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675 [Nos. 676-679]

深密解脱经序

夫至迹虚微理包言像之外幽宗冲秘旨绝名相之域是以大圣秉独悟之灵姿镜寰中之妙趣实相廓然与虚无齐其量法性憺尔与幽冥同其源神辉潜映而不灭万相俱应而不生然此生也生所不能生此之灭也灭所不能灭显既非有隐岂为无寂焉而动动焉而寂出没无方教迹星罗者矣

盖《深密解脱经》者乃兆圣之玄源亿善之渊府论其旨也则真相不二语其教也则湛然理一义尽冲籍文穷秘典妙绝熈怡包括群藏自非诠于理教何以显兹深致但东西音殊理凭翻译非翻非译文义斯所以久蕴而不显者良俟嘉运而光通矣

大魏皇帝总六合以统天包百王以驭宇道迈羲唐德超古哲而每游神觉典妙玩大乘思在翻演鸿宣遐代时有北天竺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魏音道晞曾为此地之沙门都统也——识性内融神机外朗冲文玄藏罔不该洞以永熈二年龙次星纪月吕蕤宾诏命三藏于显阳殿高陞法座披匣挥口自翻译义语无滞

皇上尊经祇法执翰轮首下笔成句文义双显旨包群籍之秘理含众典之奥但万机渊旷无容终讫舍笔之后转授沙门都法师慧光昙宁在永宁上寺共律师僧辩居士李廓等遵承上轨岁常翻演新经诸论津悟恒沙

帝亦时纡尊仪饰兹玄席同事名儒招玄大统法师僧令沙门都法师僧泽律师慧颙等十有余僧缁俗诜诜法事隆盛一言三覆慕尽穷微是使深密秘藏光宣于景运解脱妙义永流于遐劫

理教渊廓罔测其源旨趣中绝焉究其宗所谓鹿苑之唱再兴祇园之风更显者也宁虽识昧忝厕伦末敢罄庸管祇记云尔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归命释迦牟尼佛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法界殿如来境界处——众宝赫焰一切庄严第一之处遍至无量诸世界处放大光明普照之处无量善巧差別住处无有分齐过分齐处过诸一切三界境界出世间上上善根境界成就之处善得清净自在解脱无碍之处诸佛如来神力住持之处无量菩萨众所行处无量诸众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之所行处是大法界究竟满足喜乐之处毕竟能与一切众生利益之处离诸一切烦恼垢处离诸一切诸魔怨敌诸佛住持庄严之处大法意去之所明处奢摩他毘婆舍那大乘之处入空无相无愿大解脱乐处无量功德众大宝莲华王之所庄严处——婆伽婆住如是等不可思议自在之处

诸佛如来善觉所觉离于二行到无相处行诸佛行得诸如来一切平等到无障碍之所去处能到一切不退法轮能到不可降伏境界不可思议体能到一切三世平等遍至一切诸世界身到于诸法无疑之处能到一切究竟智行悉能到于法智无得诸一切无分別身能答一切菩萨问智能到无二行之彼岸能到诸佛无有差別解脱智处能到无边无中三境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与诸无量声闻众俱——心善调伏皆是佛子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善得清净戒求法者与乐成就多闻住持多闻具足多闻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善得一切速疾般若善得一切疾去般若善得一切猛利般若具足三明见第一法得究竟行能作清净受大施主具足成就寂静威仪毕竟成就忍辱柔和善受佛教能如说行

时诸无量大菩萨众皆从无量种种佛土而来集会——是诸菩萨皆住一切所求大处毕竟能取无上大法得一切众生平等之心离诸一切分別分別降伏一切诸魔怨敌离诸一切声闻辟支佛之所念处得大法味喜乐具足过五怖畏得不退地一乘之体现前能灭一切众生怖畏之地——如是等不可说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不可数菩萨众俱

圣者善问菩萨问品第二

尔时婆伽婆百千万阿僧祇大众前后围绕为诸菩萨说甚深法

时大众中有圣者菩萨摩诃萨名曰善问在众中坐即依无言无有二相第一义谛问圣者深密解脱菩萨言「佛子言一切法不二一切法不二者何者为一切法云何名不二

尔时深密解脱菩萨告善问菩萨「善男子言一切法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善男子有为法者非有为非无为无为法者非有为非无为

善问菩萨言「佛子云何有为法非有为非无为云何无为法非有为非无为

深密解脱菩萨言「善男子言有为法者惟是如来名字说法所言如来名字说法者惟分別言语名为说法善男子若惟名字分別言语名说法者常不如是种种名字聚集言语是故言非有为善男子言无为者惟言语体善男子假使离于有为无为者彼法亦如是

「善男子虽无言语而不空说事佛子何者为事而言不空说所谓圣人知圣人见圣智知圣见见无言所证为欲说彼无言语法依相说彼有为无为善男子言无为者惟是如来名字说法名字说法者是分別相分別相者即言语相善男子言语相者即是名字之所集法名字集者是虚妄法虚妄法者常无如是体种种分別名字不成即言语相是故我说非无为善男子言有为者但是名字若离有为无为法者彼亦如是善男子而非无事说彼言语善男子何者为事而言圣智知圣智见无言证法无言证法故说名非有为

善问菩萨言「佛子云何彼事无言所证圣智知圣智见而言为彼无言证法说彼有为无为言语

深密解脱菩萨言「善男子譬如幻师幻师弟子住四衢道积聚草木枝叶瓦石在于一处示现种种幻术所作所谓象步诸兵摩尼真珠琉璃珊瑚虎珀𤦲钱财谷帛库藏诸物示如是等种种异事善男子有诸愚痴无智凡夫见闻彼事不知彼是草木瓦石生如是心『实有此诸象摩尼真珠瑠璃珊瑚虎珀车𤦲马瑙钱财谷帛库藏等物以现见故』彼愚痴人如是见闻即取修行毕竟为实余者虚妄善男子彼人复更须求上上法

「善男子复有智慧非愚痴者见象马等知是草木瓦石等体彼人见闻生如是心『彼诸如是象车等我见非实此幻所作有此象步兵等虚妄之相种种异事幻惑人眼』彼智慧人如所见闻不取为实亦不执著亦不取此毕竟为实余者虚妄而知为义取彼言语此人不须更观胜法

「善男子凡夫众生未得圣人出世间智亦复如是凡夫愚痴不如实知无言语法见闻有为无为之法生如是心『有此有为无为之法如我见闻』是故彼人如所见闻毕竟而取执著为实如所见闻如是受行——此毕竟实余者虚妄——彼人更须观察胜法

「善男子复有众生非是愚痴见于实谛得诸圣人出世间智如实能知一切诸法证无言语真实法体而彼众生见闻有为无为之法生如是心『如所见闻无如是等有为无为名字等法』复作是念『有此有为无为言说从虚妄分別行相而生如彼幻法迷惑于智以生有为无为异异名相』彼人了知不如见闻如是取著——此是真实余者虚妄——为显彼义而取言语彼人不须更观胜法

「善男子如是彼事——圣人智知圣人见见——无言所证为欲证彼无言之法说彼有为无为名相

尔时深密解脱菩萨而说偈言

「深义无言语  诸佛说不二
痴人依无明  戏论著二法
长行世间道  往来无休息
生于畜生中  以离第一义

圣者昙无竭菩萨问品第三

圣者昙无竭菩萨摩诃萨依于如实第一义谛过诸一切世间觉观境界之相白佛言「世尊我忆过去世复过彼过去世离此世界七十七恒河沙世界过彼无量恒河沙世界已有佛国土号名称世界彼中有佛名毘摩罗吉谛如来住彼国土我于尔时游化众生往彼世界尔时见有一外道师止住一处有七万七千弟子聚集其所依第一义相思惟诸法彼诸外道迭共推觅第一义相称量第一义相思惟第一义相观察不见第一义相生异异意异异见异异执著立异朋党起于诤论口力交诤出不善言迭共相乱起散而去世尊我于尔时即生心念『希有诸佛如来出世以依如来出世间故今得见闻过于一切世间境界第一义相得证第一义相见第一义相证一切灭相』」

尔时世尊告昙无竭菩萨言「昙无竭如是如是我觉过诸世间境界第一义相如是觉已而为人说以示于人显示于人建立是法何以故我为圣人说我内身自所证法为诸凡夫说觉观境界迭共所知昙无竭汝今当依此义而知所谓过诸世间境界是第一义相

「复次昙无竭我说第一义者是过一切诸相境界观是名诸相境界如是我说第一义者是无言境界觉观是名言说境界昙无竭我说离诸言语是第一义相觉观名字是世谛相如是我说离诸诤论是第一义相觉观名字是诤论相昙无竭依此义相汝今应知过诸世间觉观境界是第一义相

「昙无竭譬如有人尽于一形啖辛苦味乐辛苦味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石蜜婆婆等甘美之味

「昙无竭有人长夜信贪欲乐乐著贪欲为贪欲火烧身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一切色触无贪欲乐

「昙无竭有人长夜信分別乐乐于分別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静无分別乐

「昙无竭有人长夜乐见闻觉知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灭离见闻觉知乐

「昙无竭如人长夜取我我相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北欝单越无我我所乐

「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说身证法  第一离言境
离觉观诤相  无言第一义

圣者善清净慧菩萨问品第四

尔时圣者善清净慧菩萨摩诃萨依第一义过一异相白佛言「世尊世尊善说希有妙法第一义谛——微细极细甚深之义过一异相——所谓难世尊我忆往昔在于一处见住信行地诸菩萨等集坐一处思有为行第一义谛为一为异有诸菩萨言『有为行相异第一义』复有菩萨作如是言『非有为行异第一义』而作是言『有为之行不异第一义』复有菩萨生于疑心而起异意作如是言『此诸菩萨中何者是实说何者虚妄说何者是正念修行法何者是邪念修行法』世尊我见彼诸菩萨作是思惟『此诸善男子等皆是愚痴非善黠慧不善知法堕邪念中』何以故以不能知有为之行微细无相过一异相第一义相故

尔时佛告善清净慧菩萨摩诃萨言「善清净慧如是如是彼诸一切善男子等皆是愚痴不善黠慧不知正法堕邪念中何以故以不能知微细行相过一异相第一义相故何以故善清净慧若有为行不异第一义相者一切愚痴诸凡夫等悉亦应见第一义谛即凡夫身亦应得彼无上清净涅槃之乐亦应得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清净慧若有为行不异第一义相者见第一义谛时应见有为行相若有为行相是有相者相即是缚不应得解脱若见实谛不离相缚者不应得解亦不得脱烦恼之缚以不离彼二种缚故不应得彼无上清净涅槃之乐亦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清净慧以是义故愚痴凡夫不见实谛亦非即此凡夫之身得彼无上清净涅槃亦非即彼凡夫之身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见实谛者不应见彼有为无为行相一之与异是故彼人见有为行相第一义相异之义不成一善清净慧汝当应知彼诸菩萨言有为之行第一义相是一是异者彼诸菩萨非正念是邪念

「复次善清净慧若有为行相第一义相二不异者如有为行堕在染相第一义相亦应堕染善清净慧若有为行相离第一义相异者如是一切有为之行不应与彼第一义同善清净慧第一义谛不堕一切烦恼染中以是得言有为之行第一义谛得言同相是故善清净慧汝不应言有为行相第一义谛有一有异

「复次善清净慧若有为行相第一义相二不异者第一义谛不异有为一切诸行如是一切有为之行亦应不异第一义相而彼有为异第一义——若不异者如实行者见闻觉知有为行相不应更求无上胜法

「善清净慧若有为行相第一义相不异者即有为行应名无我无自体相是第一义相

「善清净慧复有过失谓于一时差別异相——此是染相此是净相是故善清净慧第一义相异有为行相而非不异有为行相是故彼诸如实行者见闻觉知更求胜法以如实知有为行故得于无我第一义名而不一时有染有净二相差別是故离彼有为行相第一义相不一不异义亦不成

「善清净慧彼诸菩萨作如是言『有为行相第一义相不一不异者彼诸菩萨不名善说』善清净慧汝当应知彼诸菩萨不名正念如实修行是名邪念

「善清净慧譬如珂白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如是金黄箜篌妙声沈水香味荜茇辛味梨勒苦味苷蔗甜味兜罗柔乃至醍醐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善清净慧如是一切有为行体无常之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一切有漏所有苦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一切法中无我之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贪嗔痴染不寂静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善清净慧如是一切有为之行第一义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

「善清净慧如是我得细微细深甚深难证极难证过一异相第一义谛觉觉已为人说示开示现示建立

尔时如来而说偈言

「有为界实谛  一异相离相
若分別一  彼痴非正念
彼人为相缚  及为烦恼缚
修毘婆奢那  奢摩他得脱

慧命须菩提问品第五

尔时世尊依一切处一味等味第一义谛告慧命须菩提言「须菩提汝知一切众生界中几所众生依我依慢说我所得须菩提汝知一切众生界中几所众生离我离慢说我所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于众生界中实少见众生离我我慢说我所得世尊而我实见无量阿僧祇不可说众生于众生界中依我我慢说我所得

「世尊如我忆念过去世时住于一处阿兰若园尔时多有诸比丘等依于我所四面而住世尊我于尔时见彼比丘于日西下一处聚集取种种法相说所证谛法世尊有诸比丘取于阴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见阴生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见阴灭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说阴灭法有诸比丘说阴灭现证法有诸比丘见于入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十二因缘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起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于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谛因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知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离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证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修行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界法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于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种种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无量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灭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灭界证相说为证法

「如是诸比丘取四念处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四念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四念处对对治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四念处修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未生四念处为生四念处修行相故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已生四念处为不失修行相故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已生四念处为增广修行相故说为证法

「如是诸比丘取正勤如意未生为生为住为不忘失为增广取相说为证法

「世尊我见彼诸比丘生如是念『是诸比丘以著我相取我慢相如是说证何以故以不能知第一义谛一味等味相』是故世尊我作是念『世尊出世希有希有善说胜法——一切处第一义一味等味——微妙甚深难觉难知何况外道而能得解』」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所证法细微甚深极甚深难觉极难觉一切处一味等味相第一义谛是我所证证已为人开示演说极示开示现示何以故须菩提所谓阴界入因缘起行实谛境界念处正勤如意道等须菩提我说五阴中清净观三十七品是第一义相一切阴界入念处正勤如意道一味等味相须菩提依于此义汝今应知一切处一味等味第一义相

「复次须菩提如实修行比丘如实知一阴如第一义谛法无我于余界入因缘起行界念处正勤如意道等更不別观真如第一义法无我惟依随顺真如依止不二法证一切处一味等味第一义相须菩提汝依此义应如是知所谓一味等味第一义相

「复次须菩提如彼阴界入因缘起行界念处正勤如意道等彼差別若真如第一义谛法无我有差別相者真如证法第一义谛亦应有因若有因者应从因生若从因生应是有为若是有为不应得名第一义谛若非第一义谛者应更推求第一义谛须菩提是故真如第一义谛法无我非从因生亦非有为法亦非不第一义谛亦非为彼第一义谛更求第一义谛惟是常常时恒恒时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住法体常住法界常住须菩提汝依此义应知此诸一切法相一味等味第一义谛

「须菩提譬如无量种种差別色相无相无有分別无有差异一切处虚空等味一体一相须菩提一切诸法自相差別一切处一味等味第一义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如来应说法  一切一味相
不离第一义  见別是憍慢

圣者广慧菩萨问品第六

尔时圣者广慧菩萨摩诃萨依于心相白佛言「世尊如来说诸菩萨善知心意意识深密法者世尊云何菩萨善知心意意识深密之法世尊以何义故如来说诸菩萨善知心意意识深密之法

尔时世尊告广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广慧汝今乃能问于如来如此深义广慧汝能为与一切众生安隐乐具悉令满足广慧汝为哀愍一切天人多所安乐多所饶益乃能问我如是之义善哉广慧谛听谛听我为汝说心意意识深密之义

「广慧于诸六道生死之中何等何等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受身生身及增长身初有一切种子心和合不同差別增长广所成就依二种取何等二种一者谓依色心根取二者依于不分別相言语戏论熏集而取广慧色界中依二种取生无色界中非二种取生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法增长故

「广慧依彼阿陀那识能生六种识所谓眼意识身广慧若一境界现前一识身起无分別意识即共眼识一时俱生广慧若二五境界现前五识身起无分別意识即与五识一时俱生

「广慧譬如流水若一缘起即生一波若二若三乃至众多因缘俱起即生众波广慧而彼流水亦不断绝

「复次广慧譬如无垢清净明镜若有一像因缘现前即见一像若有二众多像现即能具见众多异像广慧而彼明镜为彼种种诸像不异

「广慧如彼流水明镜像等依止阿陀那识住持阿陀那识若一眼识因缘现前即一意识共彼眼识同时取境广慧若五识身五种因缘一时现前无分別意识即共五识一时取境

「广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依法住智如实善知心意意识深密之法广慧而佛不说诸菩萨等是善解知心意意识深密之法广慧若菩萨不见内外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能如实知不见阿梨耶不见阿梨耶识不戏论心不见眼不见色不见眼识不见耳不见声不见耳识不见鼻不见香不见鼻识不见舌不见味不见舌识不见身不见触不见身识广慧菩萨不见内外意不见内外法不见内外意识能如实知广慧我说如是诸菩萨等善知第一义广慧是故我说菩萨应知心意意识深密之法广慧菩萨如是解知心意意识深密法已我说是人是真菩萨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诸种阿陀那  能生于诸法
我说水镜喻  不为愚人说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校注

此序依宋元明三本及宫本载 憺【大】[次/言]【宋】寂【宫】 壅【大】拥【宫】 蕤【大】[卄/(麸-夫+玉)]【宫】 麈【大】尘【宋】【宫】 渊旷【大】日广【宫】 纡【大】迂【宫】 中绝【大】妙绝【宫】 卷第一【大】序品第一【圣】 (元魏译)十一字【大】〔-〕【圣】 藏【大】*藏法师【宋】【元】【明】【宫】* 流【大】留【宋】【元】【明】【宫】 译【大】*初译【元】* 序品第一【大】〔-〕【圣】 自在解脱无碍【大】无碍解脱自在【宋】【元】【明】【宫】 持【大】持之处【宋】【元】【明】【宫】 去【大】者【元】【明】 遍至【大】能到【宋】【元】【明】【宫】 到于【大】能到【宋】【元】【明】【宫】 悉【大】〔-〕【宋】【元】【明】【宫】 于【大】〔-〕【宋】【元】【明】【宫】 疑【大】疑境界【宋】【元】【明】【宫】 昧【大】时【元】 分別【大】〔-〕【宋】【元】【明】【宫】 圣【大】*深密解脱经圣【宋】【元】【宫】【圣】* 中【大】而【宋】【元】【明】【宫】 言【大】云【圣】 惟【大】*唯【圣】* 常不如是【大】〔-〕【宋】【元】【明】【宫】 种【大】集种【宋】【元】【明】【宫】 聚集【大】〔-〕【宋】【元】【明】【宫】 成【大】戒【宋】 是【大】常不如是是【宋】【元】【明】【宫】 言【大】我说【宋】【元】【明】【宫】 虽无言语【大】〔-〕【圣】 见见【大】智见【宋】【元】【明】【宫】 语【大】证【宋】【元】【明】【宫】 无【大】为彼无【宋】【元】【明】【宫】【圣】 虎【大】*琥【宋】【元】【明】【宫】* 车【大】*砗【元】【明】* 𤦲【大】*磲【元】【明】* 马【大】*玛【宋】【元】【明】【宫】* 瑙【大】*璁【圣】* 痴【大】痴人【圣】 惑【大】*或【圣】* 异【大】差【元】【明】 见见【大】智见【宋】【元】【明】【宫】 相【大】想【宫】 迭【大】*递【宋】【元】【明】【宫】* 思惟【大】观察【宋】【元】【明】【宫】 观【大】*观者【宋】【元】【明】【宫】* 名【大】〔-〕【宋】【元】【明】【宫】 乐【大】几【元】 婆【大】娑【宋】【元】【明】【宫】 内【大】其内【宋】【元】【明】【宫】 心身【大】身心【圣】 触【大】等【宫】【圣】 极【大】极微【宋】【元】【明】【宫】 证【大】证之法【宋】【元】【明】【宫】 微细【大】有为【宋】【元】【明】【宫】 清净【大】清凉【宋】【元】【明】【宫】 藐【大】*𦴭【圣】* 恼【大】*惚【圣】* 清净【大】清凉【宋】【元】【明】【宫】【圣】 无为【大】〔-〕【圣】 行相一之与异【大】一异行相【宋】【元】【明】【宫】 故【大】〔-〕【宋】【元】【明】【宫】 荜茇【大】毕钵【宋】【宫】【圣】 梨【大】黎【宋】【元】【明】【宫】 苷【大】甘【宋】【元】【明】【宫】 软【大】濡【圣】 苏【大】酥【宋】【元】【明】【宫】 奢【大】舍【宋】【元】【明】【宫】【圣】 慧【大】深密解脱经慧【宋】【元】【宫】【圣】 彼【大】诸【圣】 一处聚集【大】聚集一处【宋】【元】【明】【宫】 说所证谛法【大】说为证法【宋】【元】【明】【宫】所证【圣】 有【大】为【圣】 谛【大】诸【宋】【宫】 对【大】〔-〕【元】【明】【圣】 处【大】〔-〕【宋】【元】【明】【宫】 正【大】四正【宋】【元】【明】【宫】 如意根力觉道【大】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宋】【元】【明】【宫】 微妙【大】微细【明】【宫】 细微【大】微细【宫】 微深【大】细微【元】【明】微细【宫】 示【大】亦【宫】 惟【大】虽【圣】 根【大】相【圣】 彼【大】彼彼【宋】【元】【明】【宫】【圣】 惟【大】唯【圣】 差別色相【大】色相无量差別【宋】【元】【明】【宫】 一体一相【大】一相无相【宋】【元】【明】【宫】 相【大】相无有分別【宋】【元】【明】【宫】 生【大】性【宋】【元】【明】 根【大】相【元】【明】 集【大】习【宋】【元】【明】【宫】 不【大】而【圣】
[A1] 魏【CB】巍【大】
[A2] 贝【CB】【丽-CB】具【大】(cf. K10n0153_p0674b05)
[A3] 贝【CB】【丽-CB】具【大】(cf. K10n0153_p0674b10)
[A4] 时【CB】者【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深密解脱经(卷1)
关闭
深密解脱经(卷1)
关闭
深密解脱经(卷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