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六万——众所知识,得陀罗尼,乐说无碍,说法无二,成就不可思议神通——其名曰:无减进意菩萨、过名声威德藏菩萨、宝月花菩萨、大云雷灯菩萨、无量观出一切世菩萨、山勇菩萨、乐喜生菩萨、净臂无碍光明菩萨、解度众生心菩萨、金刚得坚菩萨、解一切众生语离菩萨、梵音勇威德菩萨、名称面威无碍觉菩萨、一切善根宝聚菩萨。文殊师利童子与如是上首六万菩萨俱。
尔时,大德舍利弗于日晡时从禅定起,来诣佛所。尔时世尊坐异树下,入寂静三昧。尔时大德舍利弗遥见世尊威仪寂静,疾疾取草,敷以为座,加趺而坐,正身坐顷。尔时大德舍利弗,即于坐处生是思惟:「未曾有也!如来如是寂静之行,安乐之本,安乐众生,亦知一切法性三昧。」
尔时世尊从于三昧安详而起,發謦欬声。尔时舍利弗闻于如来謦欬之声,受欢喜乐亦得悲心,即往佛所。到已,住立佛前,敬礼佛已,而说偈言:
尔时世尊赞舍利弗:「善哉,善哉!汝深慧行,能转法轮。汝舍利弗!是祇阇崛山所有比丘、诸菩萨等、入禅定者,勅令集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何以故?如是等者皆是威德大龙。」
尔时世尊即放身光,所放光明遍照无量无边诸佛世界,诸菩萨悉皆来诣祇阇崛山。到已,皆住于虚空中。此诸比丘及诸菩萨从禅定起,来诣佛所。王舍城中无量千众来诣佛所。尔时世尊知于一切众会已集,观文殊师利童子面已,即便微笑。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正于衣服,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而微笑耶?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非无缘笑。」
佛告文殊师利:「过去于此祇阇崛山中,有十千佛说《象腋经》。」
尔时大德阿难闻佛所说,疾从座起,正于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善哉,世尊!善哉,善逝!今当演说此《象腋经》,是经难闻。若如来说者,令无有疑。此深妙典,有深光明。世尊!何故观文殊面已而微笑也?」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善慧分別。汝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
阿难从佛受教勅已,佛告阿难:「若有众生解此经者,如大象力、如大龙力,是诸众生解此经者,亦复如是。阿难!诸众生等解此经者,如师子游步,进趣胜道。阿难!此经典者,当来菩萨能爱乐之。阿难!此经能令菩萨勇猛,我去世后,当来菩萨手得此经,手书此经。此经床座非旃陀罗菩萨手所执持,亦非戏论菩萨手得,亦非假名菩萨手得。」
尔时世尊现如文殊师利之像。作是像已,文殊师利亦如是解:「我今当请问于世尊甚深之法,非是声闻、缘觉之地,是菩萨地。」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即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问于如来、应供、正遍知,若佛听许乃敢咨请!」
文殊师利如是请已,佛告文殊师利:「恣汝所问,随意所喜,一切众集。」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善能安住诸功德法,示现一切诸菩萨行,教化无量阿僧祇众生,现诸佛形如水月影?」
文殊师利如是问已,佛即赞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能总略问如来是义,我今当为广分別说。文殊师利!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当说!」
文殊师利白言:「如是受教而听!」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成就六法者,得具安住诸功德法。何等为六?文殊师利!是菩萨施能一切舍,不见自己离悭垢行;安住于戒,不见我能离破戒业;成就忍辱,不见我能离嗔恚行;有于精进,非身心进;知入一切禅定、解脱、三昧、方便,亦不自念成就一心;有慧行,明了自见解脱一切诸道。文殊师利!菩萨成就如是六法,善能安住一切功德。
「复次,文殊师利!复有六法,善能安止一切功德。何等为六?文殊师利!是菩萨住于地狱中,摄取众生受于天乐;生畜生身,摄取畜生受人妙乐;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现入诸道,受胜道乐;善知往返一切佛刹,如水月影;出一切语,无所言说,各不亲近。文殊师利!菩萨成就此六法者,能安止一切功德。」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住地狱中,受于天乐?」
作是问已,佛告文殊师利:「若是菩萨入于三昧,名大莲华,住地狱中,摄取众生,受于天乐。见诸众生受种种苦,各现其形而为说法,令无量众生悉得解脱。文殊师利!菩萨如是住地狱中,受于天乐。」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云何菩萨生畜生中,摄取畜生,受人天妙乐?」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曰寂静,现生畜生而不失心,受人天妙乐,各随其形而为说法。菩萨安止无量千众,令住于法。文殊师利!菩萨如是受畜生身,受人妙乐。」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
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曰静过。是三昧力故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生卑贱家,受转轮王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现入诸道,受胜道乐?」
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见一切行无作光明。菩萨住是三昧,示入诸道,受胜道乐。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现入诸道,受胜道乐。」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善知往返一切佛刹,不动本处亦无去来,现诸佛刹,如水月影?」
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入于三昧,名曰过于一切言说。是菩萨住此三昧时,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十方世界之中,示现其身,不动本处亦无去来;住是三昧,得见诸佛亦闻说法。文殊师利!菩萨如是善知往返一切佛刹,不动本处亦无去来,现诸佛刹,如水月影。」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出一切语,无所言说,各不亲近?」
佛言:「文殊师利!而是菩萨得陀罗尼,名曰无量。得是持已,入无量心,知无量语。是菩萨得旋陀罗尼力故,出一切语,各不亲近。文殊师利!菩萨如是出一切语,无所言说,各不亲近。」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方便甚难。世尊!若有菩萨入此经时,入何等法?」
佛言:「文殊师利!若有菩萨欲入此经,如解虚空。」
文殊师利言:「虚空何也?」
佛言:「文殊师利!是虚空者,不染于欲,不嗔不痴。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染、嗔、痴。文殊师利!是虚空者,非施成就、非戒成就、非忍成就、非进成就、非禅成就、非慧成就。如是,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施成就,非戒、忍、进、禅、慧成就。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智、非断。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智、非断。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修、非证。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修、非证。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暗、非明。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暗、非明。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遍一切处而不可捉。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遍一切处而不可捉。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进正道、非进邪道。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进正道、非进邪道。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声闻乘、非缘觉乘、亦非佛乘。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声闻乘、非缘觉乘、亦非佛乘。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思、非智。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思、非智。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动非發、非不动發。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动發、非不动發。文殊师利!犹如虚空非动發、非不动發。文殊师利!菩萨亦尔,于一切法非动發、非不动發。文殊师利!犹如虚空无有众生能污染者。文殊师利!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是涅槃分,究竟无染,非寂静、非不寂静。文殊师利!犹如虚空住无住处,不动不摇,不住处故。文殊师利!诸菩萨等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住无住处,得实不动、不摇、不住。文殊师利!是实相法,欲见如来是名邪见;如是邪见即是正行;若是正行,是中布施无有大果,亦无大报;若其施中无大果报,是世福田;若世福田,是中所施无有果报;若施无果报,是则满足不实之智;若其满足不实之智,是等疾得无生法忍。」
尔时众中六十比丘增上慢者,闻如是法,作是思惟:「是道暗昧,如如来说,同外道说。是外道等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憍舍耶、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珊阇耶、毘罗坻子、波复多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所说如是,佛亦如是。」
尔时世尊知是六十增上慢比丘心之所念,即告文殊师利童子曰:「文殊师利!如是,如是!我如来说法同于外道,然是外道不解佛说法。」尔时六十增上慢比丘,闻是说已,增益受苦,忧恼不悦,其心不乐,不知如是所说法故,从座而去。
尔时大德舍利弗,问诸比丘:「大德!汝等今欲何去?当解如来如是说法何因何缘故,如来尔时说?大德且住!我问如来,以何因缘如是说也?」尔时诸比丘闻于大德舍利弗语,即还各各,复于本座。
尔时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来何缘说如是事,愿当演说断比丘疑?」
佛告舍利弗:「于意云何,若有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是比丘等闻此言说生惊畏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若有比丘见圣谛者,闻一切声不惊怖畏,何况诸漏已尽心得解脱者?」
佛告舍利弗:「或有痴人妄想分別,于不实法得虚空行。」
舍利弗言:「愿世尊说是法句义,令断众疑!」
佛告舍利弗:「若见如来如梦、如幻是名正见;若正见者,于如来所不作实想、不作坚想、不作物想、不作名想、不作聚想;若于如来不作实想、不作坚想、不作物想、不作名想、不作聚想如是等行,一切诸行悉是妄见;若一切行悉是妄见,是知一切诸法是邪见;若知一切诸法是邪见,佛说是等满足邪见;又知一切诸见是邪,是亦邪见。如是,舍利弗!以是缘故,欲见如来名为邪见。舍利弗!是等不见如来密身,是取分別,于如来身为舍利如来之想。舍利弗!若有如是见于如来,名为邪知。」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邪见名为正行?」
佛言:「舍利弗!一切凡夫正起觉观,妄想分別,起依止动發、不动發,起我见、众生见、命见、人见,著我胜、我所胜。知是诸事,小凡夫等动摇总务,生于戏论,知如是等悉皆不实。舍利弗!无者,名为不实。舍利弗!不实者,名妄语。舍利弗!妄语者,名曰为邪。舍利弗!如是等事摄取不实,是等邪见名为正行。舍利弗!以是缘故,所谓邪见名为正行。」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颇有正行,所有布施无小果、大果也?」
佛言:「舍利弗!若如是等正行成就,有所施与趣向涅槃,受于涅槃,齐分涅槃。舍利弗!而是涅槃无小果、大果,非小功德。何以故?是涅槃者,离一切果,无有齐分,不可齐分。」
舍利弗言:「世尊!若其涅槃无齐分者,云何如来说增益无量无边功德!」
佛告舍利弗:「诸凡夫具烦恼行——我论、众生论、命论、丈夫论——为如是等诸众生故,说言涅槃无有分齐,涅槃增益无量功德,乃至令生于欲乐心。舍利弗!假圣福田,非入涅槃。又舍利弗!离欲圣人名见福田。舍利弗!譬如农夫种下谷种,因生稗莠亦生余草。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而是农夫所得稗草是果报不?」
「不也,世尊!」
佛言:「舍利弗!譬如农夫依因谷种,生稗余草,生相似谷。如是,舍利弗!施圣福田,自然大报,后断诸漏、乾焦爱果。舍利弗!而是农夫本期为谷,见余稗草心不生喜,非果故、非所利故。如是,舍利弗!非有为田,安于上施圣得大果报。舍利弗!以是因缘施正行者,无大果、大报。」
舍利弗言:「世尊!若其布施无大果、大报,云何名为世福田也?」
佛言:「舍利弗!非小果想,非大果想,是施不生。若施不生,是能受于世间天、人、阿修罗供。舍利弗!于无尽田不取果报,不与果报。是故舍利弗!非大报、非小果是世福田。」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是世福田不得果报?」
佛言舍利弗:「汝意云何,若为涅槃有果报不?」
舍利弗言:「无也,世尊!若施为涅槃,得果报者,一切圣人不名无为。」
佛即赞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以是事故,施世福田无有果报。」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施无果报,云何具足于妄想智?」
佛言:「舍利弗!于意云何,若知于一切法性是实不也?」舍利弗言:「世尊!知一切法犹如幻性。世尊!若知幻性是不实知。何以故?如来演说一切诸法犹如幻性。如幻性者,即是不实。世尊!若知一切法性如此,是不实智。所以者何?无有一法而是实者。」
尔时佛复赞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若法有实、有物、有真,则无众生入于涅槃。舍利弗!一切诸法亦非是实,非物、非真。是故舍利弗!恒沙众生入于涅槃,永不复生,亦不知尽,众生不实故。舍利弗!若一切众生无有实想,是名具足于不实智。是故舍利弗!施无果报,能得具足满于不实智。」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智满于不实智,而疾获得无生法忍?」
佛言:「舍利弗!若知不实而亦不证。舍利弗!何等是不实者?我见、众生见、命见、人见、断见、常见。有不实者,佛想、法想、僧想、涅槃想。舍利弗!若心动摇,戏论总务皆是不实。舍利弗!如是执不实中而得解脱。舍利弗!以是事故具不实智,而疾得于无生法忍。」
说是法时,四万二千人得无生法忍,六万优婆塞發于无上正真道心,三万六千天子得向智证。是六十增上慢比丘,断于诸漏,心得解脱。心解脱已,俱共同声说如是言:「世尊!我今始于六师出家。从今日往,佛非我尊,亦非念法,又非念僧。世尊!我从今日说于无作、说无因缘、说无有业、说无调伏。」
尔时众中若干众生各作是言:「是诸比丘!或舍佛戒,受外道服,所说颠倒。」尔时大德舍利弗觉知众心,语诸比丘言:「大德!何缘说如是语耶『我今始于六师出家』?」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从今已往,六师诸师等同一相,无增无减。大德舍利弗!我等今知诸师不异,于出家中无所分別,故言出家。」
舍利弗言:「大德!何缘说言『从今佛非我尊』?」
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往,自然明了,炽然明炽,不假余明;我自归依,非余归依,自归自尊,是故说言『佛非我尊』。何以故?我不离佛,佛不离我。」
舍利弗言:「大德!何缘说如是言『不念于法,不念于僧』?」
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日,无法可得若念、若摄,是故我言『从今日往不念于僧』。」
舍利弗言:「大德!何言『我从今往说于无作』?」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往,知于一切诸法无作,是中非作、非不作,以是故言『我从今日说于无作』。」
舍利弗言:「大德!何缘说言『从今说无因缘』?」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日,一切有道生因缘尽,是中无因,是故说言『我从今说无因无缘』。」
舍利弗言:「大德!何故说言『我从今往说无有业』?」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往,知一切法究竟涅槃,是中无有调伏、无非调伏,以是故言『我说无业』。」
是增上慢诸比丘等说是法时,有三千六百比丘悉断诸漏,心得解脱。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所言得者,何法名得?」
佛言:「文殊师利!得者,名曰无生法忍。」
文殊师利言:「世尊!菩萨欲得无生法忍,当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集?」
尔时,世尊答于文殊师利童子所问无生法忍义故,即说偈言: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信解此经,无有疑惑,受持读诵,令通利己,为他广说,是人得于二十功德。何等二十?诸天爱护;诸龙当护;夜叉守护;常无乱心;命终生处自识宿命;命终生处得于五通;命终生处见弥勒菩萨;念此经法其心不乱,唯除眠时梦中;见佛亦见菩萨;信解此经者,得于顺忍;念此经者,现世断嗔;持此经者,处毒蛇中得无所畏;念此经者,得降恶象;念此经者,得遍照三昧;学此经者,得尽一切诸恶业障;说此经时,得于无量百千法门,是得不失菩提之心,是得无量旋陀罗尼;念此经者,一切魔事未曾得起;亦得生于现在佛前,得具一切善吉诸愿;念此经者,无足、二足、三足、四足诸毒虫中,皆得爱护;念此经者,无非人怖,王嗔得护。文殊师利!此是说法比丘二十功德。以持此经心无疑惑,读诵通利,为他广说故。」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喻诸药树,除一切病。世尊!此经亦尔,断一切病。」
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善说此语。此经能断于一切病。何以故?文殊师利!本过去世阿僧祇劫,复过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师子游步如来、应供、正遍知,出现于世,于无量百千大众之前,演说此经。文殊师利!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金刚幢。从是师子游步如来、应供、正遍知闻此经法,心无疑惑,受持于是妙功德经,通利解入得势力故,在于村落、城邑、王宫而自唱言:『我是良医。』时有无量百千众生种种病逼,悉来诣是金刚幢菩萨所。是时金刚幢菩萨慈心善解,以此经法陀罗尼章句,摄取护持诸众生等。文殊师利!何等是陀罗尼章句?
「阿兰(一) 波嗏罗(二) 毘尼那(三) 修怛咃(四) 修复多(五) 阿㝹嗏(六) 毘畔那醯(七) 呿伽留他(八) 摩移宿伽(九) 阿㝹那折陀(十) 那赖陀(十一) 蜜啰修蜜啰(十二) 素啰醯陀(十三) 萨婆多罗(十四) 𥌋伽𥌋伽(十五) 暍吔犹呵(十六) 摩仇摩伊呵(十七)
「以是陀罗尼章句,守护摄取彼诸众生,除种种病,若毒蛇螫、若癞病、若风病。文殊师利!是金刚幢菩萨以此经法,安止众生除去诸病。文殊师利!汝谓尔时金刚幢菩萨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何以故?我是尔时金刚幢菩萨也,我解此经多利众生。」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菩萨受持此陀罗尼章句,读诵通利,当行何宜何法则也?」
佛言:「文殊师利!若有菩萨欲通达此陀罗尼章句,当好净行,不食于肉,不油涂足,不往多众,常于众生起于慈心,莫作非法不净之人而读此经,亦莫在于不净处读。」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读此经时不惜身命。」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如汝所说。」
尔时佛告阿难:「阿难!汝受持此经,此经当来多利众生。」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我已受持。」
校注
经【大】,经一卷【宫】 宋【大】,刘宋【元】【明】 三藏【大】,三藏法师【宋】【元】【明】【宫】 疾【大】,即【元】【明】 加【大】,跏【宋】【元】【明】【宫】 坐【大】,起【宋】【元】【明】【宫】 謦【大】,罄【明】 相【大】,想【宋】【元】【明】【宫】 异【大】,量【宋】【元】【明】【宫】 智【大】,志【明】 未【大】,不【元】【明】 弃之【大】,之弃【宋】【元】【明】【宫】 衣【大】,身【宫】 美【大】,善【宋】【元】【明】【宫】 爱【大】,受【宫】 法轮【大】,于法【宋】【元】【明】【宫】 祇【大】*,耆【宋】【元】【明】【宫】* 正【大】*,整【宋】【元】【明】【宫】* 臂【大】,肩【宋】【元】【明】【宫】 中【大】,〔-〕【宋】【元】【明】【宫】 偏【大】,褊【明】 妙典【大】,经典【宋】【元】【明】【宫】 于【大】,〔-〕【宋】【元】【明】【宫】 言【大】,告【宫】 是【大】,自【明】 (文殊…动發)三十四字【大】,〔-〕【宋】【元】【明】【宫】 耶【大】,利【宋】【元】【明】【宫】 犍【大】,揵【宫】 何【大】,〔-〕【宋】【元】【明】【宫】 取【大】,邪【宋】【元】【明】【宫】 舍利【大】,舍利弗【宋】【元】【明】【宫】 知【大】,智【宋】【元】【明】【宫】 务【大】,豫【宫】 小【大】*,少【宋】【元】【明】【宫】* 名【大】,各【宋】【元】【明】【宫】 莠【大】,䅎【宋】【元】【明】【宫】 于上【大】,止于【宋】【元】【明】【宫】 圣【大】,〔-〕【宋】【元】【明】【宫】 知【大】,智【元】【明】 想【大】,相【宋】【元】【明】【宫】 智【大】,知【宋】【元】【明】【宫】 耶【大】,〔-〕【宋】【元】【明】【宫】 何【大】,何缘说【宋】【元】【明】【宫】 从【大】,我从【宋】【元】【明】【宫】 缘【大】,无缘【宋】【元】【明】【宫】 希望【大】,惶怖【宋】【元】【明】【宫】 集【大】,进【宋】【元】【明】【宫】 上【大】,者【宋】【元】【明】【宫】 不取【大】,不最【宋】【宫】,最不【元】【明】 痴【大】*,疑【宋】【元】【明】【宫】* 合【大】,者【宋】【元】【明】【宫】 如是知菩提【大】,〔-〕【宋】【元】【明】【宫】 作【大】,于【宋】【元】【明】【宫】 实【大】,宝【宫】 非不【大】,不非【宋】【元】【明】【宫】 忆【大】,意【明】 此法是无漏【大】,〔-〕【宋】【元】【明】【宫】 戒【大】,灭【宋】【元】【明】【宫】 相【大】,想【宋】【元】【明】【宫】 不【大】,无【宋】【元】【明】【宫】 是【大】,得【元】【明】 怖畏【大】,畏怖【宋】【元】【明】【宫】 当【大】,常【元】【明】 恶象【大】,怨家【宋】【元】【明】【宫】 是【大】,具【宋】【元】【明】【宫】 怛【大】,喝【宋】【元】【明】【宫】 嗏【大】,𠻬【宋】【元】【明】【宫】 畔【大】,尼【宋】【元】【明】【宫】 暍【大】,𣎅【宋】【宫】 此【大】,于此【宋】【元】【明】【宫】 宜【大】,仪【元】【明】 读【大】,赞【宋】【元】【明】【宫】 等【大】,〔-〕【宫】 经【大】,经一卷【元】【宫】【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7 册 No. 814 佛说象腋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三宝弟子提供新式标点,张革丰大德提供新式标点重校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