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菩萨、四辈弟子、天龙鬼神、帝王臣民,日会听经。佛右面比丘,名曰目连,神通妙达、智如虚空,随时变化、权智并行,普还济众数如恒沙,诸天稽首靡不师仰。
佛告目连:「彼有大国,去斯八千,处在边境。不睹三尊之至灵、希闻如来、无所著、正真、等正觉神妙清化,习于颠倒众邪之行,以为真谛。王及臣民,奉事梵志等五百人,各有五通,力能移山住流,分身变化。国有大山,塞民迳路,举国患之。王以山为民艰难,具向梵志说之。梵志答曰:『吾等自为民除害,王无戚焉!』即绕山坐,各一其心,以道定力,山起欲移。」
佛告目连:「汝往彼国,现道神化,长度梵志,济其君民,令远三涂,永处福堂。」
目连受教,承佛威神,寻路放光遏绝日明,悬处虚空当其山巅,山为不动。
梵志惊曰:「此山已起,谁回之乎?日又无光,此将有以!」中有明者,以定意观众弟子心,谁秽浊者,令山不移?睹见诸心,普有道净,国荣宝色,不秽其心。仰头观见,睹一沙门,当其山上。梵志佥曰:「正是瞿昙弟子所为。」梵志呼曰:「王令吾等为民除患,汝抑之为?」
梵志三尽道力,欲令山移,山入三下,遂成平地。梵志顾相谓曰:「夫有明达、道德深者,即吾等师。」咸兴整服,稽首敬白:「愿为弟子,示吾极圣。」
目连答曰:「汝等欲去暝就明者,善!吾有尊师,号无上正真、天中之天,为一切智。汝等寻吾往至佛所。」
目连曰:「佛以须弥为芥子,吾以芥子为须弥。」叹佛德毕,曰:「汝等寻吾后。」目连接诸梵志,犹若壮士屈伸臂顷,即在佛前,具陈其情,白佛言:「吾承无上正真神势之化,化诸梵志,斯等内外已净,犹若新㲲易可为色。唯愿世尊!荡其微垢,令成真净。」梵志见佛,心开意喜,皆作沙门。
佛言:「我为汝曹说经,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语中深说度世之道,政心为本。听我所言,使后世传行之。」诸比丘皆叉手受教。
佛言:「人身中有五贼,牵人入恶道。何等为五:一者色、二者痛痒、三者思想、四者生死、五者识,是五者,人所常念。」
佛言:「人常为目所欺、为耳所欺、为鼻所欺、为口所欺、为身所欺。目但能见不能闻;耳但能闻不能见;鼻但能知香臭不能知味;口但能知味不能知香臭;身体但能知寒温不能知味,是五者皆属心,心为本。」
佛言:「诸比丘!欲求道者,当端汝心。人从痴故,随十二因缘,便有生死。何等为十二因缘?一者痴、二者行、三者识、四者名色、五者六入、六者栽、七者痛、八者爱、九者受、十者有、十一者生、十二者死。施行善者,复得为人;施行恶者,入地狱、饿鬼、畜生、鬼神中。佛坐思念人痴故有生死。
「何等为痴?本从痴中来,今生为人复痴,心不解、目不开,不知死当何趣?见佛不问、见经不读、见沙门不承事、不信道德、见父母不敬、不念世间苦、不知地狱中考治剧,是名为痴,故有生死不止。人死如呼吸之间,脆不过于人命。人身中有三事身死:识去、心去、意去。是三者,常相追逐。施行恶者,入地狱、饿鬼、畜生、鬼神中;施行善者,三亦相追逐,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堕是五道中者,皆坐心不端故。」
佛告诸比丘:「皆当端汝目、端汝耳、端汝鼻、端汝口、端汝身、端汝心、身体皆当断于土,魂神当不复堕泥犁、畜生、鬼神中。视人家有恶子,为吏所取,皆坐心不端故。人身中有百字,如车有百名。人多贪好怒,不思惟身中事,死入地狱中,后悔无所复及。我弃国捐转轮王,忧断生死,欲度世间人使得无为道,第一精进者,立得阿罗汉;第二精进者,得阿那含;第三精进者,得斯陀含;第四精进者,得须陀洹;虽不能大精进,当持五戒:不杀、不盗、不婬、不两舌、不饮酒。」
佛言:「人坐起常当思念四事。何等四?一者自观身,观他人身;二者自观痛痒,观他人痛痒;三者自观意,观他人意;四者自观法,观他人法。内复欲乱者,心当自端视身体,饥亦极、饱亦极、行亦极、住亦极、坐亦极、寒亦极、热亦极。卧欲来时,当自惊起,坐端心坐;心不端者,当起立;立不端者,当经行;心傥不端者,当自正。譬如国王将兵出鬪,健者在前;既在前鄙复却,适欲却著羞后人。
「诸比丘!既弃家舍妻子、剃须发为沙门,虽一世勤苦,后长解脱。已得道者,内独欢喜,视妻如姊弟、视子如知识,无贪爱之心。常当慈哀十方诸天人民、地狱、饿鬼、畜生、蜎飞蠕动之类,皆使富贵安隐度脱,得无为之道。见虫兽,当以慈哀愍伤之,知生不复痴。能有是意者,常念师恩,事佛如人念父母;如狱中死罪囚,有贤者往请囚出囚。黠慧者常念贤者恩,比丘已得道者,当念佛,如是念经,当如人念饮食。
「诸比丘当转相承事,如弟事兄,中有痴者,当问黠者,展转相教;问黠者如暝中有灯火,无得阴谋作恶、无得诤讼。见金银当如见土,无得妄证人入罪法,语言无得妄中伤人意。不闻莫言闻、不见莫言见,行道当低头视,地虫无得蹈杀。无得目贪人妇女,无得形相人妇女。坐自思惟,去贪爱之心,乃得为道耳。」
佛告诸比丘:「欲求道者,当端汝心,于闲处坐,自呼吸其气息,知息短长。长息不报,形体亦极;闭气不息,形体亦极。分別思惟,形体谁作者?心当视内,亦当观外。自思惟欢然,与人有异心,当是时不用天下珍宝。心稍欲随正道,意复小动者,即还自守其意,意即为还。譬如人有镜,镜不明则不见其形,磨去其垢,乃自见形。人以去贪婬、嗔恚、愚痴,譬如磨镜。端自思惟,天下无坚固,皆无有常。」
佛告诸比丘:「持心当如四方石,石在中庭,雨堕不能坏、日炙亦不能消、风吹亦不能动,持心当如石。」
佛言:「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顾望。前者亦不顾后,后者亦不顾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于天上天下无所复乐,寄居天地间,弃身不复死。道成乃知师恩,见师即承事,不见者思惟其教诫,如孝子念父母。意定乃有一心,便慈哀天下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坐独自叹已脱身于天下及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畜生道、四者饿鬼道、五者地狱道。已得罗汉道者,便能飞行变化。身中能出水火、能出无间入无孔,欲离世间,取无为去者,即能。」
佛告诸比丘:「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佛说经已,五百沙门皆得阿罗汉道。
阿难白佛言:「是诸沙门,闻经意解,何其疾也?」
佛言:「此诸比丘,前迦叶佛时受诵斯经;中间无佛,随世因缘废不复闻,至吾为说,闻即得道。」
佛说经竟,诸菩萨、四辈弟子、帝王人民、天龙鬼神,无不欢喜,为佛作礼。
佛说忠心经
校注
忠【大】*,中【宋】【元】【明】【宫】* 天竺三藏【大】,西域沙门【宋】【元】【明】【宫】 时【大】,是时【宋】【元】【明】【宫】 臣【大】,人【宋】【元】【明】【宫】 还【大】,为【宋】【元】【明】【宫】 正【大】,〔-〕【宋】【元】【明】【宫】 力【大】,〔-〕【宫】 住【大】,驻【宋】【元】【明】【宫】 害【大】,患【宋】【元】【明】【宫】 君【大】,人【宋】【元】【明】【宫】 巅【大】,顶【宋】【元】【明】【宫】 回【大】,遏【宋】【元】【明】【宫】 以【大】,异【宋】【元】【明】【宫】 明【大】,邪【宫】 以【大】,以道【宋】【元】【明】【宫】 诸【大】,其【宫】 等【大】,〔-〕【宋】【元】【明】【宫】 尽【大】,进【宋】【元】【明】【宫】 入【大】,又【宋】【元】【明】【宫】 整【大】,正【宋】【元】【明】,政【宫】 圣【大】,灵【宋】【元】【明】【宫】 号【大】,号曰【宋】【元】【明】【宫】 诸梵志【大】,梵志答【宋】【元】【明】【宫】 殊【大】,踰【宋】【元】【明】【宫】 神势【大】,〔-〕【宋】【元】【明】【宫】 已【大】*,以【宋】*【元】*【明】* 世【大】,天【宋】【元】【明】【宫】 言【大】,告诸比丘【宋】【元】【明】【宫】 政【大】,正【宋】【元】【明】【宫】 中【大】,〔-〕【宋】【元】【明】【宫】 痒【大】*,痒【宋】【元】【明】【宫】* 人【大】,人身【宋】【元】【明】【宫】 为身所欺【大】,〔-〕【宋】【元】【明】【宫】 闻【大】,听【宋】【元】【明】【宫】 香臭【大】,臭香【宋】【元】【明】【宫】 知味【大】,闻【宋】【元】【明】【宫】 体【大】,〔-〕【宋】【元】【明】【宫】 是【大】,〔-〕【宋】【元】【明】【宫】 言【大】,告【宋】【元】【明】【宫】 因缘【大】,〔-〕【宋】【元】【明】【宫】 痴【大】,痴本为【宋】【元】【明】 栽【大】,触【宋】【元】【明】【宫】 受【大】,取【宋】【元】【明】【宫】 地狱【大】*,泥犁【宋】【元】【明】【宫】* 饿鬼【大】,薜荔【宋】【元】【明】【宫】 有【大】,便有【宋】【元】【明】【宫】 当何趣【大】,趣何道【宋】【元】【明】【宫】 考【大】,拷【元】 止人【大】,息人生【宋】【元】【明】【宫】 饿鬼【大】,禽兽薜荔【宋】【元】【明】【宫】 堕【大】,入【宋】【元】【明】【宫】 泥犁【大】,泥犁薛荔【宋】【元】【明】【宫】 名【大】,人【宫】 入【大】,堕【宋】【元】【明】【宫】 悔【大】,悔之【宋】【元】【明】【宫】 转轮【大】,遮迦越【宋】【元】【明】,遮迦曰【宫】 度【大】,使【宋】【元】【明】【宫】 使【大】,〔-〕【宋】【元】【明】【宫】 无为【大】*,泥洹【宋】【元】【明】【宫】* 两舌【大】,欺【宋】【元】【明】【宫】 身【大】*,人身【宋】【元】【明】【宫】* 内复欲乱者心【大】,心小欲乱意【宋】【元】【明】【宫】 饥【大】,饱【宋】【元】【明】,胞【宫】 饱【大】,饥【宋】【元】【明】【宫】 行【大】,住【宋】【元】【明】【宫】 住【大】,行【宋】【元】【明】【宫】 坐【大】,寒【宋】【元】【明】【宫】 寒【大】,热【宋】【元】【明】【宫】 热【大】,卧【宋】【元】【明】【宫】 正【大】,政【宫】 国【大】,有国【宋】【元】【明】【宫】 鄙【大】,图【宋】【元】【明】【宫】 适【大】,退【宋】【明】【宫】 著【大】,养【宋】【元】【宫】 羞【大】,〔-〕【宋】【元】【明】【宫】 诸【大】,〔-〕【宋】【元】【明】【宫】 舍【大】,捐【宋】【元】【明】【宫】 须发【大】,头须【宫】 勤【大】,〔-〕【宋】【元】【明】【宫】 独【大】,自【宋】【元】【明】【宫】 欢喜【大】,观【宫】 姊【大】,视姊【宋】【元】【明】【宫】 饿鬼畜生【大】,禽兽薜荔【宋】【元】【明】【宫】 安隐度脱【大】,寿乐【宫】 虫【大】,𩵾【宋】【宫】,畋【元】【明】 兽【大】,猎【宋】【元】【明】【宫】 哀愍伤【大】,心伤哀【宋】【元】【明】【宫】 死【大】,有死【宋】【元】【明】【宫】 饮【大】,饭【宋】【元】【明】【宫】 转【大】,〔-〕【宋】【元】【明】【宫】 土【大】,粪土【宋】【元】【明】【宫】 人入【大】,入人【宋】【元】【明】【宫】 语言【大】,言语【宋】【元】【明】【宫】 妄【大】,〔-〕【宋】【元】【明】【宫】 闻【大】*,见【宋】【元】【明】【宫】* 见【大】*,闻【宋】【元】【明】【宫】* 当【大】,常当【宋】【元】【明】【宫】 目【大】,自【元】,〔-〕【明】 贪爱【大】,爱贪【宋】【元】【明】【宫】 为【大】,〔-〕【宋】【元】【明】【宫】 端汝心【大】,〔-〕【宫】 思惟【大】,自思惟【宋】【元】【明】【宫】 视内【大】,观外【宋】【元】【明】【宫】 外【大】,内【宋】【元】【明】【宫】 则【大】,〔-〕【宋】【元】【明】【宫】 乃【大】,即【宋】【元】【明】【宫】 形【大】,譬如【宫】 以【大】,〔-〕【宋】【元】【明】【宫】 嗔【大】,去嗔【宋】【元】【明】【宫】 愚【大】,去愚【宋】【元】【明】【宫】 譬如磨镜【大】,〔-〕【宫】 端自【大】,谛【宋】【元】【明】【宫】 无有【大】,有无【宋】【元】【明】 堕【大】,〔-〕【宫】 不【大】,亦不【宋】【元】【明】【宫】 消【大】,销【宋】【元】【明】【宫】 动【大】,起【宋】【元】【明】【宫】 佛言【大】,〔-〕【宋】【元】【明】【宫】 有【大】,〔-〕【宋】【元】【明】【宫】 顾【大】,须【宋】 知【大】,能知【宋】【元】【明】【宫】 意定乃有一心【大】,如人念饭食道定【宋】【元】【明】【宫】 便【大】,便更【宋】【元】【明】【宫】 蜎飞蠕动之类坐独自叹已【大】,虫蛾六畜坐独自笑以【宫】 生【大】,生虫蛾【宫】 已得罗汉道【大】,为罗汉【宋】【元】【明】【宫】 便【大】,即【宋】【元】【明】【宫】 变化【大】,〔-〕【宫】,恋化【宋】 能【大】*,〔-〕【宋】【元】【明】【宫】* 吾【大】,今吾【宋】【元】【明】【宫】【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7 册 佛说忠心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Jaero Chen 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