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一

大唐大兴善寺三藏者讳智藏号不空金刚梵曰阿目佉跋折罗本西域人也昔事大弘教金刚三藏禀受真言二十四年抠衣请益大师殁后还诣五天梵本瑜伽备皆披阅周游遍览旋赴 帝京或化河西或归关内属 天宝末岁胡马入关 至德二年克复京洛和上亲承 圣旨精建坛场为灌顶师三朝宠遇表谢答制师弟相承大凡而言一百四十四首迺分成六卷庶流布将来好学之徒知其志

  • 肃宗朝
    • 贺收复西京表一首(并答)
    • 贺收复东京表一首(并答)
    • 贺上皇还京表一(并答)
    • 谢恩赐香陈情表一首
    • 请搜访天下梵夹修葺翻译制书一首
    • 制许搜访梵夹祠部告牒一首
    • 贺𠕋皇后张氏表一
    • 制许翻译经论祠部告牒一首(并答)
    • 进虎魄像并梵书随求真言状一首(并答)
    • 大兴善寺置灌顶道场墨勅一首
    • 智炬寺修功德勅天下兵马元师牒一首
  • 代宗
    • 进白檀摩利支像并梵书大佛顶真言状一首(并答)
    • 请每载置灌顶道场墨勅一首
    • 请大兴善寺置大德四十九员制书一首
    • 请降诞日度僧七人祠部勅牒一首
    • 请依梵夹再译仁王般若经制书一首
    • 杜冕中丞请回封入翻译经院制书一首
    • 谢御制新仁王经序并贺百座见庆云表一首(并答)
    • 赠故金刚三藏开府兼赠号制书一首
    • 拜不空三藏鸿卿兼赐号制书一首

贺收复西京表一首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藏言窃闻惟天为大非元圣无以顺天行诛惟王法天非兴王无以代天育物伏惟 陛下功超立极道冠混元缵尧宝图复禹丕绩自顷元凶已殄残㜸犹迷 陛下义待倒戈恩先善贷暂劳豼武永灭豺狼自京辈肃清楼台望幸 陛下俯从人欲克叶天心山川不移园苑如旧今 銮舆既降 圣政惟新方将昭报昊穹济斯仁寿导 上皇汾阳之类上帝圆丘之坛演沙劫而转法轮朗千界而悬佛日智藏久沾 王化重睹汉仪生成已多报效何冀不胜凫藻之至谨诣银台门奉表陈贺以闻轻黩宸严伏深战越沙门智藏诚惶诚恐谨言

至德二载十月二十四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藏上表

乾元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

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狡猾之流久为残暴天厌其卒以败亡顾城阙而依然临士庶而咸若感慰之至深在朕怀所贺知

贺收复东京表一首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藏言伏承官军献捷收复东京逆党氷销王师独克生灵庆快抃跃失图智藏闻逆德者亡已孽难逭垂于竹叶允是格言自狂胡乱华向经三岁神怨人愤恶稔贯盈 陛下旰食宵衣箪醪等膳遂使股肱毕力熊武争先庙略无遗神功不再乘斯破竹会彼倒戈一戎而三捷累臻旬日而两都咸复莫不 睿谋广运英略殊常 圣力𭅕持特高列方将勤崇东岱昭报上玄智藏幸保昌明伫观盛礼不任抃跃之至谨诣银台门奉表陈贺以闻轻黩 宸严伏深战越沙门智藏诚欢诚喜谨言

至德二载十月二十七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藏上表

皇帝批

所贺知

贺上皇还京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不空闻道惟帝先帝道洽则神功不宰孝为德本至德茂而克受元符伏惟 陛下膺天缵尧从人复禹不易物而二仪贞观未浃辰而两都底宁切格昊穹德超列辟东揖群后西迎 上皇垂 帝服而更导 銮舆清天步而仍延法贺 天父天子先天后天去阊阖而复归九重乾纲而载安万姓斯实 上皇垂训推功高象帝之前 陛下乘时至德冠兴王之首足以晖范史𠕋亮视唐虞不空生预偶兹荣不任庆悦之至谨诣银台门奉表陈贺以闻轻触 宸严伏增战越沙门不空诚欢诚喜谨言

至德二载十二月九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上表

皇帝批

扫清氛祲底定寰区圣上旋归以安宫阙晨昏展礼喜庆殊深所贺知

谢恩赐香陈情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中使吴游岩至奉宣 圣旨以不空本院今日设特赐名香兼降 天使鸿私由被欣跃难名不空诚欢诚喜不空托荫法流思弘密教孤游万里遍学五天凝想十方觐华藏之诸佛专精五部穷柰苑之真言每布字观心投身请护愿乘弘誓之力得值轮王出兴诚十年累会 明圣前载函关未启 陛下养德春宫早奉 德音曲垂 省问兼赉香药密遣加持及 陛下北巡不空虽不获陪侍弟子僧含光等归从西出又得亲遇 銮舆崎岖戎旅之间预闻 定𠕋之议不空虽身陷胡境常心奉 阙庭频承 密诏进奉咸达 陛下睿谋独运力冥加群凶散亡 宸象归正不空微质又忝 朝恩十月清宫以建辟魔之会正朝荐号仍临灌顶之坛涂饰 上宫熏修 別殿既许翻译仍与度僧渥泽已深报効何日谨当三时浴像半月护摩庶三十七尊保 明王之国土一十六护增 圣帝之威神寿如南山永永无极不胜咸戴欣荷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欢诚喜谨言

至德三年正月二十三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表上

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批

师现身西方开法中国在昔弘誓朕心悉知经行恒沙致大福力自顷跋涉常念因缘而今比丘问道申愿今莲花至净贝叶重宣微妙佛陀不思议也崇无罣碍是锡末香奉持精修常不退转所谢知

请搜捡天下梵夹修葺翻译 制书一首

中京慈恩荐福等寺及东京圣善长寿福光等寺并诸州县舍寺村坊有旧大遍觉义净善无畏流支宝胜等三藏所将梵夹

右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前件梵夹等承前三藏多有未飜年月已深縚索多断湮沈零落实可哀伤若不修补恐违圣教近奉恩命许令翻译事资探讨证会微言望 许所在捡阅收访其中有破坏缺漏随事补葺有堪弘阐助国扬化者续译奏闻福资 圣躬最为殊胜 天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中书门下 牒大兴善寺三藏不空

牒奉 勅宜依请牒至准 勅故牒

乾元元年三月十二日

特进行中书令崔圆

特进行侍中苗晋卿

司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李(使)

司徒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使)

制许搜访梵夹祠部告牒一首

中京慈恩等寺及东京圣善长寿寺并诸州县舍寺村坊有旧大遍觉义净善无畏流支宝胜等三藏所将梵夹

右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前件梵夹等承前三藏多有未翻年月已深縚索多断湮沈零落实可哀伤若不修补恐违圣教近奉 恩命许令翻译事资探讨证会微言望许所在捡阅收访其中有破坏缺漏随事补葺有堪弘阐助国扬化者续译奏闻福资 圣躬最为殊胜 天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勅旨依奏

乾元元年三月十二日

特进行中书令集贤院大学士知院事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崔圆宣

中书侍郎阙中大夫中书舍人兼尚书右丞集贤院学士副

知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徐浩奉行

奉 勅员如右牒到奉行

乾元元年三月十五日

特进行侍中弘文馆大学士知太清宫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韩国公晋卿黄门侍郎阙

银青光禄大夫行给事中上柱国缙云县开国男峄尚书祠部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

牒奉 勅如右牒至准 勅故牒

 乾元元年三月十七日  令史门贵牒

主事唐国兴

员外郎韦少游

贺𠕋皇后张氏表一首

沙门不空言伏见今日令辰𠕋 皇后者伏闻有天有地是生万物一阴一阳故为之道所以神化庶品母育群黎在昔 皇王斯为盛典伏惟 皇后德彰柔范功佐春闱望云气而知归临戎轩而推毂 陛下上符景命下叶坤仪顺苍生之心与天下之母像已定万万克祯凡在寰区孰不称庆况不空偏承问道久沐湛恩喜跃之情万万恒品无任庆悦屏营之至谨奉贺以闻不空诚惶诚恐谨言

乾元元年四月八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上表

乾元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批

皇后德被宫闱功成辅佐用崇𠕋礼以正坤像所贺知

制许翻译经论祠部告牒一首

陀罗尼教金刚顶瑜伽经等八十部大小乘经论二十部计一千二百卷

右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不空闻缵帝尧者绍帝位受佛嘱者传佛教省兹格言曾不改易流兴万代散叶千枝不空杖锡挈瓶行迈天竺寻历川谷跋涉邦方凡遇圣踪投请礼敬辄闻经教罄竭哀祈搜求精微穷博深密丹诚攸嘱愿言弘宣遂得前件经论自到中京竟未翻译既阙书写又乖授持特望 宠慈许令翻译庶得法筵重敷更雪住持之路佛日再举弥增演畅之功 天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乾元元年六月十一日

勅旨依奏

中书令阙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王与宣

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兼礼部侍郎上柱国姑县开国公李揆奉行

奉 勅旨如右牒到奉行

乾元元年六月十六日

特进行侍中弘文馆大学士知太清宫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韩国公晋卿

黄门侍郎(阙)

通议大夫行给事中赐紫金鱼袋开国男休尚书祠部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

牒奉 勅如右牒至准 勅故牒

乾元元年六月十八日  令史门贵牒

主事唐国兴

员外郎韦少游

进虎魄像并梵书随求真言状一首

虎魄宝生如来像一躯

梵书大随求陀罗尼一本

右昔者河清启运枢电告祥方属重阳之辰遂诞千年之圣以 陛下允膺宝祚像有宝生之名以 陛下兴念随通明有随求之号像能光明洞彻如 陛下光宅四维明能威似魔怨如 陛下威降万国谨案金刚顶经一切如来成等正觉皆受宝生灌顶乃至 陛下玄功格天正法理国事与时并若合符契伏愿少修敬念缄而带之则必持明照回广王化于东户本尊敷佑延 圣寿于南山无任欢庆之深谨随状进轻黩旒扆伏增战越谨进

乾元元年九月一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进

乾元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批

诸佛仪形优昙希现如来密藏神呪难思师大启空宗能持秘印以兹正法弘护朕躬信受奉行深为利益也

请于兴善寺置灌顶道场状一首(并墨勅)

请大兴善寺修灌顶道场

右臣窃观度灾御难之法不过秘密大乘大乘之门灌顶为最今属闰夏之月百花皆荣伏望 命三藏不空于前件寺为国修一灌顶道场其道场有息灾增益之教有降伏欢喜之能奉此功力以灭群凶上滋 圣寿无彊承此兆久清泰臣素无才行忝奉驱驰谨献愚诚倍增战汗如 允臣所奏请降

墨勅 依奏

乾元三年闰四月十四日宫苑都巡使御侮校尉右内率府率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内飞龙驱使臣史元琮状进

智炬寺修功德 制书一首 连元师牒

奉 勅不空三藏并僧弟子三人宣于智炬寺修功德

八月二十五日 开府判行军李辅国

宣勅天下兵马元师 牒不空三藏

牒奉 勅如右请施行者录 勅各牒所由准 勅事了日停者故牒

上元元年八月二十五日     牒

开府判行军李辅国

元师越王在内

代宗朝

进摩利支像并梵书大佛顶真言状一首(并答)

彫白檀摩利支像一躯(此云威光)

梵书大佛顶陀罗尼一本

右不空幸因

圣运早奉休明遂逢

降诞之辰更遇金轮之日伏惟

陛下之寿延宝祚像有威光之名

陛下百王为首真言有佛顶之号按大佛顶经一切如来成等正觉皆受此真言乃至金轮帝位莫不遵而行之伏惟

陛下承天践祚

圣政惟新正法理国与灵合契伏愿少修敬念缄而 带之则广

至化于东户

圣寿于南山无任欢庆之至谨随状进轻黩宸严伏增战越谨进

宝应元年十月十三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状进

皇帝批 庙号代宗谥睿文孝武皇帝

磨瑞像贝叶真文南天既遥中国难遇上人慈慜缄护而来不秘桑门传诸象阙得未曾有良以慰怀

请置灌顶道场 墨勅一首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请为 国置灌顶道场

右不空闻毘卢遮那包括万界密印真言吞纳众经准其教宜有顿有渐渐谓声闻小乘登坛学处顿谓菩萨大士灌顶法门是诣极之夷途为入佛之正位顶谓头顶表大行之尊高灌谓灌持明诸佛之护念超升出离何莫由斯是以克己服勤不舍昼夜誓志钻仰岂敢怠遑冀每载夏中及三长斋月依经建立严净花以开觉使有识而归真庶边境肃净 圣躬万寿不胜恳念之至谨诣右银台门奉状陈请以闻天恩允许请降 墨勅 依奏

广德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状进

请置大兴善寺大德四十九员 勅一首

定国寺僧怀感

含光

法诚

慧远

元皎

东都敬爱寺僧乘如

超度

胜业寺僧通幽(见充上座)

僧慧(见充寺主)

凤翔府标觉寺僧深照(见充都维那)

荐福寺僧藏用

法准

慧通

千福寺僧飞锡

昙延

法崇

夏州灵觉寺僧潜真

沧州崇道寺僧慧通

奉恩寺僧慧端

东都龙兴寺僧慧照

灵山

性如

广福寺僧慧明

永宁寺僧智顺

天竺寺僧谈义

汴州相国寺僧惟秀

刕南阳寺僧道晏

成都府净众寺僧道遇

宝顶寺僧慧映

荆州慧日寺僧法珍

天长寺僧延秀

翠微寺僧道朗

大云寺僧海明

资圣寺僧通由

慈恩寺僧法琳

金光明寺僧道猷

宝台寺僧大𮗿

西明寺僧慧旴

崇福寺僧慧宗

如净

慧月

青龙寺僧南崿

胜业寺僧智

希凑

开阐

灵感寺僧觉超

醴泉寺僧慧澄

保寿寺僧慧崇

凤翔府郿县建法寺僧法敬

右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前件寺是初置长安之日将镇帝国首建斯寺廊宇宏大全用一坊古来住持皆是名德比缘老宿沦没僧众凋残威仪轨则并是废绝况绵历多载台殿荒凉瞻言清规实所叹惜虽有后度戒律未闲复属艰难事资福祐前件大德四十九人并道业清高洞明经戒众所钦尚堪为师范伏乞隷名此寺有阙续填庶勠力𭅕葺理颓弊永修香火以福 圣躬其见任之纲维望并依定又缘寺之贫破伏乞矜放诸杂差科科得齐粮不绝报国行道如 天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勅旨依奏

广德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司徒兼中书令汾阳郡王(使)

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臣元载宣朝散大夫行中书舍人长乐县开国侯臣潘炎奉行

奉勅旨如右牒到奉行

广德二年二月二日

侍中使

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缙

给事中皡

尚书祠部 牒三藏不空

牒奉 勅如右牒至准 勅故牒

广德二年二月六日   令史蔺玼牒

主事何

员外即岑參

降诞日请度七僧祠部 勅牒一首

无名僧慧通年五十五(绛州 曲沃县 俗姓王 无籍 请住千福寺)

慧云年二十三(京兆府 长安县 俗姓段 无籍 请住大兴善寺)

僧慧琳年三十(虢州 阌乡县 方祥乡 阌乡里 俗姓何 名光王 兄昢为户请住兴善寺)

僧慧珍年卅三(京兆府 万年县 洪洞乡 福润里 俗姓王名庭现伯高为户请大兴住善寺)

僧法雄年廿八(京兆府 富平县 赤阳乡 毘山里 无籍 请住静法寺)

僧法满年十八(京兆府 万年县 崇德乡 文圆里 俗姓胡 祖宾为户)

僧慧琎年四十

右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上件僧等自出家来常寻法教不阙师资戒行精修实堪为器比虽离俗迹昌私名今因 陛下开降诞之辰朝贺欢欣之日伏请官名以为正度用资 皇祚以福无疆如 天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中书门下 牒祠部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广德二年十月十九日

中书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使)

检校侍中李(使)

校右仆射平章事(使)

大尉兼中书令(使)

尚书祠部 牒三藏不空

牒奉中书门下 勅牒如右牒至准 勅故牒

广德二年十月十九日    令史牒

主事

请再译仁王经 制书一首

仁王经望依梵匣再译旧文

右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伏以如来妙旨惠矜生灵仁王宝经义崇护国前代所译理未融通润色微言事归明圣伏惟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叡文启运𤀹哲乘时弘阐真言宣扬像教 皇风远振佛日再明每为黎元俾开讲诵其仁王经望依梵匣再译旧文贝叶之言永无漏略金口所说更益详明仍请僧怀感飞锡子翷建宗归性义嵩道液良贲潜真慧灵法崇超悟慧静圆寂道林等于内道场所翻译福资 圣代泽及含灵寇滥永清寰区允穆传之旷劫救护实深

中书门下 牒祠部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永泰元年四月二日牒      牒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鸿渐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使)

检校侍中李(使)

检校右仆射平章事(使)

检校左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使)

尚书祠部 仁王经望依梵匣再译旧文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牒奉中书门下 勅牒如右牒至准 勅故牒

永泰元年四月四日   令吏张济牒

主事杨献

郎中崔漪

杜中丞请回封入翻译 制一首

鄜坊等州都防御使特进试大常卿使持节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郑国公桂杜冕宣州实封壹佰户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制赐

右杜冕奏臣素无功勋曲沾 恩渥谬践宠赐愿答圣慈今回宝应元年已后至永泰元年已前封约计钱一万余贯臣请为国回造功德其宝应元年封先请得二千五百余贯到京分付兴善寺不空三藏助翻译佛经其所请到封物钱请充给道场齐𠋆翻译抄写粮食等用其请未到者先差弟统请受望请各下所由發遣续供其佛经或有梵夹未翻闻传古本虽著义味不周特望 天恩新龙武军将军李元琮勾当与三藏及与兴善寺大德缙真佥量京城义学大德七人同參会翻译各写二十一本颁示诸道及京城大寺即传诸千界流布万年使不臣者灭蜂虿之形逐狂虏者扫狼心之迹伏惟 陛下纳无疆之福膺无疆之休即愚臣微诚生死愿毕特望 圣慈允许臣所请

中书门下

牒奉 勅宜依牒至准 勅故牒

永泰元年六月十八日牒

中书侍郎平章事杜鸿渐

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黄门侍郎平章事王(使)

检校侍中李(使)

检校右仆射平章事(使)

检校左仆射平章事(使)

中书令在使院

谢御新仁王经序表一首(并贺百座见庆云)

三藏沙门不空言不空道乏前修学亏曩哲猥承 纶诏翻译真经若履春氷犹临泉谷伏惟 陛下拨开慧日布荫慈云 叡思风飞 龙章玉润躬为序述照焕大千流法雨于九天竖胜幢于百座威仪容卫宛释迦之下鹫峰士庶骈阗犹波斯之诣王舍庆云呈瑞嘉气浮空足表大阶之平自叶无疆之祐不胜戴荷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沙门不空诚惧诚喜谨言

 永泰元年九月二日

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

和上远自莲宫亲缄贝叶敷演玄教利济苍生翻译既成天人合会朗三秋之霁景开五色之祥云阐扬真乘符契妙理顷因指喻早结师资睹此感通弥深顶敬

赠金刚三藏开府及号 制一首

勅不空三藏和尚故金刚三藏天资秀异气禀冲和识洞四生心依六度爰自西域杖锡东来以梵行周身慈心济物觉花外照智炬内明汲引群迷证通圆寂密传法印隐示涅槃衣钵空存徽长往教能垂后礼有饰终宜旌美名俾叶荣可赠开府仪同三司仍赠号大弘教三藏

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

中书令使

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平章事上柱国颕川郡开国公元载宣

正议大夫行中书舍人上柱国臣潘炎奉行

奉 勅如右牒到奉行

永泰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侍中使

特进行中书侍郎平章事知门下省事上柱国鸿渐银青光禄大夫行给事中上柱国臣卢允

月日

时都事

右司郎中

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博陵县开国伯寓正议大夫吏部侍郎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子李卿

银青光禄大夫行吏部侍郎上柱国扶风县男延昌朝议大夫守尚书左丞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兼修国史馆告赠开府仪同三司仍赠号大弘教三藏

奉 勅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凤

令吏主涓

书令史

郎中元曾

永泰元年十一月二十日下

拜不空三藏特进试鸿胪卿兼赐号 制书一首

勅不空三藏莲宫释种香界道师性表真如学精秘藏承绀园之妙旨开示四依译金口之微言津梁六趣身持梵匣远涉流沙传灯益明甘露溥润散慈云于火宅扬慧日于幽涂顷者躬问胜因弘示方便永决疑网滋予知牙虽出尘之心齐谢于名位而褒崇之典式旌于贤哲俾应嘉命用叶朝章可特进试鸿胪卿仍赐号大广智不空三藏

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

中书令使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上柱国颕川郡开国公臣元载宣

中书舍人臣杨炎奉行

奉 勅如右牒到奉行

永泰元年十一月日

检校侍中使

特进行中书侍郎权判门下省事上柱国卫国公杜鸿渐

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上柱国范阳县开国侯卢

十一月日

时都事

左司郎中

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上柱国博陵县开国伯㝢正议大夫吏部侍郎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李卿

银青光禄大夫吏部侍郎上柱国扶风县开国男延昌

朝议郎守尚书右丞集贤殿学士副知院事兼修国史馆告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三藏

奉 勅如右牒到奉行

主事海

令史涓

史令

郎中谔

永泰元年十一月日下 表制集卷第一


校注

【原】大日本续藏经【甲】镰仓时代写京都栂尾高山寺藏本【乙】唐代写黑板胜美氏藏本【丙】庆安三年刊大谷大学藏本 游【大】〔-〕【甲】 也【大】也表制凡二十首答制八首总二十八首【甲】【乙】 首【大】首并【乙】 首【大】首并答【甲】 论【大】〔-〕【乙】 并答【大】*〔-〕【甲】* 大【大】〔-〕【乙】 新【大】新翻【乙】 见【大】〔-〕【乙】 赠【大】赐【甲】 鸿【大】鸿胪【甲】【乙】 豼【大】貌【乙】 幸【大】奉【甲】幸【校异-甲】 贺【大】驾【丙】 批【大】*枇【乙】* 祸【大】𭪏【丙】 贯【大】实【校异-丙】 旰【CB】旴【大】肝【乙】 实【大】实斯【甲】【乙】 莫不【大】〔-〕【乙】 辟【大】群【乙】 七【大】九【甲】 切【大】功【甲】 贺【大】驾【考偽-丙】 乾【大】朝【甲】 足【大】是【甲】 范【大】华【甲】【乙】 亮【大】高【乙】 斯昌【大】昌斯【乙】 昌【大】昌期【甲】 观【大】欢【甲】 九【大】一【甲】 吴【大】昊【甲】 齐【大】斋【乙】 由【大】曲【甲】【乙】 诚【大】诚诚【甲】 力【大】方【甲】【乙】 永【大】〔-〕【甲】【乙】 咸【大】感【甲】 末【大】未【乙】 常【大】当【乙】 光【大】先【乙】 縚索【大】漏索【甲】编素【校异-丙】 请【大】〔-〕【甲】 苗【大】黄【考偽-丙】 顺【大】郭【校异-丙】 史【大】吏【校异-丙】 像【大】*仪【甲】* 问【大】司【校异-丙】 万万【大】万方【甲】万般【校异-丙】 尧【大】业【考偽-丙】 哀【大】衷【考偽-丙】 宠【大】圣【校异-丙】 姑【大】姑臧【校异-丙】 男【大】界【甲】 度【大】废【校异-丙】 久【大】人【校异-丙】 按【大】案【甲】 至【大】王【校异-丙】 磨【大】摩【丙】磨【考偽-丙】 净【大】清【甲】 灵【大】云【校异-丙】 (荐福法崇)二十字【大】〔-〕【甲】 刕【大】州【乙】 铭【大】钴【校异-丙】 是废绝况【大】皆废况绝【甲】 之【大】〔-〕【甲】 之【大】久【校异-丙】 科【大】庶【甲】【丙】 漪【大】𭲆【丙】溺【校异-丙】 阌【大】关【甲】 洞【大】个【乙】 润【大】【丙】【校异-丙】 陛【大】降【乙】 校【大】侍【乙】 匣【大】*甲【乙】* 矜【大】泠【乙】 大【大】太【乙】 桂【大】〔-〕【甲】 佰【大】伯【乙】 五【大】〔-〕【甲】 闻【大】开【甲】 译【大】释【乙】【丙】译【考偽-丙】 新【大】〔-〕【乙】〔-〕【校异-丙】 与【大】〔-〕【甲】 寺【大】〔-〕【乙】 缙【大】潜【甲】【乙】𦅦【丙】 之【大】之口【甲】 八【大】〔-〕【甲】 景【大】景又【甲】 新【大】新翻【乙】 见庆云【大】庆云见【乙】 幢【大】憧【乙】 顷【大】项【乙】 冲【大】冲【乙】 觉【大】学【乙】 隐示【大】示隐【乙】 徽【大】微【乙】 颕川【大】川颕【乙】 二十【大】三【甲】 郎【大】朗【乙】 博【大】侍【甲】 寓【大】㝢【丙】 国【大】国用【乙】 扶【大】*状【乙】* 二【大】〔-〕【甲】 溥【大】传【甲】 允【大】元【甲】【乙】 月【大】月二【甲】 男【大】界【甲】【乙】 馆【大】绾【乙】 史令【大】令史【甲】【乙】 表【大】大办正广智三藏表【甲】大办正三藏表【乙】【丙】
[A1] 谥【CB】谥【大】
[A2] 谥【CB】谥【大】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1)
关闭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1)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