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尊安镇家国等

尔时毘卢遮那如来为愍念一切有情常于烦恼苦海之中流浪生死不出三界受众苦故展转造作无量苦业相续不绝我为拔济一切有情于三界中现威德光明自在之身号曰不动金刚明王能与人天安乐利益安镇家国无衰患若有国土多诸灾难日月失度恶星变怪互相陵逼水旱不调众生薄福天龙舍离遇此之时不祥竞起无有休息谷贵饥冻鬼魅流行疫病妖邪虎狼残害暴风霜雹毒恶虫蝗怨敌频兴群君背版多诸盗贼征战屡兴处灾兴相续不绝其国仁王若知有此持明之人应镇起大慈悲之心哀愍国界一切有情行大明王威德秘法令诸有情增加福德起惭愧心离诸苦业其王尔时生大信乐决定之意召请如是持明大士应舍财帛衣服珍玩园林屋宅象马车乘奴婢仆从种种上妙吉祥等物而告之言我为一切有情及国土不安仁当为我成就此法我闻此法威力难思汝当为我我一切有情速可建立此殊胜法除众灾殃所要之物当随意取终不违汝时持明者受是请已勿生厌倦依教修崇当须清净造立不动尊明王形像及八方天王并其眷属如法修造随其自力或金或银乃至铜铁泥木彩画身长八指其两臂身俱摩罗相其身洪满其色如金头发左垂威容极忿右持智剑左执羂索坐金盘石光焰炽然其焰多有伽楼罗状此之形像王宫中置乃至百官黎庶人民所居庄室房舍皆于中心取少分处安置此像其八方镇处即作四臂大严忿怒身绀青色洪满端严目口皆张利牙上出右剑左索其上二臂在口两边作忿怒印身处八幅金刚轮内其轮四外现八三股金刚杵头轮复有伽楼罗炎四大宝须弥山上及八天并诸眷属及铸金轮自有图样上从王宫下至黎庶悉行此法若不遍行无有是处皆于所居安置形像勿生怖畏我本先愿不舍众生常居一处浑同秽浊悉令清净及施残食而为供养并受大日如来五字心真言并军旅众生亦带此真言及施残食令增胜福其王宫中每月一日及十五日依法供养以诸香华上幡宝网苏灯阏伽宝瓶宝器微妙涂香上味珍妙甘饍及诸汤药并陈种种上妙音乐其王尔时舍憍慢心生谦下心普为国界及诸人民亲自祈哀恭敬供养施绕礼拜殷勤祈请發殊胜愿增加福力人民安乐不受诸难每年春秋依教户摩如法供养表王志重于诸有情不生疲倦为我国界求胜上福如是陈设八镇之后其国永断一切灾祸天龙欢喜愍念众生诸佛常当护念一切有情为加持故俱修惭愧共行十善国界自然安稳丰饶其诸人民受诸快乐仁王所化倍增福德相继不绝寿命增长国土荣盛大威力如师子王无能胜者尔时世尊以偈赞曰

我大日如来  安镇家国法
现威德自在  号不动明王
于一切有情  断三恶道业
能离诸八难  使三界获安
故赞说修行  及户摩仪轨
供养当时分  宿曜日相应
一一悉加持  清净无杂染
住三密观行  所作俱威仪
三日午前起  五日午后成
中夜后户摩  大阳安镇毕
大悲根本号  五字心真言
王勅普流行  军众皆带受
建立尊形像  印契具分明
童子威怒身  面貌皆充满
仪轨及供养  教令悉相应
拏罗普通  根本自差別
如上次第法  每镇画像前
起从憍尸迦  右旋伊舍毕
周百由旬内  四臂大怒王
一髻左下垂  身作绀青色
半跏弥卢上  成就斫羯罗
猛焰从心生  状如金翅鸟
八天依本位  面向圣尊前
持自契真言  眷属皆奉献
龙神咸欢喜  称美赞人王
八难不能侵  一切同安乐
所有难调者  灾变自消除
设使军陈中  断彼人身命
为带真言故  大士力加持
永绝怨害因  生胜不动国
其王安近处  两臂根本身
黄色坐金山  作俱摩罗相
以幡华缦盖  种种妙庄严
月十五晨  王亲自瞻仰
所舍于残食  奉献不动尊
供养勿生疑  成真实上味
回奉十方佛  我愿满众生
大千国土中  一切同安乐

次说随安镇法当欲镇时先起东方东方择胜上地无诸秽恶结界加持当其镇处掘深三肘广亦三肘以瞿摩涂饰办备涂香阏伽灯明饮食苏乳菓子別作一肘方曼拏罗于此坛上置本尊像幡华严饰广设供养当于中夜作户摩业所处以金银瑠璃珊瑚马瑙真珠琥珀及以七宝布轮上于轮齐中下镔铁橛加持一千八十遍一遍一下槌乃至遍数毕四角散五谷即下土填平欲镇之时从午后至夜半前候取吉祥时分即当下镇了后夜户摩其坛四傍依五方色缯䌽钱帛镇之取明相分修功德了于其镇处其上置一素不动明王四臂者及本方天眷属各执本契香华向尊供养其素像取啰惹身量长短为之其功未毕且开眼目广大供养设大音乐悉令殊胜依此镇已如是周遍八方并如上王宫置两臂根本不动明王依法建立如教安置已即勅下四方王令及处上从宰相百官下至黎庶所居室内如前安立不动像及令诵五字心真言并行当制严令弥加戒劝残食供养勿令断绝共持国界安镇普同设有于此大圣尊前歌舞戏笑生轻慢心此大明王亦不生厌离我施胜福若诸有情施少残食供养我者即同以十方无量胜妙珍玩百味饮食衣服卧具上妙汤药七宝宫殿象马车乘僮仆奉施功德无异复过于此百千万倍即成真实广大供养修供养时最相应者赤色衣服皆大吉祥次说作户摩𬬻及所用物若户摩时于明王前作户摩𬬻广一肘深半肘取本处城邑四边顺流水及彼河摩土及杂香加持和以泥以用泥𬬻坛复以瞿摩涂拭中心剑契行者左边啰惹位次大臣位次大将位次地主应须亲入道场發至诚心本位中坐道场内不得过三人于坛外四面七步外严整甲兵执持器仗一如法及奏种种上妙伎乐大陈供养广宣王命于大圣尊前为一切有情如法安立本方天像并诸眷属修功德时当见火相如有不祥依教攘之既安镇了即于当处召取三人能修行者令彼受持三时焚香洒扫供养每月一日及十五日灯明饮食种种音乐如法供养诸天欢喜护持此界无有衰难一切安乐其户摩时用牛苏四斤或二斤五谷巨胜乳酪饮食菓子蜡烛菉豆子涂香五味沈香檀苏合龙脑欝金安悉乳头白芥子蜜随施主年记乳木长十二指菉豆白𮏷子及罗惹上服以代其位如同道场将用所表如亲自供养瞻仰无异每镇镔铁橛铜轮各一橛长八指一半已上作独股形仍具已下橛形可入轮齐四指轮广一肘内八辐外八方各出三股半金刚杵头轮齐有孔可容镔橛金铜户摩杓二每镇不动尊旗一口本方天王旗一口军马行时即将引前大将随后若不行时于本像处安置勿令秽污若户摩时若初若末皆投苏三杓审看其相若土地人民役灾变善恶有不祥相依教攘之如有恶相不作三年之内必有应验不然別作大福随处回援即须为之若户摩时火相右旋光焰直上或作音乐钟铃妙声及形像者为大善相若复左施作不祥鸟兽形又作呵呵之声于其土地亦有灾难众生饥冻水旱不时人民饥死应作息灾法攘若户摩时火成云雾黑暗向下垂布𬬻中火灭供养不成者其地亦有隐相谋害作调伏法攘之已上四种善恶之相极用意审细详察随相攘之若息灾时用乳木𬬻中轮印句食衣白衣若增益时用白坛木𬬻中幢印衣食俱赤若敬爱时用莲华投火如无杂华代之𬬻中莲华印衣食俱红色若调伏时投苦练木棘针皂荚刺及毒药等衣食皆若金轮王为四天下有情安镇者周一万由旬内镇若银轮王为八千由旬内镇若铜轮王六十由旬内镇若铁轮王三千由旬内镇为当国众生周百由旬内镇之于王城每方面一千里内王百里外当取所便处安镇但不过其位即得如是安镇仪式及曼拏罗并其形像所用诸物皆已略说汝诸有情發菩提心为一切有情依教修学户摩𬬻样及布列若调伏时不应显名目作必须秘密为之勿使当处知唯监者知之药物先须备拟自将行要即用之

如此秘法不许出家人行持此法者所作供养皆须自礼拜诸天家人具佛禁戒令诸人不安不敢受所求福德悉不成就故违行者当犯大罪是以不传出家之人本法金刚智三藏于天竺大师所受得勿令传之只许授与白衣修行者秘之秘之西方深重此法设欲行密之不令诸国知有是以西国相承继嗣不绝又西方悭法只流尊样于诸部中以为大护殊不知有安镇家国等法金刚智三藏受与行者王光此仪轨法

不动尊摧他敌八方天王旗幡并八方天降怨真言法

东方作白色旗旗上画帝释天王右手持独股杵左手叉腰乘六牙白象持白旗人诵天帝释降怨真言明曰

          唵 因 捺罗(二合) 野 泥 嚩 地 婆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若东行时先引此旗想天帝释领无量眷属天众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东南方作黄色旗旗上画四臂火天青羊遍身火焰右手作施无畏第二持念珠左手持仙杖第二持澡瓶旗人诵火天降怨真言明曰

        唵 阿 誐曩(二合) 曳 㗚旨(二合) 阿 地 颇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若东南行时先引此旗想火天领无量火仙军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南方作黑色旗旗上画焰摩罗天乘水牛右手持焰摩幢左手叉腰旗人诵焰摩王降怨真言明曰

         唵 阎 摩 野 波(三合) 多 地 颇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南行时先引此旗想炎摩王领无量鬼军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西南方作惨色旗旗上画罗刹主乘师子右手持左手叉腰旗人诵罗刹主降怨真言明曰

        唵 底 哩 地曳(二合) 罗 乞(二合) 沙 地         

颇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若西南行时先引此旗想罗刹主领无量罗刹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西方作赤色旗旗上画水天乘龟右执蛇索左手叉腰其天头上有七龙头状如蛇形旗人诵水天降怨真言明曰

            唵 嚩 噜 拏 野 曩 誐 地 颇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若西行时先引此旗想水天领无量毒龙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西北方作青色旗旗上画风天乘麞右手持旗左手叉腰旗人诵风天降怨真言明曰

            唵 嚩 野 吠 佉 左 噜 地 颇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西方行时先引此旗想风天领无量金翅鸟王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北方作黄色旗旗上画毘沙门天王乘鬼右手持宝塔左手叉腰持旗人诵毘沙门天王降怨真言明曰

         唵 俱 吠 啰 夜 乞叉(二合) 地 颇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北行时先引此旗想毘沙门天王领无量药叉军众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东北方作线色旗上画伊舍那天乘𤛆牛右手持三股叉在手叉腰持旗人诵伊舍那天降怨真言明曰

           唵 伊 舍 那 野 步 多 地 颇 多 曳      

吽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 

若东北方行时先引此旗想伊舍那天领无量鬼军将士持种种器仗冲彼贼众

大将自诵不动尊明王真言想自身成不动明王又想不动尊明王号令八方天王云汝等各领无量军众摧彼逆贼其大将不断绝诵不动尊明王真言若作此法彼贼自当殄灭决定无疑即说圣不动明王真言明曰

           曩 莫 三 满 多 嚩 日啰(二合) 𧹞 战 荼 摩     诃 噜 洒 拏(發愿某甲军众摧彼逆贼愿彼逆贼大败仍称逆人名)        

沙颇(二合) 咤 野 吽 怛啰 咤 憾𤚥 

若行营所八旗在外各依本方围诸军将士卒所下营止宿亦各依本方竖立八旗执旗人烧安息香以诸素净饮食供养本方旗幡大将于中止宿烧沈水香真妙上者亦以净食供养作一石不动尊明王像高十二指画彼人形书彼姓以此石像当上厌之如是不久自当消灭

不动明王安镇家国

八家秘录云不动明王安镇家国等法一卷金刚智三藏付王无海录外

享和元辛酉天后秋月索此本于洛东智积教院更校余本点国字镂版

  和州丰山长谷欢喜院沙门快道志

 文政三年庚辰秋八月二十七日以秀阳阇梨本墨校了 龙肝

 文政四年辛巳秋九月二十三日以板桥日曜寺宣雄比丘本朱再校了


校注

【原】享和元年刊长谷寺藏本原本校异中略符(イ)者秀阳阿阇梨本(い)者宣雄比丘本【甲】大治三年写东寺三密藏本 无【大】不【甲】 此下甲本有金刚三藏传五字 苦【大】苦难为受苦【甲】 无【大】令无【甲】 土【大】王【校异B-原】 君【大】臣【校异B-原】 处【大】处处【校异B-原】 仁【大】〔-〕【甲】 我【大】等【考偽-原】及【考偽-原】为【考偽-原】〔-〕【甲】 尊【大】〔-〕【校异A-原】 伽【大】*迦【校异A-原】* 室【大】宅【甲】 皆【大】皆于【甲】 严【大】〔-〕【甲】 轮【大】辐【甲】 四大【大】大四【甲】 天【大】天王【甲】 悉【大】〔-〕【甲】心【考偽-原】 真言【大】受真言诵【校异B-原】 妙【大】妙幢盖缯【校异A-原】 幡【大】幡盖山【甲】 上【大】种种上【甲】 施【大】旋【校异A-原】 当【大】〔-〕【甲】 大【大】〔-〕【甲】 俱【大】具【校异A-原】 拏【大】*荼【校异A-原】* 人【大】仁【考偽-原】 缦【大】鬘【校异A-原】缯【甲】 月【大】日【校异B-原】白【甲】 随【大】随方【甲】 东方【大】〔-〕【甲】 摩【大】摩夷【甲】 肘【大】一肘【甲】 所【大】所镇【甲】 一下【大】下一【甲】 未【大】已【校异B-原】 音【大】意【甲】 说【大】讫【甲】 王【大】于王【甲】 令【大】命【甲】 动【大】动明王【甲】 戒【大】诫【校异A-原】 镇【大】乐【甲】 赤【大】着赤【甲】 摩【大】岸【甲】 以【大】为【甲】 位【大】位此地主【甲】 本【大】大【甲】 立【大】〔-〕【甲】 见【大】占【甲】 切安【大】安切【甲】 或【大】或用【甲】 沈香【大】香沈【甲】 胶【大】胶草白豆【甲】 代【大】伐【甲】 楞【大】八楞【甲】 若【大】其【甲】 功【大】功德【甲】 火【大】大【甲】 光【大】光明【甲】 施【大】旋【甲】 亦【大】*必【甲】* 饥【大】饿【甲】 之【大】之若火星迸散雷霹之声必有兵甲流散不相顺伏作增益法攘之【甲】 极【大】极须【甲】 句食【大】白食衣【甲】 坛【大】檀【校异A-原】 黑【大】青【甲】 周【大】用【校异B-原】 为【大】〔-〕【甲】 十【大】千【甲】 为【大】若为【甲】 王【大】王城【考偽-原】五【甲】 样【大】橛【甲】 像【大】仪轨【校异B-原】仪【甲】 家【大】家之【甲】 人【大】天【甲】 拜【大】礼【甲】 不【大】不得【校异A-原】 密之【大】秘密行之【校异A-原】之密【校异B-原】密行之【甲】 尊【大】尊身【甲】 受【大】授【校异A-原】 光【大】先【甲】 【大】〔-〕【校异A-原】 因【大】印【甲】 野泥【大】夜提【甲】 地婆多【大】底婆哆【甲】 青【大】白【甲】 施【大】施愿【甲】 旗【大】黄旗【校异A-原】 㗚旨二合【大】哩只二合【甲】 地颇多【大】底婆哆【甲】 火【大】火天【校异A-原】 旗【大】黑旗【校异A-原】 野波三合【大】夜比𭭧【甲】 三【大】二【校异A-原】 地颇多【大】底波哆【甲】 南【大】南方【甲】 惨【大】燥【考偽-原】 剑【大】烟剑【校异A-原】 旗【大】烟旗【校异A-原】 刹=叉ィ【原】刹二合沙地颇多=叉娑底波咤【甲】 刹【大】叉【校异A-原】叉【甲】 二合【大】〔-〕【甲】 沙【大】娑【甲】 地颇=底婆ィ【原】 地【大】底【校异A-原】底【甲】 颇【大】婆【校异A-原】波【甲】 多【大】咤【甲】 右【大】右手【甲】 旗【大】赤旗【校异A-原】 野曩誐地颇多=夜那伽底婆多ィ【原】夜那誐底波哆【甲】 野【大】夜【校异A-原】夜【甲】 曩【大】那【校异A-原】那【甲】 誐【大】伽【校异A-原】誐【甲】 地【大】底【校异A-原】底【甲】 颇【大】婆【校异A-原】波【甲】 多【大】多【校异A-原】哆【甲】 旗【大】青旗【校异A-原】 野=夜ィ【原】野吠佉左噜地颇多=夜吠舍车罗底波哆【甲】 野【大】夜【校异A-原】夜【甲】 佉【大】舍【甲】 左噜地颇=车罗底婆ィ【原】 左【大】车【校异A-原】 噜【大】罗【校异A-原】 地【大】底【校异A-原】 颇【大】婆【校异A-原】 多【大】哆【甲】 西方【大】西北【甲】西+(北)ィ【原】 宝塔【大】花棒【甲】 俱吠啰【大】矩伏罗【甲】 二合【大】〔-〕【甲】 地颇多=底婆多ィ【原】*底波多【甲】* 地【大】*底【校异A-原】*底【甲】* 颇【大】*婆【校异A-原】*波【甲】* 北【大】北方【校异A-原】 线【大】绿【甲】 上【大】旗上【甲】 那野步多【大】曩夜捺啰咤【甲】 明【大】〔-〕【甲】 止【大】上【甲】 书【大】画【甲】 名【大】〔-〕【甲】 厌【大】压【校异B-原】 矣【大】〔-〕【甲】 法【大】法一卷【甲】此下甲本有大治三年五月十八日高野山奥院实海本 以下甲本无之 无【大】光【考偽-原】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关闭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关闭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