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戒者,迺是定慧之宏基、圣贤之妙趾,穷八正之道、尽七觉之源。然既树五制之良规,传须获实;扬六和之清训,学者知诠。窃寻流行,总有四本,据其理虽复同、会其文则有异,致使弘扬失于宗叙、修奉乖于行仪,亏鹿野之微言、紊龙城之要旨。故今详捡律本,參验戒心,依于正文录之如左,庶使顺菩提之沙业、成实相之嘉谋,作六趣之舟航、为三乘之轨躅者也。
「未受大戒者出?」(有者,遣出。遣已,答言:「已出。」无者,答:「无。」)
「不来诸比丘尼,说欲及清净?」(有,依法说。无,答言:「无。」)
「大姊僧听!今十五日,众僧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和合说戒。白如是。」(「作白成不?」答云:「成。」)
「诸大姊!我今欲说波罗提木叉戒。汝等谛听,善思念之。若自知有犯者,即应自忏悔;不犯者,默然。默然者,知诸大姊清净。若有他问者,亦如是答。如是比丘尼在众中,乃至三问,忆念有罪,不忏悔者,得故妄语罪。故妄语者,佛说障道法。若彼比丘尼,忆念有罪,欲求清净者,应忏悔。忏悔得安乐。诸大姊!我已说戒经序。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比丘尼,作婬欲,犯不净行,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在聚落、若空闲处,不与,怀盗心取;随所盗物,若为王、若王大臣所捉,若缚、若杀、若驱出国:『汝贼!汝痴!汝无所知。』若比丘尼作如是不与取,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故自手断人命,若持刀授与人,若叹死、誉死、劝死:『咄!人用此恶活为?宁死不生。』作如是心念,无数方便,叹死、誉死、劝死。此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实无所知,自叹誉言:『我得过人法,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后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求清净故,作如是言:『诸大姊!我实不知、不见,而言我知、我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染污心,共染污心男子,从腋已下,膝已上,身相触。若捉摩、若牵、若推、若上摩、若下摩、若举、若下、若捉、若捺。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是身相触也。
「若比丘尼,染污心,知男子染污心,受捉手、捉衣、入屏处、共立、共语、共行、或身相倚、或共期。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犯此八事故。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波罗夷,不自發露,不语众人,不白大众。若于异时,彼比丘尼或命终、或众中举、或休道、或入外道众,后作是言:『我先知有如是如是罪。』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覆藏重罪故。
「若比丘尼,知比丘,僧为作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顺从,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而顺从。诸比丘尼语言:『大姊!此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顺从,不忏悔,僧未与作共住;汝莫顺从。』如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比丘尼波罗夷,不共住。犯随举故。
「诸大姊!我已说八波罗夷法。若比丘尼,犯一一波罗夷法,不得与诸比丘尼共住如前,后亦如是,是比丘尼得波罗夷罪,不应共住。
「今问诸大姊:是中清净不?(如是至三)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姊!是十七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尼,媒嫁,持男语语女,持女语语男。若为成妇事,若私通事,乃至须臾。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嗔恚不喜,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破彼清净行。后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是事无根,说:『我嗔恚故,如是语。』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嗔恚不喜,于异分事中取片,非波罗夷比丘尼,以无根波罗夷法谤,欲破彼人梵行。后于异时,若问、若不问,知是异分事中取片。彼比丘尼住嗔恚故,作如是说。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诣官言居士、若居士儿、若奴、若客作人,若昼、若夜、若一念顷、若弹指顷、若须臾顷。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先知是贼女,罪应死,人所知;不问王、大臣、不问种姓,便度出家受具足戒。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为僧所举,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顺从,未忏悔,僧未与作共住羯磨;为爱故,不问僧,僧不约勅,出界外,作羯磨,与解罪。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独渡水、独入村、独宿、独在后行。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染污心,知染污心男子,从彼受可食者,及食并余物。是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教比丘尼作如是语:『大姊!彼有染污心、无染污心,能那汝何?汝自无染污心,于彼若得食,以时清净受取。』此比丘尼犯初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欲坏和合僧,勤方便受破僧法,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应谏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坏和合僧,莫方便坏和合僧,莫受破僧法,坚持不舍。大姊!应与僧和合。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一十)。
「若比丘尼,有余比丘尼群党,若一、若二、若三,乃至无数。彼比丘尼语是比丘尼言:『大姊!汝莫谏此比丘尼,此比丘尼,法语比丘尼,律语比丘尼。此比丘尼所说,我等心憙乐;此比丘尼所说,我等忍可。』是比丘尼语彼比丘尼言:『大姊!莫作是说!言:「此比丘尼,是法语比丘尼,律语比丘尼。此比丘尼所说,我等憙乐;此比丘尼所说,我等忍可。」何以故?此比丘尼所说,非法语,非律语。大姊!莫欲破坏和合僧,当乐欲和合僧。大姊!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依城邑、若村落住,污他家,行恶行。行恶行,亦见亦闻;污他家,亦见亦闻。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言:『大姊!汝污他家,行恶行。行恶行,亦见亦闻;污他家,亦见亦闻。大姊!汝污他家,行恶行,今可离此村落去,不须住此。』彼比丘尼语此比丘尼作是言:『大姊!诸比丘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尼,有驱者,有不驱者。』是诸比丘尼语彼比丘尼言:『大姊!莫作是语:「有爱、有恚、有怖、有痴。」亦莫言:「有如是同罪比丘尼,有驱者,有不驱者。」何以故?而诸比丘尼不爱、不恚、不怖、不痴,有如是同罪比丘尼,有驱者,有不驱者。大姊!污他家,行恶行。行恶行,亦见亦闻;污他家,亦见亦闻。』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恶性不受人语,于戒法中,诸比丘尼如法谏已,自身不受谏语,言:『大姊!汝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汝说若好、若恶。诸大姊止!莫谏我。』是比丘尼当谏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自身不受谏语。大姊!自身当受谏语。大姊如法谏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亦当如法谏大姊。如是佛弟子众,得增益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忏悔。』是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相亲近住,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展转共相覆罪。是比丘尼当谏彼比丘尼言:『大姊!汝等莫相亲近,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汝等若不相亲近,于佛法中,得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僧为作呵谏时,余比丘尼,教作如是言:『汝等莫別住,当共住!我亦见余比丘尼不別住,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僧以恚故,教汝別住。』是比丘尼应谏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教余比丘尼言:「汝等莫別住,我亦见余比丘尼共住,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僧以恚故,教汝別住。」今正有此二比丘尼共住,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更无有余。若此比丘尼別住,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是比丘尼应三谏,令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趣以一小事嗔恚不喜,便作是语:『我舍佛、舍法、舍僧。不独有此沙门释子,亦更有余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我等亦可于彼修梵行。』是比丘尼当谏彼比丘尼言:『大姊!汝莫趣以一小事嗔恚不喜,便作是语:「我舍佛、舍法、舍僧。不独有此沙门释子,亦更有余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我等亦可于彼修梵行。」』若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憙鬪诤,不善忆持诤事,后嗔恚,作是语:『僧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是比丘尼应谏彼比丘尼言:『妹!汝莫憙鬪诤,不善忆持诤事,后嗔恚,作是语:「僧有爱、有恚、有怖、有痴。」而僧不爱、不恚、不怖、不痴;汝自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是比丘尼犯三法应舍,僧伽婆尸沙。
「诸大姊!我已说十七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犯罪,八乃至三谏。若比丘尼犯一一法,应半月二部僧中行摩那埵。行摩那埵已,余有出罪,应二部四十人僧中,出是比丘尼罪。若少一人,不满四十众,出是比丘尼罪,是比丘尼罪不得除,诸比丘尼亦可呵。此是时。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姊!是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𫄨那衣已舍,畜长衣,经十日不净施,得持。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𫄨那衣已舍,五衣中,若离一一衣异处宿,经一夜,除僧羯磨,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𫄨那衣已舍,若得非时衣,欲须便受,受已疾疾成衣。若足者善;若不足者,得畜一月,为满足故。若过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从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乞衣,除余时,尼萨耆波逸提。是中时者:若夺衣、失衣、烧衣、漂衣,是名时。
「若比丘尼,夺衣、失衣、烧衣、漂衣,是非亲里居士、若居士妇自恣请,多与衣,是比丘尼当知足受衣。若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居士、居士妇为比丘尼办衣价:『具如是衣价,与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请,到居士家,作如是说:『善哉,居士!为我办如是如是衣价与我。』为好故,若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二居士、居士妇与比丘尼办衣价:『我曹办如是衣价,与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请,到二居士家,作如是言:『善哉,居士!办如是如是衣价,与我共作一衣。』为好故,若得衣,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若王、若大臣、若婆罗门、若居士、居士妇,遣使为比丘尼送衣价:『持如是衣价,与某甲比丘尼。』彼使至比丘尼所语言:『阿姨!为汝送衣价,受取。』是比丘尼语彼使如是言:『我不应受此衣价,我若须衣,合时、清净,当受。』彼使语比丘尼言:『阿姨!有执事人不?』须衣比丘尼言:『有!若僧伽蓝民、若优婆塞,此是比丘尼执事人,常为比丘尼执事。』彼使至执事人所,与衣价已,还到比丘尼所,如是言:『阿姨!所示某甲执事人,我已与衣价。大姊!知时,往彼当得衣。』比丘尼若须衣者,当往彼执事人所,二反、三反语言:『我须衣。』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令彼忆念。若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得衣者善。若不得衣,过是求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若不得衣,随使所来处,若自往、若遣使往,语言:『汝先遣使持衣价与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竟不得。汝还取,莫使失,此是时。』
「若比丘尼,自取金、银、若钱,若教人取、若口可受,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钵减五缀不漏,更求新钵,为好故,尼萨耆波逸提。是比丘尼当持此钵,于尼众中舍,从次第贸至下坐,以下坐钵与此比丘尼言:『妹!持此钵,乃至破,此是时。』
「若比丘尼,居士、居士妇使织师为比丘尼织作衣,彼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请,便往到彼所语织师言:『此衣为我织,极好织,令广、长、坚、致,齐整好,我当少多与汝价。』若比丘尼与价,乃至一食,得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与比丘尼衣已,后嗔恚,若自夺、若教人夺取:『还我衣来,不与汝。』是比丘尼应还衣;彼取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诸病比丘尼,畜药:酥、油、生酥、蜜、石蜜,得食残宿,乃至七日得服。若过七日服,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十日未满夏三月,若有急施衣,比丘尼知是急施衣,应受;受已乃至衣时应畜。若过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物向僧,自求入己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欲索是,更索彼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檀越所为僧施异,回作余用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所为施物异,自求为僧,回作余用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檀越所施物异,回作余用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檀越所为施物异,自求为僧,回作余用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畜长钵,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多畜好色器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许他比丘尼病衣,后不与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非时衣,受作时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与比丘尼贸易衣,后嗔恚,还自夺取、若使人夺:『妹!还我衣来,我不与汝,汝衣属汝,我衣还我。』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乞重衣,齐价直四张㲲。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欲乞轻衣,极至价直两张半㲲。过者,尼萨耆波逸提。
「诸大姊!我已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
「今问诸大姊:是中清净不?(如是至三)。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姊!是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尼,故妄语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两舌语,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他有麁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除僧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尼,向未受大戒人说过人法,言:『我知是,我见是实。』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与男子说法过五、六语,除有智女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坏鬼神村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妄作异语,恼他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嫌骂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取僧绳床、若木床、若卧具、坐褥,露地自敷、若教人敷;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于僧房中,取僧卧具自敷、若教人敷,在中若坐、若卧;从彼处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先住处,后来于中间强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迮者,自当避我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
「若比丘尼,嗔他比丘尼不喜,众僧房中,自牵出、若教人牵出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若在重阁上,脱脚绳床、若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大房,户扉窓牖及余庄饰具,指授覆苫齐二、三节。若过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施一食处,无病比丘尼应一食,若过受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別众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作衣时、若施衣时、道行时、船上时、大会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若比丘尼,至檀越家,慇懃请与饼、𪎊食。比丘尼欲须者,二、三钵应受,持至寺内,分与余比丘尼食。若比丘尼无病,过三钵受,持至寺中,不分与余比丘尼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先受请已,若前食、后食,行诣余家,不嘱余比丘尼,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此是时。
「若比丘尼,食家中有宝,强安坐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家中有宝,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独与男子露地一处共坐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语比丘尼如是言:『大姊!共汝至聚落,当与汝食。』彼比丘尼竟不教与是比丘尼食,如是言:『大姊去!我与汝一处共坐、共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以是因缘,非余,方便遣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四月与药,无病比丘尼应受。若过受,除常请、更请、分请、尽形请,波逸提。
「若比丘尼,往观军阵,除时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尼,有因缘至军中,若二宿、三宿。过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军中,若二宿、三宿,或时观军阵鬪战,若观游军、象、马势力,波逸提。
「若比丘尼,饮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水中戏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受谏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半月洗浴,无病比丘尼应受。若过受,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热时、病时、作时、大风时、雨时、远行来时,此是时。
「若比丘尼,无病,为炙身故,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余时,波逸提。
「若比丘尼,藏他比丘尼若钵、若衣、若坐具、针筒,自藏、教人藏,下至戏笑,波逸提。
「若比丘尼,净施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衣,后不问主取著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得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青、黑、木兰。若比丘尼得新衣,不作三种染坏色:青、黑、木兰,新衣持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断畜生命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恼他比丘尼,乃至少时不乐,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有麁罪,覆藏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是贼伴,共一道行,乃至一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婬欲,非是障道法。』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大姊!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婬欲是障道法,犯婬者是障道法。』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乃至三谏,令舍是事。乃至三谏时,舍者善。不舍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如是语人未作法,如是恶邪不舍,若畜,同一羯磨、同一止宿,波逸提。
「若沙弥尼作如是言:『我知佛所说法,行婬欲,非障道法。』彼比丘尼谏此沙弥尼言:『汝莫作是语,莫诽谤世尊,诽谤世尊不善,世尊不作是语。沙弥尼!世尊无数方便说婬欲是障道法,犯婬欲者是障道法。』彼比丘尼谏此沙弥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应乃至三呵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时,若舍者善。不舍者,彼比丘尼应语是沙弥尼言:『汝自今已去非佛弟子。不得随余比丘尼,如诸沙弥尼得与比丘尼二宿,汝今无是事。汝出去!灭去!不须此中住。』若比丘尼,知如是被摈沙弥尼,若畜,共同止宿,波逸提。
「若比丘尼,如法谏时,作如是语:『我今不学是戒,乃至问有智慧持律者,当难问。』波逸提。若为求解,应当难问。
「若比丘尼,说戒时,如是语:『大姊!用是杂碎戒为?说是戒时,令人恼愧怀疑。』轻毁戒故,波逸提。
「若比丘尼,说戒时,作如是语:『大姊!我今始知是戒,半月半月说,戒经来。』余比丘尼知是比丘尼,若二、若三说戒中坐,何况多。彼比丘尼无知无解,若犯罪,应如法治,更重增无知法。『大姊!汝无利,得不善。汝说戒时,不用心念,不一心摄耳听法。』彼无知故,波逸提。
「若比丘尼,共同羯磨已,后作如是说:『诸比丘尼随亲厚,以众僧物与。』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断事时,不与欲而起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比丘尼共鬪诤后,听此语已,欲向彼说,波逸提。
「若比丘尼,嗔恚故不喜,打彼比丘尼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刹利水浇头王,王未出,未藏宝,若入宫过门阈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宝及宝庄饰具,自捉、若教人捉,除僧伽蓝中及寄宿处,波逸提。若僧伽蓝中、若寄宿处,若宝、若以宝庄饰具,自捉、若教人捉,若识者当取,如是因缘,非余。
「若比丘尼,作绳床、若木床,足应高佛八指,除入梐孔上。若截竟,过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持兜罗绵,䘢作绳床、木床、若卧具、坐具,波逸提。
「若比丘尼,啖蒜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剃三处毛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胡胶作男根,波逸提。
「若比丘尼,比丘无病时,供给水,以扇扇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乞生谷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在生草上大小便,波逸提。
「若比丘尼,入村内,与男子在屏处共立、共语,波逸提。
「若比丘尼,与男子共入屏障处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入村内巷陌中,遣伴远去,在屏处与男子共立耳语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入白衣家内坐,不语主人舍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入白衣家内,不语主人,辄坐床座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与男子共入暗室中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有小因缘事,便呪诅:『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我有如是事,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汝有如是事,亦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波逸提。
「若比丘尼,无病,二人共床卧,波逸提。
「若比丘尼,共一蓐,同一被卧,除余时,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先住后至,知后至先住,为恼故,在前诵经、问义、教授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同活比丘尼病,不瞻视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安居,初听余比丘尼在房中安床,后嗔恚驱出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夏安居讫,不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边界有疑恐怖处,人间游行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于界内有疑恐怖处,在人间游行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余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妹!汝莫亲近居士、居士儿,共住,作不随顺行。大姊!可別住。若別住,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舍此事善。若不舍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往观王宫、文饰画堂、园林、浴池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露身形,在河水、泉水、流水、池水中浴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浴衣,应量作。应量作者,长佛六磔手,广二磔手半。若过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过五日不看僧伽梨,波逸提。
「若比丘尼,与众僧衣作留难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问主,便著他衣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持沙门衣施与外道、白衣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众僧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恐弟子不得。』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如是意:『令众僧今不得出迦𫄨那衣,后当出,欲令五事久得放舍。』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如是意:『遮比丘尼僧,不出迦𫄨那衣,欲令久得五事放舍。』波逸提。
「若比丘尼,余比丘尼语言:『为我灭此诤事。』而不与作方便令灭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为白衣作使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入白衣舍内,在小床、大床上,若坐、若卧,波逸提。
「若比丘尼,至白衣舍,语主人敷座止宿,明日不辞主人而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妇女乳儿,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年不满二十,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不与二岁学戒,年满二十,便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不与六法,满二十便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年十八童女,与二岁学戒,与六法满二十,众僧不听,便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曾嫁妇女年十岁,与二岁学戒,年满十二,听与受具足戒。若减十二,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他小年曾嫁妇女,与二岁学戒,年满十二,不白众僧,便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如是人,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不听,而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年未满十二岁,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年满十二岁,众僧不听,便授人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不听授人具足戒,便言:『众僧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欲听者便听;不欲听者,便不听。』波逸提。
「若比丘尼,父、母、夫主不听,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女人与童男、男子相敬爱,愁忧嗔恚女人,度令出家授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语式叉摩那言:『汝!妹!舍是、学是,当与汝受具足戒。』若不方便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语式叉摩那言:『持衣来与我!我当与汝受具足戒。』而不方便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与人受具足戒已,经宿方往比丘僧中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病,不往受教授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半月应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若不求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应往比丘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若不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在无比丘处夏安居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有比丘僧伽蓝,不白而入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骂比丘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憙鬪诤,不善忆持诤事,后嗔恚不喜,骂比丘尼众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身生痈及种种疮,不白众及余人,辄使男子破、若裹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先受请,若足食已,后食饭、𪎊、乾饭、鱼及肉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于家生嫉妬心,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香涂摩身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使比丘尼涂摩身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使式叉摩那涂摩身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使沙弥尼涂摩身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使白衣妇女涂摩身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著革屣,持盖行,除时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尼,无病,乘乘行,除时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著僧祇支入村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向暮至白衣家,先不被唤,波逸提。
「若比丘尼,日没开僧伽蓝门,不嘱授而出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前安居,不后安居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女人常漏大小便、涕唾常出,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二形人,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二道合者,与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被摈不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欲问比丘义,先不求而问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先住后至,后至先住,欲恼彼故,在前经行、若立、若坐、若卧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逆、恭敬、礼拜、问讯、请与坐。不者,除因缘,波逸提。
「若比丘尼,为好故,摇身趋行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妇女庄严,香涂摩身,波逸提。
「诸大姊!我已说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
「今问
「诸大姊:是中清净不?(如是至三)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姊!是八波罗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尼,不病,乞酥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尼,不病,乞油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尼,不病,乞蜜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尼,不病,乞黑石蜜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尼,不病,乞乳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尼,不病,乞酪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尼,不病,乞鱼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若比丘尼,不病,乞肉食者,犯应忏悔可呵法。应向余比丘尼说言:『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姊忏悔。』是名悔过法。
「诸大姊!我已说八波罗提提舍尼法。
「今问诸大姊:是中清净不?(如是至三)。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不得反抄衣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衣缠颈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覆头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得叉腰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摇身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摇身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好覆身入白衣舍,应当学。
「好覆身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得左右顾视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左右顾视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静默入白衣舍,应当学。
「静默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不得戏笑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得戏笑行入白衣舍坐,应当学。
「平钵受羹,应当学。
「以次食,应当学。
「当系钵想食,应当学。
「不得大张口待饭食,应当学。
「不得含饭语,应当学。
「不得遗落饭食,应当学。
「不得颊食食,应当学。
「不得大噏饭食,应当学。
「不得舌舐食,应当学。
「不得振手食,应当学。
「不得手把散饭食,应当学。
「不得洗钵水弃白衣舍内,应当学。
「不得净水中大小便、涕唾,除病,应当学。
「不得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覆头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裹头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叉腰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著革屣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著木屐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为骑乘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著革屣入佛塔中,应当学。
「不得著革屣绕佛塔行,应当学。
「不得著富罗入佛塔中,应当学。
「不得手捉富罗入佛塔中,应当学。
「不得塔下坐食,留草及食污地,应当学。
「不得担死尸从塔下过,应当学。
「不得塔下埋死尸,应当学。
「不得持死人衣及床,从塔下过,除浣染香薰,应当学。
「不得佛塔下大小便,应当学。
「不得向佛塔大小便,应当学。
「不得绕佛塔四边大小便,使臭气来入,应当学。
「不得持佛像至大小便处,应当学。
「不得向佛塔嚼杨枝,应当学。
「不得在佛塔下涕唾,应当学。
「不得向佛塔涕唾,应当学。
「不得向塔舒脚坐,应当学。
「不得安佛塔在下房,己在上房住,应当学。
「人坐己立,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坐,己在非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坐,己在下坐,不得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经行处,己在下经行处,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得携手在道行,应当学。
「人持剑,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持𫓴,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持刀,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持盖,不应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诸大姊!我已说众学戒法。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姊!是七灭诤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比丘尼有诤事起,即应除灭。
「应与现前毘尼,当与现前毘尼。
「应与忆念毘尼,当与忆念毘尼。
「应与不痴毘尼,当与不痴毘尼。
「应与自言治,当与自言治。
「应与多人语,当与多人语。
「应与觅罪相,当与觅罪相。
「应与如草覆地,当与如草覆地。
「诸大姊!我已说七灭诤法。
「今问诸大姊:是中清净不?(如是三说)。
「诸大姊!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姊!我已说戒经序,已说八波罗夷法,已说十七僧伽婆尸沙法,已说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已说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已说八波罗提提舍尼法,已说众学戒法,已说七灭诤法。此是佛所说,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更有余佛法,是中皆共和合,应当学。
「此是尸弃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此是拘楼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此是拘那含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此是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此是释迦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十二年中,为无事僧说是戒经。从是已后,广分別说。诸比丘尼,自为乐法、乐沙门者,有惭、有愧,乐学戒者,当于中学。
校注
宋元明宫四本俱无此序 沙【大】,妙【考偽-大】 四分比丘尼戒本【大】,〔-〕【圣】【圣乙】 本【大】,本五(出昙无德部律)【宋】【宫】,本卷上(出昙无德部律)【明】,本(出昙无德部律)【元】 (后秦…译)九字【大】,大唐西太原寺沙门怀素依律集出【宋】【元】【宫】,唐西太原寺沙门怀素依律集【明】,〔后秦…译〕九字-【圣】【圣乙】 (稽首…住)二十字【大】,〔-〕【圣】【圣乙】 楼【大】*,留【宋】【元】【明】【宫】* 间【大】,中【宋】【元】【明】【宫】 辖【大】,鎋【圣】【圣乙】 说【大】,说和合僧集会【宋】【元】【明】【宫】【圣】【圣乙】 〔僧集…合〕十二字-【三】【宫】【圣】【圣乙】 (僧集…集)六字【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和合…合)六字【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有者…无)十四字【大】,有者依言遣出无者言无【宋】【元】【明】【宫】 (有依…无)八字【大】,有者依言说之无答云无说欲者【宋】【元】【明】【宫】 (答言说戒羯磨)【大】,答言说戒羯磨【宋】【元】【明】 日【大】,日(前半月云白月十五日后半月云黑月十五日小尽云十四日)【宋】【元】【明】【宫】 (作白…成)七字【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汝等【大】,诸比丘尼【宋】【元】【明】【宫】 谛【大】,共集在一处当谛【宋】【元】【明】【宫】 思【大】,心【圣】【圣乙】 自知【大】,〔-〕【宋】【元】【明】【宫】 即应自【大】,应【宋】【元】【明】【宫】 不【大】,无【宋】【元】【明】【宫】 者【大】,故【宋】【元】【明】【宫】 亦如是【大】,即应如实【宋】【元】【明】【宫】 比丘【大】,诸比丘【宋】【元】【明】【宫】 众【大】,于众【宋】【元】【明】【宫】 忏悔【大】,發露【宋】【元】【明】【宫】 故妄语者佛说【大】,佛说妄语是【宋】【元】【明】【宫】 忆念【大】,自忆知【宋】【元】【明】【宫】 应【大】,当【宋】【元】【明】【宫】 得【大】,则【宋】【元】【明】【宫】 如是至三【大】*,三说【宋】【元】【明】【宫】* 戒【大】,我【圣乙】 作婬欲【大】,共比丘尼同戒若不还戒戒羸不自悔【宫】 闲【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缚若杀【大】,杀若缚【宋】【元】【明】【宫】 贼【大】,是贼【宋】【元】【明】【宫】 汝无所知【大】,〔-〕【圣】【圣乙】 入【大】,我已入【宋】【元】【明】【宫】 求【大】,自【宫】 如是言【大】,是说【宋】【元】【明】【宫】 波【大】,得波【宋】【元】【明】【宫】 腋【大】,掖【宫】 也【大】,故【宋】【元】【明】【宫】 举【大】,众【圣乙】 时【大】,是时【圣】,时是事【圣乙】 第【大】,乃至第【宋】【元】【明】【宫】 故【大】,故若【圣】【圣乙】 故【大】,〔-〕【圣】【圣乙】 亦【大】,犯亦尔【宋】【元】【明】【宫】 是【CB】【丽-CB】【圣】【圣乙】,〔-〕【大】 若【大】,及为【宋】【元】【明】【宫】 事【大】,〔-〕【圣】【圣乙】 须臾【大】,须臾顷【宋】【元】【明】【宫】 是【大】,知是【宋】【元】【明】【宫】 如【大】,作【宋】【元】【明】【宫】 恚【大】,恚法【宋】【元】【明】【宫】【圣】【圣乙】 顺【大】,随【宋】【元】【明】【宫】 是比丘尼【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那【大】,奈【宋】【元】【明】【宫】 勤【大】,〔-〕【宋】【元】【明】【宫】 增【大】,僧【明】 一十【大】,〔-〕【明】【宫】【圣】【圣乙】,十【宋】【元】 心【大】,〔-〕【宫】 与【大】,应与【宋】【元】【明】【宫】 (行恶…行)五十六字【大】,俱有见闻【宫】 是【大】,诸【宋】【元】【明】 离此村【大】,远此聚【宋】【元】【明】【宫】 彼【大】*,是【宋】【元】【明】【宫】* 此【大】*,彼【宋】【元】【明】【宫】* 作是【大】,〔-〕【宋】【元】【明】【宫】 诸比丘尼【大】,今僧【宋】【元】【明】【宫】 如是【大】,如是等【宋】【元】【明】【宫】 是【大】,〔-〕【宋】【元】【明】【宫】 语彼比丘尼【大】,谏【宋】【元】【明】【宫】 语【大】,语言【宋】【元】【明】,语言僧【宫】 亦莫言【大】,〔-〕【宋】【元】【明】【宫】 (何以故…者)三十一字【大】,〔-〕【宫】 (行恶…闻)十四字【大】,俱有见闻【宫】 污他家亦见亦闻【大】,〔-〕【宋】【元】【明】 (谏彼…尼)十四字【大】,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宋】【元】【明】【宫】 大【大】*,诸大【宋】【元】【明】【宫】* 汝【大】*,〔-〕【宋】【元】【明】【宫】* 汝说若好若恶【大】,〔-〕【宋】【元】【明】【宫】 大【大】,〔-〕【圣】【圣乙】 姊【大】,姊说若好若恶诸大姊且【宋】【元】【明】【宫】 谏【大】,数谏【宋】【元】【明】【宫】 是【大】*,彼【宋】【元】【明】【宫】* 当【大】,〔-〕【宫】 尼【大】,尼比丘尼【宋】【元】【明】 共作【大】,作共【宫】 令【大】,〔-〕【宋】【元】【明】【宫】 一【大】*,〔-〕【宫】* 妹【大】,大姊【宋】【元】【明】【宫】 鬪【大】,〔-〕【明】 半月【大】,〔-〕【宋】【元】【明】【宫】 二部【大】,诸大德【宫】 中【大】,中强与半月【宋】【元】【明】【宫】 行【大】,〔-〕【宫】 埵【大】,埵法【宋】【元】【明】【宫】 余有出罪应二部四十人僧中出是比丘尼罪【大】,应僧尼四十众中与出罪羯磨【宫】,余有=祭有【宋】,余有=应与【元】【明】 人【大】,大【宋】 僧【大】,〔-〕【宋】【元】【明】【圣】【圣乙】 人【大】,入【圣乙】 出【大】,〔-〕【宋】【元】【明】【宫】 是【大】,不得除诸【宋】【元】【明】【宫】 (罪不…尼)八字【大】,〔-〕【宋】【元】【明】【宫】 今问【大】,诸大姊我已说十七僧伽婆尸沙法今问【宫】 经十日【大】,〔-〕【宫】 若【大】,畜【宫】 过【大】,过十日【宫】 舍【大】,出【宫】 若【大】*,若比丘尼【宋】【元】【明】【宫】* 时【大】,持【圣乙】 居士【大】,若居士【宋】【元】【明】【宫】 是中【大】,余【宋】【元】【明】【宫】 名【大】,谓余【宋】【元】【明】【宫】 夺衣失【大】,失衣夺【宋】【元】【明】【宫】 是【大】,若【宋】【元】【明】【宫】 若【大】,〔-〕【宋】【元】【明】【宫】 者【大】*,〔-〕【圣】【圣乙】* 办【大】,买【宫】 如是【大】,〔-〕【宋】【元】【明】【宫】 价【大】,故【宋】【元】【明】,〔-〕【宫】 故【大】,衣【宋】【元】【明】【宫】 衣【大】,衣者【宋】【元】【明】【宫】 语【大】,语比丘尼【宋】【元】【明】【宫】 姨【大】*,夷【宋】【宫】【圣】【圣乙】* 为汝送【大】,今为汝故送是【宋】【元】【明】【宫】 合【大】,含【圣乙】 言【大】,应语言【宋】【元】【明】【宫】 比丘【大】,诸比丘【宋】【元】【明】【宫】 彼【大】,时彼【宋】【元】【明】【宫】 至【大】,便往【宋】【元】【明】【宫】 衣【大】,衣须衣【宋】【元】【明】【宫】 彼【大】,〔-〕【宋】【元】【明】【宫】 住【大】,立【宋】【元】【明】【宫】 使【大】*,信【宋】【元】【明】【宫】* 得【大】,得依【宋】【元】【明】【宫】 取【大】,手取钱若【宋】【元】【明】【宫】 钱若【大】,〔-〕【宋】【元】【明】【宫】 买卖【大】,卖买【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 钵【大】,畜钵【宋】【元】【明】【宫】 漏【大】,满【圣乙】 求缕【大】,乞缕线【宋】【元】【明】【宫】 到彼【大】,织师【宋】【元】【明】【宫】 织师【大】,〔-〕【宋】【元】【明】【宫】 极【大】,与我极【宋】【元】【明】【宫】 长【大】,大【宫】 齐整好【大】,〔-〕【宋】【元】【明】【宫】 少多【大】,多少【宋】【元】【明】【宫】 若【大】,是【宋】【元】【明】【宫】 食【大】,食直若【宋】【元】【明】【宫】 与【大】,先与【宋】【元】【明】【宫】 是【大】,彼【宋】【元】【明】【宫】 彼【大】,若【宋】【元】【明】【宫】 诸病比丘尼【大】,比丘尼有病【宋】【元】【明】【宫】 畜【大】,残【宫】 酥【大】*,苏【宋】【宫】【圣】【圣乙】* 服【大】,服者【宋】【元】【明】【宫】 满【大】,竟【宋】【元】【明】【宫】 若有急施衣【大】,诸比丘尼得急施衣【宋】【元】【明】【宫】 应【大】,当【宋】【元】【明】【宫】 已【大】,竟【宋】【元】【明】【宫】 为【大】,〔-〕【宋】【元】【明】【宫】 妹【大】,〔-〕【宫】 还【大】,属【宋】【元】【明】【宫】 欲【大】,〔-〕【宋】【元】【明】【宫】 訾【大】,呰【宋】【元】【明】【宫】 提【大】,故【圣乙】 若【大】,共【圣】【圣乙】 具【大】,大【宋】【元】【明】,〔-〕【宫】 实【大】,宝【圣】【圣乙】 强【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虫【大】,蛊【宋】【元】【明】【宫】 庄【大】,庄具【宋】【元】【明】【宫】 道行【大】,行道【圣】【圣乙】 食【大】,啖食【宋】【元】【明】【宫】 者【大】,〔-〕【圣】【圣乙】 及【大】,〔-〕【圣】【圣乙】 嘱【大】*,属【圣】【圣乙】* 言【大】,语【圣】【圣乙】 (竟不…大姊)十四字【大】,随至聚落竟不与食而却语言汝【宋】【元】【明】【宫】 四【大】,请四【宋】【元】【明】【宫】 请【大】,请者【宋】【元】【宫】,诸者【明】 中【大】,中住【宋】【元】【明】【宫】 者【大】,〔-〕【宫】 恐【大】,恐怖【宋】【元】【明】 身【大】,〔-〕【宫】【圣】【圣乙】 他【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用【大】,〔-〕【宫】【圣】【圣乙】 僧【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姊【大】,妇【圣乙】 婬【大】,婬欲【宋】【元】【明】【宫】 恶邪【大】,邪见【宋】【元】【明】【宫】 作【大】,〔-〕【圣】【圣乙】 尊【大】,尊者【宋】【元】【明】 乃至【大】,〔-〕【宋】【元】【明】【宫】 呵【大】,〔-〕【宋】【元】【明】【宫】 出【大】,〔-〕【圣】【圣乙】 被【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问【大】,门【圣】【圣乙】 当【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卷上终,经末题如首题【明】 卷下首,四分比丘尼戒本卷下,唐西太原寺沙门怀索依律集出【明】 经【大】,经中【宋】【元】【明】【宫】 摄【大】,两【宋】【元】【明】【宫】【圣】,而【圣乙】 者【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搏【大】,博【圣】【圣乙】 法【大】,〔-〕【宋】【元】【明】【宫】 王未出未【大】,〔-〕【明】 宫过【大】,过宫【宋】【元】【明】【宫】,官过【圣乙】 不【大】,又不【圣】【圣乙】 梐【大】,陛【宋】【元】【明】【宫】 䘢【大】*,贮【宋】【元】【明】【宫】* 一【大】,〔-〕【明】 拍【大】,柏【圣】【圣乙】 夜【大】,夜便【圣】【圣乙】 看【大】,听【宋】【元】【明】【宫】 陌【大】,〔-〕【宫】 辄自【大】,〔-〕【宫】 师【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呪【大】,祝【圣】【圣乙】 搥【大】,推【宋】【元】【宫】【圣】【圣乙】,椎【明】 因缘者【大】,时因缘【宋】【元】【明】【宫】 水流水【大】,〔-〕【宫】 池水【大】,〔-〕【宋】【元】【明】,水【宫】 磔【大】*,搩【宋】【元】【明】【宫】* 除难事起【大】,除求索僧伽梨出迦𫄨那衣六难事起【宋】【元】【明】【宫】,〔-〕【圣】【圣乙】 及【大】,入【圣】【圣乙】 纺缕【大】,绩纺【宋】【元】【明】【宫】 座【大】,坐具【宋】【元】【明】【宫】 呪【大】,世俗呪【宋】【元】【明】【宫】 妊娠【大】,妊身【宋】【元】【明】【宫】,任身【圣】【圣乙】 者【大】*,〔-〕【宋】【元】【明】【宫】* 他【大】,〔-〕【宋】【元】【明】【宫】 波【大】*,者波【宋】【元】【明】【宫】* 和上【大】,和尚【宋】【元】【明】【宫】 授【大】,受【宋】【元】【明】【宫】 一【大】,十二【宋】【元】【明】【宫】 受【大】*,授【宋】【元】【明】【宫】* 众【大】,〔-〕【宋】【元】【明】【宫】 滓【大】,泽【圣】【圣乙】 髁【大】,跨【宋】【元】【明】【宫】 庄【大】,〔-〕【宋】【元】【明】【宫】 授【大】*,〔-〕【宋】【元】【明】【宫】* 与【大】,者【宋】【元】【明】【宫】【圣】【圣乙】 难【大】*,难者【宋】【元】【明】【宫】* 伎【大】*,技【明】* 逸【大】,〔-〕【明】 恼【大】,恼乱【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知【大】,在【宋】【元】【明】【宫】【圣】【圣乙】 提【大】,提(一百七十八竟)【宋】【元】【明】【宫】 悔过【大】,忏悔【明】 此【大】,是【宋】【元】【明】【宫】 当【大】*,〔-〕【宋】【元】【明】【宫】* 涅槃僧【大】,内衣【宋】【元】【明】【宫】 三【大】,五【宋】【元】【明】【宫】 白衣舍内蹲坐【大】,蹲坐白衣舍内【宋】【元】【明】【宫】 行【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舍【大】,舍坐【明】 用【大】,正【宋】【元】【明】【宫】 食【大】*,饭【宋】【元】【明】【宫】* 等【大】,俱【宋】【元】【明】【宫】 而【大】,央【宋】【元】【明】【宫】 若比丘尼不【大】,无【宋】【元】【明】【宫】 覆【大】,〔-〕【明】 食【大】,起嫌心【宋】【元】【明】【宫】,〔-〕【圣】【圣乙】 食【大】,〔-〕【宋】【元】【明】【宫】 饮【大】,食【宋】【元】【明】【宫】 叶【大】,菜【宋】【元】【明】【宫】 不恭敬【大】,〔-〕【宋】【元】【明】【宫】 者【大】*,人【宋】【元】【明】【宫】* 在【大】,〔-〕【宫】 中【大】,内【宋】【元】【明】【宫】 护故【大】,视【宋】【元】【明】【宫】 藏财物置佛塔中【大】,佛塔内藏财物【宋】【元】【明】【宫】 故【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手【大】,〔-〕【宋】【元】【明】【宫】 在【大】,〔-〕【宋】【元】【明】【宫】 向【大】,〔-〕【宫】 佛【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塔【大】,前塔【宫】 佛塔【大】,绕塔【宋】【元】【明】【宫】 四边【大】,〔-〕【宫】 在佛【大】*,〔-〕【宋】【元】【明】【宫】* 佛塔【大】,绕塔【宋】【元】【明】【宫】 塔【大】,绕塔【宋】【元】【明】【宫】 前【大】,前行【宋】【元】【明】【宫】【圣】【圣乙】 后【大】,后行【宋】【元】【明】【宫】 应【大】,得【宋】【元】【明】【宫】 头【大】,〔-〕【宋】【元】【明】【宫】【圣】【圣乙】 时【大】,〔-〕【明】 著【大】,置【宋】【元】【明】【宫】 不恭敬【大】,〔-〕【宫】,恭敬【宋】【元】【明】 如是三说【大】*,三说【宋】【元】【明】【宫】*,至三【圣】【圣乙】* 逸【大】,色【圣】【圣乙】 戒【大】,〔-〕【宋】【元】【明】【宫】 已说【大】,〔-〕【明】 说【大】,说戒经【宋】【元】【明】【宫】 道【大】,通【圣乙】 婆【大】,婆婆【宋】【元】【明】【宫】 持【大】,行【宋】【元】【明】【宫】【圣】【圣乙】 常乐【大】,当落【明】 罗【大】,〔-〕【宋】【元】【明】【宫】 味【大】,未【圣】【圣乙】 然【大】,落【宋】【元】【明】【宫】 乐【大】,欲【宋】【元】【明】【宫】 得【大】,待【圣乙】 圣贤【大】,贤圣【宋】【元】【明】【宫】 诫【大】,戒【宋】【元】【明】【宫】 冥【大】,暝【宋】【元】【明】【宫】 此下圣本有光明皇后愿文 比丘【大】,〔-〕【圣】【圣乙】 本【大】,本卷下【明】,本五【宫】【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2 册 No. 1431 四分比丘尼戒本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07-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会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南林尼僧苑提供新式标点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