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68

十二门论品目

观因缘门第一

 (万法所因似各有推而会之实自无通达无滞故谓之门)

观有果无果门第二

 (重推无性之法为先有而生为先无而生有无无生以之为门)

观缘门第三

 (上推因此推缘四缘广皆无有果故以为门)

观相门第四

 (上三门推因缘无生推三相三相既无以之为门)

观有相无相门第五

 (此推三相之实为有相而相为无相而相有无无相故以为门)

观一异门第六

 (即推有相无相为在一法为在异法不一不异以之为门)

观有无门第七

 (上推三相非相此明四相亦非生住为有变异为无同处不有异处亦无故以为门)

观性门第八

 (既知有无又推其性变易无常从缘而有则非性也以为门)

观因果门第九

 (无性之法既无因果变异处推求则无得理故以为门)

观作门第十

 (无因无果则为无作四处既无以之为门)

观三时门第十一

 (既推无作必尽其因故寻三时无作而以为门)

观生门第十二

 (作为有造生为有起时中既无谁为生者即以为门)

十二门论

十二门论者盖是实相之折中道场之要轨也十二门者总众枝之大数也门者开通无滞之称也论之者欲以穷其源尽其理也若一理之不尽则众异纷然或趣之乖一源之不穷则众涂扶疏有殊致之迹殊致之不夷乖趣之不泯大士之忧也是以龙树菩萨开出者之由路作十二门以正之正之以十二则有无兼畅事无不尽事尽于有无则忘功于造化理极于虚位则丧我于二际然则丧我在乎落筌筌忘存乎遗寄筌我兼忘始可以几乎实矣几乎实矣则虚实两冥得失无际冥而无际则能忘造次于两玄泯颠沛于一致整归驾于道场毕趣心于佛地恢恢焉真可谓运虚刃于无间奏希声于宇内济溺丧于玄津出有无于域外者矣遇哉后之学者夷路既坦涂既开真得振和鸾于北驰白牛以南悟大觉于梦境即百化以安归夫如是者复知曜灵之方盛玄陆之未希也哉

叡以鄙倍之浅识犹敢用诚虚关希怀宗极庶日用之有冀岁计之能况才之美者乎不胜敬仰之至敢以钝辞𢭃思序而申之并目品义题之于首其能益庶以此心开疾进之路耳

观因缘门第一

说曰今当略解摩诃衍义

问曰「解摩诃衍有何义利

答曰「摩诃衍者是十方三世诸佛甚深法藏为大功德利根者说末世众生薄福钝根虽寻经文不能通我愍此等欲令开悟欲光阐如来无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诃衍义

问曰「摩诃衍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直是佛语尚不可尽况复解释演散其义

答曰「以是义故我初言略解

问曰「何故名为摩诃衍

答曰「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为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是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为大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

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能通达是义即通达大乘具足六波罗蜜无所障碍是故我今但解释空解释空者当以十二门入于空义

初是因缘门

众缘所生法  是即无自性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

众缘所生法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众缘亦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外因缘者如泥团转绳陶师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缕机杼织师等和合故有叠生又如治地筑基人功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酪器钻摇人功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种子虚空时节人功等和合故有芽生当知外缘等法皆亦如是因缘者所谓无明名色六入老死各各先因而后生如是内外诸法皆从众缘生从众缘生故即非是无性耶

若法自性无他性亦无自他亦无何以故因他性故无自性若谓以他性故有者则牛以马性有马以牛性有梨以柰性有柰以梨性有余皆应尔而实不然若谓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则蒲席一体不名为他若谓蒲于席为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无自性何以故蒲亦从众缘出故无自性无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应以蒲为体余瓶酥等外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

内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论》中说

「缘法实无生  若谓为有生
为在一心中  为在多心中

是十二因缘法实自无生若谓有生为一心中有为众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时共生又因果一时有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先因后果故若众心中有者十二因缘法则各各別异先分共心灭已后分谁为因缘灭法无所有何得为因十二因缘法若先有者应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

是故众缘皆空缘空故从缘生法亦空是故当知一切有为法皆空

有为法尚空何况我耶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有为法故说有我如因可然故说有然若阴界空更无有法可说为我如无可然不可说然如经说「佛告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无我则无我所』」

如是有为法空故当知无为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槃五阴本来自空何所灭故说名涅槃又我亦复空谁得涅槃复次无生法名涅槃若生法成者无生法亦应成生法不成已说因缘后当复说是故生法不成因生法故名无生若生法不成无生法云何成

是故有为无为及我皆空

观有果无果门第二

复次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则不生  先无亦不生
有无亦不生  谁当有生者

若果因中先有则不应生先无亦不应生先有无亦不应生

何以故若果因中先有而生是则无穷如果先未生而生者今生已复应更生何以故因中常有故从是有边复应更生是则无穷

若谓生已更不生未生而生者是中无有生理是故先有而生是事不然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而谓未生而生生已不生者亦二俱有而一生一不生无有是处

复次若未生定有者生已则应无何以故未生共相违故生未生相违故是二作相亦相违

复次有与无相违无与有相违若生已亦有未生时亦有者则生未生不应有异何以故有生生已亦有未生亦有如是生未生有何差別未生无差別是事不然是故有不生

复次有已先成何用更生如作已不应作成已不应成是故有法不应生

复次若有生因中未生时果应可见而实不可见如泥中瓶蒲中席应可见而实不可是故有不生

问曰果虽先有以未变故不见

答曰「若瓶未生时瓶体未变故不见者以何相知言泥中先有瓶为以瓶相有瓶为以牛相马相故有瓶耶若泥中无瓶相者亦无牛相马相是岂不名无耶是故汝说因中先有果而生者是事不然复次变法即是果者即应因中先有变何以故汝法因中先有果故若瓶等先有变亦先有应当可见而实不可得是故汝言未变故不见是事不然若谓未变不名为果则果毕竟不可得何以故是变先无后亦应无故瓶等果毕竟不可得若谓变已是果者则因中先无如是则不定或因中先有果或先无果

问曰「先有变但不可得见凡物自有有而不可得者如物或有近而不可知有远而不可知或根坏故不可知或心不住故不可知障故不可知同故不可知胜故不可知微细故不可知近而不可知者如眼中药远而不可知者如鸟飞虚空高翔远逝根坏故不可知者如盲不见色聋不闻声鼻塞不闻香口爽不知味身顽不知触心狂不知实心不住故不可知者如心在色等则不知声障故不可知者如地障大水壁障外物同故不可知者如黑上墨点胜故不可知者如有钟鼓音不闻捎拂声细微故不可知者如微尘等不现如是诸法虽有以八因缘故不可知汝说因中变不可得等不可得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是事虽有以八因缘故不可得

答曰「变法及瓶等果不同八因缘不可得何以故若变法及瓶等果极近不可得者小远应可得极远不可得者小近应可得若根坏不可得者根净应可得若心不住不可得者心住应可得若障不可得者变法及瓶法无障应可得若同不可得者异时应可得若胜不可得者胜止应可得若细微不可得者而瓶等果麁应可得若瓶细故不可得者生已亦应不可得何以故生已未生细相一故生已未生俱定有故

问曰「未生时细生已转麁故生已可得未生不可得

答曰「若尔者因中则无果何以故因中无麁故因中先无麁若因中先有麁则不应言细故不可得今果是麁汝言细故不可得是麁不名为果今果毕竟不应可得而果实可得是故不以细故不可得如是有法因中先有果以八因缘故不可得先因中有果是事不然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者是则因因相坏果相坏何以故如叠在缕如果在器但是住处不名为因何以故器非叠果因故若因坏果亦坏是故缕等非叠等因因无故果亦无何以故因因故有果成因不成果云何成

「复次若不作不名果缕等因不能作叠等果何以故如缕等不以叠等住故能作叠等果如是则无因无果若因果俱无则不应求因中若先有果若先无果

「复次若因中有果而不可得应有相现如闻香知有华闻声知有鸟闻笑知有人见烟知有火鹄知有池如是因中若先有果应有相现今果体亦不可得相亦不可得如是当知因中先无果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不应言因缕有叠因蒲有席若因不作他亦不作如叠非缕所作可从蒲作耶若缕不作蒲亦不作可得言无所从作耶若无所从作则不名为果若果无因亦无如先说是故从因中先有果生是则不然

「复次若果无所从作则为是常如涅槃性若果是常诸有为法则皆是常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是果故若一切法皆常则无无常若无无常亦无有常何以故因常有无常因无常有常是故常无常二俱无者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果更与异果作因如叠与著为因如席与障为因如车与载为因而实不与异果作因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若谓如地先有香不以水洒香则不發果亦如是若未有缘会则不能作因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汝所说可了时名果瓶等物非果何以故可了是作瓶等先有非作是则以作为果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

「复次了因但能显發不能生物如为照暗中瓶故然灯亦能照余卧具等物为作瓶故和合众不能生余卧具等物是故当知非先因中有果生

「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不应有今作当作差別而汝受今作当作是故非先因中有果生

「若谓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而生者应有第二头第三手生何以故无而生故

问曰「瓶等物有因缘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云何得生是故汝说不然

答曰「第二头第三手及瓶等果因中俱无如泥团中无瓶石中亦无瓶何故名泥团为瓶因不名石为瓶因何故名乳为酪因缕为叠因不名蒲为因

「复次若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则一一物应生一切物如指端应生车饮食等如是缕不应但出叠亦应出车饮食等物何以故若无而能生者何故缕但能生叠而不生车饮食等物以俱无故若因中先无果而果生则诸因不应各各有力能生果如须油者要从麻取不笮于沙若俱无者何故麻中求而不笮沙若谓曾见麻出油不见从沙出是故麻中求而不笮沙是事不然何以故若生相成者应言余时见麻出油不见沙出是故于麻中求不取沙而一切法生相不成故不得言余时见麻出油故麻中求不取于沙

「复次我今不但破一事皆总破一切因果若因中先有果生先无果生先有果无果生三生皆不成是故汝言余时见麻出油则堕同疑因

「复次若先因中无果而果生诸因相则不成何以故诸因若无法何能作何能成若无作无成云何名为因如是作者不得有所作使作者亦不得有所作

「若谓因中先有果则不应有作作者作法別异何以故若先有果何须复作是故汝说作作者作法诸因皆不可得因中先无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人受作作者分別有因果应作是难『我说作作者及因果皆空若汝破作作者及因果则成我法不名为难』是故因中先无果而果生是事不然

「复次若人受因中先有果应作是难『我不说因中先有果故不受此难亦不受因中先无果

「若谓因中先亦有果亦无果而果生是亦不然何以故无性相违故性相违者云何一处如明暗苦乐去住缚解不得同处是故因中先有果先无果二俱不生

「复次因中先有果先无果上有无中已破是故先因中有果亦不生无果亦不生有无亦不生理极于此一切处推求不可得是故果毕竟不生果毕竟不生故则一切有为法皆空何以故一切有为皆是因是果

「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缘门第三

复次诸法缘不成何以故

广略众缘法  是中无有果
缘中若无果  云何从缘生

瓶等果一一缘中无和合中亦无若二门中无云何言从缘生

「云何名为诸缘

答曰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因缘次第缘  缘缘增上缘

四缘者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随所从生法若已从生今从生当从生是法名因缘次第缘者前法已灭次第生是名次第缘缘缘者随所念法若起身业若起口业若起心心数法是名缘缘增上缘者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于彼法为增上缘如是四缘皆因中无果若因中有果者应离诸缘而有果而实离缘无果若缘中有果者应离因而有果而实离因无果若于缘及因有果者应可得以理推求而不可得是故二处俱无如是一一中无和合中亦无云何得言果从缘生

复次

若果缘中无  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  非缘中而出

若谓果缘中无而从缘生者何故不从非缘生二俱无故是故无有因缘能生果者

果不生故缘亦不生何以故以先缘后果故缘果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云何有我

观相门第四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为及无为  二法俱无相
以无有相故  二法则皆空

有为法不以相成

问曰「何等是有为相

答曰「万物各有有为相如牛以角垂𩑶尾端有毛是为牛相如瓶以底平腹大唇麁是为瓶相如车以轮是为车相如人以头是为人相如是生若是有为法相者为是有为为是无为

问曰「若是有为有何过

答曰

「若生是有为  复应有三相
若生是无为  何名有为相

「若生是有为者即应有三相是三相复应有三相如是展转则为无穷灭亦尔若生是无为云何无为与有为作相离生谁能知是生复次分別生灭故有生无为不可分別是故无生亦尔灭空故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因有为故有无为有为无为法空故一切法皆空

问曰「汝说三相复有三相是故无穷生不应是有为者今当说

生生之所生  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  还生于生生

「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生生住住灭灭是七法中本生除自体能生六法生生能生本生本生还生生生是故三相虽是有为而非无穷灭亦如是

答曰

「若谓是生生  还能生本生
生生从本生  何能生本生

「若谓生生能生本生本生不生生生生生何能生本生

「若谓是本生  能生彼生生
本生从彼生  何能生生生

「若谓本生能生生生生生生已还生本生是事不然何以故生生法应生本生是故名生生而本生实自未生云何能生生生

「若谓生生生时能生本生者是事亦不然何以故

「是生生生时  或能生本生
生生尚未生  何能生本生

「是生生生时或能生本生而是生生自体未生不能生本生

「若谓是生生生时能自生亦生彼如灯然时能自照亦照彼是事不然何以故

「灯中自无暗  住处亦无暗
破暗乃名照  灯为何所照

「灯体自无暗明所住处亦无暗若灯中无暗住处亦无暗云何言灯自照亦能照彼破暗故名为照灯不自破暗亦不破彼暗是故灯不自照亦不照彼是故汝先说灯自照亦照彼生亦如是自生亦生彼者是事不然

问曰若灯然时能破暗是故灯中无暗住处亦无暗

答曰

「云何灯然时  而能破于暗
此灯初然时  不能及于暗

「若灯然时不能到暗若不到暗不应言破暗复次

灯若不及暗  而能破暗者
灯在于此间  则破一切暗

「若谓灯虽不到暗而力能破暗者此处然灯应破一切世间暗俱不及故而实此间然灯不能破一切世间暗是故汝说灯虽不及暗而力能破暗者是事不然

「复次

「若灯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暗亦应如是  自蔽亦蔽彼

「若谓灯能自照亦照彼暗与灯相违应自蔽亦蔽彼暗与灯相违不能自蔽亦不蔽彼而言灯能自照亦照彼者是事不然是故汝喻非也

「如生能自生亦生彼者今当更说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已生何用生

「此生未生时应若生已生若未生生若未生而生未生名未有云何能自生若谓生已而生生已即是生何须更生已更无生作已更无作是故生不自生生不自生云何生彼汝说自生亦生彼是事不然灭亦如是

「是故生灭是有为相是事不然有为相不成故有为法空

「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何以故灭有为名无为涅槃是故涅槃亦空

「复次无生无住无灭名无为相无生灭则无法无法不应作相

「若谓无相是涅槃相是事不然若无相是涅槃相以何相故知是无相若以有相知是无相云何名无相若以无相知是无相无相是无无则不可知

「若谓如众衣皆有相唯一衣无相正以无相为相故人言取无相衣如是可知无相衣可取如是生灭是有为无生住灭处当知是无为相是故无相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灭种种因缘皆空不得有有为相云何因此知无为汝得何有为决定相知无相处是无为是故汝说众相衣中无相衣喻涅槃无相者是事不然又衣喻后第五门中广说

是故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法空故我亦空三事空故一切法皆空

观有相无相门第五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相相不相  无相亦不相
离彼相不相  相为何所相

有相事中相不相何以故若法先有相何用相为复次若有相事中相得相者则有二相过一者先有相二者相来相是相是故有相事中相无所相无相事中相亦无所相何法名无相而以有相相如象有双牙垂一鼻头有三隆耳如箕脊如弯弓腹大而垂尾端有毛四脚麁圆是为象相若离是相更无有象可以相相如马竖耳垂𩭤四脚同蹄尾通有毛若离是相更无有马可以相相如是有相中相无所相无相中相亦无所相离有相无相更无第三法可以相相是故相无所相相无所相故可相法亦不成何以故以相故知是事名可相以是因缘故可相俱空可相空故万物亦空何以故离相可相更无有物物无故非物亦无以物灭故名无物若无物者何所灭故名为无物无物空故一切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我亦空

观一异门第六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与可相  一异不可得
若无有一  是二云何成

是相可相若一不可得异亦不可得若一异不可得是二则不成是故相可相皆空可相空故一切法皆空

问曰「相可相常成何故不成汝说相可相异不可得今当说凡物或相即是可相或相异可相或少分是相余是可相如识相是识离所用识更无识如受相是受离所用受更无受如是等相即是可相如佛说灭爱名涅槃爱是有为有漏法灭是无为无漏法如信者有三相乐亲近善人乐欲听法乐行布施是三事身口业故色阴所摄信是心数法故行阴所摄是名相与可相异如正见是道相于道是少分又生灭是有为相于有为法是少分如是于可相中少分名相是故或相即可相或相异可相或可相少分为相汝言一异不成故相可相不成者是事不然

答曰「汝说或相是可相如识等是事不然何以故以相故可知名可相所用者名为相凡物不能自知如指不能自触如眼不能自见是故汝说识即是相可相是事不然

「复次若相即是可相者不应分別是相是可相若分別是相是可相者不应言相即是可相

「复次若相即是可相者因果则一何以故相是因可相是果是二则一而实不一是故相即是可相是事不然

「汝说相异可相者是亦不然汝说灭爱是涅槃相不说爱是涅槃相若说爱是涅槃相应言相可相异若言灭爱是涅槃相者则不得言相可相异

「又汝说信者有三相俱不异信若无信则无此三事是故不得可相异又相可相异者更复应有相则为无穷是事不然是故相可相不得异

问曰「如灯能自照亦能照彼如是相能自相亦能相彼

答曰「汝说灯喻三有为相中已破又自违先说汝上言相可相异而今言相自能相亦能相彼是事不然又汝说可相中少分是相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此义或在一中或在异中一异义先已破故当知少分相亦破如是种种因缘相可相一不可得异不可得更无第三法成相可相是故相可相俱空是二空故一切法皆空

观有无门第七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无一时不可得非一时亦不可得如说

无一时无  离无有亦无
不离无有有  有则应常无

有无性相违一法中不应共有如生时无死死时无生是事《中论》中已说若谓离无有有无过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离无云何有有如先说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如阿毘昙中说有与无常共生无常是灭相故名是故离无有则不生若不离无常有有生者有则常无若有常无者初无有住常是坏故而实有住是故有不常无若离无常有有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离无常有实不生

问曰「有生时已有无常而未發灭时乃發坏是有如是生得皆待时而發有起时生为用令有生生灭中间住为用持是有灭时无常为用灭是有老变生至住变住至灭无常则坏得常令四事成就是故法虽与无常共生有非常无

答曰「汝说无常是灭相与有共生生时有应坏坏时有应生

「复次生灭俱无何以故灭时不应有生生时不应有灭生灭相违故

「复次汝法无常与住共生有坏时应无住若住则无坏何以故坏相违故老时无住住时无老是故汝说生无常得本来共生是则错乱何以故是有若与无常共生无常是坏相凡物生时无坏相住时亦无坏相尔时非是无无常相耶如能识故名识不能识则无识相能受故名受不能受则无受相能念故名念不能念则无念相起是生相不起则非生相摄持是住相不摄持则非住相转变是老相不转变则非老相寿命灭是死相寿命不灭则非死相如是坏是无常相离坏非无常相若生住时虽有无常不能坏有后能坏有者何用共生如是应随有坏时乃有无常是故无常虽共生后乃坏有者是事不然

「如是有无共不成不共亦不成是故有无空无空故一切有为空一切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众生亦

观性门第八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如说

见有变异相  诸法无有性
无性法亦  诸法皆空故

诸法若有性则不应变异而见一切法皆变异是故当知诸法无性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不应从众缘生若性从众缘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是故一切法空

问曰「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若无生灭则无苦谛若无苦谛则无集谛若无苦集谛则无灭谛若无苦灭则无至苦灭道若诸法空无性则无四圣谛无四圣谛故亦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贤圣是事无故僧亦无世间法皆亦无是事不然是故诸法不应尽空

答曰「有二谛世谛第一义谛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若人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汝今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诸佛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

「若诸法不从众缘生则应各有定性五阴不应有生灭相五阴不生不灭即无无常若无无常则无苦圣谛若无苦圣谛则无因缘生法集圣谛诸法若有定性则无苦灭圣谛何以故性无变异故若无苦灭圣谛则无至苦灭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则无四圣谛若无四圣谛则无得四圣谛若无得四圣谛则无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事无故则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向者若无得向者则无佛破因缘法故则无法以无果故则无僧若无佛则无三宝若无三宝则坏世俗法此则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无生无灭无罪无福无罪福果报世间常是一相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若谓诸法无自性从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自性云何从他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又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离自性他性何处更有法若有不成无亦不成是故今推求无自性无他性无有无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因果门第九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自无性亦不从余处来如说

果于众缘中  毕竟不可得
亦不余处来  云何而有果

众缘若一一中若和合中俱无果如先说又是果不从余处来若余处来者则不从因缘生亦无众缘和合功若果众缘中无亦不从余处来者是即为空

果空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作者门第十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不可得故如说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则无有苦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体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识不能自识指不能自触是故不得言自作

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

问曰「众缘名为他众缘作苦故名为他作云何言不从他作

答曰「若众缘名为他者苦则是众缘作是苦从众缘生则是众缘性若即是众缘性云何名为他如泥瓶泥不名为他又如金钏金不名为他苦亦如是从众缘生故众缘不得名为他

「复次是众缘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从众缘生果如《中论》中说

「『果从众缘生  是缘不自在
若缘不自在  云何缘生果

「如是苦不得从他作自作他作亦不然有二过故若说自作苦他作苦则有自作他作过是故共作苦亦不然若苦无因生亦不然有无量过故经说『裸形迦叶问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无因无缘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问佛皆不答者当知苦则是空

问曰「佛说是经不说苦是空

「随可度众生故作是说是裸形迦叶谓人是苦因有我者说好丑皆神所作神常清净无有苦恼所知所解悉皆是神神作好丑苦乐还受种种身以是邪见故问佛苦自作耶是故佛不答苦实非是我作若我是苦因因我生苦我即无常何以故若法是因及从因生皆亦无常若我无常则罪福果报皆悉断灭修梵行福报是亦应空若我是苦因则无解脱何以故我若作苦离苦无我能作苦者以无身故若无身而能作苦者得解脱者亦应是苦如是则无解脱而实有解脱是故苦自作不然他作苦亦不然离苦何有人而作苦与他复次若他作苦者则为是自在天作如此邪见问故佛亦不答而实不从自在天作何以故性相违故如牛子还是牛若万物从自在天生皆应似自在天是其子故复次若自在天作众生者不应以苦与子是故不应言自在天作苦

问曰「众生从自在天生苦乐亦从自在所生以不识乐因故与其苦

答曰「若众生是自在天子者唯应以乐遮苦不应与苦亦应但供养自在天则灭苦得乐而实不尔但自行苦乐因缘而自受报非自在天作

「复次彼若自在者不应有所须有所须自作不名自在若无所须何用变化作万物如小儿戏

「复次若自在作众生者谁复作是自在若自在自作则不然如物不能自作若更有作者则不名自在

「复次若自在是作者则于作中无有障念即能作如自在经说『自在欲作万物行诸苦行即生诸腹行复行苦行生诸飞鸟复行苦行生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虫次生飞鸟后生人天当知众生从业因缘生不从苦行有

「复次若自在作万物者为住何处而作万物是住处为是自在作为是他作若自在作者为住何处作若住余处作余处复谁作如是则无穷若他作者则有二自在是事不然是故世间万物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苦行供养于他欲令欢喜从求所愿若苦行求他当知不自在

「复次若自在作万物初作便定不应有变马则常马人则常人而今随业有变当知非自在所

「复次若自在所作者即无罪福善恶好丑皆从自在作故而实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众生从自在生者皆应敬如子爱父而实不尔有憎有爱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不尽作乐人尽作苦人而有苦者乐者当知从憎爱生故不自在不自在故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众生皆不应有所作而众生方便各有所作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自在作者善恶苦乐事不作而自来如是坏世间法持戒修梵行皆无所益而实不尔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

「复次若福业因缘故于众生中大余众生行福业者亦复应大何以贵自在若无因缘而自在者一切众生亦应自在而实不尔当知非自在所作若自在从他而得则他复从他如是则无穷无穷则无因

「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万物非自在生亦无有自在如是邪见问他作故佛亦不答

「共作亦不然有二过故众因缘和合生故不从无因佛亦不答

「是故此经但破四种邪见不说苦为空

答曰「佛虽如是说从众因缘生苦破四种邪见即是说空说苦从众因缘生即是说空义何以故若从众因缘生则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如苦空当知有为无为及众生一切皆空

观三时门第十一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因与有因法前时后时一时生不可得故如说

若法先  是皆不成者
是法从因生  云何当有成

先因后有因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先因后从因生者先因时则无有因与谁为因若先有因后因者无因时有因已成何用因为若因有因一时是亦无因如牛角一时生左右不相因如是因非是果因果非是因果一时生故是故三时因果皆不可得

问曰「汝破因果法三时中亦不成若先有破后有可破则未有可破是破破谁若先有可破而后有破可破已成何用破为若破可破一时是亦无因如牛角一时生左右不相因故如是破不因可破可破不因破

答曰「汝破可破中亦有是过若诸法空则无破无可破我今说空则成我所说若我说破可破定有者应作是难我不说破可破定有故不应作是难

问曰眼见先时因如陶师作瓶亦有后时因如因弟子有师如教化弟子已后时识知是弟子亦有一时因如灯与明若说前时后时因一时因不可得是事不然

答曰「如陶师作瓶是喻不然何以故若未有瓶陶师与谁作因如陶师一切前因皆不可得后时因亦如是不可得若未有弟子谁为是师是故后时因亦不可得若说一时因如灯明是亦同疑因灯明一时生云何相因如是因缘空故当知一切有为法无为法众生皆空

观生门第十二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不生生时不可得故今生已不生不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如说

生果则不生  不生亦不生
离是生不生  生时亦不生

生名果起出未生名未起未出未有生时名始起未成是中生果不生者是生生已不生何以故有无穷过故作已更作故若生生已生第二生第二生生已生第三生第三生生已生第四生如初生生已有第二生如是生则无穷是事不然是故生不生复次若谓生生已生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初生不生而生是则二种生生已而生不生而生故汝先定说而今不定如作已不应作烧已不应烧证已不应证如是生已不应更生是故生法不生

不生法亦不生何以故不与生合故又一切不生有生过故若不生法生则离生有生是则不生若离生有生则离作有作离去有去离食有食如是则坏世俗法是事不然是故不生法不生复次若不生法生一切不生法皆应生一切凡夫未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应生不坏法阿罗汉烦恼不生而生兔马等角不生而生是事不然是故不应说不生而生

问曰「不生而生者如有因缘和合时方作者方便具足是则不生而生非一切不生而生是故不应以一切不生而生为难

答曰「若法生时方作者方便众缘和合生是中先定有不生先无亦不生又有无亦不生是三种求生不可得如先说是故不生法不生

「生时亦不生何以故有生生过不生而生过故生时法生分不生如先说未生分亦不生前说

「复次若离生有生时则应生时生而实离生无生时是故生时亦不生

「复次若人说生时生则有二生以生时为生以生时生无有二法云何言有二生是故生时亦不生

「复次未有生无生时生于何处行生若无行处则无生时生是故生时亦不生

「如是生不生生时皆不成生法不成故无生灭亦如是灭不成故则有为法亦不成有为法不成故无为法亦不成有为无为法不成故众生亦不成是故当知一切法无生毕竟空寂故

十二门论一卷


校注

似【大】以【宋】【元】【明】 性【大】姓【宋】【元】 自【大】因【宋】 性【大】性故言观【宋】【元】【明】 略【大】略无垢心足出人间物外游绝往还翻笑白云元不定又如霖幽雨过也【明】略无垢心足出人间物外游绝往还翻笑白云元不定又如霖幽两过他【宋】略无垢心足出人间物外游绝往还翻笑白云元不定又如霖幽两过也【元】 皆【大】出【宋】【元】【明】 推【大】推其【宋】【元】【明】 以【大】名【宋】【元】【明】 序【大】序释僧叡造【宋】【元】序释僧叡述【明】 门【大】〔-〕【宋】【元】【明】 或【大】惑【宋】【元】【明】 涂【大】途【宋】【元】【明】 以【大】〔-〕【宋】【元】【明】 涂【大】关【宋】【元】【明】 冥【大】溟【宋】【元】【明】 回【大】逈【宋】【元】【明】 慧【大】恶【宋】【元】【明】 希【大】晞【宋】【元】【明】 〔-〕【CB】朋【大】明【宋】【元】【明】 宜【大】冥【宋】【元】【明】 殖【大】植【宋】【元】【明】 敬【大】景【宋】【元】【明】 𢭃【大】短【宋】【元】【明】 其【大】期【宋】【元】【明】 也【大】耶【宋】【元】【明】 疾【大】自【宋】【元】【明】 观因缘【大】十二门论观因缘【宋】【元】【明】 三藏【大】三藏法师【宋】【元】【明】 说【大】释【明】 者【大】〔-〕【宋】【元】【明】 达【大】了【宋】【元】【明】 欲【大】〔-〕【宋】【元】【明】 义【大】〔-〕【宋】【元】【明】 又【大】〔-〕【宋】【元】【明】 能【大】〔-〕【宋】【元】【明】 谓【大】谓众缘所生法【宋】【元】【明】 故有【大】有故【宋】【元】 绳【大】𫄧【宋】【元】【明】 叠【大】*㲲【明】* 梁【大】梁【宋】【元】 酪【大】酪酪钻【宋】【元】乳酪钻【明】 酥【大】苏【宋】 芽【大】牙【宋】 因缘者所谓【大】缘者谓诸【宋】【元】【明】 从众缘生故即【大】〔-〕【宋】【元】【明】 柰【大】*㮈【宋】【元】* 酥【大】苏【宋】【元】 皆【大】皆缘【宋】【元】【明】 说【大】〔-〕【宋】【元】【明】 已【大】*以【宋】*【元】*【明】* 先【大】〔-〕【宋】【元】【明】 复应【大】应复【宋】【元】【明】 亦【大】〔-〕【宋】【元】【明】 亦【大】亦应【宋】【元】【明】 时【大】〔-〕【宋】【元】【明】 有生【大】〔-〕【明】 见【大】得见【宋】【元】【明】 果【大】者【宋】 未【大】末【明】 可【大】〔-〕【宋】【元】【明】 得【大】得见【宋】【元】【明】 有【大】〔-〕【宋】【元】【明】 变【大】变法【宋】【元】【明】 等【大】等不同【宋】【元】【明】 故生【大】生故【明】 者则【大】〔-〕【宋】【元】【明】 住【大】作【宋】【元】【明】 鹄【大】鹤【宋】【元】【明】 缘【大】缘而【宋】【元】【明】 则【大】则凡【宋】【元】【明】 出【大】生【宋】【元】【明】 而【大】〔-〕【宋】【元】【明】 者【大】〔-〕【宋】【元】【明】 故【大】是故【宋】【元】【明】 先【大】*〔-〕【宋】*【元】*【明】* 三【大】二【元】【明】 者【大】〔-〕【宋】【元】【明】 苦【大】若【宋】【元】 缚解【大】解缚【明】 法【大】〔-〕【宋】【元】【明】 本偈中论观因缘品中第十一偈 曰【大】〔-〕【明】 本偈中论观因缘品中第五偈 于【大】与【明】 而【大】〔-〕【宋】【元】【明】 复次【大】〔-〕【宋】【元】【明】 本偈中论观因缘品中第十二偈 以【大】*〔-〕【宋】*【元】*【明】* 耶【大】〔-〕【宋】【元】【明】 以角峰垂𩑶【大】角犎垂壶【宋】【元】【明】 细【大】细口圆【宋】【元】【明】 为【大】〔-〕【宋】【元】【明】 者【大】〔-〕【宋】【元】【明】 无【大】得无【宋】【元】【明】 亦尔【大】〔-〕【宋】【元】【明】 皆【大】〔-〕【宋】【元】【明】 以下偈中论观三相品中第四偈乃至第十四偈 生【大】能生【宋】【元】【明】 若【大】〔-〕【宋】【元】【明】 灯若【大】若灯【宋】【元】【明】 一切【大】〔-〕【宋】【元】【明】 应【大】能【明】 暗与灯【大】灯与暗【宋】【元】【明】 不【大】〔-〕【宋】【元】【明】 已【大】中【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有【大】是有【宋】【元】【明】 空【大】生【元】 亦【大】〔-〕【宋】【元】【明】 是【大】是涅槃是【宋】【元】【明】 相【大】*〔-〕【宋】*【元】*【明】* 有【大】〔-〕【宋】【元】【明】 本偈中论观六种品中第三偈 何【大】〔-〕【宋】【元】【明】 是相【大】〔-〕【宋】【元】【明】 事【大】〔-〕【宋】【元】【明】 所相【大】〔-〕【宋】【元】【明】 爱【大】相爱【宋】【元】【明】 故【大】〔-〕【宋】【元】【明】 能【大】〔-〕【宋】【元】【明】 有【大】〔-〕【宋】【元】【明】 信【大】相【元】【明】 相【大】言相【宋】【元】【明】 更【大】〔-〕【宋】【元】【明】 可相【大】〔-〕【宋】【元】【明】 是事不然【大】〔-〕【宋】【元】【明】 本偈空七十论第十九偈 七【大】九【宋】【元】【明】 无【大】无常【宋】【元】【明】 令【大】今【明】 为【大】〔-〕【明】 空【大】空空【宋】【元】 本偈中论观行品中第三偈 无【大】空【宋】【元】【明】 果【大】法【宋】【元】【明】 无【大】〔-〕【宋】【元】【明】 当【大】〔-〕【宋】【元】【明】 有【大】一切有【宋】【元】【明】 若【大】无若【宋】【元】【明】 法空【大】空一切【宋】【元】【明】 本偈中论观苦品第一偈 本偈中论观因缘品中第十三偈 他【大】共【宋】【元】【明】 经【大】经中【宋】【元】【明】 法【大】〔-〕【宋】【元】【明】 性【大】相【宋】【元】【明】 众生者【大】者众生【宋】【元】【明】 从自在【大】自在天【宋】【元】【明】 是【大】*〔-〕【宋】*【元】*【明】* 能【大】〔-〕【宋】【元】【明】 碍【大】阂【宋】【元】【明】 虫【大】*虫【宋】* 当【大】*是故当【宋】*【元】*【明】* 作【大】作是不自在【宋】【元】【明】 所【大】*〔-〕【宋】*【元】*【明】* 爱【大】爱念【宋】【元】【明】 当【大】〔-〕【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说【大】〔-〕【宋】【元】【明】 我【大】汝【宋】【元】【明】 (我不说难)十四字【大】〔-〕【宋】【元】【明】 眼【大】可【明】 有【大】如【明】 因【大】〔-〕【宋】【元】【明】 空【大】〔-〕【宋】【元】【明】 皆【大】亦【宋】【元】【明】 生【大】*〔-〕【宋】*【元】*【明】* 不【大】未【宋】【元】【明】 又【大】有【宋】【元】【明】 则【大】则不生宫【宋】【元】【明】 是【大】〔-〕【宋】【元】【明】 (不生则)八字【大】〔-〕【宋】【元】【明】 又【大】〔-〕【宋】【元】【明】 不【大】亦不【宋】【元】【明】 前【大】先【宋】【元】【明】 时生【大】〔-〕【宋】【元】【明】 门【大】门观【宋】【元】 一卷【大】〔-〕【宋】【元】【明】
[A1] 织【CB】识【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十二门论
关闭
十二门论
关闭
十二门论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