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故。说过去七俱胝准提如来等佛母准提陀罗尼。乃至我今同说。即说大明曰。
娜么飒哆南(去音下同一)三藐三勃陀(去音)俱(去音)胝(上音)南(二)怛姪(停也反)他(三)唵(四)折隷(五)主隷(六)准提(七)莎嚩(二合)诃(八)
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九十万遍。无量劫来五无间等一切诸罪。悉灭无余。所在生处。皆得值遇诸佛菩萨。所有资具随意充足。无量百生常得出家。若是在家菩萨。修持戒行坚固不退。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恒生天上。常为诸天之所爱敬。亦常守护。若下生人间。当为帝王家子。或贵族家生。其家无有灾横。病苦之所恼害。不堕三恶道趣。诸有所作无不谐偶。所出言教人皆信受。诵此陀罗尼满十万遍者。得见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有重罪不得见者。更诵满十万遍。即境界中吐出黑饭。或见升于宫殿或登白山及上树。或见大池旋水。或腾空自在。或见天女与妙言辞。或见大集会中听说妙法。或见拔发自身剃头。或吃酪饭饮白甘露。或渡大海或浮大河。或升师子座或见菩提树。或上船或见沙门。或著白衣黄衣以衣笼覆头。或见日月或见童男女。或见自身上有乳树。或升花果树。或见黑丈夫口中吐出火焰怖走而去。或见恶马水牛状似相鬪退失而走。或见自食乳粥。或见有香气白花。若见如上相者即知罪灭。若有五逆罪业重。不得见如上相者。应当更诵满七十万遍。决定得见如前相貌。复次我今说此陀罗尼功德所作之事。若于佛像前。或于塔前若清净处。以瞿摩夷涂地。而作四肘方曼茶罗。复以花香幡盖饮食灯明烛火。随力所办依法供养。若欲求愿。先须念诵。加持香水散于八方上下结界。既结界已。于曼茶罗四角及其中央。皆各置一香水之瓶。行者于西面向东方。胡跪念诵一千八十遍。其香水瓶即便自转。随意东西任以高下。
或以净瓦钵烧香熏之。内外涂香。盛满香水并好香花置曼茶罗中依前瓶法而作念诵。其钵则转与瓶无异。
若欲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即烧香發愿启白圣者。愿决疑心。若右转即知成就。左即不成就。
又取好花念诵一百八遍。遣一童子洗浴清净著新净衣。以香末涂手捧花掩面。复以自手更取別花。念诵一遍一掷童子身上。童子即闷善恶皆说。随意舞笑起坐来去。
复以前法更取好花。散镜面上即有善恶相自现镜中。或以朱砂或以香油。涂大母指甲(其香油以稣摩那花浸胡麻油中是)念诵一百八遍。即现天神及僧菩萨佛等形像。若心有所疑三世中事。一一请问皆知善不善。即大母指上皆自现。
或取童女所槎之线。念诵一遍作一结。如是满二十一结。与病人小男女等。项上系著。恶魔鬼魅等病皆得除瘥。
或以白芥子置酥中。取芥子少许。念诵一遍一掷火中。如是二十一度病即除愈。
又以瞿摩夷涂地作曼茶罗。以炭画地作彼形。石榴等杖鞭之。彼鬼啼泣求自走去。不敢更来或以铜宾铁木等。作金刚杵。置病人边念诵。以杖打亦即奔走。
复有一法。若有人被鬼所著。复身在远处不能自来。或行者不能自去。应取杨枝念诵一百八遍。遣人将去彼云。汝住汝去。某乙遣将此杖鞭汝。汝若不去损汝无疑。若不去鞭之即去。
复有一法。若在路夜行念诵不阙。无有贼盗。及虎狼恶魅鬼等怖畏难处。持心念诵并作护身。彼等诸难即皆自灭或發菩提心或生怖畏。或有言说心求免离若被执缚即自解脱。
若欲渡江河大海。水中所有龙鼋等畏。念诵亦如前法即得不怖。
或被蛇咬。即遣彼人围绕念诵人数匝。即愈。
或患丁疮痈节癣漏。取熏陆香净土水相和。念诵二十一遍。涂上即愈。
或复国土水旱不调。牛马畜等疫毒流行。应以油麻大麦粳米粟豆酥蜜乳酪白乳木诸杂香等。皆置一边烧香發愿。为一切众生除去灾难。即作手契护身想念。取前诸物念诵加持。掷著火中烧之。如是七日日別三时作法。时別一千八十遍即得满愿。一切安乐一切三宝悉皆护助。亦能成就一切大愿。
若欲降伏诸大鬼神见即心伏。取舍利骨七粒。于白琉璃椀中盛著。取醍醐半升亦盛著椀中。于白月十五日夜。香台前及窣堵波塔前。泥一二肘方曼茶罗。置椀于中。取好花供养。西面著一香𬬻烧安悉香。馺馺念诵。其椀中舍利当放光。或生出舍利。时行者持香炉發愿礼拜。即出取舍利尽饮取醍醐。其舍利盛一琉璃瓶中。以五色䌽囊盛之头戴。即无量俱胝佛常逐行者。诸鬼神等自然降伏。作法时一日一夜不食。
若求富饶。以粳米油麻置酥酪中手。把少许發愿念诵。七遍掷著火中烧之。随力七日乃至七七日。即如其愿若求子。于桦皮叶上。书此陀罗尼。并画童子。以紫䌽裹之。念诵一千八十遍安著髻中即孕。
若夫不乐妇。取净瓶盛满香水。別置净处。以瞿摩夷涂作曼茶罗。念诵一百八遍。如是七瓶皆作此法。于净处以香花为道场。取瓶内香水洗浴。夫即爱乐亦得有孕。妇不乐夫亦如前法。
若欲降伏舍睹𠰷。取一劫波罗。香汤净洗浴。取黄丹和酥。涂著劫波罗上。使遍。涂一小曼茶罗置中。然五盏酥灯。布于四角并中心。称前那摩。念诵一称一诵。加持白芥子。曼茶罗上著一盏乳。供养此劫波罗。一易云。为我取彼质多来。彼即质多褥佉。欲母驮。彼舍睹𠰷即伏。实莫令尽尽即累劫障道。
若欲求聪明。取石菖蒲牛黄各半两。𢭏作末以酥和于佛前作曼茶罗。念诵五千遍服之。即得聪明若。
欲得见一切鬼神。取牛黄念诵。令烟火出。即涂目并服之即见。
复有一法。于大海边或河渚间沙潬之上。以塔形像印。印砂潬上。为塔形像念诵一遍。印成一塔。如是数满六十万遍。即得睹见圣者观自在菩萨之像。或见多罗菩萨金刚藏菩萨。随其心愿皆得满足。或见授与仙神妙药。或见授与菩提之记。或现前问来。随乞愿皆得菩萨等位。
复有一法。右绕菩提树像。行道念诵满一百万遍。即见佛菩萨罗汉为其说法。意欲随菩萨即得随从。所求如愿。乃至现身成大呪仙。即得往诣十方净土。历事诸佛得闻妙法。复有一法。若乞食时常持此陀罗尼。不为恶人恶狗等类之所侵害。乞食易得。
复有一法。若在塔前或佛像前或舍利塔前。诵持此陀罗尼三十万遍。复于白月一日至十五日。设大供养。一日一夜不食。正念诵时得见金刚藏菩萨。即将是人往自宫中。
复有一法。若有王难被系闭枷锁禁其身者。诵此陀罗尼即得解脱。
复有一法。若于转法轮塔前。或佛生处塔前。或佛从忉利天下宝阶塔前。或舍利塔前。于如是等诸塔之前。念诵右绕满七七日。即见阿钵罗是多菩萨及呵利底菩萨。随其所愿皆悉满足。若须仙药即便授与。复为说法示菩提道。若有诵此陀罗尼者。乃至未坐道场一切菩萨为其胜友。又此准提大明陀罗尼。诸佛菩萨所说。为利益一切众生无边菩提道场故。若有薄福众生无有少善根者。无有根器之者。无有菩提分者。是人若得闻此准提大明陀罗尼。若读一遍即得菩提分根器芽生。何况诵持常不懈废。由此善根速成佛种。无量功德皆悉成就。无量众生远离尘垢。决定成就阿耨菩提。
依梵经本。有十万偈颂。我今略说念诵观行供养次第。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發菩提心行菩萨行。求速出离生死者。先须。
入三摩耶灌顶道场。受持禁戒坚固不退。爱乐大乘菩萨戒行。于四威仪修四无量。發四弘愿永离三途。于一切事业心不散乱。方可入此秘密法门。凡念诵供养法。于所在处。皆须清净澡浴著新净衣。严饰道场随力所办。其道场法。先须选隐便胜地。东西南北各量取四肘。作方曼茶罗。掘深一肘。除去骨石塼瓦恶土发毛灰炭糠棘虫蚁之类。以好净土填满筑平。取新瞿摩夷并好土。以香汤相和涂地。若在楼阁或居船上。依法泥涂。若在山中及好净屋。不须掘地依前涂饰。即张天盖四面悬幡。若有本尊七俱胝佛母形像。安置曼茶罗中。面向西。若无本尊。有诸佛像舍利及大乘经典供养亦得。磨白檀香涂作八角曼茶罗。犹如满月或似八叶莲华。即以新净供具金银熟铜商佉贝玉石瓷木等器。盛诸饮食及好香花灯明遏伽香水。随力所有布置供养。若苾刍苾刍尼。先持戒行。初入道场。复须忏悔更自誓發愿受戒。若在家菩萨。初入亦须自誓随力發愿。受三归五戒。或常持八戒。若常三时念诵。即于道场西南向东。至心合掌五体著地。敬礼十方诸佛菩萨。虔诚运想遍虚空界。便右膝著地合掌至心。忏悔自无始已来身口意罪。今对诸佛菩萨前。弟子某甲發露忏悔。乃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菩萨。福智圆满种种功德。我今随喜。即结跏或半跏安心定坐。除一切妄想。观六道众生无始以来生死海中轮回六趣。愿皆發菩提心行菩萨行。速得出离。即以涂香摩手而结手契。结契时以衣覆手勿令人见。先结三部三么耶契次结诸契。
结车辂契第十
其契相先以二手向内相叉。右押左。即仰开掌。二头指直申头相拄。以二大指拨二中指头。来去即成。
妙言曰。
唵睹𠰷睹𠰷莎嚩诃(结此契。心想阿迦尼瑟咤天宫中毘卢遮那如来十地菩萨围绕集会中。请准提佛母圣者。乘七宝庄严车辂。车辂上有白莲花座。座上有如所画像形。心中想念如在目前。即诵妙言三遍)
结烧香契第十七
准前根本契屈右头指。捻二大指头即成。
妙言曰。
唵隷莎嚩诃
结布字契第二十
其契相以二中指二无名指。向内相叉。二大指二头指二小指。并直竖头相著即成。
结此手契成。即想自身犹若释迦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圆满身光。想已以手契。触头上布唵字。触眼中布折字。一一依字次第。乃至两足皆以契触布之。
结捧数珠契第二十二
其契相先取数珠安二手掌中。即当心合掌。诵前根本陀罗尼三遍。以珠顶戴。便作把数珠契。净珠。
把数珠契第二十三
其契相以二手二无名指二大指。各捻珠上。二手相去一寸许。余指散开微屈即成。
诵净数珠妙言曰。
净数珠已。以自心想七俱胝佛母口中。出七俱胝陀罗尼文字。一一字放五色光。入行者口里。安自心月中。右旋布置即诵本尊陀罗尼一遍。以右手无名指。捻一颗珠过。周而复始不急不缓。不得高声。须分明称字而令自闻。所观本尊及身上布字。念诵记数。于一念中并须一时观见。不得有阙使心散乱。如观念疲劳。随力念诵。或一千二千乃至三千四千五千遍。常取一数为定。如有忙事。亦不得减数至一百八已下。此名声念诵。若求解脱速出离生死。作此三摩地瑜伽观行无记无数。念者即想自心如一满月。湛然清净内外分明。以唵字安月心中。以折隷主隷准提莎嚩诃字。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去音)谛观一一字义。与心相应不得差互。说三摩地观念布字义。
唵字门者是流注不生不灭义。复于一切法为最胜义。
折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行义。
隷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相义。
主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起住义。
准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等觉义。
提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取舍义。
莎嚩字门者于一切法是平等无言说义。诃字门者于一切法是无因寂静无住涅槃义。所说字义虽立文字。皆是无文字义既无文字。须谛观一一义相。周而复始无记无数不得断绝。不断绝者。为流注不生不灭最胜义。由不生不灭最胜义。是故无行。为无行义。是故无相为无相义。是故无起住为无起住义。是故无等觉为无等觉义。是故无取舍。为无取舍义。是故平等无言说。为平等无言说义是故无因寂静无住涅槃。为寂静无住涅槃义。是故不生不灭最胜无断。周而复始。此名三摩地念诵。
说准提求愿观想法。
若求无分別者。当观无分別无记念。
若求无相无色。当观文字无文字念。
若求不二法门者。应观两臂。
若求四无量。当观四臂。
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十地者。应观十臂。
若求如来普遍广地者。应观十二臂。
若求十八不共法者。应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
若求三十二相。当观三十二臂。
若求八万四千法门者。应观八十四臂。
如上观念当入一切如来三摩地门甚深方广不思议地。是正念处。是正真如是正解脱。念诵观行了欲出道场。复须依前次第。更结烧香灯明饮食等手契。供养忏悔随意發愿。即结前第一根本契。诵根本陀罗尼七遍。顶上散之。复结前车辂契。以二大母指向外。三度拨中指头。诵妙言曰。
妙言曰。
唵折隷主隷准提孽车孽车婆伽嚩底莎嚩皤喃布娜啰哦么那耶莎嚩诃(诵三遍)
复更结三部三么耶契。各诵妙言一遍即了。任出道场随意经行。读诵大般若或华严或无边门或法华楞伽涅槃大乘经论等。思惟诵说。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用印香泥。沙上纸上随意印之多少。如念诵有功德。如经所说境界。一一分明了知次第。欲得作扇底迦等种种方法。或为自身或为他人。即任依法而作念诵。
说扇底迦法。
若欲求息灾除一切鬼神。及聪明长命。求解脱者。即于道场中面向北。交脚竖膝而坐。衣服饮食香花灯烛地等。并用白色。从月一日至八日。日三时念诵及护摩等法。若念诵时先诵根本陀罗尼三七遍已。然后但从唵字诵之。
妙言曰。
唵折隷主隷准提与彼某甲除灾难莎嚩诃
若欲求增长。五通转轮种种宝藏布奢轮剑贤瓶如意宝。安善那。虞里迦。镜及越斧羂索三叉等一切财宝药草等求成就法者。身著黄衣面向东结加趺坐。所供养香花饮食果子灯烛地等。并用黄色。从月八日至十五日。日三时念诵护摩等事。念诵如前。
妙言曰。
唵折隷主隷准提与彼某甲所求如意莎嚩诃
若欲呼召一切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应作此法者。身著赤衣面向西结贤坐。香花饮食果子灯烛地等。并用赤色。从十六日至二十三日。日三时念诵。护摩等法。
妙言曰。
唵折隷主隷准提为彼摄召某神成就我愿莎嚩诃
说阿毘遮噜迦法。
若欲降伏一切恶神鬼。及损三宝人天者。有多罪业障重众生调伏难者。能令發菩提心修诸善业者。应起慈悲心而作此法。身著青衣面向南作蹲踞坐左脚押右脚。用不香花。食果地等皆用青黑色。从二十三日至月尽日。日三时念诵护摩等法。
妙言曰。
吽折隷主隷准提吽發咤
作法已即如常念诵。
取不截白㲲清净者。择去人发。画师受八戒斋。不用胶和色。用新椀成䌽色而用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又。身著轻罗绰袖天衣。以绶带系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为钏。其臂上钏七宝庄严。一一手上著指环。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汉言子满果此间无西国有)第六手把越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手把宝鬘。左第二手把如意宝幢。第三手把莲花。第四手把澡灌。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蜜经夹。菩萨下作水池。池中安莲花。难陀拔难陀二龙王共扶莲花茎。于莲花上安准提菩萨。其像周圆安明光焰。其像作怜愍眼看行者在下坐。手执香𬬻。面向上看菩萨。于菩萨上画二净居天。像法如是。
校注
【原】丽本,【甲】永久四年写东寺三密藏本,【乙】黄蘗版净严等校订加笔本塚本贤晓氏藏,【丙】宽治二年写仁和寺藏本 提【大】,泥【甲】 经【大】,经观行法附【明】【乙】 唐【大】,大唐【宋】【元】,南【甲】 天【大】,南天【元】 竺【大】,竺国大德【甲】 南【大】*,喃【宋】【元】【明】【乙】* 去音下同【大】,〔-〕【宋】【元】【明】 〔音下同〕-【甲】,〔音〕-【乙】* 音下同【大】,〔-〕【甲】 音【大】*,〔-〕【乙】* 三【大】,三去【甲】 陀【大】,驮【宋】【元】【明】【乙】 去音【大】*,〔-〕【宋】*【元】*【明】* 音【大】,〔-〕【甲】【乙】 上音【大】,〔-〕【宋】【元】【明】 怛【大】,呾【宋】【元】【明】【乙】 停也反【大】,〔-〕【明】,亭颉反【宋】【元】 他【大】,咃【宋】【元】【明】【乙】 折【大】,左【甲】 主【大】,注【宋】【元】【明】【乙】,祖【甲】 准提七【大】,尊上泥【甲】 八【大】,〔-〕【甲】 邬【大】*,乌【宋】【元】【明】【乙】* 波【大】*,婆【明】【乙】* 诸【大】,诸重【宋】【元】【明】【乙】 菩萨【大】,〔-〕【宋】【元】【明】 家【大】,家作【宋】【元】【明】 横【大】,横不为【宋】【元】【明】 道【大】,〔-〕【宋】【元】【明】【乙】 诸【大】,〔-〕【甲】 于【大】,〔-〕【甲】 宫殿【大】,殿宫【宋】【元】【明】 白【大】,高【校异-乙】 辞【大】,辞剃【甲】 吃【大】,契【甲】 船【大】,船舫【宋】【元】【明】【乙】 或著【大】,或见居士以【乙】 覆【大】,覆其【宋】【元】【明】【乙】 男【大】,〔-〕【宋】【元】【明】 见【大】,〔-〕【甲】 灭【大】,灭福生【宋】【元】【明】【乙】 业【大】,业极【宋】【元】【明】【乙】 德【大】,能【宋】【元】【明】【甲】【乙】 花香【大】,香花【宋】【元】【明】【乙】 幡【大】,幢【宋】【元】【明】 愿【大】,愿者【乙】 皆【大】,〔-〕【宋】【元】【明】【甲】【乙】 胡【大】,互【明】【乙】 念【大】,〔-〕【宋】【元】【明】【甲】【乙】 曼茶罗【大】,坛【宋】【元】【明】【乙】 则【大】,即【宋】【元】【明】【乙】 愿【大】,〔-〕【宋】【元】【明】 知【大】,〔-〕【宋】【元】【明】 就【大】,就若【宋】【元】【明】 左【大】,左转【宋】【元】【明】【乙】 末【大】,粖【宋】【元】【明】【乙】 闷【大】,问【宋】【元】【明】【乙】 即【大】,即身【宋】【元】【明】 稣【大】,酥【宋】【元】【明】 那【大】,〔-〕【宋】【元】【明】 是【大】,〔-〕【宋】【元】【明】 善【大】,善与【宋】【元】【明】【乙】 皆【大】,〔-〕【宋】【元】【明】 草等【大】,等草【宋】【元】【明】 酥【大】*,苏【宋】【元】【甲】* 即【大】,即得【宋】【元】【明】【乙】 满【大】,〔-〕【甲】 著【大】,者【宋】【元】【明】【乙】 夷【大】,〔-〕【宋】【元】【明】【乙】 泣【大】,哭【宋】【元】【明】【乙】 打【大】,打拂【宋】【明】【乙】,打之【元】 复身【大】,身复【宋】【元】【明】【乙】 枝【大】,杖【考偽-乙】 住【大】,往【考偽-乙】 免【大】,勉【甲】 节【大】,疖【明】【乙】 马【大】,马六【宋】【元】【明】【乙】 助【大】,念【宋】【元】【明】【乙】 骨【大】,〔-〕【明】【乙】 琉【大】*,瑠【宋】【元】【明】【乙】* 塔【大】,〔-〕【宋】【元】【明】【乙】 𬬻【大】,炉【宋】【元】【明】【甲】【乙】 七【大】,二【甲】 桦【大】,画【甲】 髻【大】,发【甲】 念【大】,〔-〕【宋】【元】【明】 酥【大】,苏【宋】【元】【甲】 酥【大】,苏【甲】 一【大】,一夜一【元】【明】【甲】【乙】 舍【大】,〔-〕【甲】 末【大】,粖【宋】【元】【明】【乙】 酥【大】,苏【宋】【甲】 若【大】,〔-〕【宋】【元】【明】【甲】 潬【大】*,滩【宋】【元】【明】【乙】*,坦【甲】 随【大】,随某【宋】【元】,随其【明】【甲】【乙】 乞【大】,乙【宋】【元】 意【大】,〔-〕【宋】【元】【明】【乙】 持【大】,〔-〕【明】【乙】 提【大】,萨【元】 耨【大】,耨多罗三藐三【宋】【元】【明】【乙】 提【大】,提故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校异-甲】,此次甲本有七俱胝陀罗尼经七字及奥书,奥书曰永久四年十二月三日成时书毕,保安三年六月二十日奉传受了 说【大】,〔-〕【甲】,佛说【丙】 提【大】,泥大明【甲】 法【大】,法南天竺国大德三藏沙门金刚智奉诏译【甲】,法门金刚三藏译【丙】 梵经【大】,经梵【宋】【元】【明】【乙】 颂【大】,诵【宋】【元】,〔-〕【明】,偈【丙】 行菩萨行【大】,〔-〕【宋】 永【大】,求【宋】【元】【明】【乙】 业【大】,發【宋】【元】 先须【大】,应先【宋】【元】【明】【乙】 (选隐…各)十字【大】,〔-〕【宋】 隐【大】,稳【明】【乙】【丙】 作【大】,〔-〕【宋】 亦【大】,皆【丙】 角【大】,〔-〕【宋】【元】【明】【甲】【乙】【丙】 佛【大】,〔-〕【甲】 跏【大】*,加【宋】【元】【明】【乙】* 妄【大】,望【宋】【元】 么【大】,摩【宋】【元】【明】【乙】 么【大】,摩【宋】【元】【明】【甲】【乙】 押【大】,压【元】【明】【乙】 嚩【大】*,努婆【甲】*,弩婆【丙】* 去【大】,上声【明】【乙】 嚩【大】,婆【甲】 之莲华部金刚部并准此【大】,〔-〕【宋】【元】【明】,莲华部金刚部并准此【乙】 么【大】,摩【宋】【元】【明】【甲】【乙】 蜜【大】,密【明】【甲】 去【大】*,去声【明】【乙】* 诵三遍【大】*,〔-〕【甲】【丙】* 么【大】,摩【宋】【元】【明】【甲】【乙】【丙】 即【大】,〔-〕【丙】 噜【大】,噜弩【甲】 解【大】,〔-〕【丙】 亦【大】,〔-〕【甲】【丙】 神【大】,〔-〕【明】【乙】 手【大】,〔-〕【宋】【元】【明】【乙】 中【大】,〔-〕【甲】 上【大】,上声【明】 指【大】,〔-〕【宋】【元】【明】 押【大】*,压【明】【乙】* 左【大】,右【宋】【元】【明】【甲】【丙】 右【大】,左【宋】【元】【明】【甲】【丙】 令【大】,合【甲】 回【大】,返【甲】,遍回【丙】 𣐍【大】,橛【宋】【元】【明】【乙】 逻【大】,罗【宋】【元】【明】【乙】 嚩【大】,婆【宋】【元】【明】【乙】 儞【大】,儞泥【宋】【元】【明】【甲】【乙】【丙】 么【大】*,摩【宋】【元】【明】【乙】* 𠰷【大】,噜【甲】 瑟【大】,〔-〕【校异-乙】 车辂【大】,〔-〕【宋】【元】【明】【甲】【乙】 座【大】,〔-〕【甲】 即【大】,〔-〕【宋】【元】【明】【乙】 圣者【大】,〔-〕【宋】【元】【明】【甲】【丙】 折【大】*,左【甲】【丙】* 主【大】*,祖【甲】【丙】* 提【大】*,泥【甲】【丙】* 醯【大】,醯曳醯【宋】【元】【明】【甲】【乙】【丙】 白【大】,〔-〕【甲】 钿【大】,铜【甲】 迦【大】*,伽【甲】* 绀【大】,钳【明】【乙】【丙】 中【大】,下【乙】 节【大】,节侧【宋】【元】【明】【甲】【乙】【丙】 节【大】,节侧或云以左右二头指捻二大指头【丙】 指【大】,指相【宋】【元】【明】 以【大】,〔-〕【宋】【元】【明】【甲】【乙】 (说陀…法)十字【大】,〔-〕【甲】【丙】 字【大】,自【宋】【元】 琉【大】,瑠【宋】【元】【明】【甲】【乙】 相【大】,想【元】 犹【大】,由【丙】 被【大】,披【宋】【明】 齐【大】,脐【宋】【元】【明】【甲】【乙】 令登【大】,登妙【宋】【元】【明】【乙】 字【大】,字安【宋】【元】【明】【甲】【乙】 胫【大】,髀【宋】【元】【明】 黄【大】,色【宋】【元】【明】【甲】【乙】【丙】 色【大】,已【元】【明】【乙】 相【大】,想【宋】【元】 内【大】,外【宋】【元】【明】【甲】【丙】 南无【大】,南慕【宋】【元】,娜慕【甲】【丙】 反【大】,切【明】【乙】 去音下同【大】,〔-〕【甲】【丙】 音【大】*,声【明】【乙】* 嚩【大】,诃【宋】【乙】,嚩诃【元】,嚩二合诃【甲】【丙】 于【大】,于散【丙】 𠰷【大】,卢【宋】【明】【乙】,路【甲】【丙】 罗【大】,攞【甲】【丙】 数【大】,〔-〕【丙】 出【大】,有【甲】,〔-〕【丙】 一一【大】,二【宋】【元】【明】 忙【大】,缘【元】【明】【甲】【乙】【丙】 减【大】,咸【甲】 八【大】,八遍【丙】 摩【大】*,么【甲】【丙】* 互【大】,別【丙】 好【大】,垢【明】【甲】【乙】【丙】 为【大】,谓为【甲】 由不生不灭最胜义【大】,〔-〕【宋】【元】【明】【甲】【乙】 住【大】,行【丙】 等【大】,〔-〕【丙】 六【大】,六神【宋】【元】【明】【乙】 当【大】,者当【宋】【元】【明】【甲】【乙】 圣【大】,正【丙】 道【大】,道者【甲】【乙】 等【大】,等饭食等【丙】 意【大】,喜【甲】 诵【大】,〔-〕【宋】【明】 睹𠰷睹𠰷【大】,睹鲁【丙】 𠰷【大】*,噜【甲】* 送【大】,逆【宋】 车【大】,车(上)【丙】 伽【大】,伽(去)【丙】 嚩【大】,嚩(二合)【丙】 皤【大】,皤嚩【宋】【元】【明】【甲】【乙】,皤嚩二合【丙】 喃【大】,南【甲】 啰【大】,阿喝逻二合【甲】,啰(二合)【丙】 么【大】*,摩【甲】【乙】* 入儞【大】,尼诵【宋】【元】【明】【乙】 诵【大】,讲【宋】【元】【明】【甲】【乙】【丙】 德【大】,〔-〕【宋】【明】,得【元】 法【大】,〔-〕【宋】【元】【明】 而【大】,〔-〕【乙】 地【大】,〔-〕【乙】 迦【大】,加【甲】 通转轮【大】,道轮剑【丙】 镜【大】,钟【明】【丙】 越【大】*,钺【宋】【元】【甲】【乙】【丙】* 等【大】,〔-〕【宋】【元】【明】【甲】【丙】 伐【大】,代【宋】【元】【明】【丙】 身【大】,〔-〕【丙】 蹲踞【大】,存居【甲】【丙】 不【大】,〔-〕【元】【明】【甲】 说【大】,〔-〕【丙】 㲲【大】,叠【甲】 成䌽【大】,盛彩【宋】【元】【明】【乙】,盛䌽【甲】【丙】 又【大】,文【乙】 罗【大】,啰【甲】 果【大】,〔-〕【甲】 斧【大】,〔-〕【甲】【丙】 跋【大】,拔【宋】【元】【明】【甲】【乙】 拔【大】,跋【明】【乙】 扶【大】,状【甲】 怜【大】,怜【甲】【丙】 𬬻【大】,炉【宋】【元】【明】【乙】【丙】 佛说【大】,〔-〕【甲】 提【大】,提大明【明】【乙】,泥【丙】 经【大】,念诵法【甲】,甲本奥书云悟解不可得,梵号阿利也母陀婆诫缚底密号最胜金刚,校了胜贤 并念诵观行法【大】,〔-〕【明】【甲】 行【大】,想【丙】 此下丙本奥书云宽治二年五月廿日快禅阿阇梨受了【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0 册 No. 1075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