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下
三十四如来十有相海品。深广无涯
经中。普贤说。如来化身顶上有三十二大人相。兼余身分。共有九十七相。每相有五事。一依处。为如来化身顶上有大人相。二名字。光明云一化成家也。三体性。庄严不同。四业用。常放光明。五利益。生善灭恶。
意曰。余九身上大人相岂可穷也。故经有如海之言。乃相大也。且菩提身上。有大人相。名布施云。用无贪三业为体。常放大慈光明。令诸众生生善灭恶。则八万四千波罗蜜。皆是大人相。若如来国土身。有大人相。名笔云。用羊兔毛为体。常放黑摩尼光明。令诸众生书写善事。复有大人相。名宝针云。用钢铁庄严。常放利焰光明。令诸众生补破遮寒。如此则世间所有。皆是如来大人相也。
三十五随好光明功德品。三重十地
经说三重顿圆十地者。是转益用大也。佛亲说者。难信故。如来为菩萨时。足下有四十种光明。于圆满王好中放光。照下地狱。有遇斯光者。死生忉利天。闻天鼓音。忏悔已。即时位登十地。先薰一乘种子也。此是正益。化作一万香云。供养菩萨。若有众生身蒙香者。亦得灭除一切烦恼。登于十地。一重转益也。化作一万盖云。供养菩萨。若有众生见其盖者。种一清净金刚转轮王善根。亦登十地。是第二重转益也。轮王顶上放大光明。若有众生遇斯光者。亦位登十地。第三转益也。难处不为难。闻薰种子熟。即得超十地。
三十六普贤行品。因该果海
意曰。嗔心障大慈。慈用无嗔为体。若起一念嗔心。则扫尽菩萨行。一障一切障。所以经云。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此菩萨向彼菩萨起一念嗔心。则有百万障门。若一念嗔心息。则具一切菩萨行。一断一切断。为普贤行。
三十七如来出现品。果彻因源
意曰。出现本有法。一切众生法身如理出现。报身障尽出现。化身随机出现。何故不云众生。言如来出现。答非唯佛也。如体不变。随缘名来。来即三身十身出现之法。三业化用出现之法。众生省悟。即新成旧佛。如镕金成像。是不一义。新佛旧成。是不异义。如破模出像。使应即真而真即应。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法身乃至艸木皆平等也。
一出现因缘。悲智为因。众生为缘。有十喻明法。多因多缘如大千兴造。说法应机如大云降雨。随机便见如云雨无从。教行不则如大千雨滴。生善灭恶如成劫大雨。大悲一味如雨资百艸。先胜后劣如成立世界。无有分別如风轮建立。无碍慧身如山林依地。饶益众生如水陆空行。二身相出现。应于一切色非色处见于如来。有十喻明法。身徧五无量界如空徧色非色处。身无分別如太虗空。光明照耀如破暗作明。普照一切如日出照山。无不利益如日出分昼夜。四种奇特如静月轮。无有差別如大梵王。绝于思虑如医王延寿。作大佛事如摩尼珠。见者生喜如如意宝。
三口现语业。若以用从体。则不坏屈曲。等于法界。若以体从用。则一一音含于法界。若用即是体。妙音常寂。若体即是用。则如长风随寂。如斯妙音非心识境。故以喻明。声体无我如劫尽唱声。随缘现起如山谷声。音无断绝如天鼓开觉。闻者差別如天女音。应时不失如梵王声。无有邪曲如一味水。普随心乐如降雨资荣。无有变易如渐成熟。难以情思如龙王降雨。普徧一切如雷电风雨。
四意业出现。如来心意识俱不可得。遮诠显胜也。但以智无量故。知如来心。表诠显胜也。故以喻明十智。无依成事如太虗空。不增不减如法界性。用广体密如四宝性。增益众生如大海潜流。灭惑成德如珠消海水。依持无碍如空含受。穷劫利乐如大药王树。知无不尽如劫坏火烧。留惑润生如劫风持坏。佛性果智如大经潜尘。妄覆真。小含大。一具多。众生本有果智即佛果智。何故作众生。答妄想执著而不证得。智眼未开。复何怪哉。
五境界出现。正明分齐境。兼明所缘境。十法界境界具如来境界。乃至涅槃真如无境界皆是如来境界。所缘之境如降雨无从。分齐之境如大海无穷。
六行出现。同如绝相无碍行。金翅取龙日月无私。
七菩提出现。云何名成正觉。答正拣小乘。成拣菩萨。问以何法为体。答二智二断为体。问有几种菩提。答或二或三。万像皆具十身。
寂照为体如净日轮。印现万机如大海水。性相甚深离言论。平等三轮收万像。因果交彻。一成一切成。有二。一生之本佛与佛之本佛无异故。说一成一切成也。二生佛是染净相融同真界故。说一成一切成也。体离亏盈如太虗空。相无增减如化现无形。用该动寂。即一现多。同于法界。毛尘包徧。普徧诸心。众生有佛果智。不断则生佛非一。不离则生佛非异。则正不异时常不一。若生若佛。求不可得。
八转法轮出现有五。一八正道为轮自性。二闻思修为轮因。三五蕴为助伴。四四谛作境界。五菩提涅槃为轮果。今经有十。一能转心证法不生。二所转体即三轮寂。三得果离断常。四教不可说。五本来清净。六触言皆转。七即用而寂。八即一而多。九横竖无碍。十深广无涯。能令三界所有声皆是如来说法音。
九涅槃出现有三。一性入清净涅槃。二真入圆寂涅槃。三示入方便涅槃。皆以摩诃般若解脱法身三法为体。不纵不横不竝不別。如天之目。如世之伊。有十种相。一体性真常与万法同。二德用圆备令应即真。三出没常湛应迹无方。四亏盈不迁法身常然。五示灭妙存处有不有。六随世生灭长短不定。七有无互现随机起灭。八大用无涯分布舍利。九体离二边非实非虗。十结归无住悲智双运。
十见闻亲近能生众生三德善根。量云。
后明不信益者。如狂病人骂药。药入口中亦得病去。今语远益。如不轻菩萨。谤尚远益。况解行在身。此经信与不信俱得成佛。有何难哉。妄情未尽。不契本法。疑念消除。始知从来出现。今令外亡言象内绝思求。则庶几于出现之旨。今能信者。宿因薰种。若更不信。当来岂闻。然此一品。文法玄奥。能顿能圆。究诸佛本。罄诸法源。根本法轮更处其心。玄中玄也。
八三会普光明殿
三十八离世间品。悲智无碍行
意曰。世即虗偽器及有情。或云分段变易。离有四种。一随是大悲拣于小乘自利。二离是大智拣于凡夫染著。三菩萨悲无不智。世无不离。智无不悲。离无不世。四如来则境上世离两亡。心上则悲智双绝。能全随而常离。事离则不即世间。性离则即是世间。今事性二利为宗。顿成圆行为趣。普慧并问二百问普贤并答二千答者。表位虗行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