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金刚手菩萨从坐而起。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哀愍加持于我。已说苏悉地诸真言轨则律仪教法。我今欲为未来有情及末法时无福德者。以于前世不修善品作诸罪业。致于今生招感贫匮逢遇恶人。鬪诤言讼杀害有情。亦为未来有诸国王正法治国。生清净信尊敬三宝。为隣国小王侵扰国界不遵正法。或有外道不信因果。毁谤三宝灭坏佛教。有如是等种种有情。今于佛前为彼等类。说此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知诸菩萨具一切智。或复有诸修真言行者。见有众生常怀恶心。欲破佛法兴师害善。大悲愍念作降伏法。而令彼人不遂恶业。亦遮未来堕三恶趣。是故说此无比大德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仪轨之法。修此法者。当于有舍利塔前。或于河岸清流水侧。或于空闲及以天庙或于山间。于如是处。或时饮乳食菜或复乞食。专诵真言满六十万遍。即先行法皆得成就有大効验。或能缚扑问事皆如。摧诸鬼魅。灭除邪见毁谤正法。坏国之人阐提等类。真言威力悉能令彼發于善心。毒虫青药不能伤害。又复不为余部诸持诵者能破此法。若持诵者。设有不能依此法则。或增或减亦得满足。又能开诸伏藏破阿修罗关键。枯竭江河回止流水。
又先行法。取自身噜地罗及牛黄苏相和。然千盏灯供养圣者金刚童子。供养已。空中有声作如是言。汝法已成。便可即取阏伽香水当额奉献。从此已后。愿有一切所求之事无不成就。
又若欲往阿修罗宫受妙乐者。当往阿修罗窟门以茅草作钩。诵金刚童子真言七遍加持茅钩。于门边空中右旋转。专诵真言勿令间断。当于窟中生大火聚。彼中修罗男女等皆被烧然。哭泣惶怖作呵呵声。一一阿修罗女皆当出现身。告持诵者言。唯愿尊者入我窟中恣意游戏。得入已后。住经一劫受天妙乐。
又法欲取伏藏。不应简择宿曜日时不即斋戒。于彼伏藏边当翘一足立诵真言。右旋顾视遍于四方即成结界(作大坛时亦用此法)专心翘足立诵真言一百八遍。其伏藏中守伏藏者。若作障难即便被烧成一火聚。哭泣来至持诵者前䠒跪降伏。持诵者即告彼言。汝等开此伏藏。藏中所有皆悉与我。彼等即开与持诵者。若彼等悭惜不与即作是言。梵王那罗延摩醯首罗及鬪战女神讷伽等来厌汝伏藏。汝等应速与我此物。若不然者忿怒圣者金刚童子灭汝家族。彼等若闻如此语已。皆悉顺伏即作是言。尊者恣意往取物。我无所悋。即告彼言。汝等可自开藏与我。彼则开藏恭敬持与。
又法取雌黄或雄黄牛黄安膳那眼药。置于金银或熟铜器中。对有舍利塔前。以香涂一方坛。置圣金刚童子像于坛中。以种种香花饮食阏伽。依教迎请而供养之。对此坛前专诵真言八千遍。加持前药即得三相而现。所谓暖相烟相光相。若暖相现。用点额上或涂眼中。凡一切人见者亲附心生欢喜。若烟相现。如前用之即得安怛但那成就。若见光相现亦如前。即得飞腾虚空自在。
又法至于恒河或入海之河。于此河侧而持诵者。或净食或不食诵真言三十万遍。至于阿修罗窟。结印契诵真言。其阿修罗关键自然而破。窟门即开。阿修罗王引入宫中。食天甘露寿命一劫。
又法若于大海岸边。结印诵此真言拟大海水。其水即减二十五肘。随其减处地则乾燥。
又法于海岸边。闭目以绵塞其两耳。结印诵真言一千遍。即见自身至楞伽山顶。又诵千遍。有罗刹王微毘师那。示现端严身至行者处。任持诵者驱役走使。若不伏驱使。持诵者即想彼罗刹在左足下。举足踏地。其罗刹王闷绝至死。所住楞伽之城。悉皆被烧如大火聚。持诵者起慈愍心。于真言句中加娑嚩贺字。其罗刹等即得苏息。归伏行者任令驱使。
又法于俱摩罗天前(乘孔雀天)不食诵真言三十万遍。俱摩罗天当即现身。于行者前与行者愿。行者即取阏伽香水。诵真言加持七遍。而以奉献作是言。善来俱摩罗。唯愿令我于俱摩罗摩醯首罗天所说真言皆得成就。俱摩罗言。愿汝成就。作是语已隐身不现。从此已后一切金刚部中及余天所说真言。皆得成就。
又法于梵天那罗延天摩醯首罗天帝释天俱摩罗天日天。诸余天等形像之前。诵真言十万遍。心所求愿悉皆成就。
又法于持诵者曾经所入修罗窟前。诵真言十万遍。先窟中持诵成就者。出窟来迎顶戴引入。至修罗宫中。若不来即至摩醯首罗天庙中。并称吽字诵真言一千遍。先入修罗宫者则出窟来。第二第三乃至第七人。皆出来作如是言。我等先入阿修罗王荷擿迦宫殿。皆因受持金刚童子真言得入此宫。情相爱慕结为朋友。我等相共耻辱科罚不迎汝者。我等共汝且不应入阿修罗窟。即于窟前取所献摩醯首罗萎花。又取画摩醯首罗形像。以左足踏其头上。投萎花于火中作护摩。则吉祥天与修罗女共为眷属。从窟而出至行者前作如是言。终相奉事所持诵者。必不应受。当须作雷震忿怒声而诵真言。彼等悉皆迷谬狂乱。自脱衣服其身裸露。吉祥天女及修罗女作是言。我等奉事尊者。持诵者拍掌三遍。告言汝随顺我。即起慈心。于真言句中加娑嚩贺字。彼等迷闷皆得醒悟。若作此法由不入者。持诵人即闭目诵真言八遍。则圣者金刚童子现身告行者言。子汝来。汝入修罗窟至第二重门。门即自开。若自身入并诸眷属等亦皆得入。阿修罗王所有七种宫殿。作此法皆悉得入。
又法欲降伏恶人者。取芥子共盐相和。护摩诵真言十万遍。一遍一称彼名。投芥子及盐于火中。天阿修罗等尚被损坏。何况诸余人类。兴恶心者而不损坏。虽先未有功业。随诵随成。何况常受持者。
又法欲变密里得迦为金及珠宝者。取密里得迦以左脚踏头上。以手印打之。真言句中并吽字。其蜜里得迦即自起。用补沙铁刀剑斫之。即全身变成金躯。若不尔持诵者告言。速吐速吐。即吐如意宝珠。悬自颈下。所思念事皆得满足。
又法对舍利塔前诵真言六十万遍。即先行成就。然后以补沙铁作剑。长六指或八指或十六指或三十二指。或依余真言教中剑量。剑成之后以五净洗之。右手把剑于道场中念诵。乃至剑现光焰。持诵者则得变身。为持明仙飞腾虚空。名为持剑明仙。或以补沙铁作金刚杵。量如苏婆呼经说。念诵如前。则变身为毘那夜迦主仙。于诸魔众而得自在。或以作轮念诵如前则为持轮仙。于诸明仙得为主宰。若作钺斧念诵如前。亦得变为毘那夜迦主仙。若作斧念诵如前。则得变为鬼神主仙。于诸鬼神得为主宰。若作刀子则为天女主仙。于诸天女而得自在。若作羂索则为龙主仙。于诸龙中而得自在。若作铄底则得勇健大力。能敌俱摩罗天。若作佉咤网迦。则得如摩醯首罗天。于三界中而得自在。于前诸法若一法成就。即能成入一切坛场。亦能成就一切诸法。所有明仙共彼来往。寿命一大劫。
又法欲天帝释拥护者。取七蚯蚓粪作彼天形。以右脚踏心上。取毒药和噜地罗及白芥子。诵真言一千遍。护摩诵真言。一遍一掷火中。则得天帝释敬爱。并天眷属常来拥护。
又法若花若菓诵真言七遍加持。以将与人则得欢喜。
此金刚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余处不应念诵。作法不成。若常念诵不间断者。一切所求皆得成就。应發菩提心离悭悋想。常习舍施远离无益世间谈话。一切胜愿皆得现前。不被诸魔之所得便。亦不应与人治病。及治鬼魅以妨大法。
其印相以二中指相背竖。二无名指于中指中节外横交。二头指钩二无名指头。二大指于中指前中节头相拄。二小指头相合。向下竖如针即成。根本真言曰。
曩 谟(一) 啰 怛曩(二合) 怛啰(二合) 夜(引) 野(二) 曩 莫 室战(二合) 拏 嚩 日啰(二合) 播(引) 拏(上) 曳(三) 摩 贺 药 乞洒(二合) 细 曩(引) 钵 多(上) 曳(四) 怛 儞也(二合) 他(去引)(五) 唵(六) 迦 抳(尾征反) 度 𩕳(七) 吽(引)(八) 發 咤(半音)
娑嚩(二合引) 贺曩 谟(一) 啰 怛曩(二合) 怛啰(二合) 夜 野(二) 曩 莫 室战(二合) 拏 嚩 日啰(二合) 播(引) 拏(上) 曳(三) 摩 贺 药 乞洒(二合) 细 曩(引) 钵 多(上) 曳(四) 怛 儞也(二合) 他(去引)(五) 唵(引)(六) 度 曩 尾 度 曩(七) 迦 抳 矩噜(二合引) 驮(八) 萨 嚩 演
怛啰(二合引) 抳(九) 吽(引)(十)次结独股杵印。二手内相叉作拳。二大指互捻二小指甲上。头指并竖合即成(用前第一根本真言)。
次结护身印。用前根本印。印身五处。真言曰。
唵 萨 嚩 弩 瑟咤(二合) 嚩 向(识量反) 羯 啰 迦 抳 矩噜(二合引) 驮 啰 乞洒(二合) 啰
乞洒(二合) 𤚥 娑嚩(二合) 贺(引)次结甲胄印。准前根本印。舒二头指相拄。二大指捻二头指下第一文即成。印身五处。真言曰。
發 咤(半音) 娑嚩(二合) 贺(引)次结宝山印。准前独股杵印。二头指微屈头相拄。安于头上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阿 佐 啰 吽(引)(二)
次结墙界印。准前根本印。直舒二头指。头相去一寸许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纥哩(二合引入) 迦 抳(二) 诺 贺 诺 贺(三) 钵
者 钵 者(四) 吽(五) 發 咤次结网印。准前根本印。二大指向外散开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嚩 日啰(二合) 半 惹(子攞反) 啰(二) 吽(引)(三)
發 咤次结缚毘那夜迦印。准前根本印。二头指二中指屈入掌。二大指各押二中指。于掌中甲相背合为拳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度 曩 尾 度 曩(二) 怛啰(二合引) 娑(引) 野 戍(引) 洒 野(三) 萨 嚩 尾 曩(引) 野 迦(引) 喃(引)(四)
吽(引)(五) 娑缚(二合) 贺(引)(六)次结迎请圣者印。准前根本印。以二大指向身招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度 𩕳 發 咤
次结请圣者眷属印。用前迎请印。真言曰。
唵(引)(一) 娑 跛 哩 嚩(引) 啰(二) 么(引)(一) 嚩(引) 贺 野(三) 婆(去) 誐 鑁(四) 迦 抳 矩噜(二合引) 驮(五) 三(去) 么 野 么 弩(鼻声) 娑么(二合) 啰(六) 娑嚩(二合引)
贺(引)次结献阏伽印。准前根本印。二大指捻二头指下第一文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嚩 日噜(二合引) 娜 迦 吽(引)(二)
次结献座印。准独股杵印二大指捻二头指下第一文。头向外出少许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嚩 日啰(二合) 尾(引) 啰(引) 野(二) 娑嚩(二合)
贺(引)(三)次结献涂香印。准前独股杵印。二大指微屈。捻头指下第一文。二大指相去二寸许即成。真言曰。能满所阙仪轨。真言曰。
唵(引)(一) 迦 抳 矩噜(二合引) 驮(二) 萨 嚩 萨 怛嚩(二合引) 婆(去) 羯 啰(三) 啰 乞洒(二合) 啰 乞洒(二合)(四)
萨 嚩 彦 驮(引) 𩕳(五) 娑嚩(二合引) 贺(引)(六)次结献花印。准前独股杵印。出右大指即成。真言曰。
吽(引)唵(引)(一) 迦 抳 矩噜(二合引) 驮(二) 坞 蘖啰(二合) 能(上) 瑟咤噜(三合) 得羯(二合) 咤 佩(引) 啰 嚩(三) 蘖啰(二合) 恨拏(二合) 蘖啰(二合) 恨拏(二合)(四)
度(引) 奔 娑嚩(二合引) 贺(引)(五)次结献食印。准前独股杵印。出二大指。二小指指头相拄。余六指内相叉作拳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迦 抳(二) 吽 吽(三) 娑嚩(二合) 贺(四)(引)
次结灯明印。准前独股杵印。二大指向身。并竖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迦 抳 儞(泥以反)(引) 跛 儞(同上) 跛 野(二) 吽(三)
發 咤 娑嚩(二合) 贺(四)(引)次结头印。准前根本印。二大指捻二无名指甲上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吽(引) 吽(引)(二) 么 么 發 咤(三)
次结顶印。准前根本印。二头指直舒头相拄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纥哩(二合引)(二) 战 拏 迦 抳(三) 诺 贺 钵
者(四) 吽(引)(五) 發 咤 娑嚩(二合引) 贺(引)(六)次结前根本印。安于心上。以心真言加持心。真言曰。
唵(引)(一) 迦 𩕳 吽(引) 發 咤
次结甲胄印。如多罗菩萨印。二头指微开即成。用前甲胄真言。
次结最胜印。二手内相叉作拳。二小指头相合即成。用前第二根本真言。
次捧念珠当心。以随心真言加持七遍。随心真言曰。
唵(引)(一) 迦 𩕳 度 么(二) 吽(引) 發 咤
次结奉送圣者印。准前根本印。二大指向外拨即成。真言曰。
唵(引)(一) 迦 抳 娑嚩(二合引) 贺(引)
我今复说开阿修罗窟门立印。持诵者当迅速。踏地行步喜跃恐悚。频申蹙眉鼓其两颊。二手高举曲其十指为师子爪。两眼向下如师子顾视。时时以两手作师子爪。更互上下。以搭其地如师子行。作阿里荼立舞而旋绕。想自身如本尊。此印一切印中最胜。能摧坏一切阿修罗宫关键。金刚藏菩萨言。我今说画金刚童子像法。取不截白㲲择去毛发。画师当须受持八戒。画菩萨身。种种璎珞以为庄严。身如火色遍于身上流出火焰。以右手持金刚杵斜举向上。左手作施愿手。脚为阿里荼立踏盘石上。于施愿手下画持诵者。右膝著地手执香炉。像既成已。当于像前种种供养。烧安息香无间念诵。乃至有成就相现。闻空中声及闻铃声。复有光现光如流星。坠下坛内声如雷震。即于其处。先所置贤瓶香水用献阏伽。其像或动或放光。当知持诵者即有功効。已后对此像前念诵。随所意乐事。悉皆成就。
又说画像法如前。取织断不截白㲲。用牛尿洗复用香水濯之。于闲静处或对佛前。或舍利塔或于精室。不应用皮胶和彩色。画笔色盏并须新者。画师必须澡浴清净。著新净衣受八斋戒。闭口吞声勿令吐气以冲其像。亦不应与彼画人论其价直。彼此和用以赏功力。其像独身从海涌出大海中。身如吠璃瑠色。身有六臂臂膊𦟛序相貌充满。面有三目其目赤色。首戴宝冠狗牙上出。口咬下唇颦眉威怒。又于海中画一宝山。像以左足踏于宝山。山上有妙莲色以承其足。右足在海水中立没其半膝。右第一手持底里赏俱金刚杵作掷势。右第二手持母娑罗棒。谓棒一头如铁杵形。右第三手执于钺斧。左第一手把棒。左第二手如拟势(作金刚拳舒头指)左第三手持剑。以一大蛇于身上角络系。又以一切毒蛇。作膊钏臂钏腰绦璎珞及耳珰系发。又以一大蛇绕腰三匝。身背圆光火焰围绕。于火焰外有其雷电以相辅翼。应如是画画成已。持于河岸或逈树下。或天庙中或于池侧。若念诵时。或有伴或独自一切皆得。常须乞食。默然不与人语。乃至成就常起慈心。三时發露忏悔诸罪。专自策励生勇健心不应性弱。常乐舍施。每月须受灌顶护身。于念诵处结方隅界。及结曼荼罗界。加持香水洒身衣服。每日三时迎请圣者。献阏伽及涂香时花烧香饮食灯烛。对此像前诵真言九十万遍。作先行法。正诵持时有恶人来作障难者。以忿怒诵真言而相顾视。彼即瘨癎狂乱。若称彼名念诵视之。其人身肉片片圮裂。或时致死世医不救。须臾以右脚大指极按其地诵真言。即空中雨火炽然烧之。若起慈心念诵。如水灭火即得惺悟。若外贼侵境。称彼魁帅名念诵者。彼之军众尽皆疫病。或彼迸逃窜或当枯死或迷睡不觉或瘨癎疟病。或遍身痛恼。彼若顺伏慈心念诵。还得如故。
又法欲求成就殊胜果者。于神通月白分。就趣海河侧。或印沙印泥为塔塔中置缘偈(即法身舍利偈)置像于塔前。念诵行者以水和𪎊食之。取遏迦木柴(广州潘隅县有)揾酥投火护摩。诵真言十万遍。满已地动。则转身飞腾为忉利天主。若遍地有火炬。则为四天王主。若大云注雨。大地所有伏藏一时踊出。若金色光遍现。则转依为菩萨。寿命一劫。一切有大威力无能沮坏。若见一切有情身出光焰。即证悟一切三乘佛法。菩提心成就。若像及塔放光明得一切持明仙中为王。若遍十方光焰。即见普贤菩萨。所求世间若出世间。一切胜愿悉皆满足。此像成就法。不应小人无智慧者。少悲愍者。无积集福资粮者。不敬师长谤毁此法者。谄诳妄语多口过者。掉举散乱心不平等者。多事务者。不入漫荼罗不受灌顶者。如是等人念诵。则招瘨狂夭寿。金刚手菩萨作如是说。
又法若隣国侵境。恶臣作乱者。对此像前取人劫波罗𢭏为末。揑作彼人形。当于塚间或于池侧。以像面向北。持诵者面向南坐。于三角坛中安置像。持诵者断语乞食。忿怒作无悲愍心。以右手作金刚拳。舒小指刺彼人形心上。诵真言无间断。由此威力即令彼人得大寒热病。行者应时。即于坛中。忿怒王当即现身如大拇指节。如火聚融金色。周圆流出金刚火焰。以右手头指作期克势。即迅速至于彼处告言。某甲持诵者。使我来令断汝命。汝今命不存。彼闻是语即吐热噜地罗。䆿语今命尽。若归顺悔过。持诵者起慈心。速以加持香水洒彼头上。即离苦恼复得苏息。金刚手菩萨如是说。
又法欲召罗刹为使者。应先入曼荼罗受灌顶。然后作离怖畏恐惧心。持诵者决断勇健不怯弱。支持身命或乞食。常观念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三时忏悔随喜劝请發愿回向。所将前像于塚间。涂拭作猛利坛。身著赤衣。以赤花作花鬘庄严自身。头上安人劫波罗。诵真言无限数。常以印甲胄擐身。于猛利坛中画四印曼荼罗。初念诵时见恶形狗牙出上。或有恶形竖发出舌。或一足或二足。或三足或两臂。或八臂。或两头或三头或四头。持诵者或见大风雷雨。第二七日见美貌端严女人。衣服璎珞庄严其身。幻惑持诵者。起慈心观彼。退散隐而不现。第三七日即见毘那夜迦。及见罗刹极恶形容。即降伏为使者。若见余成就持诵人得悉地者。于彼起少忿怒视彼人。彼所有成就法悉皆退失。彼罗刹等立誓。所为所作一切所驱使处。皆悉成办而为使者。
又法于故园中或一逈树下。或池侧或山间。或随所爱乐处不语或乞食或饮乳。或食菜支持身命。三时忏悔对此像前。诵真言八十万遍。所为所作皆得成就。
又法欲禁止他敌令彼昏迷。所执器仗不能为者。三日不食应画四印漫荼罗。或依吉祥器经中坛画法随力供养。于坛中一髻尊菩萨位处。置竹竿青幡。上取自噜地罗。和毒及白芥子。画作三股底里商俱金刚杵。杵心画圣忿怒金刚童子形。于竹竿下地上。以劫波罗末和泥。揑作独股金刚杵形。作护摩炉。炉中又揑泥。作一小独股金刚杵。取棘刺木燃火。取骨末和毒。一诵真言一称彼名掷著炉中。对于军阵前作法。令彼军众两目皆盲不见。一切手中器仗悉皆自落。若于当处不动如杌。
又法令彼么罗者。使明医于自头上五脉处。刺取噜地罗作护摩。诵真言一遍一称彼名。一切他敌于须臾顷。顽痴如杌任从捉缚杀害。彼若顺伏即起悲愍心作息灾法。取酥和蜜以龙花蘂揾。称彼名诵真言一遍一掷火中。彼苦皆息。
又法欲破他阵。彼军欲逼且纵相近。近已。如前作四印坛。或画余坛亦得。竖前青幡对彼军前作护摩炉。持诵者裸体被发结印被甲护身。取摩诃莽娑和毒噜地啰。日三时念诵。每时一百八遍投火。准前称彼名。作如是法已。彼等设如梵王那罗延摩醯首罗俱摩罗天等威德自在。七日中间互相诤讼相鬪杀害。互相间搆悉皆断命。二七日间摩灭无余。念诵时不得语。若欲寝息应卧牛皮。
又法设不具如前仪轨。对军阵前念诵。或如常护摩随其意乐。依余部中易得之物作法。彼军自当退败。金刚手菩萨作如是说。彼若归伏。如前作息灾法。
又法欲验伏藏。取黄牛酥蛇皮蛟鱼脂。断遏伽木取绵。以此等作灯炷。诵真言加持。夜然炷近伏藏处照。随焰大小即知伏藏大小。若辟除护伏藏神及作障者。取疆石或土块或芥子或水加持掷于伏藏。藏上障者退散。设有大龙亦皆退散。
又法驱逐恶人令远去者。取朗伽离药诵真言。称彼名加持七遍。埋彼人门阃下。即自远逝。
又法以白檀香三指许。克作金刚童子像。右手把独股金刚杵左手施愿手。忿怒形咬下唇。用金刚杵形。以为璎珞庄严。以毘梨勒木作合盛之。烧苏合白檀香供养。对合前念诵三万遍。即成就一千种大事。不择时日宿直不限斋戒。不成就人亦得成就。若人有厄难。称彼人名念诵则得解脱。
又法食采或饮乳或乞食。念应持禁戒一如比丘。诵真言三十万遍。所为所作对此像前。如前缚扑所问。皆得应验。
又法欲得敬爱者。画四肘像不应用皮胶。于像中心画佛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作说法相比丘众围绕。于下右边画金刚忿怒菩萨。狗牙上出口咬下唇。身如青莲花色眼赤黄色。眉颦蹙。以种种宝庄严身。当额流出长六指金刚童子。形充满口有四牙。遍身千光流出颦眉以右手头指作期克势。
左边画持诵者。右膝著地手执香炉。金刚手菩萨言。我今说所求事。取午膝揾酥投火中护摩日三时。每时一百八遍。一遍一称彼名。满七日。一切有情皆得欢喜。以此仪轨。若油麻投火中护摩。皆得敬爱。
又法至于塚间作彼设咄噜形。尸林中取死人骨作橛。以赤线缠之。钉彼设咄噜形心上彼即母驮。
又法取芥子和毒噜地啰。日三时每时诵一百八遍。称彼名满七日已。彼即命终。
又雄黄法者如前画像法。取雄黄置于热铜器中。持诵者取五净饮之身即清净。置像于舍利塔前。用根本真言。净其精舍护身结方隅界。用前眷属真言。加持涂香烧香时花饮食灯烛以申供养。或黑月八日或黑月十四日。用四个菩提叶承雄黄器。用三个菩提叶覆之。无菩提叶夜合叶亦得。念诵乃至三相现。所谓煖烟光。若煖相见取涂足。即离地一𮚺日行千里。若烟相见则得安怛但那。若光相见则飞腾虚空。一切无能沮坏。
若于路中所逢象马车乘自开路避之。行者作法时。应著黄衣及以黄神线角落如披袈裟。若求安膳那成就。以青埿染衣服著。或服赤衣。神线亦如是。金刚手菩萨作如是说。
我今说漫荼罗。当用正月九月于黑分。先应令欲念诵者殷重供养师。然后取吉祥木长十二指。诵真言加持一千八遍。为欲念诵者作护摩。护摩已方引入漫荼罗受灌顶其以曾作先行法者。应画漫荼罗。用五色粉撚成四门。门外画摽分漫荼罗为三分。中取半分为门。当上门以香粉画佛世尊坐莲华座。右边画观自在菩萨住莲华上。左边画金刚手菩萨住莲华上。当下门画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住莲华上。遍身光焰。四角应画二股金刚杵。以蛇缠杵。并有光焰。门门置贤瓶。坛中心置一瓶满盛香水。以细缯帛系瓶颈。各以真言加持一百八遍。变成金刚水。以用灌弟子顶。于此漫荼罗中得此灌顶已。一切悉地皆得现前。由入此漫荼罗及见漫荼罗故。从此已后才结契念诵。顿集无量功德所求皆得成就。已说漫荼罗仪轨品竟。
校注
【原】丽本,【甲】享和二年刊长谷寺藏本,【乙】三十帖策子第二十五,【丙】文治五年写高山寺藏本,【丁】黄檗版净严等加笔本 卷上【大】,〔-〕【乙】 上【大】,上出苏悉地经大明王教中等六品【丁】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大】*,〔-〕【乙】,不空奉诏译【丙】* 奉诏译【大】*,略仪轨【丙】* 尊【大】,尊世尊【乙】【丙】 于【大】,〔-〕【乙】【丙】 法【大】,化【甲】【乙】【丙】 大【大】,大威【甲】【乙】【丙】【丁】 清【大】,清净【甲】 如【大】,知【甲】【乙】【丙】【丁】 毒【大】,若毒【甲】【乙】【丙】 青【大】,毒【乙】【丙】【丁】 键【大】*,楗【甲】【丙】,健【乙】* 空【大】,即空【甲】【乙】【丙】【丁】 有【大】,〔-〕【甲】【乙】【丙】【丁】 便可即【大】,即便可【丙】【丁】 愿【大】,凡【甲】【乙】【丙】 所【大】,取【甲】 于【大】,即以此钩于【甲】【乙】【丙】【丁】 皆【大】,〔-〕【丙】【丁】 劫【大】,大劫【甲】 即【大】,限【甲】【乙】【丙】【丁】 彼【大】,〔-〕【甲】【乙】【丙】【丁】 (作大坛时亦用此法)【大】,作大坛时亦用此法【甲】【乙】【丙】【丁】 时亦用【大】,亦准【丁】 厌【大】,压【甲】【乙】【丙】 此【大】,是【甲】 往取物【大】,任意取此物【甲】【乙】【丁】,任取此物【丙】 见【大】,〔-〕【甲】【乙】【丙】【丁】 前【大】,前用【甲】【乙】【丙】【丁】 河【大】,河池沼【校异-甲】,江河池沼【校异-丙】 不【大】,不净【甲】【乙】【丙】 贺【大】*,诃【甲】【乙】【丙】* 愿汝【大】,汝愿【考偽-甲】 愿求【大】,求愿【甲】【乙】【丙】 并【大】,〔-〕【丙】 足【大】,脚【甲】 天与修罗【大】,天女与阿修罗【甲】【乙】【丙】【丁】 是【大】,如是【丙】【丁】 八【大】,一百八【考偽-甲】,一千八【考偽-甲】 言【大】,〔-〕【甲】 皆悉得【大】,者皆悉【甲】,者皆悉得【丙】 (又法…先行)百八十三字【大】,〔-〕【丙】 密【大】*,蜜【乙】* 蜜【大】,密【甲】 悬【大】,取珠悬【甲】【乙】 钺【大】,铁【甲】 亦【大】,文【甲】 主【大】,王【甲】【丙】【丁】 而【大】,〔-〕【甲】 命【大】,〔-〕【乙】 (又法…大法)百十三字【大】,〔-〕【丙】 常习舍施【大】,〔-〕【丁】 自我今至奉送圣者真言乙本丙本在于卷末 cf. p. 105c 本【大】,〔-〕【乙】 印相【大】,其根本印【乙】【丙】 中【大】,二中【丙】 (相合…曰)十四字【大】,侧相并【乙】,侧相并又云相合向下竖如针真言曰【丙】 丽本总无梵字今依甲本载之 夜【大】,野【乙】 野【大】,夜【乙】,也【丙】 播【大】,跛【乙】【丙】 也【大】*,野【甲】*【乙】【丙】 贺【大】,贺(引九)【甲】【丁】,诃【乙】【丙】 前【大】,〔-〕【乙】【丙】 夜【大】,夜(引)【甲】【丁】 去引【大】,引去【甲】【乙】【丙】 唵【大】,唵(一)【甲】 弩【大】,拏【甲】 向识量反【大】,商去【甲】【乙】【丙】 啰【大】,啰(二)【甲】【丁】 驮【大】,驮(三)【甲】【丁】 嚩【大】,婆【甲】 合【大】*,合引【甲】【丁】* 引【大】,引四【甲】【丁】 唵【大】,唵(引一)【甲】【丁】 抳【大】,抳(二)【甲】【丁】 贺【大】,贺贺【甲】【丙】【丁】 引【大】,引三【甲】【丁】 咤【大】,咤(半声六)【甲】【乙】【丁】 引【大】,〔-〕【乙】 咤【大】,咤(二)【甲】【乙】【丁】 引【大】,〔-〕【甲】【乙】【丁】 引【大】,引七【甲】【丁】 阏【大】,阿【甲】 微【大】,少【甲】 真言曰【大】,〔-〕【甲】【乙】【丙】【丁】 婆【大】,娑【甲】【丁】 (唵迦…曰)三十八字【大】,〔-〕【乙】,唵+(引一)细注【丙】【丁】 即成【大】,〔-〕【甲】【丁】 羯【大】,迦【甲】【乙】【丙】 恨拏二合四【大】,〔-〕【乙】【丙】 指【大】,〔-〕【甲】【乙】【丙】【丁】 四引【大】*,引四【甲】* 咤【大】*,咤(半声)【甲】【丙】【丁】* 引【大】,引三【甲】【丙】【丁】 我【大】,念诵毕已作慈悲等观回施功德每日三时旋绕制底佛堂等处沐浴尊像及以舍利印塔转读大乘经思惟六念以如是功德助悉地速满修行所愿我【甲】【乙】【丙】 搭其【大】,搭于【甲】【乙】,踏于【丙】【丁】 键【大】,键(私云阿里荼立者略出经曰正立右脚斜引左脚如世丁字曲身倚立身是也文又云丁字立也)【甲】 息【大】,悉【甲】【乙】【丙】 或【大】,或复【甲】【乙】【丙】【丁】 断【大】,新【考偽-甲】 价【大】,像【乙】【丙】【丁】 用【大】,同【甲】【乙】【丙】【丁】 大【大】,住大【甲】【乙】【丙】【丁】 璃瑠【大】,瑠璃【甲】【乙】【丙】【丁】 序【大】,亭【校异-甲】,停【乙】【丙】【丁】 赏【大】,商【甲】【乙】【丙】 (作金刚拳舒头指)【大】,作金刚拳舒头指【甲】【乙】【丙】【丁】 系【大】,结系【甲】【乙】【丙】【丁】 毒【大】,青【甲】 匝【大】,匾【甲】 雷【大】,云【乙】【丙】【丁】 画【大】,画像【甲】【乙】【丙】【丁】 逈【大】,回【甲】 池【大】,河【丙】 者【大】,众【甲】【乙】【丙】【丁】 (真言…故)百五十六字【大】,〔-〕【丙】 瘨【大】*,癫【甲】【乙】【丁】* 惺【大】,醒【甲】【乙】 帅【大】,师【甲】【丁】 分【大】,分(神通月者三长斋月是从一日至十五日是为白分)【甲】【乙】【丙】 缘【大】,缘起【甲】【乙】【丙】【丁】 偈【大】,偈也【甲】【乙】【丙】【丁】 州【大】,府【甲】【乙】【丙】【丁】 明【大】,则【甲】【乙】【丙】【丁】 王【大】,主【甲】 萨【大】,萨诚言【甲】【乙】【丙】【丁】 (又法…说)二百二十七字【大】,〔-〕【丙】 塚【大】,塚墓【甲】【乙】 即【大】,〔-〕【甲】【乙】 拇【大】,母【甲】【乙】 甲【大】,乙【乙】 䆿【大】,艺【甲】,呓【乙】 今【大】,即【甲】【乙】 如【大】,作如【甲】【乙】【丁】 说【大】,说若见余成就人得悉地者于彼起少忿怒视彼人彼所有成就法悉皆退失【丁】 〔又法…退散〕二十三行-【丁】 决断【大】,断语【甲】【乙】【丙】 支【大】,随时支【甲】【乙】【丙】 向【大】,向四愿【甲】 数【大】,遍数【甲】【乙】【丙】 出上【大】,上出【甲】【乙】【丙】 或【大】,或四臂或【甲】【乙】【丙】 〔又法…说〕八十一行一千二百六十五字-【丙】 为【大】,为害【甲】【乙】 杵【大】,杵绕炉亦画独股金刚杵【甲】【乙】 骨【大】,人骨【甲】【乙】 若【大】,各【甲】【乙】 任从【大】,仕从【甲】,任自【校异-甲】 摩【大】,磨【甲】【乙】 蛟【大】,蛇【甲】,鲛【考偽-甲】 克【大】,刻【考偽-甲】 三【大】,三十【甲】【乙】【丁】 念【大】,〔-〕【甲】【乙】 〔又法…命终〕十七行二百六十一字-【丁】 形【大】,身形【甲】【乙】 午【大】,牛【乙】 咄【大】*,吐【甲】* 护身【大】,〔-〕【甲】【乙】 用【大】,护身用【甲】【乙】 灯烛【大】,烛灯【甲】【乙】 见【大】*,现【甲】【乙】【丁】* 𮚺【大】,磔【甲】,柝【乙】,尺【丁】 落如披袈娑【大】,络如被袈裟【甲】【丁】 裟【CB】【乙】,娑【大】 正月【大】,正月五月【甲】,五月【乙】【丙】 其【大】,其师【甲】【乙】【丙】【丁】 分【大】,分三分【甲】【乙】【丙】【丁】 (由入…故)十二字【大】,〔-〕【丁】 乙本不分卷 (圣迦…轨)十五字【大】,金刚童子【甲】 此下丙本奥书曰文治五年己酉三月十一日于高野山往生院书写毕【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1 册 a 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1-17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