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一其心, 皆听美言训,
彼空亦不断, 有行皆非常,
夫行不败坏, 佛以讲授经。
深微难见事, 非章原之句,
通彼能敷演, 是以故为师。
从本以存本, 有造法之积,
从慧以除弃, 上士所讲说。
所从因缘有, 有行皆无有,
亦如欲演身, 日亲之所讲,
删定如本文, 所演众要言,
靡丽五字句, 明誓以劝勉。
以颂文具足, 偶字音商备,
身非人非命, 不丈夫非士,
夫身造而有, 以有即败亡,
无强则无常, 无常即无乐;
无常亦为苦, 非身身非我;
身非常亦苦, 非彼应为身。
若以都无体, 有存亦有亡。
慧者以本末, 何彼已有体?
有校计若此, 何彼体我有?
斯体身为空, 体我有为虚,
应因缘为有, 非身逝心造,
非众人身造, 亦非自身造,
以身无造者, 从彼为得谛。
亦非都骨节,
从前世方来, 亦非天造身,
无因为自有, 是身有所由,
稍稍为生有, 本以痴亦爱,
心与爱有漏, 亦有缚亦结,
行二品为漏。 斯为本亦余,
世与受因缘, 以由彼斯身,
以两为转厚, 以序有四体,
为生头第五, 若干骨积聚,
从行为用成, 头九为髑髅,
頞䪼为二骨, 齿根三十二,
鼻为与上腭, 心与颈咙喉,
咽亦为骨四, 左臂与右臂,
凡有骨五十。 若其斯左脇,
应有十三肋; 亦斯右脇然,
应有肋十三, 斯为四十八。
三三三相连, 二为二相连,
如束苇无彊, 脊膂三十二,
骨为二十五; 右髀为亦然,
佛以日断嗣, 彼叚悉以聚,
为如幻师幻。 骨机关亦然,
以筋缠缚成, 合聚骨若此,
以为是形体。 愚者莫不著,
智者而不著。 生革以隐蔽,
九孔为大疮, 周匝为渗漏,
满之以诸谷, 是身为若此。
尘埃亦皮革, 骨节亦骨髓,
为凡筋与脉, 胃与心亦脾,
大肠亦小肠, 肝与肺亦肾,
鼻涕膏亦血, 寒热肪小便,
如泥涂老牛, 如其成不知。
身之内与外, 夫城骨与墙,
肉血为涂严, 为怨所破坏。
以为贪其肉, 其外亦灾害,
皆以多尤彼, 斯身腐败坏。
坏如已复坏, 如坎与空聚;
恒盗贼俱止, 取之欺殆人,
身为毒虺穴, 夫毒虺剧毒;
孚不和大毒。 正使满百岁,
嫌而有恐畏, 如虎游荒泽,
有畏多恐怖。 诸念为以仰,
为一切苦器, 亦为诸剧事。
斯身主为受, 沈于苦之法,
一切诸病宅, 为老死之法。
身为增恩爱, 苦以寒与热,
老死笮厄人, 如雪聚得火,
疾而为解释。 斯若此无数,
身之多灾祸, 吾所演一切,
未能已备具。 要以为诸苦,
腐身为不实, 多因缘以成,
校注
佛说【大】*,〔-〕【宋】【元】【明】【宫】* 经【大】,经一卷【宫】 失译…汉录【大】,汉失译【宋】【元】【宫】,汉失译师名【明】 从【大】,行【宫】 除【大】,除【元】【明】,际【嘉兴乙-CB】 大灾【大】,夫裁【宫】,夫灾【宋】【元】【明】 糅【大】,采【宫】 不【大】,有【宋】【元】【明】【宫】 命【大】,终【宋】【元】【明】【宫】 若【大】,苦【宫】 主【大】,生【宫】 身有【大】,有身【宋】【元】【明】【宫】 无不【大】,不无【宋】【元】【明】【宫】 城【大】,成【宋】【元】【明】【宫】 物【大】,初【宫】 始【大】,如【宋】【元】【明】【宫】 两【大】*,雨【宋】【元】【明】【宫】* 耳【大】,身【宋】【元】【明】【宫】 八十【大】,十八【宋】【元】【明】【宫】 彊【大】*,疆【明】* 髀【大】,【宋】【元】【明】【宫】 名【大】,各【宫】 为以【大】,以为【宋】【元】【明】【宫】 𢴉【大】,身【宋】【元】【明】【宫】 腑【大】,腐【宋】【元】【明】【宫】 𦠻【大】,𦙽【宋】【元】【明】【宫】 汗【大】,污【宋】【元】【明】 𮌗【大】*,脑【宋】【元】【明】【宫】* 央【大】,中【宋】【元】【明】【宫】 干【大】,千【元】【明】【宫】 侍【大】,待【宋】【元】【明】【宫】 毒【大】,恚【宋】【元】【明】【宫】 弊【大】,蔽【宋】【元】【明】【宫】 反【大】,返【宋】【元】【明】【宫】 复【大】,顷【宫】 如【大】,始【明】 失【大】,夫【元】【明】 耶【大】,邪【宋】【元】【明】【宫】 躯+(十一因缘章…得道疾)百二十四字卷末別出【宋】【元】【明】【宫】 经【大】,经一卷【宋】【宫】 人【大】,入【宋】 恶【大】,〔-〕【宫】 喧【大】,〔-〕【宫】[A1] 髀【CB】【丽-CB】【碛-CB】,脾【大】(cf. K30n1011_p0344c20; Q28_p0290b23)
[A2] 喙【CB】【丽-CB】,啄【大】(cf. K30n1011_p0345a05)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5 册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09-1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如佛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