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

如万行中说从初發心至成佛道一身一心一智慧欲为教化众生故万行名字差別异夫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得一切佛法诸三昧门百八三昧五百陀罗尼及诸解脱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五眼六神通三明八解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四弘大誓愿四无量心如意神通四摄法如是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何以故三世十方无量诸佛若欲说法度众生时先入禅定以十力道种智观察众生根性差別知其对治得道因缘以法眼观察竟以一切种智说法度众生一切种智者名为佛眼亦名现一切色身三昧亦名普现色身三昧上作一切佛身诸菩萨身辟支佛身阿罗汉身诸天王身转轮圣帝诸小王身下作三涂六趣众生之身如是一切佛身一切众生身一念心中一时行无前无后亦无中间一时说法度众生皆是禅波罗蜜功德所成是故佛言若不坐禅平地颠坠若欲断烦恼先以定动然后智拔定名奢摩他智慧名毘婆舍那定有无量总说三种下定名欲界定中定名色界定上定名无色界定复次下定是声闻定总揽三界中定是辟支佛定上定是如来定及诸菩萨定智有无量说有三一者道智二者道种智三者一切种智慧亦有三一者道慧二者道种慧三者一切种慧复次分別说有十一智何者是耶法智世智他心智宿命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如实智复次尽智无生智分別则有十八种智尽智有九无生智有九是名十八智亦得名为十八心三乘圣人共在四禅诸智慧中问如实道如实智者于一切法总相別相如实能知故名如实智是诸智慧即是一切智亦名无智何以故如先尼梵志问佛经中说先尼梵志白佛言世尊如来一切智慧从何处得佛答先尼无有得处先尼复问云何智慧无有得处佛复答言非内观中得是智慧非外观中得是智慧非内外观中得是智慧亦非不观得是智慧是故智慧无有得处故名无智如奇特品说一字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还入一字亦不见一字唯佛与佛善知字法善知无字法为无字法故说于字法不为字法故说于字法是故四十二字即是无字复次欲坐禅时应先观身本身本者如来藏也亦名自性清净心是名真实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断不常亦非中道无名无字无相貌无自无他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住处无愚无智无缚无解生死涅槃无一二无前无后无中间从昔已来无名字如是观察真身竟次观身身复观心身身身者从妄念心生随业受报天人诸趣实无去来妄见生灭此事难知当譬喻说身本及真心譬如虚空月无初无后无圆满无出无没无去来众生妄见谓生灭大海江河及陂池溪潭渠浴及泉源普现众影似真月身身心心如月影观身然欲甚相似身本真偽亦如是月在虚空无来去凡夫妄见在众水虽无去来无生灭与空中月甚相似虽现六趣众色像如来藏身未曾异譬如幻师著兽皮飞禽走兽种种像贵贱男女差別异端正丑陋及老少世间种种可笑事幻师虽作种种变本丈夫形未曾异凡夫虽受六趣色如来藏色不变异身本及真心譬如幻师睡身心无思觉寂然不变易身身及心数如幻师游戏故示六趣形种种可笑事身身众生体难解譬喻说如此法性无涅槃亦无有生死譬如眠熟时梦见种种事心体尚空无何况有梦事觉虽了了忆实无有于此凡夫颠倒识譬喻亦如是禅定智慧能觉了余散心智不能解非但凡夫如梦幻月影现水种种事复次诸佛菩萨圣皆尔从初發心至佛果持戒禅定种种事甚深定心不变易智慧神通幻化异法身不动如空月普现色身作佛事虽无去来无生灭亦如月影现众水何以故如经论中说欲学一切智定必修诸善心若在定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亦知出世三乘圣道制心禅智无事不办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能降天魔破外道能度众生断烦恼问曰般若经中佛自说言欲学声闻当学般若欲学缘觉当学般若欲学菩萨当学般若复次有六波罗蜜般若为前导亦是三世诸佛母汝今云何偏赞禅不赞五波罗蜜复次如经中说五度如盲般若如眼汝今云何偏赞度不赞明眼谁能信者愿广解说除我等疑惑答曰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决定说

三乘般若同一观  随证浅深差別异
如大海水无增减  随取者器大小异
声闻缘觉及菩萨  如来智慧亦如是
十二因缘四种智  下智声闻中缘觉
巧慧上智名菩萨  如来顿觉上上智
以无名法化众生  方便假名差別异
三乘智慧不能知  唯佛世尊独知耳
如大集经杂四谛  三乘法行同一义
陈如稽首白世尊  十方菩萨大众集
云何名法行比丘  愿佛演说法行义
尔时佛告憍陈如  至心谛听今当说
若求法行诸比丘  诵如来十二部经
谓修多罗及毘昙  优婆提舍及毘尼
乐为四众敷畅说  是乐诵说非法行
若更复有诸比丘  诵如来十二部经
能广演说思惟义  是乐思惟无法行
若复次有诸比丘  更读诵十二部经
演说思惟观其义  是名乐观无法行
夫法行者三乘同  一观我今当说者
有比丘能观身心  心不贪著一切相
谦虚下意不生慢  不以爱水洗业田
不于中种识种子  灭觉观法境界息
永离烦恼心寂静  比丘如是观身心
佛说是人真法行  如是比丘即能得
声闻缘觉佛菩提  法行比丘观三事
观身观受及观心  比丘观察三念已
一心四禅十八智  复次大智论中说
声闻缘觉及诸佛  四禅二九十八智
同共证道明暗异  共观四谛十二缘
随机感悟种种异  声闻四谛十六心
辟支独觉无漏智  菩萨亦解二乘法
获得无碍十六谛  如诸天共宝器食
饭色黑白各有异  四谛譬喻如镫品
定如净油智如炷  禅慧如大放光明
照物无二是般若  镫明本无差別照
睹者眼目明暗异  禅定道品及六度
般若一法无有二  觉道神通从禅發
随机化俗差別异

问曰佛何经中说般若诸慧皆从禅定生答曰如禅定论中说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般若论中亦有此语般若从禅生汝无所知不解佛语而生疑惑作是狂难汝何不见十方诸佛若欲说法度众生时先入禅定以神通力能令大地十方世界六种震动三变土田转秽为净或至七变能令一切未曾有事悉具出现悦可众心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他方菩萨悉来集会复以五眼观其性欲然后说法复次般若波罗蜜光明释论中说有人疑问佛佛是一切智人智慧自在即应说法何故先入禅定然后说法如不知相论主答曰言如来一切智慧及大光明大神通力皆在禅定中得佛今欲说摩诃般若大智慧法先入禅定现大神通放大光明遍照一切十方众生报禅定恩故然后说法为破外道执外道六师常作是言我是等智慧于一切常用常说不须入禅定佛为降伏如是邪见诸外道辈先入禅定然后说法复次如胜定经中所说若复有人不须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卷卷侧满十方世界皆暗诵通利复大精进恒河沙劫讲说是经不如一念思惟入定何以故但使發心欲坐禅者虽未得禅定已胜十方一切论师何况得禅定说是语时五百论师来诣佛所俱白佛言我等多闻总持十二部经及韦陀论五部毘尼讲说无碍十六大国敬我如佛世尊何故不赞我等多闻智慧独赞禅定佛告诸论师汝等心乱假使多闻何所益也汝欲与禅定角力如盲眼人欲睹众色如无手足欲抱须弥山王如折翅鸟欲飞腾虚空如蚊子翅欲遮日月光如无船舫人欲度大海皆无是处汝等论师亦复如是欲角量禅定无有是处复次毘婆沙中说若有比丘不肯坐禅身不证法散心读诵讲说文字辨说为能不知诈言知不解诈言解不自觉知高心轻慢坐禅之人如是论师死入地狱吞热铁丸出为飞鸟猪羊畜兽鸡狗野干狐狼等身若复有人不近善知识虽复坐禅获得四禅定无有转治无方便智不能断烦恼虽得寂静之乐烦恼不起获四禅时谓得寂灭涅槃之道便作是念我今已得阿罗汉果更不复生如此比丘实不得道不断烦恼但得似道禅定不近善知识无方便智谓得实道起增上慢临命终见受生处即生疑悔阿罗汉者更不复生我今更生当知诸佛诳惑于我作是念时即坠地狱何况余人不坐禅者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自求度及众生  普遍十方行六度
先發无上菩提心  修习忍辱坚持戒
昼夜六时勤忏悔  發大慈悲平等心
不惜身命大精进  欲求佛道持净戒
专修禅智获神通  能降天魔破外道
能度众生断烦恼  从初發心至成佛
一身一心一智慧  为欲教化众生故
万行名字差別异  欲觉一切诸佛法
持清净戒修禅定  舍诸名闻及利养
远离愦闹痴眷属  念十方佛常忏悔
不顾身命求佛道  获得百八三昧门
亦得五百陀罗尼  及诸解脱大慈悲
五眼六通一切智  亦得三明八解脱
具足十力四无畏  三十二相八十好
三十七品具六度  十八不共微妙法
视诸众生如一子  四弘誓愿具四摄
四无量心道种智  一切种智四如意
观察众生广法施  入四禅定放光明
遍照十方诸世界  变秽为净大震动
现诸奇特希有事  十方菩萨悉集会
三界天王皆在此  端坐瞻仰一心待
同声三请愿闻法  从禅方便三昧起
为众随应演说法  色身香声种种別
禅定寂然心不异  虽在座坐现法身
十方九道无不遍  净戒禅定三昧力
十方了了分明见  应可度者如眼前
未可度者即不见  如空月影现众水
暗室深井即不现  譬如幻师种种变
盲瞎之人则不见  盲瞎睡重者不见
诸佛法身镜亦尔  三障众生不能见
若无净戒禅智慧  如来藏身不可见
如金鑛中有真金  因缘不具金不现
众生虽有如来藏  不修戒定则不见
净戒禅智具六度  清净法身乃显现
净妙真金和水银  能涂世间种种像
如来藏金和禅定  法身神通应现往
普告后世求道人  不修戒定莫能强
无戒定智皆不应  怱怱乱心讲文字
死入地狱吞铁丸  出为畜生弥劫矣
如是众生不自知  自称我有大智慧
轻毁一切坐禅人  坏乱正法作魔事
假使讲经恒沙劫  都不曾识佛法义
如杀三千世界人  及诸一切众生类
高心谤禅坏乱众  其罪甚重过于此
譬如群贼劫牛乳  高声唱得醍醐味
不知钻摇及熮煖  亦失酪浆生熟酥
麁浅薄味尚都失  醍醐上味在何处
不修禅智无法喜  譬喻说言无妇女
不净乱心执文字  故言皮囊可盛贮
譬如盲狗咬草丛  不见人及非人类
但闻风吹草鸣声  高声叫言贼虎至
养一盲狗虎咬故  举世盲狗叫乱沸
其心散乱都不定  觉观心语亦如是
赞百千经心常乱  如蛇吐毒与世诤
增见诸非毒转盛  自言坏常子难生
既见禅智法喜妻  石女无儿难可生
解文字空不贪著  若修定时解无生
禅智方便般若母  巧慧方便以为父
禅智般若无著慧  和合共生如来子
三乘圣种从是学  故称一切众导师
净戒禅智如大地  能生万物载群类
禅智神通巧方便  能生三乘一切智
若能一念在禅定  能报三世佛恩义
三世诸佛坐道场  觉悟众生皆由此
一切凡夫共一身  一烦恼心一智慧
真如一像不变易  善恶业影六道异
诸佛菩萨一法身  亦同一心一智慧
一字万行化众生  一圣假名四十二
凡圣色藏一而二  方便道中凡圣二
色藏元象无一二  唯佛与佛乃知此
我从无数十方佛  闻此一字无量义
少行法师不能知  文字论师不能解
若人不近善知识  学得有漏似道禅
初禅谓得须陀洹  四禅谓得阿罗汉
起增上慢诸漏尽  谓言断结不更生
临命终时见生处  即作是言佛欺我
阿罗汉者不更生  我今云何更受生
身证不了尚如此  何况散心著文字
不知诈知起我慢  颠倒说法诳众生
身不证法升高座  死入阿鼻大地狱
身证不了尚生疑  何况不证盲心说
高心乱语谤诸佛  受学之徒皆効此
从地狱出为畜生  备作种种诸杂类
若人亲近善知识  证无漏禅乃明解
具足禅智多闻义  如是导师可依止
禅定深隐难可知

复次禅波罗蜜有无量名字为求佛道修学甚深微妙禅定身心得证断诸烦恼得一切神通立大誓愿度一切众生是乃名为禅波罗蜜立大誓愿故禅定转名四弘欲度众生故入深禅定以道种智清净法眼观察众生是处非处十力智尔时禅定转名四无量心慈悲愍众生拔苦与乐离憎爱心平等观察尔时禅定转名慈悲喜舍既观察已与其同事随应说法尔时禅定转名四摄法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是名四摄法也复次大慈大悲现如意神通一切色身以神通力入五欲中遍行六趣随欲度众生尔时禅定转名神通波罗蜜亦普现十方一切佛事常在禅定寂然无念复次深大慈悲怜悯众生上作十方一切佛身缘觉声闻一切色形下作六趣众生之身如是一切佛身一切众生身一念心中一时行无前无后无中间一时说法度众生尔时禅定及神通波罗蜜转名一切种智亦名佛眼复次菩萨摩诃萨持戒清净深妙禅定断习气故远离三世诸爱见故尔时禅定转名十八不共法复次菩萨摩诃萨以三明智分別众生尔时禅定转名十力善知是处及漏尽故复次菩萨摩诃萨色如受想行识如观一切法始从初学终至成佛断烦恼及神通尽知十方世界名号亦知三世诸佛名号及知诸佛弟子名号亦知一切众生名号及知众生烦恼名号解脱名号一念一时知及知宿命因缘之事尔时禅定转名十号也复次菩萨摩诃萨以诸法无所有性一念一心具足万行巧方便慧从初發心至成佛果作大佛事心无所著总相智別相智辩说无碍具足神通波罗蜜供养十方一切佛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尔时禅定转名般若波罗蜜复次行者为出世间故三界九地名为八背舍次第断烦恼欲界未到地禅及中间二禅及四禅空处及非有想最后灭受想于欲界中具五方便一者發大善心求佛道故欲得禅定名善欲心是善欲心能生一切佛法能入一切禅定能证一切解脱起一切神通分別欲界色界无色界五阴三毒四大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一切诸法无常变异苦空无我亦知诸法无生灭真实相无名无字无漏无为无相无貌觉了诸法故名法智未到初禅得金刚智能断烦恼证诸解脱是名未到地初欲界地及未到地如是二地是佛道初门欲得禅定是名欲心复次初夜后夜专精学禅节食摄心舍离眷属断诸攀缘是名精进复次专念初禅乐更无余念是名念心复次巧慧筹量欲界五欲欺诳不净是三恶道伴初禅定乐断诸欺诳得真智慧是入涅槃伴是筹量是名巧慧心复次专心一处灭诸觉观境界都息身心寂静是名一心如是五方便能断五欲妖媚烦恼灭除五盖有觉有观离生得喜乐入初禅名初背舍得入二禅名二背舍入第三禅名三背舍喜乐心内清净得四禅名为入一切处灭一切色相舍第四禅灭有对想入无边虚空处名为空一切处第四背舍虚空处定得一切识处定是名识一切处第五背舍复次舍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是名第六背舍舍无所有处定得入非有想非无想处定生厌离心是名第七背舍舍非有想非无想处定入灭定受想定心无所著是名第八背舍尔时禅波罗蜜转名八背舍复次自觉觉他通达无碍得三解脱能破三界一切烦恼尔时禅波罗蜜转名十一智复次行者总持旋陀罗尼戒定慧三分八圣道破四颠倒获四真谛尔时禅波罗蜜转名三十七品起一切神通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名为摩诃衍如四念处品中说转一切智慧以一神通现一切神通以一解脱作一切解脱转一名字语句入一切名字语句如是一切名字语句还入一名一字一语一句平等不异是四念处字等语等诸字入门一切佛法尽在其中复次菩萨摩诃萨欲教化众生令生清净欢喜信心故与一切圣人建立一圣官阶位次第众生之得大欢喜决定无疑尔时誓愿勤修禅定得六神通作转轮圣王入五道中飞行十方广行布施须衣与衣须食与食金银七宝象马车乘楼橹宫殿房舍屋宅五欲众具箫𥴦箜篌琴瑟鼓吹随众生欲尽给与之后为说法令其得道虽作如是种种法施实无施者无财物无说无示无听法者譬如幻师幻作幻人四衢道中化作高座广说三乘微妙圣法又作四众集共听受如是幻师所作幻事无色无心无示无听无受无闻无得菩萨尔时禅波罗蜜转名檀波罗蜜何以故施人物时虽知诸法无所有性无施无受无财物相三事俱空虽知空寂勤行布施复次菩萨摩诃萨虽知诸法空罪相不可得持戒破戒如梦如幻如影如化如水中月虽知诸法无生灭坚持净戒无毁缺亦以戒法为他人说若人恶心不受戒化作禽兽行礼仪人类见此大羞辱各發善心坚持净戒發大誓愿遍十方不顾身命行戒施常现六道种种形广说如来清净戒以宿命智观察之必令欢喜无嗔害非但为说戒法亦说摄根定共戒道共戒性寂戒报寂戒尔时禅波罗蜜转名尸波罗蜜复次菩萨摩诃萨行此财施法施戒施时受者嗔恚来打骂割截手足心不动乃至失命心不悔尔时禅定转名羼提波罗蜜菩萨行是甚深禅定于一切圣行以法忍故心无所著禅定即是羼提波罗蜜复次菩萨学四念处时获得四禅复作是念我于身念处未得如意神通受念处未获宿命神通修心念处未获他心智不知十方凡圣心故修法念处时如是思惟我今未获漏尽神通修身念处观一切色亦未得清净天眼于受念处未证因缘业报垢净神通于心念处未得众生语言三昧作是念已勤精进求乃至成就具六神通尔时禅定转名精进毘梨耶波罗蜜复次菩萨为起神通故修练禅定从初禅次第入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定乃至灭受想定一心次第入无杂念心是时禅波罗蜜转名九次第定复次菩萨入初禅时观入出息自见其身皆悉空寂远离色相获得神通乃至四禅亦复如是入初禅时观入出息见三世色乃至微细如微尘许悉见无碍亦见众生出没果报差別于无量劫通达无碍是名天眼神通乃至四禅亦复如是入初禅时观息出入以次第观声悉同十方凡圣音声是名天耳神通乃至四禅亦复如是入初禅时观入出息住息住舍摩他观色相貌以毘婆舍那观他心相善知十方凡圣之心是名他心智神通乃至四禅亦复如是入初禅时观息入出获得眼通得眼通已观于有歌罗逻时五阴生灭乃至无量劫中五阴生灭获得宿命是名宿命神通乃至四禅亦复如是悉能观察一切众生善恶业行差別不同亦复知其發心早晚入道远近十方三世通达无碍是名道种智慧神通尔时禅定转名师子奋迅三昧以神通力供养十方佛及教化众生净佛国土边际智满十地具足变身如佛满十方学佛神通未得满足是师子奋迅三昧唯有诸佛乃能具足复次菩萨入重玄门修四十心从凡夫地初發心时所修禅定次第重入乃至最后无垢地修诸禅定学佛神通化众生法从初禅入乃至灭受想定三禅四禅四空亦复如是是名顺超无碍从灭受想定超住散心中超入初禅非有想非无想处无所有处识处空处四禅乃至二禅亦复如是是名逆超自在无碍尔时禅定转名超越三昧修佛神通得佛智慧余五波罗蜜亦复如是是少一波罗蜜不名五波罗蜜复次学禅定时修四念处于欲界中观内外色入初背舍具足闻慧观内外假二相不可得故亦非是一如如性故一解脱复次思慧具足观察内外法内外一切法总相別相异相不可得如如故二解脱复次修慧六观具足色界五阴空三解脱复次闻慧修慧用巧方便金刚智破四空定无贪著心空五阴不可得故得解脱空处得解脱识处得解脱无所有处得解脱非有想非非想处得解脱观灭受想定不可得故得是解脱是名八解脱如如性故无缚无脱菩萨尔时禅波罗蜜名八解脱复次菩萨禅定修四念处得三十七品具足佛法何以故是身念处观色法故一念具足四念处故是身念处用念觉分观五阴时能断一切烦恼故观色阴时是身念处不净观九想具足舍摩他能破一切烦恼是名为定如论偈中说

初观身念念  系缚心令定
亦系缚识定  及除烦恼怨

九想舍摩他欲界金刚定能破五欲如缚贼十想毘婆舍那欲界未到地金刚智能观五阴毕竟尽想不能更生得尽智无生智断一切烦恼如意利刀斩断贼头观色如受想行识如深观五阴如如性故即无烦恼可断亦无解脱涅槃可证何以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烦恼即是空空即是烦恼智慧即是空空即是智慧不可以虚空断虚空不可以虚空证虚空如论偈说

观身不净相  真如性常定
诸受及以心  法亦如是观

烦恼者六欲心也初死想能断威仪语言欲膨胀想坏想散想能断形容欲青瘀血涂想脓烂想能断色欲骨想烧想能断细滑欲散想灭尽想能断人欲如论中说

四蛇同一箧  六贼同一村
及王旃陀罗  分自守根门
六欲妖媚起  爱怨诈为亲
声香味触法  六情起诸尘
贪欲如猛火  嗔恚如蛇蚖
愚痴覆心眼  智者当善观
外想三四块  身器二六城
中含十二秽  九孔恶露盈
痈疽虫血杂  膨胀臭烂脓
骨锁分离断  六欲失姿容
九想观成时  六贼渐已除
及识爱怨诈  兼知假实虚
四大共相依  缘习成假名
行者谛观察  但见骨人形
初观如珂许  后渐满一城
骨人遍法界  深生忧厌道
从生至老死  老死复有生
转轮十二缘  生死如循环
三涂苦难忍  人天亦复然
谁闻六道苦  而不兴厌心
妄识本无体  依因寂法生
妄想生妄想  转轮十二缘
知过二业患  现不造三因
老死更不续  反流尽生源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


校注

【原】万历十九年刊增上寺报思藏本 原本注曰于南藏作主 原本注曰住南藏作注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1)
关闭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1)
关闭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1)
关闭

有缘道友,欢迎一起论道同修。同频共振,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我为好友,我拉你进群。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