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64 [Nos. 360-363]

大阿弥陀佛经序

大藏经中有十余经言阿弥陀佛济度众生其间四经本为一种译者不同故有四名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乃后汉月支三藏支娄加谶译二曰《无量寿经》乃曹魏康僧铠译三曰《阿弥陀过度人道经》乃吴月支支谦译四曰《无量寿庄严经》乃本朝西天三藏法贤译其大略虽同然其中甚有差互若不观省者又其文或失于太繁而使人厌观或失于太严而丧其本真或其文适中而其意则失之由是释迦文佛所以说经阿弥陀佛所以度人之旨紊而无序欝而不章予深惜之故熟读而精考叙为一经盖欲复其本也其校正之法若言一事抂此本为安彼本为杌陧则取其安者或此本为要彼本为泛滥则取其要者或此本为近彼本为迂则取其近者或彼本有之而此本阙则取其所有或彼本彰明而此本隐晦则取其明者大概乃取其所优去其所劣又有其文碎杂而失统错乱而不伦者则用其意以修其辞删其重以畅其义其或可疑者则阙焉而不敢取若此之类皆欲订正圣言發明本旨使不惑于四种之异而知其指归也又各从其事类析为五十六分欲观者易见而喜于读诵庶几流传之广而一切众生皆受济度也予每校正必祷于观音菩萨求冥助以开悟识性使无舛误始末三年而后毕既毕乃拜而自喜目之曰《大阿弥陀经》盖佛与舍利弗说者亦《阿弥陀经》彼则其文少故此言大以別之然佛说经非若吾圣人所说也吾圣人所说或深其文而丛其意使人索之而愈见其多或简其文而晦其意使人思而后得佛则不然必欲详陈曲布使人人可晓虽至愚下者亦知其意焉然而有辞直而意愈深者经所谓须信佛语深是也切不可以轻其辞而忽其意

绍兴壬午秋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谨序

礼祝仪式

诵净口业真言

唵 修利 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娑婆诃

次诵五净真言

唵 尾鼠提 娑婆诃

净身器神呪

唵 秫殿都 戌陀那耶 娑婆诃

次向西顶礼祝云

「弟子(某甲)谨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归依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切正法一切圣僧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切菩萨声闻诸上善人(某甲)今为尽虚空界一切众生持诵《大阿弥陀经》及赞佛忏罪回向發愿愿如此等众生各各自诵经赞佛忏罪回向發愿愿尽拔济生于极乐世界乃念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發愿」偈云

「十方三世佛  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  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归依  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善福  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  尽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如为荐亡或禳灾或保安则随意祝愿不须如前祈祷亦须诵真言先归依三宝及西方四圣然后祝愿若为自身往生则宜一一如前其功德甚大矣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上

法会大众分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阿难若此皆上首者又大乘众菩萨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皆尊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如是等菩萨大士一时来会

阿难發问分第二

尔时世尊容色光丽异于他日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显巍巍如镜明莹畅彻表里自我侍佛以来未尝获睹威容有如今日岂非念过去诸佛或现在未来诸佛故致然耶

佛言「善哉阿难有诸天教汝来问汝自问耶

阿难言「我自以所见而發此问

佛言「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下至蜎飞蠕动之类虽至累劫尚百千万亿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盖诸天帝王人民下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阿难如世间有优昙钵华虽有其实不见其华有佛出世华然后有佛难值遇亦如此华今我出世汝善知吾意特为發问诚不妄侍佛矣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对言「诚欲闻之

五十三佛分第三

佛言「前已过去劫大众多不可计无边幅不可议尔时有佛出世名定光如来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佛名光远次有佛名月光次有佛名栴檀香次有佛名善山王次有佛名须弥天冠次有佛名须弥等曜次有佛名月色次有佛名正念次有佛名离垢次有佛名无著次有佛名龙天次有佛名夜光次有佛名安明顶次有佛名不动地次有佛名瑠璃妙花次有佛名瑠璃金色次有佛名金藏次有佛名炎光次有佛名炎根次有佛名地种次有佛名月像次有佛名日音次有佛名解脱华次有佛名庄严光明次有佛名海觉神通次有佛名水光次有佛名大香次有佛名离尘垢次有佛名舍厌意次有佛名宝炎次有佛名妙顶次有佛名勇力次有佛名功德持慧次有佛名蔽日月光次有佛名日月瑠璃光次有佛名无上瑠璃光次有佛名最上首次有佛名菩提华次有佛名月明次有佛名日光次有佛名华色王次有佛名水月光次有佛名除痴冥次有佛名度盖行次有佛名净信次有佛名善宿次有佛名威神次有佛名法慧次有佛名鸾音次有佛名师子音次有佛名龙音次有佛名处世如此诸佛皆已过去

法藏本因分第四

佛言「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十号具足在世教化四十二劫尔时有大国王闻佛说法喜悦开悟即弃王位往作沙门号法藏比丘高才智慧勇猛无能及者诣彼佛所稽首礼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偈赞佛

「『如来妙色相  世间无等伦
远胜日摩尼  火月清净水
威神无有极  名声震十方
皆由三昧力  精进成智慧
持觉若溟海  深广无涯底
无明与贪恚  冰释已无余
从是超世间  叹仰不能已
端如好树华  莫不爱乐者
处处人民见  一切皆欢喜
布施及净戒  忍辱并精进
禅定大智慧  吾誓得此事
一切诸恐惧  普为获大安
过度诸生死  无不解脱者
我至作佛时  种种如法王
假使恒沙数  诸佛悉供养
不如求正觉  坚勇必成就
能使无量刹  光明普照耀
济度越恒沙  威德谁可量
我刹及庄严  华好独超卓
凡欲求生者  清净安以乐
度脱永无穷  幸佛作明证
發愿既如是  力行无懈怠
虽居苦毒中  忍之终不悔』」

大愿问佛分第五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说此偈已复白世自在王佛言『世尊我發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于十方无央数佛中为最智慧勇猛顶中光明照耀十方无有穷极所居刹土自然七宝极明丽温柔我化度名号皆闻于十方无央数世界莫有不闻知者诸无央数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刹者悉皆菩萨声闻其数不可穷尽比诸佛世界悉皆胜之如是者宁可得否』时世自在王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即为说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历劫不止尚可见底况人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何求不得何愿不遂』时法藏比丘闻佛所说则大欢喜佛乃选择二千一百万佛刹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麁妙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

四十八愿分第六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乃往一静处其心寂然俱无所著默坐思惟摄取彼佛刹清净之行如彼修持复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二千一百万佛刹所以庄严国土清净之行愿有𢾭惟佛听察』彼佛告言『善哉汝可具说诸菩萨众闻汝志愿因以警策亦能于诸佛刹修习庄严

「法藏白言『第一愿我作佛时我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愿我作佛时我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欲食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𢭏染浣濯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五愿我作佛时我刹中自地以上至于虚空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花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殊胜超绝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六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七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无[泳-永+(炙-火+(午/一))]嗔怒愚痴之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八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豫相知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九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我刹中虽有诸天与世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无复丑异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令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得为人皆作缘觉声闻皆坐禅一心共欲计数我年寿几千亿万劫无有能知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三愿我作佛时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有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得为人皆作缘觉声闻皆坐禅一心共欲计数我刹中人数有几千亿万无有能知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寿命皆无央数劫无有能计知其数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五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六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远离分別诸根寂静所止尽般泥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七愿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八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九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悉能受持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一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二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得神足于一念顷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三愿我作佛时我名号闻于十方无央数世界诸佛各于大众中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号乃慈心喜悦者皆令来生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四愿我作佛时我顶中光明绝妙胜如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光明照诸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皆令来生我国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六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慈和过诸天人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七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斋戒行六波罗蜜修诸功德至心發愿欲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引至来生作不退转地菩萨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八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烧香散花然灯悬缯饭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九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愿生我刹寿终皆不经三恶道径遂来生一切所欲无不如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一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五体投地稽首作礼喜悦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二愿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有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發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其身不复为女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三愿我作佛时凡生我刹者一生遂补佛处惟除本愿欲往他方设化众生修菩萨行供养诸佛即自在往生我以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贤行寂灭行净梵行最胜行及一切善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所愿不复坠于三恶道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五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以香华幡盖真珠缨络种种供具欲往无量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六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欲万种之物供养十方无央数佛即自在前供养既遍是日未午即还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七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受持经法讽诵宣说必得辩才智慧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八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能演说一切法其智慧辩才不可限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九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说经行道无异于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愿我作佛时刹中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严净佛刹即时应现犹如明镜睹其面相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一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亦能知见我道场树高四千由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二愿我作佛时刹中诸天世人及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者众生虽得天眼不能辩其名数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三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随其志愿所欲闻法皆自然得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四愿我作佛时刹中菩萨声闻皆智慧成神顶中皆有光明语音鸿畅说经行道无异于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五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归依精进皆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顷供养不可思议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六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归依精进皆逮得普等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七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归依精进即得至不退转地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八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归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愿后说偈分第七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發此愿已复说偈言

「『我今对佛前  特發诚实愿
如获十力身  威德无能胜
复为大国王  富豪而自在
常施诸财宝  利乐于贫苦
尽令诸众生  长夜无忧恼
發生众善根  长养菩提果
我至成佛时  名声超十方
人天欣得闻  俱来生我刹
我以智慧光  广照无央界
除灭诸有情  贪烦恼暗
地狱畜生  亦生我刹中
一切来生者  修习清净行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
还以大慈心  普济诸沈溺
我于未来世  当作天人师
百亿世界中  说法师子吼
一切闻音者  解悟复圆明
又如过去佛  所生慈愍行
度脱诸有情  已无量无边
我行亦如斯  咸使登觉岸
此愿若克果  大千应震动
虚空诸天神  必雨珍妙华』」

初修善行分第八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于彼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發斯弘誓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空中赞言『决定成佛』于是法藏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修习无量功德以庄严其国是故入三摩地历大阿僧祇劫修菩萨行不生欲想嗔想痴想不生欲觉嗔觉痴觉不著色味诸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坚守诚正常以和颜爱语饶益众生于佛僧信重恭敬依真谛门植众德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利乐众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远离麁言免自害害彼免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致人我兼利复教化众生修行六度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了空无相无愿无为无生无灭轨范具足善根圆满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有无量宝藏自然發现以此施惠众生令生欢喜以行教化致无量无数众生發无上菩提之心如是善行无量无边说不能尽

亲近诸佛分第九

佛言「法藏比丘行菩萨行时于诸佛所尊重恭敬承事供养未尝间断为四大天王诣佛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为忉利天王诣佛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为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乃至大梵天王等诣佛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其次处阎浮提为转轮王受灌顶位及大臣官族等诣佛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为刹帝利婆罗门等诣佛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如是无量无数百千万亿劫亲近诸佛植众德本以成就所愿

愿成作佛分第十

佛言「法藏比丘行菩萨行时容体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口中常出栴檀之香身诸毛孔出优钵罗华香其香普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那由他由旬众生闻此香者皆發无上菩提之心又手中恒出一切衣服一切饮食一切幢幡宝盖一切音乐及一切最上所须之物利乐一切众生令归佛道如是积功累德无量无数百千万亿劫功德圆满威神炽盛方得成就所愿而入佛位

蜎蠕亦度分第十一

阿难白言「法藏比丘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

佛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其志愿度一切众生现在西方去此百万世界其世界名曰极乐其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在十方世界教化无央数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莫不得过度解脱者

光明独胜分第十二

佛言「阿弥陀佛光明最为远著诸佛光明皆所不及十方无央数佛其顶中光明有照一里者有照二里者有照三里者如是展转渐远有至于照千二百万里复有佛顶中光明照一世界者有照二世界者有照三世界者如是展转渐远有至于照二百万世界者惟阿弥陀佛顶中光明照千万世界无有穷极诸佛光明所以有远近者何以故初为菩萨时愿力功德各有大小至期作佛皆随所得是故光明亦从而异若威神自在随意所作不必豫计则无不同阿弥陀佛愿力无边功德超绝故比诸佛光明特为殊胜

十三佛号分第十三

佛言「阿弥陀佛光明明丽快甚绝殊无极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而为诸佛光明之王故号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难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光明所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诸天人民禽兽蜎飞蠕动之类见此光明莫不喜悦而生慈心其淫泆嗔怒愚痴者见此光明莫不迁善地狱饿鬼畜生考掠痛苦之处见此光明无复苦恼命终之后皆得解脱不独我今称赞阿弥陀佛光明十方无央数佛菩萨缘觉声闻之众悉皆称赞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此光明威神功德日夜归命称赞不已随其志愿必生其刹复为诸菩萨声闻所共称赞当亦如是我说阿弥陀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今为汝等略言之耳

阿阇世王分第十四

尔时阿阇世王太子与五百长者子各持一金华盖前以献佛却坐一面闻说阿弥陀佛功德光明皆大欢喜其心愿言「我等后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知之告诸比丘言「阿阇世王太子与五百长者子后无央数劫皆当作佛如阿弥陀佛此等行菩萨道已无央数劫皆各供养四百亿佛今复供养于我往昔迦叶佛时皆常为我弟子今又至此是复会遇也」时诸比丘闻是语已莫不喜悦恭敬赞叹

地平气和分第十五

佛言「阿弥陀佛刹中皆自然七宝所谓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其体性温柔以是七宝相间为地或纯以一宝为地光色照耀奇妙清净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其国恢廓旷荡不可穷尽地皆平正无须弥山及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及坑坎井谷亦无幽暗之所无地狱饿鬼众生禽虫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无阿须伦及诸龙鬼神亦无雨露惟有自然流泉亦无寒暑气象常春清快明丽不可具言有万种自然之物如百味饮食意有所欲悉现在前意若不用自然化去随其所念无不得之此娑婆世界有他化自在天其中天人一切所须自然化现以比于此佛刹中自然之物犹万亿倍不可以及

讲堂宅宇分第十六

佛言「阿弥陀佛讲堂精舍皆自然七宝相间而成复有七宝以为楼观栏楯复以七宝为之缨络悬饰其侧复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之交络遍覆其上殊特妙好清净光辉不可胜言其余菩萨声闻所居宫宇亦复如是彼诸天及世人衣服饮食华香缨络伞盖幢幡微妙音乐随意而现所居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悉化现而成然宫宇有随意高大浮于空中若云气者有不能随意高大止在地上如世间者其故非他能随意者乃前世求道时慈心精进益作诸善德厚所致不能随意者乃前世求道时不慈心精进作善微尠德薄所致若衣服饮食则皆平等惟宫宇不同所以別进有勤堕德有大小示众见之此讲堂宫宇初无作者亦无所从来以此佛愿大德重自然化生

宝池大小分第十七

佛言「阿弥陀佛刹中讲堂宫宇胜于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终不可及其内外复有自然流泉及诸池沼与自然七宝俱生有纯一宝池者其底沙亦以一宝若黄金池者底白银沙水晶池者底瑠璃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有二宝为一池者其底沙亦以二宝若黄金白银池者底沙则以水晶瑠璃若水晶瑠璃池者底沙则以珊瑚琥珀若珊瑚琥珀池者底沙则以砗磲玛瑙若三宝四宝以至七宝共为一池则底沙亦如是此诸宝池有方四十里者有方五十里者有方六十里者如是展转渐大以至于方二万四百八十里若大海然是诸池者皆菩萨声闻诸上善人生长之所有时浴于其间若彼佛池其方倍此皆七宝相间而成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之底沙是诸池者皆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其间复有百种异华枝皆千叶光色既异香气亦异芬芳馥郁不可胜言

莲华化生分第十八

佛言「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自然长大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之食其容貌形色端正净好固非世人可比亦非天人可比皆受自然清虚之身无极之寿

𠣏者比类分第十九

佛言「譬如𠣏者在帝王之侧相容仪宁可类否

阿难答言「𠣏者在帝王之侧羸陋丑恶无以为喻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然者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积财不施富有益悭但欲唐得贪求无厌不信修善得福益作诸恶如是寿终堕于恶趣受诸长苦得出为人下贱丑弊示众见之所以帝王人中尊贵皆由宿世积德所致慈惠温良博施兼济损已利物无所违争是以寿终应生天上享其福乐余庆犹存遂生王家自然尊贵仪容端正众所敬事美衣珍饍随心服御自非宿福何以能然

佛言「汝言是矣若言形相威光帝王虽人中尊贵比转轮圣王犹如鄙陋若彼𠣏者在帝王之侧转轮圣王天下第一比忉利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弥陀佛刹中诸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

澡雪形体分第二十

佛言「阿弥陀佛刹中诸菩萨声闻诸上善人若入七宝池中澡雪形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至腋以至于颈水亦如是欲淋灌其身悉如其意欲令其水如初即亦如初调和冷暖无不顺适开神悦体涤荡情虑清明澄洁莹若无形既出浴已各坐于一莲华之上自然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或作法音吹诸宝华皆成异香散诸菩萨声闻大众之上华堕地者积厚四寸极目明丽芳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诸菩萨声闻大众有欲闻法音者有欲闻音乐者有欲闻华香者有皆不欲闻者其欲闻者辄独闻之不欲闻者寂无所闻各适其意无所违忤其为快乐常得自然

澡毕进业分第二十一

佛言「饶皆浴已各往修进有在地讲经者有在地诵经者有在地自说经者有在地口授经者有在地听经者有在地念经者有在地思道者有在地坐禅一心者有在地经行者仍有在虚空中讲经者在虚空中诵经者在虚空中自说经者在虚空中口授经者在虚空中听经者在虚空中念经者在虚空中思道者在虚空中坐禅一心者在虚空中经行者其间有未得须陀洹者因是得须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是得斯陀含未得阿那含者得阿那含未得阿罗汉者得阿罗汉有未得不退转地菩萨者乃得不退转地菩萨各随其质而有所得莫不欣然适意而悦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上


校注

相上一字缺字【明】
[A1] 绍【CB】诏【大】
[A2] 随【CB】堕【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1)
关闭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1)
关闭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