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城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四十二亿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人是时世尊自念命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即告长老大目健连汝当遍告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沙门求三乘者皆来集此大林精舍于是目连敬受佛教以神通力一念之间至须弥顶發大音声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咸悉闻知而说颂言

一切诸世界  佛子普当听
佛今雨法雨  谁乐咸宜往

尔时目连说此颂已有四十二亿百千比丘来诣精舍时长老舍利弗作是念言我今亦当以神通力令诸聚落所有沙门皆集来此作是念已即现神通时有三十亿百千沙门来集精舍稽首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离一切忧菩萨离诸境界菩萨峰辩无尽菩萨弃诸盖菩萨不空见菩萨救恶趣菩萨自在菩萨香象菩萨慈氏菩萨善男子汝往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中所有一生补处菩萨阿鞞跋致菩萨得无生忍菩萨普告令集大林精舍时诸菩萨承佛圣旨各随所诣彼诸世界有八十亿百千一生补处菩萨亿百千阿鞞跋致菩萨三十亿无生法忍菩萨六十亿净意解脱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复有初發菩萨之心及应法器诸菩萨等不可称计皆与同类承佛威神各从本土乘空而来为佛作礼退住一面

尔时舍利弗见诸菩萨品类差別世界不同然皆齐等乘空来集心生疑念为以如来功德神力之所致耶为复何缘而来至此今当问佛为令此会诸菩萨众闻佛所说疑惑悉除获如恒沙无碍之辩于诸如来闻法受持无疑无忘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令速得菩萨四种清净无尽法门何等为四所谓众生清净法门清净辩说清净赞佛土清净复得四种妙好之法何等为四所谓身相妙好口相妙好意相妙好方便妙好复得悟入四陀罗尼门何等为四所谓受持无尽陀罗尼门通达深法陀罗尼门善入众生诸根方便陀罗尼门普能分別善恶业报陀罗尼门尔时舍利弗以是疑故如其所念如其所思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动念觉观云何菩萨清净智慧无量决择唯愿如来为我宣说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人天令受快乐今问如来如是之义舍利弗汝欲为令初学菩萨悟解深法疾得无量辩才方便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为汝分別解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受教而听

尔时佛告舍利弗若诸菩萨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發广大心无所染著无取无舍受持诵念此陀罗尼尔时世尊说陀罗尼曰

写陀(提耶反)体昙(一)阿拏么拏(二)阿谿么谿(三)娑蔓多目谿(四)娑低(低耶反)逻咩(五)扫咩(六)欲讫低(二合七)泥噜讫低(二合八)泥噜讫多(二合)钵鞞(九)[口*(黍-禾+利)][口*(黍-禾+利)]醯𪏭(十)舸立箄(二合十一)舸立谤(二合)(十二)舸立跛(二合)(十三)[口*(黍-禾+利)](去)𥟦(去)啰啝低(十四)啰醯黎(十五)醯礼黎(十六)醯逻醯礼黎(十七)战提(十八)遮啝低(十九)者黎遮啰拏(二十)遮啰遮啰拏(二十一)阿者[口*(黍-禾+利)](二十二)按低(二十三)按多低(二十四)舸啰拏(二十五)阿啰拏(二十六)阿散低(二十七)涅缦泥(二十八)涅靺哆泥(二十九)涅目讫低(二合三十)涅殿低(三十一)涅陀(提耶反)(三十二)涅诃嚟(三十三)涅诃啰伏么黎(三十四)荷啰烧驮泥(三十五)烧跋泥(三十六)尸罗烧驮泥(三十七)钵吉低(二合)靺泥(三十八)钵吉低(二合)泥跋泥(三十九)(去)啝伏婆啝泥(四十)阿僧倪(四十一)娜咩(四十二)(娑可反)(四十三)微晡罗钵鞞(四十四)葛屣拏(四十五)姪嚟(四十六)姪姪嚟(四十七)摩诃姪姪嚟(四十八)泥般泥(四十九)(去)啝伏婆(去)啝泥(五十)婆啝泥(五十一)摩诃婆啝泥(五十二)讫咤泥(五十三)摩诃讫咤泥(五十四)耶赊啝低(五十五)者黎(五十六)阿者黎(五十七)摩者黎(五十八)娑摩者黎(五十九)姪茶散泥(六十)速思体(二合)(六十一)阿僧伽鞞呵嚟(六十二)阿僧伽泥呵嚟(六十三)娑蔓多目谿(六十四)涅诃黎(六十五)涅诃啰欲讫低(二合六十六)涅诃啰伏么黎(六十七)涅诃啰烧驮泥(六十八)姪茶散泥(六十九)速思体(二合)(七十)扫咩宋摩啝低(七十一)思荡(二合)(七十二)思汤(二合)摩啝低(七十三)思贪(二合)婆啝低(七十四)侄茶思傥(二合)(七十五)思汤(二合)摩钵卑低(七十六)摩诃钵鞞(七十七)娑蔓多钵鞞(七十八)鞞摩罗钵鞞(七十九)鞞摩罗啰湿咩(八十二合)娑蔓多目谿(八十一)萨婆怛𡆗(二合)女揭低(八十二)(乌可反)(去)撦陀(提耶反)钵啰(二合)低婆(去)(八十三)驮啰尼泥驮泥(八十四)驮罗尼目抗奴散泥(八十五)萨婆勃陀婆(去)瑟低(八十六)萨婆勃驮姪瑟耻(二合)(八十七)泥驮那遨低嚟(二合八十八)莎诃(八十九)

佛告舍利弗菩萨若修此陀罗尼者不应分別有为无为亦不取不著不增不减不成不坏不合不散不生不灭亦不念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法亦不积集摄取诸法但当思惟诸佛非色非无色非相非无相菩萨不应同于二乘取佛色身何以故声闻缘觉取佛色身庄严之相光明照曜父母生育饮食长养血肉筋骨四大合成无常变坏苦恼不净为佛色身菩萨不尔何以故如来之身无生相故普为众生于一切法以非明照集智资粮显现法身虚空相无生相如来法身以无生相而为色蕴复以无生相甚深之义是一切法体故然诸菩萨不应非色取如来相若以非色取如来相便同声闻谓佛入于寂灭涅槃色身断灭无复更生菩萨不尔何以故如来之身无尽相故普为众生于一切法以非明照显现色身以法作相集福资粮以如来色身无尽相故是为无尽色蕴是故诸法亦无尽相若众生界度脱未尽如来常现无尽色身或现佛身或菩萨身缘觉身声闻身梵天身帝释身大自在身那罗延身或复现于国王大臣长者商主良医之身或现沙门婆罗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丈夫妇女童男童女乃至现于禽兽之身皆为度脱诸众生故方便示现

复次菩萨不应同于声闻缘觉执取如来三十二相谓佛色身从父母生骨肉和合菩萨不尔何以故如来之身如虚空相无生相故亦非明照普为众生集智资粮于一切法显现法身此佛法身无所入相无尽相故示现三十二相以无生相甚深之义是一切诸法体故然诸菩萨不应同于声闻缘觉取佛非相谓佛入于寂灭涅槃诸相皆灭无复更生菩萨不尔何以故如来之身无尽相故普为众生于一切法以非明照显现色身以法作相集福资粮以如来色身无尽相故三十二相以无尽相故一切诸法亦无尽相若众生界度脱未尽如来常以诸相严身光明显现于其相中复现奇特无量诸相其相云何所谓十方诸佛及刹于其相中悉皆影现若有众生见闻此者信解开悟长菩提心由是菩萨不应以非相取于如来

复次菩萨不应同于声闻缘觉执取如来八十种好乃至灭相如上所说若众生界度脱未尽如来常以随好严身光明照曜于其好中复现奇特无尽诸相其相云何所谓我初發心身为国王名曰光明及以值遇然灯如来授我记別乃至第三阿僧祇劫于其中间所有苦行一一皆于随好中现若有众生见闻此者信解开悟长菩提心菩萨由此不应执取随好灭相亦不念于家族眷属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行不到亦无所得不垢不净不智不愚亦无说法无我净无众生净不自利不利他不生法不灭法亦不清净身语意业亦非过去未来现在非自为非为他舍利弗此菩萨始从观察如来色身及蕴界处如是成就则为诸佛之所忆念入是法门尔时菩萨用此法门净菩提性能知如来无上真净菩提法身是诸如来法身之体非诸凡愚所行境界亦非二乘初学菩萨之所能知何以故此辈乐著色身体相及蕴处界乃至相好而修行故当知过去初学菩萨以此法门净菩提性皆为愍念诸众生故修习色身蕴界等处当知菩提如是法门成立何以故以是色身随顺世法众生因此供养三宝修习菩萨六波罗蜜行四摄事于是菩萨以此法门回作世间内外诸法或蕴界处或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乃至或为父母眷属戒定慧蕴解脱解脱知见蕴凡诸药草花果甘露百谷苗稼利众生故方便安立若菩萨从于初句悟解菩提清净法身复从后句安立色身当知即为一切智人之所印可何以故凡愚众生结集世业贪著我所不了真谛是故不称一切智心二乘虽有胜义谛智以非正见灭生死种故亦不称一切智心诸佛如来具知胜义世俗二谛智慧无尽行愿满足得大菩提复入一切善根三昧是故称可一切智心何以故凡愚众生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所获胜福皆从诸佛功德所致若如来成等正觉莫不皆是出生无边门陀罗尼力当知此经是一切善根所生之本为一切法门积集之藏种性无垢超度魔军舍利弗若诸菩萨闻此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者于无上菩提皆不退转何以故此经具显诸佛所行赞其功德能为破坏一切众生生死业行无染法式尔时世尊而说颂

汝等勿乐著  一切诸法空
于诸佛菩提  亦莫起分別
于菩提涅槃  心不生疑惑
若能修此行  速得陀罗尼
听此修多罗  习智空无相
无生亦无灭  当速证菩提
菩萨持是经  深解无量法
得生诸佛刹  亲近最胜尊
若得陀罗尼  决定深义趣
不生退惧心  受持无尽法
十方一切佛  说法皆尽闻
闻已悉受持  顶戴而奉行
若受持此经  于文字名句
及所说妙义  终无有疑忘
如日月光明  所照无不遍
了知此法门  通达无量义
诵持此经故  即自能开解
一切最胜法  陀罗尼妙门
假使一劫中  一切诸众生
所有深疑惑  皆问持经者
时持经菩萨  咸皆为开演
疑网悉已除  菩萨智无尽
爱乐此经故  能速近菩提
如是真佛子  护持秘密藏
持此陀罗尼  众生咸敬念
诸佛共称扬  名闻十方界
由持此经故  临欲命终时
见八十亿佛  申手俱携接
咸作如是言  汝当往我刹
由诵持此经  见受如斯福
若百千亿劫  造罪当应受
诵此陀罗尼  一月皆清净
菩萨亿劫中  勤习诸功德
一月诵此经  其福超于彼
善念慧精进  三昧陀罗尼
经故常现前  乃至如来地
三界诸众生  一时尽为魔
诵持此经故  悉无能障碍
此经中解释  一切诸法门
而说一切智  因是成正觉
我因闻是经  然灯授我记
记言汝成佛  解脱诸众生
彼时见诸佛  其数如恒沙
闻诸佛说法  皆悉能解了
若欲得受持  诸佛所说法
勤修学此经  速成如是力
殊胜庄严刹  大会诸圣众
光相及妙族  皆从此经得
若人经七日  谛思惟是经
八十亿诸佛  为说如斯法
邪思慎莫思  不应思勿思
以智当正思  速得此经典
勤修此法门  勿惧菩提远
如人至宝洲  随意采众宝
若持陀罗尼  莫言无善报
具足人天乐  近佛位非难
若愿速成佛  应持是经典
毕竟定当得  无上大菩提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成就四法必定当得此陀罗尼何等为四一者不乐爱欲二者不生嫉妬三者于诸众生能舍一切无有恚恼四者昼夜欢悦深乐求法舍利弗菩萨成就如是四法得此陀罗尼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爱欲深炽盛  能为地狱因
魔王此障道  应当速远离
懈怠造诸罪  恶业堕泥犁
展转在其中  多劫无休息
不应生嫉妬  断利及名闻
慈眼视贫穷  故获如是位
一切兴诤讼  贪爱心悭吝
若能悉断除  当得如斯法
昼夜勤求法  于众生无恚
复专乐是经  速能获此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成就四法得此陀罗尼何等为四一者住寂阿兰若行二者悟入甚深法忍三者不乐名闻利养四者能舍所爱之物乃至身命菩萨成就如是四法得此陀罗尼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常习阿兰若  诸佛所称赞
勤行深法忍  当如救头然
悟入深法义  无毁呰他人
不应恋著家  名闻利养处
勿于诸财宝  而生贪爱心
乐少欲知足  如鸟无储积
既已得人身  常应修善行
出家弃苦本  善哉得佛法
憍慢等烦恼  皆令得清净
应当勤恭敬  尊重佛法僧
贪利失念智  亦丧信施行
如是之人等  去菩提甚远
是故应弃捐  名誉及利养
修持清净戒  正见慈悲行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成就四法得此陀罗尼何等为四所谓入于八字之义云何八字一者跛字是第一义一切诸法无我入义二者攞字入于如来无生法身以非明照集智资粮无所入相以无生相而为色身以无尽相而为色蕴入义三者么字智慧愚痴法作同类入义四者舸字分別业报亦无业报入义五者阇字悟生老病死不生不灭入义六者驮字悟陀罗尼法体空无相无愿寂如涅槃开解入义七者赊(赊我反)奢摩他住寂定相鞞钵舍那正见诸法相如何而得住于寂定宜当精勤昼夜无间观佛形像不应取相当念鞞钵舍那以慧正见若行者见佛而现将为真佛应作是念此所见佛从何方来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方所来耶若将此佛是人所造应作是念此佛为是泥木作耶为复金铜所作如是观已知所见佛但由我于精舍之中观佛形像昼夜忆念是故此佛常现目前由是当知我常见闻一切诸法将为实者皆从自心忆念而起即是菩萨第一温习不住定也若菩萨于初分中所作观心微得明已应即摄念起于加行乃至能知一切世间所有诸法皆悉不离自心而起此是菩萨第二德相不住定也菩萨复当如是观察今此念体为谁是耶应知但是依他起心遍计所执之所依住当知此心无一所有如毛端许此是菩萨第三忍不住定也从此复即起自在定起此定已即是菩萨第四世谛无上法不住定也世谛法中菩提之心为无有上此即依他起性之心周遍入于圆成实性此圆成性是性净真如而此真如是义谛心何以故以胜义谛有二相故云何二相谓以无生相故如来法身清净相续体故复以无尽相故示现如来色身相好相续体故此菩萨明如来法身清净体已复明色身相好显现体已菩萨即知法界解脱法门见未曾见心生欢喜此是菩萨得第一欢喜地位

云何真如是胜义谛此圆成实性亦通义谛贪欲恚痴于胜义中本来空寂无所断除清净法身于胜义中本来常在无可增益由以正见无所得心集智资粮息诸恶法是故诸佛法身显现由以正见作诸善法是故诸佛色身显现云何依他起性亦胜义谛由性自无因习起性故离执有然存事物故离执无

复次云何遍计所执自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亦是住于胜义谛门当知所见蕴等种类但是凡愚宿习因缘忆念攀缘而实非有是故菩萨解蕴界处一切法中法身显现菩萨既解彼蕴界处但是凡愚自心所见然即用此摄诸众生修菩萨行是故菩萨见蕴界处一切体相资粮显现色身相好

云何观佛形像亦住胜义谛门当作是念我今所见佛之形像非佛所有种类之相此但是我现在观察像因缘故见佛形像得入定中类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以是义故见佛形像不应总无当知赊字与一切法无有差別皆同法门入义八者叉字诸法皆空不生不灭何以故悟解诸法本来空寂自性涅槃入义是八字义如是受持随何方所有是经卷者应当尊重恭敬供养半月半月读诵演说若见诵习此经典者称扬劝进舍利弗若有菩萨修此四法得是陀罗尼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八字常忆念  书持是经典
半月半月说  勤化诸众生
由斯近佛位  智慧甚弥广
当于十方刹  亲睹诸如来
即于诸佛所  学佛所行法
坚固护持教  诸恶悉断除

复次舍利弗若有菩萨修学如是陀罗尼者当得四种善根法利何等为四一者十方诸佛摄护是人二者究竟无有诸魔娆乱三者诸恶业障速得清净四者疾获微妙无断辩才舍利弗若有菩萨受持如是陀罗尼故得此法利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受持是经故  十方佛护念
一切诸魔军  无能为娆恼
重苦诸业障  速尽无有余
于此陀罗尼  当疾能开解
闻赞持此经  读诵及书写
如说而修行  速证菩提果

佛告舍利弗乃往古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是时有佛号曰宝胜威宿劫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舍利弗宝胜威宿劫王如来临涅槃时有转轮圣王名曰星持七宝具足王四天下其王有子名不思议功德最胜时此王子年始十六于宝胜劫王佛所最初得闻此陀罗尼精勤修习其后经于七万岁中舍身命财及以王位复于七万岁中独处闲静加趺坐胁不著地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如来所闻说是经悉皆受持是时王子即便出家经九千岁以此无边门陀罗尼广为众生开演其义而王子比丘于后生中教化八十亿那由他百千众生皆悉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或有证于不退转地时彼众中有一长者名为月幢闻说此无边门陀罗尼已随喜善根功德力故得值九亿诸佛世尊恭敬供养得此最上陀罗尼法于诸言论最为殊胜又获第一无断辩才于三劫中供养诸佛过三劫已得成无上正等菩提号曰然灯舍利弗彼时不思议功德最胜王子比丘者今无量寿佛是也舍利弗我与贤劫诸菩萨等行菩萨道时悉皆得闻此陀罗尼深心随喜由此随喜善根因缘超越世间四十百千劫生死流转又于九亿诸如来所供养恭敬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若欲速得大菩提者宜应受持此陀罗尼若复不能受持之者但生随喜所以者何由此善根必定当得不退转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受持读诵书写广为他人分別演说其所获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一切众生无能测度尔时世尊而说颂

若有闻此经  书写生随喜
读诵及受持  广为他人说
其所获功德  众生莫能测
于无量劫中  受福无穷尽
菩萨所生处  常得见诸佛
获不思议信  善解深经义
于经有疑滞  便能自开悟
从是疾当成  无上菩提果
总持神通定  此等皆无尽
了达深法忍  常近诸如来
我念过去世  闻说如是经
奉觐恒沙佛  逮成无上道
彼月幢长者  得佛号然灯
功德胜比丘  成无量寿佛
我与贤劫中  无量诸菩萨
俱得闻此经  深心共随喜
以随喜功德  销灭诸尘垢
罪障殄无余  速成无上觉
若乐近菩提  降魔及严相
勤修此总持  所欲非难获
若以恒沙刹  满中珍宝施
菩萨持是经  其福逾于彼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专心念此陀罗尼者有八药叉常当拥护何等为八一名戍[口*(黍-禾+利)]二名姪茶三名钵部羝四名那罗延跋五名遮唎怛六名突达产七名俱末八名苏博呼此八药叉住在雪山护念是人资助道业为除衰患益其精气持是经者应当沐浴著净衣服经行诵习此陀罗尼于诸众生其心平等观察经义如法供养复有八菩萨在欲界天亦常拥护持是经者何等为八一名噜遮二名鞞唠战三名般娘钵鞞四名窣耶揭鞞五名萨低六名阿鞞钵耶钵本七名诺叉怛啰阇八名遮唎怛磨是八菩萨亦当营卫资助道业令得此法持是陀罗尼者应当尊重信受奉行慈愍众生舍其过恶虽受少恩心常念报于甚深法专求开解以善方便恒利众生于来乞者惠施无悋如来说是法时有三十二恒河沙等菩萨得此陀罗尼于无上菩提皆不退转复有六十频拔啰菩萨得无生忍复有三万二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诸天雨花百千乐器不鼓自鸣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奉持佛告舍利弗此经名为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亦名能达菩提陀罗尼亦名得一切智降伏众魔陀罗尼如是受持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长老舍利弗及余刹土诸来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校注

【原】丽本 终南山【大】大唐唐【明】唐终南山【宋】 上座将军师【大】沙门释【元】【明】 重翻【大】重【宋】〔-〕【元】【明】 健【大】揵【宋】【元】【明】 自在【大】世音【宋】【元】【明】 慈氏【大】弥勒【宋】【元】【明】 反【大】*切【明】* 逻【大】𡆗【宋】【元】 [口*(黍-禾+利)]【大】*𥠖【宋】*【元】*【明】* [口*(黍-禾+利)]去【大】[口*(黍-禾+利)]【宋】【元】去声[口*(黍-禾+利)]【明】 𥟦【大】*[口*(黍-禾+利)]【宋】*【元】*【明】* 去【大】*去声【明】* 啰【大】*罗【宋】*【元】*【明】* 荷【大】诃【宋】【元】【明】 婆【大】婆(去)【宋】【元】婆(去声)【明】 葛【大】蔓【宋】 娑【大】婆【宋】【元】【明】 呵【大】阿【明】 阿【大】呵【明】 侄【大】姪【宋】【元】【明】 𡆗【大】逻【明】 抗【大】枕【宋】 相【大】根【元】【明】 称【大】种【宋】【元】【明】 言【大】*曰【宋】*【元】*【明】* 授【大】受【宋】 是【大】此【明】 有恚恼【大】恚恼故【宋】【元】【明】 经【大】典【宋】【元】【明】 所【大】可【宋】【元】【明】 无【大】〔-〕【宋】【元】【明】 勤【大】劝【宋】【元】【明】 加【大】跏【宋】 曰【大】言【宋】【元】【明】 勤【大】觐【宋】【元】【明】 罗【大】*啰【宋】*【元】*【明】* 啰【大】𡆗【宋】逻【元】【明】 二【大】三【宋】【元】【明】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关闭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关闭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