「诸佛子!是菩萨若欲如是勤行精进,须臾之间能得千亿三昧,乃至示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神力自在复过是数,若干百千万亿不可得知。」
十住经卷第二
校注
后秦【大】*,姚秦【宫】* 三藏【大】*,三藏法师【宫】* 译【大】*,共佛陀耶舍译【宫】* 不分卷【宋】【元】【明】 处【大】,足【宋】【元】【明】【宫】 息【大】,悉【宫】 精进【大】,精勤【宫】 匮【大】,遗【宫】 求【大】,〔-〕【元】【明】【宫】 相【大】*,想【宋】【元】【明】【宫】* 无【大】,〔-〕【宋】【元】【明】【宫】 三【大】,第三【宋】【元】【明】【宫】 距【大】,拒【宋】【元】【明】【宫】 淫【大】,婬【宫】 生【大】,生中【宋】【元】【明】 不可计知【大】,〔-〕【宋】【元】【明】【宫】 唯【大】*,惟【宋】【元】【明】【宫】* 身【大】,及【宋】【元】【明】【宫】 功【大】,福【宋】【元】【明】【宫】 者【大】,皆【宋】【元】【明】【宫】 卷第二终【宋】【元】【明】 焰地【大】,十住经焰地【宋】【宫】,卷第三首【宋】【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宫】 此【大】,第【宋】【元】【明】【宫】 菩【大】,诸菩【宋】【元】【明】【宫】 修【大】,修满【宋】【元】【明】【宫】 无畏【大】,四无畏【宋】【元】【明】 著【大】,为首【宋】【元】【明】 磨【大】,摩【宋】【元】【明】【宫】 难【大】,十住经难【宋】【宫】 雪【大】,雨【宋】【元】【明】【宫】 称赞【大】,赞叹【宋】【元】【明】【宫】 见【大】,现【宫】 来【大】,远【宋】【元】【明】【宫】 足【大】,足第四地【宋】【元】【明】【宫】 实【大】,寔【宋】【元】【明】【宫】 灭苦【大】,苦灭【宋】【元】【明】【宫】 故【大】,〔-〕【宋】【元】【明】【宫】 夫【大】,〔-〕【宋】【元】【明】【宫】 名【大】,石【宋】【元】【明】【宫】 消【大】,痏【宋】【元】【明】【宫】 郭【大】,郭法【宋】【元】【明】【宫】 出【大】,出此法【宋】【元】【明】【宫】 积【大】,诸【宋】【元】【明】【宫】 今【大】,〔-〕【宋】【元】【明】【宫】 作【大】,作删【宋】【元】【明】【宫】 念【大】,念诸【宋】【元】【明】 萨【大】,萨为【宋】【元】【明】 重【大】,而重【宋】【元】【明】【宫】 项【大】,顶【宋】【元】【明】【宫】 偽【大】,为【宋】【元】【明】【宫】 焰【大】,火【宋】【元】【明】【宫】 明【大】,眼【宋】【元】【明】【宫】 念【大】,令【元】【明】 名姓【大】,石性【宋】【元】【明】【宫】 而【大】,所【宋】【元】【明】【宫】 次页不分卷【宋】【元】【明】【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0 册 No. 286 十住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2-27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CBETA 自行扫瞄辨识,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