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百人菩萨八千——一一尊复尊悉得陀怜尼法在所闻知如大海无所罣碍悉得五旬深入微妙沤和拘舍罗总持空法藏门不舍志意行无色想从法行无所归依亦不造行说经法无所著为一切故自观本法以得忍凡行十事

是时有菩萨名须弥山复有菩萨名大须弥山复有菩萨名须弥山顶复有菩萨名师子复有菩萨名和呵复有菩萨名常举手复有菩萨名常下手复有菩萨名常精进行复有菩萨名常欢喜复有菩萨名常忧念一切人复有菩萨名珍宝念复有菩萨名珍宝手复有菩萨名宝印手复有菩萨名执御复有菩萨名大御复有菩萨名常持至诚复有菩萨名弥勒如是等十七人𩙥陀和等八人皆如𩙥陀和类𩙥陀和菩萨宝满菩萨憍曰兜菩萨因提达菩萨和伦调菩萨常念菩萨念益于世间菩萨增益世间功德菩萨如是等八人

尔时佛与八千菩萨俱在罗阅祇去城不远为国王大臣所敬所遵奉所称誉视若如父婆罗门迦罗越所尊重

尔时佛于无央数大众中说经法——所说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所说莫不开發下皆晓了悉具足沾污精进无量

于时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须菩提邠耨罗云䗍越安波忧波离阿难如是复异方不可计是辈大比丘僧不可计平旦正衣服持钵入罗阅大城分卫

是尊比丘诣城中顺街里行分卫次至王阿阇贳宫宫人官属俱一处默然从乞匃

是时王阿阇贳有女名阿术达(汉言无愁忧)年十二端正好洁光色第一——于前世佛所作功德有神猛之行供养无央数佛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不转——于父王正殿金床上坐

无愁忧见此尊比丘不转于父王正殿今来于坐不起不迎不为作礼亦不请令坐亦不与分卫具诸尊比丘亦默然观此女

是王阿阇贳见女无愁忧不恭敬礼是尊比丘王顾谓女「汝不知耶是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尊比丘以得阿罗汉无所复畏所作事胜以弃重担生死以断深入微妙其供养是者福不可量为师为父慈念兴福施于一切汝见何故于坐不起默而视之汝有何异利不礼此上尊

女无愁忧白言「王曾见师子当为小小禽兽作礼逆坐不

王答女言「不见

女复白「王曾闻遮迦越王当为小国王起迎逆作礼共坐不释提桓因宁为诸天起迎逆作礼不梵三钵宁礼诸梵不

答言「不见

女复白「王曾见大海神为小小陂池沟渠泉流作礼不须弥山宁为众小山作礼不月之光明与萤火之明等不

女复言「如是大王發意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欲度一切被僧那僧涅之大铠持大悲大哀如师子吼云何当为恐畏比丘而无大悲大慈大哀离师子吼中云何当礼信欢喜王曾见大法王转经论教一切令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当为是比丘少智者恭敬作礼不

女白王「如大海水不可量不可度不可见边际大智若此犹复受泉流如牛迹中水自谓以满足宁可方之于大海是畏生死比丘志在灭度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心宁当迎逆作礼不王曾见大智——如须弥山最尊高——怛萨阿竭法为尊雄岂况智如芥子比丘迎逆作礼不王宁见日月光其明所照不可计量怛萨阿竭法光明智慧功德名闻过是千亿万倍宁比萤火之明自照其身不及一切人志小比丘自度其身大智之法明于三界宁迎逆作礼

女白王「佛般泥洹后尚不为是辈比丘作礼何况佛今现在而为法则所以者何礼彼比丘为习此法其亲近三耶三佛法得三耶三菩行

王告女「无愁忧汝有觝突之心见是大比丘不恭敬迎逆以坐席为宾主而广引众喻不念设饭食汝何志求

女白王「大王宁有觝突之心耶

女谓王言「王何故见国中羸劣下贱乞匃者不为作礼

王答女言「不尔此非吾类

女答王「亦如是發意菩萨声闻辟支佛非其类

王告女「吾闻行菩萨法悉弃强梁嗔恚之心以调顺软弱为一切人下屈汝岂无软弱之心

女白王言「世间人愚痴常怀毒恶之心故菩萨摩诃萨以慈悲护彼人欲除众毒故此大比丘诸垢以除是辈比丘见善无所增见恶亦不减

女白王「当来十方佛设为是比丘等说深妙之法不能复增精进所以者何用闭塞生死道故譬以瓶盛满水置露地天雨瓶中一渧不受渧亦不得入所以者何其瓶以满故

女白王「是比丘等如是若十方佛为现神足变化说经法不能逮及如来三昧于功德无所增益

女白王「譬如大海万水四流皆归于海所以者何其海广长所受不可计量如是大王菩萨摩诃萨说经法当作是见多所饶益發摩诃衍心多所容受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器所受不可计不可数不可量

是时女无愁忧为王阿阇贳说偈言

「无愁忧以名得  为王阿阇贳女
有五百比丘来  我不为起作礼
应时为王所呵  『不恭敬比丘僧
我不知是福地  佛子离彼中迹
忧愁诵偈言  听我说至诚言
见比丘不为起  意不生欲作礼
人欲乘船入海  取一钱破百分
百分中取一分  入法海还为取
若有人从王乞  若飞行遮迦越
乞匃者求一钱  为不足从王乞
智慧者令王喜  从王乞千亿宝
愿施贫使安隐  如是人为晓了
譬如人求贱宝  如是人为不黠
声闻法亦如是  入海宝自取少
譬如人财为富  菩萨黠为珍宝
愿供养于法王  自致佛度人民
譬如医自治身  不能愈一切人
若有医多治人  是乃为名医师
發意者智慧师  自脱身弃余人
为黠人所不敬  譬医能自治身
若黠师知药名  便能治巨亿人
为天下人所敬  發意菩萨如是
譬如树无叶果  无益于世间人
阿罗汉如是树  为无益于世间
譬如树栴檀香  有益于一切人
菩萨法亦如是  以经法开甘露
不可以牛迹水  澡洗人除垢热
恒水净无数人  恒水流满大海
声闻法牛迹水  不能除世间热
菩萨法如恒水  能饱满大千刹
譬如时雨珍宝  愚于宝取一钱
若有黠益取多  能使贫至大富
佛者譬雨珍宝  声闻法取一钱
菩萨采饱满人  菩萨施广如此
如有人近须弥  皆随山作金色
若其余土石山  不能以色变形
菩萨法须弥山  菩萨恩生天上
得离生死苦恼  声闻不能度人
暴露在草不多  露不能熟五谷
大雨水润泽多  从润泽得丰熟
声闻法暴露草  菩萨法如大雨
大千中诸来者  法所雨润一切
迦随华无有香  为世人所不取
私夷华人乐取  优昙钵及莲华
声闻法迦随华  声闻香闻不远
菩萨法私夷华  度一切至泥洹
如怯人行空泽  不足以为大难
人中道为大难  将一切度生死
声闻法行空泽  菩萨法人道中
度生死迷乱者  导一切恐畏人
筏浮度不多  筏不能度往还
譬如人造大船  度无数得往还
声闻法如缚筏  菩萨法如大船
持七觉度一切  脱爱欲过大海
若如被铠乘驴  不可入大众中
被铠人乘马象  行鬪战得胜怨
声闻法如乘驴  菩萨法乘马象
坐树下降魔官  救天上世间人
虚空中满星宿  星宿众夜不明
月独出为大明  男女见大欢喜
声闻法如星宿  菩萨法月独明
菩萨恩致安隐  皆令發萨云若
夜之冥萤火明  人不以是为明
日出光为大明  有益于阎浮地
声闻法如萤火  菩萨慧如日
生死海行度人  悉现明一切人

尔时王阿阇贳闻女无愁忧说是偈默然不识是何言

舍利弗心念「是语甚可怪所说无罣碍黠慧乃尔我欲试之知能欢喜而忍不

舍利弗谓女无愁忧「卿于三乘志欲何求

女报言「乘大悲大慈于所求

舍利弗报言「欲求摩诃衍三拔致耶

女答言「不

舍利弗复问「女行欲何求乃作师子吼

女答舍利弗「于所求无所求有所求则不为师子吼无所住止能作师子吼卿舍利弗以法取证宁有声闻辟支佛法摩诃衍法不

舍利弗答言「无诸法相一耳空无所有

女问舍利弗「诸法空作何行法而设三乘

舍利弗答女言「无所行

舍利弗复问女「有佛法无有佛法有异无

女答尊者舍利弗「近空及远空有异无

舍利弗答言「无异

女问舍利弗譬内空外空有异无

答言「无异

「如是舍利弗得佛法未得道法适等无异

女为舍利弗种种说空空法舍利弗默然无异辩才折答此言

尔时尊者摩诃目揵连谓女无愁忧「见如来何异要言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知

女报尊者目揵连「能知三千大千世界星宿数不

目揵连报女言「我当禅定三昧观本际

女谓目揵连「怛萨阿竭一一持三昧视见恒沙中数人民意念所趣向何况是星宿以是故知怛萨阿竭于诸法而有持是故声闻辟支佛所不及知尊者目揵连宁知十方佛刹中几何天地当败坏几何天地当合成

答女言「不知

女复问目揵连「宁知几佛以过去几佛甫当来几佛今见在

答女言「不知

女复问目揵连「世间贪婬有几人喜嗔恚有几人愚痴者有几人尽行三事有几人不行三事有几人

答言「不知

女复问尊者摩诃目揵连「世间有几人求声闻道几人求辟支佛道几人求摩诃衍

答女言「不知

女复问目揵连「世间有几人求佛道几人不信佛道几人信九十六种道几人不信九十六种道适无所信为有几人

答言「不知

女报目揵连「怛萨阿竭悉知是事复过于此不可计无有限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知是故怛萨阿竭于诸法而有持尊者目揵连为怛萨阿竭所称誉神足第一宁曾至揵陀呵刹土(汉言香洁国)是刹中有树以七宝而挍饰以众宝为树栴檀为华香

摩诃目揵连报女言「本所不闻本所不见今乃闻是刹土名字未曾所见闻愿闻是刹中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名字今现在说经法不

女报言「彼刹佛名香洁放光明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在彼刹说经法

女无愁忧于坐不起作瑞应三昧「菩萨初發意求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过声闻辟支佛上如我至心愿我香洁放光明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现光明使诸声闻见其刹土使国中栴檀香香闻是间刹土

女无愁忧立是愿于是香洁放光明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寻时放身相光明是刹诸声闻皆见彼刹土香洁放光明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于大众中菩萨说经法诸声闻自于其处所闻彼佛所说法——皆佛威神之恩

彼香洁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持六十种音说——如女无愁忧所说无异——初發意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辈之人过声闻辟支佛上

说是时弥勒菩萨白佛言「是栴檀香从何刹土来至是间香乃如是

佛语弥勒菩萨「女无愁忧与诸大声闻共师子吼有此善瑞故现彼香洁放光明佛刹刹中栴檀香满沙呵刹中

无愁忧女语尊者目揵连「菩萨现功德变化如是者有何当志于小道

女复问目揵连「宁知揵陀刹去是远近不

目揵连答曰「不知

女谓目揵连「如目连等满是三千大千刹中譬如芦苇干柘令目连其数如此时过一劫计彼佛刹无能计知其处乃过尔所佛刹乃可得香洁放光明佛所治

尔时香洁放光明佛即回光还归本土于是佛刹不复现目揵连见此变异默然无所言趣

尊者摩诃迦叶谓女无愁忧「宁见前释迦文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菩不耶可得见佛色身使佛有所说云何

见我色者  闻我声者  愚痴不信
是人不见  以法见佛  佛者法身
法者难晓  以是叵见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作是念「女曾见释迦文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不

女答迦叶言「然我见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不持肉眼见不色见不无色见亦不持天眼见亦不持痛思想生死识眼见亦不智慧眼见亦不想识见亦不法眼见亦不身见亦不佛眼见亦不命见摩诃迦叶我见怛萨阿竭——如尊者摩诃迦叶者——为无大明乐世间生自谓有身缘一觉行念欲见道

摩诃迦叶谓女「设是法无有主愚痴者乃乐生自谓是我身一切万物是我所有法想不于中边得见从何而化生

女谓摩诃迦叶「诸法不可得见是故法无形如是不可得见如何生

摩诃迦叶谓女「佛法亦空无所有

女复谓摩诃迦叶「欲得见无上正真法者当如法

摩诃迦叶报女「白衣法我欲闻况佛道不欲闻

女谓摩诃迦叶「法不见有亦不见无

摩诃迦叶谓女「是法无

女复谓摩诃迦叶「诸法皆空无有形不可从谛得见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见佛身相自净其行于行清净得见诸净是则纯熟

摩诃迦叶谓女「云何自净其行纯熟者

女谓摩诃迦叶「能自观身空者悉入诸法空诸法亦不减亦不增是为自见诸净

摩诃迦叶谓女「何等谓身空

女报「空尽空是是身为空诸法空亦如是

摩诃迦叶复问女无愁忧「从何闻是法乃能信谛佛有二事因缘得信闻他人善自念其行

女报迦叶「他人智说可闻尔乃自观身造行」女报摩诃迦叶「若自智慧复观一切智以明为师

摩诃迦叶报女「云何自知身行善

女答言「闻法观善身行善则见善造行

摩诃迦叶报女「云何菩萨自观身行善

女答摩诃迦叶「菩萨法与一切天下人共合适不疏远是则菩萨身行善」女复报摩诃迦叶「当来法过去法今现在法意无增减是为行菩萨法

摩诃迦叶问女「云何见法无所增无所减

女报摩诃迦叶「有二事有法无法不增不减作是念是为自见身意行见身意行则为无所见知摩诃迦叶自见其身

迦叶谓女「云何自见其身

女报言「如摩诃迦叶自度身不见一切人

摩诃迦叶答言「我无所见

女报摩诃迦叶「诸法适无所舍亦无所著

摩诃迦叶默然无以加报

尔时尊者须菩提闻是语——为甚难甚难——大欢喜问女无愁忧「从何得大利乃有此辩

女报须菩提「亦无得利亦无不得利慧亦不见法法亦不见慧亦不内观亦不外观是则慧所以者何须菩提言有法者则非法尊者须菩提第一乐空闲处法为有处有说为有慧无有慧慧无所说

须菩提报女言「不持空闲处有法处得慧是法见不是可说不可出

女报须菩提「一切法悉如是无从见无从取云何得大利而有慧

须菩提报女言「设空无有慧何从有是语

女问须菩提「宁闻山中大呼有响声来应不一切法悉如是信不言信是响有慧无慧本无慧是响因声而合成

女问须菩提「是响出为有响像无

报女言「响无形像响因空而有名一切法如响因空而出生

女报须菩提「一切法法所说从空生

须菩提问女言「若一切法从空生何以故佛说世间当来佛如恒沙数

女报须菩提「欲得知法所生处耶

答言「欲知

「所生处无所生无所生是生处须菩提恒沙等不见从如来去亦无所至所以作佛者何法不从發意亦不止意

须菩提报女言「是说为第一未生未起

女报须菩提「所说皆第一若说若不说亦第一一切无所生不可说不可说不离佛法

须菩提报女言「甚难居家为道乃有此辩博览众要深入微妙

女报须菩提「菩萨亦无居家亦无出家亦无沙门亦无不沙门所以者何以心意为行行者以智为上以黠为善

须菩提问「菩萨有几处止愿闻其说

女报须菩提「菩萨持八法住是故止处在所止无所不止声闻中第一何等为八法住菩萨常行善意至心求佛无转诲以大慈救护天上天下人不舍大哀离世间法于身命无所著行沤和拘舍罗不可计智皆發意求佛常行勇猛不厌见闻求诸法悉知菩萨行处悉救一切人意其智不从他人受一切法自证得忍如是须菩提持是八法行在所止处过诸罗汉辟支佛上

于是须菩提默然

尔时尊者罗云问无愁忧女「乃作是解晓了众要总持智慧何故自坐金床秽浊无谦卑恭敬之心自处高床与大比丘难说经法吾曾闻佛说『人无疾病不得处高床及卧听而说经法』」

女报尊者罗云「宁知世间以何为净何等不净

罗云报女言「世间有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则为净若有犯者则为不净

女报罗云「且止未晓未了所以者何罗云持戒信受不犯者是则不净其犯戒者是为净所以者何倚净慧则有净不净本无无净不净诸阿罗汉所见如是其犯戒者为净所以者何罗云以离于戒不复学可至无极慧远离恶道过于世间是故谓为离戒

罗云报女「其人立愿不立愿有异无

女报言「尊者罗云譬如紫磨黄金持作众物——珠环璎锁——已作未作前色后色有异无

报言「无异

「如是罗云何故嫌处高床不恭敬苦者意行是本罗云昔菩萨以草蓐于地为坐过于声闻坐梵天坐

罗云复问「云何坐得过声闻坐于梵

「仁者罗云菩萨于树下以草为坐三千世界刹土释梵四天王及世间上至三十三天其中人民大鬼神皆来问讯菩萨中有头面礼菩萨足者有跪拜者有揖让者中有叉手者为尔不罗云

罗云答言「有是有是

「罗云当知菩萨处意高下非谓床坐是故过声闻坐梵天当作是知

尔时王阿阇贳告女无愁忧「汝不知尊者罗云是遮迦越王种尊第一信用道德故少小弃家行作沙门弃遮迦越国是佛释迦文子持戒第一汝云何反轻戏不以礼敬

女白王「止莫说是语宁可以神丹之珠比之于水精王曾见师子当生虫狐遮迦王子岂当为小国王

王言「不尔

女复白王「当知是因缘彼罗云不从怛萨阿竭为父母胞胎生怛萨阿竭师子行皆降伏九十六种道神通之智悉具足为大圣猛一切诸法悉了知无所罣碍等知一切人心所念知当来过去今在悉晓知为大医王疗人苦痛常劝助一切转法轮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须菩提䗍越罗云阿难如是辈闻法皆奉行犹非是佛之子

尔时诸尊声闻在大众中女为说经法女白王「过去阿僧祇劫有佛名提和竭罗时婆罗门女字须罗陀(汉言鲜洁辩)复有婆罗门子字鞞多卫提和竭罗怛萨阿竭时持华五茎散佛上时卖华女發心愿欲世世为夫妇乃至于得佛复發心求摩诃衍乃尔时过去阿僧祇劫作功德發愿世世相随欲救诸下劣是故从佛求愿从佛求愿终无有空俱夷者释种女大乐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心沤和拘舍罗行劝一切菩萨示现有妻子男女奴婢珍宝摩尼珠所以者何护九十六种道不欲使诽谤菩萨非男子王为生黄门世有何特而言忍勤苦设作是念当堕泥犁中昼夜苦痛不可言菩萨乃从提和竭罗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藐三佛以来菩萨受无有色思想

女白王「尔时婆罗门子鞞多卫从提和竭罗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得慧明六万三昧门逮得无尽明恒沙数陀怜尼法受是別时前所愿所为尽悉弃除从得忍有言『罗云是佛之子从父母胞胎中生』者是为谤如来菩萨于妻子国城不以乐色故菩萨离爱欲于世间法无所沾污

女白王「大海中求火尚可得菩萨贪婬恚不可得王当知是法者罗云为化生不从父母胞胎生所化现皆佛威神菩萨随习俗而教化护一切痴意如幻现形一切所作常不离三昧自现在小儿中现白衣居士中现菩萨声闻中天上人中人非人等尊劣长幼下贱伎乐宫女酒食随所欲度而往生如是所示现处不可计不可数

众会中有發心念「谁为适是怛萨阿竭种姓真子者

「等知正见不断三宝护七觉意随所乐而化是曹之人真佛之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为佛作真子当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说是语时王后宫列女二十五人皆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时千天子闻女无愁忧师子吼皆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同时發声言「我是当来佛过去佛之上子」發心已雨于天华遍覆罗阅祇大城中以供养女无愁忧

时无愁忧于金床下前趣诸尊声闻无愁忧女问诸尊声闻「为晓分卫法不

诸尊声闻答女言「以晓

「云何晓

答曰「身有四神从因缘生常覆盖顺化惧有坏以故当饭食之是身以饭食得立无饭食则不得安隐是身譬如弊坏之车须脂膏而得所安所以时食欲护身故不自贡高行乞不以为色相不以为贪亦以欲破贪故

女无愁忧闻诸尊声闻各各说是事闻所说亦不喜亦不忧「如是身为灾患勤苦若此」即以时请诸声闻供养以百味饭具饭食讫竟皆揖让「便还耆阇崛山中听怛萨阿竭说法我曹亦俱当往

无愁忧女食后与父母兄弟宗亲后宫列女群臣人民俱出城到耆阇崛山中前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绕佛三匝却坐一面诸尊声闻从禅觉亦皆悉来为佛作礼坐一面

舍利弗从坐起正衣服下右膝叉手白佛言「是女无愁忧所说甚难入深法要以权行立人不可胜数所问种种悉能报答

佛告舍利弗「是女无愁忧以供养九十二亿佛作功德常不离沤惒拘舍罗

舍利弗白佛「是女何故不弃女人

佛告舍利弗「若诸声闻谓此无愁忧是女人耶若等不深入般若波罗蜜不见人根观本迹然便等视于所行菩萨咨所乐喜以权道示现有男女其限无所罣碍欲度男女故

无愁忧女欲决舍利弗之狐疑现身立愿「使大众中悉见我是男子」作是念已即诸大众见无愁忧身为男子不复见女人像无愁忧于时踊在虚空中去地七十丈住止空中

佛告舍利弗见是无愁忧为男子踊在虚空中去地七十丈若见不

舍利弗白佛「唯然已见

佛告舍利弗「是无愁忧却后七百阿僧祇劫当作佛佛名鞞竭俞(汉言离愁)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刹名鞞末拘辽害(汉言无垢浊光炎)其寿十万劫佛般泥洹后经法留止十劫不断绝是刹中地皆如细琉璃其刹土八方方有一道是佛所游行处以七宝为树以众宝为栏楯天缯为华盖以名香而香之无秽恶石沙瓦砾纯以珠宝为万物刹中无有泥犁禽兽薜荔但有菩萨及天与人譬如忉利天王所居宫

尔时大众及王阿阇贳欢喜踊跃皆言「善哉善哉

王阿阇贳正殿夫人字旃罗廅(汉言月明照)于坐起叉手自嗟叹心白佛言「既得为人难我复怀养是菩萨益倍踊跃因是功德發心求阿耨多罗三耶三佛」發心立愿「今佛授无愁忧菩萨慧却后当作佛劫尽愿令我乘其第得作佛于彼刹土中

尔时佛知王妇月明心所愿佛告舍利弗「见王妇月明不

舍利弗言「见

「王妇月明持是功德所作当弃女人身得男子已当生忉利天上作天名宝第一弥勒佛来下有国王名呵当为作太子字终好当供养弥勒尽寿命却后当为弥勒作沙门上法亦持中法亦持下法亦持总供养是𩙥陀劫中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又行菩萨法是离愁怛萨阿竭得作佛已宝第一当于是刹作遮迦越王名宝丰当供养承事怛萨阿竭尽形寿当承其佛第得作佛名普明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当教授是无垢浊炎明刹土本刹故事如离忧怛萨阿竭所治处等无有异

王妇月明闻佛说是別益倍踊跃自嗟叹其身以珠摩尼——直百万两金——用上佛从王阿阇贳求持五戒別治一处离婬欲之行令一切皆修清净

无愁忧菩萨始从虚空中来下叉手住佛前「愿我作佛时令我刹中诸菩萨自然化生长大法座袈裟自然著身等无老少如年二十之容色今自愿身为沙门自然被法衣」寻时作彼示现

无愁忧菩萨白王「法无坚固从空而立从空而坐于念不念于中立意不散无所录在所作为无所属王见是不是一日之中我为女人变为男子形复现比丘僧何者审为谛是处余处人身中有三毒以三药疗焦尽诸毒知是法故大王不当作非法行当数数诣佛文殊师利童男菩萨所能除人垢增益功德度不度者王国中多事欲去随意

佛告阿难「无愁忧菩萨受別解谛能持能说当为一切广说经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佛道正使是三千大千刹土持七宝满其中持施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不如闻是经信不诽谤其功德不可计何况奉行尽形寿供养缯华幢盖旗幡其功德无能计数者

诸比丘受教无愁忧菩萨欢喜王阿阇贳王妇月明阿难尊比丘一切大众诸天阿须伦闻佛说经皆欢喜前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校注

阿阇贳【大】下同阿阇世【宋】【元】【明】【宫】下同 月氏国【大】〔-〕【宋】【元】【明】【宫】 一【大】二【宋】【元】【明】【宫】 怜【大】*隣【宋】【元】【明】【宫】* 和【大】下同惒【宋】【元】【明】【宫】下同 未【大】末【宋】【元】【明】【宫】 偶【大】遇【宋】【元】【明】【宫】 沾【大】点【宋】【宫】玷【元】【明】 䗍【大】缧【宋】【宫】 安波【大】胺波【元】【明】胺彼【宫】 臾【大】申【宋】 诣【大】于【宋】【元】【明】【宫】 (汉言忧)五字【大】〔-〕【明】 安【大】女【元】【明】 以【大】*已【宋】【元】【明】【宫】* 逆【大】逆共【宋】【元】【明】【宫】 梵【大】诸梵【宋】【元】【明】【宫】 尚【大】甞【宋】【元】【宫】当【明】 觝【大】触【宋】 饭【大】饮【宋】【宫】 觝【大】触【宋】【宫】 方【大】*万【元】【明】【宫】* 忧愁【大】愁忧【明】 钱【大】铁【宫】 迦【大】如【宫】 道【大】*导【宋】【元】【明】【宫】* 筏【大】*栰【宋】【元】【明】【宫】* 谓【大】为【明】 譬【大】壁【宫】 空【大】〔-〕【宋】【元】【明】【宫】 见【大】现【宋】【元】【明】【宫】 (汉言国)五字【大】〔-〕【明】 放【大】于【明】 中【大】中为【宋】【元】【明】【宫】 刹【大】〔-〕【宋】【元】【明】【宫】 干【大】竿【明】 ((见我见))八句三十二字宋元明三本作本文 边【大】乐【宋】【元】【明】【宫】 知【大】此【明】 是【大】是即【宋】【元】【明】是则【宫】 倚【大】猗【宋】【宫】 璎【大】缨【宋】【宫】 已【大】以【宋】【宫】 谦【大】嫌【明】 过【大】过于【宋】【元】【明】【宫】 于【大】〔-〕【宋】【元】【明】【宫】 天【大】*天座【宋】【元】【明】【宫】* 耶【大】那【宫】 于【大】以【明】 虫【大】蛊【宋】【元】【明】【宫】 今【大】今现【宋】【元】【明】【宫】 䗍【大】螺【宋】【宫】 (汉言辩)五字【大】〔-〕【明】 辩【大】办【宫】 藐【大】耶【宋】【元】【明】【宫】 和【大】*恒【宫】* 別【大】*莂【宋】【元】【明】【宫】* 逮【大】还【宋】远【宫】 沾【大】点【宋】【元】【明】【宫】 者罗云【大】罗云者【宋】【元】【明】【宫】 败【大】败时【宋】【元】【明】【宫】 饭【大】饮【宋】【宫】 坐【大】却坐【宋】【元】【明】【宫】 咨【CB】【丽-CB】咨【大】恣【宋】【元】【明】【宫】 见【大】〔-〕【宋】【元】【明】【宫】 汉言离愁【大】〔-〕【明】 (汉言炎)七字【大】〔-〕【明】 十【大】千【元】【明】 天【大】大【宋】 萨【大】萨僧【宋】【元】【明】【宫】 (汉言照)五字【大】〔-〕【明】 令【大】今【明】 王【大】土【明】 却【大】劫【宋】【元】【明】【宫】 阇【CB】【宋】【元】【明】【宫】暗【大】 中【大】土【宋】【元】【明】【宫】 今【大】令【宋】【元】【明】【宫】 诣【大】诸【宋】
[A1] 憍曰【CB】福日【大】(cf. K34n1257_p0695a05; K34n1257_p0858c06; T13n0418_p0911a14)
[A2] 迹【CB】【丽-CB】迹【大】(cf. K06n0040_p1198a07)
[A3] 拔【CB】【丽-CB】跋【大】(cf. K06n0040_p1199c08)
[A4] 痒【CB】【丽-CB】痛【大】(cf. K06n0040_p1201a09; T01n0013_p0237a20; T02n0151_p0883c02-03)
[A5] 住【CB】【丽-CB】往【大】(cf. K06n0040_p1202a22)
[A6] 琉【CB】【丽-CB】瑠【大】(cf. K06n0040_p1204b06)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关闭
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关闭
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