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佛妙法体无边, 佛子正心归命礼,
佛甘露戒垂覆护, 我今赞说悉依法。
此说无有未曾有, 亦非自我而独专,
我无自他如是时, 乃自思惟观察作。
如是發心观察时, 能令我此善增长,
时见如是娑婆界, 此乃是彼佛世尊。
此界刹那难得生, 得生为人宜自庆,
思惟若离菩提心, 复次此来何以得?
如云覆蔽夜黑暗, 闪电光明刹那现,
佛威德利亦复然, 刹那發意人获福。
是故善少力虽劣, 能破大恶之业力,
如是若發菩提心, 此善勇进能超彼。
思惟无量无边劫, 见佛咸说此真实,
若不快乐得快乐, 增长救度无边众。
为诸有情处众苦, 令离百千诸苦怖,
受多快乐百千种, 为恒不离菩提心。
彼善逝子处缠盖, 行在轮回无所爱,
若刹那说菩提心, 人天欢喜悉归命。
若有受持不净像, 喻佛宝像而无价,
如药变化遍坚牢, 等修持妙菩提心。
菩提心宝验无边, 价直世间无可喻,
调御行人伴侣等, 悉使受持而坚牢。
芭蕉不实而生实, 生实芭蕉而身谢,
菩提心树而清净, 恒生胜果而不尽。
已作暴恶众罪业, 依菩提心刹那脱,
勇猛依托无大怖, 彼痴有情何不依?
譬如劫尽时大火, 刹那焚烧罪业薪,
若赞慈尊无量言, 是曰善哉之智者。
彼种种觉心, 正智而平等,
菩提誓愿心, 而行菩提行。
喻去者欲行, 彼之分別说,
智分別说已, 所行如智用。
菩提之愿心, 大果如轮回,
福故不间断, 亦如彼行意。
若彼等无边, 有情界解脱,
与彼心平等, 菩提愿不退。
彼等好睡眠, 亦复多迷醉,
间断于福流, 喻空无所有。
妙臂而问此, 劣意之有情,
于解脱得生, 为自为如来?
乃思惟疗除, 苦恼之有情,
使苦恼尽已, 获得无边福。
有情无边苦, 云何而疗治?
使一一安乐, 获无边功德。
何以利父母, 如是及眷属?
得天及仙人, 净行婆罗门。
如是彼有情, 乃过去睡梦,
不愿于自利, 唯愿生利他。
有情最胜宝, 希有何得生?
种种意利他, 不独于自利。
欢喜世间种, 精进世间药,
心宝与有福, 而彼云何说?
云何诸有情, 得一切快乐,
为發菩提心, 供养于如来。
迷爱乐快乐, 乃喻于冤嫌,
远离与随行, 悉从于自意。
积诸善快乐, 诸苦恼消除。
破坏迷惑因, 善哉云何得?
亲彼善知识, 彼福如是得。
作利若回向, 彼必返赞叹,
作善不求利, 说彼是菩萨。
若有布施于少食, 修善供养于世间,
所施大小如蚊蚋, 亦获快乐得半日。
云何获得于能仁? 要度无边有情尽,
有情无尽若虚空, 一切智求自圆满。
佛子静念而思惟, 若烦恼生自心作,
数生烦恼复生疑, 佛说此人堕地狱。
佛子若發菩提心, 灭大罪力得胜果,
我今归命摩尼心, 救度有情得快乐。
端彼摩尼恭敬心, 用奉供养于如来,
及彼清净妙法宝, 佛功德海量无边。
世间所有诸妙花, 乃至妙菓及汤药,
所有珍宝澄清水, 悉皆奉供而适意。
山中之宝及众宝, 适悦树林寂静处,
蔓花庄严树光明, 结菓低垂枝𣘨橠。
人间天上香涂香, 乃至劫树及宝树,
池水清净复庄严, 鹅鸿好声极适意。
谷自然生非所种, 別別庄严而供养,
等虚空界量广大, 此一切有悉受用。
我今所献并子等, 供养最上佛牟尼,
为我不舍于大悲, 受彼最上之供养。
我以无福大贫穷, 更无纤毫別供养,
我今思惟为自他, 愿佛受斯随力施。
我自身施一切佛, 以自身等遍一切,
加被我作上有情, 有情恒常佛教化。
我得如来加被已, 化利有情无怖畏,
过去罪业悉远离, 未来众罪不复作。
宝光明处甚适悦, 天盖庄严奉真如,
水精清净复光明, 种种妙堂香浴作。
大宝瓶满盛香水, 复著适意诸妙花,
洗浴如来无垢身, 我当赞咏献歌乐。
清净香熏上妙衣, 用盖覆彼最上色,
我今献此上衣服, 愿佛慈悲哀纳受。
种种柔软妙天衣, 彼庄严中而最上,
持戒为护心, 护之使坚牢,
此心不能护, 云何能护戒?
喻醉象不降, 不患于疼痛,
放心如醉象, 当招阿鼻等。
念索常执持, 系缚于心象,
得离放逸怖, 获一切安乐。
若能系一心, 一切皆能系,
若自降一心, 一切自降伏。
师子熊虎狼, 夜叉罗刹等,
一切地狱卒, 皆悉是其冤。
若怖一切冤, 无边苦恼集,
皆因心所得, 佛世尊正说。
地狱众苦器, 及热铁丸等,
谁作复何生? 贪嗔痴所有。
由彼诸罪心, 佛生诸世间,
三界心灭故, 是故无怖畏。
若昔行檀施, 今世而不贫,
今贫勿烦恼, 过去云何悔。
若人心少分, 行檀波罗蜜,
是故说果报, 同一切布施。
若人心持戒, 嫌谁而牵杀,
嗔心之冤家, 杀尽等虚空。
大地量无边, 何皮而能盖?
履用皮少分, 随行处处覆。
外我性亦然, 所有谁能劝?
但劝于自心, 外我而自伏。
身贫而无福, 彼果同所行,
若心施一衣, 感果而增福。
诸行若修持, 心念恒不舍,
一切无利心, 虚假宜远离。
一切心法财, 宜秘密观察,
离苦获安乐, 彼得超世间。
我云何修行? 修行唯护心,
是故我观心, 恒时而作护。
喻猕猴身疮, 一心而将护,
人中恶如是, 恒常而护心。
怖苦恼之疮, 我一心常护,
破坏于众合, 心疮乃无怖。
常作如是行, 不行人中恶,
人中罪不犯, 自然而不怖。
我欲尽身命, 利行而供养,
別別身命尽, 善心而不退。
我欲守护心, 合掌今专作,
心念念之中, 一切方便护。
喻于重病人, 诸事不宁忍,
散乱心亦然, 不堪诸事业。
心散乱不定, 闻思惟观察,
如器之渗漏, 于水不能盛。
由多闻之人, 于信方便等,
过失心不定, 获不寂静罪。
所有之福善, 偷堕于恶处。
烦恼众盗贼, 魔著故得便,
由魔罗發起, 破坏善生命。
守彼意根门, 恶不能牵去,
念彼罪苦恼, 次复获安住。
善哉随师教, 获得善念生,
奉于教诲师, 当一心供给。
于诸佛菩萨, 刹那心决定,
当怖畏忆念, 慈哀现面前。
尘心而不定, 去去不复还,
若能守意门, 护之住不散。
我今护此心, 恒常如是住,
喻木之无根, 不生恶枝叶。
眼观于色相, 知虚假不实,
物物恒谛观, 是故而不著。
因见而观察, 观之令不惑,
所来观见已, 安畏以善来。
欲行不知道, 望四方生怖,
决定知方已, 观心行亦然。
智者之所行, 思惟于前后,
是善是恶等, 如是事不失。
不住于此身, 离此复何作?
云何住此身? 当复观中间。
观内心亦然, 而用诸方便,
以法为大柱, 缚之令不脱。
当以如是意, 观我之所在,
诸识皆如是, 摄令刹那住。
若怖因业力, 能趣求快乐,
修彼檀戒度, 乃至大舍等。
一向修自心, 当起如是见。
如是修诸善, 不起于怖畏,
而令诸烦恼, 决定不增长。
种种正言说, 见在而甚多,
观览悉决了, 破疑网得果。
如草被割截, 念佛戒能忍,
刹那行此行, 获得殊胜果。
欲于诸正说, 皆悉得通达,
当观照自心, 常修于精进。
喻木之无情, 无言无所作,
见自心亦然, 决定令如是。
心起于轻慢, 如彼迷醉人,
惟求自赞誉, 非彼修行者。
若他人于我, 而生于毁谤,
谓是嗔痴等, 住心恒似木。
如木不分別, 利养尊卑称,
亦不为眷属, 乃至承事等。
利他不自利, 但欲为一切,
是故说我心, 坚住恒如木。
一心住如木, 于尊亲朋友,
乃至于三业, 不生憎爱怖。
观察于烦恼, 如空而不著,
当勇猛坚牢, 受持为恒常。
无善惭可怖, 当一心求他,
清净住三昧, 为他所尊重。
虽居童稚位, 不使他嗔恼,
自亦不嗔他, 慈悲恒若此。
我受持禅那, 使意恒寂静,
为一切有情, 恒居无罪处。
念念须臾间, 多时为最胜,
如是受持心, 不动如须弥。
鹫贪肉不厌, 人贪善亦然,
身心不修行, 云何能出离?
云何护身意? 一切时自勤,
汝等何所行, 各各专一心。
迷愚不自制, 妄贪如木身,
此身不净作, 云何返爱恋?
骨锁肉连持, 外皮而庄饰,
自觉令不贪, 解脱于慧刃。
割截诸身分, 令见中精髓,
审观察思惟, 云何见有人?
一心如是观, 审谛不见人;
云何不净身, 贪爱而守护?
处胎食不净, 出胎饮血乳,
不如是食饮, 云何作此身?
豺鹫等贪食, 不分善与恶,
要同人爱身, 受用成业累。
但如是护身, 至死无慈忍,
与豺鹫无別, 汝何恒此作?
身死识不住, 衣食宁可留?
身谢识必往, 受用云何贪?
是故今作意, 不贪如是事,
如是不远离, 得彼诸不善。
如似人生身, 肢体求成就,
受身智不增, 轮还徒自困。
于世亲非亲, 悦颜先慰喻,
如是常自制, 心念恒不舍。
笑不得高声, 不戏掷坐具,
轻手击他门, 谛信恒自执。
如盗如猫鹭, 求事行无声,
修心亦如此, 当离于麁犷。
他人之所嫌, 无义利不说,
恒得诸弟子, 言上而尊爱。
一切所言说, 闻之使称善,
观彼作福事, 称赞令欢喜。
衷私说彼德, 彼闻心必喜,
欲赞说彼时, 先观彼德行。
修诸欢喜事, 难得彼诚心,
勤修利他德, 当受快乐报。
憎爱苦宜舍, 来生大苦故,
此苦我不住, 来生大快乐。
善言声柔软, 悲根闻生喜,
恒悲念有情, 爱护如爱眼,
为彼住真实, 必当得成佛。
彼真实得成, 各此利朋友,
刹那修功德, 离苦大安乐。
功德殷勤修, 恒作而自得,
不衒不覆藏, 谁云诸事等?
檀波罗蜜等, 殊妙而最上,
別行非最上, 利下无远离。
佛如是利他, 恒常之所切,
如来之教中, 见彼慈悲事。
三界师入灭, 分別出家人,
食有可不可, 不离三衣等。
于众生如是, 随意获圆满。
舍非须尽命, 彼舍要平等,
悲心当清净, 果报自圆满。
净心而重法, 不执器杖等,
不持伞盖头, 无诸轻慢事。
为男子女人, 说法深广大,
不分人胜劣, 令彼重平等。
法之不广大, 乃及非法行,
远离不敬礼, 乐说于大乘。
齿木及洟唾, 不弃于净地,
吃食勿满口, 食勿令有声,
食时不语言, 亦勿大开口。
不与女同乘, 亦不同坐卧。
诸所不律事, 人见心不喜,
一切人既睹, 远离而不敬。
人问于道路, 不得一手指,
双手而指之, 示其道所至。
凡所诸行步, 不弄臂作声,
亦勿妄弹指, 威仪如是守。
师虽已化灭, 四仪应当学,
奉戒行不轻, 决定获圣果。
菩萨行无量, 所说无有边,
当以清净心, 决定而奉行。
于一昼一夜, 分之各三时,
行道普忏悔, 住佛菩提心。
菩提心自住, 亦令他获得,
佛子住学戒, 一心如是持。
佛戒体清净, 不见有纤毫,
恒作如是行, 彼福无有量。
无始为有情, 行行而不別,
如是为有情, 化令一切觉。
当知善知识, 如命不可舍,
菩萨戒最上, 大乘法亦尔。
解脱依师学, 而能生吉祥,
佛佛说智经, 读之见戒法。
若人心护戒, 所行悉已见,
若身若心位, 当微细观察。
口诵身不行, 当得何所喻?
譬如重病人, 空谈于药力。
随所住之处, 劝恒伸供养。
菩提行经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