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论卷中

第四出道理(依何道理得生净土二问答分別释妨难)

问曰夫业行纷纶凡夫莫识其绪苦乐差別二乘未达其源在世则业分六趣出世则道別三乘据理则万法同规就教则有了不了说今西方净土者乃是法藏弘誓所克法王跨以据神世界莹以千珍圣主题之万相此人及土俱非下地窥游经论虽说得往生恐是別时意语今依何道理判得往生此则道俗佥疑愿闻厥旨也

答曰但圣教纶披实难究览业行萦结谁可窥寻今还捡之圣教究以道理使往生之路决如掌中(圣教者后说道理者今论)如摄大乘论云夫为证者必须经论二教阿毘达磨以理为胜修多罗以教为胜教必有理理必顺教今且究理后引其教究理者捡诸经藏有隐显二说谓了义经不了义经了义经者毕竟不破不了义经至涅槃会上并引未决破唯净土一教不入破限当知即是了义经也又菩萨造论解释佛经其不了义经即破了义经之即赞此土一教于论中赞无有破处故知是了义经也

问曰如摄大乘论释作別时意岂不是破耶

答曰彼论所明有別时有不別时若唯空發愿即是別时若行愿兼修非是別时若天亲菩萨判作別时意者何故摄论后文将造论功德回向众生愿往生净土也又何故更造往生论劝人往生也复次如观经教兴意者缘韦提希生阿阇世五逆之子因厌五浊愿生极乐佛遂为说三福净业十六观门劝众生往生乃至十恶五逆悉劝往生即既净土请主身居五浊复生逆子佛说皆得往生即知现居五浊凡夫悉得往生此理明矣

问曰韦提希是大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生于逆子岂实是凡夫耶

答曰纵令实是菩萨现受女身化众生者必须隐其实德现同凡夫摄化同类如五百侍女佛记得往生并未来一切女人及诸男子悉是凡夫并是所摄亦得往生如诸菩萨或现地狱身即引地狱众生也如方等经中婆薮仙人等或现畜生身即引畜生众生如涅槃经中蜂王鹅王蚁王等或现作五逆即引五逆众生如阿阇世王提婆达多等此并能化者是假所化者实也韦提希既现在凡夫身居五浊当知即引五浊凡夫往生极乐也故观经云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未得天眼不能远观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也复次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始兼为三乘圣人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复次如十解已上菩萨留惑受生恶道愿救苦众生不生净土以任自业力更不堕恶道中故即知凡夫由未勉恶道故须生净土中十解已去不畏生恶道故不愿生净土也故知净土兴意本为凡夫非为菩萨也又此净土一门经经中说论论中明若是不了说者何故佛及菩萨作此慇懃也乃至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证释迦所说及劝众生此岂是不了说也复次如上古已来大德名僧及俗中聪明儒士并修净土行谓庐山远法师叡法师刘遗民谢灵运乃至近世绰禅师此等临终并感得光台异相圣众来迎录在別传此等大德智人既欣净土后之学者但可逐他先匠不须疑也又前问云荣千珍佛题万相此之人土俱非下地窥游者今答此义若论实报人土诚如所说若是事净土及化净土理则不然若事土报身则为上地所见若迹身化土则为地前窥游若俱非下地境界者则圣无化生之能生无入圣之分俱具二义即得往生一一切众生修行以为因缘二弥陀本愿为增上缘二义若具即得往生故起信论云有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办也有已如是等道理故众生修行并得往生也二问答分別释妨难者

问曰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自非论释幽旨难通如成实论云由经论故义则易解故无著菩萨玄览圣心揣诸经旨略开四意四依如净土一门判作別时意乃今云众生修行即得往生是义云何

答曰如彼论说自是別时余经中说非是別时岂得将別时难不別时也

问曰云何论说则是別时余经中说则非別时也

答曰彼论但据空發愿不论修行者余经中说兼论修行若佛经中说众生發愿则得往生者并是別时意说不得往生也如小弥陀经云若有人已發愿今發愿当發愿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也如此等经总是別时意说不得即生也若如诸净土经或明三福业十六观门或令發菩提心七日念佛或教發愿回向十念往生如此等经并是往生即非別时也故彼论云由唯發愿是別时意也既空發愿理是別时也

问曰如往生论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云何女人等三亦得往生

答曰实然此等三种理不得生若无三种定得往生何三种者一于此土中或有男子或有女人种于女因决定招女报者此人纵修净土行亦不得往生以净土中无女人故此是定业不可改动即是业障也根缺者若人于此土中定种盲聋等因亦不得往生以净土中人并有三十二大丈夫相故此亦是业障也二乘者若是二乘学人及二乘方便道中人种二乘定因不信有大乘及十方净土者亦不得往生以此人是愚法二乘不信有十方佛及净土故不肯發愿回向也此即是决定小乘障大乘也彼论所明种者定业种也但无此三定种者即得往生也

问曰若此土中有三种定业即不得往生者何故观经中云受持五戒等即得往生至彼闻说四谛悟罗汉果等也此岂不小乘定种

答曰此是不愚法人信有十方诸佛及以净土發愿回向始得往生若悟果竟佛为说法华经并回心向大也此是智度论文也若论二乘无学人不问愚法不愚法悉生净土中以受变易生死三界中无受生处故也

问曰众生恶业其犹积山此诸恶业障乎净土非小善能除何故观经云临命终十念即得往生

答曰心是业主牵生之本临终之心犹如眼目遵一切诸业若临终心恶能引一切恶业生恶道中若临终心善能引一切善业生善道中譬如龙行云则随之心若西逝业亦随之也此是经论文也

问曰如弥勒所问经说十念中云非凡夫念不杂结使念今此土众生体是凡夫结使未断云何念佛而得往生

答曰若如彼经无结使人始得往生者唯佛一人得生余皆不得以十地后心菩萨犹有二种无明故今解彼经言凡夫念者若不發菩提心求出三界作佛直尔念佛求生西方独善一身避苦逐乐者此是凡夫念亦不得往生故无量寿经三辈生人皆须發菩提心也不杂结使念者唯须一心相续观佛相好若口念佛心缘五欲者是杂结使念也念佛是淳净心与结使相违若能如此即与彼经相应

第五引圣教为证(谓引经论二教)

经引十二部一无量寿经二观经三小弥陀经四鼓音声王经五称扬诸佛功德经六發觉净心经七大集经八十方往生经九药师经十般舟经十一大阿弥陀经十二无量清净觉经论引七部一往生论二起信论三十住毘婆娑论四一切经中弥陀偈五宝性论六龙树十二礼七摄大乘论也

问曰上出道理已知愿行相扶得生净土非別时意未知有何圣教为证

答曰今引经论二教为证经教者一如无量寿经第一卷云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不善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复更堕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發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發愿欲生我国临寿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發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为复女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释曰依此四十八大愿中文二愿中皆云十方人天乃至女人都不论不退已去诸菩萨也余愿为菩萨当知前者是正后者兼也又如无量寿经第二卷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名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至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成沙门發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福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發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佛语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發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小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花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及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發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妙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第二如观经云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迳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相名第十六观释曰依九品生因中皆分前三福净业作九品因亦不独一人具修三福净业也

第三小弥陀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發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發愿生彼国土释曰依此经少善根是空發愿广善根是七日念佛若能七日念佛满百万遍即得往生也

第四鼓音声王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瞻波大城伽灵池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广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至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尔时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与声闻俱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曰揽光神足弟子名曰大化尔时魔王名曰无胜有提婆达多名曰寂静阿弥陀佛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若有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懃修集念佛三昧知彼如来常恒住于安乐世界忆念相续勿令断绝受持读诵此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五体投地礼敬彼佛坚固正念悉除散乱若能令心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并见十方世界如来及所住处唯除重障钝根之人于今少时所不能睹一切诸善皆悉回向愿得往生安乐世界垂终之日阿弥陀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安慰称善是人即得往生释曰依此经十日念佛即见阿弥陀佛不论命终时也

第五称扬诸佛功德经云复次舍利弗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曰安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子曰众祐度人无量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受持讽念当起广远无量欢喜安立其意全使真诚十万亿信心念斯如来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刹土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忌舍阿弥陀佛将诸比丘僧往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所以者何其佛世尊兴立不悲誓度一切无量众生亦复护持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其有得生安乐世界当于其中具满如来正觉之慧舍利弗其佛世尊本求誓愿其有求于第二之乘于其世界具满如来诸佛之法具正觉分求声闻乘于彼佛刹得阿罗汉其有往生彼佛刹者从其所愿大小之乘于彼悉满其有最后闻阿弥陀如来名号赞说之者信不狐疑当相敬心至意念之如念父母作如是意斯等普当于彼佛国具满众愿其有信不赞叹称扬阿弥陀佛名功德而谤毁者五劫之中当堕地狱具受众苦释曰依此经念佛如忆父母始得往生也

第六發觉净心经云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叹弥陀如来十种發心于中随念發愿若念当欲生彼当即得生彼世界何者是十种發心于彼处生佛告弥勒言彼等發心非小智者有彼發心是大事者所有欲生阿弥陀如来佛刹中者一当为一切众生發慈心不生嗔恨当生阿弥陀如来佛刹二为一切众生生慈悲故当生彼处三离于杀生受持正法發此心故当生于彼处四舍于身命發心不著一切诸法故当生于彼处五發甚深忍行清净信發此心故当生彼处六不染名闻利养一切财宝發此心故当生彼处七为一切众生生贵敬發心不忌故当生彼处八不惊不怖不受凡言语發此心故当生彼处九入菩提分种种善根發此心故当生彼处然不离念佛發此心故当生彼处远离诸相故弥勒此十种發心若菩萨各發念一具足者当生彼阿弥陀佛刹中若不生无有是处释曰此非观经中十念此之十念现在时作观经中十念临命终时作也

第七如大集经云佛告贤护言是中何等三昧能生如是诸功德所谓思惟诸佛现前三昧能生如是诸功德法复次贤护云何名为菩萨思惟诸佛现前三昧也贤护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清净持戒具足诸行独处空闲如是思惟于一切处随何方所若闻西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人尔时如所闻已即应作如是想念如我所闻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今在西方经途去此过百千亿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安乐知是如来今现在彼为诸菩萨周匝围绕处大众中说法教化然而是人依闻佛故系念思惟观察不已了了分明终获见彼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复次贤护譬如世间若男若女于睡梦中见种种事所谓金银众宝珍财仓库或见朋友诸知识辈或见觉时心不乐者是人梦中所对境界或违或顺或忧或喜有时语言欢喜极乐有时掺感尽意悲哀是人悟已思惟忆念如梦所见为他广宣追念梦中便生忧喜如是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系念专心想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大众如是说法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我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若于昼时不能见者若于夜分或梦中阿弥陀佛必当现释曰依此经唯须假想七日念佛即得现见非命终时也

第八如往生经云普广菩萨摩诃萨又白佛言世尊十方佛刹净妙国土有差別不佛言普广无差別也普广又言世尊何故经中赞叹阿弥陀刹七宝诸树宫殿楼阁故愿生者皆悉随彼心中所欲应念而至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汝不解我意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向者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心乱无志意十方世界实无差別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国土耳诸往生者悉随彼愿无不获果释曰依此经一向专想西方即往生也

第九如药师经云佛言若四辈弟子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常修月六斋年三长斋或昼夜精懃一心苦行愿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或复中悔闻我说是琉璃光佛本愿功德尽其寿命欲终之日有八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宝檀华菩萨无尽意菩萨药王菩萨药尚菩萨弥勒菩萨皆当飞往迎其精神不迳八难生莲华中自然音乐而相娱乐释曰依此经七日念佛纵令生悔闻药师佛名还得生也

第十般舟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于此间国土阿弥陀佛数数念用是念故见阿弥陀佛见佛已从问当持何等法生阿弥陀佛国尔时阿弥陀语是菩萨言欲生我国者常念我数数常当专念佛名所得功德诸行之中最为殊胜释曰依此经亦得念佛往生也

第十一大阿弥陀经云当持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生阿弥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愍之悉令往生阿弥陀佛国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校计欲度脱身者不当绝念去爱勿念家事莫与妇女同床自端正身心断于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阿弥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往生其国在七宝浴池莲华中化生释曰依此经若能念佛持戒不与女人同床下乃至一日一夜亦得生也

第十二如无量清净觉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复有人闻开净土法门都不生信者当知此人始从三恶道来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释曰依此经闻说净土生信乐者普是过去供养佛来由往昔因现在乃至十念悉得往生

第二引论有七部一如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释曰此是因门)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池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毘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利益他回向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释曰此是果门也

二如起信论云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释曰依此论此间修信心不成就者教就西方修习此岂是十解已去菩萨也

三如十住毘婆娑论中龙树菩萨云弥陀世尊行者应以此偈尊重赞叹佛故论云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以偈称赞

无量光明慧  身如真金山
我今身口意  合掌稽首礼
金色妙光明  普流诸世界
随物增其色  是故稽首礼
若人命终时  得生彼国者
即具无量德  是故我归命
人能念是佛  无量力功德
即时入必定  是故我常念
彼国人命终  设应受诸苦
不堕恶地狱  是故归命礼
若人生彼国  终不堕恶趣
及与阿修罗  我今归命礼
人天身相同  犹如金山顶
诸胜所归处  是故头面礼
其有生彼国  具天眼耳通
十方并无碍  稽首圣中尊
其国诸众生  神变及身通
亦具宿命智  是故归命礼
生彼国土者  无我无我所
不生彼此心  是故稽首礼
超出三界狱  目如莲华叶
声闻众无量  是故稽首礼
彼国诸众生  其性皆柔和
自然行十善  稽首众圣王
从善生净明  无量无边所
二足中第一  是故我归命
若人愿作佛  心念阿弥陀
应时为现身  是故我归命
彼佛本愿力  十方诸菩萨
来供养圣法  是故我稽首
彼土诸菩萨  具足诸相好
皆自庄严身  我今归命礼
彼土大菩萨  日日于三时
供养十方佛  是故稽首礼
若人种善根  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  华开则见佛
十方现在佛  以种种因缘
叹彼佛功德  我今归命礼
其土具严饰  殊彼诸天宫
功德甚深厚  是故礼佛足
佛足千辐轮  柔软莲华色
见者皆欢喜  头面礼佛足
眉间白豪光  犹如清净月
增益面光色  头面礼佛足
本求佛道时  行诸奇妙事
如诸经所说  头面稽首礼
彼佛所言说  破除诸罪根
美言多所益  我今稽首礼
以此美言说  救诸著乐病
已度今犹度  是故稽首礼
人天中最尊  诸天头面礼
七宝冠摩尼  是故我归命
一切贤圣众  及诸人天众
我皆共归命  是故我亦礼
乘彼八道船  能度难度海
自度亦度彼  我礼自在者
诸佛无量劫  赞扬其功德
尚不能尽  归命清净人
我今亦如是  称赞无量德
以是福因缘  愿佛常念我
我今于先世  福德若大小
愿我于佛所  心常得清净
以此福因缘  所获上妙德
愿诸众生类  皆亦悉当得

赞观音势至二菩萨偈

观音大势大名称  功德智慧俱无量
具足慈悲救世间  遍游一切众生海
如是胜人甚难遇  一心恭敬头面礼
众生长寝无明暗  唯此大悲能觉之
随缘皆现色身相  犹如慈父念一子
唯愿慈悲救齐我  一心恭敬照世灯
南无观音大势至  恒入世间无暂息
往生六道济郡生  色身超绝如紫金
威仪庠序世无比  宝瓶化佛天冠中
一心恭敬巧方便  动摇无量三千界
进止妙华恒承足  常以宝手接众生
一心恭敬施无畏  无量无边无数劫
广修愿力助弥陀  常处大众宣法言
众生闻者得净眼  唯愿世世恒亲觐
故我一心头面礼  神通周遍十方国
普现一切众生前  众生若能至心念
皆悉导令至安乐  哀我世间慈悲父
故我一心头面礼  安处出世莲华座
犹如须弥照大海  调伏众生得无畏
一心恭敬人师子  我已随顺修多罗
赞叹观音宝功德  如是功德不可尽
譬如大海一毛渧  假使十方诸如来
穷劫赞叹亦不尽  如是无边无尽藏
故我一心头面礼  已赞观音大势至
即赞十方诸菩萨  愿此功德遍世间
回共众生生彼国

释曰依此论唯赞叹礼拜即得往生

四如一切经中弥陀佛偈云唯念法藏比丘乃从世饶王發愿喻诸佛誓二十四章世世见诸佛姟数无有量不废宿命行功德遂具成世界名清净得佛号无量

国界平夷然  丰乐多上人
宝树若干种  罗列散相生
本茎枝叶华  种种各异香
顺风日三动  翕羿如华生
随地如毛布  杂厕上普平
一切无诸山  海水及诸原
但有河水流  音响如说经
天人入水戏  在意所欲望
令齐水额眉  意愿随念得
佛寿十方沙  光明普无边
菩萨及弟子  不可算称量
若欲见彼佛  莫疑亦莫望
有疑在胎上  可令五百年
不疑生基坐  叉手无量前
愿欲遍十方  须臾则旋还
惟念彼菩萨  姟劫作功德
本行如此致  得号增世尊
佛兴难得值  须臾会难闻
讲说土难遇  受觉人难得
若后遭末世  法欲衰微时
当共建拥护  行佛无欲法
佛能说此要  各当勤思行
受此无量制  世世稽首行
释曰一切经  中有此礼文

五如宝性论云

依此诸功德  愿于命终时
得见弥陀佛  无边功德身
我及余信者  既见彼佛已
愿得离垢眼  证无上菩提

六如禅那啒多三藏別译龙树赞礼阿弥陀佛文有十二礼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  无量佛子众围绕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金色身净如山王  奢摩他行如象步
两目净若青莲华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面善圆净如满月  威光犹如千日月
声如天鼓俱翅罗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观音顶戴冠中住  种种妙相宝庄严
能伏外道魔憍慢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无比无垢广清净  众德晈洁如虚空
所作利益得自在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十方名闻菩萨众  无量诸魔常赞叹
为诸众生愿力住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金底宝间池生华  善根所成妙高座
于彼坐上如山王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十方所来诸佛子  显现神通至安乐
瞻仰尊颜常恭敬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诸有无常无我等  亦如水月电影露
为众说法无名字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彼尊无量方便境  无有诸趣恶知识
往生不退至菩提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彼尊佛刹无恶名  亦无女人恶道怖
众人至心敬彼尊  故我顶礼弥陀佛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我说彼尊功德事  众善无边如海水
所得善根清净者  回施众生生彼国
愿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七如摄大乘论云

众宝界如觉德业  我说句义所生善
因此愿悉见弥陀  由得净眼成正觉

净土论卷中


校注

经之【大】之经【甲】 即既【大】既即【甲】 荣【大】莹【甲】 有已【大】以有【甲】 遵【大】导【甲】 终【大】终时【甲】 为复【大】复为【甲】 二【大】一一【甲】 小【大】少【甲】 中【大】下【甲】 忌【大】*忘【甲】* 子【大】号【甲】 二【大】一【甲】 然【大】能【甲】 小【大】少【甲】 目【CB】【甲】自【大】 豪【大】毫【甲】 尚【CB】【甲】土【大】 齐【大】济【甲】 郡【大】群【甲】 世々乃至量甲本作五字六偈文 基【大】华【甲】 释曰乃至文甲本作长行 仙【大】佛【甲】
[A1] 少【CB】小【大】(cf. T12n0366_p0347b09; T37n1757_p0325b15)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净土论(卷2)
关闭
净土论(卷2)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