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下

尔时释迦牟尼佛因信相菩萨为一切众生及自己身问诸佛名佛说十方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大菩萨僧已复欲大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决定说者明知如来常住不灭并说众生尽有佛诸魔怖畏外道归伏故名师子吼如是显说已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世界六种震动六种震动者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是名六种震动复从舌根放大光明大光普照大光普照者转无常以为常转不净以为净转苦以为乐转无明以为明尔时佛光所照之处山林国土江河大海铁围山川一切地狱高下平正皆悉清净无诸秽恶犹如东方清净庄严满月世界

尔时释迦分身诸佛从空化下犹如雨华从地化出犹如涌云遍满虚空间无空处是时化佛异口同音皆言如来常性不灭说诸众生皆有佛性说一切法皆归于空万行因果皆归一乘众生见之说是语已忽然不现唯见释迦在本坐上当于尔时一切大众皆见化佛所以见者皆是释迦威神之力释迦慈父现此神通威德力时是时众中四十恒河沙菩萨得无生法忍八万声闻發大乘心十千比丘得阿罗汉道一万八千比丘尼得阿那含道四亿优婆塞得斯陀含道十亿优婆夷得须陀洹道无量天人得法眼净自识宿命知有为法悉皆无常

尔时众中师子吼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正衣服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说闻佛名亦灭罪闻法名亦灭罪闻僧名亦灭罪为佛力为法力为僧力如其佛力应求佛如其法力应求法如其僧力应求僧何须求三如上所说唯有一乘众生见三佛自说三何况众生佛告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快问是义利益众生谛听谛听今当为汝分別解说非但佛力非但法力非但僧力皆是众力佛是众生归处父母菩萨僧者是证明知识迷子众生若有惺悟自生厌离念力多故求出三界烦恼大海方广经典为作大船善男子佛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无为无为是空无为空有为空内空外空大空小空皆归一空更无別空善男子汝向所问应当求一何须求三善男子譬如有人怖畏虚空处处游行藏护其身不离虚空善男子十方佛说及我所说万善因缘三宝三乘不过有一为初中后善一切众生分別说三是故名为一相三宝师子吼菩萨言善哉善哉实如圣教我以久知为诸众生问如此事

师子吼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二无三是方广经典诸佛之母菩萨大道学者眼目摄诸邪见救护失闭三恶道开无上菩提门进诸声闻趣于大乘我当以大陀罗尼呪以守护之净持戒行修学是经亦当护之或复有人敬是经典修行七日或有恶魔欲来恼乱使诸恶魔不得其便世尊我护是经令得久住尽菩提性佛言善男子汝护是经即护三宝亦护行教者

尔时师子吼菩萨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阿亶地陀罗尼多陀呵阿伽阇尼婆毘萨婆达摩尼婆毘伊舍摩陀毘婆舍那毘摩罗修钵离达摩尼佉那婆楼尼叉夜多摩隶遮隶睺楼睺楼师鞞帝曼哆罗曼哆罗沙诃

一读百遍右绕七匝如是七日一日三时于其七日勿念余经存心方广更莫异境

世尊是陀罗尼呪八百万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若有谤此呪者即为谤此诸佛如来已谤此呪者世世与道不成不出三界何以故是呪能令失心者使得本心是陀罗尼呪一经于耳闻以书写不食酒肉斋戒自守去离论戏不入愦市常行大慈贵于坐禅是人或从无量劫来三障重罪闻此呪已至心受持日日读诵经念不忘是人乃至菩提不堕三涂

佛告师子吼菩萨言善哉善哉能护三宝慈念众生令出三有说如是呪大作利益无量学人开阐导教断诸邪见善男子一切众生闻汝名者呪音声者信敬不毁是人现世安稳及其命终常见诸佛亦得见我亦见汝身并诸菩萨自知得作佛决定无有疑一切见佛性都由清净信万善成佛道会舍一切恶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我灭后或复一日或复一夜或复一时或复一念礼拜三世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心念大乘思第一义是人一念一弹指顷十恶五逆及谤方等一切恶业悉皆除灭无有遗余若有比丘比丘尼若菩萨若沙弥若沙弥尼或失本心身犯四重八禁六重十恶五逆诽谤方等今若生信礼拜如是十方三世诸佛名者如是恶业悉得除灭无有遗余作是语已尔时定光佛时善见王子与三千人俱忽然之顷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造作恶业不可具说或犯十恶或犯五逆及谤方等或造无量阿僧祇罪求依如来十二部经诸菩萨众發露忏悔唯愿听许佛言善哉善哉怖心难生善根难發欲忏十恶欲忏五逆乃至一阐提欲见佛性者应当如是随意说之

尔时三千人闻佛慈音正理衣服合掌作礼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作如是言世尊我等今者归命十方佛归命十方法归命十方僧次复归命稽首东方阿閦佛亦复归命南方宝相稽首西方阿弥陀佛亦复归命北方妙胜稽首上方香积如来亦复归命下方亿像稽首东方普贤大士亦复归命南方持世稽首西方观音大士亦复归命北方满月稽首上方虚空大士亦复归命下方坚德稽首本师定光如来亦复归命未来佛性稽首他方分身化佛归命今者我师释迦稽首大士维摩文殊亦复归命阿难迦叶稽首出现四道圣人亦复归命有教初心稽首大藏十二部经方等正典亦复归命诸余经法稽首八分舍利形像亦复归命现有佛事四方四王忉利释梵三十三天虚空天上地上地下有诸山林树下一切神仙有大神足有天眼者有天耳者愿使闻知皆为证明愿一切众生若未忏者皆得灭罪作如是言我等或从无始世界及今恶身狂惑心乱无量倒见烦恼恶业不可具陈所作众罪不自觉知恶心炽盛不见后世但见现在乐习烦恼远离善根恶业障隔近恶知识于比丘边作非法比丘尼边作非法于父母边作非法或复自在用僧鬘物于五部僧边或作是非或说世间无量恶业或杀菩提善根众生或谤法师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谓如来无常正法无常僧宝无常不乐慧施信受邪法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归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發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后更莫造

复次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造作五逆或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禁戒作一阐提行發麁恶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未曾改悔心无惭愧或犯十恶五逆等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本心初无怖畏惭愧默受供养未曾發露于彼正法未有护惜建立之心于其中间毁呰轻贱言多过恶或复说言无佛法僧或造如是十恶五逆无间重罪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归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發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后更莫造

复次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或四倒见四重之法说偷兰遮偷兰遮法说为四重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净见不净不净见净或复邪见赞说世典不敬佛经诸恶论义畜八不净真是佛语以为魔语真是魔语以为佛语或复信受六师所说或作是言如来今日毕竟涅槃三宝无常身心起惑无量倒见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归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發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愿后更莫造

复次世尊我等或从无量劫来及今一形或犯招提僧物或犯十方僧物或犯现前僧物或犯五部僧物乃至一比丘物一切檀越物或复自称我得正法四禅四果缘是恶业不善因缘或本出家造作四重八禁六重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忏悔法众多学法七灭诤法或犯如是一一诸戒从突吉罗复至四重或复五逆诽谤正法甚深经典造一阐提行覆藏不悔日夜增长曾闻佛说若犯四重乃至五逆或谤正法若不發露定堕地狱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能救护师僧父母诸天世人亦不能救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是故今日归依三宝过去多宝未来千佛现在分身诸佛释迦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發露忏悔愿除无量劫以来烦恼障业障报障四重无间十恶重罪

复次世尊我等今者为诸众生及自己身十方佛前今者忏悔一切众生无量劫来不识诸佛及父母恩不解善法造作众恶自恃种性及诸财宝盛年放逸作诸恶业随心所作不见其过凡夫愚行无智暗覆亲近恶友烦恼乱心五欲因缘心生忿恚不知厌足故作众恶亲近非圣因生悭嫉贫穷因缘而造诸恶及以女色奸谄作恶系属于他常有怖畏不得自在诸结恼热贪欲恚痴娆动其心渴爱所逼造作众恶身口意恶所集三业是众罪等今悉忏悔或不恭敬佛法圣僧如是众罪今悉忏悔或不恭敬菩萨缘觉如是众罪今悉忏悔以无智故诽谤正法不知恭敬父母师长如是众罪今悉忏悔愚惑所覆憍慢放逸因贪恚痴造作诸恶如是诸罪今悉忏悔我今供养十方诸佛愿诸众生令住十地悉令具足如来正觉

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善哉善哉大士大士自能观身不善恶业生大怖畏發露诸恶复为众生忏悔众罪以是名是真大士自离众恶复令众生远离众恶是故名汝是真大士不自愿身先愿众生令得正觉是故名汝是真大士是真大士

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忏悔以讫以偈赞佛

唯佛一人独第一  三界父母一切智
于一切等无与等  稽首世尊希有比
凡人行惠为己利  求报以财而给施
佛大慈仁无此事  怨亲憎爱以等利
大精进人我归命  佛二足中尊最上
智慧眼人能知见  诸天不解此智慧
过去未来今诸佛  一切我皆稽首礼
如是我今归命佛  亦如恭敬二世尊

尔时十方诸佛即为善见王子及三千人而说偈教

若欲求佛道  常随多闻人  如事善师
成佛亦不久  若持戒清净  是名实比丘
若有能观空  是名得三昧  若有能精进
是名行道人  若有得涅槃  是名为实乐
持戒大沙门  大戒清净尼  半月常布萨
结净行乞食  身被僧伽梨  衣钵行随身
诸天皆欢喜  恭敬合掌礼  我使诸天人
以为作给使  亦如诸小天  奉事天帝释
今日得现报  未来不可量  出家持禁戒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除我及菩萨
世间一切人  心生清净信  了知十方佛
常住不涅槃  法僧亦复然  如是诸人等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世间一切人  心无分別相
了知一乘道  过去并未来  十方及现在
唯有一佛乘  无二亦无三  若能發是意
心无分別相  如是诸人等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若能有一人  于我灭度后
心常生信解  皆言诸众生  悉有如来性
如是诸人等  亦名报佛恩  若修一念善
不求天果报  直向无上道  亦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于我灭度后  若能有一人
须臾读是经  敬重佛法僧  孝顺供养师
如是诸人等  亦名报佛恩  若人舍一财
欲食及衣服  普施诸大众  亦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于我末法中  有能化一人
须臾听是经  复胜別供养  百亿菩萨众
如是大乘经  诸佛菩萨母  念佛敬是经
并诸菩萨众  等心无彼此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有能末法中  若欲报佛恩
一念在禅定  胜活三千界  满中一切人
谤禅坏乱众  如杀三千界  满中一切人
及诸众生类  谤禅坏乱众  其罪亦如是
若人见修善  诽谤不信受  断坏三宝种
不名报佛恩

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蒙佛教已欢喜顶受重说偈言

我等今者  稽首过去  未来现在
三世诸佛  亦复归命  释迦文佛
稽首八万  四千法藏  亦复归命
诸余经法  稽首过去  维摩文殊
亦复归命  多闻大智  阿难舍利
稽首无学  五分法身  亦复归命
始学初因  稽首以讫

重说偈言

诸佛说何实  何者是不实  实之以不实
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实相  不戏于诸法
怜愍众生故  方便转法轮  诸圣所从来
佛示如是来  实相及所去  佛亦尔无异
诸圣如实语  佛亦如实说  以是故名佛
多陀阿伽度  忍铠心坚固  精进弓力强
智慧箭到利  破憍慢诸贼  应受天世人
一切诸供养  以是故名佛  以为阿罗呵
正知苦实相  亦实知苦因  知苦尽实相
亦知苦尽道  真正解四谛  定实不可变
是故十方中  号三藐三佛  得微妙三明
清净行亦具  是故号世尊  鞞阇遮罗那
解知一切法  自得妙道法  或时方便说
愍念一切故  灭除老病死  令到安稳处
以是故名佛  以为修伽陀  知世所从来
亦知世尽道  以是故名佛  为路迦鞞陀
禅戒智等眼  无及况出上  以是故名佛
为阿耨多罗  大悲度众生  软善教调御
以是故名佛  富楼沙昙藐  智慧无烦恼
说最上解脱  以是故名佛  提婆魔㝹舍
三世动不动  尽及不尽法  道树下悉知
是故名为佛

尔时十方诸佛入神通三昧而自举身处于空中异口同音唱如是言是善见大士及以三千人汝等罪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心实故善力实心解故罪性解空慧故罪性空信力故福力多若能如是忏悔者则为己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忏悔灭罪以常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如是忏悔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顺此大乘经得入菩提门

佛告诸弟子有罪欲忏悔当如善见王礼是三世佛十二部尊经诸大菩萨僧一一心礼亦如遭我相值我相见我相见一佛相二佛相七佛相见百佛相千佛相万佛相亦如见无量佛相如是一一心礼是人福德无量灭除生死重罪阿僧祇劫中不堕三恶道安住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是故悔诸罪至心谛信之定得灭重罪

尔时善见王子三千人俱發声言以偈赞

世尊大慈悲  释种大法王  处众师子吼
普摄诸众生  视众如一子  无彼亦无此
以见无上尊  是故今敬礼

尔时佛告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等若能如是發露忏悔不覆藏罪是真菩萨汝于来世必得作佛复次善男子于我灭后有能真心礼是十方诸佛十二部经诸菩萨僧者是名报三宝恩即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灭是罪已应以须陀洹得度者授与须陀洹果应以斯陀含得度者授与斯陀含果应以阿那含得度者授与阿那含果应以阿罗汉得度者授与阿罗汉果应以辟支佛得度者授与辟支佛果应以菩萨得度者授与菩萨果今是经中诸大菩萨摩诃萨得一生实相皆由礼是十方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二生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毕竟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悟第一义谛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首楞严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不退忍如法忍如法界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陀罗尼大念心无碍智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师子吼三昧金刚三昧五智印三昧皆由礼是三世诸佛或有菩萨得平等三昧大慈大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皆由礼是十方无量三世诸佛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而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狂惑心乱造作恶逆云何自知而得灭罪

佛告文殊师利如上所说若人闻是方广经典及闻十方三世诸佛名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心生欢喜无量信敬书写受持读诵通利空净之处净治一室香埿涂地以好幡盖庄严其内先烧好香然后请佛不问多少香水洗浴著净衣服一上厕一洗浴安置宝坐久修是经了知法相人我见请命令上分別称扬烧好妙香一心除乱正忆正念一心念佛是诸行人和合为上若不和合嗔恚诤不名忏悔嗔恚俱怀与道相违想念大乘思第一义七日七夜不得眠卧一日三时读诵是经日夜六时烧香供养礼拜忏悔称是经中诸佛菩萨十二部经心心不乱心心不错心心不异心心时进心心日进心心生信心心欢喜心心相次心心相续心心深重心心不离心心思罪心心念佛心心念法心心念僧心心念戒心心念舍心心念天是人如是读诵如是礼拜如是至心如是忏悔从初一日至第六日复以香埿涂地复以香水浴身烧种种妙香深心供养以此至心是人忏悔震动十方我于尔时与无量无边恒沙诸佛无量无边恒沙菩萨随其音声入其室内与作证明如是七日定得灭罪所以知者凡夫之人未合真谛当取梦相若见一梦即灭一逆见此五梦即灭五逆是人其夜梦见自身欲渡大河上大桥行当知是人定得度脱其人或时梦见自身人与洗浴天雨其身当知是人定得清净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沙门大会之中入次而坐当知是人真佛弟子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塔寺中见好大像及见菩萨当知是人得正门已其人或时梦见自身自得菓食而食当知是人还得果报

佛告文殊师利有比丘比丘尼菩萨清信士女沙弥沙弥尼失心错乱身犯如是一一禁戒如是忏悔若不灭罪无有是处除不至心

文殊师利问佛言世尊行此法时得多人不佛言一人以上二十人以下行此法时亦勿曾念诸余经典从此悔已后更莫造是名悔法应作是念我等今者如死还活我当持戒我当精进我当读诵大乘方等是人尔时应作是念从今日始坚持禁戒愿如金刚是人作是念时维摩大士复与无量菩萨立其人前为作时证大德普贤为作羯磨大德迦叶与作依止佛告文殊是名灭罪是名解脱是名具戒是名得住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若有犯四重八禁六法十戒三归五戒八禁十善一一戒律乃至五逆及谤方等除一阐提若不忏悔發露诸罪其人命终决定必堕阿鼻地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阿鼻地狱唯愿如来为一切众生说其因缘形状大小苦乐受报劫数多

佛告文殊快哉快哉快问是义谛听谛听及诸大众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开分別云何名为阿鼻地狱阿者言无鼻者言间间无暂乐故言无阿者言无鼻者言遮阿者言无鼻者言救阿者言无鼻者言不动阿者言极热鼻者言极恼阿者言不闲鼻者言不住不住不闲故名阿鼻地狱阿者言大火鼻者言极热猛火入心故名阿鼻地狱

佛复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万由旬七重铁城上有七重铁网下有十八鬲周匝七重是皆刀林其七重城内复有剑林下有十八鬲其一一鬲八万四千重于其四角复有四大铜狗其身长大四十由旬眼如电光牙如剑树齿如刀山舌如铁钩抓如铁尾如铁蟒一切毛孔皆出猛火其烟臭恶世间臭物无以可比其狱四门一一门边复有十八狱卒头如罗刹头口如罗刹口头上十八角手捉铁叉七重城内有无数铁幢头火涌如沸涌泉其铁流迸满阿鼻城阿鼻四门其一一门上复有十八铜釜沸铁涌出四门漫流满阿鼻城一一鬲间复有八万四千铁蟒大蛇吐毒吐火身满城中其蛇哮吼如天大雷雨大铁丸满阿鼻城此城苦事八万亿千苦中苦者恼中恼者皆集此城阿鼻地狱四方有门一一门外各有猛火东西南北交过通彻八万由旬周匝铁墙铁网弥覆其地亦铁上火彻下下火彻上四维上下周匝一时苦事俱起如上所说四重八禁犯戒五逆及谤方等若不依此经中忏悔而无惭愧其人命终如大壮士屈申臂顷落入阿鼻地狱身满其中热脑急故口噤不语唯复张眼合口合口张眼此人罪故万亿刀轮从空而下头入足出一切苦事过上所说百千万倍若有具犯四重受大苦恼具足五大劫八禁复倍五逆复倍谤方等经复倍谤三宝偷僧祇物污净行比丘污比丘尼谤师害师者若人奸母如此人等复倍加上除一阐提永断善根不出阿鼻是等罪人受苦之时猛火入心闷绝而死狱卒罗刹以铁叉打地唤言活活应声即活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受大苦恼如上所说其人从阿鼻地狱出以破戒因缘虚食信施复入诸小十八地狱所谓寒氷地狱黑暗地狱燋热地狱刀轮地狱剑轮地狱火车地狱沸屎地狱濩汤地狱灰河地狱剑林地狱铁床地狱铜柱地狱铁机地狱铁轮地狱铁窟地狱铁丸地狱尖石地狱饮铜地狱各八百万岁然后得出常生下处五百世中不识三宝值善知识得發菩提不值知识还堕地狱犯突吉罗罪若不忏悔地狱受苦如四天王日月八百万岁波夜提罪复加二倍僧残罪复加二倍是诸罪人受苦之时更无余言唯得唱言阿波波阿咤咤阿罗罗阿婆婆是故有罪当急忏悔还归三宝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若欲速疾除灭罪者如是经中忏悔發露行道七日一日一食思惟正观忆念如来成佛时大人相觉人相不动人相解脱人相光明人相满智慧人相具足诸波罗密相首楞严等诸三昧海相菩萨摩诃萨从胜意慈三昧起入灭意定从灭意定起还入首楞严定从首楞严定起入慧炬三昧从慧炬三昧起入诸法相三昧从诸法相三昧起入光明相三昧从光明相三昧起入师子音声三昧从师子音声三昧起入师子奋迅三昧从师子奋迅三昧起入海意三昧从海意三昧起入普智三昧从普智三昧起入陀罗尼印三昧从陀罗尼印三昧起入普现色身三昧从普现色身三昧起入法界性三昧从法界性三昧起入师子王三昧从师子王三昧起入灭诸魔相三昧从灭诸魔相三昧起入空慧三昧从空慧三昧起入解空相三昧从解空相三昧起入大空智三昧从大空智三昧起入遍一切处色身三昧从遍一切处色身三昧起入观心相三昧从观心相三昧起入菩萨摩诃萨金刚相三昧从菩萨摩诃萨金刚相三昧起入金刚顶三昧从金刚顶三昧起入一切海三昧从一切海三昧起入一切陀罗尼海三昧从一切陀罗尼海三昧起入一切佛境界海三昧从一切佛境界海三昧起入一切诸佛解脱解脱知见海三昧从一切诸佛解脱解脱知见海三昧起然后方入无量无边诸三昧海门从诸三昧海门起入寂意灭意三昧从寂意灭意三昧起入金刚喻定大解脱三昧门

佛告文殊于我灭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生一念信心若能书写读诵一念是相忆是相观是相信心成就一念之顷除却九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微尘数劫生死重罪永离暗障明知如来常住不灭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重说偈言

力士诸鬼神  畜生恶象王  婬女及恶龙
无量诸恶人  婆薮阿阇世  提婆殃崛魔
身心起逆罪  应堕阿鼻狱  生信礼三世
十方无量佛  释迦临涅槃  为住无量劫
摩伽陀国人  悉發菩提心  皆由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阿若憍陈如  五百声闻等
来世成佛道  皆由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外道婆罗门  十仙大梵志  今得阿罗汉
乃往过去世  皆由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自悟第一义  十方佛土中  一切菩萨众
往生无量寿  皆由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复次善见王  我昔作国王  名曰大仙
佛日未出时  供养出家人  五百婆罗门
饮食及衣服  房舍及卧具  悉满二十年
我时即告言  师等發菩提  是诸婆罗门
虽复受供养  实不信三宝  师便答我言
世间无菩提  及以无解脱  我等闻是语
实护方等经  断是婆罗门  五百人命根
是人命终已  即堕阿鼻狱  既堕地狱已
即时發三念  礼是三世佛  敬信方等经
大士菩萨僧  作是三念已  即时出地狱
往生甘露鼓  寿命十小劫  皆由生信心
敬礼十方佛  是诸波罗门  初谤堕地狱
后信便得出  况汝大菩萨  具足惭愧者
本自实无罪  为诸众生故  忏悔四重禁
及以五无间  乃至一阐提  若有凡夫人
身犯如是罪  若能如是忏  除灭四重禁
五逆一阐提  必得成佛道  唯除不信者
若有信解心  恭敬礼诸佛  不成无是处
尔时善见王  及以三千人  同声白佛言
若我等得佛  愿度生死流  唯愿天人尊
为我分別说  其有受持者  书写及读诵
功德为云何  佛言善见王  汝今当善听
吾为汝说之  若人以七宝  供养千世界
施与一切众  复能善说法  化得罗汉果
不如有一人  闻是诸佛名  乃至一念信
或复一时礼  其福复过彼  何况读诵书
敬信礼拜者  功德不可量  若人能书写
受持及读诵  發心时礼拜  胜以起塔寺
遍千世界中  尔时大迦叶  阿难舍利弗
护塔金刚士  诸梵及帝释  转轮四天王
头面礼佛足  同声白佛言  如来去世后
我等当流布  教化诸众生  护念礼拜者
得心常安隐  或犯破重禁  五逆谤方等
使得闻佛名  安住清净地  亦如善见王
来世见佛性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善听我今为汝说本因缘我于往昔过无量劫于妙光佛所闻是十方三世佛名心生欢喜合掌顶受在在处处教化无量无边众生闻是佛名尔时众中唯有三千人共我法仪生无量信心从我礼拜是诸佛名今睹现在十方悉皆成正觉

佛告大众诸善男子欲灭四重无间重罪谤大方等一阐提罪皆由信心复次善男子若人不信轻呰不敬则为谤此十二部经及谤金刚色身及谤大士文殊师利及以谤此十方诸佛是人定堕地狱而无虚也何以故而不信故谤正法故谤上人故谤一切十方三世佛故定堕地狱信是佛名至心礼拜若不除灭十恶五逆及谤方等无有是处唯除不信者断善根人一阐提者诸善男子百亿释迦一一分身国土教化末后释迦则我身是也

尔时所将三千人等今皆成佛初千人者华光为首中千人者楼至为首后千人者弥勒为首是故汝等应当礼敬如是十方三世诸佛名号之者汝于来世当为大众开阐道教广济群盲令出三界寂然闲居安处道场如我无异

尔时陀罗尼菩萨即从坐起正衣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云何修行

佛告陀罗尼菩萨善男子是经名为大通方广亦名忏悔除罪得福如是受持亦名三千人庄严成佛经如是受持广大无对如是受持普摄一切如是受持无量藏门如是受持金刚宝藏如是受持济诸重禁如是受持

陀罗尼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是经如是唯大利益无量众生灭罪成佛是经即是诸佛之母菩萨之道声闻之眼天人之舍有如是等不思议事我当受持天上人中在在处处广宣流布常使不断令得久住

佛言善哉善哉如是大士总持无量一切大藏当于来世坐我坐处行我行处

佛说是经时无量菩萨住不退不动地八万声闻發大乘心十千比丘得阿罗汉果八万四千天人得法眼净百千众生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是经已金华宝池忽然不现佛摄光明娑婆世界高下不净秽恶如本人行恶故地狱如本说是经已發向娑罗一切大众欢喜奉行

大通方广经卷下

知识数二十七人下寸主水通势部麿造奉

天平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奉

此本藏外经也武周刊定偽经目录有此经盖別本欤按日本灵异记修方广忏者不少矣夫忏悔者四事五念之一而疗三毒之良方也今阅此经以忏法为主莫有害于义

文久二年壬戌仲夏

佛眼山竺彻定敬题

传闻文字法身惠命也装褾此零经者其志尤厚矣哉

元治改元甲子九月

华林山尧款志


校注

【原】知恩院藏写本【甲】大英博物馆藏炖煌本, S. 1847, 甲本首缺 以上甲本缺 以是故名佛【大】〔-〕【甲】 见【大】是【甲】 悔【大】忏悔【甲】 等【大】俱【甲】 佛【大】佛(愿得普贤金刚力)【甲】 普【大】首【甲】 诸【大】〔-〕【甲】 讼【大】诵【甲】 灭罪【CB】【甲】灭【大】 有【大】有有【甲】 广开【大】开广【甲】 是皆【大】皆是【甲】 杈【大】叉【甲】 中【大】〔-〕【甲】 恼【CB】*【甲】*脑【大】* 奸【大】干【甲】 地【大】〔-〕【甲】 各【大】各各【甲】 智【CB】*【甲】*知【大】* 偈【大】念【甲】 数【大】〔-〕【甲】 薮【大】秀【甲】 由【大】心【甲】 今【CB】【甲】念【大】 曰【大】为【甲】 誉【大】与【甲】 时【CB】【甲】昧【大】 二十【大】十二【甲】 得【大】作【甲】 言【大】告【甲】 众【大】众生【甲】 是【大】〔-〕【甲】 广【大】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甲】 以下奥书甲本无之
[A1] 尔时【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2] 并【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3] 性诸【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4] 是【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5] 名师子吼如是显说已【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6] 种震动复从【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7] 尔时【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8] 佛性说一切【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9] 一【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0] 心闭【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1] 后【CB】又【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2] 后【CB】又【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3] 佛【CB】来【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4] 汝【CB】以【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5] 想【CB】相【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6] 真【CB】直【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7] 忍【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8] 及【CB】反【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19] 人【CB】[-]【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20] [-]【CB】人【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21] 白【CB】自【大】
[A22] 少【CB】小【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23] 间【CB】闻【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24] 幢【CB】憧【大】
[A25] 幢【CB】憧【大】
[A26] 喻【CB】辟【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27] 寿【CB】受【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A28] 闻【CB】是【大】(cf.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敦煌宝藏校勘版法护编校增补大藏文化出版社, 2004)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3)
关闭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3)
关闭
返回首页
章节列表
分卷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