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舍利弗前长跪白佛「愿欲有所问唯佛肯者乃敢问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当问汝若从文殊尸利闻怛萨阿竭署因缘法名未悉得其事今为汝说之谛听谛听

舍利弗言「受教

及摩诃目揵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𫄨利文陀弗须菩提阿难律朱利敢摩诃敢奈咤和罗阿难一一尊罗汉悉在会中皆起为佛作礼白佛「愿乐欲闻令菩萨悉当因缘摩诃僧那僧涅若男子若女人闻者皆当求之诸声闻者皆当因其法所以求僧那僧涅者欲令一切其当脱者悉得罗汉」诸一一尊比丘以华散佛上供养怛萨阿竭署诸欲天子悉以天华飞行供养以天伎乐以乐之所以者何从本所不闻其字何况今当具足闻之释提桓因以天上拘耆华树而化满其祇洹

佛语舍利弗「怛萨阿竭署者有四事何谓四事一者發意二者阿惟越致三者菩萨坐于树下四者具足佛法是为四

舍利弗问「何因缘發意

「菩萨有一署所谓發意所作为一切十方作功德所以者何欲令皆得僧那僧涅故名曰一署阿惟越致署者一切有所作为无所希望求是地安隐地无所想地坚固地是为佛法基界故曰为二署坐于树下者由不空起起者当成道故不离力无所畏是为三署怛萨阿竭署者如所署审如所署署不可数特尊之署已住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陀已法教是为四署」佛语舍利弗「菩萨复有二署何谓二为声闻转法轮为阿惟越致转法轮是为二署怛萨阿竭署名署已在中者已法有教色法佛法痛痒思想生死识法佛法其法者舍利弗不可议譬如愚人所作言是法可得是法不可得

佛语舍利弗「不可得者不教舍本空者诸法教名曰怛萨阿竭署

舍利弗言「何所是怛萨阿竭署

佛言「不可胜数是为署

佛问舍利弗「何所慧是署

舍利弗言「怛萨阿竭不以法取法法者不可得故是曰为慧署是菩萨所当学学者当学怛萨阿竭署不念以过去世俗法以应道法不说俗事之恶不言道事可好如是学者为学怛萨阿竭署不以识学是非是不作是学为怛萨阿竭署不分別大大者谓眼色识分眼分別一切有念是为不学怛萨阿竭署是人可度是人不可度作是学为不学怛萨阿竭署怛萨阿竭署者则一切人之署作是学者为学怛萨阿竭署学怛萨阿竭署无央数署一切法无所断绝是为学怛萨阿竭署

佛语舍利弗「不念诸法当有所生于怛萨阿竭署无所想是为学怛萨阿竭署不念是所有无所有

佛语舍利弗「其欲学怛萨阿竭署者不想怛萨阿竭为学怛萨阿竭署诸法无所求是为署是则怛萨阿竭署

佛语舍利弗「色法佛法痛痒思想生死识法怛萨阿竭法诸法无所著随署教一切诸法不著已不念有无是则随教已不著有无则随无根之教如是学为学怛萨阿竭署署者亦无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是署者见一切亦不见一切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为见

「无所覆无所悉见是为怛萨阿竭署

「何谓为不见一切

「所谓不见其门无所入是故不见是为怛萨阿竭署亦不于署与空合并亦不思想亦不愿亦不可见亦不可得如寂者则其署清净署无能得长短署亦无有助署者不可得助署者亦无有异是为署无所从生署是谓怛萨阿竭署不亦不足计亦不踝计亦不膝计亦不膑计亦不腹计亦不臂计亦不手计亦不颐计亦不头计亦不内计亦不外计不中间计亦无不极计亦不无极计亦不上下四维东西北计亦不人计亦不须陀洹计亦不罗汉计亦不辟支佛计亦不怛萨阿竭计亦不有余无余计亦不脱有脱计亦不计法所在不可计署无有字署是则怛萨阿竭署

佛语舍利弗「今会者比丘多有不闻是者未闻计言『有是无有是如我身诸法悉尔』作是语者便随其语作行不可计而为作计为法处者因是有取与便有命持思想寿欲寿寿欲得寿欲寿寿已欲寿寿寿寿

佛语舍利弗署亦不从法亦不从非法亦不从有亦不从无当作是从不可说怛萨阿竭从亦不从怛萨阿竭者亦不坏败亦不想觉是为怛萨阿竭觉不可闻是故审闻如是说则怛萨阿竭说诸所说审说如空说审

佛语舍利弗「无所从来是为怛萨阿竭来无有处是为怛萨阿竭处无所依是为怛萨阿竭依无所屈无所申如怛萨阿竭不可得诸法亦不可得心无所生无所安住诸所作功德无所求如所教无所行是为行是种无所生是功德亦无根亦无实僧那者无所缚无有脱无所作是为精进无所观亦不作是视所见者不作二心智无所得其智无所为亦无所起不以证而作求作是求作是念无有名其语政者谓不可得其哀若道其得等者无人不念人护者不作是乍念乍不念

佛语舍利弗「无慧是则慧十二因缘无所生其合者无有合不可得道可得无所念是比丘念无所持而持钵被服无所剃是为剃头无所受戒而持戒而无如是比丘好道所好是比丘所好用意定者无有异意其已定者无有身心念不念慧者是比丘数其说已足者以不足若比丘足者谓为少少不可计法而言可知已无有知已不从是法者如所教无有界是故佛界无有法是故怛萨阿竭法无作法法无所作故曰无有法诸法所入悉当尽是为怛萨阿竭署无所入已应怛萨阿竭署

佛语舍利弗「若有欲学怛萨阿竭署者其有勇猛如师子者若男子若女人当作清净戒无有异意心清净清净慧之所作无所念之所作饮食取足而已若乞匃诸所思想已清净无有异心不于一切人如有想不于诸法有所希望亦不念下上之事所作常等比丘作是学者已为学

佛语舍利弗「其无所求学者为学怛萨阿竭署

摩诃迦叶白佛「比丘以一事学僧那僧涅已为学怛萨阿竭署何谓一事诸法无所著是为学怛萨阿竭署

须菩提白佛「比丘以二事学何谓二事于诸法无所悕望为以等心一切人不念以等一切是为二比丘学怛萨阿竭署

摩呵目揵连白佛「比丘以三事学何谓三事但学要法不学饰亦不念我以近亦不念我以远是为三事

文陀弗白佛言「比丘以四事学何谓四事不念有所从得亦不念何所当得一切如等净所持若空是为四事如是学为学怛萨阿竭署」摩诃迦旃延白佛「比丘以五事学何谓五事无所贪惜欲以法祠祀为一切有慈不念一切有慈不念一切于诸法作无所求是为五事为学怛萨阿竭署

奈咤和罗白佛「比丘以六事学何谓六不發一意亦不求空亦不学本际所以者何不因缘二事已向佛所不起念思惟『何所是佛证』是为六事比丘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一切法一切人悉以怛萨阿竭署见亦不异见亦复不见自然亦不见法作是学为学怛萨阿竭署奈咤和罗复听比丘所学无极署是乃应怛萨阿竭署如所乐不见其乐如是行者比丘为学怛萨阿竭署学怛萨阿竭署者以为学佛法不可议法用一切故

奈咤和罗白佛「若比丘学怛萨阿竭署者云何而自持

佛言「比丘意不念有一切人不念有一切法亦不安亦不危是为比丘而自持

奈咤和罗白佛言「今怛萨阿竭为谁说怛萨阿竭署

佛言「其欲学如署者为是说

「何所是学者

佛言「用摩呵僧那僧涅故说亦不念是彼中间一切无有求是为怛萨阿竭署其有想行者是故非署如是者为自贡高而贱他人其悭贪嫉妬不应是署其有谀谄不惭愧者妄语者皆不应是署其有不爱乐众者其欲独有者若乐恶者不喜人安隐者其有所念呼为有其有二心者谓好恶无有异作思想者离深法者念不中事者求利害者若求乞瓦震越床卧具病瘦医药若欲求饮食离于迦罗蜜亲附于恶师于本佛所无功德者常有怖惧于本际欲于世事转相克识所作但求名字而无至者爱乐于五所欲有所作悕望得者所以如是者不能在山间空闲寂静有慈心之意离于哀心常在魔事离信佛戒者所作悉不随其法教常喜乱心不安隐心其心狂乱其心多端用是故离于好心离于微妙之心离于尽心但念佛色身但念欲见法但欲见比丘僧离五阴功德离四大功德离六衰功德离十二因缘功德离念一切人之功德其有是心者悉不应怛萨阿竭署其有不谀谄常质朴念诸深法

佛语奈咤和罗「其有心如是者已应怛萨阿竭署其有叹歌佛者已有念一切佛故欲学怛萨阿竭事故其有学者不学者怛萨阿竭悉知观视佛意者若在城郭丘聚县邑有所见怛萨阿竭署悉见之

佛语奈咤和罗「若能知怛萨阿竭署不

奈咤和罗言「当从佛闻当从佛听何能身自知之唯佛说之愿乐欲闻以比丘当持

佛言「善哉善哉赖咤和罗所说

佛言「其余凡意者不能知怛萨阿竭署而不作怛萨阿竭道地者而不能知怛萨阿竭署不可尽极数是故名曰署不可观视不可观视是故名怛萨阿竭署其欲知怛萨阿竭署者以不爱惜身寿命一切等心于一切人一切诸虚饰之事不在其中其有二心者不与共同其欲学怛萨阿竭署者当作是学

奈咤和罗白佛「于是会中乃有学怛萨阿竭署者不

「有文殊尸利菩萨

佛复语奈咤和罗「譬如人到大海名珍宝摩尼处其价不可计数其人于珍宝中住而不知摩尼珠价若有一人谓其住宝中者『今在是中宁知摩尼处不』其人反言不晓所以者何其人不知摩尼珠故今奈咤和罗在名宝中而不知宝处所以者何在众摩呵衍中而不知

复有比丘名阇炎阇白佛「若无学僧那者我欲等心以光明照于一切

复有比丘名三陂𬤊师利白佛「我欲学怛萨阿竭署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我无所求

复有比丘名三摩师利「我欲学怛萨阿竭署我不欲于诸法有二心所以者何了无所见故作是学乃可为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而所学署当作是学

复有比丘名曰染师利白佛「我不以一切人为他人亦不于人有所思想欲度人亦不见当所度者亦不见法当以何法教欲作是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如所学署当学

复有比丘名曰勃白佛「我以忍于一切亦无有贡高所以者何他人自贡高我不以身自贡高我不以所有想有若有以内自贡高我不以内自贡高所以者何用念一切人故念一切欲令安隐我亦不以恶住以法明故住念一切悉欲令明不欲令有冥我作是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当学而所学

复有奢夷种名曰多和光白佛言「我欲教一切人过于生死亦不得生死而可度者欲作是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当学署如所学

复有比丘名曰惟阇耆桥沙白佛「我欲如佛在佛树下亦不见佛树亦不得欲作是学怛萨阿竭署如所学

复有比丘坻罗末白佛「我不学诸法我亦不学欲所法是所有法悉不学诸法法而不学

佛言「如所言怛萨阿竭署用一切故欲学

应时于坐中有万比丘尼三千人皆起白佛「吾等欲学怛萨阿竭署用一切故欲具足学

复有七千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皆从坐起言「吾等当具学

尔时复有八万天子悉言「当具足学教告一切

复有比丘名私呵难白佛「诸法无所得诸法不可得当云何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如若所学署当学

复有比丘名利三匐白佛「我不转于一切法当云何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如所学署当学

复有比丘名摩呵波那陀惟𭌝王者种白佛「亦不无我亦不有我亦不智亦不无智亦无所破坏亦无有证是意无有异诸所因缘无所因作是为学怛萨阿竭署

佛言「如所学署当学

复有比丘奢夷种名曰非陀遍白佛「一切诸法不见际无有际者谓若有若无有亦无际亦无无有亦无其如是者乃可忽

佛言「不可

「若无际无际已无愿无愿者是故菩萨

佛言「善哉善哉如仁之所说

「无愿不可议不可知不可思想不可住无所畏无有字平等无所学无所持无所坏无所造无所作其知一切无所得无有色菩萨亦无名色亦自是非是学非亦不可得无所罣碍

佛言「如所学署当学

尔时有五百婆罗门出舍卫国因道径到佛所前为佛作礼而却住白佛言「如所说愿乐欲闻令常安隐

佛问诸婆罗门「用谁故欲听闻

诸婆罗门言「无有人是故人用是故

佛言「有怛萨阿竭署从本诸佛所说今我所语是

有婆罗门名羞桓师利白佛「在于母腹中以闻怛萨阿竭署

复有婆罗门名三摩震𬤊白佛言「适向母胞胎已闻怛萨阿竭署

复有婆罗门名雪真提白佛言「适生便闻怛萨阿竭署四面而明见怛萨阿竭飞在上住以手著我头便言『若当号为不可见顶佛』」

复有婆罗门名頞真提白佛「生以来不久便闻怛萨阿竭署于空中见佛来而言『若当闻学怛萨阿竭署』」

复有婆罗门名曰那罗沙目竭白佛「今夜半见四面四佛来到我所便以头面作礼诸佛言『有不可议怛萨阿竭署于祇洹释迦文佛所听受』是我本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阿真提罗芜耶白佛「今夜半见佛长高二十里三十二相诸种好谓我『当学怛萨阿竭署』闻之忽然而不复见我本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三波奢白佛「我生堕地时有人而来举舍而明谓我母『勿以乳子令是子当以怛萨阿竭署而为饮食』母闻之欢喜是我本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倪三𩙥白佛言「我本学婆罗门事时于空中见佛有三十二相诸种好便举言『若当学若当事』闻之则以头面著地『何所是学何所是事』其佛言『有怛萨阿竭署是若学是若事如学是者诸法悉可知是则为度是则怛萨阿竭事是故俗浴者谓去垢不可议浴是菩萨浴所谓诸法悉在前脱不脱者欲于众婆罗门中而尊当学是署』我闻其言踊跃欢喜以头脑受其教问佛『何以故前有是瑞』佛言『是怛萨阿竭署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摩呵迦娄那白佛「我行洗浴还作大火欲祠之于上见佛身有三十二相诸种好其佛言『如若祠火之法不当尔所以者何复而灭故』我即时复问不作是灭当何以灭之』其佛言『不念人不念我不念寿命不念有无有亦不念合亦不念中分亦不念思想是火而无灭者而自灭其火可令自然而不用薪』我谛闻之即叉手问佛『当云何作火而不用薪』其佛言『有不可议怛萨阿竭署若当学学已便能作火而不用薪作是学者亦不念婬以故火即为灭』闻之即以头脑受其教所见者是我本之瑞应

佛言「如若所说是怛萨阿竭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牟梨师利白佛「我适提胳欲著火中欲令之炽盛便见怛萨阿竭身有三十二相诸种好即时其佛言『用是火为事有怛萨阿竭署何以不学』应时问其佛『当何所学』『往到祇洹释迦文佛所』是我本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曰分畛者桥泉白佛「我到庐上取华欲持归见怛萨阿竭身三十二相诸种好其佛言『取花不如若如取花取花有所坏败』我应时复问『取华云何』其佛言『莫以手取莫动摇其枝而可得取当学怛萨阿竭署自如有慧手为若取其华慧手者可得不可议花一切人皆是华可以教化得泥洹』是之瑞应

佛言「当学怛萨阿竭署如若所学」复有婆罗门名曰邠陀施白佛「我到市于道中央失堕钱散在地以聚欲取讫以仰头上视怛萨阿竭身有三十二相诸种好问我『作何等』我言『拾地所失钱』其佛言『是不为难若当拾五道生死一切人亦不那中作数亦不想是乃为难』即问『是学当所从闻当所从学』其佛言『有怛萨阿竭署当学当那所闻』即时言『有佛名释迦文在祇洹当从是闻前世所作今世逮得』是本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曰分诃舟白佛「到市向归欲买杂香以还归未到舍见怛萨阿竭其心即时踊跃佛问『手中持何等』即谓『持杂香』佛言『是香不足言有香名为不可议香其香闻上下四维东西南北方当求是香』应时复问『是香者是根是本是茎是枝是叶是华是实实之所香』佛言『是香者亦无根亦无本无茎无枝无叶无华无实实而香当求是香』即问『当于何所求』即言『于祇洹释迦文佛所当闻怛萨阿竭署』是我所闻之瑞应

佛言「如所闻

复有婆罗门名曰阿耨迦惟延白佛「我所至城外坐于树下其心安定譬若如禅视四面如普大明见无央数佛悉言『不当坐禅如是』应时即问其佛其佛言『亦无所生无所灭是为应禅所以持所视故无所视者是为视心何以系者何以故其心无有想故当作是禅有法名怛萨阿竭署从释迦文佛所问当从是学其法』是故本瑞应

佛言「当学如所学

复有婆罗门名罗那懿多白佛「适到市买金欲以称称之便见怛萨阿竭其光明甚明其佛言『用是称为有法名不可称当如求之』则时复问『何所是不可称者』其佛言『诸法不可以称称之譬如空不可称一切诸法如是』我言『愿乐欲闻何所是法而可学者』其佛言『有名曰怛萨阿竭署当学当闻』是我本之瑞应之所问

佛言「当学如所闻是皆前世功德之所致故逮是应

复有婆罗门名曰阿披阿遮叉手白佛「我夜已半出观星宿有大明而见怛萨阿竭便以头面作礼其佛言『不见视星宿如若所』应时即问其佛报言『亦不可仰向』佛复还问『今若所视星宿名何等』我即应言『不知』其佛言『是名悉尽如若所学当学诸法所入悉知所见汝事』即复问『何所处可闻是法』其佛言『当于祇洹释迦文佛所闻是语』忽而不知处是故所闻怛萨阿竭署本之瑞应

佛言「当学如所闻

复有婆罗门名曰术阇师利白佛「适以种农种便见怛萨阿竭在前住与不可数千比丘僧俱其佛言『不当如若已种农种』应时则问『当云何种』其佛言『亦不取亦不当作种亦不生亦不枯』则时复问佛『当何所处而学是法』其佛言『有怛萨阿竭署当学当闻闻已是若之种亦不取一切之法亦无所亦无所造亦不思想知是者其法无所生无所造故无所生已无所生故无所枯灭无有种而不生亦不灭』」即问佛「是何等瑞应

佛言「是怛萨阿竭署之瑞应其当于佛树下坐者是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曰阿禾真阿禾真白佛「出舍于里门见死人便念死人乃如是应时独语便见佛佛言『不当如若所念所以者何见恶色便有思想诸法不可得而无所得当作是念其得道者所作不以想亦不用得故便有余念亦无二心之所念无所想是故无有想是道所作念无可所得是乃为得以知二心者是故无所求是道之所作无所见是道所见后法欲尽时以思想教人若于塚间见枯白骨坐念便得脱若念五色从是中教计而求脱教计出息入息欲求脱知欲法尽便有作是』应时复问佛『当云何学便离是事』其佛言『当学道如是法当学怛萨阿竭署如怛萨阿竭事有法名怛萨阿竭署当闻当学当从释迦文佛闻是』忽然不见所以见是

佛言「是怛萨阿竭署之瑞当在道地故

复有婆罗门名阿惟示真白佛「我到旷野见众多死中有为畜狩所食啖者中有臭者中有坏败者有青色者有赤色者有黤黮者便自念欲于坐教计状念是便见东方佛来有三十二相便遥向而为作礼其佛言『虽观是物以为想』即时问其佛『我当学何法而教一切令脱生死』其佛言『有法名怛萨阿竭署当闻当学学是者为一切诸道作功德从释迦文佛具足闻之』是何本瑞应

佛言「是怛萨阿竭署之瑞应作是学者为学在佛树下坐

复有婆罗门名曰波梨漫多白佛「我夜出窦无所可见便然五舍以为烛火所以者何避沟坑深井便自念『当学何法而为一切作明令其无冥这有是念便见佛在虚空中住言『善哉善哉是上人之所作非凡人之所为诸怒贪餮谀谄虚饰已无是者能念是事非余所及以等心念一切亦不念数数所念如佛在树下不念圣文』其佛言『有法名怛萨阿竭署当闻当学具足若意』复问佛『当从所闻』其佛言『当从释迦文佛所闻其所当闻者悉在彼闻若丘聚县邑城郭郡国悉于是法中而见』闻是言已恍惚不知其处是何瑞应

佛言「用若当闻怛萨阿竭署故当学故是之瑞应其菩萨所当学悉在是法

复问佛「有几署所当可学

佛言「如佛境界其署如是其署者如佛境界等无异诸法皆从是署如勅心瑞应

「时复问我『是法微妙深乃如是是不可见不可知』」

复有婆罗门名曰悉达膝白佛「我与数百千婆罗门俱如行祠祀熟自念『当何祠祀令一切皆得解脱令无勤苦』这作是念便见怛萨阿竭光明及相诸种好便言『善哉善哉乃作是念当作念如若所为』其佛言『往到舍卫国祇洹阿难邠祇阿蓝释迦文佛所当为若广说其祠祀意有法名怛萨阿竭署当闻当学是皆以过去诸佛之所说』」

复问「当何以祠祀

佛言「菩萨以饮食所有施与人作是祠祀而脱于三界识祠不自念有求故有忍辱祠不以心恶向一切有精进祠欲拔脱五道有三昧祠不作因缘有所希望有多所闻祠一切名身诸数身具足波罗蜜知有法施祠若行人欲以法化一切若有畜生欲闻法者不中舍而为说经亦不以色说以法慈心教诏一切

佛言「有上人不惜其身趣欲令一切各得安隐不以忧心而教人所以者何用更得好躯譬若摩尼珠洗之倍好其王者子莫不爱喜所以爱喜者何无瑕秽故其法师譬如是虽有生死所更倍好所以者何身亦无恶亦无榜者所以者何常歌叹佛故虽佛远常欲亲近所以者何已无所求即祠是为祀其有三拔致者亦有祠而无有异所以者何无有恨心故于一切无恶意菩萨有祠无有胜者若有念是者是故胜不念之者无所胜以功德长养身及他人是故菩萨意所以者何不以法有所诤以故无鬪无有系无有缚无有闭其有作是祠者莫有能嗔者亦不念何法可计可校是上人之所作已处观其处处亦不于功德中有所想亦不破坏所作罪所以者何不失其本故亦无有过菩萨上之尊法能来教化者亦欢喜亦无懈怠亦不与人如有怒心——所以者何摩诃衍不从是得故曰摩诃衍——亦不想其衍

佛语悉达膝「舍若本祠祀当作是祠祀即菩萨祠祀之瑞应如若所见怛萨阿竭是皆先世习衍之所致所以者何若觉眼见佛者是皆本之瑞应

复有婆罗门名难头多罗白佛「我见流水有一人而持一木作桥我念『子之所作甚何小矣作可以广大所以者何欲令一切悉可得度过』适有是念东方便有百佛而来现悉言『善哉善哉是上人之所念令一切人如得度亦无央数人之路今释迦文佛在于祇洹子往可悉从受法得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是我本之瑞应得见怛萨阿竭闻其教

佛言「善哉善哉如子所言

复有婆罗门名曰旃欝多师利白佛「我出城门外有迦罗越谓我『如过舍施若二百万』便随其归入舍有大高座令我如坐烧香供养具作饮食已二百万为达𠋆我应时自念『当何以自作方便而过达𠋆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清净之达𠋆可得如异』适作念便见东方千佛悉飞如来悉在前住皆言『善哉善哉如上人之所作为一切人欲作便往到祇洹释迦文佛所当为若广说其法如若得清净其达𠋆如可以受受之者令一切皆可得安隐所以者何若三千大千刹土悉奉行十善受施不如菩萨發意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心而受施悉过是上作是』语已恍惚不知其处

佛言「即怛萨阿竭署之瑞应所以者何以先供养十方佛故逮得是法

复有婆罗门名曰阎符师利白佛在山中安心而坐譬如得禅于上见五百佛四面皆香如天香皆呼我名言『善哉善哉如若所求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法勿作异禅何谓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悉念一切人以慈心故勿以想人作不可思惟禅作是禅勿想心念一切皆令安隐勿念人想勿念身想』其诸佛言『往到祇洹释迦文所当为若具说其法——怛萨阿竭署——当作是学学是者在所作为』说是已而不知诸佛处是我本之瑞应

佛言「审如若所见无有异所以者何其有当坐于佛树下者即有是瑞应应若已先世供养七千佛故

复有婆罗门名曰荷沙漫白佛「我见诸婆罗门不多不少于恒水浴已语我『汝复行浴身所恶露众恶悉当随水如去』便自思惟『何如而浴身诸众恶当随水去』便自见佛在于虚空中其佛言『汝何思惟』我应时对曰『诸婆罗门令我浴身所众恶悉当随水去故坐思惟是事』其佛言『若到祇洹释迦文所当为若说现法诸所众恶悉当除去』其佛言『有名诸法甚深无有底其水甚美于是浴者悉得净洁若欲浴者当于中浴众邪恶可以消除浴已诸天人及一切皆得安隐便以法教化无所不遍所以者何诸过去佛悉那中浴是故现瑞应』」

佛言「当闻怛萨阿竭署者是本瑞应

有婆罗门名曰惟耆先白佛「我赍华持到婆罗门神祠入门见怛萨阿竭飞在虚空中而住其佛问我『持是华给何所』即应言『欲以上神』其佛言『有怛萨阿竭号曰天中天可以华供养上之所以者何因是可有功德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可逮得阿耨多罗禅』即欲以华供养其华悉化作佛悉紫磨金色其光七尺三十二相种好悉具诸佛皆言『其心以坚于功德者能致是应』即时复问『当作何方便令功德不可胜数』其佛言『若有菩萨见佛者因是作功德中有见化佛者因是作功德中有见寺者因是作功德中若见佛坐起处因是作功德中有见佛经行处因是作功德中有闻佛者因是作功德中有闻上下四维四方有佛教诫一切因是作功德中有佛舍利者因是作功德中有老死而自计挍因是作功德若见郡国县邑破坏者若谷贵人民饥饿而用是自计因是作功德所以者何念前事故因是有不可数功德所谓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功德』」

复有婆罗门名曰沙竭末白佛「我入海浴适有是念便见万佛皆言『不当如子之意欲度海』便自念『其余有浴者亦在是闻当有此异其意欲度海浴』适有是念便见万佛皆言『不当如子之意欲度而浴』我即时复问『当何浴』其佛言『有道度诸法可于其中其作是浴者已为度也』应时复问『何所如可度于世间者』报言『佛者已为度』即复问『何所法而可从学』『有佛名释迦文在祇洹中当从学问如若所愿悉当具闻悉为若说之令若得解』闻是已忽然不见其处

便问佛言「何所法而可度者

「度一切诸法者波罗蜜是」佛言「汝欲度诸法者当等心于一切人所以者何当念度一切人之生死譬若度海当学是事便得度一切诸法亦不想法亦不想无法作是若后当为一切说法」佛语沙竭末「菩萨用一事具足诸慧何谓一事世恶法欲尽尔时其欲制其法教导一切令法而不断绝是为一事具足得诸慧

「复有二事菩萨学是疾逮得佛何谓二不念诸法是我所非我所亦不念见一切诸法自然处是为二事

「复有三事若善男子女人奉行是者疾成至佛何谓三以诸法视之如光明明于诸法亦无多亦无少不作是念已应而一无有异心所以者何诸法不可得故是因名佛是为三事

「复有四事何谓四事一者总持诸法常于怛萨阿竭而作功德持心如空不想一切人四者若有供养不供养者其心无异若男子女人奉行是法疾得至佛是为四事

「复有五事何谓五事不于诸界有所念——何谓诸界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细滑——意欲所得不作是念常于佛法而作功德若见同菩萨其心有悦所以者何用实大故于一切无虚饰之心所以者何我当度故亦于是中无所想是为五事

沙竭末白佛「其有奉行是五事者疾得佛

佛言「当作是学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自致成佛是为度生死之海以法教于一切令如怛萨阿竭无所不度其有至心坚住于菩萨功德者便逮是瑞应若有念恐中道取证

佛言「如是法者勿得忧念具足怛萨阿竭十种力一切闻者莫不欢喜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校注

汉【大】汉灵帝世【宋】【元】【宫】 月氏三藏【大】月支国沙门【宋】【元】【明】【宫】 唯【大】*惟【宋】【元】【明】【宫】* 汝【大】如【宋】【元】【明】【宫】 闻【大】问【宋】【元】【明】【宫】 兰【大】连【宋】【元】【明】【宫】 利【大】耨【元】【明】 故【大】〔-〕【宋】【元】【明】【宫】 分【大】分別【宋】【元】【明】【宫】 署【大】用【明】〔-〕【宫】 蔽【大】覆蔽【宋】【元】【明】【宫】 不【大】无【宋】【元】【明】【宫】 署【大】罗【宫】 护【大】获【宫】 如【大】知如【宫】 饮【大】余【宫】 如【大】而【宋】【元】【明】【宫】 悕望【大】下同希望【宋】【元】【明】【宫】下同 弗【CB】【丽-CB】【宫】佛【大】 作【大】无作【元】【明】 脱【大】说【宋】【元】【明】【宫】 钵【大】盋【宫】 克【大】克【宋】【元】【明】【宫】 赖【大】奈【明】 尸【大】师【宋】【元】【明】【宫】 耶【大】祁【宫】 坻【大】坵【宫】 波【大】陂【宋】【元】【明】【宫】 字【大】守【宫】 其【大】具【明】 者【大】有【宋】【元】【明】【宫】 以【大】已【宋】【元】【明】【宫】 欢【大】大欢【宋】【元】【明】【宫】 俗【大】浴【宋】【元】【明】欲【宫】 洗【大】洒【宫】 复而【大】而复【宋】【元】【明】【宫】 不【大】而【宋】 而【大】亦【宋】【元】【明】 令【大】念【宋】【宫】 胳【大】酪【宋】【元】【明】【宫】 地【大】已【宋】【元】【明】 拾【大】舍【宋】【元】【明】【宫】 诃【大】𧪆【宋】【元】【明】【宫】 以【大】已【明】 心【大】心心【元】【明】 从【大】往【宋】【元】【明】【宫】 称【大】〔-〕【宋】【元】【明】【宫】 称为【大】为称【宋】【元】【明】【宫】 见【大】当【宋】【元】【明】审【宫】 视【大】观【宋】【元】【明】【宫】 与【大】〔-〕【宋】【元】【明】【宫】 放【大】收【元】【明】 取【大】收【宋】【元】【明】放【宫】 塚【大】家【元】【宫】 教【大】*校【宋】【元】【明】【宫】* 狩【大】兽【宋】【元】【明】【宫】 状【大】收【宋】【元】【明】【宫】 闻【大】问【宋】【元】【明】【宫】 窦【大】实【宋】【元】【明】【宫】 这【大】*适【宋】【元】【明】【宫】* 根【大】恨【宋】【元】【明】【宫】 当【大】〔-〕【宋】【元】【明】【宫】 识【大】戒【宋】【元】【明】【宫】 倍【大】陪【宫】 榜【大】谤【宋】【明】搒【宫】 拔【大】跋【宋】【元】【明】【宫】 眼【大】眠【宋】【元】【明】【宫】 作【大】非【明】 如【大】*而【宋】【元】【明】【宫】* 耶【大】藐【宋】【元】【明】【宫】 戒【大】诫【宋】【元】【明】【宫】 达【大】哒【宋】【元】【宫】 提【大】〔-〕【宋】【元】【明】【宫】 在【大】我在【元】【明】 应【大】〔-〕【宋】【元】【明】【宫】 荷【大】诃【元】【明】 白【大】自【元】 到【大】致【宋】【元】【明】【宫】 相【大】相诸【宋】【元】【明】【宫】 以【大】已【明】 闻【大】间【宋】【元】【明】【宫】 其【大】〔-〕【宋】【元】【明】【宫】 便【大】使【明】【宫】 女【大】善女【宋】【元】【明】【宫】
[A1] 未【CB】【丽-CB】末【大】(cf. K13n0418_p0627a22)
[A2] 炎【CB】【丽-CB】焰【大】(cf. K13n0418_p0629a19)
[A3] 人【CB】【丽-CB】入【大】(cf. K13n0418_p0632b04)
[A4] 其【CB】【丽-CB】具【大】(cf. K13n0418_p0634c0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关闭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关闭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