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鋡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经,又采撮其要迳至道法为四阿鋡暮,与阿毘昙及律并为三藏焉。身独学士以为至德未坠于地也。有阿罗汉,名婆素跋陀,抄其膏腴以为一部,九品、四十六叶,斥重去复、文约义丰,真可谓经之璎鬘也。百行美妙,辩是与非,莫不悉载也。优奥深富,行之能事毕矣。有外国沙门,字因提丽,先赍诣前部国,秘之佩身,不以示人。其王弥第,求得讽之,遂得布此。余以壬午之岁八月,东省先师寺庙于邺寺,令鸠摩罗佛提执梵,佛念、佛护为译,僧导、昙究、僧叡笔受,至冬十一月乃讫。此岁夏出阿毘昙,冬出此经,一年之中具三藏也,深以自幸。但恨八九之年始遇斯经,恐韦编未绝不终其业耳。若加数年,将无大过也。近勅译人,直令转梵为秦,解方言而已,经之文质所不敢易也。又有悬数悬事,皆访其人为注其下。时复以意消息者,为其章。章注修妬路者,其人注解引经本也。其有直言修妬路者,引经证,非注解也。
阿鋡暮(秦言趣无)前礼善逝、法众、坏有众(礼三尊众能除结也)。当说所欲,略速义说,是故三法当说。
弟子问:说是有三法,说是三法何义?
师答:法依三门(面也向也)结句。是次第作,是故三法想识。
问:三法次第何义?
答:大佛经章系无数相,婬恚怀味精进因缘食持(味,恚也著也,进行系之,故曰持也。食,味也)众生少智求圣谛,是辈想当知义、疾知义,三法方便想,分別是次第。一切是世间所有想、随所欲想等结,是故想知义三法作。
答:功德、恶、依觉解脱(修妬路功德一、恶二、依三)。功德、恶、依觉解脱,有是句义是根句,是三各各三度、三分。
问:有三分句,初思惟解脱说。何义是解脱?彼解脱功德、恶、依觉相应。
答:已入不为说是解脱。世间等生至虫蚁,虫蚁亦求乐,等生谓见食而趣解脱。乐痛一义,世间少乐相应、乐因缘,不知如乐、道乐、涅槃乐无病等生也。以道乐有不知,是所欲。若所欲,不是为说。已入道不为说,如小儿问何者眼?即自知眼处。是自知,是不为说。如是乐世间所欲,是道所欲,是故说道义作无恶。
问:是何功德觉乐解脱有?若尔者,不可见金见为富也。有病不可言闻,是故不觉解脱。
答:中间如明灯入坏暗有,不是明灯后有暗。是智生解脱者,智觉一义。
答:或随想外,经说是功德:福德、根、无恶(修妬路三句:福也、根也、无恶也)。福德、根、无恶,是三功德清净法果,我功德想,是一切三皆入,是当略说。
问:已说是福德根。无恶是何法?
答:福德:施、戒、分別(修妬路)。复复善事(复复犹恒恒也),复簁人恶,是故福(簁犹卢也)。是三行:施、戒、分別,如是先师说:
「常能作福,德所行施(八字也)。众生之命,命速乎驰(八字也)。若簁消恶,作行之数(八字也)。是故福德,如斯说喻(八字也。名首卢。首卢,三十二字偈也)。」
问:已说福德:施、戒、分別。是何施名?
答:己身、他受自财、施念俱去所更施,是三行施:法、食、无畏(修妬路)。法施、食施、无畏施,是三说施也。是法施,世间出世间章说是法施。无畏施,八行、三归命去、五戒。世尊说:「归佛去,无量众生无畏、无妬、无恚、无杀。余者如是。」
问:若归去,见有杀虫,何法无畏护?
答:我不说一切众生,以邪见痴杀虫,作他财恶,作是三归去。不有世间等见得若归去,无世间等见是不归去。是故无量吉。食施,名食为首。种种他施,与塔为首(种种象)、香为首(种种供也)。己身受(二受,己与他也)、或二受。是故二功德具足大果报。是施净如是,我先师言:根财作、有或念或二作、有或义作世间吉,是方便净,施少有大果。有因缘净,少俱功德得。
问:是戒何法?
答:戒身口:他受、不坏他、坏增(修妬路)。戒名三相应,相应身口俱起。
问:何法?
答:他受、他不受、增是。他受名己饥羸,自知不娆他受。众生自知众生不娆(解不杀也)如是,他财他妇不染取如是(虽言受亦不受耳,直分身口不受也)。不他受,妄言、两舌、麁言、不要言,不著他受。若七枝不娆他受,种种贫穷为力助他受二共想。福增续如从今,如杀生不作發意,中间增多相应。如出财得报意,善生觉受。如种谷,枝叶增至得果。如是连续至睡眠增多,是故增是戒(梦不失也)。
问:是分別何法?
答:分別禅无量无色(修妬路)。分別是善行,是故分別。如麻油花合,行分別。如王求,如等求王果,得有是求行。净果相应,有分別。是禅思惟义是四行。
问:是何法?
答:禅,婬行爱乐痛苦痛止(修妬路)。是四禅,初婬不善行止,善因缘系意住,离婬说。二自行说,自行自觉少,铃声欲止,是故无行(譬三定也铃,余音自行止,喻也)是自行止婬,前已说也。爱止三爱意欢喜如泉踊跃,是无(三禅无)婬行止、增止、苦痛乐痛止,乐痛乐身意无逼(乐痛止也)苦。外是彼无婬行爱,乐痛苦痛止,是四禅。
问:是为无量何法?
答:无量者,慈悲喜护(修妬路),是四无量想。众生无量、彼受因缘是无量、不是善能量,是故无量。是慈,名一切众生爱,谓意行一切众生,敏是身,念是慈等已。悲,苦恼众生爱、自身爱。喜,乐念众生,共系喜。护,无所作,众生他非法忍。若是众生作是相违见因缘,是故过忍护。已说无量。
问:何法无色?
答:无色,虚空、识、无所有、有想无想处(修妬路)。处者依义也。众生是四分处,空色助、色恶见助,是故意无染。虚空因缘,意一定虚空,共系想彼虚空处。如何故虚空依?为有识。是故识因缘行识处,是亦依。无依解脱,谓无所作,是无所有处想。见恶相灭、见恐,一意有想无想处,是无色界。观空已说,已说无色分別说。是一切福德说。
问:是根何法?
答:根无悭、无恚、无痴(修妬路)。无悭、无恚、无痴,是三事根相。
问:是谁根?
答:非前功德说也。是故一切解脱入法。是根如相应说,当使相应:一大、二相应(痴大恚悭入)。如无悭施、无恚戒、无痴分別。复无悭食施、无恚无恐施、无痴法施。复无悭无娆他、无恚不娆他、无痴增益,如是三戒。复无悭禅根、无恚无量、无痴无色,如是三分別。复无悭圣事、无恚忍、无痴闻,如是无恶根。如是一切善行根。如是无悭名所作行念不取无所为、无恚名恚灭助、无痴名无明无智灭助。是故根。
问:是无恶何法说?
答:无恶:忍、闻、圣分(修妬路)。忍、闻、圣分,是三无恶说。无恶俗数义,随想所作,或不恐畏恶。世尊已说无恶极行者言:「是忍苦增,恶力自下无恚忍。」(修妬路)忍苦增力,恶力加数苦,增力无恶,恶力自下(下欣也)。厌苦是忍义。增力加无恶,不增力能,不能为说(心如死灰,恶声不出)。唯当恐畏众生恶發,谓增无恶是忍。小人来力加自下,足能报而不报是。自下是众生过,行过当忍,是义当说。苦寒暑饥、渴风煖起(修妬路)。苦名如增事。是二事起身恼不无意众生,恶众生因缘恶说。是故二依(外内)谓逼身,是当忍。是忍。
问:已说忍。云何闻?
答:闻修妬路(举四阿鋡所出十二首也)、阿毘昙、鼻奈耶(修妬路三藏也)。闻名谓婬恚痴尽。等有是闻,余者非闻。是三藏:修妬路、阿毘昙、鼻奈耶。是修妬路名谓一切智说、佛所可者,著断现、四圣谛现,明无内无外解脱。阿毘昙名谓修妬路所有显示相应章。鼻奈耶(律也,秦言志真也)名无行无命清净说。是三行,闻是增,贪婬止鼻奈耶、恚止阿毘昙。阿毘昙行,所作觉说,是故恚薄。恚起犯戒枝,地狱。有痴止(修妬路)因缘。说是一切闻。
问:云何圣分?
答:圣分,等善知识、思惟、得(修妬路)。等善知识、等思惟、等得,是三圣分。圣分,无敢说恶义。是善知识所欲助、善、力,师弟子伴(修妬路)谓所欲助、善、力谓彼善知识、彼三师弟子伴。
问:云何助师?云何善弟子?云何力伴?如数说。
答:如是说已知差別。助、善、力是善知识相。彼师弟子伴知说是增助善,二有是枝。彼或相助不善、助觉不力说,如父无足、年高父子。或有力不善,念欲助善、不助不善处(助不助二也),如末迦兰富兰(六师之二)。或欲无助善力,如一切明知医,前有怨,知病不救。若是三相等具,是善知识。或师过、或弟子过、或伴过,是故三相相应是善知识。
问:是何法思惟?
答:思惟:息、觉精进、护想所行(修妬路)。息觉、精进、护想以为面,是无作。彼息名意乱,定彼相像。觉精进,意懈怠念,教不乱。护等得等相应。如御车马,迟则策之,牛奔则抑之。等行是护,当如是观意,无量内入一护一,皆有缘众生前相应,是意等得护。
答:我前不说是等思惟耶!如等思惟,如恐怖时相应行数;若异者,无等思惟也。是故思惟。
问:是得云何?
答:得等具方便果(修妬路)。方便定入无外供养,是相应入等具方便果。
答:如说解脱。
问:是何等具名?
答:等具:等书(等者书文字曰等也。沙门具十二法为等具也)、根断、近禅(修妬路)。等聚是善行,是故等具,如种等具。种等具是枝义。是等具三行:等书、根断、近禅。
问:彼等书名何法?
答:等书,五纳阿练茹比丘行(修妬路),具足等书等书。等书增是义。二象作:工师能画;彼巧匠作凿刻石木、削治作像。书作经作画作,彼像二行作:巧师所作能耐风雨;彼虽好不能耐。如是二人:道人、白衣。彼道人,念弃亲属、所作弃,如巧师也。彼白衣,妻子奴婢,如画师所作。彼白衣展转爱乐,彼爱別离忧喜恐鬪诤为首,非法而破坏,作经像无坚、有非道人。世尊说:「如孔雀、好青项鸟,飞行不如野鴈步。如是白衣不似比丘。」牟尼(亦比丘也)坐空野禅,是书也。五纳阿练若作比丘行,是三头陀功德十二根有,是余九眷属,各当別说。世尊酸陀梨所将难陀为说三功德:「何时卿难陀!得见汝(八字)无事而麁服衣纳五(八字);彼信施之而无所染(八字);远婬欲行能离其崄。」(八字,首卢)是故知根有是三功德及余四利。起衣、乞食、床卧有利。彼衣利,持五纳为说。乞食利,教乞利、床卧利,为说阿练行。是功德具坏有利等书。或二行入:贡高入、自叹入。彼衣、乞食、床卧利也。入贡高是三功德息,一助止去贡高是得乐,为说头陀功德。
问:云何五纳?
答:五纳,三衣、取、得(不择好恶也。修妬路)。五纳,彼常住,是故五纳。五纳分是五纳。彼五纳三枝具足满。有三衣为面首,是修妬路义。
问:若五纳三事、九头陀功德,有如是等(修妬路)相违。彼丘塚道路弊坏衣被,得著被三衣:僧伽梨、欝怛罗僧、安陀罗婆㗫。彼或有我持三衣,最好利坏。即由利便乱。若不多最好,求二利:最利多利。如或有人求最好女人二、不求好千。如是多利。持三衣止最好利生。是世尊:「我持三衣,一一割截持。六衣:劫贝、四𪃆(葛也,青搆反)、系布、傍渠(麻布)、阿鞞駏(榜也)、蒖麻(𦳖布,库打反)。是辈六,遇得便著,割碎持。」是故义不最好,作不得恶,是名无好。彼如是三衣持,名不求好。若众许、若白衣许床卧坐,见余好而坐(二皆得坐也)彼。如遇得作说。如坐好因缘,得是当坐。若上座命,是随遇。如是具足满五纳。
问:是阿练茹何法?
答:阿练者,坐树下、露坐、常坐常住(修妬路)。我常当坐树下、我常当露坐、我常当坐(三坐也),是阿练茹具足,满阿练茹行,是故阿练茹。阿练茹分,是故阿练茹。是四床卧利,助彼喜信作讲堂,柔软褥作乐想知,为分別说。世尊:「我是不相像,弃家他舍著;弃讲堂上,取阿练若行。」如是阿练若行。作屈坻(今欝反,容身禅小屋)、作平屋,意欲作是二。是世尊:「我是非阿练茹,行平屋事。如舍马如乘驴。是故当坐树下。」弃恶树而乐好树,乐利果好花树乐,彼世尊教露坐,用是为男女所欲、婆罗门所乐。为露坐已,利不生彼,如是露坐苦行。作大床卧,至日出弃,思惟念眠。是故我世尊:「我是非清净,如截耳欲著交露珰,是故当坐。」彼坐草蓐,结跏趺坐,世间所有遍思惟自行。行如是,为具足满阿练茹行。
问:何法乞食名?
答:乞食,一坐后无食(无贮)。在丘塚间(修妬路)二行学道僧住处得,及乞食。彼住处得食,名谓信家日日来具足食施。或恐来为劳,外为立僧园堂,作已即中办具与食。乞食谓家家少多得乞食。是乞食若违二,非法行。彼一处食欲得食,檀越施我当食,作如是意于食乐著。世尊示行乞食。彼乞食来数数食,至于时,如是不得思惟。彼世尊制一食:
「若如有人(四字)计常(二字),思念有慕(四字);得浆饭食(四字)知节(二字),能自抑悟(四字)。」是得彼一坐食,复索好饮。佛听饮。大得种种饮,不能思惟。是世尊:「我用是为?弃斯饮。渴,水亦得止。是后食止。」彼如是一坐食,弃后澡浴涂身严饰其身。彼世尊:「我亦是食想贡高。食长身极供养之要,当坏尽捐丘塚间。」是故教丘塚间见丘塚间食所化,复彼丘塚间虫半消,膖胀欲坏烂脂血流漫骨髓,千身骨交乱。见已贡高止。如是比丘行具足满。有是为等书。
问:何法是根断?
答:根断,不可强止、自制、不染有(修妬路),根断。是根断:不可强止、自制、不染有。
问:是谁不可强止?
答:根起不可止。根不可止,如断马水谷,若不护根不可断。多与水草腹满,马不能行。若不随时,根不可强止,如瞎者亦当离婬,是故不可强止。知行界所不受,等思惟可护。或先师说根界去想,受弃不能至界,谓受自弃不染近,谓相似女人像,最好如见母见根。是三根断。
问:是近禅何法?
答:近禅,忍无想(修妬路)等近思惟,是故近禅。前说解脱。
问:如前说四禅,何故说是?
答:彼世间、出世间解脱,得是行必定解脱。是辈中间圣谛可得。如人度空野地,见园宅菓树花实,彼意必定为不复饥饿、为近城郭。如思因缘为旷野地,婬怒痴为劳,善知识将导思惟,疾行阴界处,无常无我苦所有观。若欲是有忍(三忍)。增思惟不动,如梦中见乐、见其形像。苦时相见是想增,世间最好法。世尊想如是,是禅。行其中间觉见喜,见圣谛。时婆素跋陀(秦言今贤,人名也,得无著道)三法解脱度。初说㗫未都(尽也,天竺品题皆在品后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二(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二也)
问:何法是方便名?
答:方便,戒、忧簸笞(息也)、智(修妬路)。方便是道义,谓是解脱为首(首,向也、前也)。是方便,三揵度:戒、息、智。
问:何故重说戒?
答我不前说戒有二:世间、出世间也。彼世间说,是出世间说。彼戒行为义。
问:彼何法?
答:戒等口、行、命(修妬路)。等口、等行、等命,是三揵度戒。彼等口:妄言、两舌、麁言、不要言行离及余言,是等口。等行名杀、盗、婬行离,及余事等行。等命名比丘乞食住食,乞食衣床卧病医药自受是;余邪命。优婆塞离五事,彼刀、毒、酒、肉、众生(不卖)是等命。
问:是息何法?
答:息,精进、念、定(修妬路)。具足灭息,若婬怒痴止,息彼为首(面也向也)。住是息是三:精进、念、定。彼精进名勤力,是义精进。如是说勤力说有。若能行去解脱,是故精进。
问:是何法?
答:精进,信、行、不舍(修妬路)。信、行、不舍,是三精进,说彼施一切善行。是故信何义?一切善法最始,行一切善法最信,信二人行(信与人此二四信三宝),是偈彼亦三。
问:何法?
答:信,敬、喜行、得解(修妬路)。是信:敬、喜行、得解。彼敬名弃浊。浊,人过,恚嫉无羞耻过。如鸟、水牛猪交乱泉水,是浊说,是恶去得清。是恶意乱浊说,彼恶弃清。是敬、憙行、乐解脱,如病病身好食不欲,病差必欲得食。是恚依不乐闻法(恚三毒侯举),得善知识便乐行,然后彼如是念最好法,复为说是喜行也。得解名能持,如人蛇所啮,他功德分別医呪时,至意听如是如是呪语,彼能得差(功德是医有德)。得解等乐吉利如是。贪婬为首,蛇啮人,佛世尊愍彼无行,或彼弟子愍为说法。彼谓法得解不异,彼能婬可息作,不他是得解,是信。
问:行名何等?
答:行,勤起、常、念(修妬路)。勤起、常、念是三行。彼起谓作善。如钻下木燥末牛粪而起火,勤数数作。求索复求索是常。念,无乱念,一因缘相应。如火然发及冠,手但欲救之。是三勤行。
答:不舍,不离、不厌、不转(修妬路)。不离、不厌、不转,是三不舍。彼不离名不数数劳,缓精进作(劳,惓也)。不厌名久行,中无有果,意不厌。不转名中无有果有必当使有,不欲彼谓强行精进,如是弃。如是三能得果,如道所趣处。
问:已说精进行。是念何法?
答:念身、痛、意、法,内、外、二不忘(修妬路)。内、外、二内外谓不忘,是三念。彼内念己身依内及余外、二内外。或内受阴、界、处。外他受、受不受二。或三结:内主、外主、二主。彼内主婬、外主恚,恚他不自恚。彼有是觉:「婬亦他作。」是不可义。内染發他,婬内著。如世尊说,女内女根等见。是修妬路。痴二相应,彼三结助三是念。彼身三如上说。如是痛、意、法,如是十二行念。
问:是三昧何法?
答:定,空、无想、无愿(修妬路)。空、无想、无愿是三三昧。彼空所有空。
答:空,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见(修妬路)。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见是空。
问:何法我作所有作不可见。谓世尊说:「我本时名坻罗末婆罗门(我作),见比丘我手是虚空(所有作也)。」是何法?
答:是非。我作、所有作是俗数,谓我阴觉是我作。不是世尊所入,谓界善是所有作,彼世尊无,谓法印空。空世间观行常,彼及是吾我二知得,是故无见是空。
答:无愿,相应过去当来无作(修妬路)。无愿,无立是义(立住)。是意三无住:相应、过去、当来(相应,现在也、住止也)。是一切有为,如说处修妬路说。过去修妬路,彼有是觉己身泥洹不?是三受是不?(三也)何义一耶余耶?涅槃弃身无有因缘,彼觉相应一切思惟灭,是涅槃无尽觉相应。己身余不余不说,是故是彼不说是无愿。
问:是无想何法?
答:无想,行、作、俱无想(修妬路)。行、作、俱,谓弃是无想。略说一切有为弃。一切行作,谓作是行、谓行是作。如入无明福无福阿尼署(末尽)行作因,彼有近识持来是行,无明行作一切有为,是弃无想说。如法印,色想不可得,是说一切彼行作俱想去(引法经证)。一切是三义说。想知是定。
问:是智何法?
答:智,见、分別、无学地相应(修妬路)。知是智,觉是义,彼三地住:见地、分別地、无学地。彼现是见。
问:何现?
答:前未见圣地根力觉宝。分別,行。是说如浣濯极净衣,本香犹故香。香是后香,花香极香。如是见地净意禅,无量正受增因缘弃,最好香作,是分別。无学谓婬怒痴止、不有因缘,是无学地。
问:何见地智?
答:见地,法、观、未知智(修妬路)。法智、观智、未知智,如是三见地。彼法智观智是义,如医知痈生熟以刀破,是后以指撩摩脉所趣向,令不伤脉然后割广。如是行者,婬行为苦无常,等无常行入见,苦止结弃。彼二智断耶、未断乎?如是行發思惟(未知智亦名耳)。如欲界无常,如是色界、无色界。彼已思惟智,色、无色行结弃。如是见苦婬行,利苦界法智。如是观智,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如是习三,婬行利灭。息是法智,息是观智(结正是法智也,分別解脱是观智),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如是灭三是道。婬行苦息法智是亦观智,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是道。是道是十二智,见地广知(四谛各三十二)。
问:是分別地几智?
答:分別地,相、行、种等知(修妬路)。相智、行智、种智,是三智分別地,如上说。
问:何法相?
答:相,生、住、坏(修妬路)。相名生、住、坏。彼生谓相应住,次第应坏谓破。
问:无说益众生涅槃数,为是相众生涅槃?若彼,为大过,无常数。若不是彼,是修妬路过。
当如是说,有为相生、住、坏功德增。是何相功德?当为说我相。我相异不异?是不说,若异有常、若不异无常,俱过。不说涅槃无相,是故说益。乐知有为相如是,谓所说功德增。何相功德?当为说智是增行,谓是三智已功德是相,是说相。
问:是行?
答:行,无常、苦、无我见(修妬路)。行,遍知是义,是相是行。知是义,无常阴谓无常,是故苦谓苦,是故会当相应。无我是行,彼无常不久住,如水泡,苦逼如刺在体。无我不自由,如假借严身是行。
问:是何种?
答:种,气味、灾、得离(修妬路)。种名是气味、灾、是得离。
问:是谁?
答:是有为。彼气味名染著,灾名恶,得离名俱息。若天人乐气味,地狱、畜生、饿鬼趣苦灾。福恶等过是得离。如是见彼等功德恶见得解是种,是分別地智。
问:是何无学地智?
答:无学地,毘署、神通、辩(修妬路。辩,四辩也)。明达、神通、辩,是无学地智。
问:何法明达?
答:明达,前世时、生处、漏尽智(修妬路)。前世念智、生处智、漏尽智,明达有为首,是故明达知是义。彼前世念智所行念,生处智名行果所为智,漏尽智后当说。若三结:前世、当来世、现在世处。彼前世处十八见,作前世所作当来世处四十四见,作现在世处见身。彼知是现在行、过去、当来。觉前世,念生得前世,不忘生处。觉后世,不忘。无漏智(是上后当说者),尽、无所生智、愿智(修妬路)。我结已尽,是观尽智不复生,是无所生智。如医蛇所啮,疗治破坏毒,是一智;不复病前毒气,是二。智如是尽知。无所生智、愿智名谓前世念智。声闻己身所更念,不他也。以是智,前愿他,亦知是愿智。
问:何法神通?
答:神通,飞、彻听、知他意(修妬路)。能飞是飞,自在是义。彼六神通彼三:飞、天耳、知他意智。飞后当说。彼彻听名前行定,一因缘去大地,意增闻所知,以是天人趣,闻声随其力,如或远见或近见,随眼力,如是如定得。如是他意智所见众生、所闻声,是辈知其意,是思惟知他智。飞行,虚空、化、圣自在(修妬路)。虚空行自在、化自在、圣自在,是三飞行。彼飞虚空自在,名能入水、能入地、能不现、墙屋山无碍、手扪摸日月,如是飞行虚空自在。化名如鸟马车人山树城园河水能现。圣自在名能住命,化水为酥、眉间放光明。如是及余转增,是飞、是圣说。飞行(上言后当说者)、彻听、知他意,神通。前世生灭智,谓凡人是五神通。
问:是何法辩?
答:辩,法、义、应、分別方便(修妬路)。觉法方便、觉义方便、应方便、分別方便,是四辩。彼觉法名句合,觉方便义。随彼所有,如火名彼热,为热为义,彼不忘也。应名如是是合,邑是义。等知分別。方便名随应,报无违错不耶。避是辩,是无学地智广知。
问:是思惟戒定,学无学者何故彼不三示?
答:不戒戒增益学,杀生弃增、众生护有,非阿罗汉,谓是不娆学。如是意住,是故不大增说。知是亦三,如是婆苏跋陀三法。
次二解脱度说尽。
问:前已说等具方便果是。彼已说等具方便,是何果名?
答:果,佛、辟支佛、声闻(修妬路)。佛、辟支佛、声闻是三果。
问:是谁果?
答:有余是果欲,是外无余是义。世尊已说无余般涅槃是义(修妬路),是故无恶。彼佛名一切结解脱,有十力力事四无所畏,自由一切佛法得,彼佛无差降戒定慧。辟支佛名自依,是时无异义,彼不从他说是辟支佛,声闻从他说。或二解脱等具,怜愍增、等厌增,彼怜愍增等具,谓时是三耶三菩。得等厌二己身生,因他彼己身生辟支佛,因他为声闻。若谓萨芸、若一切功德具足、一切恶离是等正觉。辟支佛一切恶弃、功德少,声闻因他弃恶。
问:云何如佛无中间及余?如是声闻。
答:声闻弃结、不弃结阿罗汉(修妬路),是声闻。声闻有中间根,因缘信根为首,软、中、上增可得。是依声闻种种一切地。
问:是何法弃结名?
答:弃结,信解脱、见得、身证(修妬路)。信为首,度彼岸是信解脱。思惟为首,见得三身证彼无量行,当示信解脱:上道、行、无行般涅槃(修妬路。上道,道迹也)上道、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是三信解脱。彼道名利,彼得至上上道,若迹是道。彼行般涅槃,名行因缘道息去。无行般涅槃,名无疾涅槃因缘道。般涅槃是信解脱说。
问:是见得何法?
答:见得,中间、生般涅槃、已上道(修妬路)。见得是三:中间般涅槃、生般涅槃、上道。彼中间般涅槃,名此终他生得道中间般涅槃。如小火迸未堕,中间般涅槃。生般涅槃,名如迸火堕地灭度,如是生于中间时般涅槃。上道名如上说。是无色界,知是见得。
问:是何身证名?
答:身证,行、及行、生般涅槃(修妬路)。是已说。
问:何故复说?
答:不复,说界因缘。欲界解脱、色界解脱、是二一切中间般涅槃弃,不无色界中间有。复前不解脱,报身证是解脱。报是解脱后当说。是弃结说。
问:无弃结何法?
答:无弃结,八、须陀洹、薄地(修妬路)。八、须陀洹、薄地,是三无弃结。
问:何法八名?谓至数说,初得不八,前生后,次第阿罗汉。是何阿罗汉?
答:如生见知。如人八儿,彼不初是八相应,最后者相应。彼世尊作功德,是见阿罗汉,大、无余、结尽。如是小前前,最小已住,初是八说。若想随书定八也。
问:何八名?
答:八,信、思惟、彼增等(修妬路)。是凡人神名。族姓子是等,具有信、思惟。彼或信增有智慧相应、或智慧增信相应、或俱等法智發。一牢信软根、思惟牢信中根、俱牢利根,是三八。谛见作,信增,七死生有,慧增中间住,有俱依家家。有如是见地、分別地、乘乘薄地住信增,斯陀含有智慧增,中间住俱依一死生。有止住行因缘信增信解脱,有慧增见得,有俱依色行止身证。有无余因缘止信增软根、有慧增中根、有俱依利根。有是等向上,如初日出。
问:已说是广八分別生功德网。是亦不知何,是当说。
答:须陀洹,七死生、家家、中间住(修妬路)。须陀洹名二初果住,求二迹道说是乘。是故须陀洹,见身疑惑,愿失止趣尽去(恶道灭也)。软根七行天上人界乐,得要当般涅槃(乐三界福)。家家住利根,初果住,分別止因缘牢作行,是家家住般涅槃。中间住,彼中间,不必家家住般涅槃,彼要七住天人中间二般涅槃。
问:已说须陀洹。是何法薄地住?
答:薄地斯陀含,一死、一生、中间住(修妬路)。婬行因缘薄作,住是薄地。彼斯陀含,一死、一生、二中间住。彼一说此终生天上,一还般涅槃。上分因缘薄。上分因缘名五:色欲、无色欲、憍慢、奥达咤(乱志)、无明。一生一还有来,般涅槃增多。上彼俱中间住,是不弃结。
问:是阿罗汉何法?
答:阿罗汉利、软、中根(修妬路)。阿罗汉,供养是义。彼供养相似,是阿罗汉。
问:何处供养?
答:一切众生。是三:利根、软根、中根。
问:是利根何法?
答:利根,住劫、能坏有、无疑法(修妬路)。住劫、能坏有、无疑法,是利根。知已尽分別,结尽过去住,是故住劫。尽一切结上增义,求能得过,是故能坏有。彼有增益义,明达神通辩,无疑法得增,一切难无疑辩。是利根因缘。
问:是软根何法?
答:软根,减法、念、护有(修妬路)。减法、念有、护有,是软根。增上去,是故意减,是减法。减法,不众生减,分別地减、分別行行是说。如所说章不诵失,彼不行分別地失。彼减,痛、事、诵、长行、观(游观)是五事减,是亦分別地减。彼思惟有得阿罗汉,劣行用住为已作念念,是世间多行种种意,如念人世俗。如世尊说,衣授(已念不离)是念坏命(用住为也),是不护有得。阿罗汉不欲减,当不念是常大护,如贫人得财守。是软根因缘。
问:软根何等?
答:软根,慧解脱、尽、不尽解脱报(修妬路)。慧解脱已说,俱分解脱二,尽解脱报、不尽解脱报。俱分解脱名念解脱、慧解脱。是二增去义彼义。
问:是何彼解脱名?
答:解脱,婬、色、助灭(修妬路)。欲界、色界、俱助上意住,三界灭,是三行解脱。解脱结,是故解脱。
问:是何婬助名?
答:婬助中间,色无色想、净不净(修妬路)。增已,己身中间,己身亦增。是义是二:色想、不坏色想,彼中间色不分別。谓丘塚地色腐烂,肉脱眼溃、肠出不净,小便处百虫交乱(处共同处),乌扇发交乱啄鼻断,分离手脚头髑髅。如是见已,婬结弃發是身谓义,及余怨鬪诤诈言谄贡高憍慢为首。有彼,如是念作,谓恶解脱意定。是中间色想不净解脱二,自己身内色分別,由定无色住。如是他身念,是中间离婬想,不净解脱。三净,青赤黄白花衣为首,因缘發意念住无动,是净解脱(观四色及衣而不著)。
问:是色助?
答:色助,无色以说(修妬路)。色弃结,發四意住,是有漏。是色助,福说俱去。
问:是何灭名?
答:识为首,等相应灭,无漏,正受阿罗汉。
二弃结婆素跋陀三法度三𡂠末都(尽也)初功德中间说。
问:已说广功德,功德中间三法度。是何恶名?
答:恶,苦行、爱、无明(修妬路)。苦行、爱、无明,是略说恶当知。杂恶善行是杂,恶是人愚,谓杂恶念如猪不净乐。世间彼前苦行,身口意苦行(修妬路)是恶数。谓初是三: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苦行,恶众生行是苦行,恶念行苦行。
问:是何身苦行名?
答:身苦行,杀,盗,婬(修妬路)谓是身苦行。是三:杀、盗、婬,愚行知。
问:我当知身苦行三。是何法杀名?
答:杀念、教、行(修妬路)。念、教、行,是三杀说。如是余如身苦行。杀分別三:念、教、行。彼不与取、婬愚行因缘,知余口行。
问:有是,是亦不知。是何法念名?
答:念、欲作、他作喜(修妬路)。念名意觉。是三:欲作、教作、他作喜。如杀虫,欲杀、教奴杀、他杀称善,欢喜是念。
答:教处、使作、听(修妬路)。教处、使作、听,是三教。彼处,处名。
问曰:是羊(披罗门云)以是为首,妄语富人欲食(欲严羊欺富人,使杀羊祠,曰贪自欲食)是教杀处。使作名如王处,如杀是辈罔杀。听之名,如或处贵来。问:「我有怨家娆我,我当报怨。」答:「听。」是三处作。
问:是行何法?
答:杀行,他众生众生想、舍、断命(修妬路)。杀行,作是义杀,受知处分,別听口意,苦行知。彼他众生想、舍他、命断(舍去便治)是三杀作。具足有何义?医虽善意病肿割之,当割时死,非是医杀生。彼不舍,如是一少(若不舍,为少一也,具则非杀)。是句无有杀生,三无。如是杀处有。
问:是不与取何法?
答:不与取名他想、彼觉、偷(修妬路)。他有财、他觉(觉知也,知彼财)、彼取去。如是三行相应。不与取有何义(彼财一、知是彼财二、持去三)?他财、有、取去。非盗觉、自己、作(觉知也,知识财为举而无盗心,如己有也)如彼是象,相似觉取,非盗。复他取,无盗觉,无过。如亲田,根花果为首,或取(为首非一也,恐失时,为收也)。
问:何法婬愚行?
答:婬愚行,他、法、受行更婬(修妬路)婬愚行略三:他、他取去法、受行更婬。
问:婬是修妬路根,是何婬愚行作是说?
答:二人,道人、白衣。彼道人至意,说无婬恶行(不断),婬愚行无作(逼人)。若婬白衣恶行、须陀洹恶行,已随趣谓不尔,是故婬愚行谓不净。是故二无恶(道人白衣、断不断也)修妬路说。
问:何法他他受?
答:他他受,夫、亲里、王(修妬路)。夫受、亲里受、王受,是一切他他受。彼谓女人以婬为主,是主是二:至竟、时中间。彼至竟名如方土家法作主。时中间名是放法。妇人初财请,彼未及期,若他堕(堕,随也、更行也)彼婬愚行。如是知。亲里名父母姊为首,谓小女若无夫慈养之。王受名谓无夫、无亲里,悉属王为受。有是王受,是他他受。
问:是法受何法?
答:法受,学、斋、家法(修妬路)。学法彼受,是故学受。斋法彼,是故斋法受。家法彼受,是故家法受。彼听或前听,斋后不听,非法(夫使受斋而悔行乱)是法受。我今受斋,已听然后若作乱。彼受斋法住,为非法、家法。种种因缘三事,一切不得往。母姊女儿妇为首,如是随性如是法受。
问:是更婬何法?
答:更婬,舍妇人所生处,更以余婬男儿、山持(修妬路)。更婬名谓舍妇人所生处,作余婬力强婬男儿,行山持行,是更婬。
问:是说不尽。何义更有因缘,余有婬行结?何法是中间去?若中间去说,若不是为不尽。
答:说已尽何义。舍妇人所生处向畜生,所说婬行余者尽,是故为尽。
问:从何起是非义行?
答:一切贪婬、嗔恚、愚痴(修妬路)。贪、恚、痴等有知。
问:是何一切云何是杀盗婬行?
答:不是说。若是说,不是修妬路行作有,是一切受根修妬路说。身口苦行知,意苦行別当说。
问何法是三事相违现?何义不乐痛一时等有?恚苦痛、欲婬乐痛。说行婬是结,是何法恚?
答:我不说贪婬嗔恚愚痴,是前愿说。是中间所作,财著嗔恚起杀。如是盗恚,發前如是。彼妹婬,我当报怨,后著如是行婬。前愿是恚,说是等起,是故无过。如是余。
问:已说身苦行处,一切贪婬、嗔恚、愚痴说。如是口行处何法?
答:口苦行,不如、无如(犹是妄言不妄言耳)不要之言(修妬路)。口苦行四,是三系当现四(三中二也,现四也)彼不如、无如、不要言。
问:是何不如名?
答:不如己身、他、义义想,所有取(修妬路)。谓彼不如口苦行,是己义、他义、义义。己身所有取,所有取名觉。自下如余意异说。知是三义说,己身义、己命义、他义、亲义、义义、种种所作义。是三世尊己说,是聚去、眷属去,己因缘、他因缘,食、所有财等,知无妄言。
问:已说不如口苦行。是何法无如口苦行?
答:无爱、因缘、俱念相应(修妬路)。无如名无爱念相应、因缘念相应、俱念相应。相应名是义。彼无爱念相应麁言,谓无爱念说恚是麁言。若尔者,无有麁言者,(其人谓此句弟子言)己身念起口苦行余,世尊亦当麁言。彼调达念欲度,说彼恚,是故无爱。念相应麁言如瞎缘,说嗔真诚彼恚,是故无爱念。口苦行因缘念相应名谛说,因缘、念相应。两舌相应,若念相应增生相助,非两舌。若尔者,世尊亦当两舌。世尊学道为首,欲益已自行说离本,是故念恶。是故当知俱相应名因缘二作妄言不妄言麁言,亦如是。是故麁言、两舌。
问:是不要之语何法?
答:不要语,非时、非谛、非义言(修妬路)。非时言、非谛言、非义言,是三略阿跋度路柘那(秦言不要语)。是因缘无量。彼非时言名,如相应时离语因缘,如时尽具当手授作(外国婚礼,夫亲迎女,女氏具送女之具,澡夫手,父以女手授,故云尔),吉祥所用,随所欲中。或有言:「君!善哉。无常因缘坏法有,后必当衰离。是婬如是。」彼谛语佛、辟支佛、声闻所说,非时言。不要言去不谛言,名谓如谛想无谛说,如尼揵所说(念谓师真谛而邪道):「萨芸若是我师。」是故彼想是不要语。何义?不萨芸若是彼师增。彼如是想。若说相应义,佛是萨芸若,亦彼妄言。何义?彼念不是萨芸若。无义言名如戏笑歌,忧愁为首相应言。是口苦行。
问:是意苦行何法?
答:意苦行,贪、恚、邪见(修妬路)。念恶行,是故意苦行,是亦三:贪、恚、邪见。彼贪名他所有欲得。
问:若他所有欲得,贪重说为过。念内入前已说念、欲、作、他作欢喜。
答:是不重说过。由欲得念,欲得欲作是,此不欲作。他所有取,是亦由贪,是他财是我有。如是著意他所有,欲得著是贪。他所有为首,念相应是贪恚,名娆他入念恚。
问:是何法邪见名?
答:邪见,行、果相违,无有见(修妬路)。行相违、果相违、无有见,是略三邪见,分別无量因缘。谓他异取,是邪见略。
问:是何法行相违名?
答:行相违,净不净觉、不净净觉、俱一觉(修妬路)。行相违,净不净觉、不净净觉、俱一觉。彼净不净觉,著身口意行不爱去见。不净净觉,不爱爱去。俱一觉,爱不爱行净不净去。
问:是果?
答:以是果说(修妬路)。以是说苦果,说如苦天上、苦涅槃。如是净不净觉,趣乐世间乐。不净净觉乐,或苦趣如是俱。
问:云何无见名?
答:无见,行、果、众生无有见(修妬路)。行无有见。果无有见。众生无有见,是三无有见。彼行无有见名,如无有与、无有爱、无有善不善行,作是行无有见。果无有见名,如无有极作不极作行果报,无有地狱、畜生、饿鬼界、天上去。众生无有见名,如无有母无有父、无有众生化生、无有世间沙门婆罗门。如是是邪见无量行。是三意苦行,无量因缘,一切无善作因缘颠倒善,是本戒去,如是解脱度说知。
婆素跋度三法度二,中间初度说尽。
校注
四阿鋡暮抄【大】,〔-〕【宫】 鋡【大】*,含【宋】*【元】*【明】* 迳【大】,经【宋】【元】【明】【宫】 复【大】,复【宋】【元】【宫】 因【大】,困【宫】 梵【大】*,胡【宫】* 三【大】,二【宋】【元】【明】【宫】 章【大】,〔-〕【宋】【元】【明】【宫】 鋡【大】,含【宋】【元】【明】【宫】 第一【大】,〔-〕【明】 卷上【大】,〔-〕【宫】 (阿罗汉…撰)八字【大】*,〔-〕【宫】* 西域三藏【大】*,沙门【宋】【元】【明】【宫】* 相【大】*,想【宋】【元】【明】【宫】* 怀【大】,坏【宋】【元】【明】【宫】 恚【大】,恚味【宋】【元】【明】【宫】 著【大】,者【宋】 进行【大】,著所【宋】【元】【明】【宫】 圣【大】,听【宫】 相【大】,想【元】【明】 智【CB】【丽-CB】【宋】【元】【宫】,知【大】 深【大】,染【宋】【元】【明】【宫】 复复【大】,复次【宫】 卢【大】,芦【宋】【元】 妬【大】,如【宫】 吉【大】,去【宋】【元】【明】【宫】 食【大】,施【明】 象【大】,像【宋】【元】【明】【宫】 是【大】,〔-〕【宋】【元】【明】【宫】 作【大】,所【宋】【元】【明】【宫】 应【大】,〔-〕【宋】【元】【明】【宫】 失【大】,共【宫】 譬【大】,譬如【宋】【元】【明】【宫】 欢【大】,惟【宫】 苦【大】*,若【宋】【元】【明】【宫】* 爱【大】,受【宫】 敏【大】,慜【宋】【元】【明】【宫】 无【大】,如【宋】【宫】 加【大】,如【宋】【元】【明】【宫】 欣【大】,彼【宫】 能【大】,报【宋】【元】【明】【宫】 不【大】,下【宫】 唯【大】,惟【宋】【元】【明】【宫】 下【大】,不【宫】 鋡【大】,含【宋】【元】【明】 秦【大】*,此【明】* 即【大】,则【宋】【元】【明】【宫】 奔【大】,奔奔【宋】【元】【明】【宫】 何【大】,阿【宋】【元】【明】【宫】 等书【大】,〔-〕【宋】【元】【明】【宫】 象【大】,像【宋】【元】【明】【宫】 书【大】,尽【宋】【元】【明】【宫】 纳五【大】,五纳【宋】【明】,五内【元】,纳内【宫】 衣【大】,依【明】 㗫【大】,𠻬【元】【明】 止【大】,上【宋】【元】【明】【宫】 𪃆【大】,𪃆昧【宋】【元】【明】【宫】 青搆反【大】,〔-〕【明】 搆【大】,媾【宋】【元】【宫】 榜【大】,𣯟【宋】【元】【明】 蒖麻【大】,䔈磨【宋】【元】【明】【宫】 𦳖布库打反【大】,〔-〕【明】,苟布库打反【宫】 遇【大】,过【宋】【元】【明】【宫】 许【大】*,计【宋】【元】【明】【宫】* 二【大】,三【宋】【元】【明】【宫】 坻【大】,抵【宫】 今欝反【大】,〔-〕【明】 利【大】,犁【宋】【元】【明】,梨【宫】 当【大】,常【宋】【元】【明】【宫】 跏【大】,加【宋】【元】【宫】 念【大】,食【宫】 得【大】,偈【宋】【元】【明】【宫】 后【大】,复【宋】【元】【明】【宫】 相【大】,想【宫】 圣谛【大】,四谛【明】 将【大】,奖【宋】【元】【明】【宫】 是有【大】,有是【明】 其【大】,于其【宋】【元】【明】【宫】 秦【大】,此【明】 未【大】,末【宋】【元】【明】【宫】 也【大】,〔-〕【宋】【元】【明】【宫】 揵【大】,犍【宋】【元】【明】【宫】 说【大】,〔-〕【明】 言【大】,语【明】 刀【大】,力【宋】【元】【明】【宫】 鸟【大】,息【宫】 差【大】*,瘥【宋】【元】【明】【宫】* 侯【大】,只【宋】【元】【明】 燥末【大】,烟未【宫】 行【大】,〔-〕【宋】【元】【明】【宫】 三念【大】,念经【宋】【元】【明】 可【CB】【宋】【元】【明】【宫】,何【大】 痴【大】,废【宋】【元】【明】【宫】 色【大】,邑【宋】【元】【明】【宫】 坻【大】,抵【宫】 愿【大】,〔-〕【宋】【元】【明】【宫】 立【大】,五【宋】【宫】 现在【大】,名【宫】 住止【大】,止住【宋】【元】【明】,止【宫】 署【大】,暑【宫】 法【大】,法印【宋】【元】【明】【宫】 定【大】,空【明】 犹【大】,由【宋】【元】【明】【宫】 正【大】,止【宋】【元】【明】【宫】 是【大】,见【宋】【元】【明】【宫】 耶【大】*,邪【宋】【元】【明】【宫】* 惟【大】,惟智【宋】【元】【明】【宫】 亦【大】,易【宋】【元】【明】【宫】 已【大】,色【宫】 苦【大】,若【明】【宫】 是道【大】,〔-〕【宋】【元】【明】【宫】 人【大】,名【宋】【元】【明】【宫】 上【大】,止【宫】 彼【大】,〔-〕【宫】 意【大】,竟【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音【宫】 是【大】,〔-〕【宋】【元】【明】【宫】 邑【大】,色【宋】【元】【明】【宫】 如【大】,知【宋】【元】【明】【宫】 解【大】,解经【宫】 闻【大】,开【宋】,间【宫】 具是【大】,是具【宋】【元】【明】【宫】 有【大】,者【宋】【元】【明】 见【大】,是【宋】【元】【明】【宫】 三【大】,二【宋】【元】【明】【宫】 迸火【大】,大火【宫】 得【大】,等【明】 说【大】,〔-〕【宋】【宫】 儿【大】,见【明】 住【大】,婬【宋】【元】【明】【宫】 止【大】,上【宫】 失【大】,夫【宫】 三【大】,二【宫】 乱【大】,纯【宫】 上【大】,止【宋】【元】【明】【宫】 阿【大】,家【明】 是【大】,是是【宋】【元】【明】【宫】 如【大】,〔-〕【宋】【元】【明】【宫】 意【大】,〔-〕【宋】 脱眼【大】,眼脱腹【宋】【元】【明】【宫】 诤【大】,争【宋】【元】【明】【宫】 抄解【大】,经抄【宫】 披【大】,婆【宋】【元】【明】【宫】 门【大】,问【宋】【元】【明】【宫】 严【大】,丽【宋】【宫】,杀【明】 欺【大】,斯【宋】【元】【明】【宫】 祠【大】,相【宋】【宫】 曰【大】,自【宋】【元】【明】【宫】 问【大】,间【宫】 苦【大】,〔-〕【宋】【元】【明】【宫】 收【大】,救【宋】【元】【明】【宫】 行【大】,仁【宫】 他【大】,〔-〕【宋】【元】【明】【宫】 法【大】,佚【宋】【宫】,泆【元】【明】 彼【大】,彼受【宋】【元】【明】【宫】 强【大】,弥【宫】 义【大】,〔-〕【宋】【元】【明】【宫】 所【大】,所所【宋】【元】【明】【宫】 答【大】,答无如【宋】【元】【明】【宫】 名【大】,〔-〕【宋】【元】【明】【宫】 名【大】,名所作【宋】【元】【明】【宫】 言【大】,言也【宋】【元】【明】【宫】 送【大】,逆【宋】【元】【明】【宫】 揵【大】,犍【宋】【元】【明】【宫】 道【大】,道也【宋】【元】【明】【宫】 净【大】,乐【宫】 解【大】,〔-〕【宋】【元】【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25 册 No. 1505 四阿鋡暮抄解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2-02-2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标点,其他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