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
小乘律小乘论贤圣集传(一百九十四部一千三百四十一卷)
小乘律(一百四部四百二十八卷)
- 十诵律一部五十九卷
右后秦弘始年弗若多罗译。罗什度语。出长房录。
- 十诵律一部六十二卷(一千六百六十五纸)
- 十诵比丘尼戒一卷(或有经字与昙摩特所出少异)
右西晋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二十九纸)
右东晋孝武帝代太康六年竺昙无兰于杨都谢镇西寺。合僧纯昙摩持竺僧舒三家共为一卷。出长房录。
- 毘尼诵一部三卷(是十诵后善诵)
右东晋安帝代罽宾国三藏律师卑摩罗叉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二十九纸)
右前秦沙门昙摩持共竺佛念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三十四纸)
- 教授比丘尼二岁坛文一卷
右前秦昙摩持共竺佛念译。出长房录。
- 十诵律释杂事问一部二卷
右前秦昙摩蜱译。出静泰录。
-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
右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出长房录。
- 十诵律杂事一卷
右后秦罽宾沙门昙摩耶舍译。出宝唱录。
-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一卷(与昙摩持译者少异)
右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一部二卷
- 四分律一部四十五卷(或七十卷或六十卷一千五百二十八纸)
- 四分比丘僧戒本一卷(二十七纸)
- 昙无德羯磨一卷(四十六纸)
- 四分羯磨经一卷(或云比丘尼羯磨十五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于杨州祇洹寺译。出长房录。
-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
右梁天监三年灵曜寺沙门僧威出。见宝唱录。
-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右天监三年灵曜寺沙门僧威出。见宝唱录。
- 摩诃僧祇律一部四十卷(一千一百三十五纸)
- 僧祇戒本一卷(初出)
右前魏嘉平年沙门昙柯迦罗于白马寺译。出长房录。
- 摩诃僧祇比丘尼羯磨一卷
- 僧祇大比丘戒本一卷(第二译二十纸)
右东晋安帝代义熙十二年沙门佛陀跋陀罗。于杨都及庐山译。出长房录。
- 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第二出与魏世柯迦罗出者小异)
右东晋安帝代法显共觉贤译。出长房录。
- 弥沙塞五分律一部三十四卷(六百九十四纸)
- 弥沙塞比丘戒本一卷(或云五分戒本十九纸)
右宋景平年沙门佛陀什等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 弥沙塞羯磨一卷
右宋景平年沙门佛陀什等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 弥沙塞尼戒本一卷
- 弥沙塞律抄一卷
右师子国沙门僧伽跋弥译。出宝唱录。
- 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
右后汉明帝代竺法兰译。出长房录。
- 犯戒罪报轻重经一卷(一名犯罪经二纸)
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
- 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一部四卷(或二卷四十七纸)
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
- 恒水不说戒经一卷
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达摩录及王宗录。
- 道本五戒经一卷(出长房录)
- 威仪经一卷(出长房录)
- 衣服制经一卷(出长房录)
- 沙弥离威仪经一卷(出长房录)
- 大戒经一卷(出长房录)
- 戒消灾经一卷(或云戒伏消灾经四纸)
右吴代支谦译。出长房录。
- 大比丘威仪经一部二卷
右道安云。晋代竺法护出。见僧祐录。
- 诫具经一卷
右西晋沙门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 迦叶结集传经一卷(或云结集戒经)
- 诫王经一卷
右西晋武帝代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 诫罗云经一卷
右西晋代竺法护译。出长房录。
- 遗教法律三昧经一部三卷(或二卷)
右西晋法炬法立译。出长房录。
- 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二卷
- 毘尼母论一部八卷(一百一十二纸)
- 阿毘昙心偈一部四卷(八十纸)
右东晋太安元年僧伽提婆译。出达摩欝多罗录。
- 教诫比丘尼法一卷
右东晋武帝代沙门瞿昙僧伽提于庐山译。出长房录。
- 杂问律事一部二卷
右东晋安帝代卑摩罗叉译。出长房录。
- 杂问律事一部二卷(译处不同文与前异见別录)
右东晋安帝隆安四年三藏律师昙摩译。出长房录。
- 迦叶结集戒经一卷
右东晋释嵩公译。出长房录。
- 迦叶禁戒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一名真偽沙门经三纸)
右东晋释退公译。出长房录。
- 比丘尼戒一卷
右前秦简文帝代律师慧常共昙摩持竺佛念等。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 鼻柰耶律一部十卷(一名戒因缘经)
右后秦竺佛念等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 优婆塞戒本一卷
- 大爱道比丘尼经一部二卷
右僧祐录云。凉土异经。
- 解脱戒本一卷(出迦叶毘律二十一纸)
右后魏瞿昙般若留支译。出长房录。
-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亦直云明了论二十四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长房录。
- 遗教论一卷
- 僧澁多律一卷(陈言总摄)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长房录。
- 沙弥威仪经一卷(十九纸)
右宋求那跋摩于杨都译。出内典录。
- 优婆塞五戒略论一卷(一名优婆塞五戒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于祇洹寺译。出长房录。
- 优婆塞五戒相一卷(十五纸)
右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出宝唱录。
-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二十三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于祇洹寺译。出宝唱录。
- 萨婆多摩得勒伽一部十卷(二百四十四纸)
右宋元嘉年僧伽跋摩于杨都译。出内典录。
- 六斋八戒经一卷
右宋文帝代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 贤者律仪经一卷(亦云威仪经)
右宋武帝代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 迦叶禁戒经一卷
右宋孝武帝代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一名五相经)
右宋孝武帝代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 真偽沙门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三纸)
右宋孝武帝代沙门慧简于鹿野寺译。出长房录。
- 决定诸部毘尼一部二卷
右宋代升明元年释道俨依诸律出。见长房录。
- 他毘利律一卷
右前齐武帝代。沙门摩诃乘于广州竹林寺译。出长房录。
- 善见毘婆沙律一部一十八卷(四百二十六纸)
右南齐武帝代沙门释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请外国法师僧伽跋陀罗译。出长房录。
- 毘跋 一卷
右齐永明年外国沙门释法度译。出宝唱录。
- 弟子耆域述慢戒经一卷
右宋孝武代北凉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 贤者威仪经一卷
右宋孝武代北凉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 经律分异记一卷
- 三乘无当律一卷(长房录)
- 四部律所明轻重物名一卷(长房录)
- 比丘戒所出本末一卷(长房录)
- 诸律解一卷(长房录)
- 比丘波罗提木叉一卷(僧祐录)
- 结界文经一卷(僧祐录)
-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或云优波离律二十三纸长房录)
- 应行律经一卷(三纸宝唱录)
- 比丘诸禁律一卷(僧祐录)
- 大沙门百一羯磨一卷(二十二纸长房录)
- 五戒报应经一卷(宝唱录)
- 瞻波国佛说戒经一卷(长房录)
- 目连问经一卷(二十七纸)
- 沙弥尼十戒一卷
- 五部威仪服饰经一卷(一名五部僧服色名经宝唱录)
- 贤者杂事经一卷(僧祐录)
- 在家律仪经一卷(长房录)
- 犍搥法一卷(长房录)
- 出律仪要一部二十二卷(长房录)
- 沙弥十戒并威仪一卷(二十一纸宝唱录)
- 沙弥离戒经一卷(长房录)
- 舍利弗问经一卷(十一纸长房录)
- 二百五十戒一卷(长房录)
- 优婆塞五学略论一部二卷(长房录)
-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一部九卷(或八卷一百九十七纸长房录)
以上除正律本外并是诸律枝派。
- 阿毘昙九十八结法一卷(长房录云阿毘昙九十八结经)
右后汉安世高译。出长房录。
- 分別功德论一部五卷(或四卷或三卷七十二纸)
右西晋代竺法护译。释增一阿含义。出达摩欝多罗录。
- 三法度论一部二卷(或三卷)
右东晋太元十六年僧伽提婆于庐山译。出长房录。
- 杂阿毘昙心一部十三卷
- 阿毘昙心一部十六卷(或十三卷)
右晋孝武帝代罽宾沙门僧伽提婆译。出长房录。
- 阿毘昙心一部四卷
右晋孝武帝代僧伽提婆于庐山为远法师译。出长房录。
- 尊婆须蜜所集论一部十二卷(或十卷三百七纸)
- 阿毘昙毘婆沙一部十四卷(或十一卷僧祐录云杂阿毘昙毘婆沙或有心字)
右前秦代僧伽跋澄。秦言众现译。出长房录。
- 阿毘昙心一部五卷
- 鞞婆沙阿毘昙论一部十九卷(或十五卷或十四卷或云毘婆沙亦云广说四百五十纸)
右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出长房录。
- 三法度论一部二卷
右前秦昙摩难提于长安译。与僧伽提婆译者小异。出长房录。
- 阿毘昙八犍度一部三十卷(或二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毘昙八犍度四百五十纸)
右前秦建元年沙门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出长房录。
- 舍利弗阿毘昙一部三十卷(或二十卷或二十二卷七百六十纸)
右后秦弘始十年沙门昙摩崛多共昙摩耶舍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 成实论一部二十四卷(或二十卷或十六卷或十四卷四百七十七纸)
右后秦罗什于长安译。出长房录。
- 阿毘昙八犍度毘婆沙一部八十四卷(或一百九卷或六十卷一千三百七十八纸)
右北凉沮渠代浮陀跋摩共道挻等。于姑臧译。出长房录。
- 犊子道人问论一卷
右后魏代兴和年瞿昙般若留支。于邺都金花寺译。出长房录。
- 阿毘昙甘露味一部二卷(或云甘露味阿毘昙)
- 众事分阿毘昙论一部十二卷(二百三十七纸)
右宋元嘉十二年文帝代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 杂阿毘昙毘婆沙一部十四卷(第二出)
右宋文帝元嘉十年僧伽跋摩于长干寺译。出长房录。
- 杂阿毘昙心一部十卷
右宋元嘉三年伊叶波罗译。至择品辍。出长房录。
- 杂阿毘昙心一部十三卷(或十四卷三百二十七纸)
右宋元嘉八年求那跋摩译。出长房录。
- 解脱道论一部十三卷(或十二卷一百九十八纸)
右梁代天监十四年僧伽婆罗。于杨都占云舘译。出长房录。
- 三世分別论一卷
右梁承圣年三藏真谛于广州译。出长房录。
- 法胜阿毘昙论一部六卷(一百三纸)
右后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又达摩欝多罗录云。姚秦代跋澄诵佛念译。出内典录。
- 別译法胜阿毘昙心一部六卷(一百二十二纸)
- 四谛论一部四卷(七十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南康郡译。出长房录。
- 随相论一部二卷(三十四纸或云求那摩谛随相论)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内典录。
- 十八部论一卷(七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译。出内典录。
- 部异执论一卷(九纸一名执部异论)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寺译。出长房录。
- 立世阿毘昙论一部十卷(一百七十三纸)
右陈代永定三年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二寺于始兴郡译。出长房录。
- 俱舍论偈一卷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二处译。出长房录。
- 俱舍释论一部二十二卷(四百五十八纸)
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寺译。出长房录。
- 须跋陀罗因缘论一部二卷
右周武帝代三藏法师耶舍崛多。于四天王寺译。出长房录。
- 大毘婆沙论一部二百卷(三千一百九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西京译。出内典录。
- 顺正理论一部八十卷(一千四百二十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大慈恩寺译。出内典录。
- 显宗论一部四十卷(六百四十四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大慈恩寺译。出内典录。
- 發智论一部二十卷(三百六十四纸)
右大唐永徽年三藏玄奘于内宫中译。出内典录。
- 阿毘达磨俱舍论一部三十卷(四百七十纸)
- 俱舍论颂一卷(三十四纸)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 识身足论一部十六卷(二百七十一纸)
- 法蕴足论一部十二卷(一百九十二纸)
右大唐显庆年三藏玄奘于宫中译。出内典录。
- 异部宗轮论一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 阿毘达磨五事论一部二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 品类足论一部十八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 界身足论一部三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 集异门足论一部二十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 五事毘婆沙论一部二卷
右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
- 入阿毘达磨论一部二卷(二十纸)
右大唐显庆年三藏玄奘于宫中译。出内典录。
- 阿毘昙心偈一部四卷
右明五阴十二入九十八使。出宝唱录。
- 三弥底论一部四卷(或三卷或云三弥祗论四十纸)
- 辟支佛因缘论一部二卷(二十四纸)
- 杂心论一部十六卷
- 六足阿毘昙论一卷(出长房录)
贤圣集传
三十六部九十一卷
- 佛所行赞传一部五卷(一百五纸马鸣菩萨赞)
右东晋宝云于杨都译。出长房录。
- 阿育王传一部七卷(或五卷一百一十五纸)
右梁天监年僧伽婆罗于杨州译。出内典录。
- 付法藏传一部四卷(九十四纸)
右后魏世沙门昙曜译。出长房录。
- 付法藏经传一部四卷(或二卷)
右后魏代沙门吉迦夜译。出长房录。
- 禅秘要经一部四卷(亦云禅秘要无经字)
右吴支谦译。出长房录。
- 禅秘要一部五卷(一名禅法要或为三卷七十纸)
右宋元嘉年沙门昙摩蜜多译。出内典录。
- 禅秘要法一部三卷(或四卷七十六纸)
右后秦弘始年罗什于长安译出内典录。
- 禅法要解一部二卷
右北凉沮渠京声译。出长房录。
- 禅法要解一部二卷(五十八纸)
- 治禅病秘要一卷(三十二纸)
右北凉代安阳侯沮渠京声译。出内典录。
- 不净观禅经修行方便一部二卷
- 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
右宋元嘉年昙摩蜜多译。出静太录。
- 百句喻集一部十卷(第三译或五卷)
右南齐永明年沙门求那毘地杨州毘耶寺译。出长房录
- 百喻集一部四卷(僧伽私那撰四十四纸)
- 百喻集一部二卷
右南齐永明年沙门求那毘地译。出玄法寺录。
- 菩萨本缘集一部三卷(或四卷僧伽斯那译撰五十三纸)
右吴代支谦于江南译。出内典录。
- 僧伽罗刹集一部三卷(或二卷或五卷九十九纸)
右前秦代沙门昙摩难提译。出长房录。
-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要偈一卷(一名劝發诸王要偈七纸)
右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出内典录。
- 请宾头卢法一卷(二纸)
右后汉安世高译。出内典录。
- 宾头卢为王说法一卷(七纸西域抄集)
右出真寂寺录。
- 请宾头卢法经一卷
-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一卷(八纸)
- 马鸣菩萨传一卷(二纸)
右后秦代罗什译。出内典录。
- 龙树菩萨传一卷(四纸)
右后秦代罗什译。出长房录。
- 提婆菩萨传一卷(四纸)
右后秦代罗什译。出长房录。
- 婆薮盘豆传一卷(十四纸)
右陈代真谛译。出长房录。
- 大阿罗汉难陀蜜多罗法住记一卷(七纸)
右大唐龙朔年玄奘于玉华宫译。出内典录。
- 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四纸)
- 劝發法王要偈一卷(七纸龙树菩萨造)
右宋代僧伽跋摩译。出长房录。
- 大勇菩萨分別业报集一卷
右宋文帝代僧伽跋摩译。出长房录。
- 譬喻集一部十卷(二百二十二纸)
右东晋成帝代康法邃类集众经撰出部义甚要好。出内典录。
- 佛从上所行三十偈一卷
- 法句集一部二卷
右吴黄武年支谦译。出静泰录。
- 合微密持法记一卷
右是西域圣贤所撰。出真寂寺录。
- 记法住传一卷
- 十报法三统略一卷
右宋文帝代求那跋陀罗译。出长房录。
校注
九【大】,九卷【宋】【元】【明】 特【大】,持【宋】【元】【明】 二十九纸【大】,〔-〕【宋】【元】【明】 二十九纸【大】,〔-〕【元】【明】 三十四纸【大】,〔-〕【元】【明】 慧【大】*,释惠【宋】*【元】*【明】* 译【大】,〔-〕【宋】【元】【明】 常【大】,长【宋】【元】【明】 常【大】,长【明】 四【大】,三【宋】【元】【明】 元【大】,光【宋】【元】【明】 经【大】*,〔-〕【宋】*【元】*【明】* 尼【大】,〔-〕【宋】【元】【明】 十五纸【大】,〔-〕【明】 (一千…纸)八字【大】,〔-〕【元】【明】 陀【大】,〔-〕【明】 初出【大】,〔-〕【宋】【元】【明】 此前行三本俱有摩诃僧祇比丘羯磨一卷右东晋义熙年中沙门佛駄于道场寺译出长房录三十字 驮【大】,陀【宋】【元】【明】 小【大】,少【明】 六百九十四纸【大】,〔-〕【元】【明】 慧【大】,惠【宋】 征【大】,徽【宋】【元】【明】 二纸【大】,〔-〕【元】【明】 四十七纸【大】,〔-〕【元】【明】 出长房录【大】*,〔-〕【明】* 出【大】,右五经出【明】 四纸【大】,〔-〕【元】【明】 代【大】*,〔-〕【宋】*【元】*【明】* 符兰【大】,僧伽提婆【宋】【元】【明】 蒙逊【大】,声【元】【明】 二十一纸【大】,〔-〕【元】【明】 (右陈…录)十二字【大】,〔-〕【宋】【元】【明】 十五纸【大】,〔-〕【元】【明】 二十三纸【大】,〔-〕【元】【明】 二百四十四纸【大】,〔-〕【元】【明】 三纸【大】,〔-〕【元】【明】 定【大】,正【宋】【元】【明】 四百二十六纸【大】,〔-〕【元】【明】 长房录【大】*,〔-〕【明】* 长【大】,右律四卷出长【明】 僧祐录【大】,〔-〕【明】 僧【大】,右律二卷出僧【明】 二十三纸【大】,〔-〕【元】【明】 长【大】,出长【明】 三纸【大】,〔-〕【宋】【元】【明】 宝【大】*,出宝【明】* 二十二纸【大】,〔-〕【元】【明】 长【大】,出长【明】 宝唱录【大】,〔-〕【明】 长房录【大】,宝唱录【宋】,右二经出宝唱录【明】 二十七纸【大】,〔-〕【元】【明】 名【大】,百【明】 宝【大】,右出宝【明】 二【大】,一【元】【明】 长【大】,右三经法要出长【明】 二十一纸【大】,〔-〕【元】【明】 十一纸【大】,〔-〕【元】【明】 戒【大】,戒经【宋】【元】【明】 一部【大】,〔-〕【宋】【元】【明】 毘尼【大】,〔-〕【宋】【元】【明】 一百九十七纸【大】,〔-〕【元】【明】 长【大】,右五经论并出长【明】 八百五十六【大】,七百三【宋】【元】【明】 七十二纸【大】,〔-〕【元】【明】 高【大】,高高【明】 三百七纸【大】,〔-〕【元】【明】 佛【大】,竺佛【宋】【元】【明】 祐【大】,右【明】 于长安【大】,〔-〕【宋】【元】【明】 四百五十纸【大】*,〔-〕【元】【明】* 犍【大】*,揵【宋】* 或二十卷【大】,〔-〕【宋】【元】【明】 七百六十纸【大】,〔-〕【元】【明】 十【大】,〔-〕【宋】 (一千…纸)八字【大】,〔-〕【元】【明】 三【大】,二【宋】 (魏齐…录)十字【大】,曹魏代译失三藏名【元】【明】 或十四卷【大】∞三百二十七纸【宋】 〔-〕【元】【明】,三百二十七纸【大】∞或十四卷【宋】 一百九十八纸【大】,〔-〕【元】【明】 一百三纸【大】,〔-〕【元】【明】 一百二十二纸【大】,〔-〕【元】【明】 译【大】,別译【宋】【元】【明】 三十四纸【大】,〔-〕【元】【明】 九纸【大】,〔-〕【元】【明】 一百七十三纸【大】,〔-〕【元】【明】 四百五十八纸【大】,〔-〕【元】【明】 此前行宋元明三本俱有俱舍论本一部十六卷右陈代三藏真谛于广州制旨王园寺译出长房录二十九字 三千一百九纸【大】,〔-〕【元】【明】 一千四百二十纸【大】,〔-〕【元】【明】 六百四十四纸【大】,〔-〕【元】【明】 三百六十四纸【大】,〔-〕【元】【明】 磨【大】*,摩【宋】* 四百七十纸【大】,〔-〕【元】【明】 中【大】,〔-〕【元】【明】 三十四纸【大】,〔-〕【元】【明】 二百七十一纸【大】,〔-〕【元】【明】 宫【大】*,内宫【宋】*【元】*【明】* 一百九十二纸【大】,〔-〕【元】【明】 二十纸【大】,〔-〕【元】【明】 右【大】,〔-〕【宋】【元】【明】 二十四纸【大】,〔-〕【元】【明】 房【大】,〔-〕【明】 一百五纸【大】,〔-〕【元】【明】 九十四纸【大】,〔-〕【元】【明】 七十纸【大】,〔-〕【元】【明】 十【大】,十一【宋】 七十六纸【大】,〔-〕【元】【明】 五十八纸【大】,〔-〕【元】【明】 长【大】,常【宋】【元】 三十二纸【大】,〔-〕【元】【明】 陀【大】,〔-〕【宋】【元】【明】 太【大】*,泰【元】【明】* 僧【大】*,右僧【明】* 四十四纸【大】,〔-〕【元】【明】 右【大】*,〔-〕【明】* 五十三纸【大】,〔-〕【元】【明】 九十九纸【大】,〔-〕【元】【明】 七纸【大】*,〔-〕【元】【明】* 二纸【大】*,〔-〕【元】【明】* 慧【大】*,惠【宋】*【元】*【明】* 八纸【大】,〔-〕【宋】【元】【明】 陀【大】,跋【宋】【元】【明】 四纸【大】*,〔-〕【元】【明】* 四纸【大】*,〔-〕【元】【明】*,三纸【宋】 十四纸【大】,〔-〕【元】【明】 罗【大】,〔-〕【宋】【元】【明】 译【大】,译出【宋】【元】【明】 龙【大】,右龙【明】 二百二十二纸【大】,〔-〕【元】【明】 武【大】*,武帝【宋】*【元】*【明】* 泰【大】*,太【宋】* 密【大】,蜜【明】 法【大】,经【宋】【元】【明】 右大【大】,〔-〕【明】,大【宋】【元】 此下宋元二本俱有天册万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都捡校刊定经目及经真偽佛授记寺大德僧明佺三十二字【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55 册 No. 2153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0-12-30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