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从首楞严三摩地起。遍观大众而作是言。我观一切有情。无始已来流转生死。妄业缠覆互相爱憎。感种种业报招种种灾难。我承一切如来加持神力。略说随世方便。除灭灾障教令诸天。作扇底迦曼荼罗法。如来大悲顺众生界作如是说。我从过去无量劫中娑罗树王佛所闻此妙法。我今说之。汝当善听。此法深妙意趣难知应从传教大阿阇梨咨请受学。又须拣择上妙吉祥宿曜时日。亲受真言印契并护摩法。安置图画教令法轮。受学之僧须得身心戒品清净。四重十重不应缺犯。若有缺犯不应为他作是念诵。反招殃咎亦不効验。持法之人常须清净。若为国王应作曼荼罗。或撚五色粉。或以彩色图画佛像菩萨诸天差別形貌。内外分布位次尊卑次第。必须慎静隐密作之。深心敬奉志求必获应効。灾灭福德生长。如响应声无求不果。莫使不信因果邪见外道。浅智无识愚痴人等。及屠儿魁脍五旃荼罗。黄门奴婢婬女之类等人闚见此轮。便生毁谤。造者谤者二俱有损。诸天形像不合令凡愚之人辄见。若轻慢显露灵神不悦。即福祐难祈。法人招咎若不慎密徒劳施设。彼浅智人不达如来大悲方便及真言威神之力。佛以巧慧教勅加持。日月星辰游空天众。令發慈心。如来于方等大集日藏月藏等经早已宣说。亦于余会频有显扬。我今为汝分明。告示安布次第息灾念诵曼荼罗法。若有国界日月薄蚀。或五星失度形色变异。或妖星彗孛陵押王者贵人命宿。或日月亏损于本命宫中。此时应用此教息灾护摩。或遭大疫疾病流行鬼神暴乱。异国兵贼侵掠国人。若有明人先知之者。应当奏上置曼荼罗。帝主日日發虔敬心。亲自發愿祈请加护。必获胜利恶贼消灭。若有世人怱遭厄难王难贼难悬官口舌。或为怨家陵逼。恶病缠绵医疗不差。当此之时。恐有危祸。或宿世怨魂命难死厄。即依此教。图画建立除灾法轮曼荼罗法。隐密精勤加持念诵。志诚祈祷众圣天主。愿除灾祸令我获得一切吉祥。应当洒扫一净房室。以白色牛承取未至地瞿摩夷。用白檀香水和吉祥香遍涂其地。又以香水数数散洒屋及四壁。使极清净。于中图画此息灾轮。若作曼荼地坛。应须依教掘地。除去恶物碎瓦破器。髑髅毛发糠糟灰炭。蜣蜋诸虫毒螫之类。及以刾骨朽木砾石砂[宓/(乏-之+土)]等物。別取河岸坚好白土其味甘者。和香填筑极令坚实。然后如法涂拭。先令画人不食酒肉五辛远离染欲。香汤澡浴著新净衣。日之晨朝与授八关斋戒。于净白𫄬上或净素布上。画此十二辐金轮。若作地曼荼罗。即应撚五色粉。其粉一一色。各別以真言加持七遍。或三七遍。然后用之。或以彩色图画。三日三夜或七日七夜。祈福事了即须收之。若是地坛应以除去形像。不应久留。恐有虫鼠污践。下愚人见及邪见外道。及五旃荼罗黄门奴婢等见。即众圣皆不喜悦反招其咎。若欲将随身远行。即于白𫄬上或绢素上彩色图画。或方一肘或二肘。大者不过三肘四肘。随己力分画七十余尊佛。及菩萨诸天形像。依法安布。于轮辐间并书梵字真言莫题名字。若为国王应须大作地坛。或十六肘二十四肘。上至二十八肘。其数不同凡庶之人。恐王者生疑。权于纸上书一切诸天名字。帖于诸尊之下。令彼断疑而生正信。若能梵书其名最为上妙。若不识梵字者。随方文字题之亦通。从轮心中平仰。画一八叶白莲华。于华心中以金或银。画一金轮佛顶。一字陀罗尼字悖噜吽(三合长声呼)字后先画炽盛光佛顶。身诸毛孔放大光明。当佛前相对隔真言字。当画佛眼部母菩萨红莲华色。各持幖帜印契。次于佛右边画文殊师利菩萨。作赤金色亦持本幖印。于佛左边画金刚手菩萨。白红色亦执持幖帜。皆半跏而坐四尊相对。更于文殊右边画不思议童子菩萨。文殊左边画救护慧菩萨。于金刚手右边画毘俱胝菩萨。于金刚手左边画观自在菩萨。如前八大尊。各有色相幖帜印契颜貌。以偈诵曰。
于真言外应画九执大天主。所谓日天月天五星蚀神彗星。及大梵天王净居天那罗延天都使多天帝释天主。当佛背后画摩醯首罗大天。共一十二尊。列位分布周围一匝。各有所乘各有所执。唯传受此法者知之。于此大天外又安界道。于道外竖画一十二枚独股金刚杵。通至外轮辋。以为金轮之辐。于此辐间。当佛前面向佛。右边逐日顺转。安师子宫次秤宫次蝎宫次弓宫次摩竭宫。此六宫在佛右边。又从佛后顺转却向佛前。安宝瓶宫次鱼宫次羊宫次牛宫次男女宫次蟹宫。此六宫在佛左边与师子宫相接当佛背后安虚宿。当佛前安七星宿。于此十二宫外安置二十八宿。各依本宫次第安置。惟为国王除灾即全画天身。自余凡庶已下除灾不应画天身。但置位书梵字天名点星形即得。于二十八宿外周匝画轮缘如车辋形。金色阔狭大小与轮形相称。于此辋上画八方天王。当佛前安焰摩天。当佛后安多闻天王。文殊师利背后辋上安水天。于金刚手背后安持国天王乾闼婆王。四隅四天。东北角欲界自在天。东南角火天。西南角罗刹主。西北角风天。于此辋上空处。金银书炽盛光佛顶真言及缘生四句偈十二缘生经文。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又书十二灭句。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令其分布遍于辋上。又于轮外应书一百八个青莲华。叶头如承此轮之势。即于一一叶上梵书一阿字。应金银或用白粉。金银最妙。叶外四边界外方四缘。周匝画作界道。于界道上画独股金刚杵。相接周匝围绕令合。便成结界。于方界内轮外四角空处。画四大明王以为外护。于佛前右边角内。画四臂降三世明王青色。于佛前左边角内。即画无动明王青色。于佛后右边角内。画四臂无能胜明王紫黑色。于佛后左边角内。画四臂大力乌𫇴澁摩金刚明王赤色。此四大明王。并皆坐宝盘石上火焰围绕。如是依教安布。名曰一切如来秘密除灾教令法轮。若有难时。上从王者次及储君后妃婇女。下及百寮道俗凡庶。本命宿上五星陵押退行留守。或日月于上交蚀。彗孛恶星𠡭犯宿者。于是中即用此法。严饰一净房深密之处。建曼荼罗。勿使多人知见。若多人知见即求愿难得灾祸不除。若国王息灾者。应严饰一深殿建曼荼罗。依教如法护净严饰如经所说。勿使女人黄门奴婢下劣人见即触秽道场。所谓及诸畜生皆是不吉祥之类器。若猪狗猫鼠尽勿令见清净道场。若能一一躬亲自入道场。至诚祈祷所祀天神。念诵炽盛光佛顶真言昼夜不间断。兼诵诸尊真言。少则三日三夜。多或七日七夜或二七日夜。至心持念兼作护摩。乃至感应得吉祥警诫此为最胜。当知灾障决定消灭。若得应効。其曼荼罗。便须收却不应久留。本法如是。若是地坛便须除刬扫去。送于长流净水之中。若身不得自入道场者。或处律公私职务或事严君。应奉尊贵或处幽闺禁约。或乃身力不逮或家老少病患。或卑下身不自由或容寄他方无家无处。或近邪见恶人怨家之处难为建立。即应访求一明解此法教之人。或道或俗殷勤求请。供彼所须令替身念诵。慎密精诚建立道场。然后酬赏劬劳令其欢喜。如其事逼不及作坛。但于幽静深房清净或伽蓝之处。取净床敷安轮坛。北面悬炽盛光佛顶轮王像。或对一忿怒王尊像亦得。幢幡华盖庄严敷置此轮坛。于尊像前如曼荼罗势。四面如法饮食果子乳粥酪饭。沙糖酥灯蜜浆甘蔗。蒲桃等浆罗列陈设。焚香散华供养至心持念。法人身著纯白衣服。日数如前必得灾灭。其供养器物并用白银。无用白铜或白瓷充勿用触器。吉祥唯须常诵炽盛光佛顶陀罗尼昼夜不间。其所烧香当用沈水白檀白胶薰陆白茅和之。不绝计千计万。乃至洛叉或三洛叉亿。数以得愿满为限。亦不定数为期。兼诵佛眼真言文殊师利金刚手等八菩萨真言。每初入道场。各先诵一百八遍。请召入道场。诸天及宿曜真言各念七遍。正念诵时深發慈心。常以佛眼瞻视此轮上诸天形像。下心祈祷焚香發愿求乞恩福。不应作降伏忿怒之心。便乖圣竟必不相应。此等皆是大福德天仙行菩萨道。以誓愿力受此天身。为饶益有情故令诸刚强众生怖畏作善。岂有将此凡夫下劣微分芥福垢秽之身。而欲折伏造化天仙。无有是处。审可思虑而乃行之敬而畏之。深起慈心愍念一切诸有情极厄难诸众生等。愿令解脱一心持诵炽盛光佛顶真言。唯功多为上。我今宣说陀罗尼曰。
于 娑發(二合) 咤下应云 扇 底(二合) 迦 室利(二合)
曳娜 莫 三(去) 曼 多 勃 驮(引) 南(上引)(一) 阿 钵啰(二合) 底(丁以反) 贺 多 舍(引) 娑 曩(引) 南(引)(二) 唵(引) 却 却 佉(去引) 呬 佉 呬(声异反)(上同三) 吽 吽(引) 入嚩(二合) 攞 入嚩 攞(四) 钵啰(二合) 入嚩(二合) 攞 钵啰 入嚩(二合) 攞(五) 底 瑟姹(二合) 底 瑟姹(二合) 瑟置哩(二合引)(七) 娑拨(二合) 咤(半音呼) 娑拨(二合)
咤(半音) 娑嚩(二合) 贺(引)(八)佛眼菩萨真言曰。
曩 莫 萨 嚩 怛 他(引) 蘖 帝 毘庾(二合) 啰曷(二合) 帝(引) 毘药(二合) 三 藐 三(去) 没 第(引) 毘药(二合) 唵(引) 噜 噜 娑普(二合) 噜 入嚩(二合) 攞(引) 底(丁以反) 瑟姹(二合) 悉 驮(引) 路(引) 佐 儞(平) 萨 嚩(转舌) 𪢐他(二合) 娑 驮(引) 𩕳 曳 娑缚(二合)
贺(引)心真言曰。
唵(引) 没 驮 路(引) 左 宁 娑嚩(二合引) 贺(引)
诵彼真言曰
曩 莫 三(去) 曼 多 没 驮(引) 南(引)(一) 系 系 俱 摩 啰 迦(二) 微(上) 目 乞底(二合) 钵他 悉体(二合)(他以反) 多(三) 娑么(二合) 罗 娑么(二合) 罗(四)
钵罗(二合) 底(丁以反) 枳然(二合) 娑嚩(二合引) 贺(引)唵(引) 嚩 髻 娜 曩 莫(六字文殊)
曩 莫 三(去) 曼 多 嚩 日啰(二合) 𭊥(引)(一) 战
拏 么 贺 噜 洒 拏 吽(引)曩 莫 三(去) 曼 多 嚩 日啰(二合) 𭊥 唵 嚩 日啰(二合) 播 抳 嚩 日啰(二合) 萨 怛嚩(二合)
吽念彼真言曰
曩 莫 三(去) 曼 多 没 驮(引) 喃 系 摩 贺(引) 摩 贺(引) 娑么(二合) 啰 钵啰(二合) 底(丁以反)
枳然(二合引) 娑嚩(二合) 贺(引)曩 莫 三(去)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上) 系(引) 系(引) 紧 旨(慈以反) 罗 拽 徙 阿(去急呼) 尾 娑么(二合)
野 儜 曳 娑嚩(二合引) 诃(引)即说真言曰
曩 莫 三(去) 曼 多 没 驮(引) 南(一) 萨 嚩(转舌呼) 佩 野 怛啰(二合引) 散 儞(入)(二) 吽(引) 娑颇(二合)
咤 野(三) 娑嚩(二合引) 贺(引)即说真言曰
曩 莫 三(去) 曼 多 没 驮(引) 喃(引)(一) 唵(引) 钵 娜摩(二合) 进 跢 么 抳(尼贞反) 入嚩(二合) 攞(引)
吽(引)心中心。
唵 嚩 啰 曩 钵 娜铭(二合) 虎吽(二合引)
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 喃(一) 唵(引) 翳 系 曳 呬 么 系(引) 湿嚩(二合) 啰(引) 野 娑嚩(二合引)
贺(引)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喃(一) 噜 捺啰(二合)
野 娑嚩(二合引) 贺(引)大梵天王真言曰。
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 喃(一) 唵(引) 么 贺(引) 没啰(二合) 𤚥么(二合) 曳(引)(二) 翳 醯 曳 呬
娑嚩(二合引) 贺(引)请召十二宫天神真言曰。
娜 莫 三 曼 多 没 驮 喃(一) 唵 仡啰(二合) 系(引) 湿嚩(二合) 哩(引) 野(二) 钵啰(二合) 钵多 孺 室(丁逸反) 哩么(二合引) 野(四) 擿 计 吽(引) 柞
娑嚩(二合引) 贺(引)(五)请召二十八宿真言曰。
曩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喃(一) 唵(引) 阿(上) 瑟咤(二合) 尾孕(二合) 设 底(丁以反) 喃 诺 乞察(二合) 怛㘑(二合) 毘药(二合) 儞(宁逸反) 曩 捺 𩕳(去)
曳 摘 计 吽(引) 柞 娑嚩(二合引) 贺(引)娜 莫 三 曼 多 没 驮(引) 喃(一)(上) 唵 萨 嚩(转舌) 祢(泥礼反) 嚩 多(引) 喃(引)(二) 翳 醯 曳(二合引) 呬 阿(引) 儞(宁逸反) 底也(二合) 素 么(四) 半 左 诺 乞察(二合) 怛啰(二合)(五) 攞 护 计 都 娜嚩(二合) 捺 舍 尾 么 曩(六) 阿 瑟咤(二合) 尾孕(二合) 设 底(丁以反)(七) 钵哩(二合) 体(他以反) 吠 曳(二合入)
摘 枳(经异反) 吽(引) 柞(入) 娑嚩(二合引) 贺(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又书灭句即是十二缘灭。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右于轮外一百八莲华叶上。各梵书一阿字令周遍。每持诵时。应發愿启白众圣。手捧香炉至诚处恭长跪。向佛作如是言(此誓愿文。须道场主每日三时自入启愿。念诵人亦须自诵令熟。常须發此誓语)弟子某甲(俗人称姓名。若僧云比丘某甲。若大臣官长云某官姓名。若国王云某国号主姓名)我今归命佛法僧宝海会圣众。仰启清净法身遍照如来。普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菩萨众。一切贤圣声闻缘觉。五通神仙九执大天。十二宫主二十八宿。众圣灵祇四大明王。护世八天并诸眷属。土地山川护法善神。业道冥官本命星主。我今遇此灾难变(所求之愿。一一具言之)某事相陵。游空大天愿顺佛教勅。受我迎请悉来赴会。向此单诚發欢喜心。为我某甲除灭如是急厄灾难。我承大圣摄护慈力遇闻此教。拔济我等及一切有情轮回苦业。唯愿九执天神。依佛教轮变灾为福。施我无畏令安乐住。当来共结菩提眷属。永舍爱憎互相饶益。愿施无畏令我吉祥(已上愿文每常须懃诵一日三时启愿勿绝也)每日三时或四时或长时。發愿祈请除不至心。若也因巡怠慢即所求无应。其遭厄人须懃诚發愿。道场满日依真言教法。以酥蜜酪乳木护摩。及施八方天并施一切鬼神等食。又于一水盆中。著种种甘美饮食果子甜脆等。皆须擘碎诵施焰口真言起慈悲心。加持三七遍或七七遍或百八遍。将施郭外或宅外泻置于净地。施与无名无位鬼神食之。或分泻置江河长流水中。如是依教作者。一切灾难无不消灭除殄。时文殊师利菩萨告大众言。我从闻此教法已来。常为众生如是演说。一切如来当证知我。宣说教令除灾法轮竟。汝等诸天众当如佛教敬顺奉行。尔时诸天闻说此经已。皆大欢喜异口同音咸作是言。敬依圣旨不敢违越。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校注
【原】享保年间刊丰山大学藏本,【甲】贞元十二年写高野山宝寿院藏本,【乙】石山寺藏古写本 轮【大】,轮仪轨【甲】 出文殊大集会经息灾除难品亦云炽盛光佛顶【大】,(出文殊大集会经息灾除难品亦云炽盛光佛顶)【乙】 楞【大】,稜【乙】 我【大】,〔-〕【甲】 大【大】,〔-〕【甲】 彩【大】*,䌽【乙】* 作之【大】,之作【甲】 获应【大】,应获【乙】 人【大】,〔-〕【甲】 陵押【大】,𪋾捭【甲】,𪋾押【乙】 悬【大】,县【考偽-原】 陵【大】,𪋾【甲】【乙】 画【大】,〔-〕【甲】 荼【大】,荼罗【甲】【乙】 糠【大】,康【乙】 螫【大】,蜇【乙】 [宓/(乏-之+土)]【大】,𪉖【乙】,𢲸【考偽-原】 日之【大】,日日【甲】【乙】 授【大】,受【甲】【乙】 关【大】,开【甲】 彩【大】,丝【乙】 虫【大】,蛊【乙】 于白【大】,〔-〕【甲】 者【大】,〔-〕【甲】 书【大】,画【乙】 帖【大】,贴【考偽-原】 梵【大】,梵字【甲】 亦【大】,二【甲】 一【大】,〔-〕【甲】 画【大】,书【乙】 字【大】,〔-〕【甲】 三【大】,二【乙】 幖帜【大】*,摽炽【乙】* 亦【大】,〔-〕【甲】【乙】 幖【大】,摽【乙】 持【大】,〔-〕【甲】 手【大】*,首【乙】* 相【大】,顶【甲】 色【大】,花【甲】 持【大】,执【甲】【乙】 佛【大】,〔-〕【甲】 辋【大】,网【甲】【乙】 辐【大】,轮【甲】 右边【大】,〔-〕【甲】 边【大】,〔-〕【考偽-原】 宫【大】,宫次女宫【甲】【乙】 佛【大】,〔-〕【甲】 王【大】,主【乙】 缘【大】,䌽【乙】 书【大】,画【乙】 便【大】,使【甲】 王【大】,〔-〕【甲】 胜【大】,〔-〕【乙】 依【大】,衣【甲】 陵【大】,𪋾【甲】【乙】 是【大】,是时【甲】【乙】 祀【大】,犯【甲】【乙】 昼【大】,〔-〕【甲】 诵【大】,〔-〕【甲】 七【大】,七二【甲】 送【大】,送送【甲】 律【大】,〔-〕【考偽-原】 少【大】,小【乙】 酥【大】,苏【乙】 白【大】,白银【甲】 无【大】,天【乙】 诸【大】,〔-〕【甲】 甲本乙本俱梵字总缺 二合【大】,丁以反【乙】 佉【大】,呬【甲】 声【大】,馨【乙】 吽【大】,吽(引)【甲】【乙】 嚩【大】,嚩(二合)【乙】 啰【大】,啰(二合)【乙】 二【大】,三【甲】【乙】 缚【大】,嚩【乙】 引【大】*,〔-〕【乙】* 引【大】,上有归命句【甲】,(上有归命句)【乙】 边【大】,眉【考偽-原】 佛【大】,法【甲】【乙】 上【大】,〔-〕【甲】 罗【大】*,啰【乙】* 曰【大】,〔-〕【甲】 娜曩【大】,曩莫【甲】,曩娜【乙】 拏么【大】,荼摩【乙】 贺【大】,贺(引)【甲】【乙】 拏【大】,拏(引)【甲】【乙】 言【大】,言曰【甲】【乙】 去【大】*,〔-〕【乙】* 𭊥【大】,𭊥(引)【甲】【乙】 抳【大】,抳(二)【乙】 二合【大】,〔-〕【乙】 磔【大】,𭬬【甲】,𢳗【乙】 去【大】,〔-〕【乙】 合【大】,令【甲】 竖【大】,竖念彼真言曰【甲】,竖即诵真言曰【考偽-原】 南【大】*,喃【乙】* 引【大】,引上【甲】【乙】 二【大】,二句【乙】 摩【大】,么【乙】 引【大】,引入【乙】 言【大】,言曰【甲】【乙】 驮【大】*,驮(引)【甲】* 一【大】,引【甲】 么【大】*,摩【乙】* 欲【大】,欲【乙】 曰【大】,〔-〕【甲】 合【大】,〔-〕【甲】【乙】 二【大】,三【甲】 多【大】,多(二合)【乙】 室【大】,窒【乙】 引【大】*,〔-〕【甲】* 柞【大】*,祚【乙】* 引【大】,〔-〕【甲】【乙】 喃【大】,喃(二)【乙】 诺【大】,设【甲】 引【大】,〔-〕【甲】【乙】 言【大】,言曰【乙】 上【大】,〔-〕【甲】 唵【大】,唵(引)【甲】 泥礼反嚩【大】,嚩泥礼反【乙】 引【大】,〔-〕【甲】【乙】 呬【大】,三【甲】,呬三【乙】 舍【大】,捺【甲】 引【大】,〔-〕【乙】 密【大】,要【乙】 水【大】,本【甲】【乙】,外【考偽-原】 王【大】,主【乙】 定慧【大】,慧定【乙】 契【大】,方【甲】 握【大】,屈【甲】,掘【乙】 方【大】,王【甲】 状【大】,形【甲】 处【大】,虔【甲】【乙】 语【大】,愿也【甲】 若僧云比丘乙本作本文 云【大】*,者【甲】* 若大至名乙本作本文 某【大】,某甲【甲】 若【大】,〔-〕【甲】【乙】 身【大】,界【甲】 官【大】,空【乙】 今【大】,今星主我今【甲】 陵【大】,𠡭【甲】【乙】 懃【大】,慇【乙】 酥【大】,苏【乙】 摩【大】,魔【乙】 教【大】,〔-〕【乙】 诸【大】,〔-〕【乙】 炽盛光佛顶仪轨【大】,〔-〕【乙】,大圣妙吉详菩萨说除灾教令轮仪轨【甲】 甲本奥书曰,中天竺国大那烂陀寺梵僧尸罗跋陀罗三藏于兴元府译笔受僧慧琳于时贞元十二年【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9 册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