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记卷第五

古碑目第七

庐山自晋宋齐梁陈隋唐至本朝几八百年其间废兴盛衰皆有记述岁月浸久往往亡失若殷仲堪作远公碑天祐间犹见于贯休之诗今无复遗漫矣今录太平东林已下五寺观五代以前人所作碑志爵里岁月之日凡四十一辞多不载

太平观

使者灵庙碑

荆州黄梅县东山衡门之下草茅臣李泚撰开元二十年岁次壬申正月乙巳朔二十五日己巳树

使者灵验记

宣义郎行彭泽县尉潘观篹开元二十年壬申三月八日辛亥立治平三年重立

张灵官记

御史大夫徐铉撰 右内史舍人集贤殿学士徐锴书并篆额岁次癸酉上元日

胡则传

太常丞集贤校理通判江州军州事章岷撰并书载开宝八年胡则守江州事

太一观

真人庙记

升元六年岁在壬寅七月六日应运匡国佐圣功臣宁国军节度宣州营田观察

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大尉兼中书令持节宣州诸军事宣州刺史上柱国食邑一万户

韩王知证记登仕郎守宣州司户參军掌表奏试秘书省校书郎赐绯鱼袋孟拱辰书并额

又一本

保大十二年岁在乙亥十一月南岳朱陵道士倪少通撰 道士钟德载书篆

东林寺

慧远法师碑铭

谢灵运撰张野序(无立名年月)

宋佛驮跋陀罗禅师碑

唐开元十七年岁在己巳七月己丑朔十五日癸卯建

兀兀禅

中书舍人赵郡李讷文 金紫光禄大夫行同州刺史上柱国范阳县开国男张廷珪书江州刺史河东柳贞望树

唐永泰丙午岁颜真卿题碑侧凡一百一十六字

东林寺碑并序

前陈州刺史江夏李邕撰并书开元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建 洪州刺史裴休题云览北海之词翰想风采

碑阴记

会昌三年江州刺史张又新撰大中十年四月三十日裴光远篆额

东林寺远法师影堂碑(并序)

陇西李演述 江州录事參军王遹篆额鄂州头陀寺僧惟嵩书贞元中初建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再立

唐故东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师碑铭(并序)

摄都团练推官守虔州司马许尧佐撰 承奉郎前守蔡州真阳县令李行言书并篆额贞元十二年丙子岁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

东林寺经藏碑铭(并序)

朝请郎试太常寺协律郎李肇撰元和七年岁次壬辰九月丙辰朔十五日庚午建大中十三年七月八日乡贡进士冯譔再书并篆额

唐故东林寺律大德粲公碑铭(并序)

吉州司户參军员外置同正员许尧佐撰吴郡陆蔚之书并篆额元和癸巳岁端午日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再立

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并序)

元和十年冬十月刘轲撰门弟子云臯书大中八年七月十五重立

唐庐山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并序)

忠州刺史白居易篹 僧云臯书长庆二年闰十月一日建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

唐故东林寺律大师石坟哀志铭(并序)

上谷侯高篹 僧云臯书长庆甲辰岁五月十三日树

唐栖霞寺故大德玭律师碑(并序)

福建观察支使朝议郎监察御史里行上柱国刘轲篹 沙门云臯书 摄洪州都督府士曹參军 宣议郎前行舒州怀宁县尉齐余篆额大和四年七月十一日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 碑阴有曹汾诗会昌三年七月十三日题

东林寺白氏文集记

大和九年夏太子宾客晋阳县开国男大原白居易乐天记 朝散大夫守江州刺史上柱国赵蕃奉侍郎命建碣 僧云臯书

唐庐山东林寺故宝称大律师塔碑

朝议郎守秘书丞史馆修撰上柱国刘轲撰 守江州司户參军员外置同正员陈去疾书 前振武节度參谋试太常寺奉礼郎李𨑲彦篆额 开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建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

庐山东林寺观音方丈记

唐大中六年壬申春二月十五日江夏僧元楚记 东夷溟岛太玄谷冲寂野叟书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并序)

江州司马白居易篹 摄淮南观察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李克恭书 淮南节度參谋监察御史里行段全纬篆额 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

复东林寺碑铭

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中大夫使持节都督潭州诸军事守潭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柳公权书 唐大中十一年岁次丁丑四月戊辰朔二十六日癸巳建

东林寺经藏碑阴记

朝议郎捡挍尚书上部郎中使持节抚州诸军事守抚州刺史兼侍御史柱国赐绯鱼袋蔡京撰 大中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建

故江西道观察使武阳公韦公写真赞

从外姪孙摄镇南军节度副使朝散大夫使持节江州诸军事守江州刺史上柱国苗绅撰 咸通八年四月八日书

大唐庐山重建东林寺故禅大德公碑铭(并序)

朝散大夫使持节江州诸军事守江州刺史柱国赐紫金鱼苗绅撰朝议郎前行国子大学博士柱国裴光远书并篆额 咸通九年岁次戊子十二月庚申朔十三日壬申建

广平公旧因纪

宣歙节度掌书记将仕郎试大理评事赐绯鱼袋薛正己撰 银青光禄大夫前守庆州司马兼殿中侍御史刘询书并篆额 江西监军使中散大夫行内省内侍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宋师锡建光启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庐山东林寺大师堂记

大和三年奉化军节度江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捡挍太尉兼侍中使持节江州诸军事守江州刺史上柱国德化王食邑三千户杨澈节度推官通判军府公事朝议郎捡挍尚书礼部员外即兼侍御史云骑尉赐紫金鱼袋元皓节度巡官将仕郎试大理评事掌奏赐绯鱼袋倪匡明书并篆额

德化王于东林寺重置白氏文集记(并序)

摄观风幕巡吏试兰台郎余文贞书大和六年岁次甲午八月己巳朔十二日庚辰管内僧正讲经论大德赐紫金沙门匡白记

节度巡官刺州司公事赐紫金鱼袋倪匡明篆额

弥勒菩萨上生殿记

将仕郎守江州司士參军掌表奏试秘书省正字杨弼撰 保大三年二月二十日翊圣功臣江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捡挍太保守刺史京兆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杜昌业建 功德主讲论大德慕庄书

上方禅师舍利塔记

朝散大夫行尚书水部员外郎武骑尉彭撰并题额 银青光禄大夫捡挍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伊从道书 保大十四年丙辰十月庚申建

西林寺

西林寺道场碑文

大隋国太常博士渤海欧阳询撰 大业十三年岁在丁丑十月戊寅朔十五日壬辰树永泰丙午岁颜真卿题其碑额凡一百二十字碑阴有大中十年五人题名

唐故庐山西林寺水阁院律大德齐朗和尚碑(并序)

前广文馆进士郑素卿篹安定沙门道真书 大和六年岁次壬子三月甲午朔六日己巳树 太中八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再立(刻在碑阴)捡挍司封郎中守江州刺史裴讽大中十四年四月八日挈累同游超华从行(亦题碑阴)

简寂观

庐山简寂观之碑

司徒右长史太子仆建昌县开国侯吴兴沈旋作 梁天监十四年十一月立 唐保大十二年岁次甲寅正月十五日重建 安定胡惟楚书并题额

有唐庐山简寂观熊君尊师碣

门人三洞弟子朝散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守杭州刺史柱国于德晦撰 范啇皓书

庐山简寂观重造大殿

推忠翊圣功臣安西大将军德胜军节度使庐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庐州诸军事庐州刺史御大宪上柱国清河郡开国侯食邑二千户张崇顺义十年丁亥正月癸丑朔记

庐山简寂观新建石坛记

宣州观察判官登仕郎检校尚书虞部员外郎赐绯鱼袋陈觉撰并书

简寂先生陆君碑

中岳道士翰林供奉吴筠文并书 唐保大五年太岁丁未六月甲寅朔三日丙辰立

庐山改修简寂灵宝并齐堂记

内知客兼盐按司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柱国王路奉勅撰并书 唐保大乙卯岁二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记

庐山简寂观修石路记

承务郎守大理评事掌元帅表奏赐绯鱼袋徐宪述并题额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孙霭书保大十三年太岁乙卯五月戊辰朔十五日壬午记

简寂观有大孤山赋碑

特进太尉平章事卫国公李德裕文 会昌五年四月庚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朝议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周墀立

大唐新建庐山开元禅院碑

昭义军节度使特进守大弟太保上柱国始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臣冯延巳奉勅撰 平庐军节度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刑部尚书上柱国上饶郡公食邑二千户臣徐逊奉勅书并题额 保大十二年岁次甲寅正月丙子朔十日乙酉建

李氏书堂记

巨唐保大十稔太岁壬子五月十日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袁州诸军事守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柱国李征古记 太原王沂书

古人题名篇第八

予游东林颇爱屋间有唐以来人题名寺僧因为予言往岁屋室迁改方板数百文字昏暗堆积闲处不复爱惜凡此者幸而未至于投削耳嗟乎昔人叹贤达胜士登山远望者多矣皆湮没无闻此几是今得永泰已来颜鲁公下十有七人题名可见者著之以备亡失云

唐永泰丙午岁真卿以罪佐吉州夏六月壬戊兴殷亮韦柏尼贾镒同次于东林寺同则惜熙怡二公惠秀正义二律师泉杨鹔存焉仰庐阜之炉峰想远公之遗烈外神运殿礼僧伽衣睹生法师麈尾扇谢灵运翻涅槃经贝多梵夹忻慕之不足聊寓刻于张李二公耶舍禅师之碑侧鲁郡颜真卿书记(刻石在东林寺耶舍禅师碑侧)

唐永泰丙午岁真卿以疎拙贬佐吉州夏六月癸亥兴殷亮韦柏尼贾镒杨鹔憩于西林寺有法真律师深究清净毘尼之学即律祖师志恩之上足余内弟正义之阿阇梨也缅怀远现二公之遗烈导余跻重阁示余以张僧繇画庐舍那佛像𭽖梁武帝蹙线绣钵袋因寓题欧阳公所撰永公碑阴鲁公颜真卿题(刻石在西林寺永禅师碑上)

陇西子德谯国子伸河南虚中京兆希远陇西懋赏大中十年四月十一日同游懋赏书(刻石在西林寺)

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韦宙大中十二年准诏岭南宣问七月二十乙日再过此藏经旧日剏置随寺毁废赖道深和尚藏诸石室言上人明上人以补其阙获睹旧续触绪摧𫓶施三百千再建堂宇时湖南江西皆扰乱一辞京阙三践危邦到此数刻与言明话道又乘轺北去男泽侍行(刻石在东林寺)

余今年七月衔命按抚岭南中旬之初自番禺赴阙间洪兵大扰乃直趋钟陵既至留一夕察其阴谋备知情状明日渡章江二十九日憩此与言明二上人谈玄兼访经藏遗趾晚晴西去六十四日余廉问江西仍帅襄鄂许蔡四军赴镇十一月二十七日兵次北田余虽择甲戎事方经过松门迟迟不能去之以永暇遂驻前锋于岘再与言公游时明上人已物故悲怆久之复跨马前去因书行上题于水堂壁大中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兼御史中丞韦宙题都团练衙推将仕郎权潭州户曹參军周勍观察衙推前试太常寺奉礼郎张自牧男安南柔远军判官试左内率府胄參军升从行

江州刺史陈辇乾符三年十一月八日将离湓浦与处士邓思齐同来访別思琮宗一二大德推忠翊圣功臣安西大将军武宁平难等军节度庐州观察处置等使西南面行营招讨应援使光禄大夫检校大傅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侯张崇奉诏征讨过此武义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朝议郎检校兵部尚书赐紫金鱼袋上党郡公食邑一千户景迢自京城随侍伯父江上归郡获从家兄桂阳郡公访兹绝景时春林鬪芳晚雨新霁躧步忘倦尘心顿清竟日方还故纪于此升元三年太岁己亥三月二十三日书 西上合门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右武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忠上柱国夏谦叨奉叡旨封册雄藩驻泊旬余将更岁序王恩而重叠沐台念以弥深而又许厕王车得游化境时升元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故留题记

唐奉化军节度江州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冯翊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严续以保大七年太岁己酉孟秋作镇兹地暨无射月亦有一日游于二林精舍周览古迹而还故纪其年月耳

推忠奉 保人功臣奉化军节度江州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使持节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骁御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安定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皇甫晖伏奉勅旨特到保大开先禅院经过宝刹松桧笼烟峰峦叠翠周览胜景颇豁襟怀时大唐保太十一年太岁癸丑二月辛亥五日乙卯题记

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前使持节筠州诸军事守筠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太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王颜解印归京游诸胜境故记尔时癸丑岁夏四月二十四日书

推诚破敌功臣奉化军节度江州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使持节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江夏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黄延谦自赴任当郡每仰名山当兹抄秋特诣瞻敬保大十五年九月十六日记推忠扞敌功臣奉化军节度江州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上柱国富春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孙汉晖于显德五载中秋八日命监军使颕川陈公及寮佐等同谒使者真祠地迩二林因游胜概幸周览聊纪岁时

庐山记卷第五

一校了于字莫改

高山寺藏本庐山记五卷卷二三宋椠本余三卷旧钞补然于宋讳皆阙笔盖亦从宋本出也书中避讳诸字至高宗讳栴字止而光宗之嫌名敦字则不阙笔盖刊于高光间也此书我国守山阁丛书刊四库本但存前三篇为一卷馆臣谓佚第四五篇今宋椠实为篇八为卷五第一二篇为卷一第三篇为卷二第四五篇为卷三第六篇为卷四第七八篇为卷五守山阁本不但佚第四篇以下其分卷亦非当时之旧矣馆臣见今本篇为一卷遂疑佚者仅四五两篇抑又误矣此书全本不知何时佚去太半馆臣谓永乐大典本亦仅三篇则明初已佚东邦刊本于宋椠外尚有元禄十年刊本均完足今取元禄守山二刻与宋本比勘知元禄本虽完亦有譌夺守山阁本则譌脱弥甚第一篇守山本夺释慧远庐山记略至略举其异耳数十行(元禄本未夺)第二篇影图者以下元禄本错简十余行(守山本不误)而远公记云至已上盖述石门之胜十余行又远公上记云至谓阿罗汉之类也三行守山本并夺佚第三篇守山本夺昔东海僧邈云云十三字又夺源由福云云二十八字第六篇元禄本夺落星寺诗半叶第七篇元禄本叙东林寺诸碑误错列东林寺经藏碑铭及大德粲公碑铭于慧远法师等三碑之前知元禄本已不能无失矣此本卷一阙第二叶卷四阙第二十一及第二十八两叶又卷一李常序书缝写第三叶则此上当有两叶亦佚今卷一第二叶据元禄本补之其他诸叶则元禄本亦阙怨世遂无他本可据补矣予夙爱此书叙述雅赡似水径清苔未见足本宣统纪元客游东京忽遘此宋椠于德富氏成篑堂文库大喜过望久念之不去怀去年冬乃迻书从苏峰翁假印既得请乃书宋椠本之可贵者于卷尾尚不仅在无佚卷已也宣统丁巳正月永丰乡人罗振云书于东山寓居之四时嘉至轩


校注

师【大】师碑【甲】 甲本东林寺经藏碑并唐故东林寺律大德粲公碑铭在于慧远法师碑铭之前 甲本东林寺经藏碑并唐故东林寺律大德粲公碑铭在于慧远法师碑铭之前 臣【大】【甲】 𭽖【大】泉【甲】 𫓶【大】绢【甲】 王【大】主【甲】 台【大】洽【甲】
[A1] 巳【CB】已【大】
[A2] 麈【CB】尘【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庐山记(卷5)
关闭
庐山记(卷5)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