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盆疏钞余义(并序)
余之为义大抵明乎疏钞之援引音义之异同诱诸来裔识其指归也尝考昔人以会粹略随难解(普宁律师会粹记明义大师随难解)用名义广拾遗图(净觉大师述名义金山阇梨拾遗图)交互其说不可悉数然其间义有可取者亦取之而但直节其辞意耳虽章句不完亦前载之余故总命题曰兰盆疏钞余义焉时熙宁元年岁次戊申六月望日启讲七月十有二日彻廗因而再刊又为之序云。
注并序叙述钞家之得失及摭华之兴起也若然则序文一道亦分两节先序钞得失从初文至难能是也后序钞兴起从斯疏下至序终。
钱塘即古之余杭郡至唐改为杭州钱塘记云昔郡功曹华德信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土石一斛与一千旬日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谲不复取皆弃土而去塘以遂成焉。
知圆字无外号中庸子俗姓徐氏钱塘人受业于本州净住院学台教于奉先源清法师撰疏十本以通十经著闲居编六十卷其讲道训人备如集贤吴遵路撰行状碑云。
晋水即泉郡水名以泉江之水接于温江有似篆书晋字之形故县名晋江水名晋水具如闽王传云。
净源字伯长号潜叟族扬氏泉南人辟帝心观门三车立贤首华梵七祖制义学文薮笺经注论具如出家禀学传唯此略传日新出之。
删科重刊有二意一删削科文重刊印板二刊正钞文归敬三宝等文。
记钞记即钞也如演义钞解华严疏笔削记释起信疏亦犹孔颕达之有正义以解五经之注文非谓记广钞略耳。
既渎且壅曹辈也。
无所错手足错置也论语云刑罚不中则无所错手足今谓钞文有烦略之失则学者虽手披玩习而行之不远故云无所错手足矣。
为难能也论语子游谓吾友张也为难能也包氏注曰言子张容仪难及也。
传奥法师姓韩氏并州祈县人先业儒夙甞预乡荐遇定惠禅师上足潜辉阇梨剃发受道然其内外典籍皆有章句备如本传云。
法师愽通教法轨物为师出婆婆论。
庸常也。
驯巡音顺也。
不拨荒芜拨度也不度荒唐蓁芜耳。
辄事笔削辄专也是者笔而存之非者削而去之。
播迁其文播迁删去也文烦则删之对上削字。
弥缝其阙弥缝补缉也阙略则补之对上笔字。
传诸童蒙诸之童幼蒙昧也周易云童蒙求我。
颇甚也。
采摭英华刘勰云捃摭英华班固云英华外發。
庶近也。
中庸之义言不烦不略也。
才识不敏才藻识智不敏疾也虽言才识学在其中。
短于自见短浅之能仍出自见。
冀望也。
后之病今后人病摭华之是非。
亦犹今之视昔亦如无外视奥师之得失上之二句语势出史记彼文云今之病秦亦犹秦之视昔。
皇宋皇大也宋古商丘也周武王胜纣封商之后以微子受封于此以为宋国太祖皇帝受周之封由此飞龙故以受封兴王之地为有天下之号亦犹唐高祖受隋之命封唐国升帝因号大唐国也。
三叶太祖太宗真宗如玉叶联芳也。
圣驾真宗法驾。
祀汾阴汉武祀后土始立祀汾阴在水之南曰阴。
之明年当辛亥年。
岁次岁星也每年行一次。
六释唐三藏云持业依主与有财相违邻近并带数此六名为离合释取合应知离不成此法相之学慎勿臆说。
依主受称经胜疏劣如臣依君故云依主称去声。
文心雕龙刘勰撰十卷言为文用心也大学谓之雕龙小学谓之雕虫。
疏者布也彼明臣下上天子书曰疏。
撮题近意额中曰题撮取经文中远之旨以疏近意通之扬雄曰圣人之言远如天贤者之言近如地。
汉灵帝后汉第十一主讳宏。
应劭注汉汉书班固所撰应劭等集解颜师古又注之也。
故庐子国故旧也子爵号。
其事例然以南充郡例庐江郡以充国例庐国古之国即今之州古之附庸即今之县也。
名讳讳避也生有名死避之。
建中德宗年号。
会昌武宗年号。
僧腊儒礼取一岁之终为腊释教但一夏之终为腊。
追谥平居平昔所居。
终南圭峰如助修记辨之。
作者曰圣等文出乐记摭华依刘勰引文耳。
若圣下文出论语。
窃比于我老彭包曰老彭殷贤大夫好述古事我若老彭但述之耳。
录疏注经昔吾禀以清凉本疏笺于华严今又录圭峰疏笺注于此经者盖遵一家注辞皆附于经论观法之下夫然则不独使其学者临文到旨抑亦安置教藏伦例有绪与。
白虎通后汉孝章帝于白虎殿会群儒讲论五经同异所作也班固字子坚奉诏纂其事奏凡十卷。
太初元气始萌。
太始形气始端。
太素质之始也广明有五略辨则三或谓摭华误者浅识狂言何足信哉。
清浊既分徐整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精出曜布日月为太阳太阴之精曜谓星曜即五星二十八宿等。
度物施生度待洛切施去声谓品度万物施与生长。
适今适犹近也。
天之经经常也天有常明。
地之义义利也地有常利。
援神契宋均注援引神明契合之事。
有情则识神无始器世则成坏相摩摩灭也器界成而复坏故云相摩。
怀任交易言地能怀藏任持万物交更迁易也。
祭义礼记篇名记其祭祀荐羞之义。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舆。
无朝夕犹云无始终也。
所出不同始混沌出援神契塞天地出祭义。
共成一义竖深之义。
孝弟悌音。
天子诸侯侯君也谓列国之君。
卿大夫卿章也明善理大扶进人也章九卿二十七大夫出王制今合辨之以孝行同故。
士事也任事之称。
庶人庶众谓天下众人也。
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经疏云或有目患不能及于孝者未之有也。
天龙负图河图曰舜以大尉即位与三公临观于河黄龙五釆负图出舜前。
地龟出书宋书云天锡禹书神龟出洛有数九法即洪范九畴是也。
天孽消灭孽灾也淮南子云尧射十日而去九留一尚书惟德动于天故以祸为福。
景云出游泽林茂如察顺卢感不生连理。
浮珍舒如郭巨埋子全母天赐黄金也。
恠草秀刘[君*殳]祖母冬思堇[君*殳]哭动感堇满地尔雅云苦堇即蔡也。
水出神鱼王祥母思鱼祥卧氷上水开感双鲤跃出。
幽显显明也礼云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二仪仪像也分天地之形像。
因心之孝资敬之道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儒文选云愽通经史谓之儒。
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万世常行之道。
本与平呼语绝之辞。
形质由父母而生祭义云身也者父母遗体也。
三学此约大乘戒定慧三。
祭统亦礼记篇名统犹本也以其记祭祀斋戒之本。
释名汉愽土刘熈撰。
周书谥法尔雅尔近雅正也近正之言故曰尔雅。
昊天夏天也郭氏云阳气皓肝曰昊春曰苍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
郑氏笺毛诗正义云东汉郑玄取毛氏诂训所不尽及同异者续之为注解谓之笺笺荐成毛意。
罪衅或云过显曰罪隐曰衅也。
童穉牛无角曰童禾晚生曰穉人幼小以之。
丧亡息浪切也。
上延考妣延犹及也父亡答书云上延先考母亡延先妣。
凄怆谓凄然感怆霜露降万物凋言父母同万物之殒感时念亲。
濡沾润也小雨曰濡。
怵惕惊惧貌雨露濡生万物孝子欲父母同万物乘春而生故云如将见之。
节序八节如下序谓四时。
家语十卷当时门弟子所集王肃注之。
孔子子慈也以慈爱洽人姓孔名丘字仲尼哀公二十一年生襄公十一年卒寿七十三。
适齐适往也。
中路去声中。
谓仆御车者即颜[利-禾+免]。
拥镰带索拥持也镰刈禾刀带索刈之。
哭而不衰亦作缞以六寸之布广四寸帖于心前衰之言悲权也。
吾丘吾子上吾自称犹云我也姓虞名丘字吾子。
后还旋音。
齐君即齐景公有马千驷是谓骄奢耳。
小子识之识音志令小子记其言也。
十有三十中有三辞归养亲。
檀弓姓檀名弓由善于礼故以名篇。
东西南北之人郑笺注云言君无常以君子有四方志耳。
不登垄言慎敬也。
茔域墓地也即墓之限域。
负士为坟如孝子颜乌东阳人父亡负土为坟感郡乌邮土助之乌口中血出遂名其县为义乌耳。
植栢成列通俗云罔象好食亡者肝脑墓傍植栢树墓前立石虎以驱罔象也。
孝德传梁元帝撰凡三十卷。
庐于坟次庐捿寄也坟之次舍。
三十年为世古者三十娶妻而子孙可继家业。
礿薄也春物薄少。
禘第音谛也谛审其物可祭先祖。
甞新也甞新糓也。
烝众也冬物众多。
包冬夏例烝甞包礿禘也。
损益损则祭杀牲命益乃设供㧞苦。
七贤一五停心二別相念三总相念四煖五顶六忍七世第一。
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得五身证阿那含六时解脱罗汉七不时解脱罗汉。
三贤十住初贤十行中贤十向上贤。
十圣初欢喜地二离垢三發光四𦦨慧五难胜六现前七远行八不动九善慧十法云。
鲁哀公名蒋定公之子。
测物之性情知子路之好勇测颜回之不愚。
纪大网之绳曰纲小网之绳曰纪。
望表望。
帝王五帝三王。
以之安危有贤者天下安无其人宗庿危。
测众生之根性接上根以六度测中下以谛缘。
佛土通而言之则大圣所化之境也。
三世诸佛对上五帝三王。
以之扬化有师范则三藏教法与无其人则五分法身丧。
微功致巨益一日之微功致生天之巨益。
少善破大恶盆供之少善破剧苦之大恶。
但三尘色香触。
名实区別实体也四名四体如土田分隔区以別矣。
三尊三宝皆尊皆重。
唐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始封于唐地。
虞舜帝姓姚名重华始封于虞地。
夏禹王姓姒名文命始封于夏今银夏州是也。
商姓子名履始封于商丘或云殷汤皆国号也。
周姓姬名昌始封于岐周之地。
李巡注尔雅。
示不相袭袭承也言二帝三王各立其名不相承顺也。
孙炎有尔雅义疏十卷。
更始更平声改也。
兼讲论语序云兼讲齐说。
广雅张揖撰凡四卷。
大诘陈大道告天下。
思齐语云见贤思齐。
碑铭铭名也述其功业使可称名而期于不朽故刻诸碑石也。
文宗唐第十五帝名印穆宗之子。
庆成节降诞之辰犹今之乾元节。
知命五十知天命。
耳顺六十而耳顺。
耆艾耊老也上三字皆训老也耊迭音䥫也老人身黑如铁。
古疏虽多纪国寺慧净三藏亦有疏文今也则亡。
舛的舛讹也如下疏云三藏错会故有异释是也的当也疏又引三藏云物华四事盆美八珍也。
叶机符理下叶机宜上符义理。
玄风玄籍教风。
敬服尤深肃敬服从尤甚也。
含文嘉礼记纬书名也。
三仞七尺曰仞。
半之一仞半。
遭母忧遭犹丁也。
刻像图形刻檀彫像图画形容。
贝多西竺以贝多叶傍行而写。
黄卷朱士衡烧经尽成黄卷赤轴。
教理行果下钞具释。
八辈四果四向。
五位资粮加行见道修道无学。
五教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
唯归佛宝者此一句刊牒摭华彼以法是佛言僧是佛子故但归佛宝耳。
同遵古训孝衡钞并旧钞诸文皆例归三宝。
稽首贯于下谓法僧二宝。
冥加蒙于上亦佛法二宝。
注云即孔安国作传以注之。
问讯言也郭璞云相问讯。
长跪律钞以尼弱故长跪僧彊故互跪。
属祝音。
举竖而包横举三界之竖包大千之横。
悲智兼运悲故不住涅槃智故不住生死。
三无数劫梵云阿僧祇劫腊波此云无数时分。
十种通号一如来二应供三正徧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七无上士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
五分律即弥沙塞部五段之文。
立五分法身转五阴成五分法身转色阴成戒身受成定想成慧行成解脱识成解脱知见。
睒闪音。
射杀等以睒子著鹿皮衣入山取水麋鹿相随值王出猎引弓射鹿误中睒子故云射杀乃至父母祷愿帝释与药睒活如具如经云射音石。
杂宝藏经下卷引之。
兜率此云知足。
阎浮具云阎浮提此翻胜金洲。
三十四心八忍八智九无间九解脱。
万舞武王以万兵伐纣周公亦以万人为舞而祭武王。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竭也笺云孝子之心非有竭极之时长以与汝之族类。
自浅阶深自酬恩反妄之浅阶密意归真之深。
诱掖诱引掖持也毛苌云故作诸以诱掖其君。
生前色养养亲色难。
没后荐追荐拔追思。
今试论之试用也未敢正说且试傍论。
居则致其敬平居必尽其敬。
养则致其乐就养能致其欢。
病则致其忧色不满容行不正履。
丧则致其哀擗踊哭泣尽其哀情。
祭则致其严斋戒沐浴明發不昧。
居上不骄当庄敬以临下。
为下不乱当恭谨以奉上。
仕丑不争丑众也争竞也当知顺以从众。
则亡危亡。
则刑刑罸及身。
则兵丘刃相加。
三者不除骄乱争。
三牲牛羊豕。
佐成佐助也疏者经之助也。
明之曰述反用述者曰明。
无烦异解无外以前云释迦尊是归本师今云众圣乃十方佛故云异解。
分段苦分限之年形段之身。
变易苦变麤身为细质对上形段之身易短劫为长龄对上分限之年。
汉制叔孙通定之。
皇帝因秦始皇称之。
嫡正也。
世子可以继世。
金轮王俱舍云金银铜铁轮一二三四洲。
娇昙弥此云众主亦名摩诃波阇波提此飜大爱道不云摩耶者以佛生七日摩耶命终故。
迦毗罗此云妙德。
公明仪姓公名明仪曾子门人。
夫子有德行之称也即公明仪召师为夫子也。
稍小也。
心感则孝心衰则止心若思感则孝存焉心若衰灭则孝止息。
淮南子即淮南王刘安汉之宗裔好著书因叛戮于市。
叔重许慎字也。
十大弟子次文略飜华梵缘起如例。
迦叶头陀迦叶飜饮光头陀云斗薮。
阿难此云欢喜。
富楼那弥多罗尼此云满慈子。
迦旃延此云扇。
阿陀律此云无灭。
鹙子其母眼如鹙鹭。
优波离此云近执。
罗睺罗此云障日。
善现梵云须菩提。
目连如下所明。
来蒙未来童蒙。
左传左丘明作传解春秋。
颕考叔如下卷钞。
钞斥此并斥指。
不能观机既昧经部昧人天教。
又枉圣人言小圣无悲心。
不可不慎慎言则少过也。
分地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九州一冀州二兖三青四徐五扬六荆七豫八梁九雍。
都犹㹅也国君聚人而㹅会也。
邑防邑也邑人之聚会。
王畿祁音方千里以象曰。
亲疏多少近者为亲远者为疏七庿曰多五三等渐少。
封土封聚也。
除地除扫也。
示将去然先在𫮃者迁入石函为鬼故云去也然语助耳。
应迁应平声当也。
享甞乃止享献秋祭曰甞秋物备矣故特举之。
昭行昭明也父有文明之德以治天下晋景公讳昭改呼为韶。
寄藏武祧穆行穆敬也子肃敬于父。
寄藏文祧寄藏谓四时不祭也。
禘祫禘大也祫也三年一禘五年一祫禘以夏祭祫以冬祭。
去祖为坛次文云显考祖考无庿故为二坛以祭之。
适士的音王之上士。
官师一官之长。
庶人无庙祭之于寝。
上士今之正卿。
中士今之朝官。
下士今之少官。
府史之属主天子库藏曰府主天子图籍曰史属徒也。
尚书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今直书名图庶易详覧焉。
有志于摭华钞者未始不广引夏殷周以至于有唐立庙之多少历代之差当是皆亡本逐末叛释泥儒耳试为陈之夫钞者疏之助也迹疏以通经由经以明孝此其大槩也今诸家殊不究疏之之要辞经之之孝道但渔猎钞文穿凿群籍立庙有多少历代有差当岂非亡本逐末叛释泥儒乎然摭华引礼记祭法其中注文皆郑氏之微言向出名图兼示昭行寄藏武穆行寄藏文耳然而子庙既向于父则祖与孙同列矣而言迁庙者盖四亲之名虽迁而昭穆之行不移此通制也若谓互而迁之无乃乖于昭穆失于寄藏者乎且立庿之宏规实儒家之大务而空门末学率易辨之亦犹握管窥天持螺酌海又安能知其高阔深广哉。
喾哭音。
钊招音。
扈户音。
五教义慈友恭孝。
孝弟去呼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姉曰弟。
踵足后。
肖似也不似其先。
得中得其中庸。
子思名伋给音。
伯鱼孔鲤字也。
跂企音望也。
杖而后起父亡竹杖母亡桐杖。
阳货即阳虎也。
疏虽论礼坏乐崩宰我虽说礼坏乐崩。
终诃衣锦食稻仲尼终责衣锦食稻。
衣意音。
食嗣音。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
礼必坏礼坏无以捡人迹也。
乐必崩乐崩无以和人心也。
钻燧改火春取杨柳之火夏取枣杏秋取柞楢冬取槐檀柞侧嫁切楢子由切。
食旨旨美也。
蔓延上万音延去声若萝蔓延而不绝也。
布濩下护音长多貌出文选注文。
通丧孔曰自天子达于庶人。
始从鹿苑亦名施鹿林文出智度论。
终至鹤林佛临涅槃四双八树皆悉变白如白鹤然。
肇启五乘释上鹿苑诱五乘之之权也。
卒圆三点释上鹤林归三点之实也三点喻三德法身断德般若智德解脱恩德亦如梵书伊字二点在上一点在下首罗三日则一在上二在下。
梵音广略广则四字略唯三字。
左右犹云楚夏也。
晋译华严即觉贤三藏译成六十卷。
二障麤细烦恼障麤所知障细。
非三五等时此辨逐机顿教非三五渐收。
三时武丘岌法师谓初见有得道次见空得道后双照空有。
五时不徇随也。
经诠理智此标次文说华严也清凉疏云理开体用号大方广知分因果名佛华严。
律诠德行此标次文说梵网也贤首疏以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皆用三众净戒释十重四十八轻。
悟通解悟证悟地前能取未亡解悟也登地理智一如证悟也此释经诠理智。
行通悟后悟前始修随相行悟前也终证离相行悟后也此约三聚戒释律诠德行。
摩竭提云无毒害。
阿兰若法云最静法。
七处九会以普光明重说两会添七成九。
五周周徧也即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二差別因果三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证入因果。
六位十信三贤十地等觉即六位圆因也。
但略标名释疏不引华严。
余生余诸众生。
称性之戒彼经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诸佛之本源耳。
顿制十重四十八经。
十支小乘但七身三口四今约大乘加意三。
初义即孝为至极之道等。
跨犹云过也。
乐正子春正掌也即掌乐之官名子春姓未详。
子春曰善句跬丘弭切三尺曰跬六尺曰步。
衾被也。
战战至薄冰战战恐惧兢兢戒慎矣小子者弟子也忧陷。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句。
小子郑曰乃今日后我自知免于患难矣小子者弟子也呼之欲使听诫其言。
矜惊音。
断短音。
文选梁昭明太子撰。
瓯骆瓯地名骆姓也。
泰誓尚书篇名泰大也大会以誓众。
上帝上天大帝。
下是释降时二字也。
正色青黄赤白黑等。
间色红绿紫碧。
域中儒教中也四十二章经序云域内治平耳谓之外教也。
为省招害之徒言作过招祸之者也。
太伯周太王之长子。
断发文身以让位之德亦不可用也。
叹为至德夷齐饿死白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饿死于首阳山之下首去声。
称曰贤人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仲尼曰古之贤人也。
排斥排摈斥逐。
几谏上平声微也。
波罗门此云净志。
七多罗树似此方椶榈高长六七尺。
娑罗此云坚固。
王充僧述无鬼论为圭峰取破。
人死精亡而形存且证留形二字其实识神不亡而身形不存如下破之文。
有子姓名若字有子。
中都仲尼曾为中都宰自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司𡨥。
衣衾而举之卜其宅兆龟曰卜选以定吉凶苟不预卜地下或值伏石涌泉则不安其亲也。
措置也。
韩康伯名伯字康伯师王弼注易系辞。
西域记唐三藏撰十卷。
四分业疏序云据说之章段也。
一一堕搥胷并泣皆犯故云一一梵网波逸提义飜为堕堕在烧暑覆障地狱。
吉罗具云突吉罗善见飜云恶作。
散齐七日以定之定其志意此犹居本处也。
致斋三日以斋之出本处往庿侧今宿斋厅是也。
致斋于内下此则致斋于庿内散斋于庿外也。
见其所为斋者郑玄云思之孰也为去声。
设供如今经言忌辰设供如兰盆荐亲。
疏资其业报助其善业乐报。
禘礿阳义礿祭之月当三阳生寅位以一阳生于子位是十一月至正月即三阳也禘祭之月当六阳生于巳位即四月也。
甞烝阴义甞祭之月当三阴生申位以一阴生于午位是五月至七月即三阴也烝祭之月六阴生于亥位即十月也。
夏者尊卑著春生万物至夏大小分矣可以祭先祖。
卒哭百日。
祥日小祥朞年大祥三年。
布施二田三宝敬田贫病悲田。
姬周姬姓周代。
夷狄东夷北狄。
图难于易佛教报应难弘礼法祭祀易举。
陟遐自迩遐远佛教也迩近礼法也。
先遣二圣老子摩诃迦叶仲尼光净童子。
支那亦名震旦此云思惟以情虑多端故。
列子商太宰嚭商姓太宰官也名嚭。
博识彊记三王夏殷周。
善用智勇洪水滔天夏禹治之善用智也殷伐夏桀周伐殷纣皆其勇也。
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善用仁信五帝心虽无为而迹陟有为以德教化于民善用仁信也。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善用时三皇心既无为而迹亦无为以道化于民故云善用时老子云动善智此其证也。
骇惊也。
匿隐也。
[衍/言]过也。
子贡字也姓端木名赐。
告朔告音谷朔稣也魄死而复苏。
饩戏音腥羊曰饩。
朝享上直遥切。
东汉后汉光武都洛邑为东前汉高祖都长安为西。
之初即第二主明帝名庄永平年夜梦金人翔于殿庭。
佛法肇至腾兰赍四十二章经并白氎像等。
真宗即佛教。
逮疏主之世逮及也谓德宗之代。
疏莫大于施生施平声先儒云施生而不为故能常生。
乾卦乾健也本以象天天体乾用也。
帝释具云释迦因陀罗此云能天帝。
四等慈悲善舍化生平等故。
梵王色界初天王。
洁静精微礼记经解云洁静精微易教也。
至命之书易云穷理画性以至于命。
春畋不围泽曲礼云国君春畋不围泽郑注云生乳之时重伤其类畋猎也。
大夫不揜群言卿大夫行猎不尽群而多取也。
士不取麛卵麛迷音鹿子也卵鸟子也。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以线系箭射之曰弋然仲尼不射宿禽恐伤众类射石音弋亦音。
孟子名轲字子舆师子思治中庸之书。
衅钟之牛衅与衅同新铸钟杀牲以血涂其衅郄因以祭之。
用杀止杀用少杀止多杀。
楞伽此云种种现。
八佾论语篇名佾逸音列也天子八佾舞于庭。
月令秦相吕不韦造。
中气日在低中气时太阳躔氐宿度。
昏须女中谓黄昏二刻半女星现南方也。
斗建戌位北斗柄指于戌位即九月也。
社社以勾龙配享其实土神也礼记祭法曰共工氏之覇九州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为社也不言土地而言社者先王配之以嘉名也。
稷稷者五糓之㹅名也立坛祭之报先农也其神以后稷为主礼记祭法云厉山氏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夏之衰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也。
飤嗣音。
牺牲纯色牛羊豕曰牺涤牢中养曰牲耳角齐者曰纯色即童子牛也。
诔力𫐄切累也言人死后累其德行。
达士徇名此一句是诔辞曹子建作。
乡音向。
孔氏传孔安国注尚书盖言传通其义也。
㵎山夹水㵎。
谿水注川曰谿。
沼小池。
沚小渚。
苹大者曰苹小者曰萍。
蘩蒿也。
蕴藻聚藻也如海藻之类。
筐区方切。
筥九吕切。
𨪆牺音即三足鼎。
潢汗停蓄之水也上黄音下鸟音。
行潦流水也上平声下老音。
东邻纣居卫国朝歌之地故曰东。
西邻文王在岐山之阳故曰西伯。
王弼字辅嗣官至尚书年二十四受飨。
内外障内障炬火针咽外障见大力鬼等。
子游字也姓言名偃。
一曰即何晏子平叔注辞。
食而不爱豕交之人之交接但食而不爱若养豕也食嗣音。
爱而不敬兽畜之如人畜兽但爱而不能敬也。
七多孝衡云其树高四十九尺以七尺为一仞七仞为一多罗七多罗计三百四十三尺也。
僧俗之仪应云出世之仪。
曲礼下礼记内则篇叙孝行大同。
东观汉记后汉刘珍等撰观去声汉时于宫前造东西两观今之史舘是也。
僧祇具云摩诃僧祇此飜大众部。
增一即阿含经。
太子父母等太子即释迦生身父母即净饭摩耶罗睺罗贼即调达也。
篡初患切夺也。
文常即前汉第三主。
文王世子古无定制继世之子即周文王也。
不脱冠带而养言常待左右也。
亦一饭欲知气力针药所胜也。
间去声。
唐传澄照大师撰。
高齐南齐姓高。
微行即担舁也。
衣著食饮衣食皆去声。
女身经理凡母身有患皆纪经历治理。
谅阴谅与亮皆信也信任冢宰曰谅不言国政曰阴。
说命悦音名也姓傅高宗命之为相。
见齿上胡旬切。
丧与其易也宁戚易以致切包咸云丧失于和不如戚也。
清卓清尚高卓。
白㲲应法师经音云天竺贵布也。
难陀此云喜佛亲弟。
罗云佛嫡子也飜梵如前。
丧足丧车之后。
六反震动应云六种震动大疏云震即是声动即是形声兼吼击形兼起踊故有六种此六各三成十八相次下列经疏注之。
经云动徧动普徧动疏云摇飏不安为动。
起徧起普徧起自下渐高为起。
踊徧踊普徧踊忽然腾举为踊。
震徧震普徧震隐隐出声为震。
吼徧吼普徧吼雄声郁遏为吼。
击徧击普徧击砰礚發响为击广释十八相具如华严大疏。
不载上声记也。
舁以诸切对举曰舁。
礼不足殡葬之礼。
西晋武帝司马氏都洛阳为西晋至愍帝渡江都金陵为东晋。
委官委弃其官与新令尹。
星驰礼唯父母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日行百里如星之奔驰。
豫章洪州。
太守今之郡侯守也始皇罢削列郡三十有六凡郡一守焉。
难传传字解疏弘字。
善恶报应过去善恶为因今世苦乐为报。
前驱犹云先锋也。
人死神灭如王充云人死精亡而形存精亡则神灭也。
诬枉也。
蔑弃祖祢上灭音没也祢奴礼切父也新死不切言之故变父为祢。
既情且状其无形乎此牒上周易之文反诘儒者情状既有则神明不灭故云其无形乎下三句反诘倣此消文。
三后太王王季文王。
王配于京武王又能配行其道于京郑玄云镐京在丰水之东也。
升灵上旻旻天也反诘三后在天也。
大禹所祇大禹即牒上夏王也所祗即反诘敬神也。
请代武王出尚书金縢篇武王有疾周公作请命之书以代武王。
姬旦祷亲周公名旦祷亲则反牒武王故云可虗罔乎。
背叛隐匿也。
五经上文但引诗书礼易四经而该摄春秋云五经。
非直诬佛亦侮圣也不但诬毁于佛教亦乃侮慢周孔圣典也先儒云侮圣言而不习。
余趣通六趣。
已迁他蕴谓中阴身別迁他趣五蕴耳。
陶遥音。
士五刑有服士理官也言刑之轻重各使服从。
劓鱼器切。
剕扶沸切。
大辟大罪。
革与服改制度改革车舆服饰制度。
刖月音。
决关梁决开也谓开其关而撤其梁。
踰越也。
阉人古者阉官守门即今之黄门也。
𭁵自内而取曰𡨥。
贼自外而取曰贼。
刧用兵而取曰刧。
掠音谅巡行而取曰掠。
夺欺弱而取曰夺。
攘以手御物曰攘语云其父攘羊。
矫诈也诈称上命取之。
虐杀也行杀盗物。
周穆王周第六王讳昭。
享当也。
司𡨥掌刑典之官。
今训夏赎刑使训畅夏禹赎刑之法。
三十国春秋拣鲁国春秋列晋宋等国肃方等撰。
池阳姓池名阳。
舍舍音。
破羯磨转法轮僧羯磨此云辨事破义如杂心论广明。
七遮即七逆一出佛身血二杀父三害母四杀和尚五杀阿阇梨六破羯磨转法轮僧七杀圣人。
妻砌音。
禅去声让也。
郭巨孝德传曰郭巨家贫养老母有一子三岁母常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给共汝埋之子可再有母岂再得遂掘𡊫二尺余忽见黄金一釜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夺人不得取。
董永青州千桑县人父亡无以葬乃以身质钱一万永谓主曰若无钱还当以为奴葬讫将之中路逢女求为永妇乃为织绢还钱主毕女即去曰吾天女也见君至孝天使为君偿债也。
廪仓有屋曰廪。
周官周礼建官有一百二十。
五糓义必互通如于贫病下悲心通敬孝二心也承顺三宝下敬心通孝悲二心也父母不敬下孝心通敬悲二心也母音无。
福田者衣士释田是能生故劣福是所生故胜前劣后胜故名依士。
裁省裁量省察。
疏法有大小教有权实小乘法权教也大乘法实教也贤首亦判般若心经为实教也。
经藏亦诠余二如楞严七处征心论藏也自行离魔律藏也。
下之二藏比例可知律藏亦有经论论藏亦有经律。
婆沙此云广解或飜种种说。
疏论则推征解释宗释二论皆有推征解释。
从容判经苁音言此经摄于化制故云从容也。
以分制化论为能解经律所解解经属化解律属制。
凭心灵觉归佛。
凭佛所说归法。
凭心正伴归僧。
昙无德此云法密亦云法藏。
萨婆多此云一切有也。
径挺即长小貌。
六天四王忉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
八定空处识处无有处非非想处加四禅成八也。
埤仓上卑音张揖撰文有三卷。
泛通也。
父有争子有谏争孝子也。
故当不义当为也矣。
扶持之虑有举动之失故扶而持之也。
子则然无常人但是父子皆须如然非常定在一人也如父有三子不可分日限而就养也。
可以语其得失如晏婴适齐齐问楚国政婴以过失语之。
不可侵官各有司职。
方丧资于事父不听平声。
子夏字也姓卜名商。
世传非经史所载也。
昆子其人生来不顺父临终令葬水中欲其须葬于山后乃依之。
声罪扬声陈首罪名。
王祥字休祺临浙人承事继母。
卖身卖犹质也。
从晋上去声。
盾三谏灵公灵公无道树楼台弹人民。
公怒欲段之公作夹幕藏五百甲兵欲害之。
盾走句。
出乘车辄为五百甲兵之一故扶轮以报之。
无扶轮之说不须和会。
佛说盂兰盆经从宽至狭三对在焉经为能诠上皆所诠佛为能说余皆所说盆为能教盂兰所救。
晋武帝西晋武帝讳炎字世安即文帝之元子。
惠帝即武帝第二子讳衷字正度。
译经图纪释靖迈撰。
略举汲灌即题云灌腊经。
以省其余省亦略也其余即香油锭烛等。
腊除吕氏春秋云前岁百击皷驱疲疠之鬼谓之逐除。
倒悬义净三藏大宋高僧传云释义净字文明姓张氏范阳人也翻传经论与奘师杭衡比其著述净多文性又按唐中宗皇帝述圣教序云法师义净业该经史学洞古今以是推之则圭峰始自释题终于解经多引其疏词者良有以也。
孔安国名也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也。
冕服彩章冠冕服饰五彩十二章具如周礼。
有夏昏德夏桀昏乱不恤下民。
窘逼急之甚。
六籍解疏典诰二字籍部也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周礼文河间王作乐记是为六经也。
弥天盛德茂业如令摸钞。
习凿齿姓习名凿齿字彦戚。
疏非信不阶升也入也智度论云信为能入也。
恶口车匿是净饭王之奴虽投佛出家而习气不除。
在某处处有净土秽国秽中又有诸国故通云某处。
与某众如圆觉十万菩萨法华万二千人俱故通标某众也。
老子诸方时分延促不定圆觉大钞云诸方者竖谓上下横谓四方言延促者人间五十年四天王天一昼夜等言不定有二意一则指上延促不定二谓四洲昼夜不同故云不定谓北洲夜半南洲日午东洲日没西洲日出。
游化住止游化则舍卫住止则祇园。
阿含此云净教。
觉了真妄性相之者大钞云觉妄法本空照真性本净故云觉了真妄又觉性中本无诸妄为觉性照性上恒沙功德本来具足为觉相。
始本合始觉智合本觉理也。
等觉照寂等觉菩萨由照而至寂妙觉大圣从寂而發照亦犹贤人自明而诚圣人自诚而明。
疏具足欲尘佳丽女色。
财宝珍奇宝物。
多闻愽通内外典籍。
解脱五通仙人此则国丰四德亦名丰德城。
鳏应法师云人不𥧌目常鳏鳏然如鱼目之不闭。
无告告之言诉也言此四是无告诉者。
君臣下园圃仓颉篇云种木曰园种菜曰圃。
腾兰二名未详所飜按靖迈译经图纪云迦叶摩腾中印度人婆罗门种幼而敏悟兼有风姿愽学多闻特明经律每有新义出于神表竺法兰者中印度人禅思毗尼莫不穷玅诵经百余万言学徒千余居不求安常怀弘利戒范严峻众莫能窥。
法水初流赍白㲲画像四十二章经初流通此土。
鸿胪鸿大也胪音闾陈序也言大陈序所须以礼外国之宾。
四夷东夷而戎南蛮北狄通言夷易也言礼法简易也。
邸舍暂至曰邸。
毗昙法也论名。
別馆白马等寺。
三漏烦恼并无明如小乘诸论。
疏乳哺如济食等青提乳哺目连如赵盾济食灵輙皆恩之实事。
度脱如扶轮目连得神通度脱青提如灵輙为甲士扶赵盾轮皆报之实事。
齐斩之异齐资音斋者礼记外传云斋之言齐也如针缕缉其裳下之缝使齐平也斩者翦而不缉。
除彻十三月除而彻去之。
高宗唐第三主讳活太宗之子也。
天后则天也以未登九五故曰天后讳𧸵音照。
上表垂拱则天年号。
玄宗唐第六主讳隆基睿宗之子。
左补阙太祖皇帝改为左正言。
五礼吉礼致敬神也。
凶礼为之棺椁。
宾礼朝聘。
军礼战戎。
嘉礼嫁聚。
启悟启开窹与悟音义同。
北远隋朝慧远法师制涅槃经疏。
从母立姓如鹙子与慈氏。
耐音柰。
亦不能报毗柰耶云若父母无信令起信心若悭者令行惠施若无智令發智慧子能如是方曰报恩。
十三卷或可第十三王从文王至幽王正当其数。
幽王讳涅宣王之子。
宋书刘义撰后编入南史。
固穷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
箪食上音丹竹器也下音嗣。
瓢饮即匏片持水耳。
亚圣亚次孔圣。
浮捊音。
疏朋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纵广韩子云南北曰纵东西曰广。
刀涂道有云鬼折草为刀更相杀害详之。
尸子姓尸名佼音绞鲁人著书二十篇。
瑜伽此云相应上释三果多依行愿钞引瑜伽解之。
孝衡兰盆钞名东京遇荣大师撰亦二卷。
三时无悔八戒五戒外加六不坐高广床七不著华鬘缨络并香油涂身熏衣八不自歌舞不自辄往视听。
不善反此杀二亲为上品蚊蚋为下品余人余畜为中品。
为染汙依即我爱我痴我见我慢四惑故三界轮外画王表慢画女表爱画婆罗门表见画猴表痴乃执第八相分为内我与第六为根云染依。
疏此洲南瞻部洲。
一切经音义应法师撰凡二十五卷。
楚辞注王逸注之。
通俗文释通方俗之言。
苦乐并受净住子云王或卧䥫床等苦。
楚炙贤良炙只音尚书云焚炙忠良。
自恶音汙憎也。
藩决不羸藩篱也羸力追切绊也易云羝羊触藩羸其角今羸篱穿决非绊之也。
付法藏传吉迦夜与竺昙耀译。
倮胡瓦切露身也。
吾息子也。
鸣稚地音击木作声谓之信皷。
以福故宫殿七宝指前二鬼。
堂阁严饰指后众僧。
以罪故而受鬼身通指上二。
膺当也。
弗慎厥德下孔注云不慎其德以速灭败虽欲改悔其可追及乎。
厌课者多厌塞也课责也当二亲忌日无心修崇但厌塞人之课责故为之耳孝衡云内无实德外衒虗名故云厌课。
元启孙悟之子。
㳂袭㳂流承袭。
拊心女弱故拊擗其心。
跳身男彊故跳踊其身。
元嘉宋文帝年号。
起居注史臣记天子之事也。
春秋分春分秋分即八节之二也节谓分至启闭八节春秋有分冬夏有至启谓立春立夏闭谓立秋立冬是为八。
权器权秤锤也秤带其器以承龙口中水也锤真偽功。
节气加减刻漏规式刻漏更点起自轩辕故周礼云挈壶氏掌之是也近世释瑞新作壶更刻漏其文简而理诣故士大夫多取之然起居注以春秋二分明五十五刻此乃一家之说今依本朝定景福殿秤漏春秋二分各五十刻匪唯学者之易晓亦古今之通规欤比见讲学多昧于此因而录之庶备详览勿谓钞简贵引文繁云耳。
奴力切思也。
馈匮音。
胜也上平声。
余三即神境天耳他心但观其相曰通知其因缘曰明此三不能缘三世故不得称明委辨如令摸钞。
种现相资由种子故生起现行由现行故熏成种子。
根本烦恼有六谓贪嗔痴慢疑恶见今贪属一数也。
随烦恼有二十忿恨恼覆诳謟憍害嫉悭无慙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不行惠施释悭。
侵夺他财释贪。
七支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
贪无是过无伤慈过。
鬼无分別烦恼无分別之悭惑有人中之习气。
穿凿孔融曰妄作文章穿凿以成。
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
四王东方提头赖咤此云持国管二部乾闼婆毗舍阇。
南方毗楼勒叉此云增长主管二部鸠槃荼薜茘多魇鬼。
西方毗楼愽叉此云广目管二部龙王富单那。
北方毗沙门此云多闻管二部夜叉罗刹。
谢安字万石官至大傅出晋书。
义少齐沙弥道慧能讲涅槃法安能述佛性永问慧年几答云十九永叹曰昔日诸糓年十二善书学时人号为才童今日二道士可谓义少。
断金亦如魏志云张歆与管宁为友二人锄园见金一挺宁遂挥锄与歆回于本处寻有釆薪人见变作蛇因而斫之为二段□□复来见之(云云)。
其臭如兰古人云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以其有十步之香譬君子美德矣。
四人和合成众春冬过少不言秋者以西天但分三际耳。
四月十六日是前安居唯结一日。
五月十六日是后安居亦结一日。
但结三月五月十六日六月十六日七月十六日。
开后一月从七月十六至八月十五名迦提月赏前安居之劳也迦提月即赏劳月也。
始从十六至后十六四月十六至五月十六。
急施衣次第增等文如律钞所明既非本宗不可曲辨。
增三中三日十四十五十六。
彝章彝法章明即制教也。
礼因人情下以三藏中有律教例六经之有礼法焉。
瑕疵玉病曰瑕人病曰疵。
摩得勒伽此云本母。
不孤独自恣忏罪得入清众。
十二分教如华严圆觉二疏广辨。
浮囊西域渡海人以鸟翎毛为袋或用大牛皮吹气内中而渡之耳。
篇聚五篇七聚广略释义如律钞。
喻犯四重婬杀盗妄。
喻犯十三僧残也毗尼母云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哽。
喻犯偷兰具云偷兰遮善见飜为大罪。
喻犯二提谓三十舍堕九十单提也。
喻犯吉罗具云突吉罗义飜应当学。
为篇阙提舍具云提舍尼义飜向彼悔。
为聚不开第五不开吉罗。
亦阙提舍篇中既阙聚中亦然。
六聚之罪伏首兽音自言其罪曰首。
遮法遮举也依当篇举法治之。
至高祖曾孙孙子考祖曾祖高祖是谓七世。
方言扬雄撰郭璞注解异方之语也。
镫灯音。
糩桧音。
香油涂身有说西域地多砂砾及以毒虫故用油涂身并足。
旃檀此云与乐。
郁金太甲殷第四帝名。
烱逈音。
大小仍异大乘三学与小教经论律不同。
柰状似李出西京。
芥其味香美者赵国有之。
尔雅下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钞多母字。
疏财贿呼罪功赠也。
毕钵罗窟即七叶严。
宛鸳音。
奔共恭音。
亟器音数也。
缮甲兵缮修甲铠。
具卒乘卒首也乘绳证切。
掩不备掩以兵而取也备防也。
启之夫人内应将启宫门。
公开其期曰可矣庄公闻太叔与母之期言可伐京矣。
帅所类切将帅也。
伐京有钟皷曰伐无钟皷曰侵。
公子吕名吕字子封即庄公之子。
汲郡今之卫州。
食舍舍音。
以遗遗犹赐也。
何患忧也。
若阙橛音掘也。
隧遂音。
延道延长也。
经宰相宰执山河相助天子。
百官即百辟也诗云率兹百辟。
万民通士农工商四民。
庶人众人也书云格尔众庶。
周官周家设官分职。
太师天子所师。
太傅傅相天子。
太保保安天下。
皆仍之仍因也。
俱舍此云藏。
人旁生具四人具四如刊定记旁生即畜生如化生金翅鸟能食四生龙。
地狱与诸天中有唯化生上三类皆化生中有即中阴身。
通胎化二亦如刊定。
春秋运斗枢春秋別解之名。
谯子法训晋谯周撰。
替废也。
数上声。
鸮干娇切。
喙许秽切觜也。
刘子即刘□。
东京赋张衡作。
作持念念追思年年□□名之为作作而无违莹于戒德称之曰持。
止犯不思劬劳不救存没故名为止止而有违戒黜七遮乃名为犯。
士女即优婆塞优婆夷也。
今受神方结前目连闻教。
兼睹灵验结前设供获益。
天悬象象谓日月星也。
父受气传体相续。
扬子法言杨雄字子云法论语立言。
反魂起尸喻脱鬼身生于善道。
兰盆疏钞余义(终)
享保元丙申稔仲冬上旬以宋刻古本校正讫
日本国南京沙门 秀庆 识
校注
原本阙欠母下三十一行今文系后人补写是故其文字不正 本文无法字 原本佚失惠以下三十二行今文系后人补入是故其文字不正 纲一作网 绳一作网 裁下卅一行古本阙脱书写补入【经文资讯】《卍新续藏》第 21 册 盂兰盆经疏钞余义
【版本记录】發行日期:2022-01,最后更新:2021-11-11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卍新续藏》所编辑
【原始资料】CBETA 人工输入,CBETA 扫瞄辨识
【其他事项】详细说明请參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宣告】
内容源自:漢文大藏經,繁转简后提供