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圆通章科解
△一章科分十三初释名
△二正释经文
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
各述圆通之时也如来法王菩萨法子灌顶受位立义施仁世间王子也次补佛处续佛慧命此出世法王子也同伦者即同法乳之伦五十二位列其数也此经祗桓精舍所说楞严会上有十万恒河沙数菩萨但叙五十二位者同念佛证圆通也。
△三陈请敬仪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经家叙请法之敬仪从座起身敬礼佛足兼得意敬白佛言口敬三业虔虔乃弟子请法之常仪也。
△四明所师二
先时节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
我忆往昔者追忆最初發心修行之时也以自在定慧之力照之而有恒河沙数之劫恒河者从阿耨达池出于四口东银牛口出殑伽河南金象口出信度河西瑠璃马口出缚刍河北颇肢师子口出徙多河各绕池一匝出于四海殑伽河出东南大海信度河出西南大海缚刍河出西北大海徙多河从师子口流出东北大海者即此土黄河之源是也经中多指恒河者如来说法近此指以为喻其广四十由旬其长八十由旬沙细如面一沙一劫可见念佛一门其来久矣亦知势至积功之高位也。
△二明师号
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恒沙劫中举一劫有十二如来相继而出佛名无量光者光光相然而无有尽故名无量光且十二如来皆不离光一名无量光二名无边光三名无碍光四名无对光五名大焰光六名清净光七名欢喜光八名智慧光九名不断光十名难思光十一名无称光十二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者禀教立行之始念者能念之人佛所观之境三昧者能所著乎一心以心缘佛以佛系心心心相续而无间然正谓内心不起外境不侵旋元自归返流全一不受诸受得乎正受久而不退必至于果无量三昧莫不發觉乎此故称念佛三昧也。
△五喻显三
初喻不念之失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
一专为忆佛忆众生也發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于赴难莫不以众生为念以何因缘令得出离火宅一人专忘者喻众生不念之失六道众生真如体相与佛平等皆由背觉合尘竛竮六道杳莫可究。
△二喻虽逢无益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三喻念佛之得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前一人专忘者苟能如专忆之人无时无处而不忆二心相向可谓二忆念深如是则生生常见佛处处觐如来从兹现前至于净土同于形影不相离也能念心之形端所念佛之影直前来专忘有不逢非见之乖异今相忆故即如形影之不乖异也若作观心所谓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六以法合喻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七提喻帖合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上文母忆虽切子在他乡空想悠然正是虽忆何为游子倘能忆母必返故里子忆母能如母忆者尤难何也子忆母有时母忆子无间或兀坐而长望或忘飡而废寝或停梭而罢绩则无时非忆子之时无处非念儿之处其忆念可谓至深若人子之在他乡而念亲也虽云至孝或良明而美妇或荣禄而货财萦绊于心终非似母忆之深也孝者如是矧其不孝者乎所以如母忆时一句是念佛法门最亲切功夫岂可草草放过二心相向岂有违远苟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可谓至极之孝矣母子历生即二人相忆不相违远即不相乖异下法合。
△八以法合喻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九生佛不隔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十喻不假方便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十一结自利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念佛心者念存三观佛具三身心破三惑若空观念报身佛入伏顺二忍破见思惑成般若德若假观念应身佛入无生忍破尘沙惑成解脱德中观念法身佛入寂灭忍破无明惑成法身德今约因中说证入无生忍当在分真位也从教我念佛三昧至香光庄严述所授法门至此方自叙本因莫不以忆佛念佛入无生忍此因中自利也。
△十二证后化他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此证后化他也既以此而自利亦以此而化他此界果有念佛之机必摄受归于净土亦填本愿也。
△十三结答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世尊命二十五圣各述圆通经云我今问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次第至此当七大中见大今的论修处念佛属意旁摄诸根都摄六根者念佛人心存目观返视收听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也净念相继者念佛心不得一念顷念世五欲等事为之净一念为始念念无间为之相继此义难明再加喻显西天有宝名曰清珠何以得名为清珠也此珠堕在混浊水中入水一寸即得一寸清水二寸乃至尺丈次第而至渊底无不清净正喻念佛之清珠投于众生妄念混浊心水之中而妄念心水不得不清即今诸人念佛一声如珠入水一寸便得一寸清水移念于第二声中如珠入水二寸即得二寸清水乃至十百千万至于无量如珠沉坠不已能使彻底澄清正是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想乱想不得不除可谓净念相继也三摩地即三昧之异称前无生忍由三摩而证前是举所显能此则举能显所能所互举文之巧也斯为第一者依势至即念佛三昧为第一也修行先要脚跟站得稳当毋以毛道之不定也如老鼠囓仓窖相似只从一处囓自然有个入处如或东囓西囓驴年也无透脱处古德有云若欲径路修行惟在一心念佛斯念佛三昧之格言也。
大势至圆通章科解(终)
校注
弥当作靡【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16 册 No. 310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科解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19-09-12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
观经云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令离三途得无上力名大势至斯一往而作化他得名又云凡我足指按地一切魔宫大千世界悉皆震动名大势至斯以威力折伏而名经云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名大势至斯以因中自利得名圆通者以周遍融通为义圆该法身般若二德通则一道齐平三际不壅即解脱德斯依理而释圆通也博地凡夫称念极果圣号生灭之身即得香光庄严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斯依行而释圆通也将解此章先明五重玄义玄义若明一章纲格灼然可见此以人法为名圆通实相为体本性弥陀为宗净秽折摄为用大乘生酥为教相人法为名者势至人也圆通法也所以人法为名此章所显意在圆通所以为体也行人念佛之时念念直显本真在在须明自心所以本性弥陀为此章之宗也娑婆之苦令人生厌净土之乐令生忻慕所以折摄为此章之用也既有能所之念折摄之用事属方等所以生酥为此章之教相也所谓圆通净土者皆一心而已矣圆通未悟即净而秽圆通既入即秽而净正谓惟心净土义见乎此由是净土非圆通外之净土圆通非净土外之圆通圆通据能造之心净土据所造之境兹以不二而二二而不二悟之则法法彰乎自心在在见乎真境净土非遥娑婆不垢以此念佛触处圆通矣所谓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徧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