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论卷上

施胜品第一

礼等正觉  大悲哀世尊
因彼起正法  三界中真济
众中第一尊  无量功德藏
菩萨本所行  我当说少分
我今哀愍彼  开演妙施门
一切诸贤士  应当欢喜听
菩萨行施时  大地皆震动
巨海涌众宝  慧云雨妙花
无心犹如是  况有情识者
菩萨施广大  犹如虚空界
假使五通仙  充满十方刹
听闻犹尚难  况复分別说
无有地方所  而不以
净水浸大地  无有不遍处
无有一切物  菩萨所未施
无有一众生  不曾受施者
论者语大地  一切应礼汝
何故礼大地  菩萨行施处
菩萨一日施  种种众杂物
辟支佛百劫  不能知边际
所以不能知  大悲为施体
能成种智果  施因为最大
此是智者说  施能到彼岸
若一到彼岸  诸度悉具足
波罗蜜义者  名为和集声
譬如多人处  名之为大众
菩提之种子  能成大智果
一切众事具  莫不由施成
施是生天道  出世之胞胎
无相施为妙  平等为最胜
身及物皆施  无有所悋惜
一切处皆施  无有方所者
一切时皆施  无有不施时
于此四施中  心智常不动
如是行施者  名不思议施
若施一众生  一切尽蒙乐
若不如是施  是名为欺诳
虽名施一人  是为施一切
所以名一切  大悲心普故
大悲所以普  为求种智故
施佛及罗汉  世名良福田
不悲平等施  是为最胜施
无量财宝施  不如暂止息
悲心施一人  功德如大地
为己施一切  得报如芥子
救一厄难人  胜余一切施
众星虽有光  不如一月明
众生垢心重  所施恒为己
菩萨悲心施  如灰去众秽
救济慈悲施  普为群生类
如是慈悲施  功德无穷尽
如此微妙施  安乐诸众生
贪求佛智慧  心无有厌足
如是悲心施  能除无明障
开导愚冥者  使得智慧眼
能灭诸结使  消伏老病死
施与悲心俱  众生之甘露

施胜味品第二

大悲所起施  意愿成菩提
如是知见人  能成一切施
如是一切施  终成一味智
大悲心为体  能起种种施
种种救众生  得到于智处
能除诸爱结  及以无明垢
能令一切众  悉皆得安乐
如是悲心施  谁不生爱乐
大悲心所起  功德之施利
不能生爱乐  背离于救济
是人为爱系  菩提甚难得
诸欲求佛者  爱乐施甘味
智人喜惠施  甘乐菩提味
深见三有过  涅槃味甚乐
速疾欲远离  一念顷不住
又见于施乐  复过于涅槃
爱乐施自在  心则忘菩提
心既忘菩提  谓菩提难得
自观乐施心  由悲众生故
不觉施味乐  施有三乐味

一者求报施味二者求解脱施味三者求大悲心施味此三种味者名增长乐味施

施主体品第三

受者得无量珍宝心大欢喜施者行少施时心大欢喜过于受者百千万倍能如是施者是为第一行

成就救济者  饮大悲甘露
菩萨行此行  永除悭病老

菩萨悲心以施为体世间众生以结使为体纯以众苦以为一味为得乐故行悲心施日以照明为用月以清凉为性菩萨以悲为体智慧及财施安乐于一切如从歌罗逻乃至老时十时差別虽至于老不舍婴孩之相菩萨虚渴施心救济众生亦不舍凡夫离欲至于非想不离凡夫之相菩萨不舍施心救济众生亦复如是欲除施渴当饮大施之水施渴暂息余渴不已爱乐施故一切众生依食而存大悲亦尔依施而存菩萨法身不依饮食而得存济大悲为食菩萨身存悲心如火欲施如饥施与好食菩萨乐与无有厌足悲如大海施如沃焦救济心为水如沃焦吞流欲向菩提以众生为伴悲心为体施无厌足如海吞众流无有止息

一切众生来  各各索异物
菩萨皆施与  心无有疲惓
诸苦恼众生  尽皆为除灭
设有未除者  心无有厌足

施主乞者增长品第四

有大悲者能处生死种种施与灭众生苦若能如此善住生死

福德善丈夫  悲心施惠手
拔贫穷淤泥  不能自出者

悲心为体能行大施灭众生苦如盛热时兴大云雨起大悲云雨于施雹摧破贫穷如坏山石拯贫穷者无限齐施令彼穷者永离贫苦以大施雨普益一切众生贫穷永无住处菩萨为救众生修行施时魔及眷属皆生嫉妬愁忧苦恼菩萨修行无量财施法施之时悭贪嫉妬悉皆惊号莫不愁怖

慈心端严身  悲心为千眼
施为金刚杵  菩萨如帝释
悉皆能摧坏  贫穷阿修罗
菩萨悲心弓  种种施为箭
破贫穷怨贼  永无有住处
悲心坚固根  爱语以为茎
忍辱为枝条  布施以为果
求者为鸟鹿  乞者如大风
能吹施果落  贫者得满足
菩萨出时夜  慈心如满月
净施以为光  求如拘牟头
以净施光明  令彼得开敷

乞者既得满足欢喜悦豫转相施与亦如菩萨施乞求者展转相闻亦如菩萨菩萨布施流闻一切诸贫穷者皆来归向如旷野树行人热时皆往归趣菩萨爱乐名胜处何以故能使乞求者来使我得施福故以施福故名得胜处一切众生皆来归集如是大士悉应敬礼菩萨心喜即觉身轻以此相故当知必有来乞求者若有人来语菩萨言「有乞者来」菩萨欢喜即以财物而赏使者菩萨即以余物而与乞者见乞者来欢喜爱敬求者言乞作此语时怀怜愍心若有乞者不知菩萨体性乐施菩萨执手欢喜与语犹如亲友坏彼不知使生知相彼乞求者得财欢喜傍人见之亦复欢喜「愿此救济我者长存于世」此乃乞者真济菩萨见乞者时身心欢面如满月使彼乞者欢喜悦豫如甘露涂心菩萨和颜悦色用慈心眼视于前人如饮甘露譬如有人盗窃他物至市卖之若得速售心大欢喜菩萨得施乞者物时心大欢喜复过于如巨富人多饶财宝千子具足随意恣与爱念欢喜不及菩萨于乞者心大欢喜菩萨见乞者时心大欢喜胜于他人见所亲者若见前人得多财宝随心恣意而自矜高菩萨见之倍生欢喜若见乞者發言时菩萨施渴心重耳闻乞言如饮甘露若闻乞言心生爱重无能坏者若闻具足则坏其爱心菩萨于乞求者常生爱念若闻其足声则坏其爱味菩萨观前受施福田颇有共我等者遂见贪爱众生则与我等所以者何彼贪心无足我施心无厌彼贪心者爱大施主菩萨见多乞者亦深生爱敬贪求者常求施主欲乞施者常求乞者所欲与之菩萨常与世人相乞者皆就施者而乞菩萨就乞者而施乞者闻施者财物匮尽生大苦恼菩萨求乞者不得之时心生忧恼复过于彼百千万倍于求乞者菩萨思惟「佛言求不得苦真复如是」菩萨于乞求者生难遭想所以者何若无乞者檀波罗蜜则不满足无上菩提则不可得是故于乞求者深生悲恼若有乞者无上菩提便为手执不难菩萨闻乞者言与我与我心生欢喜「此今即便与我无上菩提」世间愚痴众生若闻乞财则生轻慢不生爱敬菩萨念言「所以名为乞者多是愚痴众生以悭心故与作恶名」如是人者乃可名为施者虽有财物复无施心虽有财施心复无受者若具足三事是大福德人如有贫人得大宝藏心生恐惧或王火来见侵夺遇值亲友而语之言「我今为汝作诸方便令无丧失」即大欢喜菩萨得乞者以为善伴心大欢喜亦复如是菩萨悲心遍一切处于彼乞者特生怜愍菩萨悲心见乞者和颜悦色使彼乞者生必得之想乞者见菩萨颜色和悦之时即生决定必得之想菩萨见乞者时语言「汝来欲须何等随意而取」安慰之言「善来贤者莫生恐怖我当为汝作依止处」如是种种安慰乞者常以爱语使彼乞者心得清凉种种财宝随意而与诸乞求者贪火炽盛菩萨常以施乳灭贪求火若能如是种种施者名为生人若不如是名为死人受施者大得财物余人见之欢喜赞叹菩萨尔时菩提之果如在掌中悲心净则施净若无悲心施不清净菩萨作是思惟「善调顺意者敬悲心胜能使施净」菩萨见贫穷者悲心极重众生极贫得菩萨施便成巨富譬如有人得如意珠所欲皆得诸贫穷者得值菩萨一切贫苦悉皆除灭菩萨先行财施次舍所亲又舍手足复舍身命如是渐渐次第而舍菩萨往乞者所与其财宝唤其乞者与其诸亲若乞者自来现求索相与其手足若發言求索便舍身命若不来者自往施之有来求者尚舍身命况复财物而不施与菩萨成就悲心如自己体未曾舍离见来求者于己身所生于他想菩萨身中生其恼热「云何愚痴乃于我身生于他想」语乞者言「一切财物先皆与汝都是汝物汝今但取云何言乞」诸求者言「何时见与」菩萨报言「我先于三界尊前發弘誓愿是时与汝汝今云何方从我乞」菩萨發心愿一切众生于我财物生己有想辛头河飞鸟走兽往至其所随意而饮无遮护者与以不与先以舍离更不言与亦复不生欢喜之心何以故先以与竟以一切所舍使诸众生皆当得乐菩萨于一切众生是走使者一切众生皆是施主诸贫穷者心充足时菩萨尔时檀波罗蜜悉得满足檀波罗蜜满足之时知功德满足悭贪者见乞者时则背其面修功德者见乞者时欢喜瞻视亲近乞者则得菩萨施时见受施者展转相施便生欢喜一切众生赞叹欢喜菩萨闻其赞叹心大欢悦胜得解脱之乐菩萨悲心施时见一切众生多得财宝充足快乐诸众生等得快乐已而發愿言「我当久处生死修诸功德不求解脱」菩萨既见众生能久处生死心大欢喜「我今便为得现果报设当不得菩提亦为具足

胜解脱品第五

菩萨思惟「常所爱胜解脱者来觉悟我彼来者不为财宝为欲成就我大事故来」菩萨或为人王修诸功德者来而白王言「有乞者来」王即念言「此言乞者乃是胜解脱来我今得之」王自念言「我今不为贪著王位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不应空居王位应修施果满足而彼使者乃是觉悟我者」凡为乞者甚难为颜心怀惭耻言色变异菩萨即知其意而安慰言「若有所须随意而求」乞者既得财物心大欢喜施者受者二俱欢喜如涅槃乐三有生死炽然大苦菩萨处之如涅槃乐何以故为欲救济诸众生故菩萨念言「悲众生者即是我解脱以大施惠救济众生众生得乐即是我解脱」虽复大施若无悲心不名为施有悲心施即是解脱菩萨思念「我于往昔三界尊前闻解脱极乐我今已证何以故称意而施即是解脱若阿罗汉解脱乐与悲心所起施乐相似者我则爱之若不相似我则不爱唯爱施乐以为解脱」悲心起施所得快乐无有比类无悲心施解脱之乐百千万分不得为喻悲心起施所得喜乐若当可以喻为喻最为极大是故不可为喻

施主增长品第六

悲心起施能与众生乐聚如是施主与众生乐者胜于解脱名为最胜施主成他乐因修悲者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如是者名为檀越不能如是施者名为乞者若行施时使闻者悲泣是名善施若不如是不名善施主若行布施能使受者子孙恣意受用欢喜赞叹名健施主若乞而与不名施主自往而与名善施主若舍一切财物爱心而与不名施主有悲心虽不与物名大施主诸来求欲皆使随意使称本望名善施主不能称彼本望虽复大富名贫穷者富者虽与无悲愍心名曰与不名施主悲愍心施是名施主若不食啖无有果报施虽与不名为施无悲心施虽与不名为施有悲心者虽复不施名之为施若求报施者名为施者商贾之人亦可名施若求报施果报犹尚无量况有悲心不求报施果报何可称计若求报施唯可自乐不能救济徒自疲劳悲心施者能有救济后得果时能大利益贫穷者不如有财者有财者不如能食者能食者不如能施者悲心施者善一切众生富者应施施者应悲富者能施富得坚牢施者能悲施得坚牢修施者得富修定者得解脱修悲心者得无上菩提果中最胜

恭敬乞者品第七

菩萨思惟「因彼乞者得证菩提我当以此菩提回与一切众生以报恩故我今因施众生得无比乐因此乐故得成菩提如此菩提我当施与乞者我今因施乞者得于快乐胜解脱乐因中施乐犹尚如是况无上菩提我当舍之施诸乞者如是乞者其恩甚重无以可报如此乞者乃能与我作大乐因若以财宝不足报恩当以所得无上菩提而施与之以我福故愿使乞者于将来世亦如我今成大施主」菩萨内自思惟「因于乞者得施快乐使乞者得无上菩提为法施檀越」诸乞求者见菩萨大施而问之言「为求何等而等行大施」菩萨各答言「我今不求人天果报声闻涅槃愿得无上菩提拔济一切众生」诸悭贪者而作念言「菩萨云何能行大施心不疲厌」菩萨答言「我师三界尊悲念一切众生我今无以报师恩故施无疲厌一切之乐无胜解脱乐者我爱众生胜爱解脱我以爱念众生欲令得解脱故修种种施若生死不极苦者我施终不求菩提以生死苦故我施求菩提」拔生死苦者谁之所作烦恼以业之所造作使一切众生以悲心为体常乐惠施

施悭品第八

不念恩人无有悲心若无悲心不能行施若不施者不能济渡众生生死无悲心者无复亲友有悲心者能有亲友计我者以爱为体救济者以悲为体心有重爱无有知者有重悲心者亦无能知若不行施覆蔽悲心如以画石乃知真偽若见苦厄者能行大施则知有悲心悭心多者正使所亲从乞则成怨憎悲心多者假使怨家亦如亲友悭心多者虽施泥土重于金玉悲心多者虽施金玉轻于草木悭心多者丧失财宝心大忧恼悲心多者虽有财宝无施处时心怀悲苦复过于彼舍财物者凡有二种一者命终时舍二者布施时舍死时舍者一切都舍无有毫厘至后世布施舍者舍于少物得大果报何有知者见此过患而不行施若行施时令受者喜悦自亦喜悦若人不能深生喜悦便自欺诳若有乞者有所求索为求有故施与少物心则欢喜复有施者自往施与不求果报而行大施余有少许心中快乐不可为喻设有美食若不施与而食啖者不以为美设令恶食得行布施然后食者心中欢喜以为极美若行施竟有余自食善丈夫者心生喜乐如得涅槃无信心者谁信是语设有美食有饥者在前不能施与是人食尚不能施与况胜解脱能施与人设令多有财物有来乞者尚无施心况施少物不见是人于生死中有少乐处适可住于涅槃若人于大水边不能以少水施与生死之中苦恼无量汝莫在中住适可速入般涅槃如有大水欲施人不以为难如有悲心欲取涅槃亦不为难世间粪土易得于水悭贪之人闻乞粪土犹怀悋惜况复财物

财物施品第九

如有二人一则大富一则贫穷有乞者来如是二人俱怀苦恼有财物者惧其求索无财物者我当云何得少财物与之如是二人忧苦虽同果报各异悲恼念者生天人中受无量乐悭贪者生饿鬼中受无量苦若菩萨有悲愍心于前众生便为具足况复与少物如人大富多有财宝随意而用心生欢乐菩萨悲心念施忧恼过于是人百千万倍有悲心者无有财物见人乞时不忍言无悲苦堕泪见苦恼者不能堕泪何得名为修行悲者胜者设闻他苦尚不能堪忍况复眼见他苦恼而不救济者无有是处有悲心者见贫苦众生无财可与悲苦叹息无可为喻救众生者见众生受苦悲泣堕泪以堕泪故知其心软菩萨体净悉皆显现何以故知其显现见苦众生时眼中堕泪以是故知菩萨其体净菩萨悲心犹如雪聚雪聚见日则皆融消菩萨悲心见苦众生悲心雪聚故眼中流泪菩萨有三时一者见修功德人以爱敬故为之堕泪二者见苦恼众生无功德者以悲愍故为之堕泪三者修大施时悲喜踊跃亦复堕泪计菩萨堕泪已来多四大海水世间众生舍于亲属悲泣堕泪不及菩萨见贫苦众生无财施时悲泣堕泪菩萨入救众生禅极乐心相应无尽宝藏自然而出一切乞者自然而至善丈夫者能以财物大施乞者乞者得财物已亦行大施菩萨能以财物施于众生使其富足以等悲心闻乞者声为之雨泪乞者见菩萨雨泪虽不言与当知必得菩萨见乞者来时极生悲苦乞者得财物时心生欢喜得灭悲苦菩萨闻乞言时悲泣堕泪不能自止乞者言足尔时方止菩萨修行种种施已众生满足便入山林修行禅定云何灭除诸众生三毒苦患菩萨财物倍多无乞者可施我今何为守之而住今当舍之出家

舍一切品第十

菩萨大有财物无有乞者唤之不来菩萨思惟「故当断诸结使无有来者」菩萨悲心一切众生众苦围绕發愿度诸众生菩萨诸有所索一切皆舍无物不与欲求佛智最上救济一切众生尊有胜悲心欲行救济何物不舍有悲心者为他故涅槃尚舍况复舍身舍身命财有何难也舍财物者不如舍身舍身者不如舍于涅槃涅槃尚舍有何不舍悲心彻髓得自在悲作救济者大菩萨施都无难也是一切众生最亲与他作向乐因悲者一切都舍离诸疲劳一切众生真济怨亲平等身命尚与何物不舍一切众生极重财利乐爱命重于财物一切众生舍财为易舍命为难菩萨舍一切财物欢喜不如舍身命时得胜欢喜种种施味悉知以施为食因之得存与他乐者欲知施身气味故施身见他乞支体者心中欢喜胜于舍财欢喜如乐施者得欢喜乐不如菩萨舍身时得胜欢喜阎浮提人乞财物者无我福德故得乞身者来舍财者财物由他或不称意舍身者我得自在随意舍与不由于他此身不牢不定速朽之物可爱念者可速疾取诸食肉者语菩萨言「汝今以热肉血施我我当何以报恩」菩萨报言「若欲报恩者更语余人『有悲心者能施身肉可往取之』若能如是便是报恩」语乞者言「汝今为我取不坚身使我得坚牢身汝恩极重何以可报未来世中舍身之果即用施汝我为救济一切众生故舍于身命舍身者得于法身得法身者得一切种智使一切众生皆得此果舍此身者得于法身法身者能与一切众生利乐」能如此思惟云何不生喜乐速舍此身菩萨舍身时作是思惟「我为众生作亲友者我以度生死应度一切众生脱于生死以是故我今舍身」菩萨作是思惟「我此舍身功德不属悲众生数还以养我功德法身」若心如是决定之时舍身无有难菩萨舍身所以不难以当成法身故是故欢喜贪爱重者多得财时欢喜无量不及菩萨舍身欢喜百千万倍菩萨以智慧悲心为体为众生故求于法身菩萨舍身时乐胜于世人得转轮圣王自在快乐如刹利种若坏敌阵能舍身命得生天上舍身命时欢喜无量菩萨以智慧悲心舍于身命时欢喜最胜复过于彼凡愚众生为财利故在于敌阵舍于身命或为解脱投岩赴火丧身无数况复菩萨以智慧悲心为一切而不舍身命愚痴众生以爱著心为国土故舍于身命菩萨智慧悲心为物而舍身命何足为难菩萨發誓愿时一切皆舍虽有是语一切众生实未得利修行布施尔时一切众生得利益受用菩萨舍身不足为难知身无常不净为众生故而不舍离是则为难菩萨悲心为众生舍身不足为难乐舍无有厌足此则为难假设使一凡夫令返大地力不能就甚生忧恼菩萨见苦众生未度脱时心怀悲恼复过于是以悲心故菩萨观身轻于草土为众生舍身何足为难若人为己身故一念中受不杀戒是人命终必生天上菩萨为众生舍于身命所有功德生死之中无有受处唯至菩提乃能容受菩萨若闻有人来乞身时即时生念「我已久舍此身而不自取方从我索必当谓我有悭惜心而试我耳

舍阴受阴品第十一

阿罗汉舍后边身得涅槃乐不及菩萨为众生舍身时乐阿罗汉得解脱不如菩萨为众生故受身时乐菩萨生念「我以不取涅槃为众生故得受是身是最为妙」菩萨念言「我舍身命用施复更受身不入解脱是为最胜我乐闻如来济度众生功德我得救众生悲心气味不取涅槃甚爱乐此事」菩萨为众生舍身施时虽不证涅槃胜得涅槃者以不得为众生舍身气味故菩萨受是阴身极是大苦如为众生舍身时乐等无有异世间凡人为贫穷病苦之所缠逼不能舍离乐欲舍身众生厌患阴身不能救济者欲速入涅槃菩萨思惟「涅槃甚乐生死阴身极为大苦我当代一切众生受此阴身之苦使得解脱」阿罗汉身尽佛亦身尽尽虽同不能救济佛灭身为善

舍身命品第十二

菩萨为一切种智故大悲心为众生故舍身舍命得果报不空若一切舍身不得果报名空舍身菩萨舍身为著财众生欲使生羞耻故菩萨为众生舍身命者易于悭贪者舍一团饭菩萨舍于身命为悭贪者生其羞耻菩萨所以施命为护他命故何以故他命即是我命菩萨虽舍身命不济他者为观阴身过故为益众生复更受身若非大悲何有智者而乐阴身若无大悲施味者不能乐处生死菩萨常乐行施大悲自在随受生死身如涅槃乐

现悲品第十三

菩萨悲心极大在于身中无有知者菩萨舍身命时一切天人所以得知菩萨悲心极以深大遍一切众生无有见者以财施法施无畏施悉得知见一切众生身者无不是病无有知者以三事故知其有病何者为三饮食汤药即是病相菩萨悲心以三事得显何者为三即是财无畏施也菩萨与一切众生作乐为灭一切众生苦故舍身救之菩萨不求果报视如刍草菩萨大悲作种种方便犹如乳聚以血施人易于世人以水用施如菩萨昔日五处出血施诸夜叉鬼踊跃欢喜无可为喻为欲救济一切诸众生故有余人问菩萨言「大悲者有何气味使舍血易于舍水」大悲心菩萨答言「以不求果报为他得乐故舍身命何以故乐无相为首入悲心乐」有人见菩萨大悲疑之为是悲体以大施故知是悲体世人生疑为当悲来入菩萨身中菩萨往入悲中菩萨舍身者一切所不能共唯大悲者能得一切种智时一切众生所不能共有大悲心为益众生所欲皆得无有难者决定得空心欲利益众生大悲常在心者无上菩提便如在手中无异得住无生忍者能显现陀罗尼得住十地自在当知如佛

法施品第十四

财施者人道中有百千万财施果报能得法施唯大悲者能得法施财施果报后身得无量乐悲者法施现证涅槃乐施欢喜甘露满足菩萨悲一味以是因缘无一刹那欲趣解脱种种法施竟请诸听法者「我得法施果时必受我请」菩萨时施名为欲施非根本施成佛时施名根本法施

佛智处虚空  大悲为密云
法施如甘雨  充满阴界
四摄为方便  安乐解脱因
修治八正道  能得涅槃果

财施除众生身苦法施除众生心苦无量劫财施为得法施果法施能与众生无畏施极厌患生死智者求涅槃悲救众生者求于法施菩萨受钱财为修施故修行施时为得法施见众生有二种贪爱愚痴贪爱多者施财宝愚痴多者施与其法施财者为其作无尽钱财施法者为得无尽智故财施者为得身乐法施者为得心乐随所化众生所欲得义称意满足称之无疲惓意得大功德法施欢喜增益端正如秋满月常为众生心眼不离财施者为众生所爱法施者常为世间之所敬重财施者愚人所爱法施者为智者所爱财施坏财贫穷法施坏功德贫穷者此二种施谁不敬重财施者能与现乐法施者能与天道涅槃之乐乐爱悲者能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即是爱己阿罗汉舍于众生入涅槃去尚不为智者所爱况苦众生者谁当爱乐常行惠施远离十恶恭敬父母若如是者是报我恩若欲续佛种者当以悲心为首饶益于他常能思念成就众生事

大丈夫论卷上


校注

卷【大】〔-〕【明】 北凉【大】北凉世【宋】【元】【明】【宫】 道泰【大】*释道泰【宋】【元】【明】【宫】* 礼【大】相【宫】 求【大】水【宋】【元】【明】【宫】 施【大】持【宋】【元】 语【大】诸【宋】【元】【明】【宫】 消【大】销【宋】【元】【明】【宫】 施【大】*大丈夫论施【宋】【元】【宫】* 能【大】若能【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 好【大】如【宋】【元】【明】【宫】 沃【大】恶【宫】 淤【大】于【元】 拯【大】极【宋】【元】【明】【宫】 齐【大】济【元】【明】 〔-〕【CB】【元】【明】胜【大】 胜处【CB】【元】【明】【宫】解脱【大】 坏【大】怀【元】【明】 喜【大】*悦【宋】【元】【明】【宫】* 是【大】此【宋】【元】【明】【宫】 乞【大】*乞求【宋】【元】【明】【宫】* 则【大】财【宋】【元】【明】【宫】 其【大】具【宋】【元】【明】【宫】 坏【大】怀【宋】【元】【宫】 之【大】〔-〕【宋】【元】【明】【宫】 今【大】人【宋】【元】【明】【宫】 便【大】使【宋】【元】【明】【宫】 又【大】后【宋】【元】【明】【宫】 辛【大】䛨【元】【明】 之【大】快【明】 具【大】是【宫】 胜【大】大丈夫论胜【宋】【元】【宫】 有【大】大【宋】 施主【CB】【碛-CB】【宋】【元】【明】【宫】主【大】 心【大】心者【宋】【元】【明】【宫】 使称【大】称彼【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 食者【CB】【碛-CB】【宋】【元】【明】【宫】食【大】 恭【大】大丈夫论恭【宋】【元】【宫】 等【大】〔-〕【宋】【元】【明】【宫】 各【大】〔-〕【宋】【元】【明】【宫】 渡【大】度【宋】【元】【明】【宫】 厘至【大】氂至于【宋】【元】【明】【宫】 舍者舍【大】者施【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 施心况施【大】心施何况【宋】【元】【明】【宫】 财【大】大丈夫论财【宋】【元】【宫】 舍【大】*大丈夫论舍【宋】【元】【宫】* 支【大】肢【宋】【元】【明】【宫】 舍【大】施【宋】【元】【明】【宫】 悲【大】非【宋】【元】【明】【宫】 相【大】想【宋】【元】【明】【宫】 于【大】〔-〕【宋】【元】【明】【宫】 返【大】反【宋】【元】【明】【宫】 以【大】〔-〕【宋】【元】【明】【宫】 大【大】太【明】 人【大】夫【宋】【元】【明】【宫】 尽【大】〔-〕【宋】【元】【明】【宫】 现【大】大丈夫论现【宋】【元】【宫】 服【大】〔-〕【宋】【元】【明】【宫】 使【大】便【宋】【元】【明】【宫】 悲【大】悲心【宋】【元】【明】【宫】 法【大】大丈夫论法【宋】【元】【宫】 池【大】地【宋】【元】【明】【宫】 受【大】爱【宋】【元】【明】【宫】 贪【大】*贫【宋】【宫】* 施法【大】法施【宋】【元】【明】【宫】 者【大】〔-〕【宋】【元】【明】【宫】 称之【大】〔-〕【宫】 法【大】得法【宋】【元】【明】【宫】 〔-〕【CB】【碛-CB】【宋】【元】【明】【宫】与【大】 常【大】佛常【宋】【元】【明】【宫】
[A1] 矜【CB】矝【丽-CB】𭿹【大】
[A2] 或【CB】【丽-CB】成【大】(cf. K17n0615_p0603b07)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丈夫论(卷1)
关闭
大丈夫论(卷1)
关闭
大丈夫论(卷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