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833 [No. 834]

第一义法胜经翻译之记

夫爱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经》云「供佛二恒」魏尚书令仪同高公重法心成生上财想博采梵文广崇翻译且《第一义法胜经》者诸法门中此其髓也公意殷诚感之题额沙门昙林瞿昙流支兴和四年岁次壬戌九月一日甲子换文始末四功质义乃定五千五百七十六字

第一义法胜经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成道未久与胜中胜诸比丘俱九十九亿诸菩萨众复有二十八亿诸天八万六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六万力士有十二亿尼乾陀众八万四千五通仙人——五热炙身羸瘦肉尽唯有皮骨腹皮著脊头发成伛身曲体著鹿皮衣若树皮衣手执澡罐——俱至佛所为欲诤鬪

尔时世尊光明胜出端严殊特超过诸仙如黑山中须弥山王羊群中六牙象王如萤火虫显于日月芳华中曼陀罗华鸟群中迦楼罗王两重端严佛于诸仙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入舍宝三昧示现无量无数神通左右皆放无量光明出无量亿如来之身出无量亿菩萨之身出无量亿帝释天王大梵天王世界尊主复出无量百千罗汉复出无量多千比丘诸比丘尼诸优婆塞诸优婆夷复出无量转轮圣王力转轮王小转轮王汉不隣那及陀毘罗南国土人得呪仙人边地处人刹利大姓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人非人等种种异异诸色庄严如是一切有名字者乃至天众一切皆从如来身出

尔时大众皆生疑心云何迭相瞻视彼大众中一切菩萨皆生欢喜雨种种宝乃至普雨一切庄严

尔时世尊起舍宝三昧师子奋迅观察十方即观察时周遍十方乃至佛眼所见境界一切十方诸佛世界诸佛世尊彼一切佛观察娑婆如观手掌彼一切佛皆现神通如此世尊释迦牟尼所现无异彼诸如来身所化出乃至一切皆悉如是来到世尊释迦牟尼众会之所既到此已皆入世尊大众会中

尔时此会无量菩萨与恒河沙多诸比丘诸比丘尼诸优婆塞优婆夷俱以不可说诸供养具供养世尊既供养已近如来住

如是龙及诸夜叉诸乾闼婆诸阿修罗诸迦楼罗诸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既见世尊神通事已皆至佛所

尔时十方诸来菩萨无上供养供养世尊既供养已六波罗蜜究竟所作座上而坐如是乃至人非人等随自相似座上而坐

世尊所化上去乃至阿迦尼咤诸天宫殿下去乃至阿鼻地狱到阿鼻地狱处已彼十方佛身所化出一切皆入释迦牟尼一切毛根此处世尊释迦牟尼身所化出一切皆入十方佛身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胜阴从座而起整服一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赞言

「人主甚希有  速示诸世间
未曾有此  魔军隐不现
迭相瞻说言  『此事甚希有
我何因来此  为令破坏故
我仙今非仙  身瘦唯有皮
老乾无有乐  不得此神通
现神通不说  除佛法棘刺
佛弟子朝喜  尊作佛法主
众生希有想  心清净欢喜
诸天众皆言  『愿得佛人主
此众会中住  文殊师利
无量佛弟子  相随在此会
此文殊师利  已多佛供养
佛于此大众  现种种神通
此是何法相  牟尼欲何为
此众有疑心  愿愍众生说

尔时如来以威神力令众会中一大仙人——名光明炬——语彼胜阴大菩萨言「童子默然童子默然我今难问若能解释自清净者如一切智相应得名若那罗延摩醯首罗所作幻化陀毘罗呪如是作者此非奇特如是幻化凡人能成不必是佛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观仙众已即告大仙光明炬言「慧命大仙汝当难问随汝力分我能清净

尔时大仙光明炬言「我问瞿昙瞿昙为我一一解说一切众生从何处生何者众生何因缘故劫尽烧燃众生过去何处和合而生人中何相得知众生身中微细内我为一肘量为二肘量为二指量为一指量为如大麦为如小麦为当如豆为如胡麻为如芥子

尔时世尊赞光明炬大仙人言「善哉大仙善哉善哉汝大仙人六十劫寿恒常修行今者如是相以问难

诸仙众中复有大仙如是思惟「我常林行不觉不知此光明炬大仙命量未有人说沙门瞿昙云何得知

尔时世尊告光明炬大仙人言「大仙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如汝所问一切众生何处生者如是之义无字无说无明因缘次第乃至生死等而生众生又复大仙从于因缘而生众生所谓父母因缘而生又复大仙父母和合是众生因迳劫起业风所吹堕女根中此是因缘又复大仙谓苦圣谛苦集苦灭及苦灭道圣谛所摄名为众生五取阴十八界等名为众生大仙当知彼谛界即是众生不异于业如是业者不异众生大仙当知众生不减众生不增

时大仙人问言「瞿昙若诸众生不减不增众生何故人天自在后时作狗复作人天得自在耶

佛言「大仙如汝所言是义不然若有自在则不属他如是大仙若身自在云何后时得不自在大仙当知如萤火虫起如是意『我此光明能悉普遍照阎浮提』彼萤火虫所有光明无有因缘能悉普遍照阎浮提如是一切不调御心无实自在又复大仙若自在者烦恼减少狗烦恼多狗则自在则不自在亦为自在是则自在亦不自在若狗自在烦恼平等是则众生不减不增

大仙人言「瞿昙岂不断烦恼耶

佛言「大仙烦恼不了我了烦恼非断烦恼

大仙人言「若如是者汝则自在

佛言「大仙如是如是以不实故我则自在

大仙人言「瞿昙此言且止且住若瞿昙子向者说言父母和合生众生者多有众生多相和合多受欲乐少生众生是义云何

佛言「大仙我今当以譬喻问汝如一种子则生一树一子一树生无量果彼无量果有任种子有不任者此复云何

答言「瞿昙风势因缘散失树子

佛言「大仙诸众生果亦复如是业风所散大仙当知有在藏中为虫啮食有为业风之所散坏大仙当知树等少障众生多碍又复大仙诸众生界从分別起大仙当知诸众生界心心数法处处转行皆有攀缘此义已说如是大仙诸众生界从分別起

大仙闻已作如是言「如是如是瞿昙已净此一难问又复瞿昙应当更说何义劫烧

佛言「大仙以无常故我如是说法界劫烧大仙当知若地劫烧法界则二如是有常亦有无常若如是者一切如来不实语说又复大仙若一切法皆悉无常变异不住如来得名一切智人

大仙闻已为摩那婆如是说言「此名乃是如实相应一切智名

佛言「大仙若使如来不放劫烧一切众生不知时节不识劫名不识鬪时不识善时大仙当知若使如来不放劫烧若善不善业果报异皆无知者又复大仙应知此是如来方便放劫尽烧大仙当知诸众生等信劫尽烧畏当烧故皆摄福德信于如来

「又复大仙譬如有蟒名曰涎呼彼涎呼蟒眼亦能呼耳亦能呼鼻亦能呼口亦能呼如是大仙如来亦尔以布施摄爱语利益同事等摄

「又复大仙譬如有人置金火中非嗔金故置之在火为令善熟宝相应故若宝相应则为贵价大仙当知以是因缘打熟明净如是大仙诸佛如来非无因缘放劫尽烧非有众生劫火所烧

尔时大仙光明炬言「希有世尊放劫烧火无一众生劫火所烧

佛言「大仙无一众生为如来烧又复大仙譬如十方雨微细雨如来之数复多于是十地菩萨亦复如是在上而住如是住已皆以自手救诸众生令使解脱大仙当知如是众生见诸如来及诸菩萨身色端严如是见已复见劫尽大火烧已见自脱已心生欢喜清净心生如是愿言『我亦如是度诸众生我亦如是身色端严我亦如是身作金色』众生既起如是心已有心解脱即时证得阿罗汉者有见劫火心生厌离或有证得须陀洹者或有证得斯陀含者或有证得阿那含者或有证得阿罗汉者或有证得缘觉道者或有证得无生法忍或有得上不退地者或有得生四天王处或有得生三十三天或有得生夜摩天者或有得生兜率陀天者或有得生化乐天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梵天梵辅梵众如是次第乃至有生阿迦尼咤如是有得转轮圣王力转轮王天竺小王如是大仙乃至刹利若婆罗门若长者等大仙当知以此方便令见如来色身相已自见己身生大怖畏得解脱已知如来恩报如来恩亲近如来听闻正法既闻法已如法修学不放逸行以此方便令诸众生不入恶道

「又复大仙乃至几许十地菩萨彼眼境界所有地界复过于此诸众生界彼诸众生见生死过一切无余涅槃界入大仙当知以此因缘放劫尽烧

尔时大仙名光明炬心即思惟「此释迦子——六波罗蜜具足大人第一胜人——不唤我字称言大仙我自试看是一切智非一切智我今实知是一切智我今应当称其实名

尔时大仙名光明炬既思惟已即白佛言「大功德聚无量智者一切智者更为我说彼诸众生何处和合

佛言「大仙当知众生无处和合当知众生平等和合是名和合当知众生一乘和合是名和合一切皆是菩萨和合谓在无余涅槃界处大仙当知众生如是无处和合

「大仙当知譬如种种小河大河入大海已皆同一味如是大仙诸众生界诸漏尽已皆解脱味一切平等菩萨和合

「又复大仙若诸众生生死海中而和合者我说彼合非是和合又复大仙譬如飞蛾风吹和合离风则散如是大仙诸众生界迭互业缚行地狱行生地狱中地狱和合大仙当知众生如是迭互业缚行饿鬼行生饿鬼中饿鬼和合行畜生行生畜生中畜生和合行人天行生人天中人天和合

大仙复言「一切自在一切智者世间应供更为我说云何得知此人中生某甲众生何处和合而来生此

佛言「大仙若有众生于地狱中和合而来生人中者迭互相见则生恶心彼此相憎迭互相见或有头痛或放大便或失小便大仙当知此是地狱和合众生人中生相人中若有如是相者于地狱中和合而来应如是知

大仙复言「世界光明一切智者更为我说云何得知于畜生中彼此和合来生人中复有何相

佛言「大仙若人前身于畜生中和合而来生人中者迭互相见则生嗔心更求过短常相伺便欲为恼乱大仙当知此是畜生和合众生人中生相人中若有如是相者于畜生中和合而来应如是知

「又复大仙若人前身于饿鬼中和合而来生人中者爱乐臭气性贪饮食悭惜不施于饿鬼中同处来者见其富乐则生嫉心悕望他物大仙当知此是饿鬼和合众生人中生相人中若有如是相者于饿鬼中和合而来应如是知

「又复大仙若人前身于人道中异处和合复为人者彼人相见则生染心人中若有如是相者本于人中和合而来应如是知

彼大仙人问言「世尊若天和合退生人中彼有何相复云何知

佛言「大仙若人前身天中和合来生人者迭互相见乐看不舍人中若有如是相者本于天中和合而来应如是知

「大仙当知众生如是和合因相

尔时大仙名光明炬闻佛说已心生欢喜而白佛言「世尊若有不求一切智者如是众生一切所作空无所获

尔时世尊告光明炬大仙人言「如汝所问众生身内微细我者大仙当听若有分別得众生者彼则分別众生细我大仙当知譬如有人生盲无眼有人问言『何者白色』于意云何彼生盲人不曾见色能说如是一种色不

大仙答言「不能说也

佛言「如是如是大仙彼生盲人眼不曾见故不能说我亦如是不见众生微细内我是故不说

「又复大仙眼非众生如是非耳非鼻非舌非身非意得众生名又复大仙非五取阴得众生名非十八界非十二分十二因缘得众生名又复大仙亦非内空得众生名亦非外空非内外空得众生名

「大仙当知眼念不住变异不停如是意等皆念不住变异不停如是大仙五阴亦尔一念不住变异不停如是大仙三十六种不净之物皆念不住变异不停如是等中无众生名

「又复大仙色物和合数名众生若人思量分分观察彼不得命不得养育富特伽耶亦不得人摩那婆等

「大仙当知若有众生如来不说四圣谛法若无众生则是如来若不知法如和集取如心取得

尔时大仙光明炬言「世尊我光明炬自从今日求一切智世尊若一大劫为一日夜数如是日三十为月数如是月十二为岁数如是岁以成一劫世尊我宁如是无边劫中常住火坑须弥楼山高大乃至阿迦尼咤我宁如是无边劫中在彼山上念念自堕投身在地如劫火烧五处炽然我宁如是无边劫中常以如是五火自炙世尊我宁忍受如是等苦而终不能舍一切智求一切智因缘精进我不休息

尔时五通诸仙人等皆近世尊复从座起白世尊言「我从今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力所堪發勤精进

尔时世尊即于仙人如是语已眉间放光——其光名曰毘尼婆帝此光出已普照十方彼十方处一切诸佛眉间亦放如是光明毘尼婆帝光明势力令此大地六种震动谓震等震平等动平等起西高东下南高北下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在上雨华散此佛会天鼓妙声甚可爱乐乾闼婆王作五分乐供养如来赞叹世尊风吹天香以熏如来菩萨欢喜以诸璎珞掷置空中在如来上华香烧香妙鬘涂香散种种香种种妙衣幢盖缯幡供养如来诸天欢喜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大曼陀罗一切大众心生欢喜以己所著妙好衣服用奉如来

尔时此处释迦如来毘尼婆帝光明——上去乃至遍到阿迦尼咤诸天宫殿下去乃至阿鼻地狱——如是照已围绕十方诸佛世尊然后还来入世尊顶

尔时慧命须菩提以妙伽陀请如来曰

「朝日释迦子  放光照十方
此非无因缘  唯愿为我说
见人主奋迅  此众皆生疑
亦有欢喜意  清净心悕望
或有人合掌  或有言善哉
唯愿如来说  除断众生疑
空中帝释王  梵王世界主
心皆生欢喜  赞叹实功德
诸天虚空中  雨种种妙华
多有诸音乐  不击自然鸣

尔时世尊即告慧命须菩提言「汝须菩提见光明炬大仙人不须菩提是人未来月光世界当得成佛号毘婆尸如来正遍知此贤劫中一千如来最后如来同时出世须菩提若有众生闻毘婆尸如来名者皆蒙威力——如如意珠须者皆得须菩提八万四千诸大仙人闻此法门得不退地须菩提是等一切弥勒世尊佛法之中当得十地复三百劫生自灯明如来正遍知佛之世界

「须菩提无量菩萨闻此法门即时皆得首楞严三昧音声智三昧受胜位三昧如幻三昧界胜三昧慧王三昧海藏三昧地藏三昧虚空藏三昧得光明三昧须菩提有恒河沙亿数诸天一切皆得无生法忍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证阿罗汉须菩提恒河沙数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见是因缘如来放此毘尼婆帝光明普照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出自舌根遍覆己面彼舌根中出无量色出种种色——所谓青白等色颇梨色——遍至无量无边世界然后还来入世尊足

尔时无尽意菩萨从座而起整服一厢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若无因缘如来不笑今者世尊何因缘笑

尔时世尊告无尽意菩萨言「善男子我为饶益不信众生出舌而笑非妄语人有如是舌

尔时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此法门中能为他人演说一偈得几许福

佛言「善男子十方世界尽佛所见佛眼境界所有诸佛一切供养一切乐具皆以供养乃至诸佛入涅槃已为作宝塔所有功德若复有能为他说此说实义句法门一偈得福甚多胜前福德

「善男子若于说此胜法门者生清净心赞言善哉如是之人则为赞叹一切诸佛若复有能供养之者与供养我等无有异

尔时世尊普遍观察一切众会既观察已说如是言「我今实语善男子当有地处随于何处有此法门住彼地处为一切佛之所观察善男子此法门者于当来世阎浮提中众生如药若有能于如是法门三种修行——若读若诵若为他说——彼人则与佛在世时请转法轮无有差別

「善男子若能书写如是法门彼人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为不难一切佛藏皆能住持

「善男子行恶道者如是法门不迳其耳善男子若有众生如是法门一迳耳者舍人身已则生清净佛之世界善男子若有供养一千诸佛种诸善根如是法门乃迳其耳

「善男子若善男子若善女人闻此法门闻已生信受持读诵能为他说我说彼人菩提在手我说彼人必得五眼自是已后诸根不劣临命尽时不失正念彼人当得一切诸佛和集三昧毘卢遮那奋迅三昧陀罗尼藏三昧珠印髻三昧授记三昧观世印三昧无字箧三昧得一切法胜陀罗尼断疑陀罗尼得第一义决定陀罗尼得如是等无量百千陀罗尼门当得五通随心忆念退生自在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多佛世尊则能护念如是法门复能处处广为他说文殊师利汝所供养恭敬给侍几许诸佛尊重赞叹所有善根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如是善根为有边际为无边际可数量不

文殊师利答言「世尊不可数量

佛言「文殊师利若能于此娑婆世界五浊乱时为他广说如是法门其福过彼文殊师利若汝唯以衣服饮食床敷卧具病药所须供养尔许诸佛如来不为他说如是法门汝于彼佛则为得罪文殊师利若汝不曾供养一佛为他广说如是法门汝则供养一切如来

世尊说已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光明炬等诸大仙人一切众会并诸天及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欢喜赞叹

第一义法胜经


校注

之【大】〔-〕【明】 深【大】深种【宋】【元】【明】【宫】 梵【大】胡【宋】【宫】 第【大】佛说第【明】 魏【大】魏天竺【元】【明】 支【大】支等初【元】【明】 唯【大】惟【宫】 毡【大】毯【宋】【明】檐【元】担【宫】 罐【大】鑵【宫】 羊【大】牛【宫】 芳【大】芍【宋】【元】【明】 鸟【大】乌【宋】【宫】 力【大】大【宋】【元】【明】【宫】 异【大】类【宋】【元】【明】【宫】 迭【大】下同递【宋】【元】【明】【宫】下同 厢【大】*葙【宋】箱【宫】* 未【大】来【宋】 老【大】尼【宋】【元】【明】 向【大】响【宋】【元】【明】 以【大】似【宋】【元】【明】【宫】 迳【大】经【宋】【元】【明】 狗【大】下同垢【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 多【大】无【宋】【宫】 天【大】〔-〕【宋】【元】【明】【宫】 仙人【大】天人【宋】【元】 等【大】平等【元】【明】 天【大】大【宫】 散【大】鬘【明】 陀【大】他【宋】【元】【明】【宫】 己【大】〔-〕【元】 彼【大】从【明】 颇梨【大】【明】 说【大】〔-〕【宋】【元】【明】【宫】 迳【大】下同经【元】【明】下同 第【大】佛说第【明】
[A1] 烧【CB】【丽-CB】【碛-CB】炽【大】(cf. K11n0202_p0242b03; Q11_p0022c17)
[A2] 黄【CB】广【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第一义法胜经
关闭
第一义法胜经
关闭
第一义法胜经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