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第三

尔时世尊知紧那罗王诸子之心所欲乐已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放大光明是光遍照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诸天所有伎乐乾闼婆紧那罗等所有伎乐不鼓自鸣出微妙音香山王中所有树木亦皆悉出微妙乐音尔时世尊复于身上诸毛孔中各放无量万亿光明一一光端各有莲花一一花中各有菩萨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坐花台中

于时世尊以神通力令诸伎乐演出智偈问诸所疑诸花台所有菩萨以一一偈答其所问

「云何而發起  无上菩提心
终不忘此心  乃至觉菩提
至心成就  为诸众生故
起大悲庄严  不忘菩提心
彼志意云何  彼当云何行
所说大悲心  云何生起是
志意无谄偽  所修行无诈
住众生涅槃  彼大悲如是
云何行于施  施已心无
亦不悕望报  回向于菩提
所施一切  彼施已无悔
趣向菩提道  是不望果报
云何住于戒  不生于戒慢
救于毁禁者  大乘无有上
戒是菩提心  空无不起慢
起于大慈心  救诸毁禁者
云何忍众生  骂詈及呵
心终不起嗔  倍增生欢喜
我为众生医  疗治众病患
若闻恶言已  不起于嗔恚
云何彼行进  云何修集行
云何心无倦  修于菩提行
精进护众生  护法常勤进
善根悉充足  彼心无疲倦
云何修正念  勇健胜进行
云何修禅定  心无有驰散
无有驰想念  慧无有谄偽
以方便行禅  彼心无驰散
云何得智慧  云何见正直
云何作决定  云何分別法
修闻增智慧  本习正直心
决定行法施  随义而修行
云何彼求闻  云何得多闻
云何闻如说  大人云何去
彼恭敬故听  习近多闻者
说不为财利  大人如是去
云何彼行  云何行大悲
喜舍悉成就  云何住梵道
慈心悉平等  大悲无疲倦
随喜名为喜  是能至梵道
云何得见佛  见已生信心
云何彼闻法  云何除断疑
修行念于佛  得见世导师
信心得具足  闻法已无疑
云何福庄严  云何智庄严
若定及与慧  彼云何庄严
庄严福无厌  学问庄严智
心寂名为定  知法名为智
云何彼行处  居住止何相
彼行处云何  彼云何修行
彼行法空处  舍是彼岸句
彼行住四禅  修行脱众生
云何是魔业  佛正业云何
造作何等业  得于菩提护
下乘为魔业  大乘为胜道
舍离一切恶  得于菩提护
云何近善友  恶友何等相
云何平等去  舍离于邪见
若赞菩提道  善亲近彼人
菩提心善净  舍离恶知识
知诸业行已  修行正直见
舍离邪相应  此不失正见
云何护正法  及教化众生
彼方便云何  能得成菩提
精进护正法  方便能教化
舍离二边  能得胜菩提
云何作智业  云何适意业
云何速受教  常恭敬右绕
无诤是智业  不起于诤讼
口柔软善语  恭敬而右绕
道是何等相  云何是非道
云何能安彼  叵思众住道
六度为正道  下乘为非道
学方便智已  令众生住道
云何得大富  云何获大利
宝藏为何在  云何满众生
七财为大富  寂静为大利
陀罗尼宝藏  辩说令充满
彼父母是谁  亲族何等相
侍从有何相  严饰智慧者
慧母度彼岸  助道法亲族
诸善根侍从  庄严于智者
解法无我已  慈心普遍世
无我及与慈  是义云何等
若解知于空  彼自了无我
是为最上慈  今世知于空
未来无有来  诸行性如是
业报亦如是  云何而有生
第一义无是  亦无有去者
入于世谛道  说业及业报
若空与无相  及无愿解脱
一相同无相  云何而生道
空即是无相  以无相故得
一相同一义  故说解脱门
云何观于空  云何观众生
空及与众生  云何而得生
智慧观于空  方便观众生
大悲以教化  趣向于涅槃
无生无有起  一切法如
云何生诸行  应当解此义
无生与无灭  是智所行处
从于誓愿生  此方便所建
云何得授记  云何不退转
云何忍所缘  云何得决定
住平等授记  法界不退转
无生是忍缘  知法得决定
道场何所场  菩提何等相
谁名为如来  云何佛得明
虚空名道场  菩提虚空相
不依于身心  如如名如来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诸子闻说如是法已得柔顺法忍各各以自所著璎珞供上如来而作是言「世尊今我等为佛出世我等今日乃得闻是甚深之法希有世尊乃能令诸伎乐音中说偈问疑令菩萨像答其所问能断一切诸大众疑我等闻已得大法明世尊是谁所持

时佛答言「诸贤士等当知皆是如来佛力如是不可思议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子白言「世尊愿令一切诸众生等得如是力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夫人婇女八万四千其手各各持真珠贯往世尊所到已头顶敬礼佛足各以珠贯供散佛上当其散时佛神力故于虚空中化成八万四千真珠大台四方四柱庄校分明诸宝台中各有床座众宝璎珞百千天衣是诸座上各有如来结加趺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庄严

尔时紧那罗王八万四千诸夫人等见佛神力欢喜踊跃得未曾有皆以深心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既發心已欢喜踊跃皆共同声以偈歌咏赞叹如来

「最胜无上应供养  其所利益叵思议
善学利益调伏法  我今顶礼于胜人
离贪嗔痴及谄偽  离烦恼习无畏声
从大宝藏开示法  稽首赞礼离欲尊
五眼清净无结垢  善能降伏诸怨敌
不染三有如莲花  得到彼岸我顶礼
能与世间明慧  能蔽日月诸光明
出生转轮圣王种  持于轮相我赞礼
心常不染著诸色  导师作归作救护
无与尊等况有胜  妙音演说我顶礼
于利无利等无著  悉知一切诸世法
堕爱网者令解脱  导师世尊我赞礼
常调伏心住禅定  烧诸结使住十
演说法施非食施  无上福田我顶礼
所说微妙具相好  弃舍远离于左道
语声柔软如雷音  稽首超过于三界
人尊已离燋热恼  神通游至无量土
造坚牢船度世间  我稽首礼赞如来
世尊演说信及进  度脱世间诸结
声闻所有六通行  离于六道稽首赞
我今稽首金山色  稽首调伏寂定根
我今稽首满月面  稽首侍德人中上
摧伏一切众生结  超度四流难度河
我等今者归命是  调根世尊我敬礼
尊本世时大布施  施乞求者心欢
最妙珍爱悉施他  健施善断我顶礼
见诸痴慢醉众生  善知是等所造因
得道最胜无有上  尊善导引安是处
阴界本性常空寂  诸结无实虚偽有
导师断世诸疑悔  时语世尊我赞礼
常住实法诸三昧  于法自在到彼岸
智慧调御最无上  我稽首礼大商主
离于幻偽诸欺诳  大力降伏诸魔军
明智善道人中上  犹大猛风无碍著
尽诸流底到彼岸  人尊宝藏无穷尽
如恒河沙诸如来  尊本行时常供养
得于世中不动摇  离爱过患到彼岸
亲近诸佛住善处  是故敬礼人中上
弃生老病死畏怖  忆念千亿本生处
极大爱网甚可畏  慧日光照令枯乾
导师独觉悟诸法  手足轮有吉祥相
吉祥奉施柔软草  吉祥世尊我顶礼
自在超出陀罗尼  常以法施非财施
仁尊击于大法鼓  法王世尊我赞礼
从释王种中出生  诸根常寂心亦寂
三有导师常寂灭  寂静心者我赞礼
魔王执持利剑来  及诸魔众树王下
不能令尊一毛竖  不动如山稽首赞
人尊到彼精进岸  为诸众生荷忍苦
生死都尽不受有  说忍世尊我赞礼
得大势力无倾动  善住无畏处非处
安无量众住菩提  世尊善住我赞礼
知诸有为不坚牢  舍离眷属行出家
三有知最无有上  智到彼岸我赞礼
众生苦恼无救护  以三宝法充足之
置住于无难道  实救世尊我顶礼
尊修智力知诸根  破坏恶魔诸军众
所说音声最尊妙  善修诸根我赞礼
听闻正法欲为根  复以此欲欲菩提
平等普阴不择亲  实覆世者我赞礼
善逝自觉了诸法  自转无上圣法轮
知诸行相犹如梦  令诸众生识真实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诸夫人等偈赞佛已白言「世尊我等皆發无上道心终不以是女人之身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哉世尊愿为我等如应说法令我等辈转舍女身得男子身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尔时世尊语紧那罗王诸夫人等「诸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演说转舍女身成男子身疾得无上正真之道

「善哉世尊受教而听」佛言「诸姊女人成就于一法行舍女人形得男子身疾得无上正真之道何等为一谓菩提心一切智心同为一心一切三界最胜之心不忘一切善根庄严诸姊是为女人成就一法转舍女身得男子身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二法转舍女身得男子身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何等二谓亲近佛非事余天离于邪见是为二转舍女身乃至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三法转舍女身得成男子何等三所谓身戒口戒意戒是为三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四法转女人身得成男子何等四谓无为心而行布施不以诈偽修持于戒以恭敬意趣向贤圣听受正法是为四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五法转女人身得成男子何等五谓爱法乐法欲法听法既闻法已正念观察秽厌女身常喜欲得成男子身是为五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六法转女人身得男子身何等六谓速疾柔软质直无偽无幻无诈正直之心是为六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七法转女人身得成男子何等七所谓念佛欲得佛身故常念正法欲得佛法故常恒念僧自得僧故常恒念戒誓愿净故常恒念舍舍诸烦恼故常恒念天明了菩提心故观诸众生欢喜心故是为七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八法转女人身成男子身何等八不贪著食不贪饮不贪丈夫不贪末香涂香不贪游观园林不贪戏笑不贪歌音及诸伎乐不贪舞戏不贪交酒会乐是为八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九法转女人身得男子身何等九不说有我不说有众生不说有寿命及人丈夫不说断见不说常见不著有见不著无见善解因缘法是为九

「复次诸姊女人成就十法转女人身得男子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十于诸众生修行慈心于他财封不生贪爱不思念他男子之人失命因缘终不妄语不作两舌不麁恶语不无义语不起无明不为嗔有正直见依于业报诸姊是为女人成就十法转女人身得男子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诸姊女人应当观察深法观色如水沫贪醉色观受如泡于乐受中不生贪著于苦受中而不舍离于不苦不乐受中不生痴结观想如焰是中不起男想女想观行如芭蕉解知诸行无有坚实如是观已不住诸法不起想著观识如幻解知心识如幻人来如是知已于一切法都无所染观知此身地风四大和合诸大所成假名为身犹如草木墙壁瓦砾是身如影无我众生无命无人无有丈夫因业所作而自回转诸界妄想犹如空聚如实观眼唯是肉段其性空寂如是正观耳意性空寂解身如镜像解知言说犹如响声观心如幻如是诸姊女人观察如是诸法速转女身成男子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大树紧那罗王夫人婇女闻佛说此转女身法闻此法门欢喜踊跃得未曾有顶礼佛足至心不起

是时世尊知紧那罗王诸夫人等心所念已即便微笑佛之常法若微笑时若干百千青紫等光从面门出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至梵世蔽日月光还来在于佛前而住绕佛三匝从顶上入

尔时大德阿难即从坐起正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我问无垢喜见面  我问无垢特威德
我问善能断诸疑  为何缘故而见笑
我问持净最妙色  我问能利益世间
我问人天中最上  为哀念谁而现笑
我问乐施善调伏  我问乐持清净戒
我问乐忍得忍力  何所利故而现笑
我问住于精进力  我问住禅具神通
我问其智等虚空  无等何缘而现笑
我问善逝大慈心  我问大悲哀世间
我问乐喜及大舍  以何因缘而现笑
我问度到三垢边  我问无垢净三眼
我问常乐三脱门  以何缘故而现笑
我问能摧伏他众  我问能说甘露法
我问能暗蔽诸魔  大悲愿说笑因缘
我问能持胜十  我问犹如金山色
我问得到功德顶  为何利益而现笑

尔时佛告大德阿难「汝今见是大树紧那罗王诸夫人不今于我所种善根已志诚發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转女身取男子身顶礼我足

阿难白言「已见世尊

佛告阿难「紧那罗王诸夫人等以此志诚殖诸善根于此命终舍女人身得成男子生兜率天与弥勒菩萨共守护我无量阿僧祇劫所集无上正真道法弥勒成佛复当供养如是次第贤劫千佛皆悉供养渐次满足助菩提法是大树紧那罗王得成佛时是诸女等当生其国彼佛如来当授其记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白言「世尊今佛世尊已为我等大作佛事除净恶道安住善道示菩提道住于智慧大宝之藏成办一切出世善根说助成就波罗蜜伴示善方便劝菩提心闻法充足得示教利喜爱乐深法悉得安住不退转地世尊我等今者当作知恩非不知恩世尊我等今者若以肉脑尚不报恩况余珍宝

尔时会中有余菩萨作如是念「是大树紧那罗王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成佛已号字何等其佛国土庄严云何诸菩萨众以何庄严所受用物复何相类

尔时世尊知是菩萨心之所念即便微笑无量百千种种色光从面门出普照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休息一切众生苦已遍至天世还来绕佛满千匝已从顶相入

尔时阿难即从坐起顶礼佛足右绕七匝在如来前合掌住立而说偈言

「我礼善逝未曾见  如是事相之微笑
遍照无量亿世界  十方犹如恒河沙
帝释梵王及护世  日月珠火星光明
人尊光明普隐蔽  愿说以何因缘笑
寂灭三恶诸苦恼  众生离结得欢悦
人天得乐及余众  清净众生何缘笑
谁有人天住大乘  谁当得证转法轮
谁为得满上菩提  勇健放斯净妙光
法王愿为我断疑  及余诸天得无疑
大众欢喜愿欲闻  为谁故现是微笑

尔时阿难偈问佛已右绕三匝还复本座尔时世尊犹如大龙顾视十方告阿难言「阿难汝今见是大树紧那罗王作广博供养如来不

阿难白言「已见世尊

佛告阿难「是大树紧那罗王过六十八百千亿劫已当得作佛号功德王光明如来应供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国名无垢月劫名有宝阿难是无垢月世界之地平等如掌白琉璃为地犹如月色极净无垢无诸荆棘瓦砾沙石有妙宝台住虚空中诸菩萨等在地经时两边有功德王光明如来世尊像现是诸菩萨见如来像即得是念『一切诸法亦皆如像』若有众生于法有疑即问佛像问佛像已便能受持得无生忍一切众生皆依虚空宝台而住彼佛国土无女人名其国众生皆悉化生是国土中无饮食名纯法喜食彼国土中无有余乘纯一大乘一切众生决定大乘彼诸众生无有毁禁及与威仪破正见者一切众生决定佛法彼国无魔及与魔天外道尼乾诸异道等不著诸见乃至不住著于善见一切众生皆为深行空印所印彼诸众生人天无別所受用物皆悉同等是功德王光明如来寿十中劫多所利益多所安乐利安天人多有无量菩萨眷属皆不退转

「是功德王光明如来欲涅槃时授上精进菩萨记言『是上精进菩萨次于我后当得作佛号大庄严如来乃至佛世尊』于是劫中佛宝法宝僧宝不断是故此劫名曰有宝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自闻受记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以大菩萨善根神力欲令大众發欢喜心增善根故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以佛神力及己言辩说是偈言

「实性普摄一切法  其性如空无垢秽
知于如是妙道已  是一切佛最长子
犹如梦中有所见  无实可见悉虚妄
知解诸法如梦已  是于诸行无忧厌
犹如幻化之所现  象马车步等兵众
第一义中无有实  此阴如幻无坚实
色之体性如水沫  诸受犹如水泡现
其想犹如热时焰  诸行无实如芭蕉
三有心意及与识  如来说是如幻化
知阴性空无所有  于诸行中无疲厌
四大诸界如法界  诸入喻如空聚落
如是解知诸法已  能持诸佛空法藏
善自调伏于财施  以空净戒自调伏
忍性常尽无有相  精进胜妙常寂灭
性寂静无戏论  智亦空寂无戏论
若有能入如是法  是名为度到彼岸
慈心无我无众生  大悲清净如虚空
大喜大舍悉空寂  是道梵道常最胜
是四所摄为最胜  如来说是能普摄
此摄所摄永解脱  彼得摄法之彼岸
众生无我无众生  不得寿命及士夫
六根常自寂静相  能如是知名菩萨
无有菩萨有众生  亦复不生无我慢
离二无著无戏论  是名无著实菩萨
诸法无实犹浮云  无有来者无去者
其体常住法界性  善逝如如而觉了
诸法非有亦非无  以因缘故诸法有
如电暂现寻复灭  其心常乐如是观
心行非色不可捉  世间如是同叵捉
若知心性本清净  无有结使诸暗冥
说身如木如墙壁  痴无有主如瓦砾
能如是知本性已  更不作心依倚身
口说清净犹如风  犹如山谷中响声
诸音声亦如是  于诸音声不染欲
住在空虚不堕落  虚空无住亦无处
知于诸法如空已  如是众生住于如
虚空本无生及烧  千万亿劫而不烧
知于诸法如虚空  彼至百千界离烧
须弥轮围及诸山  大城村邑及草木
能知是等如虚空  神通远至千亿界
地大火及风大  四大犹之如虚空
能知此等皆平等  勇健乘空千亿界
三界所有诸音声  胜妙增上及中下
无量百千亿劫说  不见本性知所在
彼胜无有別异相  虽知不能觉于心
心意等同入寂静  诸如来等同于法
百千万劫修善根  本为菩萨修行时
知菩提同一切法  彼得受记大名称
诸法境界性自净  如来境界无有量
如是知于平等已  持德如是得授记
今我无有色受阴  行阴亦如是
解知菩提得授记  不受阴记界入记
其所得忍本空寂  忍及与尽等无二
是无量名无生忍  如是则得于授记
无有能尽于无尽  尽问不起一切法
通达忍已得授记  无句入句无有相
实无有数无二边  无有异作当作实
若如是者佛授记  今我性等一切法
己性无我等空性  菩提之性犹虚空
若能如是得授记  是名邪行非正行
若以心意而修行  平等法中行胜行
是等皆悉在地住  我今在上空中住
知住地者不同等  不著三界智转增
是故得授无上记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说此偈已从虚空下顶礼佛足合掌向佛如是白言「世尊为我已作佛事授我满足无上道记世尊我于过世所修诸行则为不空我为不诳所作诸行

尔时大众中有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言「是大树紧那罗王于何佛所初种善根彼佛如来号字何等

是时天冠菩萨知诸菩萨心之所念白言「世尊是大树紧那罗王于何佛所初种善根發菩提心彼佛世尊号字何等

尔时佛告天冠菩萨「善男子乃往过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复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彼时有佛号曰宝聚如来应供正遍觉乃至佛世尊是佛世界名净庄严劫名净洁是宝聚如来正遍觉其菩萨众有六十亿一切皆是无量精进得陀罗尼不退无上正真之道其佛寿命六十亿岁彼国土中所受用物皆悉具足琉璃所成如兜率天饮食丰多土无余乘纯一大乘

「尔时有转轮大王名尼泯陀罗四域自在有四万夫人千子具足勇健妙色能伏他众是时尼泯陀罗王请宝聚如来及菩萨僧满一亿岁施诸所安衣服饮食床敷医药一切乐具作于如是无量供养供如来已成此善根及四万夫人并诸千子复有八万四千众生同發无上正真道心發道心已复更满于一亿岁中以诸乐具恒常供养宝聚如来过是后已舍于王位授最长子名曰净戒自舍国位彼佛法中剃除须发以信出家如是千子转相禅位各各出家唯除最小王子名曰觉悲正法治国不加兵善得自在统领国土

「善男子尔时尼泯陀罗王及其诸子既出家已宝聚如来初中及后所说诸法悉能受持善男子汝意云何谓异人乎勿有疑也彼转轮王尼泯陀罗即今大树紧那罗王是其王诸子今皆修行于菩萨道善男子是大树紧那罗王于彼宝聚如来法中初發无上菩提心自是之后不离见佛闻法供僧教化众生而不速疾取于无上正真之道我今授是无上道记当得作佛号功德王光明如来

时天冠菩萨白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智慧不可思议乃能知于如是久远」佛言「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言如来知见无量无边何以故善男子过去无量一切众生如来悉能知彼诸心如是十方如是处处如是所作若善不善及无记业如是一切所有心转如来悉知若现在起心若善不善若无记心如是十方如是处处如是所作如来悉知如来正遍觉所有知见如是无碍若未来世一切众生当起诸心如来悉知

说是如来无碍智时三万二千众生本未發心今始慇重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请佛供养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七夜已讫复更以诸所须乐具及其宫殿园林场地悉以奉施作如是言「愿佛世尊屈意数来怜愍我故当大安乐当大利益诸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子名无垢眼以宝珠网奉上如来白言「世尊我紧那罗耽醉华香耽醉歌舞耽醉欢唯愿世尊当为我等说所入法门当令我等舍离狂醉集菩提助道之法

尔时世尊告紧那罗王子无垢眼「贤士自尔已去我当护汝令诸伎乐出六十四护助菩提妙法之音何等六十四所谓演出布施之声戒声忍声进声禅声智慧之声慈声悲声喜声舍声四摄法声不忘无上菩提心声不厌生死声集善根声佛声法声比丘僧声念处声正断声神足声根声力声觉声道声定声慧声无常声苦声无我声寂声无行声静声无生声无起声如声法性声实际声无我声无众生声无命声无丈夫声无人声无来声无去声无处声无住声空声无相声无愿声离声灭声无所有声因缘声无物声无聚声无依声护正法声降魔声善方便声教化众生声如幻如化如电水月梦响之声法界破坏声如说如作声集诸善根而不忘失无放逸声如是贤士当令汝等诸乐音中出如是等六十四种护助菩提道法之声当令汝等得不放逸满助菩提法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第三


校注

不分卷【圣】 紧【大】大树紧【宋】【元】【明】【宫】【圣】 乐音【大】音乐【宋】【元】【明】【宫】【圣】 诸【大】〔-〕【宫】 至【大】志【宋】【元】【明】【宫】【圣】 热【大】执【宋】【元】【明】【宫】 悕【大】希【明】 舍【大】法【宫】 已无【大】无已【宋】 慈【大】悲【宋】【元】【明】【宫】 咥【大】叱【宋】【元】【明】【宫】 集【大】习【宋】【元】【明】【宫】进【圣】 心无【大】无心【宫】【圣】 正直心【大】直心故【宋】【元】【明】【宫】【圣】 如【大】而【宋】【元】【明】【宫】【圣】 慈【大】悲【宫】 住【大】作【宫】【圣】 直【大】真【宋】【元】【明】【宫】 流【大】法【元】【明】【宫】 何在【大】云何【宋】【元】【明】【宫】【圣】 同【大】向【宋】【宫】 是【大】法【圣】 授【大】*受【宋】【元】【明】【宫】【圣】* 决【大】法【宫】 今【大】今于【宋】【元】【明】【宫】【圣】 之【大】〔-〕【宋】【元】【明】【宫】【圣】 力【大】力持如来又能持于虚空说如是法诸贤士等【宋】【元】【明】【宫】【圣】 婇【大】*采【圣】* 庄校【大】悉皆【圣】 璎珞【大】交络敷【宋】【元】【明】【宫】 加【大】跏【圣】 眼【大】明【宋】 师【大】世【宫】【圣】 方【大】力【宋】【元】【明】【宫】 碍【大】疑【宫】 六【大】五【宫】 侍【大】持【宋】【元】【明】【宫】【圣】 喜【大】悦【宋】【元】【明】【宫】【圣】 断【大】逝【宋】【元】【明】【宫】【圣】 得【大】圣【宋】【元】【明】【宫】【圣】 道【大】导【宫】 流【大】渊【元】【明】 人【大】仁【宫】【圣】 仁【大】人【元】【明】 王【大】主【宋】【元】【明】【宫】 住【大】*作【宋】【元】【明】【宫】【圣】* 置【大】乐【圣】 阴【大】荫【元】【明】 为【大】偽【宋】【元】【明】【宫】 法【大】〔-〕【宫】【圣】 宴【大】燕【宋】醼【元】【明】【宫】咽【圣】 酒会【大】会酒【元】【明】会【宋】【宫】【圣】 牵【大】恚【宋】【元】【明】【宫】 贪【大】贪酒【元】【明】 中【大】〔-〕【宋】【元】【明】【宫】【圣】 众【大】无众【宋】【元】【明】【宫】【圣】 响【大】*向【圣】* 正【大】政【宋】【圣】整【元】【明】 特【大】持【宫】 见【大】现【宋】【元】【明】【宫】【圣】 力【大】方【明】 志【大】*至【元】【明】* 殖【大】植【元】【明】 除【大】永【宋】【元】【明】【宫】【圣】 诸【大】人【宋】【元】【明】【宫】【圣】 等如【大】如手【宋】【元】【明】【宫】【圣】 荆棘【大】蕀荆【圣】 行【大】行于经行【宋】【元】【明】【宫】 时【大】经行【圣】 神【大】〔-〕【宫】 忧【大】疲【宋】【元】【明】【宫】 性【大】定【宫】 士【大】丈【宋】【元】【明】【宫】【圣】 有【大】无【宋】【元】【明】【宫】 实【大】宝【宫】 木【大】水【宫】 倚【大】猗【宋】【宫】【圣】 诸【CB】【丽-CB】【圣】说【大】 空虚【大】虚空【宋】【元】【明】【宫】 轮【大】转【明】 劫修【大】亿同【明】 自【大】白【宋】【元】【明】【宫】 授【大】*受【宋】【元】【明】【宫】* 想思【大】思想【宋】【元】【明】 地住【大】住地【圣】 空【大】空中【宋】【元】【明】【宫】【圣】 大【大】〔-〕【宋】【元】【明】【宫】【圣】 诸【大】见【宋】【宫】【圣】是【元】【明】 劫【大】〔-〕【宋】 加【大】假【宋】【元】【明】【宫】驾【圣】 仗【大】杖【圣】 诸【大】净【宋】【元】【明】【宫】【圣】 提【大】提道【宋】【元】【明】【宫】【圣】 始【大】如【元】【明】 光明皇后愿文第三卷终【圣】 第四卷首【圣】 请佛供养【大】供养诸佛【宋】【元】【明】【宫】 喜【大】乐【宋】【元】【明】【宫】【圣】 我【大】是【宋】【元】【明】【宫】【圣】 集【大】习【宋】【元】【明】【宫】 王【大】〔-〕【宋】【元】【明】【宫】 心【大】之【宋】【元】【明】【宫】 破【大】叵【宋】【元】【明】【宫】【圣】 之【大】〔-〕【宋】【元】【明】【宫】 当【大】雷【明】 不分卷【圣】
[A1] 名【CB】【丽-CB】多【大】(cf. K10n0130_p0021a12)
[A2] 士【CB】土【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3)
关闭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