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我今说护摩  由此速成就
由护摩业仪  相应不间断
如是一切事  随明当应作
随类作护摩  无上成就业
护摩说多种  略说有五种
广说大瑜伽  于秘密教说
我今则略说  持明之游戏
由护摩仪轨  成就于族坛
护摩五种事  一一有多种
息灾及增益  第三为降伏
钩召为第四  第五是敬爱
如是五护摩  敬爱为最胜
我今说军荼  依瑜伽相应
息灾炉正圆  应当如是作
增益应正方  三角作降伏
金刚形军荼  钩召为最胜
长作莲华形  敬爱为相应
已说五种类  军荼业无上
息灾初夜起  增益初日分
中日分应作  降伏猛利法
钩召一切时  后夜作敬爱
如是五瑜伽  作业为等引
面北作息灾  增益向东方
应面南而住  以作降伏事
仰视遍诸方  是为钩召仪
若敬爱相应  应住面向西
息灾结佛印  增益宝标帜
金刚怒降伏  金刚钩钩召
大召而相应  敬爱莲华部
如是五瑜伽  应作护摩事
息灾烧甘木  增益用菓木
苦木降伏业  刺木为钩召
花木说敬爱  如是五种木
瑜伽者应用  息灾炉作轮
增益三股杵  降伏一股
钩召应作钩  敬爱作莲华
息灾炉应量  横全竖半肘
增益两肘量  深量应用半
降伏军荼相  三角各一
钩召长一肘  横深各减半
敬爱亦一肘  横深如钩召
五种军荼坛  应画作三重
中院羯磨杵  四隅画莲华
第二院四契  谓四波罗蜜
四隅内供养  第三院应画
八方天眷属  四隅于四门
外供养四摄  中安遍照尊
此息灾军荼  余四军荼相
三院皆如是  增益于中院
应画羯磨  第二院应画
宝生佛眷属  第三院及门
亦如前所说  降伏于中院
独股羯磨杵  四隅画莲华
第二院应画  降三世眷属
四种忿怒相  第三院及门
亦如前所说  而皆忿怒相
钩召于中院  应画金刚钩
四隅画莲华  第二院应画
不动佛眷属  第三院四隅
八方及四门  如初军荼知
敬爱于中院  画莲华羯磨
四隅三股杵  第二院应画
无量寿眷属  应画四种尊
第三院四隅  八方及四门
所说亦如前  此是五护摩
瑜伽经所说  修行者应知

其炉缘高两指阔四指缘内炉口本地阔两指于中契印高两指其炉近身开竖项阔四指长两指次阔十指长四指次作莲华形令大小相称从竖项至叶末都十二指高下并与缘齐五种炉并同其治地如大曼荼罗

掘地持锹等印金刚缚竖禅智进力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 儞 佉 那 嚩 苏(上) 提 婆嚩(二合引) 诃(引)」 

加持泥及瞿摩夷涂香等印二手合掌屈进力戒方二节相合禅智并竖去进力如口形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 阿 蜜哩(二合) 都 纳婆(二合) 嚩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诃(引)」 

加持五色粉印及真言并如瑜伽经所说加持苏乳及木五种谷华等并以金刚羯磨菩萨真言各加持七遍印二手各以禅智捻戒方甲余三度开竖如金刚杵形即相交右押左真言曰

      

唵 嚩 日罗(二合) 羯 磨 捡(平引)」 

所烧护摩枝皆安右边苏于莲叶台上饭糜近炉右边安左边应置二香水器其器金银熟铜白瓷商佉并通用香白檀欝金龙脑等二器一用洒火及供养物等一用圣众火天漱口洒净印禅捻檀甲三度竖开真言曰

       

唵 阿 蜜哩(二合) 谛 吽 發 咤」 

漱口印右手金刚拳舒进度搅水加持七遍讫右手作掬抄水垂手向身右旋洒火真言曰

       

唵 嚩 啰 娜 嚩 日啰(二合) 昙」 

息灾本尊火天及炉衣服饭食花皆用白作吉祥坐两脚交竖膝右押左与慈心相应增益皆用黄全跏坐降伏皆用黑蹲踞坐以左足大指而履右足大指甲上钩召皆用赤半跏坐敬爱同钩召色贤坐跂物垂脚坐迎请从三昧耶至迎请皆依本法或随五种护摩随部部主五相成身迎请已诵赞叹以四摄安立圣众围绕炉坛然后献阏伽各结本羯磨印安立示本三昧耶诵护摩真言一百八遍然后取一花以火天真言加持三遍或七遍掷火中然后结火天印以左手握右手腕右手舒掌向外屈禅度撗在掌中进度如钩来去献已以禅度捻进度即成發遣真言曰

            唵 翳 呬 翳 呬 摩 诃 部 多 泥(上) 嚩 哩         使 儞尾(二合) 惹 萨 哆 摩 孽哩(二合) 呬          怛嚩(二合) 虎 谛 摩 诃 罗 摩 悉泥(平) 珊          儞 都 波 嚩 阿 哦那(二合) 曳 呵 微也(二合)        迦 微也(二合) 娜 诃 娜 耶 娑嚩(二合引)  

诃(引)」 

迎已以香水三洒三漱口然后用本真言以大杓酌满三杓苏投火想投火天口中至于心莲华真言曰

      

唵 阿 哦那(二合) 曳 娑嚩(二合引) 诃(引)(加持亦用此)」 

即以此真言小杓三投蜜酪乳及木乃至香花等想火天四臂右手无畏第二手持珠左手仙杖第二手执军持想从心遍身中流出无量涂香云花云烧香云饮食灯明种种供养供养一切佛菩萨缘觉声闻及一切世天于火天真言「娑嚩诃」上称所求事投之然后以大杓三满杓供养加持一花置本方坐处请出炉还本座然后三净火以四字明迎请佛菩萨各坐本座三献漱口以三大杓满杓献后以小杓三酌蜜酪乳糜酪饭及木五谷香花等各三投想投圣尊口中至心

若息灾法五谷中须十倍加油麻木用百八或五十四或二十一真言曰

          唵 萨 嚩 播(引) 婆 娜 诃 那 嚩 日啰(二合)    

耶 娑嚩(二合引) 诃(引)」 

或有教中说用部母为息灾或本尊真言或毘卢遮那真言皆「娑嚩诃」上为自他愿除一切灾心专注于炉中圣众想圣众皆从心外遍身毛孔流出供养云海至无边世界供养一切佛及除一切三恶趣苦恼护摩已以满三杓献圣众所残五谷香花等聚一器中献十方世天若作增益先如前迎请火天即献圣众三大杓并木香花等烧粳米

若欲延命烧屈蒌草其延命炉如前增益炉外作甲胄形其粳米屈蒌草比余物挍十倍多

增益真言曰

       唵 嚩 日啰(二合) 补 瑟咤(二合) 曳(平) 娑嚩(二合引)  

诃(引)」 

延命真言曰

       

唵 嚩 日啰(二合) 喻 晒 娑嚩(二合引) 诃(引)」 

于「娑嚩诃」上加心中所愿之语心专注于炉中圣众想从圣众心外遍身毛孔中流出供养云海至无边世界供养一切佛菩萨及照触一切有情六道四生皆获荣盛富贵延命即以此光明想自宅中雨七宝及所资用物又想天甘露灌注自我遍于毛孔

若作降伏先如前迎请火天用蔓菁或芥子油或水牛苏或用噜地啰先献圣众三大杓已用无香花或臭花安悉香毒药等或唯用铁末或作么努晒前人形段段截投之投火天时想从火天心外遍身中流出器杖投彼人上想火天及本尊皆作忿怒形真言曰

        

吽 嚩 日罗(二合) 萨 怛嚩(二合) 耶 發 咤」 

于「發咤」上加彼人名或用本法或用不动尊或降三世或文殊师利六足尊等真言想忿怒尊身中流出器杖云海供养尽虚空一切忿怒尊即此器杖落彼家及身上

若作钩召皆如增益唯花用有刺木赤花或用本法中所烧物真言曰

       

吽 嚩 日罗(二合) 羯 哩洒(二合) 耶 弱」 

于「弱」上加彼人名即想从本尊心外遍身流出无量金刚钩供养尽虚空一切佛贤圣以此众钩钩召三恶趣有情安置人天善处即以此众钩入彼人心召来

若作敬爱法竝同上唯花用赤色花或用本法中所用物真言曰

       

吽 嚩 日罗(二合) 吠 舍 野 弱」 

于「弱」上加彼人名即想从本尊身中流出花箭遍无量世界供养一切佛贤圣及射缘觉声闻厌离心及六道四生互憎恚心即以此众箭射彼人五处所谓额两乳心及下分(谓隐密处)

次说三摩波多法安所成物于苏器前或物大即安于左右边随便处行人身苏器盛物圣众如是五集应巡环次第安立取小杓满杓苏加于所盛物上诵真言至「娑缚(二合)诃」字即举杓投火与「诃」声俱下便长引「诃」声令杓却至物上「诃」声方绝如加持人即安杓头上若用本尊真言无「娑缚(二合)诃」字者当加而诵若遥加持人或抄名或著前人衣标心而加持若无苏即用乳亦得供养了用大杓满杓三献圣众并三洒三漱取小杓诵灭恶趣真言为一切有情护摩七遍或二十一遍心奉送圣众还本座以四字明引十方世天入炉中依前洒漱即以所残香花苏蜜等投各诵本真言一遍或三遍各于「娑嚩诃」上加所求事即结圣众羯磨及三昧耶契诵赞叹發愿结降三世印左旋解界即奉送如念诵法即出道场外于道场八隅敷茅草或莲叶或余青草或涂圆坛为十位于东方帝释左右置梵天地天若道场内无置处即于道场前別为方界即于中作八方于中作两位置梵天地天

东方帝释乘白象住五色云中身作金色右手持三股当心左手托左𦜮左脚垂下三天女各手持莲华盘盛青莲华或以盘盛杂华等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印 捺啰(二合)    

耶 娑嚩(二合) 诃(引)」 

东南方火天乘青羊赤肉色遍身火焰右二手一持青竹一持军持左二手一扬掌一持念珠有二天女持天花左右置苦行仙垂左脚蹉右足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阿 哦那(二合)    

曳 娑嚩(二合) 诃」 

南方焰魔天乘水牛右手执人头幢左手仰掌——有二天女侍二鬼使者持刀持戟——赤黑色垂右脚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焰 摩 耶 娑嚩(二合)  

诃」 

西南方罗刹主天乘白师子身著甲胄右手持刀令竖左手大指押中小二指赤肉二天女侍左右二罗刹鬼持三股戟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乃哩(二合) 底曳(二合)   

娑嚩(二合) 诃」 

西方水天于水中乘龟浅绿色右手执刀左手持龙索头冠上有五龙四天女持妙华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缚 噜 拏 野   

娑嚩(二合) 诃」 

西北方风天云中乘麞著甲胄左手托𦜮右手执独股头创创上有绯幡二天女侍之并药叉众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嚩 耶 吠(微先反)   

娑嚩(二合) 诃」 

北方毘沙门天坐二鬼上身著甲胄左手掌捧塔右手执宝棒身金色二天女持宝华等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吠 室啰(二合)      

嚩 拏 野 娑嚩(二合) 诃」 

东北方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云大自在天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坏盛血右手持三戟创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伊 舍 那 耶   

娑嚩(二合) 诃」 

上方梵天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没啰(二合) 𭙞(敢心反)     

摩(二合) 宁(尼奚反) 娑嚩(二合) 诃」 

中心置四臂不动尊青肉色二手各別作金刚拳头指小指各曲如钩形安口两角想如牙右手持刀令竖左手持索半跏右押左坐盘石上威焰光明遍身如火

下方地天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毕哩(二合) 体(地以反)    

微曳(二合) 娑嚩(二合) 贺」 

十方天供养杂粥所谓粳米油麻菉豆相和煮盛一器中每座置净叶先以净瓶盛香水写少许置叶上献次涂香以指弹献次花烧香次乐一杓粥各以本真言加持三遍即用小蜡烛或纸烛便插粥上其烛作意令献未遍来不得令灭于「娑嚩(二合)诃」上加所求愿语

七曜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孽啰(二合) 醯        湿嚩(二合) 哩 耶 钵啰(二合) 跛 哆 而渝(二合)       

底(丁以反) 罗 摩 耶 娑嚩(二合) 诃(引)」 

二十八宿真言曰

          南 莫 三 漫 多 没 驮 南 诺 乞洒(二合)        怛啰(二合) 湿(宁吉反) 儒 那 儞 曳 娑嚩(二合)  

诃」 

于八方中两位与上下天相诸献竝同若別有所愿独用亦得若护摩坛中各依方标心令住

我今次应说  注杓写杓相
于此作成就  持诵者速获
注杓一肘量  佉木令坚
无孔穴应作  口应妙端严
阔狭四指量  深当用一指
如吉祥子相  于中三股杵
应作妙端严  麁应足一把
写杓一肘量  木如前所说
或佉陀罗木  口旋一指量
深量应半之  于中作莲华
亦用金刚杵  如是大仙说
求悉地应作  护摩速成就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八家秘录》云「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一卷不空译 贞元新入目录海仁运珍护摩仪轨一卷 师子国三藏沙门阿目伽跋折罗译奉勅改名智藏 叡与前稍广

后智藏译既在明藏然彼有烂脱无八天形像此即不然又文有具略存两本可也是故依宝历六丙子年野山妙瑞师于东寺四本校正之本更校小池坊经库康和五年之本寿梓时享和改元辛酉年五月丰山偶居沙门 快道志


校注

【原】享和元年刊长谷寺藏本【甲】宽治三年写高山寺藏本 业仪【大】仪业【甲】 长【大】即【甲】 华【大】*叶【校异-原】* 为【大】而【甲】 苦【大】共【甲】 杵【大】作【甲】 肘【大】肘底量应半之【校异-原】 宝【大】宝四隅画莲叶【校异-原】 其【大】于【甲】 真【大】竖真【校异-原】 甲本梵字无下同 引【大】*〔-〕【甲】* 如【大】令如【校异-原】 合【大】合引【甲】 各【大】〔-〕【甲】 即【大】印【甲】 枝【大】支【校异-原】 香【大】〔-〕【甲】 刚【大】〔-〕【甲】 花【大】香花【校异-原】 (以左上)十三字【大】〔-〕【甲】 同钩召色【大】色同钩召【校异-原】 跂【大】跋【甲】 迎请【大】即【校异-原】即迎请【甲】 炉坛【大】坛炉【甲】 各【大】各各【甲】 度【大】〔-〕【甲】 进【大】戒【甲】 使【大】使(二合)【校异-原】 尾二合【大】也二合尾也【甲】 摩【大】磨【甲】 都【大】呬都【校异-原】 波【大】婆【甲】 娜【大】嚩【校异-原】 本【大】本尊【甲】 此【大】此真言【甲】 满【大】酥满【校异-原】三满【甲】 后【大】后复【校异-原】 香花【大】花香【校异-原】 八【大】八枚【校异-原】 婆【大】波【甲】 二合引【大】*〔-〕【甲】* 及【大】及光明【校异-原】 地【大】他【甲】 么努晒【大】〔-〕【甲】 以【大】〔-〕【甲】 众【大】〔-〕【甲】 从【大】〔-〕【甲】 佛【大】佛菩萨【校异-原】 (谓隐密处)【大】谓隐密处【甲】 草【大】〔-〕【甲】 内【大】内外【甲】 即【大】〔-〕【甲】 于【大】〔-〕【甲】 𦜮【大】胯【甲】 漫【大】*曼【甲】* 右【大】跣【甲】 漫【大】满【甲】 者【大】者一【甲】 持【大】捧【甲】 主【大】〔-〕【甲】 白【大】色【甲】 乃【大】底【甲】 底【大】底哩【甲】 于【大】〔-〕【甲】 绯【大】俳【甲】 先【大】绕【甲】 坏【大】杯【校异-原】 耶【大】也【甲】 摩【大】么【甲】 尼奚【大】左委【甲】 各別作【大】〔-〕【甲】 两【大】两边【甲】 净【大】一净【甲】 指弹【大】弹指【甲】 哆【大】多【甲】 以【大】去【甲】 罗【大】〔-〕【甲】 吉【大】去【甲】 儒【大】祖【校异-原】须【校异-原】〔-〕【甲】 对【大】对曜东宿西【校异-原】 密【大】固【校异-原】 于【大】〔-〕【甲】 甲本奥书曰宽治三年极月十八日于仁和寺喜多院书写了 原本奥书曰一校加笔毕享和癸亥四月十二日慈顺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关闭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关闭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