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亿,皆得陀罗尼,住空、无相、无愿三昧无著法门,得陀罗尼门,知一切众生诸根具足及不具足,又知众生一切所行。
尔时世尊即入佛境界三昧,无色、无执、无示、无形、无施设、无根本、无变、无得、无我、无主、无作、无不作、无来、无去、无住、无攀缘、无为、非为、非相应、非不相应、无心、非心行、非实、非不实、非在、非近、非离诸法。入是三昧时,不见如来身及身相,不见心及心相,不见衣,不见坐,不见所坐,不见行。如是三昧生诸功德,是佛境界,即于此定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于此世界日月星辰、妙宝神珠、火光、电曜、天宫、释宫乃至梵宫,光悉不现。如来三昧力故,三千世界闻众妙香,无有余天闻光香者。一切世界中间幽冥之处,佛光普照,莫不大明。斫迦罗山、摩诃斫迦罗山、须弥山王及诸名山,其中众生不见本相。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罗网弥覆其上,现希有相。一切世界生奇妙华。迦兰陀竹园及耆阇崛山通为一会,坦然平正,生千叶华大如车轮。华上皆有七宝罗网,庄饰严丽垂布如云。摩竭提界皆悉柔软,如迦陵伽衣。
尔时东方恒沙世界诸佛,告万阿僧祇菩萨,皆一生补处:「汝往娑婆世界。其国有佛,名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当说入一切佛境三昧名如来智印。佛今入此定也。若有菩萨闻此三昧,胜百千劫行六波罗蜜。汝应往听。」彼诸菩萨各以神力,如屈伸臂顷,至娑婆世界迦兰陀竹园,前诣佛所,顶礼佛足,绕佛七匝,坐莲华座。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声闻、缘觉及發大心者,皆悉来集,俱诣竹园,共至佛所。于此世界复有八十亿菩萨,于一念顷一时来集,于四部众次第而坐。复有三十万声闻承佛禅定,皆悉在会。此三千大千世界释提桓因、护世四王,乃至大自在天、净居天等、一切龙王、一切夜叉王、一切乾闼婆王、一切迦楼罗王、一切修和那王,各与眷属无数围绕而来集会,顶礼佛足,随次就坐。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大威德众皆悉云集,上至梵世无空缺处。
尔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俱𫄨罗、摩诃迦旃延、须菩提、邠耨文陀尼子问文殊师利:「如来今在何处?以何色像见如来乎?如来系念,其相云何?」
文殊答言:「汝诸声闻大智成就,三昧自在,各以定力观察佛身及系念处为在何所。」
诸大声闻,入三昧观,不见佛身及系念处。时诸声闻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观察推求,不见佛身,不见身相。「如是,文殊师利!不见如来及系念处。我今云何得见佛身?」
文殊答曰:「且待须臾,自当见佛。」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三千世界即大震动。佛身殊特,威光显曜。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来所入三昧,以何为相?诸大声闻慧眼观察,悉不能见。此三昧者以何境界?」
尔时佛告舍利弗:「此三昧者无缘、无处,是佛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如是,舍利弗!如来境界不可思议,是佛神力。舍利弗!佛身真实、非身、非作、非起、非灭、亦非长养、非化、非信、寂灭、无为、无迹、无行、无此、无彼、本性清净、无有一法、非受、非愿、非生、非报、非见、非闻、非觉、非施设、非嗅、非尝、非触、非恼、非筹量、非对、非心、非忆、非思、非非思、非入、非来、非去、去来道断、非影、非瑕、非断、非物、非实、非作、非造、非成就、非取、非覆、非现、非依、非暗、非明、寂静、非寂静、常住、静定、净、非净、本性清净、无有一法、非生、非起、非爱、寂住、非处、非动、非患、非语、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尽、非非尽、舍诸著、名为空、非违诤、无音声、离名字、舍忆想、非相应、非不相应、非灭、非不灭、非量、非不量、非往、非返、非二、非不二、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分、非非分、非业、非报、非听、非思、非量、非障、非相、非非相、非门、非离、非著、乐行诸法、法法同相、如、真实、为度众生实无所度、解未解者、调未调者、救未救者、示无示法、非等、非非等、非相似、非不相似、无等、甘露等、与空等、无处等、无得等、寂灭、尽灭、善调伏行处、转不退轮、决定无疑、非离异、非二法、所习清净、本行、威仪解脱具足、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身相、非阴相、非入相、非界相、非有为起、非无为起、非无为真实、非命、非非命、非生、非现、无有见者、非实生、非言说、非忍、身相不动、非倒、非摇、非实、非忆、非和合、非作、非不作、非明、非相、非涅槃、不入涅槃、非定、非非定。」
佛告舍利弗:「是名如来身相。一切众生皆依于相,有能知此三昧者不?」
「唯然,世尊!一切相中不得佛身。」
尔时世尊欲增广如来智印三昧而说偈言: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舍利弗:「是为如来智印三昧,悉能满足十方一切世界菩萨无阂智慧。舍利弗!若欲速见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昼夜精勤修此三昧,悉皆得见。舍利弗!此三昧是菩萨无量门,遍行诸行陀罗尼,能持法界,令不断绝。此陀罗尼执诸法门,若成就此相,名为菩萨,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相应行,业行清净,出魔境界,不动,不出,等行佛行,身、口、意业皆悉清净。欲解如来密法,应当修学如是三昧;欲次第说法,亦学此三昧;欲遍知诸法、欲知真谛、欲解万亿生死作证、欲解十二因缘、欲解一切众生意趣所行、欲取净妙佛国,当学此三昧;欲得妙光、欲成就眷属、欲为众生作依、欲成就相好、欲成就乐说辩、欲知诸法,应学是三昧。何以故?舍利弗!犹如意珠,随众所欲皆得满愿。如是,舍利弗!此三昧者,是诸菩萨一切妙事,悉能满足一切愿行。」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世尊广说是法,三十恒沙菩萨得此三昧,六十八亿那由他菩萨已于百千劫净修诸行,于无上道得不退转,音声无尽,慧光陀罗尼。复有六十万天及人未發无上菩提心者,今皆發意,闻此三昧,皆生随喜。生随喜时,即得阿毘跋致。佛为授记,于未来世过三万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畏。复有久修行者得无生忍,各于异国成无上道,尽同一号。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告文殊师利:「汝等住不住法,不戏论,不作行,一切法无所依,应当守护此无上道,广为人说。」
尔时文殊童子从座而起,整衣服,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一切法不可得。我当护此无上菩提,如世尊无上道、无在、无不在、无处所、不现、不可执、无得、无失。」
尔时会中三十亿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守护如来无量阿僧祇那由他劫之所修习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各各脱身所著上衣,奉献如来,發无上愿。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汝当善听!弥勒当知,此是汝事!于未来世后五十岁,当护此经!」
弥勒白佛:「唯然,世尊!我当守护!」
佛告弥勒:「三十亿菩萨中,当有八千菩萨护持正法。其余菩萨未能自调,不护正法,于后末世于如来阿僧祇劫之所修集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法之中,当起诤讼,轻毁不说,不能听受,不能护持。
「弥勒!有七法發菩提心。何等为七?一者、如佛、菩萨發菩提心。二者、正法将灭,为护持故,發菩提心。三者、见诸众生众苦所逼,起大悲念,發菩提心。四者、菩萨教余众生,發菩提心。五者、布施时自發菩提心。六者、见他發意,随学發心。七者、见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庄严,若闻發心。弥勒!如是七因缘發菩提心。如佛、菩萨發菩提心;正法将灭,为护持故,發菩提心;见诸众生众苦所逼,起大悲念,發菩提心;發此三心,能为诸佛、菩萨护持正法,又能疾得不退转地,成就佛道。后四發心,刚强难伏,不能护法。
「复次,弥勒!菩萨成就五法,应当如是阿毘跋致。何等为五?一者、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嫉妬。三者、见护法者,宁失身命,不说其过。四者、能舍一切利养。五者、信甚深法,不信世间经书、文颂。弥勒!菩萨成此五法,名不退转。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五法,其心刚强,能坏正法。何等为五?一者、起不善色。二者、信用鄙行。三者、贪著利养。四者、护惜檀越。五者、心怀谄曲,行不真实,口虽说空,而行不称。是名为五,毁灭正法。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五法,成就阿毘跋致。何等为五?一者、不得我。二者、不得众生。三者、了达法界无得、无说。四者、不得菩提。五者、不以色身观于如来。弥勒!菩萨成就如是五法,名为阿毘跋致。」
时有女人,名曰贤首——频婆罗王大夫人也;又彼夫人,名曰金光拘达女也——从座而起,往诣佛所,皆以衣裓盛七宝华各五百裹以散佛上,并以劫贝育衣价直百千奉上如来,而白佛言:「世尊!我于此定信解、受持。有读诵者,我当拥护,随其求欲,供养所须。我当以摩诃衍法教化众生,不言是空、是不空,不但言说,决定受持,必如说行,不惜身命,何况财宝!亦当如说,展转相教。」
尔时频婆罗王后宫八千女人、摩伽陀国六万优婆夷,悉發无上菩提之心,于此三昧皆生随喜,而發誓言:「于后末世当护正法!」
尔时世尊知其心念,即便微笑。众妙色光从口而出,普照十方,还从顶入。
尔时贤首金光生信敬心,即共同声以偈颂曰:
贤首金光说此颂已,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未来当有几数菩萨受持此三昧?」
佛告弥勒:「未来世中少有信乐,多坏善根,断灭正法。行此法者甚难、甚难!」
佛告弥勒:「我若尽说未来菩萨不相应行,不可穷尽。」
弥勒白佛:「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愍我等故。未来世中或有修习真实行者,得闻此经,如说修行,应无上道。」
佛告弥勒:「如汝所说。若有菩萨已于百佛發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忘失道心。弥勒!复有菩萨于千佛所發无上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不信大乘,轻弄摩诃衍。弥勒!复有菩萨于万佛所發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信重大乘,而不受持,亦不读诵。弥勒!复有菩萨于亿佛所發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能听,能书,不解深义,不能决定。弥勒!复有菩萨于十亿佛所發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听受大乘,书写,读诵,而于菩提,忍不成就。弥勒!复有菩萨三十亿佛所發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闻摩诃衍能听,能受,书写,读诵,大忍成就,于此三昧犹未相应,不得应辩。弥勒!复有菩萨八十亿佛所發菩提心,殖诸善根,于未来世生菩提心,闻摩诃衍能受,能持,书写,读诵,得此三昧,忍力满足,解一切法,广说菩提,魔不能坏,无诸业障,阿僧祇劫所作恶行,头热、心恼、为人诽谤、轻弄、蚩笑,现世即除,当于无量、无数佛所恭敬供养,终不退转菩提之心,得坚固志,系念不散。如是菩萨先世恶业,于未来世受恶色身众罪即灭。或多病苦;为人所憎;生下贱家,或生贫家,或生边地及邪见家;恶友相得,得不同志;人不恭敬;多诸忧恼;为王所忿;值国荒坏;聚落分散;亲族乖离;知识殊越;不遇法会;诸所须欲,人不惠施;设有所得,众不会乐;或得少施;贵者所弃,贫者亲敬;欲修善业,多诸乖阂;顽暗散乱,不达法次;无诸仆使;卧辄恶梦,或复余梦,罪业即除。往业所拘,魔所障蔽,虚妄取相,为魔得便,不解诸法,有利养处,自生下心;端正人众,形我丑陋,人不爱念;见他得利,心生憎嫉,更相轻毁。如是略说。弥勒!若有菩萨于百佛所共作功德,不欲𮓪失,以是因缘互相毁坏,况不作者!如是,弥勒!应坚精进,以正忆念,起大忍力,成就深法妙智方便,于未来世欲持此法,当起精进。」
尔时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喜王菩萨,如是等六十菩萨为上首,白佛言:「世尊!我今闻此护法功德,于未来世护持此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喜王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六十菩萨得无缘行,而白佛言:「世尊!所言法,云何为法?」
佛告喜王:「所言法者,无作、无施设,而有言说。」
「唯然,世尊!若法无作、无施设,何故而有言说?」
佛言:「若法无作、无施设,无可得如是言说。遍观诸法不得、不尽、不越、不减、不灭、不贪、无生、无处、无处所、无彼、无此、非有为、非无为、假名、非假名、非心、非非心、非对、非非对、非相应、非不相应、等、非等、境界、非境界、分、非分、近、非近、非染、非言说。」
「唯然,世尊!云何非染、非言说?」
佛言:「善男子!非染、非言说名涅槃。」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若法如是相,何等法灭?何法可护?」
佛告文殊师利:「起法相者,戏弄诸法;戏弄诸法,起有、无二边;起二边者,此则灭法。第一义中无法、无法灭,亦无有诤。」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欲成就佛菩提者,于此三昧应专心学,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成就佛眼,自成菩提,成声闻众,成菩萨众,成佛国土,成大智陀罗尼。欲解一切众生语言、欲得应辩、欲得决定辩、欲得神足、欲说不退法、欲解一切相应法、欲明解诸法,应当修习如是三昧。何以故?菩萨与此三昧相应,则得如上功德,名为佛,名为遍学,名洲,名救,名为应供,名一切智,名为调伏,名世间解,名无上士,名为如来。如说而行,无等,无等等,名第一论、实论,为最胜。何以故?文殊师利!我住此三昧,见然灯佛即得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唯然,世尊!若世尊见然灯佛即得菩提,何故阿僧祇劫在生死中,修难行苦行。」
佛告文殊师利:「我为众生作佛事,化众生,令住三乘,为说本愿。文殊师利!我于尔时亦得菩提,亦入涅槃。」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阿僧祇众生皆發无上菩提之心;八十那由他天及人皆得不退转于无上道;六万三十亿天人得无生法忍;无数众生得阿罗汉;如是十方来会菩萨摩诃萨皆得此三昧。
佛说经已,喜王菩萨、文殊师利为上首,如是六十不可思议菩萨、贤劫一切菩萨,弥勒为上首。贤首金光、如是十方来会菩萨、诸大声闻及四部众、天人、乾闼婆、阿修罗,一切世间,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佛说如来智印经
校注
一卷【大】,〔-〕【宋】【元】【明】【宫】 〔-〕【大】,一名诸佛法身【宋】【元】【宫】,一名诸佛法身经【明】 僧祐云阙译人今附宋录【大】,僧祐录失译【宋】【宫】,僧祐录失译人开元附刘宋【元】,僧祐录失译人名开元附刘宋录【明】 得【大】,法【宫】 根【大】,相【宋】【元】【明】【宫】 无【大】,〔-〕【宋】【元】【明】【宫】 非【大】,非无【宫】 在【大】,自在【宋】【元】【明】【宫】 离【大】,杂【宋】【元】【明】 曜【大】,耀【宫】 光【大】,先【宫】 华【大】,莲华【宋】【元】【明】【宫】 悉【大】,〔-〕【宋】【元】【明】【宫】 禅【大】,神【宫】 修和【大】,和修【明】 世【大】,女【宫】 系【大】*,系【宋】【元】【明】【宫】* 不【大】,相【宫】 如【大】,见【宫】 养【大】,为【宫】 法【大】,〔-〕【宫】 示【大】,二【宋】【元】【明】【宫】 与【大】,非【宋】【元】【明】【宫】 离【大】,杂【宋】【元】【明】【宫】 脱【大】,说【宫】 固【大】,因【元】 欲【大】,次【元】【明】 间【大】,界【宋】【元】【明】【宫】 比【大】,止【宫】 阂【大】*,碍【宋】【元】【明】【宫】* 洗【大】,洒【宫】 忆【大】,意【宋】【元】【明】 诸【大】,说【宋】【元】【明】【宫】 尼【大】,尼能入真谛及十方是陀罗如大海【宋】【元】【明】【宫】 就【大】,诸【宋】【元】【明】【宫】 集【大】*,习【宋】【元】【明】【宫】* 淤【大】,于【宫】 如【大】,知【宋】【元】【明】【宫】 曰【大】,言【宋】【元】【明】【宫】 前【大】,所【宋】【元】【明】【宫】 惟【大】下同,唯【宋】【元】【明】【宫】下同 无有【大】,有无【宫】 养【大】,奉【宋】【元】【明】【宫】 返【大】,反【宋】【元】【明】【宫】 尔【大】,是【明】 授【大】,受【宋】【元】【明】【宫】 言【大】,信【宋】【元】【明】【宫】 微笑【大】,笑因【宫】 缘【大】,因【宋】【元】【明】【宫】 门【大】,明【宋】【元】【明】【宫】 鹄【大】,鹤【宋】【元】【明】【宫】 法【CB】【宋】【元】【明】【宫】,汝【大】 头目体【大】,头目髓【宋】【元】【明】,目头髓【宫】 殖【大】,植【宫】 忘【大】,妄【宫】 殖【大】下同,植【宋】【元】【明】【宫】下同 蚩【大】,嗤【元】【明】 会【大】,贪【宋】【元】【明】【宫】 乖【大】,罣【宫】 自【大】,目【宫】 我【大】,仪【明】 𮓪【大】,亏【宋】【元】【明】【宫】 方【大】,力【宋】【元】【明】【宫】 明【大】,晓【宋】【元】【明】【宫】 眼【大】,明【元】【明】【宫】 他【大】,作【宫】 信【大】,念【宋】【元】【明】【宫】 越【大】,起【宋】【元】【明】 减【大】,灭【宫】 贪【大】,会【宫】 生【大】,主【宋】【元】【明】【宫】 相者【大】,者著【宋】【元】【明】【宫】 说【大】,诤【宫】 疑【大】,怖【宋】【元】【明】【宫】 莫【大】,若【元】【明】 护【大】,卫【宋】【元】【明】【宫】 得【大】,持【宋】【元】【明】【宫】 信【大】,净【明】 调【大】,谓【宋】 逮【大】,大【明】【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5 册 No. 633 佛说如来智印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释振溥法师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