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净居天宝庄严道场中。与大菩萨及净居诸天众俱。尔时世尊大慈大悲。于此会中普告一切诸天众言。汝等善听文殊师利童子行轮呪法。为欲守护诸众生故。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心大神呪王。我今当为汝等开示显说。若有诵者。我记此人则为已持一切诸呪悉皆圆满。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无过者。汝等应知此陀罗尼。于诸呪中是大神呪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常来拥护。或于觉时或于梦中。为现身相及诸善事。能令此人生大欢喜。诸善男子此之呪王尚能摄得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况余菩萨及世出世贤圣等众。复次善男子。此呪能消一切灾障一切恶梦。一切怨敌一切五逆四重十恶罪业。一切恶邪不祥呪法。亦能成办一切善事具大精进。当知是呪于世出世种种呪中为最殊胜。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若以五色𫄧。结呪索系其项上。拥护其身亦令诸愿。皆得圆满无超过者。即说呪曰。
诸佛子等此呪能灭一切恶邪魍魉。诸鬼是一切诸佛吉祥之法。亦能成就一切神呪。诵此呪者。能令众生起大慈心。能令众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碍皆得消灭。所有诸愿皆得满足。未作法时。即能成办如意之事。若發无上大菩提心。诵之一遍力能守护自身。若诵两遍力能守护同伴。若诵三遍力能守护一宅中人。若诵四遍力能守护一城中人。若诵五遍力能守护一国中人。若诵六遍力能守护一天下人。若诵七遍力能守护四天下人。若以清旦诵一遍。呪水洗面能令见者欢喜。呪香熏衣亦令见者欢喜。若患齿痛。呪揩齿木嚼之。揩齿所痛即差。若有女人产难之时。取阿咤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呪之七遍。以无虫水和摩之。涂于产女脐中儿即易生。或诸男子为箭所中。镞入筋骨拔之不出。以十年酥三两呪一百八遍。安疮中及食之。箭镞即出。若妇人五年乃至二十三十年不生男女者。或自有病。或男子有病。鬼魅所著种种病等。或为毒药所中。当以十年已上酥五两。孔雀羽一两内于酥中呪之二十一遍。煎之𢭏为末。以石蜜一两大呵梨勒三颗。去核取皮相和。呪之一百八遍。常以清旦空腹尽服之。于七日中即有男女。若患头痛以乌翅羽呪之七遍。拂痛人头患即除愈。若患疟病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或常患者。以纯乳煮粥。著好酥一两呪之一百八遍。与病人服之即得除愈。诸善男子以要言之。若欲合和一切汤药及欲服者。先须至心诵之二十一遍速得如愿。复次善男子若有一切众生。为飞头鬼所执。以手自摩其面。诵呪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后四指押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阴诵此呪。而看病者所患即除。若人患一切鬼病。以呪呪右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磨病人头患即除愈。若有怨敌及诸恶梦。种种怖畏身心不安。以七色𫄧结呪索作莲花形。或作轮形或作金刚杵形。呪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于七日中系自身项上。一切厄难悉皆消散。或以牛黄研之为墨。于净纸上或帛练上。画作所怖者形。于其四边作齿𡄦字围之。或作莲花或作轮字。或作卍字螺鱼金刚钩宝瓶等围之。呪之七遍所怖即除。诸善男子若欲经过师子虎狼毒蛇怨贼一切险难之处。当须净其身心。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苔胡荽。于诸众生起大悲想。至心诵呪呪之四十九遍。而诸怨恶自然退散。纵令遇之无不欢喜。诸善男子此呪纵令一切众生。或于一劫或无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专心念诵假令七宝象马满阎浮提。犹是世间灭坏之法。此陀罗尼呪。能令众生现世当来常获安隐。与诸如来大菩萨众常为眷属。若为自身若为他身。所愿皆得。是故慇懃生难遇想。勿得轻慢起疑惑心。
校注
【原】丽本,【甲】黄檗版净严等校订加笔本 经【大】*,法【宋】【元】【明】【甲】* 大【大】,〔-〕【明】【甲】 (北印…国)八字【大】,天后代天竺【宋】【元】,天竺【明】【甲】 秘【大】,极秘【宋】【元】【明】【甲】 更无过者【大】,无能违者【甲】 神【大】,〔-〕【宋】【元】【明】【甲】 生【大】,皆【宋】【元】【明】 项【大】,顶【校异-甲】 𡄦【大】*,临【宋】【元】【明】【甲】* 二合【大】,〔-〕【宋】【元】【明】【甲】 字【大】,〔-〕【明】【甲】 反【大】,切【明】【甲】 诸鬼【大】,〔-〕【宋】【元】【明】 未作法时【大】,纵不作法【甲】 如意【大】,即便随意【甲】,如是【考偽-甲】 之【大】,等【宋】【元】【明】【甲】 六【大】,百【甲】 七【大】,千【甲】 旦【大】,且【宋】 若【大】,〔-〕【宋】 揩【大】,〔-〕【宋】【元】【明】【甲】 差【大】,瘥【宋】 郎伽【大】,牛膝根【甲】 利迦【大】,〔-〕【宋】【元】【明】【甲】 摩【大】,磨【宋】【元】【明】【甲】 年【大】,年十年【宋】【元】【明】【甲】 鬼【大】,或鬼【宋】【元】【明】【甲】 羽【大】,尾【元】【明】【甲】 呵【大】,阿【宋】 之【大】*,〔-〕【宋】【元】【明】【甲】* 痛【大】,病【宋】【元】【明】【甲】 患【大】,〔-〕【宋】【元】【明】【甲】 至【大】*,志【宋】* 便【大】,使【宋】 押【大】,压【元】【明】【甲】 努【大】,怒【甲】 看【大】,著【元】【明】【甲】 息【大】*,悉【宋】【元】* 磨【大】,摩【宋】【元】【明】【甲】 七【大】,五【宋】【元】【明】【甲】 或帛【大】,及白【宋】【元】【明】【甲】 作【大】,其【宋】【元】【明】【甲】 其【大】,〔-〕【宋】【元】【明】【甲】 𡄦【大】,临【宋】【元】【明】【甲】 净【大】,尽【明】【甲】 一切五辛【大】,五辛一切【宋】【元】【明】【甲】 芸苔胡荽【CB】,芸[苔-吉+(其-(六-(〦-一)))]胡荽【大】,〔-〕【宋】【元】【明】【甲】 呪之【大】,〔-〕【宋】【元】【明】【甲】 四十【大】,〔-〕【宋】 纵【大】*,假【宋】【元】【明】【甲】* 或【大】,〔-〕【宋】 身【大】,人【宋】【元】【明】【甲】 甲本奥书云长安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北天竺三藏僧阿真儞耶宣译梵本婆罗门大首领臣李无谄译语翻经僧尸利多证译贞享四年正月二十七夕一校左点了净严四十九载元禄十六年正月十八日以净严和上之本再校了尊教宽永六九月十七日一校了授徒了性寂【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0 册 No. 1181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