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卷下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退分第九

如我力所能  已说安般念
修行不净观  次第应分別
不净方便观  思惟念退减
明智所知相  是今我当说
修行初方便  自于身少分
背净开皮色  观其所起相
暂坏皮色  不力勤方便
净想还复生  说名修行退
不能起所应  重令皮色坏
净想仍不除  亦名修行退
修行爱欲增  应往至冢间
取彼不净相  还来本处坐
所见诸死尸  我身亦复然
一心内观察  如彼冢间相
彼为我作证  由是得真实
已得真实相  不复起邪想
如是方便修  慧眼犹不净
当知是颠倒  无智痴冥聚
若于足指缘  暗乱心不住
当于上系  观察求升进
于上坏色处  其心复驰乱
当力勤精进  方便离退过
勿为烦恼染  令不至解脱
勉勤方便  疾得到涅槃
自于身坏  系念无分散
日夜勤修习  莫令烦恼起
修行微妙想  世尊之所说
常能守护想  是终不退减
具足观内身  其念已坚固
次应观外缘  渐习令增广
于外已周满  坚固三摩提
当知是不久  次第尽诸漏
如王无器甲  安足不坚固
而欲御怨敌  必为彼所害
修行于自身  愚痴未决定
而欲观外缘  是必于行退
我已说比丘  无黠故修退
更有余退过  今当说善听
当知修行退  没在痴冥故
或为盛烦恼  业行所障蔽
有人因色欲  而起烦恼退
于彼美艶色  痴爱覆正念
种种上衣服  文彩發光泽
璎珞庄严具  金银众妙宝
于先俗所乐  修行还顾恋
因此动欲想  当知是必退
形相计端严  处处著姿好
一切身肢节  妄想起贪欲
身体诸肢节  细滑柔软触
忆此本所更  欲火还复炽
或泣或言笑  歌舞相顾盻
䌽服贯珠环  文绣庄严具
来去若容止  流转行者心
顾念是威仪  欲起令退转
有人情欲深  不专在四种
愚痴增烦恼  遇形起婬乱
是则极恶欲  疾令修行退
由是诸爱欲  迷乱失正念
相与想明了  是终不退转
谛自见内身  次外善观察
境界广增满  周匝见崄岸
不识究竟处  修行疾退没
于身染爱著  怖畏不能进
修行生疑怖  是必疾退减
若欲离疑怖  于身修厌患
厌患想已生  其心犹驰乱
当知修行者  是必复还退
已说诸修行  不净方便退
若于胜道中  退亦如前说

方便不净退分竟

修行方便不净观住分第十

我已略分別  不净退减分
如其住过相  今当次第说
修行烦恼业  增长内充满
不晓知度法  愚痴缚令住
自于身少分  背净坏皮色
不知升进法  烦恼增故住
或有渐升进  遍身见坏相
不能求外缘  乐观内身住
若于外境界  修行心乐进
欲去应随去  方便勿令住
未见究竟处  而便中路止
痴冥住所缚  犹如象系树
骨想有坚相  其体密无间
不次行众想  亦不求升进
又无厌离心  亦不能决定
修行虽成就  不净奇特道
不能起胜想  令其身柔软
若不柔软身  流觉则不生
不能生流觉  是说修行住

不净观方便道住分竟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

已说不净观  方便道住过
若于胜道中  住应如前说
今当次第说  不净升进
先总相思惟  系念不净缘
次住身少分  正观察自相
自在及外缘  二种说无量
行者于内身  自在三摩提
勤习正方便  周满究竟处
外缘无量者  境界普周遍
而于彼正受  不能数自在
又自观内身  是亦说无量
谓于自身处  种种众多色
筋连与肉段  其数各五百
提赖与揵大  是皆有六种

提赖似果揵大似痈尽在腹内

三十六种物  三百二十骨
节解九百分  九十千种脉
宣气通诸味  三万六千道
身中诸毛孔  九十九万数
身内侵食虫  户有八十千
内血外精气  是二共和合
先得迦罗逻  身根与命根
是身不净起  出自迦罗逻
结业之所起  愚惑生乐著
二种重烦恼  爱恚痴冥心
谓初受生时  兴二颠倒想
于内生爱欲  于外起嗔恚
男有如是想  女则上相违
不净迦罗逻  迦罗逻起泡
从泡生肉段  渐厚成支节
出胎名婴儿  转次为童子
如是渐增长  盛壮谓中年
年逝形枯悴  朽耄日衰老
识灭寿命终  身坏白骨现
青毁节节离  消碎尽磨灭
如是十五种  修行观自相
始从迦罗逻  次第衰老死
七日渐毁变  乃至灰灭尽
宿世曾修行  先从迦罗逻
出生至老死  次第谛观察
白骨青赤相  肢节皆离散
琐及羸朽  腐坏尽磨灭
彼诸修行者  思惟不净念
有从因观察  或果方便学
成就深妙慧  能了是相义
观察迦罗逻  乃至一切分
四大和合净  造色五情根
无量极微种  一切从彼起
当复更观察  死后次第
日渐变异  乃至于七日
无复有来去  视瞻笑语言
容止悉已灭  舍离威仪姿
死尸渐渐异  其色日毁变
青等诸不净  如是次第现
膖胀脓烂溃  流漫极臭处
种种诸虫出  见已离色欲
观察本所著  已坏食不尽
离散在处处  能灭全具欲

上言端正非其本亦应言全具

自见枯朽骨  无复滋润相
久故极麁澁  能离细滑欲
腐碎若尘  磨灭无所有
成就如是相  远离有形欲(有形不必患是众生)
五欲亦五坏  随病而对治
相对真实相  修行正观察
色变若离散  威仪容止灭
羸朽及磨碎  是名五种坏
此则自身中  无量诸境界
修行正忆念  悉能得自在
已说二无量  自在及境界
修行不自在  亦已分別说
于是不净念  闻思与修慧
正观开慧眼  是说有三种
作想有二种  时复不想住
俱开解思惟  或时非开解(解即开也)
第三性无垢  离垢清净住
不想不开解  是慧修禅起
起身寂止乐  余二则不能
心亦寂静乐  是名为修慧
滋润身柔软  此则寂静相
二俱不柔软  当知非寂静
彼二不寂静  一则安隐住
是说色有中  修禅所起慧
不净观一智  依止十地起
根本及未至  亦说欲中间
依住一界身  境界于欲
化生既命终  即灭无不净
身净无余秽  不能起厌患
唯观彼生灭  变易无常相
胞胎所生身  则有死尸形
于身起净想  不净观对治
不求止贪欲  思惟习厌患
更有净对治  不作厌患想
方便净解脱  智者开慧眼
谓于不净缘  白骨流光出
从是次第起  青色妙宝树
黄赤若鲜白  枝叶花亦然
上服珠璎珞  种种微妙色
是则名修行  净解方便相
于彼不净身  处处庄严现
阶级次第上  三昧然慧灯
从彼一身出  高广普周遍
一切余身起  庄严亦如是
此则净解脱  方便不净观
能须臾顷  修习此胜观
是则顺佛教  堪受一切施
世尊所称叹  三界良福田
说余一切  功德亦复然
白骨青瘀想  成就心厌离
因是不净念  方便度诸地
所谓身念止  受心法念处
煖来及顶忍  世间第一法
见道及修道  乃至漏尽智
因是方便度  一切功德地
从初身念观  乃至究竟处
佛说不净念  一切诸种子
世尊说贪欲  利入深无底
正受对治药  当修厌离想
一切余烦恼  悉能须臾治
我已说不净  方便升进法
余有胜道进  相行如前说

不净念升进分第十一竟

修行方便道不净决定分第十二

不净升进分  相义我已说
今当说修行  不净决定分
不为恶戒缚  亦非业烦恼
心不背解脱  欢喜常志乐
如是随顺生  麁澁四大灭
柔软寂止乐  三昧于中起
从定生智慧  修行能厌患
厌想已修起  则能离有爱
思惟离有爱  解脱实智生
已生解脱智  于缚得解脱
从是得无为  究竟离三有
是说名修行  成就决定分
天王五威相  观相坏烦恼
漏过渐衰薄  由是究竟灭
人王有五相  兽王相亦然
诸地相明了  说名为决定
动身四顾视  奋威畅大音
自在独游步  师子王威相
于此十五相  修行生决定
能令彼地中  一切诸垢
系念三摩提  出诸烦恼缚
恶露不净想  能生厌离心
青瘀等诸  修行善决了
更有余三想  明想及观想
第三说空想  修习寂灭慧
净色及自身  所起诸烦恼
贪欲嗔恚痴  从是正观灭
此一一诸想  各三想眷属
能除贪欲等  结缚使恼缠
是诸一切想  明审善观察
是名修行者  决定不净想
久故朽白骨  踈瘠羸相现
破碎若尘塺(音昧)  一切悉磨灭
从下次第起  方便坏所依
净慧之所说  修行决定相
无量深妙种  一切普周遍
彼决定真实  生如金翅鸟
次起清净地  平坦极庄严
勇猛宝师子  牛王若龙象
此诸未曾类  处处决定相
始因不净生  亦从不净长
初起迦罗逻  住于不净中
观彼七日  念顷不暂停
修行善明了  是则说决定
如是一切分  悉能知相义
明见彼真实  念念有生灭
因习诸骨  修行觉意生
能起觉支想  说名为决定
彼诸修行者  分別三种想
或有始习行  或已少习行
或有久修习  是悉近决定
随彼智慧力  趣向有差別
初业者始起  少习心已住
久学能趣缘  是说三种修
初业名始种  第二为长养
最后能舍离  说名为决定
不净有二种  或共或非共
如前三眷属  是离共不净
闻思与修慧  三种不净念
于此一切种  修行谛明了
善分別离欲  是说名决定

不净决定分第十二竟

修行观界第十三

安般不净念  退住与升进
决定真实相  悉已分別说
修行界方便  广略差別相
甚深微妙义  今当次第说
有因先修习  安般不净念
然后观诸界  安乐速究竟
自以方便度  此苦难成就
顶上两眉间  系念令不乱
寂止润泽生  三摩提增长
所依已柔软  三昧安不动
扰乱不净心  智者悉调伏
已随调伏心  安住修行处
是处起明想  一切身分现
初从一发始  如其相忆念
于一见自相  然后总众发
次第三十六  自相总亦然
佛说三十六  各各有住处
或时彼诸界  合聚内观察
犹如明眼人  开仓见五谷
时复有逆顺  超越次第观
一界借其  余种悉处上
次第相连持  一一知其相
杂色不杂色  周满悉观察
止心在一处  境界遍十方
处处安置已  依是勤修习
一发为百分  思惟正忆念
复于一分中  分別五种界
次于空界上  识相別观察
修行见无垢  清净妙相生
譬如水上泡  明净无障翳
是处观诸界  各各见自相
水湿地坚强  风动火烧热
虚空无障碍  別知是识相
青黄赤白绿  及与颇梨色
于此众杂色  修行具足观
虚空坚固相  弥广周遍住
难沮喻金刚  金刚慧能坏
于上曼荼罗  则有熟相现
譬如火炽然  能破彼坚固
或见生疑怪  其心大恐怖
明者能决定  增益诸功德
已坏虚空界  能起升进相
融坏若流注  复碎如尘
修行见真实  则生解脱
空界既已坏  上诸界亦然
是则坏相上  有余坏相起
若复余一种  于上观诸界
次第普周遍  俱坏如前说
观察六六种  六三及四二
如是六十二  世尊略说界
色坏有三种  刹那世极微
无色唯二种  无为无坏相
修界不净念  则能舍贪欲
顺界方便观  是治我慢药
观界四无量  除灭嗔恚毒(一无常顷名刹那)
阿难说是言  当修五念处
世尊告之曰  更有第六念
发毛爪齿骨  筋肉厚薄皮
肪𦙽髓脑膜  脾肾心肝肺
胞胃大小肠  屎尿脓涕唾
污诸血泪  黄白及痰癊
三十六不净  观察三种界
是中湿相水  火热地坚强
诸有形色处  内外飘动相
出入息语言  通利等回转
一切总说五  是相名风界
眼耳鼻舌身  毛孔咽喉空
山岩室宅中  内外无障碍
如是一切种  悉名为空界
于彼六情根  所生诸识种
如是多无量  总说名识界
佛言应当知  六界非有我
不观阴界相  计我及我所
一切内外界  是处意回转
从是意行处  三受十八种
六触及四处  世尊之所说
爱慢诸烦恼  悉于是中起
是身众微合  虚妄空无主
非我非众生  迷惑计真实
佛告罗睺罗  观界悉无常
如是六种界  说从六处起
修习六巧便  六时各观一
色处悉具足  无色唯识界
彼种所依处  相行地境界
对治与所治  如实知分数
身中诸界种  还自生苦恼
譬如养毒蛇  终为彼所害
四大生造色  即共造色住
和合相间错  还为四大坏
不净方便观  先于造色起
般方便念  要从四大始
若彼修行者  增广二方便
四大及造色  和合等观察
始入根本处  彼先坏造色
入已然后观  所因四大坏
定慧渐增广  念处具成就
和合总观察  一切悉寂灭
彼三十六物  臭秽坏磨灭
此三与十想  修行增厌离
佛说是根本  能及一切恶
四十九种法  三昧于中起
修行谛观察  自身及欲界
无量不净  秽恶悉充满
众苦所逼迫  盛火极炽然
无常变坏相  见已生厌离
色界相似种  微妙相显现
深乐求出离  增进厌患
有觉亦有观  离欲生喜乐
寂然入初禅  内外悉清净
所依及境界  如练真金像
自身处梵世  于中极娱乐
又见五支相  身及境界现
第二灭觉观  内净心一处
从定生喜乐  四支身内现
所依及境界  譬如真珊瑚
第三处离喜  行舍念慧除
身受乐三昧  五支相明了
所依青琉璃  清净甚微妙
缘少身无量  诸相次第起
第四断苦乐  忧喜先已灭
不苦不乐舍  念净三摩提
如是四支相  现身及境界
出息入息灭  所依极淳白
过色灭有对  是说入空处
过空相识定  过识无所有
过是无所有  非想非非想
善知诸界相  不味亦不缚
清净四梵行  高广无有量
慈悲普周遍  喜舍亦复然
根本四禅中  修起五神通
三昧现在前  系心观自身
作轻及软想  渐举不令动
境界现在前  离地如胡麻
稍进如大麦  转次高四指
床至彼床  渐渐能随意
飞行及变化  自在无障碍
是名修行者  微妙神通力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谛取外音声  如其实皆闻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观他心所念  一切皆悉知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自忆念此生  从胎及中阴
渐见前身事  乃至百千劫
一切诸所更  如实忆念知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观察众生类  生死及形色
随其业果报  中阴五道生
修行天眼净  一切如实见
根本诸地中  无量余功德
修行心自在  一切悉具足
所谓八背舍  胜处一切入
背舍相有五  不净与净相
色相烦恼  略说是五相
胜处先自身  内色外少色
若好若丑一  外多二亦然
内无有色想  外观少多色
二俱若好丑  是前四胜处
后四内无色  外青黄赤白
一切入四大  四色与空识
观外及内身  一相无差別
诸辩妙愿智  无诤三摩提
逆顺与超越  无量三昧门
明智决定观  具足五种满
一身二境界  定相普周遍
第三忆念满  修行喜厌舍
第四诸地满  十处相明了
三乘根具足  是说第五满
界方便成就  久远痴冥灭
能令意清净  无垢如虚空
如是诸功德  一切悉究竟

观界第十三竟

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

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嗔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三昧

如是总观犹为嗔恚所缚者当于上亲修別相慈次于中亲下亲中人怨家次第修习九品慈心渐离嗔恚心生爱念与种种乐具与是乐已然后于一切众生起法饶益心修三种慈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舍除嗔碍住仁爱心随其所应功德善根一切佛法皆悉与之谓与种种法乐修种种慈先与出家乐次与禅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彼修行者本曾所更及所未更种种乐具自得他得清净善根乃至无上寂灭究竟无为随其修意所想念无量法乐等与众生相现在前乐想起已一一观察以相自证便得决定犹如明镜因物像现慈三昧镜亦因乐事种种乐相悉现在前

或时修行为嗔恚所乱作是思惟「我从本来由是嗔恚多所杀害兴诸罪逆入于恶道于大地狱还受苦毒或作蜂虿蜈蚣毒蛇恶龙害鬼罗刹如是种种毒害之类今不除灭复见烧迫」以是方便能止嗔恚又复思惟「骂者受者彼我无常须臾不住二俱过去恶声已灭后起二人无故共诤又今二人念念即灭虚妄无实谁骂谁受何为颠倒与空共鬪计我耳根从虚妄颠倒烦恼业起彼人舌根亦复如是因缘生灭谁骂谁闻」修行如是思惟时嗔恚缚解能修慈心离垢清净如佛说「修慈者于四念处能得决定修习增广成就无量法门胜妙道果不复退还」是则三种方便大慈若已离欲更修净妙离欲慈心深心饶益增广无量得真实果因此功德具足所愿究竟涅槃所以者何一切诸佛说慈为无畏慈为一切功德之母慈为一切功德钻燧慈能消灭凶暴诸恶是故修行当勤方便修离欲大慈

悲无量者如慈境界怨亲中人悲亦如是次第修习如佛言曰「饶益众生说名慈心除不饶益说名悲心」若先于众生起饶益心以种种乐具悉施与之然后观众生唯见受乐是名慈心若先观众生受无量苦起除不饶益心然后见众生除不饶益除不饶益已受种种乐非与乐也是名悲心见净相是慈见虚空相是悲乐行是慈苦行是悲是则差別谓修行者见诸众生凶暴诤怒残贼杀害共相逼迫无有覆护如是见已而起悲心为作覆护又见众生斩截身肢体苦痛无量无能救者修行见已而起悲心又修行住悲心时见五趣众生苦痛炽然无量烧迫深起悲心兴救护想如是修行悲无量善根生时无量功德相现若见此众生受无量苦而不起悲是则极恶无善根人如是大悲一切诸佛本所修习由是究竟一切智海行者若能具足修习当知不久必到是处

喜无量者谓修行于慈境界以六思念等诸善功德无量佛法及自身成就戒定智慧一切功德饶益众生自乐他乐尽皆与之见一切众生得法乐已其心欢喜其心欢喜则忧戚灭忧戚灭已一向欣悦踊跃欢喜念言快哉永使安乐于一切众生欢喜时见有乐相轻微明净成就此相名为喜无量三昧如佛说「修集喜等乃至识处

舍无量者舍怨亲已等缘中品此唯是众生无有差別离慈悲喜唯作众生行近界近相是故世尊说舍种种舍各自有相舍无量不与彼同谓平等清净离苦乐相舍相似相现是名舍无量三昧世尊说修舍无量乃至无所有处已略说四无量相余种种甚深相行者应次第修习

修行观阴第十五

若修行者久积功德曾习禅定少闻开示發其本缘即能思惟观察五阴了达深法灭除生死犹如大风飘散重云亦断一切魔所乐法观五阴义今当说修行者内自思惟渡烦恼海起离欲生润泽自身快乐麁澁四大灭随顺四大生摄诸乱意趣究竟成就智慧若根本观处坚固明净能起三昧离诸乱想灭除烦恼诸微妙相于是悉现如净妙瑠璃如水净泡行者见此明净无垢相善念守持心不放逸既不放逸则熟相起熟相起坏相现坏相现已唯起法想一切寂灭如是修行法相具足成就得增上厌离意坚固精不可动转得甚深三昧坚固三昧不动三昧修行住是三昧能起五种明净三昧遍照五道月光三昧日光三昧净瑠璃三昧练金光三昧无垢颇梨三昧因此五种明净三昧复生光耀三昧遍光耀三昧无量光耀三昧

复次修行者因五种坏相能坏诸缘一曰穿二曰剥三曰四曰坏五曰灭以是五坏相坏一切法修行五种三昧坏境界悉清净已次复生五种三昧相师子王三昧龙王三昧金翅鸟王三昧牛王三昧象王三昧心无放逸故起此雄相修行住此兽王三昧各随其类一切悉摄又三昧力男女十相起随类相摄一切众生于是悉现若能分別此诸三昧相而不恐怖是则名曰于一切诸法自在功德

复次修行者于明净境界观察阴流从一处出分为二分如是观已还合为一一流中复见五相相各別异布列境界布列境界已还合为一色如聚沫受如水泡观想如炎行如芭蕉观识如幻是五虚妄欺诳之相修行如是观已其身安隐柔软快乐复观流所起处无垢相现如水净泡渐渐增长充满其身修行心不放逸专念受持净相增广周遍覆身如明净泡离诸过恶更胜妙智生乃坏是相是相既坏彼流流远注无量如净颇梨知境界极知境界已从彼摄还成曼荼更有异相充满本处然后流至十方无量世界至十方已各住自相尔时修行明见无量色种犹如山水漂积聚沫一切受相如大雨渧泡种种诸想如春时焰行如芭蕉无有坚实观六识种犹如幻化如是种种虚妄但欺诳愚夫是名修行观阴自相观阴自相已复以智慧自照其身专念观察观察时见周匝炽然相起身处其内有种种杂华净妙珍宝周匝绕身又自见身种种杂宝诸功德相微妙庄严修行见是诸相已慧眼开广自顾其身周遍观察观察已复外观阴相盛火炽然即生厌心勇猛精进欲度生死无边苦海修行于五阴炽然相厌离已离欲相解脱相涅槃相一切功德相次第起现

复次修行者具七处观观五阴复观因爱生五阴厌患出离如是于真谛中便种子慧生于是七处善修三种观义自相观成就决定坚固已然后得无垢息止修慧是慧起已境界平正淳一无杂复次得胜妙无垢思慧决定观五阴兴衰念念磨灭见真实相譬如毒饭食者必死修行观五阴三相所杂亦复如是一念生一念苦即一念时亦生亦住亦灭彼念生时即与苦俱生是故一念一念即坏修行观五阴如是生灭破坏虚偽无常过恶即起无常行苦行空寂行无我行穿漏法不实法速朽法破坏法如是无常义如修多罗广说乃至百句修行尽行如是诸相知诸法真实便得解脱以贤圣地三昧想行观此非常相便起深忧厌见有为过患不乐三有

复次修行者若观生则非灭若观灭则非生如是则不生圣行要一心一相正向解脱然后智生是决定圣行圣行既起一切法相寂灭无余痴爱烦恼及诸罪垢能转苦阴者皆悉除灭灭已其心调伏是见五阴无我亦无我所以无常诸行观察苦阴观察苦阴有八苦逼迫于八苦相成就八行所谓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无我四是圣行四非圣行于苦阴决定观其真实如是四谛十六圣行是则修行煖法初相于真谛地得真实慧观察苦阴如烧铁丸亦无坚固向涅槃背生死不贵有不乐生譬如群兽猎师围逼以怖急力故超勇奔出修行如是见生死炽然大苦围以厌智力超出无碍

复次修行者思慧生时煖法种起息止修慧生时煖种增长到煖自地煖相满足息止修慧生时顶法种起煖法生时顶种增长到顶自地顶相满足煖法生时忍法种起顶法生时忍种增长到忍自地忍相满足

复次于五阴悦可名为煖法煖法观五阴于三宝悦可名为顶法顶法观十八界于四谛悦可名为忍法忍法观十二入俱观三种随彼善根一增上故说有差別是一切尽观真谛但忍于真实观增煖法想增顶法信观喜增忍法智慧增

复次修行有三种缘谓上诸方三种善根依此三缘各一增上故说(悦可本云出设)

复次三种修煖依厌离顶依观喜忍依平等舍亦随彼善根一增上故说当知一种修尽成就三法

复次修行当知譬如有人有五怨贼拔刀随常欲加害前后五阴转相煎逼亦复如是佛言「欲求阿鼻三磨耶(此是见道名也)当作达磨摩那斯伽逻」常观真实义以圣行刀断除阴贼莫如劣夫不能执杖为彼所害乃至一切贤圣皆应勤修如是正观为现法乐故为后世作大明故断一切苦本故饶益众生故况于凡夫空无所得而自放逸不勤修习

观五阴竟

磨摩那斯伽逻达磨谓世间第一法摩那斯伽逻谓一经心译者义言思惟

修行观入第十六

六入各于境界缚无智众生贪欲心故常起净想修行当于诸根境界防制非法摄心所缘系令不动正观六入譬如空村离我我所不定义是入处义牵下义是入处义能将众生入恶道又内入相如烧铁锵如极利剑亦如利刀佛言「若观此相则能舍离」复次观外入恶贼劫善珍宝若修行舍正念开诸入门驰纵六境六境恶贼劫夺净戒失诸功德如鸟无两翼而欲飞空人无两足而欲远游修行如是毁净戒功德故观两翅永不复生欲出生死是终不能如破瓶盛水须臾不住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三昧法水念顷不住如天德瓶守护不坏常出珍宝随意无尽修行如是不毁净戒则常出生圣功德宝轻坏德瓶珍宝即灭若破戒瓶则永失法宝譬人截鼻照镜不自喜乐破戒比丘亦复如是内省其身心不自悦百谷药木依地而生诸善功德悉依净戒如栴檀涂身能除热恼净戒清凉能止欲火如如意宝珠随所著处热时清凉净戒如是于烦恼火中能息炽然犯戒比丘自惟罪深身逝命终必入恶道心常忧悔死时恐怖净戒之人心常欢喜生无忧悔死时安乐净戒为梯能升慧戒为庄严具亦为善戍卫戒能将人至于涅槃戒为良地生十善种子教诫师水随时溉灌信根则生无漏阴为干四如意为慈心为枝条少欲知足为柯叶七觉意为华解脱智为果寂灭法为甘露戒香流出一切普熏贤圣鸟王栖宿其间悲为重阴清凉广覆辩才法师为蜜蜂王和声相顾采精味其树修直坚固贞实无有虚偽谄曲腐病是则名曰功德大树诸修行者欲趣涅槃背三世苦向解脱城渐次發行诸善功德息彼树下饮法甘露止三渴患其身安隐能至涅槃

复次戒有众多数或一或七或十二或二十一若念念须臾顷则有无量戒种道共定共俱生正语正业正命与心回转观此诸戒其相各別淳净无垢或轻薄明净如是无垢戒相现于境界修行于依缘念三处观察戒相若涂香柔软离垢悦乐明净洁白是所依中相若其地平广妙华宝器严饰之具众宝滑泽是名修行境界中相譬如牦牛护尾一毛著树守树而死不令毛断比丘护戒亦复如是一微之戒守死不犯妙相严身众好具足犹如秋月停照虚空修行三昧观此净相已乃至命终无复忧悔亦无热恼不复恐怖安悦欢喜踊跃增长生寂止乐麁澁四大灭如是等名修行忆念中相复次三种中更有杂相娆乱障碍失念意不住请求悔过善恶业守死不为梦中无犯增益持戒佛说「戒为花鬘涂香庄严众具香风一方来是世界香方来是戒德香」或身无手一切肢节悉不皃具或身没尘埃或观察自身离诸尘垢澡浴涂身名衣上服是名修行于依缘忆念观察尸罗种种杂相威仪定共道共三种戒悉已于中说此三种戒更有无量诸深妙相明智者当广演说

修行已观净戒欲破诸入山者当修二法所谓止先当观离恶悦乐充满其身麁澁四大灭柔顺四大生趣寂止乐一心不乱自于内身系心于入相当善守护入相所起处观察时白净相起比丘见此相当善守护如佛所说譬如伏鸡善护其子必得成就比丘修行亦复如是专精守护乃得成就十二修果相现分明修行善守护离诸放逸修果成就境界净妙离诸垢污明如宝珠亦如悬水境界广满身处少分周遍远流然后来还还已一相现复分为二分还合为一成曼逻境界安住平正普现众相犹如众星光耀布然后乃坏坏已各各流出还合为一复周遍远流充满诸方充满诸方已复还安隐坚住住已熟相现熟相现已有种种众相周遍弥广微妙器服诸奇特相悉现境界内入空聚外色触及三世三种法不善无记一切悉现观其真实

复次外六入如贼内六入如空聚亦说内外入为此彼岸此十二入诸胜妙相增广无量佛说修多罗中广说

复次修行者于此境界熟相起起已复坏间间有断离相断离相流注极远停住一处如宝瓶盛水然后还开渐见寂灭寂灭已复有诸余一切功德相生诸入门中常杂相流出各各出已复于一处成曼荼逻曼荼逻上复有自相起起已复熟熟已不久寂灭然后修行复加专精更现清净微妙禅相现已如前次第寂灭

复次修行于诸入中更有种种妙相于系心处决定相起名髻中明珠喻三昧修行自观身作二分众宝藏上有宝莲花修行自见身在莲花上众宝妙花庄严围绕复次如世尊修多罗说六众生喻行者于此具足观察所谓眼为狗走逐五色村耳为鸟随空声起鼻为毒蛇随逐香穴舌为野干贪五味死尸身为输收磨罗常乐入触海意为猨猴常乐游纵三世法林若六种众生系著一处不能自在各游所乐修行如是以三昧正念系缚六根不令自在驰散所缘然后以清净智观法真实痴冥凡夫六境中贪著悕望无量恶法如是正观悉能除灭一切众生乐著境界自起障碍不至涅槃是故修行欲坏生死趣涅槃者当降伏诸根远离境界

修行观十二因缘第十七

已说诸对治及所治愚痴对治是应分別一切诸佛所说缘起灭除痴冥生如实智有甚深微妙随顺功德今当略说令诸修行功德增益灭除愚痴观察缘起远离断常二边诸想知因缘和合有为法生亦能降伏迷醉外道牵令随顺第一空法慧眼明净无明悉灭修行观缘起有四种一名连缚二名流注三名分段四名刹那

连缚有六种一曰生二曰分三曰趣四曰生门五曰刹那六曰成坏生者从死阴次起中阴中阴次起生阴中阴众生无明昏乱愚痴所盲造作有业中阴众生见男女和合无明增生颠倒想或生害想或生爱想欲与女俱者于男生害心然后自见与彼和合尔时欲心迷醉是名爱起身见和合不净谓为己有是名慢起身因母饮食而得增长令身敷起是名食起身四大与迦罗逻俱生得报身是名四大起身

结业为方便二支既过次第识种生是名种子识始处迦罗逻时其心沈没少所识知识不明利是名为生得迦罗逻已识明利故是名为识是名生连缚也分段者从迦罗逻次起肉段坚厚肢节婴儿童子衰分老分次第生是名分连缚也趣者谓遍至诸趣修行观诸趣相是名趣连缚也生门者谓四生相续轮回不绝是名生门连缚也刹那者观五阴念念相续生灭不断是名刹那连缚也成坏者一切境界起灭劫数始终修行观此成坏相续名为成坏连缚也是则修行观缘起连缚也

流注者谓修行观刹那流至怛刹那乃至罗婆摩睺路妬是名流注迦罗逻分流注七日肉段坚厚乃至衰老分是名流注起分住分起缘分入分出分方便分一切正受巧便流注次第起尽名流注趣回转如旋火轮是名流注如是一切无量流注是则修行观缘起流注分段者修行观察从分至分故说分段能如是知则于缘起成就

谓无明增上犹如盲人无有见相如大黑冥远离光明或于前无见或于后无见是则偏盲若前后无见是二俱盲若离二盲则舍痴冥得明净慧眼如是苦集灭道佛法僧宝无知是名十种痴十种痴灭名为十种慧佛说无明为初因种三种业若修行不知无明过患则种三种业业起已从是生识诸识如幻种种悉现从识相续起名色于彼一身而有二相譬如虚软沮烂之物内有诸虫令外动摇亦如野蚕初作茧膜名色二相亦复如是乃至诸根未成说为名色二相诸根既开名为六入诸根始开未有所作于触愚痴不知适与不适如雨渧注水水则泡起情尘生触亦复如是外刺刺身触从中起亦如然灯油炷所成是名修行观尔炎触相触相起已次第生受譬如水泡三种相现若分別诸根则有五受受起已次生渴爱譬如舌舐蜜涂刀刃爱增诸烦恼名为取取次生有有三种业业起当来果故名为有已种生而未受名为未来生生已熟谓为老死二支说未来生时生相增上佛说识分未来识生时名为生名色六入名为老死生爱有能集今有故于此生为过去取是烦恼分故说为无明有则是行现在三支能种来生过去二转生死轮彼众生轮转以无明覆故八现在二过去二未来世差別故如是分別当知转时一切皆十二

复次更有余分因缘今当说从迦罗逻肉段坚厚肢节婴儿童子壮年衰分老死分于是十种分观察缘起复次于起住起缘入出方便分乃至余一切分悉观缘起复次是事起故是事起谓彼眼色能起眼识三事和合触生受是名修行异种观缘起复次修行方便观诸入缘起以明净境界自向观诸入门如是见已各观自相处破诸入无量积聚熟相现已流注十方极智境到彼观察明智升进者修住巧便尔时闻修慧熟相坏相次第而起诸余升进义如前入处说复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谓修行者先坏内身次观外色犹如照镜因物像现如是所依相起外相亦起也

复次修行于诸不净观其缘起先于方便处系念令坚固然后于肢节分解观其缘起起明相已无明相坏依脚骨有𨄔骨髀骨跨骨肩骨颈骨头骨充满十方有漏业相普现于下诸杂不净相阶级次第起

复次修行观四因能生众苦展转因隣近因周普因不共因复次修行观果从生因生从有因有从取因如是乃至行从无明因行是果亦是因从因推果还至老死亦如是若于无明求因必大恐怖而起断见无智暗冥余明甚微犹如萤火如是犹复求因不已自见唯与大黑暗俱世尊说言「由不正思惟众生若与是俱则轮转生死」无明缚故有轮常转无明为本余支所作各有相现一切有支轮无明最自在自在力所转如奴属其主是无故是不作是灭故是不转当知余枝皆如是说

死有四种渐渐死顿死行尽死刹那死又说三种无常刹那无常分段无常种类无常修行了此无常则远离四魔破坏无明明相显现如明净灯能消众冥乃至老死灭诸明相起亦复如是破坏无明诸积聚已成就一相净妙境界行者身体柔软光泽光泽已身极明净如明镜像如是相现明净观己身内众物各各自相一切显现如是观成就名曰于界得度何以故有五种痴五种对治相卑贱垢污是名五种痴或观界得度或复观阴观入观彼增功德观第一义而得度者是名五种对治也

复次修行者入快净琉璃三昧于明净境界观缘起支观缘起枝时便生易见想如说阿难白佛言「缘起易见」佛告阿难「十二缘起甚深无底难见难知汝欲毁坏我三阿僧祇劫甚深微妙难得之果云何欣悦而说是言是深妙观我今当度汝当随我观佛境界佛境界海浮漂外道无智暗冥二边愚痴离尔炎境界所不能入声闻辟支佛虽能少入不得其底」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即入甚深微妙尔炎住三昧自在正受正受境界有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华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声闻境界然后乃住是诸声闻从初發心至最后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辟支佛境界然后乃住诸辟支佛从初發心乃至究竟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普放光明极菩萨境界然后乃住是诸菩萨从初發心至金刚座所修善根一切功德若业若果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普照佛法甚深缘起一切悉现

尔时佛以神力示阿难佛之境界已语阿难言「尔炎中更有无量无边诸佛境界佛智所行如是甚深微妙境界云何欣悦而言易见汝智浅不及谓为易见耳如上尔炎境界无量诸法现在前已然后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寂灭已复观胜妙尔炎起佛法身渐渐广大周满十方无量法宝充满法身法身光明无有边际不共智慧所行境界一切佛法甚深缘起悉现在前然后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无有处所犹如虚空无所依止如宝入手名为得宝修果如是名决定相阿难如来境界不可思议我今为汝示少少耳」阿难见佛境界欢喜踊跃白佛言「甚深世尊世尊尔炎境界难得其底若我先知如来境界如是深妙者宁使我身碎如胡麻要当究竟佛法彼岸

如是一切名修行观缘起分叚刹那者三世一刹那一刹那三世法未起名未来起时名现在已起名过去一刹那生即一刹那苦与无常俱故当知众行刹那顷不住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虽转亦无所去去亦无积聚一刹那起一刹那灭刹那如一念一念如刹那前刹那聚已灭灭时与后起随顺四缘具足后刹那起修行境界观一刹那间有无量微尘无量微尘一一刹那次第相续犹如连珠譬如四善射人俱放四箭有一人健行箭未至地能就空中接取四箭不令落地地神迅疾复过于是虚空神疾过于地神日月天疾过虚空天如是健行天疾倍过日月当知诸行无常迅过于是不可譬喻如修行观迦罗逻七日住分有无量刹那当知余一切分亦如是如是观已离诸愚痴增益明慧如是无量名修行观缘起刹那

复次修行初入正受名为连缚境界增长名为流注方便境界安住名为分段境界渐灭名为刹那

复次已说四种別相观缘起佛说总缘起今当说二支种二支熟二支二支牵所种二支生长二支成就二支受二支作人二支田二支寄者二支所寄二支受寄者是说名有支修行观缘起或五阴或四阴五阴欲色界四阴无色界无常空等诸行于阴决定真实决定真实已决定相现在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无故是事无是灭故是不作譬如有钻有燧有人方便烟火乃出因薪炽然亦如因树有荫因日有光因灯有焰皆从缘起无明不言我能生行行亦不言我从无明生当知一切有支皆如是是空法寂灭法无所有法作者不可得有无明诸行和合有漏法生受为轴转有支轮生诸结缚诸结中爱支增诸缚中取支增诸使中识支增诸缠中无明增向生结增受生缚增诸识漂利使增于境界愚痴烦恼增如是烦恼业缚能转生果有轮常转漂无智众生随义增故说有差別当知诸分皆有结缚使缠

复次修行六种观十二缘起于十二支随顺义说谓安般念观业支有支以出息入息是身行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是故安般念是彼对治界方便观观识支生支识增上故处胎识于诸界增上说七识界是故界方便观是彼对治阴方便观观名色支老死支是故阴方便观是彼对治破诸入出方便观观六入支触支是故入方便观是彼对治缘起方便观观无明支受支是故缘起方便观是彼对治何以故受及无明是诸烦恼根本是故智慧是彼对治取二支染著净故不净是对治

复次修行观十二缘或时从因度或时从果度或从无明行乃至老死或观识乃至老死或三事和合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乃至老死或从爱老死或从老死乃至无明或观老死乃至识如《佛城喻经》说

复次修行于四念处观十二支各增上身念处观六入支受念处观受支心念处观识名色支法念处总观余支说此义说赞偈

方便治地行  乃至究竟处
无上法施主  说是传至今
我从彼胜闻  撰说深妙义
章句庄严集  欲令法久住
佛法深无底  修行亦无边
以我少智力  宣扬无量法
是深非所测  如蚊尝大海
唯彼已度者  然后乃究竟

六十二界六种六情六尘六识六界六觉谓贪痴三不净觉反是三净觉也不苦不舍六

无色界又色无色灭界三世法上法不善无记法无学非学非无学四二者食非食漏无漏依欲依出要有为无为

三十六不净次第齿薄皮厚皮小肠大肠尿黄白痰𦙽脑

刹那数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罗婆三十罗婆名一摩睺路妬三十摩睺路妬名一日一夜一岁中唯二时二日三十摩睺路妬昼夜等

谓羯提月白分八日八月名羯提后半月名为白分陛舍佉月白分八日二月名陛舍佉后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十五摩睺路妬从是后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昼夜等各三十摩睺路妬

(谓羯提月白分八日陛舍佉月白分八日羯提月者谓七月十六至八月十五日是八月名后半月名白分陛舍佉月者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是二月名后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三十摩睺路妬从是后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

达摩多罗禅经卷下


校注

不分卷【宋】【元】【明】【宫】 暂【大】系【宫】 念【CB】【丽-CB】【宫】心【大】 勉【大】免【宫】 相【大】想【宫】 观外【大】外观【明】 肢【大】*支【宫】* 遇【大】愚【宋】【元】【明】【宫】 崄【大】险【宫】 退【大】起【宋】【元】【明】 卷上终【宋】【元】【明】【宫】 方便分竟【大】〔-〕【宋】【元】【明】【宫】 卷下首【宋】【元】【明】【宫】 便【大】便道【宋】【元】【明】【宫】 知【大】智【宋】【元】【明】【宫】 不净分竟【大】〔-〕【宋】【元】【明】【宫】 法【大】分【宋】【元】【明】【宫】 揵【大】*犍【宋】【元】【明】【宫】* 种【CB】【丽-CB】【宫】动【大】 根【大】相【宋】【元】【明】 二【大】一【宋】【元】【明】【宫】 支【大】肢【宋】【元】【明】【宫】 琐【大】锁【宋】【元】【明】【宫】 相【大】想【宋】【元】【明】【宫】 日【大】月【宋】【元】【明】 姿【大】欲【宫】 塺【大】塺(音昧)【宋】【宫】塺(音磨)【元】 患【大】悉【宋】【元】【明】【宫】 五欲亦五坏说余一切相(四百四十九字)【大】∞功德亦复然明审善观察(四百四十八字)【宋】【元】【明】 有中【大】中有【明】 一【大】三【宋】【元】【明】【宫】 色【大】界【宫】 珠【大】诸【宋】【元】【明】【宫】 能【大】是【明】 相【大】想【宫】 功德亦复然明审善观察(四百四十八字)【大】∞五欲亦五坏说余一切相(四百四十九字)【宋】【元】【明】 相【大】想【宋】【元】【明】【宫】 不净一竟【大】〔-〕【宋】【元】【明】【宫】 欢【大】观【宫】 灭【大】藏【宫】 想【大】相【宋】【元】【明】【宫】 昧【大】磨【元】〔-〕【明】 如【大】智【宫】 住【大】长【宋】【元】【明】【宫】 想【大】相【宫】 趣【大】起【宋】【元】【明】【宫】 不净二竟【大】〔-〕【宋】【元】【明】【宫】 界【大】界分【宋】【元】【明】【宫】 方便【大】分別【明】 初从【大】从初【宋】【元】【明】【宫】 相【大】想【宫】 下【大】正【宫】 绿【大】缘【宫】 喻【大】踰【宋】【元】【明】【宫】 荼罗【大】茶逻【宫】 熟【大】热【宋】【元】【明】【宫】 塺【大】历【宫】 相【大】想【宋】【元】【明】【宫】 唯【大】*惟【宋】【元】【明】【宫】* 除灭【大】灭除【宋】【元】【明】【宫】 一【大】〔-〕【宋】【元】【明】【宫】 污【大】汗【宋】【元】【明】【宫】 说【大】识【宋】【元】【明】【宫】 般【大】那【宫】 及【大】反【宫】 种【大】处【宋】【元】【明】【宫】 想【大】相【宫】 练【大】炼【宫】 相【CB】【丽-CB】【宫】根【大】 淳【大】*纯【宋】【元】【明】【宫】* 床【大】*林【宋】*【元】*【明】* 八【大】入【元】【明】 观界三竟【大】〔-〕【宋】【元】【明】【宫】 行【大】*行者【宋】【元】【明】【宫】* 烧迫【大】*娆迫【宋】【元】【明】【宫】* 肢【大】支【宋】【宫】 界【大】界现【宋】【元】【明】【宫】 阴【大】阴分【宋】【元】【明】【宫】 渡【大】度【宋】【元】【明】【宫】 趣【大】起【宋】【元】【明】【宫】 起【大】已【宫】 已【大】已则【宋】【元】【明】【宫】 进【大】勤【宋】【元】【明】【宫】 练【大】炼【宋】【元】【明】【宫】 裂【大】烈【宋】【元】【明】 一【大】〔-〕【宫】 之【大】之力【宋】【元】【明】 流【大】〔-〕【宫】 持【大】〔-〕【宫】 已【大】已得【宋】【元】【明】 净【大】得【宫】 下远【大】远下【宋】【元】【明】 知【大】智【宋】【元】【明】【宫】 极知境界【大】〔-〕【宫】知境界【宋】【元】【明】 罗【大】逻【宫】 渧【大】滴【宋】【元】【明】【宫】 修【大】〔-〕【宫】 起现【大】现起【宋】【元】【明】【宫】 便【大】便使【宋】【元】【明】 成【大】〔-〕【宫】 真【大】身【宫】 迫【大】逼【宋】【元】【明】【宫】 息止【大】止息【宋】【元】【明】息出【宫】 三【大】三观【宋】【元】【明】【宫】 观【大】*欢【宋】【元】【明】【宫】* 出【大】咄【宋】【元】【明】 逐【大】遂【宫】 道【大】过【宫】 伽【大】迦【宋】【元】【明】【宫】 执杖【大】报仇【宋】【元】【明】【宫】 正【大】止【宋】【元】【明】【宫】 磨【大】〔-〕【宫】 伽【大】*迦【明】* 也【大】已【宫】 译【大】谓【宫】 知【大】〔-〕【宫】 舍【大】舍于【宋】【元】【明】【宫】 譬【大】譬如【宋】【元】【明】【宫】 堂【大】台【元】【明】【宫】 芽【大】觚【宋】【元】【明】【宫】 栖【大】栖【宫】 采【大】采【宫】 戒【大】戒戒【宋】【元】【明】 淳【大】纯【宫】 善【大】喜【宫】 方【CB】【碛-CB】【宋】【元】【明】【宫】万【大】 皃【大】完【宋】【元】【明】【宫】 趣【大】起【宋】【元】【明】【宫】 时【大】持【宋】【元】【明】【宫】 还【大】〔-〕【宫】 荼【大】*茶【宫】* 逻【大】*罗【宋】*【元】*【明】* 列【大】烈【宋】【元】【明】 熟【大】*热【宫】* 杂【大】离【元】【明】 入【大】入门【宋】【元】【明】【宫】 莲【大】〔-〕【宫】 悕【大】希【宫】 诸【大】〔-〕【宋】【元】【明】【宫】 故【大】故故【宋】【元】【明】【宫】 逻【大】逻时其心沈没少有所识起身四大与迦罗逻【宋】【元】【明】【宫】 疱【大】*泡【宋】【元】【明】【宫】* 肉【大】内【元】【明】 摩【大】磨【宋】【元】【明】【宫】 趣【大】起【宋】【元】【明】【宫】 业【大】〔-〕【宋】【元】【明】【宫】 生【大】先【明】 二相【大】〔-〕【宫】 渧【大】滴【宋】【元】【明】【宫】 有【大】种【宋】【元】【明】【宫】 取【大】取有相【宋】【元】【明】 枝【大】*支【宋】【元】【明】【宫】* 山【大】出【宋】【元】【明】【宫】 界【大】界致【宋】【元】【明】 跨【大】骻【元】【明】 若【大】苦【宋】【元】【明】【宫】 枝【大】支【宫】 观【大】〔-〕【宫】 佛【大】〔-〕【宋】【元】【明】【宫】 炎【大】炎境界【宋】【元】【明】【宫】 三【大】三三【宋】【元】【明】【宫】 身【大】边【宫】 众【大】众生【宋】【元】【明】 起【大】趣【宋】【元】【明】【宫】 有【大】〔-〕【宫】 已【大】〔-〕【宫】 说【大】〔-〕【宋】【元】【明】【宫】 曰【大】言【宋】【元】【明】【宫】 说【大】施【宫】 扬【大】畅【宋】【元】【明】【宫】 唯【大】*惟【宫】* 反【大】及【宋】【元】【明】【宫】 乐【大】乐处【宋】【元】【明】【宫】 污【大】汗【宋】【元】【明】【宫】 涕【大】洟【宋】【元】【明】【宫】 日【大】〔-〕【宋】【元】【明】【宫】 三【大】二【宫】 或【大】减【宫】
[A1] 冢【CB】冡【大】(cf. 《汉语大词典》vol.2 p.447)
[A2] 冢【CB】冡【大】(cf. 《汉语大词典》vol.2 p.447)
[A3] 染【CB】【丽-CB】深【大】(cf. K30n1003_p0271a23)
[A4] 畏【CB】【丽-CB】异【大】(cf. K30n1003_p0271a23)
[A5] 切【CB】【丽-CB】心【大】(cf. K30n1003_p0274c16)
[A6] 诸【CB】【丽-CB】说【大】(cf. K30n1003_p0279b17)
[A7] 说【CB】【丽-CB】设【大】(cf. K30n1003_p0280a08)
[A8] 生【CB】【丽-CB】【碛-CB】世【大】(cf. K30n1003_p0281a07; Q28_p0275c30)
[A9] 胃【CB】胄【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达摩多罗禅经(卷2)
关闭
达摩多罗禅经(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